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金融科技公司第一季度利潤因自動化的努力而增長7倍,即使該公司承認最近被高層金融監管機構約談

重點:

  • 360數科正在大力執行提高助貸服務的自動化程度以降低成本的戰略
  • 在中國的金融監管機構宣布對高科技貸款服務機構的新一輪監管之前,該公司的股價可能仍將承壓

陽歌

當房間裏有一只老虎,沒有人確切地知道它會不會、何時會撲過來,以及誰可能是它的下一個獵物時,你很難專註幹你的事兒。

這就是中國金融科技領域的現狀,360數科(360 DigiTech Inc.,納斯達克:QFIN)剛剛公布了最新業績,由於它通過提高自動化程度而大大降低了成本,業績看起來相當不錯。但是投資者們並沒有關註這份出色的報告,而是將目光鎖定在該公司對監管打壓的確認——它確認了自己是中國金融監管機構對金融科技公司又一輪打擊的目標之一。

在公布最新業績後,360數科的股價下跌了5%,市場上其他中國金融科技公司也遭受類似的打擊,出現大範圍下跌。總的來說,這些公司的估值現在看起來相當有吸引力,至少對那些有強烈風險承受能力的投資者來說是如此。

在過去兩年裏,中國政府對該群體頻下重手,但凡能熬過來的,都將真正贏得「幸存者」的稱號。中國政府曾經熱烈歡迎這些民營金融創新者,希望它們能夠為以前由大型國有機構主導、老舊的金融領域註入新的生命力。

但是,這些企業在早期的成型過程中基本上沒有受到監督,導致了各種各樣的高風險,有時甚至是欺詐性的操作。這給北京方面敲響了警鐘,現在它試圖監管在一輪又一輪無休止的緊縮措施中幸存下來的數量越來越少的參與者方面,似乎有點做得過頭了。

在此背景下,我們將仔細看看360數科的最新業績,即便大多數投資者的關註重點不在這兒。與迄今為止幸存下來的許多金融科技同行一樣,這家公司正在從使用自有資金發放貸款的商業模式,轉變為借款人和傳統銀行之間促成貸款的中間人。

在這方面,因為360數科的母公司是360集團,因而與同行相比具有很強的競爭優勢。360集團是一家領先的中國安全軟件公司,由周鴻祎創立。周鴻祎有著互聯網壞小子的名聲,但他在中國的高科技領域可算相當有遠見的人物。

在從貸款發放者轉變為貸款促進者之後,360數科一直專註於改進技術,以提高可實現自動化的工作量。到目前為止,它似乎做得相當不錯。

360數科CEO吳海生在討論業績的投資者電話會議上說,今年第一季度,該公司首次使用「輕資本」模式發放了一半以上的貸款,這是一個重要的裏程碑。隨著更多流程變得自動化,該公司今年第一季度的運營成本和費用從一年前的30億元下降到20億元(3.14億美元),降幅約三分之一。 

飆升的利潤

效率的提高是360數科第一季度利潤大幅增長的主因,盡管它的收入增長平平。報告顯示,該公司該季營收小幅增長13%,達到人民幣36億元。但是利潤較一年前的1.83億元飆升至13億元,增長了7倍。

利潤爆炸可以追溯到去年下半年,因為該公司開始專註於強調自動化程度更高的輕資產模式。雖然360數科不可能長期保持這種增長速度,但接受雅虎財經(Yahoo Finance)問詢的三位分析師確實預測,該公司今年的利潤將比2020年增長約50%。

在估值方面,360數科的股票目前的市盈率確實很低,反映了該公司面臨巨大的監管不確定性。按照去年的利潤計算,它的市盈率約為8倍,如果今年能達到分析師的預測,市盈率應該會降至6倍左右。

同行信也科技集團(FinVolution Group)的市盈率同樣也只有7倍,而市場優勢稍微更大一些的陸金所(它的控股股東是關系深厚的金融服務巨頭平安)市盈率為14倍。上周四股市收盤後,360數科發布最新財報,信也科技的股價周五下跌5%,陸金所則跌幅較小,為1.4%。

同樣值得註意的是,盡管上周五出現拋售,360數科的股價仍然是年初的兩倍多,這意味著人們越來越有信心,認為它將在持續進行的監管清理中幸存下來。

那麽,對於最近的監管打擊,360數科究竟有怎樣的表態?

其實沒有說什麽,真的。它在其正式的季度財報中完全沒有涉及這個話題,大約一個月前發布在央行網站上的官方新聞稿以外,吳海生也沒有補充太多內容。該公告稱,360數科是受邀參加會議的13家金融科技公司之一,參加會議的還有央行以及銀行、證券和外匯監管機構的官員。

陸金所也被叫去參加了那次會議,還有中國其他互聯網巨頭的金融部門,包括騰訊、字節跳動、百度和京東。所以,你要說想尋找最有可能在當前的金融風暴中幸存下來的公司,那或許中國政府可能認為這13家公司的幾率最大。

吳海生也暗示,在某種程度上,被叫去開會可以被看作一個積極的信號:「在會上,監管機構承認我們在提高金融服務的效率……和降低交易成本方面的重要作用」,他說。「我們認為這次會議是必要的一步,以……促進平台經濟的發展。」

當然,現在大家都只能拭目以待,看看接下來會發生什麽。360數科及其許多同行現在採用的助貸業務模式,應該有助於它們免遭阿里巴巴的金融子公司螞蟻集團(直接發放貸款)的那種命運。不過,某種程度的收緊看來是無法避免的 ,這將對360數科和其他助貸企業的利潤構成壓力。

欲訂閱詠竹坊每周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鷹瞳科技H股全流通獲批

眼科影像識別方案提供商北京鷹瞳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2251.HK)周一公布,已收到中國證監會發出的備案通知書,完成其合共5015.1萬股未上市股份實施H股全流通的備案。股份轉換涉及26位股東。 成立於2015年的鷹瞳科技主要提供眼科影像識別方案,去年7月宣布研發萬語醫療大模型,從單一影像診斷向全科醫療問答、健康管理領域延伸。今年2月,萬語醫療大模型完成升級並接入DeepSeek R1模型。 公司去年收入按年下跌23.3%至1.56億元(2,100萬美元),虧損由2023年的1.33億元擴大至2.55億元。公司股價自2021年11月上市以來累跌83.22%,今年至今則跌7.95%。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Novosense makes automotive chips

持續虧損現金流失 納芯微前景不樂觀

去年現金儲備和利潤率大幅下滑,導致這家模擬芯片製造商陷入虧損 重點: 納芯微已提交港股上市申請,去年的一宗收購推動其營收強勁增長,但公司仍連續兩年錄得虧損 中國對美芯片製造商加徵關稅或為該公司帶來短期利好,去年美企佔據中國模擬芯片市場22%的份額 陽歌 儘管美國試圖孤立中國新興的微芯片行業,但該行業仍深度參與競爭激烈的全球市場。這一嚴峻現實,在模擬芯片製造商蘇州納芯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688052.SH)顯露無遺,這家2022年登陸滬市科創板的企業,正尋求赴港上市。 納芯微並非初創企業,其歷史可追溯到2013年。上周五提交給港交所的上市文件顯示,公司在這期間至少部分時間是盈利的,最近的一次年度盈利是在2022年。但自那之後,公司毛利率急劇下滑,因隨著疫情期間的嚴重短缺導致近年來全球芯片產能大幅擴張,其面臨激烈的競爭。 雖然納芯微目前的處境看起來並不樂觀,但不斷升溫的中美貿易戰或將成為該公司的一根潛在救命稻草,因為納芯微的產品主要在國內市場銷售,而由於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對中國商品加徵高額關稅,進入中國市場的美國進口產品突面臨高達125%的關稅。 這或許對納芯微有利,因為上市文件顯示,中國市場15大模擬芯片銷售商中有五家來自美國,約佔銷售額的22%。如果關稅持續存在,這些美國公司的芯片價格可能會大幅上漲,促使買家轉向生產較便宜的中國本土公司,以及亞洲和歐洲的芯片產品。 納芯微指出,目前情況還不確定,中國正在梳理「美國製造」芯片的具體定義,因為許多芯片製造商實際上只是設計公司,它們的產品是按照合同約定,由台灣、日本、新加坡和歐洲等地的第三方公司生產的。 納芯微在申請書中稱:「2025年4月11日,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發佈通知,闡明瞭與進口報關和關稅收費相關的半導體原產國判定規則。根據該通知,晶圓製造國將被視為原產國,而不論芯片在何處進行封裝。」 顯然,很多問題仍懸而未決,包括關稅是會長期維持下去,還是僅僅是一種談判策略,如果中美達成新的貿易協定便會迅速取消。由於大多數美國芯片製造商使用的是其他國家的生產合作夥伴,因此它們的產品也可能完全不受關稅影響。 雖然關稅可能會在中短期內給納芯微減輕一些壓力,但該公司的現狀看起來並不太樂觀。這體現在其在上海掛牌交易的股票上,該股較2022年的IPO價格下跌了約17%。模擬芯片製造商的技術含量低於數字芯片製造商,由於面臨激烈的競爭,目前估值普遍較低。 總部位於中國的貝克微(2149.HK)的市銷率為4.6倍,自2023年12月IPO以來其股價已上漲73%。全球領先的亞德諾 (ADI.US) 市銷率高達10.4倍,而規模較小的思佳訊(SWKS.US)市銷率僅為2.46倍。若在香港上市,按貝克微市銷率計,則納芯微市值約為90億元(12.3 億美元)。 侵蝕利潤空間 雖然納芯微可能因香港投資者追捧中國芯片板塊而獲得更高估值,但這家公司的基本面實則乏善可陳。由於競爭激烈,其營收從2022年的16.7億元驟降22%至2023年的13.1億元。儘管去年營收強勢反彈50%至近20億元,但這一躍升幾乎完全歸因於收購麥歌恩的交易。 與此同時,公司的銷售成本,也就是每塊芯片的生產成本,在營收中的佔比持續攀升,從2022年的51.5%增至去年的72%。這嚴重擠壓了公司的利潤空間,毛利率從上年的48.5%暴跌至2024年的僅28%。 公司表示:「近年來,來自國際領導公司的價格競爭加劇,已對中國公司的業務造成挑戰,使得他們調整定價,並影響其盈利能力。」 隨著利潤空間遭到擠壓,公司在2023年陷入虧損,去年更出現現金流為負值的情況。根據財報數據,2024年淨虧損擴大至4.03億元,較上年的3.05億元進一步惡化。伴隨虧損加劇與現金流持續惡化,公司現金儲備從2023年末的17.5億元銳減至去年末的僅10億元。 這並不是說納芯微毫無亮點可言,從產品結構來看,公司確實展現出相對均衡的佈局,客戶群體也較為多元。其芯片產品主要面向三大領域:汽車電子、能源與自動化,以及消費電子。能源與自動化板塊的營收佔比已從2022年的70%降至50%,同期汽車芯片業務佔比從23%提升至37%,消費電子芯片也從7.6%增長至13.5%。 公司的客戶結構也趨於多元化,前五大客戶的營收佔比從2022年的43.8%降至去年的36.9%,不過這一改善至少部分得益於其收購了麥歌恩。納芯微還強調,它已成為中國汽車模擬芯片市場的本土龍頭,整體市場份額位居第二。 歸根結底,由於身處產能過剩、競爭慘烈的細分賽道,納芯微看起來並不令人振奮。儘管對美國芯片徵收關稅的政策或許會讓其獲得一定喘息,但可能是短暫的。由於旗下芯片產品技術門檻較低,加上此技術相對成熟,在中國全力攻堅高端芯片的背景下,公司恐難獲得可觀的額外政策扶持。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順豐首季業績盈收雙升

物流企業順豐控股股份有限公司(6936.HK, 002352.SZ)周一公布首季度業績,收入按年上升6.9%至698億元人民幣(下同),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利潤為22.3億元,按年升16.9%。若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利潤為19.7億元,按年升19%。 首季度實現總件量35.6億票,同比增長19.7%。當中速運物流受惠於公司完善產品矩陣,以及強化服務競爭力,收入同比增長7.2%。供應鏈及國際業務收入同比增長9.9%,主要受惠於公司持續加強國際網路能力建設。 周二順豐開市升1.3%報37.8港元,現股價較公司去年上市定價高10%。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受惠大電視熱銷 TCL首季業績增長強勁

TCL電子控股有限公司(1070.HK)周日披露,在高端大屏及高分辨率機型銷售強勁的推動下,公司一季度電視機出貨量同比增長11.4%至651萬台,同期營收增速達銷量增速一倍,錄得22.3%的同比增長。 數據顯示,公司最新季度65英吋及以上大屏電視出貨量同比勁增33%,佔整體銷量的27.7%,較去年同期提升4.5個百分點。當季出貨機型的平均屏幕尺寸同比增加1.9英吋至53.4英吋。其高分辨率Mini LED電視季度出貨量同比激增233%,在總出貨量中的佔比從去年同期的3%增長超過一倍至8.8%。 周一香港市場午後交易時段,TCL電子股價上漲5.8%。該股今年以來累計漲幅約達50%。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