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75.HK
iMotion Automotive applies to list on the Hong Kong stock exchange for the second time

知行汽車第二度申請在港交所上市,但市場質疑它九成以上收入來自單一客戶

重點:

  • 今年上半年,知行汽車收入5.4億元,按年增長51%
  • 公司已獲得15家客戶的定點函

 

劉智恒

自動駕駛,有人又稱為無人駕駛,是近年汽車產業的熱門話題,電動車龍頭特斯拉(Tesla, TSLA.US)更在自動駕駛押下重注,行政總裁馬斯克今年在上海的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表示,Tesla的自動駕駛技術,已非常接近沒有人類控制的狀態,甚至揚言,今年底將可做到全面的自動駕駛。

這邊廂有人搖旗吶喊,那邊則有人大潑冷水,比亞迪(1211.HK)董事長王傳福年初時在投資者會議上說:「都是扯淡,都是忽悠,就是一場皇帝的新裝,自動駕駛只是被資本裹挾和炒作的一個概念,最終就是一個高級輔助駕駛」。

無人駕駛究竟是明日趨勢,還是天荒夜談,暫時難下判斷,但辜勿論如何,投資者已將大量資金投放在自動駕駛或相關產業上,想必是認為行業大有可為。

為理想棄高薪厚職

知行汽車科技(蘇州)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長兼創始人宋陽,對自動駕駛深信不疑,甚至放棄高薪厚職,身體力行去追尋夢想。

宋陽1996年畢業於北京機械工業學院,獲機電工程學學士,並在2005年在中國科技大學獲得電子信息工程學碩士學位。2004年開始在博世汽車工作,10年間歷任高級工程師、被動安全工程部科長,及先進駕駛員輔助部門經理等職務。2014年轉到百利得汽車主動安全系統擔任總經理。

從宋陽履歷看,毫無疑問是一位扎實的技術人員,對行業有深度瞭解。他眼見汽車業的發展大勢,認為自動駕將是未來大趨勢,於2016年毅然辭職,創立知行汽車,專攻自動駕駛解決方案,為車企提供自動駕駛域控制器。

選中賽道,加上宋陽背景,創業後接連獲得至少8輪投資,當中不乏大基金的身影,包括理想汽車(2015.HK; LI.US)、明勢資本、國家混改基金、國中資本、建銀國際、中銀粵財、華強創投,招商啓航等。從初輪投投資後的8,500萬元估值,到最後一輪融資估值的33億元,幾年下來,公司估值上升38倍。

站在自動駕駛的風口,加上星光熠熠的投資者,下一步自不然是要上市,透過資本市場大乾一番。知行汽車曾於今年4月向港交所遞表,但無功而回。根據最新遞交的上市申請文件,公司2020至2022年的收入,分別是4,770萬元、1.78億元及13.3億元。今年上半年收入5.43億元,虧損近1億元,但相比去年同期虧損3億元,虧蝕已大大收窄。

市場龐大無限憧憬

一如許多新創科技企業,創始階段的虧損不是問題,主要還是看行業未來。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在汽車電動化、智能化及網聯化趨勢下,預計中國自動駕駛市場將保持顯著的增長勢頭。預計到2035年,中國及全球的自動駕駛市場(包括乘用及商用車的軟硬件以及無人駕駛出租車服務)規模將分別超過11,000億元及31,000億元。

再細分賽道,中國自動駕駛域控制器2022 年的市場規模預計為98億元,其中33億元來自第三方自動駕駛域控制器供應商。預計至2026年,整體規模將達到645億元,2022年至2026年的復合年化增長率為60.1%。由此可見,市場正處於上升態勢。

知行汽車在當中佔有一定份量,按2022年自動駕駛域控制器銷售收入計算,該公司是中國第二大第三方自動駕駛域控制器提供商,市場份額為26.2%。

市場增長雖然迅速,知行汽車在行業又佔前列之位,集團收入亦連年增長,但不少投資者對公司最大的疑慮,莫過於集團的客戶過份集中,甚至近乎單一。

吉利佔收入九成半

從2021年6月起,知行汽車獲吉利聘為非獨家供應商,專為旗下電動車品牌「極氪」提供自動駕駛解決方案。2021至2022年,以及今年上半年,來自吉利收入貢獻佔比分別是53%、96.4%及95%。簡單講,沒有吉利,知行汽車幾乎沒有收入。

知行汽車在上市申請文件中也坦言:「鑒於我們的大部分收入,集中於吉利集團,倘吉利未來決定終止或減少與我們的合作,可能導致對我們業務、財務及經營業績造成重大不利影響。」

公司更進一步說:「我們無法保證吉利集團繼續與我們合作,或將不會減少與我們的業務。近年來,吉利集團開始內部開發其車型的各種自動駕駛能力,亦與其他提供商合作開發自動駕駛解決方案。」

既然知道問題所在,知行汽車也希望減低對吉利的倚賴,經過努力,近期獲得15家客戶的定點函,包括長城汽車(2333.HK; 601633.SH)、奇瑞汽車及東風汽車(0489.HK; 600006.SH)等,他們已經或預計向知行採購自動駕駛域控制器及相關產品。

不過,所謂定點函並非一份必然的合約,正如知行汽車說,並不保證客戶會以有利的價格,大量購買其服務及產品,甚至不一定會購買,而且該定點函亦有可能被終止。

因此,短期看知行汽車的發展,還要繼續關注吉利業務,而留意吉利,最重要是緊盯著電動車「極氪」的銷量。

有超讚的投資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讓更多人知曉?我們可以幫忙!請聯繫我們瞭解更多詳情。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諾亞控股上季純利大增62.6%

財富管理公司諾亞控股私人財富資產管理有限公司(NOAH.US; 6686.HK)周二公布,截至9月底止第三季度收入6.329億元(約8,890萬美元),按年下跌7.4%,淨利潤達2.185億元,同比大幅增長62.6%,經營利潤1.719億元,則較去年同期下滑28.6%。 截至9月30日,Noah註冊客戶數為466 ,153人,同比增長1.3%;活躍交易客戶數為10 ,650人,同比大增35.5%。本季產品分銷規模達170億元,年增19.1%,其中海外產品分銷86億元,增11.2%。資產管理規模維持穩定,截至9月30 日合約管理資產為1,435億元。關聯公司投資權益變動的公允價值增加,則帶動公司淨利潤增長。 公司指出,收入下滑主要受到一次性佣金減少、保險產品分銷疲弱所致。本季度,公司取得了美國經紀交易商牌照,亦開始在各業務流程整合人工智能技術,以改善獲客能力、提高效率,進一步強化全球布局與科技能力。公司表示,其強健的資產負債表為未來投資提供堅實基礎。 諾亞控股港股周三早盤無漲跌,至中午休市報17.99港元,該股過去6個月累升約18%。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萬國數據押注AI新周期 在擴張與去槓桿之間找平衡

人工智能點燃中國數據中心新一輪建設潮,萬國數據一邊把資產注入REITs回血、一邊搶搭AI算力快車,但這樣的平衡能否持續 重點: 第三季度,公司收入28.87億元,按年增長10.2% 資產注入C-REIT帶來13.69億元終止合併收益,期內錄得淨利潤7.29億元   李世達 對中國數據中心產業而言,2025 年很可能會被視為一個分水嶺:一方面,人工智能訓練與推理需求掀起新一輪基建周期;另一方面,中國首批數據中心基礎設施不動產投資信託基金(Infrastructure REITs)上市,讓這個向來高槓桿、重資產的行業出現新的財務工具。 這就是萬國數據控股有限公司GDS Holdings Ltd.(GDS.US; 9698.HK)的寫照,既受惠於大型科技公司新一波人工智能建設,也受制於多年積累的財務壓力。 根據公司公布的最新財報,截至9月底止的第三季度,萬國數據錄得28.87億元(4.06億美元)收入,按年增長10.2%,連續第二季維持雙位數增幅。公司透露,今年前9個月新簽訂單達7.5萬平方米,相當於約240兆瓦的新增裝機容量,全年有望逼近300兆瓦,其中約65%與人工智能相關。 新訂單增速放緩 這顯示人工智能需求正在驅動新一輪算力投資,但企業本身其實並未完全掌控節奏。管理層在說明會中坦言,第二季之後的新訂單步伐較前期緩慢,這意味著明年的收入增速未必會延續今年的強度。此外,續約談判仍令單位收入每月下降約3%至4%,反映出人工智能需求雖強,但傳統互聯網業務的降價壓力並未消失。 儘管萬國數據享受到人工智能點燃的需求紅利,但供給側過去幾年的高速擴張,使得承載人工智能的空間不再稀缺,談判力反而下降。 更重要的轉折,是萬國數據今年將一批項目注入中國首批數據中心不動產投資信託基金,資產總額約24億元。交易帶來約13.69億元的終止合併收益,使公司期內錄得淨利潤達7.29億元,實現由虧轉盈。 生存模式改變 但REITs的意義不在於一次性盈利,而在於它完整重塑了公司的生存方式。萬國數據過去十年依靠大量借貸、買地、建機房進行高速擴張,當信貸環境寬鬆時,這套模式行得通;然而,中國信貸收緊之後,重資產模式不再具備可持續性,槓桿開始反向壓縮公司空間。REITs提供的,是一條能讓萬國數據既擴張、又不必完全依賴舉債的現金流管道,維持規模循環。 這也為公司帶來了財務結構的改善,財報顯示,淨負債與年化調整後EBITDA的比率,已從2024年底的6.8倍降至2025年第三季末的6倍,平均借貸成本下降到3.3%。在中國融資環境趨緊的情況下,同時降低槓桿與利息成本並不容易,這更突顯REITs對公司運作的重要性。 萬國數據的業務模式高度依賴電力供應。公司目前擁有約900兆瓦具備電力指標的土地儲備,這讓它在人工智能需求爆發下仍能快速落地新項目。管理層也在說明會中點出:「具備電力指標的土地正變得極度稀缺。」人工智能確實帶來增量需求,但供給端——土地、電力、審批、建設速度,正在變得更競爭、更受政策影響。 海外數據中心平台DayOne也是未來伏筆。該平台在亞太與歐洲雖具潛力,但今年第三季仍錄得4.61億元虧損,短期內仍會拖累整體利潤。公司需要持續證明其開發、運營與出售資產的能力,而不僅僅依靠人工智能需求本身。 目前萬國數據市銷率(P/S)約為4.15倍,大幅低於Equinix(EQIX.US)的8.42 倍與Digital Realty(DLR.US)的9.31倍,但高於仍處於重組期的世紀互聯(VNET.US)的1.99倍。這顯示儘管中國市場更為波動,但萬國數據的規模、客戶質量與資本循環能力仍被看好。 今年以來,萬國數據在港股累升約30%,與大市相若,但過去一個月有約 7%回調,股價30.1港元較52周高位48.9港元有約四成折讓。在估值仍具折價、AI驅動需求未減的背景下,似乎存在合理布局區間。作為熱門的AI基建標的,當人工智能需求維持強勁、REITs資產注入順利時,相信市場願意提高估值< 但仍須留意政策面的變化。簡而言之,萬國數據正在穿越一個全新的算力周期,隨著估值與市場預期的提升,意味著已沒有太多犯錯空間。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佑駕創新配股 折讓一成集資2億元

智能駕駛及智能座艙解決方案供應商深圳佑駕創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431.HK)周三公布,將配售約1,401萬股新H股,每股配售價14.88元,較周二收市價16.53元折讓10%,亦較過去五個交易日平均收市價17.3元折讓14%,配售股份佔擴大後發行股份約3.33%。 是次集資淨額最多2.04億元,約70%用於發展L4無人物流車,包括研發新一代產品、升級運營平台及拓展銷售網絡;約30%用於升級基礎研發平台,包括提升數據閉環體系的效率,高效賦能前裝,以及發展L4無人車多產品線。 佑駕創新周三開市跌2%至16.2元,股份由過去一年高位下跌近60%。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樂信完成業務調整 三季度收入跌盈利升

在線信貸平台樂信(LX.US)周一公布,由於貢獻公司約四分之三收入的信貸中介業務收入下跌11.9%,第三季度營收同比下滑6.7%至34.2億元。 儘管營收下滑,公司當季利潤同比大增68.4%至5.21億元。 董事長肖文傑表示:「三季度我們高效完成業務調整,已順利實現轉型以符合新監管要求。自2025年10月1日起,所有新發貸款年化利率均設定在或低於24%。」 財報發布後,樂信股價周一大漲8.2%收於3.78美元。該股較3月末峰值已腰斬,年內累計跌幅達35%。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