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請在香港IPO但其後放棄近一年後,中國最大的電競營運商獲得沙特阿拉伯一個財富基金2.65億美元的投資

重點:

  • 中國領先的電競公司英雄體育,通過沙特阿拉伯主權財富基金遊戲部門的一筆新投資,籌集2.65億美元資金
  • 這筆交易對該公司的估值最高可達10億美元,並且可能是其重啟之前赴港上市計畫的前奏

陽歌

如果你可以從全球最大的主權財富基金之一獲得更多資金,而且該基金的董事長剛好也是一名狂熱的遊戲玩家,那麼誰還需要IPO投資者呢?

這似乎正是中國電競巨頭英雄體育(VSPO)之前的心思,該公司上周較早前宣佈,將以2.65億美元(18億元)的價格,將多數股份出售予沙特阿拉伯。真正的投資者是Savvy Games Group,它是沙特阿拉伯主權財富基金——公共投資基金(PIF)全資擁有的遊戲投資部門。

這項投資有不少有趣的解讀角度,包括它預示英雄體育有可能會在今年稍後進行IPO。這還反映了最近中東投資流向中國的趨勢,以及沙特自身對成為全球遊戲和電競中心的興趣。最後但並非最不重要的一點是,它代表著電競的一種「成熟」,電競由熱門遊戲的大型網路錦標賽組成,它有望成為全球遊戲行業的一個主要新分支。

我們會逐一看看這些角度,首先是該公司今年晚些稍後進行大規模IPO的可能性。英雄體育並未提及上市一事,但實際上它在大約一年前曾申請在香港上市,當時用的是一個類似的名字VSPN Group Ltd.。

該申請後來終止,但它透露了一些有關該公司業務的基本資訊,這些資訊仍可參考之前的媒體報道,儘管申請書已從港交所網站上刪除。英雄體育和沙特阿拉伯都沒有透露Savvy Games將從這筆投資中獲得多少股份,但他們表示,Savvy將成為該公司最大的外部投資者。

之前的IPO招股書顯示,英雄體育目前最大的外部投資者是中國遊戲巨頭騰訊(0700.HK),它當時持有該公司約13.5%的股份。其他投資者包括摩根士丹利、海納亞洲創投和中國第二大短片平台快手(1024.HK),後者與騰訊簽署了一項重要的遊戲協議。

英雄體育在2021年首9個月盈利約13億元,按年增長144%,同期虧損3.17億元。將收入數字年化,並假設去年的增長率約為100%,意味該公司2022年的收入約為35億元。

要了解英雄體育的最新估值,我們可以將它的市銷率與快手和虎牙(HUYA.US)進行比較,這兩家情況相對接近的同行,目前的市銷率分別為2.5倍和0.84倍。假設英雄體育將介乎兩者之間,它的市銷率可能在1.5倍至2倍,該公司的估值將高達10億美元附近,使其躋身於「獨角獸俱樂部」(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初創企業)。

這意味著Savvy Games可能通過最新這筆投資獲得了約25%的股份,雙方表示,這是電競歷史上規模最大的直接投資。英雄體育較早前的IPO申請得到了包括美國銀行、中金公司和瑞士信貸在內的大投行的支持,這意味著該公司的融資目標幾乎肯定超過1億美元。

重啟IPO

最新一輪融資的時機,加上投資者情緒較一年前大為改善,讓我們相信這筆新交易可能是今年稍後英雄體育重啟IPO的前奏。上市地點可能在香港,不過紐約現在也可能是一個強有力的競爭者,因為之前一些阻止中國企業進入華爾街的障礙已基本消除。如果要打賭的話,我們會押注紐約。

由於電子競技在全球的快速增長,以及該公司在中國市場的主導地位,它的上市可能會吸引一些大投資者的興趣,根據其早期的招股說明書,該公司在中國佔據了70%的高端電競市場份額。據Statista提供的數據,全球電子競技市場在2019年規模近10億美元,預計到2024年將達到16億美元。

英雄體育的早期招股說明書稱,它營運29款電競遊戲,其中包括《王者榮耀》、《絕地求生手機版》以及《英雄聯盟》等熱門遊戲。最新的公告強調,該公司不但在中國營運,而且在世界其他大多數主要市場都有業務。

它表示,它將使用新資金進行擴張的地區之一是中東,那裡是Savvy Games的總部所在地。Savvy成立於2021年,主要投資遊戲和電競領域,入股了任天堂、動視暴雪、藝電和Embracer等全球巨頭。它由沙特王儲薩勒曼擔任主席,據報道他是一名狂熱的遊戲玩家。薩勒曼曾表示,他希望將沙特變成一個遊戲中心,作為其擺脫對石油依賴的多元化戰略的一部分,並希望到2030年,該行業能貢獻1%的GDP。

最後,我們應該注意到,這筆交易似乎代表這個仍處於陰影中的行業正走向「成熟」。​騰訊高級副總裁馬曉軼表示:「今天,在全球範圍內,電競已逐漸成為擁有巨大產業創新力和社會文化價值的新興競技類體育項目。」

英雄體育成立僅7年,由此可見該行業相對年輕。該公司表示,新獲得的資金不僅將用於地域擴張,還將投資於虛擬實境、增強現實和人工智能等尖端技術。

重啟IPO將令我們有機會了解它最近的財務狀況,包括是否正在接近盈利。但考慮到這筆來自沙特的重大投資,再加上該公司有可能通過首次公開招股再融資1億至2億美元,我們預計該公司手裏並不缺現金,目前可能更專注於擴張,而不是近期的盈利能力。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中興通訊首季淨利跌逾一成

電信設備製造商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0763.HK; 000063.SZ)周二公布,首季收入按年升7.8%至329.68億元(45.1億美元),純利則跌10.5%至24.53億元。 報告期內,公司營業利潤按年跌9.4%至29.13億元,其中信用減值損失為1.17億元,主因為期內應收賬款減值計提增加。 公司指出,由於一年內到期的長期借款增加,截至今年3月,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按年升105.1%至114.69億元;應付債券亦因新增發行中期票據,期內升100.3%至20.12億元。期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餘額為333.92億元,去年同期為449.44億元。 中興通訊港股周三高開0.9%,至中午休市報22.45港元,升3.7%。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快狗打車贖回基金獲利逾百萬

同城快遞物流平台快狗打車控股有限公司(2246.HK)周二公布,贖回一項基金投資,涉及款項6,618萬元。 快狗打車去年底才斥資購入基金,但短期贖回,公司表示鑒於近期市況波動,全球央行政策與經濟前景的不確定性增加,董事會認為應採取更加謹慎策略,變現投資以防潛在損失,並增加集團現金儲備。 是次變現獲利近118萬元,集團擬將贖回所得款項作一般營運資金,支持核心業務發展。 快狗打車周三平開報0.355元,公司在過去一年由高位下跌60%。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Why can’t humanoid robots bear the weight of intelligence?

為何人形機器人無法承受智慧的重量?

人形機器人被視為具身智能實現的核心形態之一,但其與AI大模型的結合,仍有一段路要走    頭豹研究院 在生成式AI快速演進的當下,人形機器人被視為具身智能的最佳載體,但將AI大模型真正落地至這一複雜平台,卻遠比想像中困難。頭豹研究院綜合行業分析師饒立杰指出,儘管政策支持與產業資本逐漸聚焦,大模型與人形機器人結合仍面臨明顯技術與商業挑戰。 硬件是最直接的限制。以GPT-4等千億級參數模型為例,其推理過程需數十GB記憶體與上百TOPS(萬億次運算/秒)算力支援,而現階段多數人形機器人所採用的嵌入式運算平台(如輝達Jetson系列),算力僅介於10至50 TOPS,遠不足以應對大型語言模型的運算需求。這迫使機器人需仰賴雲端處理,但無論是5G或6G模組,每小時約消耗5至10W電力,加上傳輸延遲與失效風險,都不利於機器人進行實時決策。 此外,若選擇本地運行大模型,則需搭載高階AI處理器如輝達Orin,其典型功耗達15至30W,配合目前1至3kWh的機器人電池容量,將導致續航力大幅縮減,甚至縮短75%以上。對一台設計用於長時間自主工作的機器人而言,這是致命短板。 控制反應落差大 即使克服算力問題,傳感器與大模型的數據鏈整合也非易事。人形機器人在環境感知與動作控制上需在100至300毫秒內完成感知—理解—行動的反饋閉環,然而目前大型語言模型推理延遲往往達秒級,在實際應用中無法滿足即時控制需求。 舉例來說,當機器人接收到語音或視覺輸入後,需即刻決定「是否行動」、「如何行動」,但大模型計算延時過高,容易導致行動滯後甚至錯誤,特別在高風險或複雜環境中,更難以保證操作安全性與精準性。 除了技術問題,商業落地也是目前尚未解決的核心挑戰。高算力需求意味著高硬件成本,若需搭載如輝達A100等GPU,其單顆售價高達1.5萬美元,使整機成本輕易突破數萬美元,遠高於消費市場可接受的人形機器人理想價位(約為10,000美元以內)。這也直接壓縮了商用部署的投資回報率空間。 即便勉強部署,大模型在人形機器人上的應用場景仍以倉庫、工廠等半封閉環境為主,對如家庭看護、零售接待等開放性場景仍難以實現靈活適應。此外,AI模型在不同空間、語義與行為需求的泛化能力不足,也讓人形機器人的商業化缺乏穩定成長基礎。 人形機器人要真正搭載並運行AI大模型,需要算力、電源管理、控制延遲與場景泛化等多重技術突破同時發力。短期內,垂直領域的小模型或中型模型更具可行性,能在工業檢測、醫療輔助等場景中先行落地。未來隨著輕量化AI晶片與邊緣運算架構進一步成熟,AI大模型或可真正成為人形機器人的「大腦」,引領具身智能邁向更廣闊的商業前沿。 頭豹研究院中國是行企研究原創內容平台和創新的數字化研究服務提供商,擁有近百名資深分析師,聯繫方式:CS@leadleo.com 原文刊登於《時代周報》,記者為朱成呈 本文內容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咏竹坊立場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估值落後國際同業 港IPO回暖有利中金

中金在香港IPO市場市佔率第一,去年參與的上市集資金額達38.35億美元,據報將協助寧德時代在港上市 重點: 中金發盈喜,料首季淨利潤大升50至70% 估值遠比美國投行低,因股本回報率弱   白芯蕊 中港股市在2024年第一季止跌回升,隨著中國政府力撐金融市場後,港股在去年9月及今年1月出現大幅攀升,恒生指數更重上兩萬點大關,投資市場氣氛轉趨活躍,連帶券商行業也受惠,龍頭的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3908.HK;601995.SH)最近發盈喜,料首季純利按年大增最多70%。 中金為中國首家中外合資的投資銀行,於1995年7月經人民銀行批准成立,發起人為中國建設銀行 (0939.HK)、美資投行摩根士丹利(MS.US)、中投保(當時稱為中國經濟投資擔保公司)、新加坡政府投資有限公司(GIC)等,在1997年更建立中金香港,成為中國首家在香港進行證券承銷的內地企業,同年更完成中移動在香港上市,成為中金第一個在海外的上市項目。隨後2015年改制為股份有限公司,並在港交所掛牌,2020年亦在上海交易所上市。 主打投行業務的中金,最近發盈喜,預計2025年首季淨利潤達18.58億元至21.06億元,按年大升50%至70%,因積極把握市場機遇包括財富管理及股票業務等,故各業務均實現較大升幅。 雖然中金盈喜未有披露太多詳情,但從過往年報看到,中金收入主要來自三大業務,包括手續費及佣金收入、利息收入及投資收益,當中手續費及佣金收入佔2023及2024總收入達四成,其次是利息收入,佔中金2023及2024總收入接近28%。 所謂手續費及佣金收入,旗下再細分經紀業務、投資銀行業務、資產管理業務等等,經紀業務即包括代理買賣證券,投資銀行業務即是股權融資承銷與保薦、債務及結構化融資承銷與保薦等,資產管理則是收取資產管理費收入。 中港股市成交轉旺,無疑對中金經紀業務收入相當重要,但為企業上市的投資銀行業務也不容忽視,該業務佔中金2023及2024年總收入的9.6%和11.2%,尤其集團為中國企業在境外IPO上市業務確實出色,2024年中金在香港主承銷項目合共19宗,規模達38.35億美元,屬行業第一,涉及美的集團、毛戈平、茶百道、西銳飛機等。同時中金去年作為賬簿管理人,主承銷港股IPO項目也有9單,規模近12.5億美元,排名市場第二。 除港股外,中金去年為中資企業在美股IPO上市項目共3宗,主承銷規模8,700萬美元,排名則是中資券商之首。至於A股市場受IPO收緊影響,去年主承銷A股IPO項目只有6宗,較2023年大幅減少11宗,主承銷金額35.9億元,按年大跌88.9%,在內地IPO市佔率則為5.3%,內地承銷排名只是排第八位。 港新股市場回暖 雖然內地IPO市場薄弱,但香港新股市場氣氛仍熾熱,據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指出,香港市場首季共完成15宗IPO,集資額達177億港元,同比大升3倍,為2021年後第一季度新高,目前申請宗數已增至120家企業,較去年底的86家高出34家。 尤其是有A股股王之稱的寧德時代,據報中金已成為H股上市的聯席保薦人,集資至少50億美元,至於內地茶飲連鎖店霸王茶姬的母企茶姬控股(Chagee Holdings),在美國以存託股票(ADS)方式掛牌,中金亦為聯合保薦人。未來還有大量中國企業在海外上市,包括內地服裝銷售平台SHEIN(希音)及螞蟻集團等,以中金的名氣未來有望分一杯羹。 據彭博數據顯示,雖然中金去年淨利潤按年跌7.5%至56.94億元,但隨著中港股市低位回升,加上新股市場好轉,估計中金今年淨利潤有望重拾增長,按年升20.7%至68.7億元,目前預期市賬率(PB)為0.57倍,明顯比國際同業包括高盛(GS.US)、摩根士丹利及摩根大通(JPM.US)分別1.4倍、1.7倍及2倍低一大截。 不過,中金預期股本回報率(ROE)卻只有6.6%,較高盛、大摩及摩通分別13%、13.8%及15.4%弱,意味中金營運效益遠比美資投行低,最終令市賬率較外國同業落後,此亦是中國企業估值偏低的通病,因此要令中金估值追上國際對手,除了提升盈利能力外,如何有效提高股本回報率亦相當重要。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