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RE.US
ATRenew boosts refurbishment

這家回收專家表示,隨著與蘋果建立新的回收合作關係,公司業務增長,三季度翻新產品銷售額翻了一番

重點:

  • 萬物新生三季度營收增長28%,翻新業務和非電子產品回收業務勢頭強勁
  • 隨著與蘋果在中國內地達成合作,公司已開始加大對二手iPhone 的收購力度,這也是其最大的產品領域

    

陽歌

多元化是回收專家萬物新生集團(RERE.US)最新財報的主題之一,公司正試圖在早前聚焦iPhone的基礎上,把業務擴展到安卓產品,甚至奢侈品等其他領域。與此同時,公司也在嘗試擴大核心領域的盈利能力,不再只是簡單地收購和轉售二手智能手機,而是對它們進行翻新後再出售,以獲得更大的利潤。

上週三感恩節假期前夕發佈的三季度財報中,林林總總的跡象表明這些努力已開始產生回報。但投資者似乎不為所動,至少一開始沒有,報告發佈後,萬物新生的股價下跌了5%,不過在下一個交易日又收復了大部分跌幅。

公司在6月底開始與蘋果合作,協助後者在大陸地區回收手機。合作啓動後已經帶來3,000萬元(420萬美元)的銷售額。隨著9月下旬最新款iPhone 15的面世,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選擇以舊換新,這項合作業務可能還會增長,萬物新生相信合作最終可能帶來超過10億元的營收。

說實話,儘管投資者可能還不認可萬物新生,這家公司在中國的發展前景還是比較好的,其中的原因很多。它主打「循環經濟」,完美契合北京堅定的環境承諾,包括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以及更廣泛地污染治理目標。較之西方社會,這樣的契合在中國尤其重要。

另一個可能對萬物新生越來越有利的因素是經濟大環境,更多消費者開始控制支出,尤其是汽車乃至智能手機這樣的商品。同時,更多打細算的消費者可能會考慮二手智能手機和其他二手商品代替購買新品。

這些因素促使萬物新生的營收穩步增長,三季度同比增長28.4%至32.6億元,略高於公司在三個月前給出的預期。公司預計四季度營收將在37.3億元至38.3億元之間,按中值計算相當於同比增長27%。

在三季度的營收中,產品銷售額增長31.4%至29.2億元,佔比近90%。 由於公司更加註重產品銷售業務,服務收入增長要慢得多,僅增長7.3%至3.33億元。

產品方面的一大增長領域是前面提到的翻新業務。銷售翻新產品的利潤率通常會更高,因為與直接轉賣的手機相比,萬物新生這樣的公司對翻新機的收費要高得多。

公司表示,隨著翻新業務持續增長,三季度翻新產品銷售額同比增長一倍多,達到2億元。

「我們有信心執行通過合規翻新業務、參與蘋果官方回收和換購計劃、擴大多種類回收及利用自動化技術提高效率,實現更高盈利能力的戰略,」萬物新生創始人兼董事會主席陳雪峰在財報發佈後召開的公司投資者電話會議上說。

非電子產品業務

萬物新生的翻新業務正在不斷增長,其中最大的組成部分是電子產品。但另一個日漸壯大的領域是科技含量較低的消費品,如奢侈品、黃金,甚至是名酒。萬物新生今年一直在大力拓展這方面的業務,借助其回收專家的形象打入其他領域。

公司表示,隨著這項業務的增長,其「多品類業務」的 GMV(商品交易總額)在三季度達到了3.5億元,較前一季度的2億元大幅增長。陳雪峰指出,借助愛回收的品牌形象,這些產品正在吸引更廣泛的用戶群體。公司此前表示,截至6月底,在231家門店都能買到這樣的多品類產品,相關業務將擴大到其遍布全國的2,000家左右的門店。

作為蘋果手機之外的多元化發展的一部分,公司宣佈,於7月獲得授權,開始翻新華為產品。華為在繞過美國制裁,使用國內技術生產高性能智能手機後,公司業務正在復蘇。

陳雪峰表示,萬物新生還在探索其他安卓產品的翻新機會,但他未提供更多細節。安卓手機的回收將為該公司帶來一個巨大的新機遇——根據IDC(國際數據公司)的數據,三季度蘋果僅佔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大約16%的份額,而蘋果手機佔到萬物新生產品收入的約60%。

除了多元化發展,萬物新生還一直在採取措施提高效率。包括加大舊手機檢測流程的自動化,以城市為單元進行精細化經營,以及越過成本高昂的中介,直接與回收品的買家和賣家交易。

公司表示其non-GAAP(非公認會計准則)履約費用佔總收入的比例,從去年三季度的10.7%同比降至8.7%,反映了效率的提升。公司也獲得了創紀錄的7,380萬元non-GAPP經營收入,較上年同期的1,080萬元取得大幅增長。同時也繼續保持non-GAPP盈利,但按 GAAP(公認會計准則)計算,公司仍處於虧損狀態,虧損額為4,420萬元。

萬物新生的股價今年已下跌約一半,不過在美國上市的中概股近期普遍疲弱,主要緣於對中國經濟以及美中緊張關係的擔憂。按照目前的股價水平,該股的市銷率(P/S)相對較低,只有0.27倍,介於服裝回收商Rent the Runway(RENT.US)的0.12倍和二手奢侈品銷售商The RealReal(REAL.US)的0.40倍之間。二手車專家Carvana(CVNA.US)在遇冷多年後今年股價大幅上漲,其市銷率也更高,為0.49倍。現在,萬物新生和其他回收公司一樣,都希望能像Carvana一樣重新被投資者認可。

有超讚的投資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讓更多人知曉?我們可以幫忙!請聯繫我們瞭解更多詳情。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文遠知行招股集資31億元

中國自動駕駛出租車運營商文遠知行(0800.HK, WRD.US)周二公開招股,發售8,825萬股,5%公開發售,每股發售價不超過35港元,集資30.9億港元,每手100股,一手入場費3,535.3港元。公司於下周一截止認購,下周四在港掛牌。 過去三年文遠知行持續虧損,今年首六個月,公司收入近兩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32.8%,但仍錄得虧損7.9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10%。公司解釋,虧損主要是加快業務及技術發展,故前期在研發、行政及銷售開支上需要大量投入資金。 公司表示,集資所得約40%用於開發自動駕駛技術,另外40%用於加快L4級車隊的商業化量產或運營,約10%用於建立營銷團隊和分支機構,餘下10%用於一般營運資金。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简讯:停牌中的陸金所 首席風險官辭任

線上信貸平台陸金所控股有限公司(LU.US; 6623.HK)周五宣布,Youn Jeong Lim 因「個人工作安排」辭任首席風險官職務;自10月24日起,該職位由程建波接任。程建波今年4月加入陸金所前,其職業履歷涵蓋京東、平安銀行及阿里巴巴旗下的螞蟻集團。 公告發布後,陆金所上周五在美股市场上涨2.8%,年内累计涨幅达38%。其港股自今年1月因与前审计机构存在分歧而暂停交易至今。 公司7月披露已聘任安永為新審計機構,邁出重啓財報披露的關鍵一步。自去年第三季度以來,陸金所尚未發布正式季報;但今年7月業務更新公告中透露,截至6月底未償還貸款總餘額為1,934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17.8%。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創維旗下創維數字首三季淨利按年減64%

電子產品製造商創維集團有限公司(0751.HK)周日公布,公司非全資附屬公司創維數字股份有限公司(000810.SZ)前三季度收入64.56億元(9.06億美元),同比下降2.45%,淨利潤8,585.9萬元,同比下降63.69%。 報告期內,公司研發投入達3.39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約10%;由於戰略備料及客戶提前備貨,期末存貨增至21.19億元,較年初上升39.4%;經營活動現金流轉為淨流出8,362.8萬元,去年同期為淨流入4.53億元。 創維數字是一家提供智慧系統解決方案企業,其主要業務包括智能終端、寬帶設備和專業顯示產品的研發、生產與銷售,並已將業務擴展至智慧家居、智慧城市和車聯網等領域。 創維集團股價周一高開但隨後轉跌,至中午休市報4.14港元,跌1.43%,該股過去六個月累升約31.43%。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Sany makes construction equipment

資本市場對三一重工的迷思 是科技新貴還是老牌巨頭?

這家重型工程機械製造商的首次公開募股,或成香港今年第三大IPO,募資額約15億美元 重點: 三一重工期海外銷售額已超過總營收半數,公司期望快速全球化能打動投資者 這家工程機械製造商在港交所的命運,或取決於投資者將其視為高科技成長股還是傳統企業   陽歌 科技新貴還是老牌傳統產業巨頭?這個關鍵問題正縈繞著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6031.HK;600031.SH)。作為中國領先的重型工程機械製造商,公司擬於周二登陸港交所,上市規模有望躋身今年香港第三。 上周五,三一重工宣布以每股20.30至21.30港元價格發行約5.8億股,是次上市預計募資約120億港元(約合15.4億美元),將是香港近年最火爆IPO市場中規模第三大的募資,僅次於5月募資45億美元的電動電池巨頭寧德時代(3750.HK;300750.SZ),以及上月募資32億美元的紫金黃金國際(2259.HK)。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香港募資超10億美元的六宗IPO中,除紫金黃金國際外,均屬「A+H」兩地上市,這些企業在深圳或上海上市後,為提升國際影響力再度赴港上市。三一重工完全符合這定位,其港股招股書中大篇幅宣傳國際化戰略。後文將詳述這一點。 不過,首先需聚焦估值問題,此類兩地上市公司近期呈現有趣轉變:簡言之,與A股估值相比,香港投資者對科技與傳統經濟公司的估值迥異,前者隨時出現溢價,後者估值只屬一般。 寧德時代是前者的典型代表,其港股市盈率達36倍,顯著高於深市27倍的估值水平。另一端則是典型傳統經濟的海天味業,這家中國醬油龍頭港股市盈率僅24倍,遠低於滬市的32倍。 這意味三一重工港股估值的核心問題在於,本土投資者將其定位為科技企業抑或傳統經濟。公司近期業績表現中規中矩,今年上半年營收從去年同期的391億元增至448億元人民幣(約合63億美元),增幅約15%。與此同時,公司正加速將AI與無線通信等技術元素融入重型工程機械,提升設備自動化水平。 2003年,三一重工登陸滬市,當前A股市盈率約25倍,高於中聯重科、徐工機械等國內同業,但略低於美股巨頭卡特彼勒(CAT.US)的27倍。 需注意,三一重工港股定價區間對應市盈率達27倍,與其A股估值基本持平且略高。因此,該股上市後走勢,將取決於投資者對企業屬性的判斷。基於其國際化擴張及前述科技元素,我們預計其或獲接近科技股的估值水平,但可能難及寧德時代的溢價高度。 國際增長故事 擱置估值討論後,我們將聚焦三一重工的企業發展脈絡,尤其是招股書重點凸顯的國際化擴張。現階段,其國際業務增速總體遠超國內銷售,但今年上半年中國區業績異軍突起,公司歸因於本土市場復蘇。 創立於1994年的三一重工,曾多年受惠於中國基建地產熱潮,當時全國住宅、商場、寫字樓及道路建設如火如荼。但疫情衝擊疊加房地產市場深度調整,重挫其國內業務。更重要的是,國內業務毛利率顯著低於海外市場,這也成為中資企業拓展海外市場,從而提升盈利能力的主因。 三一重工稱,早在2002年便開啓設備出口,產品現已覆蓋超過150個國家。2010年,公司首個海外生產基地在印度投產。此後,相繼在美國、德國、印尼設立大型生產基地。目前,公司坐擁16個國際製造基地,與其在華運營的30個基地規模幾近平分秋色。 龐大的海外需求疊加本土市場疲軟,推動國際銷售額佔比突破公司總營收五成。今年前四個月,海外銷售貢獻率達57.4%,中國區佔比42.6%。 如前所述,公司海外銷售毛利率遠超國內,今年上半年分別達31.2%和22.1%,推動上半年整體毛利率升至27.6%。該指標自2022年的22.6%持續攀升,印證製造效率提升。 三一重工盈利能力同樣表現不俗,今年上半年淨利潤同比增長45%至52.9億元人民幣。其資產負債率亦穩步下降,截至今年4月已從2022年的58.4%降至50.6%,呈現健康態勢。 歸根結底,三一重工堪稱運營良好的企業,具備值得稱道的全球故事。公司計劃將上市約三分之二募集資金,用於拓展全球銷售及製造網絡,將進一步降低對國內市場的依賴。眼下核心問題,在於國際投資者究竟會將其視為高增長科技企業,還是又一家傳統經濟的代表。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