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醫療數據服務供應商表示,將把旗下EVYD科技20%的股份出售給東南亞國家文萊的主權財富基金

重點:

  • 醫渡科技以5,500萬美元(3.83億元)的價格出售其國際業務20%的股份,所得資金將用於緩解日漸緊張的現金流和營運資金
  • 達成這筆交易之際,該公司正在削減開支,以專注於盈利能力而非增長

西一羊

有人可能會視其為退卻,或是在財務困難之際去籌集現金的舉動。但據上周提交給香港交易所的監管文件顯示,醫療大數據專家醫渡科技有限公司(2158.HK)稱其出售部分國際業務的決定是為了輔助其海外業務擴張的戰略之舉。

文件顯示,該公司將以5,500萬美元,將EVYD科技20%的股份出售給Yaqut,後者是一家投資控股公司,屬石油資源豐富的東南亞國家文萊的主權財富基金所有。文件稱,交易「將有助於進一步鞏固買方對公司在文萊及海外拓展國際業務的支持」。

但考慮到文萊市場潛力有限,而醫渡本身的財務狀況又日益緊張,這筆交易看上去更像是為了籌措資金。截至今年3月末,該公司擁有現金和現金等價物34億元,看似覆蓋短期經營綽綽有餘。但僅僅6個月後的9月末,這個數字就驟降至8.73億元。不過我們應該注意到,根據醫渡上月公佈的最新半年報,資金下滑很大部分原因是其定期存款增加了18億元。

在該公司將重心從不惜一切代價的增長轉向盈利能力之際,出售EVYD科技的股份也更像是從國際野心的後退,而不是加強國際業務的舉措。其最新半年報顯示,醫渡同期開始在大部分主要業務領域大幅削減開支。

如今,這種削減成本的做法在虧損的中國科技公司中非常盛行,因為投資者變得更加不願為這些虧錢的公司提供新資金。如今中國正處於經濟困難時期,這種變化變得更加緊迫。

不管醫渡的真正動機是什麼,投資者似乎樂於見到最近的這筆股權交易,在消息公佈後的三個交易日里將醫渡的股票抬升6.2%。但從長期來看,該公司的股價自去年年初在香港招股上市後穩步下跌。其最新收盤價6.24港幣(5.57元),約為其招股價格的四分之一,較2021年1月的歷史最高點60港元比下降近90%。

在最新這一輪反彈後,醫渡目前的市銷率為4.17倍,落後於勁敵中康控股有限公司(2361.HK)的6.57倍,也不及更傳統的在線醫療服務供應商京東健康(6618.HK)的5.5倍和醫脈通科技有限公司(2192.HK)的20倍。

我們稍後會更深入地研究該公司的新戰略,也會分析其在實現盈利的道路面臨的挑戰。但首先,我們會退後一步,來看看醫渡是做什麼的,包括其發展歷史。

結束大舉支出

醫渡科技創辦於2014年,提供基於人工智能和雲計算技術的產品與服務,幫助醫療行業的客戶分析大數據趨勢,做出更明智的決策。這些客戶包括醫院、藥企、生物技術和醫療設備公司、研究機構、保險公司、患者和監管機構。

該公司的三大業務板塊包括:大數據平台,通過與醫院和政策制定者合作,以提高效率;生命科學解決方案,通過減少藥物研發時間和成本,提高臨床實驗成功的概率;健康管理解決方案,幫助進行患者管理。

醫渡科技自成立以來,發展迅速,截至2018年3月的財年收入只有2,300萬元,到2020財年則增長至5.58億元。在很大程度上,增長的推動力量來自為獲得客戶的大舉支出。例如,從2018財年到2020財年,該公司的銷售和營銷支出增加了兩倍。

但最近,醫渡科技幾乎削減了所有類別的支出,包括最近六個月報告期內的銷售和營銷支出減少46.8%,行政費用減少了37.6%。在此期間,它的研發支出也減少了5.3%,與截至今年3月的財政年度66.2%的增長相比,發生了急劇逆轉。

成本削減幫助醫渡科技在當季將淨虧損減少20%,至3.56億元。但這種改善是有代價的,收入下降5.5%,至4.74億元。在其三個類別中,大數據平台的銷售額降幅最大,下降21.5%至1.24億元。健康管理平台業務增長7%至2.04億元,生命科學解決方案業務小幅增長0.6%至1.47億元。

醫渡科技將業績不佳歸咎於新冠疫情帶來的挑戰,頻繁的封控和其他遏制病毒傳播的限制措施導致它的許多項目推遲。

雖然該公司在拙緊日子的戰略可能會導致利潤率的提高,但也導致了對公司增長預期的降低。上個月,晨星將該公司的收入預期大幅下調,2023年為3%的下降,2024年恢復溫和增長。根據此前的預測,這兩年都有10%的增長。醫渡科技此前曾表示,預計將在2024年實現盈虧平衡目標,但晨星認為,要到2026年才實現該目標。

不過,宏觀環境對醫渡科技是有利的,政策層面有支持,政府呼籲醫療行業要與大數據更好地結合。這樣的呼籲使得醫院、藥企等利益相關者紛紛增加IT支出,市場研究公司Frost & Sullivan估計,到2030年,中國的醫療智能產業價值將超過1.1萬億元。

歸根結底,醫渡科技能否重獲投資者的青睞,將取決於它在長期內恢復增長的同時,能否實現盈利。它從出售部分國際業務中獲得的5,500萬美元應有助於財務狀況的改善,並為其業務規劃方面帶來更大的靈活性。但就目前而言,緊縮措施和長期營收下滑的可能性或成為投資者的主要擔憂。

欲訂閱詠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裡

新聞

簡訊:招聘需求回升 Boss直聘第三季多賺67%

內地招聘平台Boss直聘運營商看準科技有限公司(2076.HK; BZ.US)周二公布,受惠招聘活動回暖及商業化效率提升,截至9月底止的第三季度收入及盈利均錄得顯著增長。期內收入按年增13.2%至21.63億元,淨利潤按年增67.2%至7.75億元(1.1億美元)。期內,來自企業客戶的線上招聘服務收入為21.47億元,按年升13.6%,其他服務收入(主要為向求職者提供的付費增值服務)為1,640萬元,按年跌27%。公司解釋,減少主要源於對部分增值服務的優化,精簡了相關功能,以增強平台黏性並推動生態系統的長期發展。 期內付費企業客戶數達680萬家,年增13.3%,平均月活用戶(MAU)達 6,380萬,亦按年增10%。創辦人兼CEO趙鵬表示,公司正加快AI技術在產品及運營中的應用,持續改善求職者與用人企業體驗,並探索AI代招聘等新模式。公司預期,2025年第四季度總收入介乎20.5億至20.7億元,增加12.4%至13.5%。 業績公布後,公司美股周二升1.32%,收報20.79美元。公司股價今年累升約52%。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電動車收入創新高 小米三季度盈利勁升130%

手機製造商小米集團(1810.HK)周二公布第三季度業績,截至9月底止的季度收入為1,131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增長22.3%。盈利大幅上升129.5%至122.6億元,經調整利潤113億元,同比上升80.9%。 期內集團的「手機×AIoT」收入為人民幣841億元,同比增長1.6%。上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為4,330萬台,同比增長0.5%,收入為人民幣460億元。在中國大陸地區,小米智能手機銷量排名第二,市佔率達16.7%;在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則排名前三,市場份額為13.6%。 智能電動汽車收入及AI等創新業務,第三季收入創歷史新高達290億元,同比增長199.2%。當中電動汽車收入為283億元,期內共交付108,796輛,亦創出新高。6月才推出的Xiaomi YU 7 系列,在上月位列內地SUV銷量第一。 周三小米開市升1.9%報40港元,公司股價過去一年由高位下跌35%。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SJM is dealt a tough hand in Macao gambling shake-up

衛星場結業重創 澳博首三季蝕1.7億

澳門賭收創疫後新高,惟澳博第三季業績倒退,甚至連旗艦新葡京也出現業績壓力,反映其轉型陣痛或比預期更長 重點: 第三季博彩收入按年下跌4.7%,市佔跌至 11.8%,跑輸同業 旗下新葡京經調整EBITDA下跌至4.71 億港元,按年跌超13.6%   李世達 澳門路氹金光大道的燈火依舊耀眼,但澳門博彩控股有限公司(0880.HK)的業績卻像是璀璨背後的一道陰影。這家曾經掌控澳門博彩命脈的老牌營運商,如今站在產業結構劇變的風口。 澳門博彩業賭收於剛剛過去的10月份再度創下疫情後新高,達240.9億澳門元 ,按年大增近16%,旅客人潮、酒店的入住率維持高檔、賭場內人聲鼎沸,都顯示澳門這座世界級賭城已回到往日的光彩,但這一切似乎與澳博無關。 澳博公布第三季度業績,期內博彩收入按年下跌4.7%至71.4億港元,按季亦跌1.8%,經調整EBITDA按年下跌15.0%至8.81億港元,但按季則增長28.0%。澳門六家博企中,惟有澳博錄得賭收下滑。 更觸目驚心的是淨利潤按年急挫91%,僅900萬港元,遠遜於去年同期的1.01億港元,首三季更錄得1.73億港元虧損。相比之下,其餘五家博企第三季均錄得利潤增長。 究其原因,自然與澳門博彩業結構調整脫不了關係。過去由澳博佔最大多數、遍布整個澳門半島的龐大衛星娛樂場網絡,將在今年底退出歷史舞台。今年以來,澳博旗下已有四家娛樂場宣布結業,另外三家也將在年底熄燈,僅餘兩間將在收購物業後轉為自營。 這意味著澳博失去了多達七間的衛星場館,這些場館過去正是澳博在博彩市場中的重要觸角。 從數字看,澳博第三季衛星場的賭收按年大跌14.6%,但衛星場EBITDA卻由去年的3,500萬港元大幅提升至5,300萬港元,增幅超過五成。換言之,澳博正在「止血」,減少補貼與中介成本,使得衛星場不再成為財務黑洞。然而失去面積與客源的代價,是短期營收與市佔同步下滑。公司指出,受到衛星場結業影響,第三季博彩收入市場份額從去年同期13.9%、2025年第二季的12.9%降至11.8%。 澳博控股主席兼執行董事何超鳳在業績公告中表示,「雖然這一轉型期難免帶來干擾,正積極調整人力及賭枱等資源,以強化核心業務運營。」 新葡京盈收雙挫 短期陣痛無可避免,但真正讓人擔心的,是其旗艦——新葡京業務的滑落。 作為澳門的地標,新葡京可以說是澳門賭業發展的標誌,新葡京長期是澳博最穩定的盈利來源,但第三季的表現卻明顯滑落。賭收由去年同期的19.43億港元下降至19.08億港元,經調整物業EBITDA按年下跌13.6%至4.71億港元,遠低於去年同期的5.45億港元。而被寄予厚望的上葡京,雖然賭收錄得11%增長,但經調整物業EBITDA大跌32.7%至1.11億港元,酒店入住率亦從2024年第三季的98.9%降至94.9%。 此外,澳博在第三季末僅持有約34億港元現金,但債項高達273億港元,是六大博企中財務槓桿最高的一家。這讓公司在市場復蘇初期缺乏資源投入推廣、非博彩體驗升級與客層重建,而這些正是其競爭者積極在做的事。更重要的是,澳博旗下只有上葡京符合新時代綜合度假村的規模,而其餘多數物業都屬半島型、空間有限,連帶影響了未來增長空間。 業績公布後首個交易日,澳博控股股價大跌8.05%至2.74港元,年初至今僅升約1.86%,遠低於31.3%的行業平均升幅。摩根士丹利稱,其負債或在完成收購兩家衛星場物業後進一步上升,因此給予「減持」評級與2.8%港元目標價。 公司表示,將在葡京酒店開設首個「活化區」。集團已從母公司澳門旅遊娛樂有限公司收購該葡京酒店內的額外博彩區域,計劃將已關閉的衛星賭場賭枱及博彩機遷入。公司期望「進一步提升澳門酒店集群的協同效應」。這意味著澳博的營運模式將會從「多點並進」轉向「集中火力」。 然而,其競爭對手正加速逐漸朝向非博彩化方向努力,包括新濠博亞 (MLCO.US)已在度假村內開設首家私立醫院、永利澳門(1128.HK)則將興建大型活動中心,而失去衛星場的澳博已經落後好幾步,加上核心物業業績滑落、財務槓桿過高,市場給予他們的耐性勢必有限。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Jinko does energy storate

新聞概要:舉步維艱的晶科能源 寄望儲能業務帶來新動力

這家太陽能組件生產商第三季度出貨量下降16.7%,但收入跌幅卻放大逾倍,反映出該產業正深陷產能過剩與價格雪崩的困境    陽歌 太陽能組件製造商晶科能源股份有限公司(JKS.US; 688223.SH)第三季度收入持續大幅下滑且深陷虧損,但其毛利率按季改善,同時儲能業務的增長也為公司帶來正面信號。 晶科能源及其同行在過去一年多一直面臨嚴峻挑戰,原因是產業產能嚴重過剩,導致價格暴跌並令大多數企業陷入虧損。中國政府已嘗試透過推動行業整合和關停落後產能來支撐市場,但目前尚未見到顯著成效。 晶科能源在周一發布的最新季度報告中表示,第三季度電池片、組件及硅片出貨量為21.57吉瓦(GW),按年下降16.7%。但由於價格疲弱,季度收入同比大降34.1%至162億元(22.8億美元),跌幅較第二季度的25.2%進一步擴大。公司第三季度淨虧損達7.5億元,而去年同期則錄得2,250萬元淨利。 儘管收入下滑與虧損擴大,晶科能源第三季度毛利率為7.3%,雖遠低於去年同期的15.7%,但較第二季度的2.9% 和第一季度的負2.5%明顯改善。 公司指出,第四季度出貨量預期區間較大,介於18 GW至33 GW之間,反映目前行業波動性極高。 雖然核心太陽能組件業務仍面臨壓力,但公司向投資者釋出一個亮點:其新興的儲能系統(ESS)事業有望成為重要收入來源。儲能系統對光伏電站至關重要,可將晴天的富餘電力儲存,以便在夜間或陰天回售電網。 晶科能源董事長李仙德表示:「隨著規模效應與競爭力的提升,我們預計儲能業務將成為公司的第二增長引擎,並在2026年開始為公司帶來盈利。」他補充,公司今年前三季度已出貨多於3.3 GWh的儲能系統,預計全年出貨量將達6 GWh。 晶科能源美國上市ADS股價在財報公布後周一上漲13.1%,今年迄今累計升幅達23%。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