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gital learning firm Shanghai Able targets tech upgrade

擁有27,000門線上高教課程的卓越睿新,是內地最大高教網課內容製作商,期望通過港股上市增強研發能力,爭取高教數字化領先地位

重點:

  • 公司去年營收6.5億元,按年增長62%
  • 公司在全國高教數字化內容製作市場收入排名第一

李世達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教育數字化的腳步也愈來愈快,旗下擁有「知到APP」、「智慧樹」兩個知名線上教育平台的上海卓越睿新數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近日正式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農銀國際為獨家保薦人。

對於許多中國大學生來說,他們熟悉的「智慧樹」有兩類,一是小時候中央電視台少兒頻道會播放動畫片的幼教節目《智慧樹》,另一則是需要上課交作業的網課平台「智慧樹」,無論哪一種都讓他們印象深刻。如今,愈來愈多學校將線上教育平台課程列作選修課程,學生必須完成這些課程才能獲得學分。

2008年於上海成立的卓越睿新,透過「智慧樹」網上平台與「知到APP」,提供數字化教學內容及數字化教學場景。簡單來說,公司一方面為高教機構提供教育場景數字化服務,另一方面也提供線上教學課程內容供學生學習。這兩項都是中國教育數字化轉型中的重點業務。

百度新浪持股超10%

教育數字化的大旗,吸引了互聯網公司與投資機構布局。根據申請文件,在2015年到2020年間,卓越睿新先後完成五輪融資,吸引到新浪(SINA.US)與百度(9888.HK; BIDU.US)等機構投資者青睞。以最新一輪融資結果估算,公司估值超過23億元。 

截至遞表前,新浪是卓越睿新最大機構股東,持股比例為17.9%,百度為第二大,持股比例為10.1%。其餘股東還包括達泰資本、聯創資本、澄邁新日等。

依靠多年深耕,卓越睿新在教育數字化市場上佔據靠前位置。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2023年卓越睿新在中國高等教育教學數字化市場所有公司中,收入排名第二,市場份額為3.4%;而在中國高等教育數字化教學内容製作市場所有公司中收入排名第一,市場份額為6.2%。

申請文件顯示,卓越睿新上線的數字化課程超過27,000門,涵蓋教育部認可的12個學科門類及92個專業。其中有513門課程獲教育部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認定,並獲職業教育國家在線精品課程遴選中評為「金課」,在中國高教教學數字化市場按收入計的前五大參與者中排名第一。

毛利率超過60%

從業績來看,儘管近年營收出現波動,去年仍實現了大幅增長。2021年至2023年,卓越睿新的營收分別為4.2億元、4億元和 6.5億元,複合年增長率為25.2%。毛利分別為2.1億元、1.8億元和3.9億元,對應毛利率為51.1%、44.1%和60.7%。

股東應佔盈虧方面,在2022年錄得虧損5,910萬元後,去年實現8,142萬元溢利,成功扭虧為盈。

對於毛利率的提升,公司表示是由於優化項目管理流程,使交付效率得以提高,業務規模擴大產生的規模經濟,以及推出高利潤率的新產品。

客戶涵蓋多家重點院校

卓越睿新的客戶主要是高等教育機構,包括大學、學院、職業學校,截至2023年底,公司在92個城市設有236個客戶服務和支持中心,覆蓋中國絕大部分省、市及自治區。

尤其是獲國家評選為「雙一流計劃」(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和「雙高計劃」(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的學校,更是其重點客戶(稱為「燈塔客戶」)。2023年卓越睿新共有231名「燈塔客戶」,佔所有「雙一流」、「雙高」計劃學校的75.9%。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這些重點學校的教育信息化支出,是一般學校的二至四倍。

透過不斷向客戶銷售新產品,不斷加大客戶的平均消費力度及留存率,是公司業績大幅增長的重要原因。2023年,不同業務的重疊客戶達到346名。平均每位重疊客戶的收入從2021年的76萬元成長到101萬元。

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教育數字化市場是個快速增長的市場。按中國高等教育教學數字化市場收入計,前五大公司合計僅佔12.6%的市場份額,顯示市場競爭相當激烈。

面對較大的競爭壓力,公司坦言可能需要降低服務及產品的價格以保持競爭力,而客戶也可能要求更大的價格優惠,對於公司的收入、盈利能力與財務狀況都會帶來不利影響。

擁有大量課程內容是卓越睿新的優勢,但作為一家教育數字化的企業,技術能力的提升是拓展市場份額與維持話語權的關鍵。然而去年公司研發費用達1億元,仍低於銷售開支的1.7億元,似乎更看重銷售。公司表示,上市籌得資金將用於研發及客戶服務。未來是否能夠持續推出高利潤的新產品,提高用戶體驗與滿意度,將是殺出重圍的關鍵。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遊戲相關收入年增12% 網易第三季多賺近三成

網易股份有限公司(9999.HK; NTES.US)周四公布,第三季收入按年升逾8%至283.6億元($13億美元),增速較第二季增長9.4%放緩,非公認會計准則下歸屬於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95億元,按年升27%。 第三季度,遊戲及相關增值服務收入按年升近12%至233億元,續為公司主要收入來源,當中在線遊戲收入佔分部總收入97.6%。有道收入16.29億元,按年增加3.56%;網易雲音樂收入跌1.8%至19.64億元。創新及其他業務收入跌近19%。 網易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丁磊表示,未來將聚焦和持續投入現有取得成功的遊戲項目,未來新作採精品化策略,避免資源分散於信心不足的新項目。他又指,已投入大量資源研究AI在遊戲創新、開發及營運中的應用。 業績公布後,網易美股周四收升0.40%,報133.95美元。年初迄今累升52.7%。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金價上升銷售策略奏效 六福預告中期多賺5成

珠寶零售商六福集團(國際)有限公司(0590.HK)發盈喜,料截至今年九月底的中期收入,同比上升約20%至30%;盈利則大增40%至50%。 根據公司去年中期業績,收入54.5億港元,賺4.17億港元;按此計算,即今年收入介乎65.4億至70.9億港元,盈利約5.8億港元至6.75億港元。 公司表示,收入上升主要是因有效的產品差異化及銷售策略成功,帶動定價首飾產品的銷售大幅增長。此外,盈利上升主要受惠金價上漲、定價首飾產品銷售佔比增加,以及營運槓桿帶動利潤率的提升。 六福周五接近平開報25港元,公司今年以來股價上升74%。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中通快遞第三季淨利增長5% 下調全年業務量指引

物流公司中通快遞(ZTO.US; 2057.HK)周三公布,截至9月底止的第三季度,錄得收入118.65億元(16.66億美元),按年升11.1%,淨利潤25.24億元,按年升5.3%。 前三季度計,公司收入345.88億元,按年升10.29%。淨利潤64.55億元,按年微升0.33%。 第三季度,中通快遞包裹量為95.7億件,按年增長9.8%。期內包裹量增長及包裹單價增長1.7%,帶動核心快遞服務收入增長11.6%。受惠於電子商務退貨包裹量的增加,由直銷機構產生的直客業務收入增長141.2%。同期毛利率則按年跌6.3個百分點至24.9%。 此外,公司下調了年度指引,將全年包裹量預計由原本的388億至401億件,下調至介於382億至387億件之間,按年增長12.3%至13.8%。 中通快遞港股周四高開,至中午休市報148.4港元,升0.61%。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RLX is a vaping company

霧芯出海雖見成效 市場監管隱憂未消

公司表示,第三季度海外市場貢獻了逾七成營收,遠高於深具挑戰的中國本土市場 重點: 透過在亞洲與歐洲的併購活動,公司第三季度收入大增49%,帶動股價上揚 由於營收增幅大於生產成本的小幅上升,公司本季毛利率提高了4個百分點   譚英 王穎(Kate)可說是全球電子煙產業中最具魅力的CEO。她曾任職於滴滴全球、Uber中國及貝恩公司,並擁有哥倫比亞大學MBA。因同事父親癌症過世,她意識到電子煙能幫助吸煙者擺脫傳統紙煙的潛力,遂創立了自己的公司——霧芯科技(RLX.US)。在 2021年全球電子煙熱潮高峰時,霧芯科技於紐約上市,市值一度接近350億美元。 霧芯科技的業務也在同一年見頂,錄得85億元(12 億美元)收入及20億元淨利。不過,中國當時已開始加強監管電子煙,推出新稅項與多項限制,使霧芯科技營收在2023年跌至僅12億元的低點。正是在這段期間,王穎開始將重心轉向海外市場。儘管海外也有監管收緊,但相較於中國的國營煙草壟斷市場,海外缺少強力競爭者,環境反而更友善。 而事實也逐季證明王穎的判斷正確。最新例證來自霧芯科技上周公布的第三季度業績:雖然當季收入11.3億元(1.59 億美元)仍遠低於高峰期,但已按年大增近50%。公司的毛利率亦按年提升4個百分點至31.2%,淨利潤則上升22%至2.068億元。 王穎表示:「這份成績證明我們全球化策略的可擴展性,以及保障我們在電子霧化領域領先地位的卓越技術創新。」她補充,目前公司超過七成收入來自海外市場。 霧芯科技本季度營收大增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今年3月收購的一家歐洲電子煙公司,並首次納入合併報表。此外,首席財務官陸超表示,亞洲市場同樣錄得「強勁的有機增長」。 更令投資者振奮的是,霧芯科技宣布每份美國存託憑證(ADS)派發0.1美元的現金股息。連同截至9月30日已回購的3億美元股份,陸超表示,霧芯科技透過回購與派息已合共向股東返還逾5億美元。 接二連三的利好消息刺激霧芯科技股價大漲,消息公布後股價勁升10.3%至 2.57美元,成為當日紐約證券交易所表現最亮眼的股票之一。不過,公司目前 32億美元的市值,仍不足高峰時的十分之一,但其市盈率(P/E)約31.5倍,仍屬相當高。 雅虎財經調查的分析師對霧芯科技普遍持正面態度,儘管公司在幾乎所有主要市場都面臨嚴格監管。在五名分析師中,有四人給予「買入」評級,僅一人建議「持有」。 與同業相比,霧芯科技的表現同樣突出。生產霧化彈、一次性電子煙及電池的 Ispire Technology(ISPR.US),自2023年4月上市以來市值已蒸發76%,目前仍處於虧損狀態。而以代工為主的思摩爾國際(6969.HK),現時股價僅為上市時的四分之一,但其市盈率(P/E)仍高達約60倍,估值甚至比霧芯科技更高。 中國市場依賴度下降 霧芯科技最新業績中最令人驚訝的,是其營收重心正快速從原本的中國市場轉移。一年前,亞太地區五個國家的收入仍佔當季總營收的一半以上。王穎表示,海外市場佔比持續擴大,如今中國僅佔公司整體收入的 29%。 除了歐洲新子公司的收入外,王穎將本季亮眼表現歸功於公司在亞太地區推行的授權連鎖零售模式,將獨立大型門店整合至「統一品牌體系,提高零售執行力、提升品牌能見度,並強化用戶體驗」。 在其最大市場之一的印尼,霧芯科技自稱是當地封閉式霧化設備的銷量領頭羊。公司正在推動「零加盟費」的授權連鎖模式,並認為這一模式具有龐大發展潛力。根據 ECigIntelligence 數據,2020 年印尼有 6,730 萬名吸菸者,但僅有 155 萬名電子煙使用者;相比之下,菲律賓當年有 2,450 萬吸菸者與 190 萬電子煙使用者。該來源指出,2018 至 2024 年間,印尼電子煙使用量增長達 110%。 根據宣傳資料,霧芯科技旗下的悅刻(RELX)品牌在全球共有1.5萬個銷售點,其中歐洲最多,達10,842個;印尼以6,577個銷售點位居第二。 王穎表示,她相信隨著更多紙煙用戶轉向電子產品、遠離煙草,電子煙市場仍將持續擴張。根據Statista數據,今年全球紙煙市場營收預計達8,728億美元,年增率約2.39%;電子煙市場規模預計為272億美元,增速更高、達3.69%,似乎印證了她的信心。 然而,監管仍是電子煙行業最大的變數之一。印尼去年實施的新國家規定,幾乎將電子煙視同紙煙管理,要求包裝警示,並將最低購買年齡設為21歲(高於紙菸的18歲)。泰國、新加坡、柬埔寨及老撾則全面禁止電子煙產品。香港自 2022 年起亦禁止電子煙、霧化器、煙油及加熱不燃燒產品。日本也有類似限制,僅韓國相對寬鬆。 此外,美國對多國徵收的關稅,也讓原材料與成品供應鏈面臨更大的波動與不確定性,特別是來自中國的產品。霧芯科技目前在其總部深圳擁有自己的煙油工廠。但隨著全球零售網絡擴張、試圖降低對中國市場的依賴,美國針對中國的關稅,可能迫使公司將生產線轉往海外。競爭對手Ispire已率先採取此策略,其霧化硬件現於馬來西亞生產。 展望未來,監管與關稅仍可能是霧芯科技面臨的兩大主要挑戰,但最劇烈的衝擊或許已經過去。這至少可能為霧芯科技帶來更清晰的前景,有助於公司在電子煙產業逐步成熟,並與傳統煙草產品共同在市場中找到定位,能更順利地維持公司的營運。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