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HK
The Chinese owner of the Club Med chain and other travel brands is facing tighter tourism spending and could become a casualty of its parent’s debt problems.

這家中國領先的旅遊公司增長仍然緩慢,同時受母公司債務問題持續困擾

重點︰

  • 復星旅文發布盈利預喜,預計上半年收入增長不少於8%,盈利不低於3億元
  • 其股價今年累跌37.7%,反映投資者信心不足

 

裴梓龍

經過新冠疫情後,全球旅遊市場復甦,然而作為中國領先的旅遊公司之一,復星旅遊文化集團(1992.HK)的復甦之路仍在緩慢前行。

最近,復星旅文發布了盈利預喜,截至今年6月30日止上半年,包括Club Med及其他、三亞亞特蘭蒂斯、度假資產管理中心、復遊會及相關業務的總銷售額比去年同期增長不低於8%,主要是受惠全球旅行限制的放鬆及戰略有效實施,令公司的一眾旅遊業務持續復甦。

盈利方面,公司預計上半年剔除一次性處置度假村收益的歸屬於股東盈利,將較2023年同期增長不低於10%,而上半年歸屬於股東盈利將不低於3億元,低於2023年上半年的4.7億元。事實上,該公司去年同期出售Kemer度假村及售後回租Les Bouncaniers度假村後,合共錄得約2.8億元的一次性收益。

消息公布後,復星旅文當日股價一度反彈超過3.7%,但收市已幾乎蒸發所有漲幅,僅微升約0.5%,隨後再連跌三天。截至上周五,該股今年的股價已經累積下挫約37.7%,與攜程(TOM.US; 9961.HK)和同程旅行(0780.HK)的表現大相逕庭,攜程股價今年累漲22.5%,同程旅行也只是累跌約5.7%,反映復星旅文仍未能給投資者足夠信心。

雖然內地旅遊市場逐步復甦,但問題在於量升價跌,開始陷入「內捲」。現在正處於暑假旅遊旺季,以往酒店、機票的價格在暑假幾乎一票難求,價格大漲,但今年的暑假旅遊的關鍵詞,變成了「量升價跌」。

根據業界數據,截至今年7月中,國內機票平均支付價格比去年便宜了6%,去年高不可攀的「中星酒店」平均價格下跌了8%,國際酒店每晚平均價格更大挫24%。另一方面,國內旅遊更傾向於便宜的四五線城市,攜程的數據顯示,暑假期間,中國五線城市的旅遊訂單按年增長34%,縣域旅遊訂單比去年上升22%,均高於一線及新一線城市的增速。

這些數據反映目前中國所面對核心困境,就是消費降級,連旅遊業也要減價捍衛市場,這為主打中高端市場的復星旅文帶來不少壓力。

另一方面,復星旅文母公司復星國際(0656.HK)的債務問題,一直受投資者高度關注,擔憂復星旅文要繼續出售資產,協助母公司減債。

今年3月,市場突然傳出復星旅文正考慮出售兩大「現金牛」Club Med和三亞亞特蘭蒂斯大型度假酒店的部分股權,希望將項目出售予國企及財力雄厚的中東財團,籌集資金協助母公司還債。

擔憂賣產助母企還債

針對傳言,復星旅文當時並沒有直接否認,而是稱「公司始終審視並優化其業務組合,聚焦核心業務的成長,持續加強運營能力。目前,公司業務運營良好,財務狀況穩健。」這個回應令投資者面對不確定性。

復星國際在2015年出資約10億美元收購了Club Med,靠此進軍海外市場,去年Club Med的收入佔復星旅文總收入超過80%,受疫後全球重啟旅遊帶動,Club Med去年營業額達151.2億元,按年增長19%,平均每日床價按年增長約9%;至於結合住宿、餐飲、樂園及娛樂等於一體的三亞亞特蘭蒂斯大型度假酒店,去年營業額創歷史新高,達16.5億元,按年增長91%,經調整EBITDA達7.45億元,按年增長158%,可以說是復星旅文重要增長引擎,也是重要的現金流來源之一。

到今年第一季,Club Med營業額比去年增長約15.2%,至60.82億元,平均每日床位價格約2,190元,比2023年同期增加了8.8%;相反,三亞亞特蘭蒂斯首季的營業額按年僅增長約4.5%至5.76億元,令人擔憂的是,客房平均每日房價按年下降了2.8%至約2,500元。

Club Med和三亞亞特蘭蒂斯的整體表現仍在增長,所以市場猜測現時出售股權,或許可以賣得一個好價錢。不過,對復星旅文的股東來說,就要面對不確定性,因為你不知道公司明年會否仍持有這兩項業務,這也說明了為什麼攜程的預測市盈率15.1倍,而復星旅文只有約11倍。

去年初,中國全面解封,旅遊市場呈爆炸式增長,意味今年上半年的旅遊數據或受高基數影響,然而下半年的數據將更清楚地看見,隨着中國經濟放緩,消費者信心不足下,中國旅遊業更真實的狀況,投資者們必須進一步關注相關數據,而暑假「量升價跌」的趨勢,已說明中國旅業之路困難重重。

欲訂閱咏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

新聞

簡訊:上美股份去年盈利增長近七成 下半年增速放緩

中國化妝品公司上海上美化妝品股份有限公司(2145.HK)周四公布,公司2024年收入同比增長62.1%至67.93億元,淨利7.81億元,同比增長69.42%,淨利增速較2023年的增長2.13倍顯著放緩。 公司主要收入來自化妝品生產與銷售,旗下品牌韓束去年貢獻收入55.9億元,同比增加80.9%,佔期內公司總收入82.3%,成長主要來自韓束品牌的整體升級,在各渠道收入快速增長。同時,公司的營銷及推廣開支為33.2億元,按年增長90%,全年增速較上半年的169.2%有所放緩。 去下半年,公司收入32.9億元,低於上半年的35.02億元,是公司上市以來首次出現下半年收入低於上半年的情況,與2023年下半年相比僅增長約26.3%,亦遠低於上半年的增長120.7%。 上美股份周五高開2.6%報45.7港元,至中午收市轉跌1.12%,報44港元。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金地商置轉盈為虧蝕42億元

經營商業地產的金地商置集團有限公司(0535)周四公布2024年業績,去年轉盈為虧蝕近42億元人民幣(下同),2023年有盈利8.3億元。公司收入132億元,按年減少24%。 收入減少主要是確認的物業銷售收入下跌43.7億元,而內地房地產市場持續不景氣,集團為若干附屬公司物業存貨減值5.6億元,同時也為應收賬款減值約4億元。 展望2025年,公司指出中國經濟應有4至6%的增長,預計房地產市場於今年有輕微復蘇。 金地商置開市跌0.4%至0.249港元,股份在過去一年已下跌近五成。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萬國數據營收增長 國際業務拆分上市

數據中心運營商萬國數據控股有限公司(GDS.US;9698.HK)周三公布,第四季度營收同比增長9.1%至26.9億元,持續經營業務淨虧損從30.7億元收窄至1.73億元。 公司同時宣布,完成對國際業務的新一輪融資,該部門已從原"GDS International"更名為DayOne Data Centers Ltd.。融資完成後,萬國數據在DayOne Data Centers的持股比例,從原來的52.7%降至35.6%。萬國數據表示,隨著持股比例下降,不再將DayOne Data Centers的財務業績納入自身財報。 財報發佈後,萬國數據美股周三跌14%至30.61美元。受人工智能應用需求增長推動,投資者對數據中心運營商熱情高漲,該股在過去52周內已累計上漲近三倍。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研發收入減少 和黃醫藥去年少賺63%

長和實業(0001.HK)控股的生物制藥公司和黃醫藥(中國)有限公司(HCM.US; 0013.HK; HCM.L)周三公布去年度業績,公司錄得收入6.3億美元,按年減少24.8%,股東應佔溢利達3,772.9萬美元,按年減少62.6%,但實現連續兩年錄得盈利。 公司稱,連同日本武田在海外銷售,該集團在腫瘤產品的總銷售額增長134%至5.01億美元,另達成協議以6.08億美元出售合資企業上海和黃藥業的部分股權。收入下降主要來自合作夥伴的研發收入有所減少。其中來自武田藥品的首付款、監管里程碑及研發服務收入從2023年的3.459億美元減少至2024年的6,700萬美元。 另外,和黃醫藥與信達生物(01801.HK) 聯合宣布,用於治療晚期腎細胞癌的FRUSICA-2中國II/III期研究已達主要終點。周四,和黃醫藥港股高開3.7%,至中午休市漲幅擴大至9.41%,報26.15港元。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