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HK
Luzhou Bank's profit climbs

儘管有跡象表明貸款違約現象增加,但主要得益於非經營性投資收益,這家地方銀行去年利潤強勁增長

重點:

  • 儘管淨利息收入萎縮,但受投資收益推動,瀘州銀行去年利潤增長23%
  • 雖然該公司不良貸款率下降,但違約風險最大的貸款卻有所增加

梁武仁

就一家公司的財務表現而言,最引人注目的數字往往並不能說明全部情況。對中國的銀行來說尤其如此,往往需要對它們的財報進行拆分,才能瞭解真實情況。對中國數百家地方銀行來說,情況甚至可能更加棘手,這些銀行往往處於各種相互角逐的力量的交匯處,包括需要服務地方權力的同時,亦要努力實現盈利。

瀘州銀行股份有限公司(1983.HK)的最新業績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乍一看,你可能覺得總部位於四川瀘州的地方銀行表現相當不錯,尤其是考慮到中國的經濟困境。但再深入地研究一下它的最新年報

會發現,對於同行面臨的挑戰,它也難以幸免。

根據上週五發佈的財報,瀘州銀行去年淨利潤總計9.94億元,較2022年增長23%。對於一家中國銀行來說,這看起來相當令人羨慕,尤其是在當前經濟放緩,導致很多銀行違約率攀升。

它的同行中,天津銀行(1578.HK)2023年的利潤增長要慢得多,僅增長6%。行業巨頭中國工商銀行(1398.HK;601398.SH)尚未披露最新的年度業績,不過它去年上半年的利潤同比幾乎沒有增長。

誠然,工商銀行是中國最大的銀行,天津銀行的規模也比瀘州銀行大得多,因此這兩家銀行取得大幅增長的難度更大。但去年瀘州銀行的總資產增速實際上落後於天津銀行。這不禁讓人質疑瀘州銀行為何還能取得如此強勁的利潤增長。

瀘州銀行去年的淨利息收入(通常是銀行的主要收入來源之一)實際上下降了約5%,儘管其貸款資產組合規模有所增長。這是因為隨著中國降低利率,它向借款人收取的利息下降了。但利率下降提高了債券收益,推高了債券價格和瀘州銀行持有的債券價值。由此產生的投資價值增長,幫助銀行的經營利潤增長了20%以上。

瀘州銀行對投資資產的歸類方式對它自己有利。銀行將一半以上投資資產價值變動計入經營收入,它們直接流入淨利潤。而根據國際會計准則,確認資產價值變化的另一種選擇是將其歸為“其他綜合收益”,不計入淨利潤。 這使得銀行在如何歸類投資資產方面有一定的餘地,可能對它們的淨利潤產生重大影響。

例如,天津銀行就採取了不同的做法,將投資資產價值變動從去年的營業利潤中剔除。因此,其投資收益的增幅遠不及瀘州銀行。這意味著,瀘州銀行去年利潤的大幅增長主要歸因於與其核心銀行業務無關的因素。

可疑類貸款

通過看似巧妙招數,公司的貸款在中國疲軟的經濟環境下似乎仍然表現不俗。但更深入地研究這些數字就會發現,它仍然與大多數同行一樣處於不穩定的境地。

截至2023年底,該行的不良貸款率從一年前的1.53%下降至1.36%。相比之下,最新的數據遠低於整個銀行業的1.6%和天津銀行的1.7%,與中國工商銀行去年6月底的比率持平。儘管多數銀行的不良貸款率有所上升,瀘州銀行仍有能力改善這一重要指標,這也應該能給人信心。

但也存在一些危險信號。首先,瀘州銀行去年為貸款預期減值損失計提了16億元。這比2022年增長了60%,相當於該行2023年利息淨收入的一半以上,這表明該行的前景並不像一些整體數據所暗示的那樣樂觀。

另一個警示信號是,去年瀘州銀行的可疑類貸款大幅增加,而次級類貸款大幅減少。可疑類貸款飆升意味著,隨著更多的次級類貸款被降級到較低的可疑類別,意味著該行的不良貸款數量可能在增加。該銀行的實際貸款損失也在大幅增長。總而言之,很難說瀘州銀行去年的貸款質量是否有所改善,而且事實很有可能恰恰相反。

瀘州銀行專注於企業貸款,這類貸款約佔其貸款總額的85%。該行逾35%的貸款來自建築和房地產行業的企業,這些行業正在應對持續低迷。去年底,該行房地產貸款的不良貸款率為4.8%,明顯高於其整體不良貸款率。

瀘州銀行的貸款損失準備金充足,相當於不良貸款總額的三倍多。因此,它應該能夠應對貸款違約,而無需進一步提高潛在貸款減值的撥備。這一事實,再加上瀘州銀行去年相對溫和的貸款增長,似乎確實表明其風險管理比較謹慎。

瀘州銀行的情況突顯了中國的銀行目前所面臨的困境,它們常常被迫放棄利潤增長以維持健康的風險水平。自2018年上市以來,它的股價已下跌約三分之一,加入大量失去投資者青睞的中國股票行列。儘管如此,它的市盈率為7.5倍,高於工商銀行的3.8倍和天津銀行的2.6倍。

總而言之,瀘州銀行不僅盈利,而且多年來盈利還一直在增長,儘管其中一些增長可能是由於非經營性因素所致。這使其有別於像錦州銀行這種陷入困境的地區性同業,後者在經歷了多年的困境後已被中國政府救助。不過,儘管利潤增長強勁,瀘州銀行的最新收益顯示,該公司也可能會像其他同行一樣陷入波濤洶湧的困境。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西普尼啟動香港IPO 集資最多3.14億港元

中國貴金屬手錶品牌深圳西普尼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583.HK),周五起至下周三進行招股,計劃全球發行1,060萬股H股,每股作價介乎27港元至29.6元,集資額最高達約3.14億港元(4,400萬美元),每手100股,入場費2,989.85港元。 公司表示,擬將所得款項主要用於進一步提升產能及擴大及優化銷售網絡、加強品牌建設及提升品牌影響力及知名度。還將用於透過建立莆田研發中心加強研發能力以推動業務持續增長,以及用作營運資金或一般企業用途。 該股預期9月29日掛牌。平安證券為獨家保薦人。 西普尼是中國的黃金錶殼手錶及黃金錶圈手錶設計商、製造商和品牌擁有人。收入主要來自銷售以旗艦自主品牌「HIPINE(西普尼)」金錶。2024年,公司收入4.6億元,按年升2.5%,淨利潤下跌5.3%至4,934.8萬元。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超額2,660倍 勁方醫藥首掛午收升逾倍

生物製藥公司勁方醫藥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2595.HK)周五首日在香港掛牌,開市即升116%報44元,之後股價在此上落,中午收報44.06元。 公司發售8,924萬股,每股售價20.39元,公開發售錄得超額認購近2,662倍,國際配售超額38倍,集資淨額16.7億元。 由於在研發活動上作出大量投資,加上股份權益贖回負債公允價值變動,勁方醫藥2023年及去年分別錄得虧損5.1億人民幣(下同)及6.78億元,今年首四個月仍虧損6,660萬元。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BYD hits tariff roadblock

關稅圍城 比亞迪北美路迢迢

墨西哥政府計劃把中國進口汽車的關稅提高至50%,此舉將扼殺比亞迪正在快速增長的墨西哥市場 重點: 比亞迪佔墨西哥電動車市場近五成 墨西哥建廠計劃擱置,比亞迪關稅衝擊遠大於特斯拉    李世達 在墨西哥街頭,一輛中國電動車緩緩駛過車水馬龍的街頭,中國品牌電動車一直代表著價格與科技兼得的選擇。但這樣的景象可能很快改變。 墨西哥政府近期宣布,將把從中國及其他與墨西哥未簽自由貿易協定國家進口的汽車關稅,大幅提升至50%,比如電動車與傳統汽油車。這一提案若被國會通過,將對特斯拉(TSLA.US)、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BYD Company Ltd., 1211.HK; 002594.SZ)等銷售進口車型的廠商造成重大壓力,幾乎重劃北美車市的競爭格局。 路透社的報道引述加拿大汽車零部件製造商協會主席Flavio Volpe說法指,特朗普政府會對這項新關稅提案十分高興,因為將使美國汽車製造商更容易與比亞迪競爭。 雖然特斯拉同樣依靠海外進口,但新關稅對比亞迪的打擊會大得多。 首先是特斯拉在美國德州設有工廠,建設中墨西哥的Monterrey超級工廠(Gigafactory Mexico)可能很快可以投產,意味著它能很快將產能轉移至北美本地化。而墨西哥與美國、加拿大簽有美墨加協議,若改由北美進口,在符合原產地規則的情況下,便能實現零關稅。 衝擊遠大於特斯拉 對比亞迪則不然。雖然公司在2023年就宣布墨西哥建廠計劃,但由於墨西哥當局的抵制,使得該計劃在今年被擱置。墨西哥政府擔心批准中國人建廠可能會惹怒美國總統特朗普並破壞兩國貿易關係。比亞迪當時亦稱,由於特朗普貿易政策帶來的不確定性,公司將停止建廠計劃。 其次則是市場結構的差異。比亞迪自2023年底進入墨西哥市場以來,取得爆炸式增長。該公司去年在墨西哥銷售約40,000輛汽車,佔該國去年電動車和插電混動汽車總銷量的近一半。今年8月,比亞迪宣布今年迄今為止在墨西哥的銷售增速翻倍。近兩年,比亞迪已把墨西哥視為前進北美的橋頭堡。 對比亞迪來說,在歐洲市場增速放慢的情況下,墨西哥市場的重要性正在快速上升,而一旦關稅生效,這種迅猛勢頭將戛然而止。但對特斯拉來說,美國市場重要得多,墨西哥市場相對來說只是小市場,收入與利潤權重遠低於比亞迪對墨西哥的依賴度。 從比亞迪今年上半年的財報來看,公司收入按年增長23%至3,712.81億元(522.26億美元),其中海外營收達1,354億元,按年增長50.5%,佔總收入比重來到約36.4%。海外收入增速高於整體,且部分海外國家的售價高於國內市場,成為增長的動力來源。 再看歐洲市場,自2024年下半年起,歐盟對中國製BEV(純電動車)徵收反補貼關稅,比亞迪的最終稅率約17%(另加10%基本關稅),壓縮了純電車型的定價空間。意味著歐洲市場的增長節奏會放慢,海外增長的壓力自然更往美尤其是墨西哥傾斜。 政治問題政治解決 若能重啟墨西哥建廠計劃,將會是明智的解方,但這條路遭遇的阻礙比想像中更多。 不止墨西哥政府礙於美國政府的壓力反對,中國政府自身也對此有疑慮。據金融時報報道,中方今年曾延後對比亞迪墨西哥工廠計劃的核准,比亞迪核心零部件如電池、電驅、功率模組等高度自製,且深植中國供應鏈,中方也擔心敏感技術可能經由墨西哥外溢至美國。與此同時,美國汽車業也公開表達過對「中國車藉墨西哥入美」的憂慮和反制意向。 最後,比亞迪的北美之路,恐怕還是得「政治解決」。 北京當局已將墨西哥此舉視為「親美舉動」,揚言採取反制措施。與此同時,中美新一論貿易會談在西班牙展開,雙方此前動作頻頻,無非是增加談判桌上的籌碼。 在國內價格戰尚未落幕、海外貿易壁壘風險增加的情況下,比亞迪盈利能力正受到多重擠壓,今年上半年淨利成長14%至155.1億元,但第二季淨利僅63.6 億元,較去年同期下降近30%。資本市場似乎已提前對比亞迪的處境做出反應。股價從5月的高位約158港元跌至目前約108港元,市盈率已跌至約13.2倍水平。雖然比亞迪仍是新能源車賽道的核心標的,但需要準備好在關稅與政策驟變下承受劇烈波動,短期內或難以突破上方壓力,政治因素帶來的風險變數仍大。…

簡訊:1藥網第二季度營收下滑

醫藥銷售商1藥網(YI.US)周三表示,第二季度營收同比下降6.4%至32億元,面向藥房及醫療機構的核心藥品銷售業務營收下滑6.2%。面向消費者的藥品銷售業務規模較小的,當季同比亦下跌9.6%。 公司運營成本及費用同比下降6.3%至32億元,上年同期為34億元。受此影響,1藥網當季實現營業利潤10萬美元,但淨虧損由去年同期的1,400萬元擴大至1,950萬元。 財報發布後,公司股價周三收跌6.2%,該股過去六個月累計下跌40%。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