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電動工具製造商今年上半年收入僅增長10%,遠低於去年同期的52%,因為隨著疫情的紓緩,居家DIY活動回歸疫情前的正常水平

重點:

  • 今年上半年,創科實業的增長大幅放緩,因為隨著疫情紓緩,人們的家居裝修支出下降,減少購買電動工具
  • 該公司正在專注於成本控制和減少庫存,疫情期間的短暫繁榮後,其業務正在恢復到更為傳統的水平

陽歌

新冠疫情在全球肆虐期間,幾乎所有人的日子都不好過,不單是那些為了防止感染而足不出戶的人們,還有航空公司、酒店、餐館和其他依靠人們外出活動來做生意的服務行業。DIY行業是一個引人關注的例外,它在疫情期間蓬勃發展,因為居家隔離的人們為了打發時間,紛紛購買電動工具和廚房用具等物品。

但是有高峰就會有低谷。這個現實正在全球DIY專家最新的財務報表中顯現出來。最近期的例子是香港的電動工具製造商創科實業有限公司(0669.HK),它的最新業績顯示今年上半年增長嚴重放緩。

略顯反常的是,業績發佈第二天,創科實業的股價居然上漲了11%。但這可能只是承壓後反彈,因為該股在6月創下了兩年來的新低。實際上,由於被認為是疫情中為數不多的贏家之一,該股在一年前創下了歷史新高。此後,該股跌去了大約一半市值。

接下來,我們就深入研究一下創科實業的最新業績資料,它們顯示出,這家公司正在遭遇新冠疫情大流行的“後遺症”。

今年上半年,創科實業的收入同比增長10%至70億美元(473億元),在通常情況下,對於這種老牌傳統製造商來說是比較健康的。它旗下的品牌包括Milwaukee和Ryobi電動工具。但這個速度遠低於去年同期的水平,當時其收入飆升了52%。

整個報告都反映出相似的狀況,公司利潤為5.78億美元,增速從2021年上半年的58%降至10%。其中一個亮點是,雖然增長放緩,但該公司的利潤率持續改善,報告稱,其上半年毛利率從一年前的38.6%攀升至39.1%,連續第14次實現按年增長。

創科實業的資料看起來與美國的家居巨頭家得寶(HD.US)相差無幾,甚至稍微好點。後者在截至4月的最新財季收入僅錄得3.8%的低迷增長,利潤增速僅為2.4%。家得寶的表現更弱,是因為它只專注於北美市場,那裡的人們在近兩年基本上呆在家裡之後,正在報復性地逃離疫情期間的居家生活。

相比之下,創科實業開展業務的地域更加多元化,雖然北美是其最大的市場,銷售額的佔比達到四分之三。該公司表示,今年上半年,北美的銷售額同比僅增長10%,而約佔總數8%的澳洲和亞洲銷售額,增幅達到更強勁的23%。歐洲的銷售額處在中間位置,上半年同比增長了14%。

疫情後表現不佳

儘管其核心電動工具的銷售實現了增長,但地板護理和清潔業務表現不佳,該業務之前受益於疫情期間對衞生的額外關注。這部分業務在今年上半年實際上下降了約 18% 至 4.72 億美元,僅佔總收入的 7%。

鑑於目前正在發生的巨大轉變,創科實業明智地進入了一種糾正模式,試圖控制開支、減少庫存。這與該公司之前的做法正好相反,它在一年前開始增加庫存,以確保能夠滿足疫情引發的旺盛需求。

在目前的環境下,這種舉措看起來是精明的,這可能也是為什麼創科實業目前的股價高於同行的原因。即使在去年股價大跌之後,該公司的市盈率仍有21倍——對於這種成熟的製造商來說,這是一個相當高的數字。全球電動工具巨頭史坦萊百得(Stanley Black & Decker,SWK.US)的市盈率不及它,為17倍,而本地同行德昌電機(1079.HK)的市盈率只有為7.5倍。家得寶的市盈率為20倍,雖然也不低,但仍低於創科實業。 

在支出方面,創科實業指出其上半年的資本支出總額為2.29億美元,同比下降6.4%。該公司在財報中表示:“我們已經調整了DIY/消費業務的投資計畫,以因應當前市場的挑戰。”

與此同時,該公司表示,它已將製成品的庫存減至115天的量,較上一份報告期開始時減少了約三天。它還表示,今年剩餘時間將繼續減少庫存。“我們已採取積極的短期行動來減少管理費用和庫存水平,同時繼續為未來開發新產品,”該公司在財報中透露。

這與一年前的情況形成鮮明對比,當時創科實業還在增加庫存以滿足強勁的需求。去年上半年,它的庫存增加了34天,去年6月底達到了136天。

總而言之,創科實業就像它製造的電動工具一樣努力工作,以確保在疫情帶來的小繁榮結束後不會過度擴張。截至6月底,該公司的現金儲備約為13億美元,短期內沒有現金短缺的危險。隨著公司回歸穩定增長的軌道,儘管速度很慢,它的股價甚至可能還有上行空間。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行業概要:納斯達克擬嚴控小型中企上市

該交易所擬推出的新規,要求所有新上市中企IPO募資額不低於2,500萬美元   陽歌 納斯達克周三提出新版上市標準,將阻止絕大多數中國企業的小型IPO在該交易所上市,同時可更便利清退眾多已上市的同類公司。 更為嚴苛的新規,可能導致目前在納斯達克交易的大部分中企退市,這些公司普遍存在流動性匱乏、流通盤較小、市值不足5,000萬美元等問題。本次行動有別於美國四年前依據《外國公司問責法》推出的監管措施——彼時美方曾威脅將中企集體摘牌,除非美國證券監管機構能便利獲取其審計底稿。 根據納斯達克官網公告,依據其最新擬議規則,所有新上市企業的流通股市值需達到1,500萬美元以上。在該交易所上市的中國企業,還需實現至少2,500萬美元的募資總額。此外,對於公開交易股票市值不足500萬美元的企業,納斯達克將啓動加速停牌及退市流程。 納斯達克副總裁John Zecca表示:「這些規則升級,彰顯我們持續完善標準,以適應市場現狀的承諾,並為推動建立公平有序的市場率先垂範。通過提高特定新上市企業的最低流通股市值與募資額標準,既能為公眾投資者創造更健康的流動性環境,同時繼續通過本交易所,為投資者提供參與新興企業的機會。」 納斯達克表示,新規系「專為主要在中國境內運營的企業」制定,旨在保護投資者,免受美國證券監管機構難以介入的市場風險。此前美國《外國公司問責法》通過後,中美兩國證券監管機構,於2022年簽署了具里程碑意義的信息共享協議,旨在使美國監管機構更便利獲取在美上市中企的審計文件。 納斯達克表示,正將該提案提交美國證監會(SEC)審議,若獲監管機構批准,新規將立即對所有新上市企業生效。屆時處於IPO流程的企業將有30天時間,按原規則完成上市,否則將適用新規要求。 安永數據顯示,上半年共有36家中國企業在美上市,幾乎全部登陸納斯達克,募資總額達8.41億美元。但其中超半數資金,即4.41億美元來自霸王茶姬(CHA.US)的單次IPO。這意味其餘35宗IPO平均募資額僅為1,140萬美元,遠低於納斯達克新規即將實施的2,500萬美元門檻。 許多在美上市的小型中企流通股佔比亦極低(常不足10%),導致流動性不足。這往往引發股價劇烈震蕩,損害資金量較小、經驗不足的投資者利益,事實多只個股在上市數月內市值即腰斬甚至更高跌幅。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SF Intra-City delivers packages intra-city

新聞概要:本地配送需求強勁 順豐同城營收創新高

該頭部即配服務平台上半年營收破百億,淨利潤翻番 余特莉 根據上周四發布的最新財報,杭州順豐同城實業股份有限公司(9699.HK)創下自2021年上市以來的最佳半年度業績——營收同比增長48.8%至102億元(約合14.4億美元),刷新曆史記錄。作為提供本地即時配送服務的開放中立平台,公司受益於餐飲外賣及即時零售的快速需求增長,其同城配送業務訂單量於上半年同比激增逾50%。 順豐同城董事長兼CEO孫海金表示:「依託對本地生活服務行業的深度洞察、覆蓋全國的彈性運力網絡以及高效的數智化科技能力,我們精准把握了餐飲、零售及服務行業的新增長點與新興趨勢。」 受強勁的網絡規模效應、運營效率提升及優質客戶收入增長共同推動,公司淨利潤較去年同期的6,220萬元增長至1.37億元,增幅超一倍。淨利潤率也從去年同期的0.9%提升至1.3%,顯示其費用率與利潤持續改善。 公司成立於2016年,從物流巨頭順豐控股(6936.HK;002352.SZ)拆分而來,後者是中國頭部快遞公司之一。憑借龐大的眾包騎手網絡,順豐同城在城市區域內為多元客群提供DAAS——「配送即服務」解決方案,通常在30至60分鐘內完成訂單履約。 今年上半年,公司同城配送業務收入同比增長43.1%至57.8億元,其中面向商戶(B2B)和消費者(B2C)的配送收入分別增長55.4%和12.7%。目前其業務已覆蓋全國2,300余個市縣,為商戶提供全場景服務。 佔總收入約44%的末端配送服務收入同比增長56.9%至44.6億元,主要得益於電商收派訂單快速增長及客戶拓展——服務場景已延伸至生鮮果蔬、企業團餐、商務禮品等領域。此外,公司包裹攬收支持服務在今年前六個月實現逾150%的同比增長。 公司表示,已與母公司協同打造「從倉儲運輸到同城即時配送」的一體化供應鏈解決方案,旨在拓寬客戶基礎並提升用戶粘性。 通過輕資產模式構建可擴展的騎手網絡,順豐同城實現了靈活高效的運營。截至6月末,其年度活躍騎手達114萬名,並在60余座城市部署300多台無人車參與日常運營,持續推動降本增效。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萬洲附屬擬售史密斯菲爾德持股 套現3.85億美元

豬肉食品企業萬洲國際有限公司(0288.HK)周三公布,旗下史密斯菲爾德食品有限公司(SFD.US)啟動第二次發行,由萬洲國際間接全資附屬公司、史密斯菲爾德主要股東SFDS UK出售1,600萬股。 同時,SFDS UK向承銷商授予30天購股權,可額外出售最多240萬股。此次股份由SFDS UK出售,史密斯菲爾德不會發售新股,亦不會就此獲取資金。萬洲國際表示,發售完成後,史密斯菲爾德仍為其附屬公司。 史密斯菲爾德於今年1月在納斯達克重新上市,周三股價收跌5.64%,報24.07美元,上市至今股價累升21.87%。 以最新報價計算,此次銷售股數1,600萬股市值約3.85億美元,若加上240萬股超額配售,合計可達4.43億美元。 萬洲國際港股周四低開,至中午休市報8.28港元,跌1.31%。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Noah does wealth management

國際業務漸見成效 諾亞出海迎來第二春

國內挑戰持續之際,這家財富管理機構的國際業務,在第二季度推動其重回營收增長軌道 重点: 諾亞控股第二季度海外營收同比增長約6.5%,推動整體營收增長2.2% 這家資產管理機構2022年啓動國際化佈局,瞄准海外富裕華人群體,延續從服務普通投資者轉向的戰略調整   梁武仁 在當前國內經濟疲軟掣肘下,出海正成為眾多中國企業的主流選擇。然而現實是,面對當地競爭與文化差異等重重阻礙,多數企業折戟沉沙。成功者(尤以金融零售等面向消費者的領域為甚)的核心制勝因素,在於瞄准海外華人聚居市場。 就此而言,數年前才揚帆出海的諾亞控股私人財富資產管理有限公司(NOAH.US, 6686.HK),能快速取得成果實屬可貴。 這家財富管理機構上周四在香港披露,第二季度淨營收同比增長2.2%至6.295億元人民幣(8,790萬美元)。表面看,這一個位數增幅平平無奇,但深入剖析可見,為應對國內業務放緩,諾亞控股在境外取得實質性突破,其海外淨營收達2.967億元,同比增長約6.5%,佔總營收近半壁江山,而國內業務則呈收縮態勢。 值得關注的是,在周五業績發布的後續公告中(全文高頻凸顯「海外」關鍵詞),諾亞控股宣稱,公司85%的新增營收源自境外銷售產品。數據顯示,截至6月末,其海外客戶經理數量達152人,較上年同期增長逾三分之一,服務客戶超18,900名。 作為國內最老牌私營資產管理機構之一,諾亞控股遲至2022年才開啓國際化進程,主攻全球華語群體的高淨值人士。2019年,涉及欺詐性影子銀行產品的危機後,公司已開始從服務普通投資者轉向聚焦中國富裕客群。 在疫情持續擾動、房地產長周期下行,以及中美貿易摩擦等多重挑戰,導致經濟遇冷,諾亞控股堅持錨定高淨值客群,轉向海外佈局。當前,中國富裕階層避險情緒升溫,傾向於囤積現金,而非通過財富管理機構獲取超額收益。市場研究公司GlobalData調查顯示,2024年中國超四分之一高淨值資產配置於現金及同等低風險產品,遠高於亞太地區約18%的平均水平。 受困於上述難題,諾亞控股2022年營收大跌28%,次年微幅反彈後,2024年再度下滑21%。頹勢延續至今年第一季度,營收同比下降5.4%。因此,儘管二季度增長看似溫和,卻可能標誌著連續六個季度滑坡後復蘇周期的起點。雅虎財經調研的五位分析師平均預測,該公司今年營收增速將達5%。 更令人鼓舞的是,諾亞控股通過削減國內業務運營成本優化整體盈利,二季度淨利潤猛增79%至1.79億元。雅虎財經分析師一致預測,其今年淨利潤有望同比增長15%,增速超越營收。  諾亞控股CEO殷哲表示:「我們欣然交出一份穩健答卷,彰顯公司在財富管理行業逆週期中的韌性與靈活性。得益於過去數季度提升運營效率與加速海外擴張戰略,投資產品盈利能力和營收強勁反彈。」 獲權威媒體背書 今年3月,權威金融期刊《歐洲貨幣》授予諾亞控股「中國最佳離岸財富管理機構」稱號,肯定其「在海外資產管理領域展現卓越專業能力與強大全球佈局」,為其境外成就提供有力背書。 諾亞控股的海外成功法則,在於聚焦熟悉其品牌的海外華人富豪,而非純外資客群。其吸引力源自雙語服務能力(涵蓋銷售代表與應用程序界面),以及對目標客群產品偏好的精准把握。 目前,亞洲金融重鎮新加坡、日本及中國香港構成諾亞控股核心海外市場。同樣在這些市場取得成功的中國公司,包括在線券商富途(FUTU.US)與老虎證券(TIGR.US)。隨著企業競逐存量有限的海外華人客群,業務摩擦或將加劇。 今年上半年,諾亞控股在新加坡設立財富管理品牌ARK全球總部,並與日本東京之星銀行,達成財富管理業務戰略合作。此類協同,使其可借合作夥伴的本土渠道加速市場滲透。公司計劃,下半年通過同類「商業夥伴」模式,拓展日美加等發達市場客群。 與此同時,諾亞控股涉足加密貨幣領域。公司正與 Coinbase 合作,以 Olive 品牌為其海外資產管理業務建立穩定幣基金﹐Olive專注以美元計價的私募股權基金和私募二級產品。 財報發佈後,諾亞控股股價持續走強,其中港股在業績日大漲8.7%。當前,其港美兩地交易市盈率(P/E)均徘徊在11倍左右,雖屬合理區間,但仍遠低於全球巨頭貝萊德的27倍,也顯著低於老虎證券的20倍與富途的27倍。 過去數年,受困國內多重挑戰,諾亞控股財務表現乏善可陳。不過,最新季報釋放業務復蘇的積極信號,或將助力其逐步拉近與國際同業,及佈局全球的中國金融機構的估值差距。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