YALA.US
Yalla post 7% revenue growth

這家中東社交媒體和遊戲公司的一季度收入增長7.1%,由於效率提高,公司利潤增長大大加快

重點:

  • 雅樂科技的收入持續增長,鞏固其作為中東領先社交媒體和遊戲公司的地位
  • 公司宣布加入英國的一個大型遊戲協會,希望將成熟的硬核遊戲,引入中東以推動增長

    

陽歌

如果有一輛運轉良好的高性能汽車,但除了自家後院之外卻沒地方可開,你會怎麼辦?

這正是雅樂科技(YALA.US)面臨的問題。公司一直宣稱擁有非常強勁的利潤增長,因為它不斷打磨核心的應用程序,這些應用程序讓它成為中東和北非(MENA)的頂級社交媒體和遊戲運營商之一。與此同時,近來公司的收入增長有限,僅實現個位數漲幅,因它正尋找新的賽道來一展身手。

雅樂科技上週一公布的最新季度業績呈現了上述趨勢。業績顯示,在利潤率大幅提升的帶動下,公司利潤在這三個月內大漲56%。但收入增長要慢一些,為7.1%,不過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今年齋月開始得比2023年早所致。

以旗艦應用程序Yalla和Yalla Ludo為主的核心社交媒體和遊戲服務,讓雅樂科技鞏固了作為中東和北非市場主要參與者的地位。迄今為止,公司的重點主要集中在休閒遊戲上,它們已成為最大的增長動力。但公司看到中核和硬核遊戲的巨大潛力,這些遊戲受到高階玩家的青睞,他們願意為了自己的娛樂活動投入大筆花費。

雅樂科技在中東擁有良好的用戶基礎,今年一季度的數據顯示,中東市場月活用戶達到3,780萬,同比增長14.6%。所以公司最初嘗試自己為中東用戶開發遊戲,但是推出的兩款遊戲表現中規中矩。公司因而將戰略轉向借力更成熟的遊戲發行商及運營商來進入中核和硬核領域,從而使自身能夠專注發揮在中東市場的獨特經驗。

“隨著中東和北非地區的數字化轉型繼續快速推進,很多歐洲、美國和中國公司找到我們,討論在該地區的潛在機會,主要是在遊戲和社交網絡領域。”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楊濤在財報電話會議上說,“我對這種討論持開放態度,我們的戰略團隊一直在探索這些機會。”

楊濤透露,雅樂科技最近在尋找合適的夥伴方面邁出了重要一步,加入了英國互動娛樂協會(UK Interactive Entertainment Association)。它稱該組織是“全球歷史最悠久的電子遊戲和互動娛樂行業組織”,並指出其成員包括近650家企業,涵蓋電子遊戲平台、英國本土和國際發行商以及獨立開發機構。

業績公布後的第二天,雅樂科技的股價下跌了4%,不過次日就收復了大部分失地,這或許反映出股東對其發展中核和硬核遊戲的進度感到缺乏耐心。該股在過去52周內仍上漲11%,但去年公司測試兩款自主研發的硬核遊戲《Merge Kingdoms》和《Age of Legends》時,市場情緒高漲,該股的漲幅曾高達50%。

良好運轉

接下來,我們將深入瞭解公司的最新財務狀況,這些數據表明,它的確是一台運轉良好的機器,但在尋找新賽道的過程中正在減速行駛。公司本季度的營收為7,870萬美元,較去年同期為7,350萬美元增長了7.1%,與去年最後一個季度的增幅相若,但與早期公司剛成為當地重要運營商時的兩至三位數的增幅,仍有一定差距。

公司高層解釋,本季度的營收可能部分受到今年3月11日開始的齋月影響,使本季度最後三周的營收受到影響。相比之下,2023年的齋月在3月23日才開始,意味著它僅僅影響了季度最後一周的需求。

雅樂科技歷史較長的聊天服務,本季度營收同比增長了3.6%,達到了5,220萬美元,在上一季度出現收縮後恢復增長。其規模較小但增長較快的遊戲部門營收增長15%,至2,650萬美元。公司預計,截至6月份的季度,其收入將達到7,200萬至7,900萬美元。如果公司能夠持續最近的趨勢,即報告的收入經常達到甚至超過先前公佈的預測,那麼該數字將與一年前的7,920萬美元基本持平。

儘管這些營收增長數據並不是特別快,但其他方面的財務數據顯示,它逐步提高效率,成為了一台利潤豐厚、現金充裕的機器。通過專注於高付費用戶,公司本季度每付費用戶的平均收入同比增長12%,至6.03美元。它還將收入成本的增長控制在2.6%,遠低於實際收入增長,結果收入成本佔總收入的比例,從一年前的37.9%降至36.3%。

最後,公司還保持了較低的銷售和營銷費用,同比下降28.7%,而一般和行政支出的降幅更大,達到34.6%。由於全球利率高企,加上截至3月底止的現金和短期投資達4.83億美元,公司的利息收入也得到了提振。

這些因素加在一起,公司的淨利潤率從去年同期的27.1%大幅上升至39.5%,首席財務官胡楊指出,今年剩餘時間的淨利潤率應會保持在40%左右。最重要的是,雅樂科技的淨利潤增長了56%,達到3,110萬美元。

四家大銀行的分析師參加了公司的財報電話會議,他們態度仍然相對樂觀。但投資者較為謹慎,導致公司的市盈率(P/E)相對較低,只有6.6倍。這略高於微博 (WB.US; 9898.HK))的6.3倍,儘管落後於網龍(0777.HK)的11倍,網龍是一家中等規模的遊戲運營商,與雅樂科技的規模相似。

總言之,如果雅樂科技能在硬核遊戲等新產品領域打下堅實的基礎,它應該還有一些上升潛力。所以當務之急是找到合適的合作夥伴來幫助它實現這一潛力。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Sanhua refrigeration air conditioning infrastructure

簡訊:浙江三花獲證監會批准赴港IPO

中國證監會正式批准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002050.SZ)赴港上市申請,為這家制冷空調元器件製造商的IPO計劃掃清關鍵監管障礙。 根據證監會官周一網上的備案通知書披露,三花智控擬發行約4.77億新股。 該公司於今年1月遞交港交所上市申請,由中金公司與華泰國際擔任聯席承銷商。財務數據顯示,其去年首九個月營收同比增長8.4%至206億元,較上年同期的190億元有所增長;當期淨利潤從21.6億元增至23億元,增幅達6.5%。 三花智控已在深交所主板上市,該公司去年原計劃在瑞士二次上市,但最終由於市場環境變化而改道為香港資本市場。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北森控股去年度虧損收窄

人力資源管理雲服務(HCM SaaS)供應商北森控股有限公司(9669.HK)周二公布,預料截至3月31日止的2025財政年度,虧損將介乎約1.3億元(1,800萬美元)至約1.96億元,較2024財年的虧損約32.09億元收窄。 公司表示,虧損收窄主要由於公司可贖回可轉換優先股公允價值變動產生的虧損,及以股份為基礎的付款較2024財年減少所致。 北森控股預期,2025財年收入將介乎約9.23億至約9.66億元,按年增長約8%至13%,年度經常性收入預料介乎約8.9億至約9.27億元,按年增加約17.7%至22.5%。 公司股價周二低開0.5%報5.89港元,至中午收市報5.97港元,跌1.36%。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小南國大折讓配股 集資不足900萬元

餐飲集團上海小南國控股有限公司(3666.HK),周一晚公布配股,將以每股0.02元,配售近4.43億股,較周一收市價0.024元大幅折讓16.7%,僅集資890萬元,集資所得用作一般營運資金。 小南國表示,配售可籌集額外運營資金、增強公司的財務狀況及擴大本公司的股東基礎,從而提高股份流通性。 曾經是上海餐飲龍頭之一的小南國,近年業務每況愈下,去年收入按年大跌30%至3.14億元人民幣(下同),虧損卻較2023年擴大80%至8,506萬元 小南國周二高開25%報0.03港元,公司過去一年股價由高位下跌33%。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Midea expands its footprint in Europe, another step forward in its globalization drive

美的歐洲開疆拓土 全球化再邁進一步

美的海外拓展又添一員,公司收購的德國Teka,產品是超過一半西班牙人採用 重點: 美的完成歐洲家電商Teka收購,料打造高端品牌 首季業績強勁,惟關稅戰引發全球衰退,風險不容忽視   白芯蕊 有「白電之王」之稱的內地家電商美的集團股份有限公司(0300.HK,000333.SZ),一向作風是透過多品牌及收購擴大業務,近日集團品牌又增一員,宣布順利完成對德國家電商Teka的收購。 擁有百年歷史總部設於德國的Teka,最初以製造農業機械起家,後轉型主攻家庭電器、不銹鋼水槽及抽油煙機等廚房設備。集團每年生產超過1,500萬件產品,在全球超過120個國家擁有業務,於歐洲、亞洲和美洲共有15家工廠及近3,000名員工,核心品牌包括Teka、Küppersbusch和Intra。 美的在2024年業績早已披露,集團在2024年6月以1.75億歐元向Heritage收購Teka 97.38%股權,歐盟委員會今年3月初根據《歐盟並購條例》,已批准美的併購Teka,上述交易日最近正式完成。除完成收購Teka外,今年2月美的亦以5.42億歐元完成收購供暖、制冷及通風設備商Climate,令美的業務變得更多樣化。 在此兩項收購前,美的旗下品牌包括Colmo、東芝、美的、小天鵝、酷風、Comfee和華淩,各品牌產品定位亦不同,Colmo及東芝主打高端品牌,美的、小天鵝及酷風則主要面向大眾市場,Comfee和華淩則主攻年輕消費者市場。 由何享健在1968年創辦的美的,最初生產玻璃瓶等簡單產品起家,80年代中國改革開放,家電業百花齊放,美的亦發展風扇業務,之後進軍空調產業鏈、電飯煲、電機、洗碗機、冰箱、洗衣機等家電產業,成為覆蓋家電上下游的製造業龍頭。 成全球最大家電商 據國信證券報告指,按收入及銷量計算,美的是全球最大的家電企業,2023年全球銷量份額為 7.9%,在空調、洗衣機、廚電等多類家電中,市場占有率都位居全球首三位。 美的目前業務主要分兩大範疇,包括家電的智能家居業務和商業及工業解決方案,後者則細分新能源及工業技術、智能建築科技及機器人與自動化。 去年智能家居業務仍是美的收入主力,佔集團2024年總收入的65.9%,收入達2,695億元,按年升9.4%,至於商業及工業解決方案則佔集團總收入25.5%,達1,045億元,按年升6.9%。 受新能源汽車增速放緩及太陽能產能調整影響,工業機器人市場需求受壓,令機器人與自動化收入及毛利率下跌,最終令商業及工業解決方案去年毛利率下滑0.7個百分點,但卻未有拖低美的整體毛利率,去年反升0.7個百分點至26.2%。 特別是智能家居業務表現優秀,去年毛利率按年增1.3個百分點至30%,美的解釋是通過高端化與智能化轉型,持續提升高毛利產品佔比,強化高毛利業務組合競爭力。 至於美的剛完成收購的Teka,過往已定位中高端市場,目前在歐洲家電市場亦有一定地位,公司網頁指出,在西班牙市場一半的家庭擁有Teka產品,亦曾是西班牙足球班霸皇家馬德里的主要贊助商。 參照美的2016年收購日本東芝電器在國際市場的成功經驗,是次收購有望照辦煮碗,把Teka打造成新的高端品牌,從而進一步提升美的整體毛利率。 關稅風險揮之不去 唯一較大風險是國際業務情況,畢竟美的已成為國際龍頭家電企業,去年中國業務佔集團收入58.7%,海外業務收入佔41.3%,儘管管理層亦曾提及美國收入佔比很低,受關稅戰影響細,但要留意由美國發動的關稅戰最終會否衍生成全球經濟衰退,對美的的影響不容忽視。 幸好全球經濟衰退目前仍未發生,在品牌優勢下,美的首季業績表現仍亮麗,按中國會計準則,營業總收入1,278億元,按年增加20.5%,淨利潤124億元,按年大增38%。 不過,市場對對美的增長戒心仍重,料今明兩年純利分別只得3.6%和9%增長,目前美的預期市盈率達12.5倍,比海爾智家(6690)和海信家電(0921)分別9.8倍和8.5倍高,意味股價難再有上升空間。 總括來講,美的完成收購Teka有助壯大集團品牌矩陣,符合一向以來提倡的全球化布局戰略,亦有助推高毛利率,同時令國際業務收入進一步提高,從而減輕對內地業務的依賴,絶對是一舉兩得,但關稅戰會否引發全球經濟衰退,將是影響集團未來業績的關鍵。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