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1.HK
 Hisense Home Appliance saw profit growing by 34.6% to 2.02 billion yuan in the first half, due to rapid overseas revenue growth.

這家中國家電品牌在歐洲國家杯賽事中十分亮眼,那句「中國第一、不止於世界第二」的廣告標語,引發國內外網民熱議

重點︰

  • 受惠於海外收入快速增長,海信家電上半年盈利按年增長34.6%至20.2億元
  • 券商看好海信家電,大多給予「買入」評級,認為海外業務將成為增長引擎

 

歐美美

近年國際大型體育賽事的廣告中,都少不了中國品牌。今年6月舉辦的歐洲國家杯足球賽事上,賽場旁邊的廣告板上那句「中國第一、不止於世界第二」的廣告標語,一度引發國內外網民熱議。

這句廣告標語正是來自中國家電企業海信家電集團股份有限公司(0921.HK),這已是該公司自2016年以來,連續第三次出現在歐洲國家杯的賽事中,也是第五次在世界頂級足球賽事亮相,協助海信家電向世人留下深刻印象,以進軍國際市場。

回顧上半年,海信家電營業收入達486.4億元,按年增長約13.3%,其中白色家電業務的海外收入按年增長36.9%至147.8億元,成功抵銷中國市場消費力下降的影響;而期內淨利潤更大增34.6%至20.2億元。

近年中國家電企業受地產市場復甦乏力連累,加上競爭激烈,一直艱難前行。因此,官方接連出手刺激以家電為主的消費市場,例如推出「以舊換新」補貼,深圳本月初也推出購買高效能家電產品可獲銷售價格15%補貼、一級能效產品額外再有5%補貼;而上海市政府最近也推出類似的補貼方案。

然而在整體經濟復甦緩慢下,海信家電也不諱言,房地產市場疲弱直接導致家電需求減弱。可幸的是,公司上半年境內交易收入仍有約3.5%的輕微增長,達到253.3億元;相反,在歐美等國外地區賣了多年廣告的海信家電,則來到了收成期,當中以美洲市場表現最佳,收入增長達40%,主要受惠於公司在墨西哥蒙特雷工廠的佈局優勢,協助加快拓展管道,其中冰箱收入飆升97.3%,冷櫃及洗衣機收入,也分別大漲92%及97%。

至於歐洲的收入也按年增長14%,其中冰箱銷售額多了16.9%,市場佔有率按年提升1.4個百分點,商冷冰櫃的銷售更狂飆3倍。此外,受惠於家用空調歐洲研發中心啟動,協助快速捕捉市場變化,帶動相關收入增長26.8%。

東盟收入按年增39.5%

另一個增長引擎在東盟,上半年該地區的收入增長39.5%,自主品牌的收入升幅更達64.4%;同樣,在大量贊助體育賽事催谷下,中東、非洲地區收入也上升27%,各類冰箱、冷櫃、家用空調及洗衣機等產品收入增幅由20.9%至89%不等。至於其根據地亞太地區的收入,上半年也升約18.9%,主要是公司積極在澳洲推出新產品。

海信家電在海外市場取得成功,全靠公司早在2016年已看好贊助大型體育賽事的機會,當年首次成為歐洲國家杯足球賽事的贊助商,令知名度大幅提升,連續7年被評為「中國全球化品牌10強」。

2022年,海信家電喊出了「世界第二,中國第一」的口號,主要是電視銷量節節上升。根據奧維網的數據,去年海信系電視零售量佔有率達26.9%,零售額佔有率為29.1%,均排行業第一。海外市場方面,據Omdia的資料,去年海信系電視海外出貨增長13.9%,至於今年1至4月,市場研究機構奧維睿沃的資料更顯示,海信系電視出貨量市場份額達14.3%,全球排名第二。

一眾券商也認為,海外市場已成為海信家電重要增長引擎,同時看好前景,大多認為值得買入。開源證券認為,海外業務實現了快速增長,毛利率保持上升,盈利能力進入上行區間。國聯證券稱,海信家電的中央空調業務有望在海外擴張,傳統家電業務有望改善產品結構,推廣自主品牌及提升盈利能力。財信證券的研報則稱,海信家電的出品表現優於內銷,盈利能力保持穩健。

海信家電在業績報告中,也將全力發展海外市場放於下半年展望的首項,將進一步推進海外研發中心、生產基地與當地業務中心的融合建設,提升海外產品力和訂單交付能力,實現海外業務高速增長。

不過,近年中美關係未見緩和,中國企業經常被歐美國家加徵產品關稅,難以排除家電產品未來需要面對更多的關稅的風險,成為揚帆「出海」的一大不確定性;至於官方的一系列「以舊換新」等刺激內需措施,也需要時間等待內地消費者恢復信心。海信家電要坐穩成為中國及世界的家電「雙冠軍」,看來也並非易事。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

新聞

In ‘Warring States Era’ for smart cockpits, Megatronix bets on modular approach

智能座艙戰國時代 鎂佳盼藉模塊化突圍

正申請在港上市的鎂佳股份,試圖以「模塊化+多域融合」為核心策略,證明他們有更好的盈利能力 重點: 公司收入在2023年大幅增長,去年小幅回落至14.2億元 過去三年虧損持續收窄,但去年應收票據激增336%   李世達 在中國汽車產業智能化轉型的驅動下,「智能座艙」成為最炙手可熱的創新焦點之一。從過去僅止於語音控制與大屏幕顯示,到如今結合AI語義理解、視覺識別、情境交互與遠端OTA升級,智能座艙已逐漸從附加功能變為主機廠差異化競爭的核心場域。 這場由軟件定義主導的新技術浪潮,不僅改變了汽車產業的供應鏈格局,也催生出一批介於博世、大陸等傳統Tier 1巨頭與模塊零件廠之間的「Tier 1.5」供應商,它們以模塊化架構、AI算法與可重復部署為賣點,快速搶佔主機廠的下一代車型平台。 這股趨勢促使了包括博泰車聯網、四維智聯(已通過上市聆訊)及佑駕創新(2431.HK)等智能座艙領域公司紛紛選擇赴港上市,而2018年創立的鎂佳股份有限公司近日亦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去年底上市的佑駕創新,其股價至今已上漲39%。 根據申請文件,鎂佳股份的核心競爭力在於整合式的智能座艙+X產品理念。簡單來說,該方案通過整合多種智能汽車功能,包括智能座艙、ADAS泊車、ADAS駕駛、車聯網、OTA升級等,嵌入統一的實體域控制器,以用於置入車輛中。 鎂佳稱,其採用模塊化、可重復的軟件架構,使不同廠商可以快速集成至各自車型中,這種「預開發模塊庫」邏輯不需要在每次得到定點後重新開發,可以有效縮短開發交付時間至「以月為單位」,適合中國汽車市場當下「快週期、低成本」的需求環境。 主動放棄最大客戶 截至目前,鎂佳的客戶包括奇瑞、長安、東風、長安馬自達、日產和福特等頭部車廠的多款車型。而自2022年首款搭載鎂佳方案的車型量產以來,公司業績也經歷了強勁增長。 自2022年起,公司收入從3.88億元(5,400萬美元)躍升2.9倍至2023年的15.13億元,2024年小幅回落至14.2億元。同期公司來自最大客戶的收入分別2.05億元、8.02億元和3.24億元,佔其收入約52.8%、53.0%和22.8%。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在2024年初決定與過去兩年的最大客戶終止合作關係,該客戶即中國智能座艙龍頭德賽西威(002920.SZ)。退出合作之後,雖然當年收入有所下降,但毛利率卻由2023年的12.1%大幅增長至21.8%。 當同行都在犧牲利潤換規模時,鎂佳選擇反其道而行,雖失去最大客戶,但提升了毛利率,降低了客戶集中度,令其業務結構朝向更可盈利的方向優化。 截至2024年底,該公司已與12家車廠建立合作關係,累計獲得48個車型定點,年交付量超過63萬套,申請文件中稱:「中國約每十輛搭載智能座艙域控系統的新車中,就有一輛使用鎂佳股份的解決方案」。 不過,就如同中國汽車供應鏈上的其他產業,鎂佳也處在虧損階段。2022年至2024年,公司年度虧損分別為4.23億元、3.57億元及2.91億元,呈持續收窄的趨勢。公司稱,虧損的收窄歸功於零組件實現國產替代與供應鏈優化,以及更多高毛利的模塊進入產品組合,同時模塊化平台的導入,有效降低新項目開發的邊際成本。 去年應收票據暴增 截至去年底,公司持有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約1.87億元,另有2億元受限制現金,但去年公司應收票據從2023年的5,719萬元暴增336%至2.49億元,另外還有約6.49億元的應收帳款。這意味著愈來愈多貨款結算轉向票據支付形式。票據支付延長了實際回款周期,往往達三至六個月甚至更長,這無疑大大增加了公司的運營壓力。 在資本支持方面,鎂佳自2018年以來累計完成多輪融資,至今年5月完成3,069萬美元的D+輪融資後,估值達9.3億美元,與博泰車聯網傳出的估值逾10億美元相若。不過,鎂佳盈利狀況好過博泰車聯網,前者虧損持續收窄,後者同期則擴大至5.4億元。從毛利率看,鎂佳的21.8%也好過博泰的11.8%、佑駕創新的16%。 當前智能座艙行業正從「燒錢創新」進入到「落地量產」階段,鎂佳股份憑借模塊化平台與預開發策略,在技術交付與成本控制上展現出較強的系統集成能力。雖尚處虧損,但其毛利率改善及與頭部車廠的合作基礎,已使其具備進一步放量成長與平衡盈虧的潛力。 而隨著佑駕創新等同業在港股市場獲得積極定價,智能座艙的估值參照正在上升,為鎂佳創造了有利的上市窗口。若未來能在客戶結構、現金流與產品出海等方面實現突破,資本市場對其預期也有望隨之抬升。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小牛電動次季銷量按年增長36.6%

電動兩輪車品牌小牛電動科技有限公司(NIU.US)上周五公布,第二季共銷售電動出行產品350,090台,較去年同期的25.62萬台增長36.6%。 其中中國市場銷售318,719台,佔總量約91%,較去年同期207,552台增長53%;國際市場方面,小牛電動第二季銷售31,371台,較去年同期下降約35%。銷售數據涵蓋電動摩托車、電動輕便摩托車、電動自行車、滑板車和電動自行車。 公司表示,於「618年中購物節」期間,小牛多款高端車型在天貓、京東與抖音平台均登上銷售排行榜,有效鞏固其於中國高端智能兩輪市場的領導地位。 小牛電動股價周一一度升逾5%,收市報3.42美元,升1.79%。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

簡訊:綠城半年銷售跌11% 前董事長港機場被帶走

內房開發商綠城中國控股有限公司(3900.HK)周一公布上半度銷售數據,今年首六個月,集團合同銷售金額803億元人民幣(下同),涉及的面積為229萬平方米,歸屬於綠城的權益金額為539億元,較去年同期的608億元下跌11.3%。 6月份綠城自投項目的銷售金額為142億元,同比下跌18.4%,但每平方米均價則上升6.8%至34,746元。 另外,多家內地媒體早前報道,綠城中國前執行董士及董事長張亞東,5月底時在香港機場準備飛往加拿大時,於登機口被帶走,但具體因何事則未有披露。張亞東曾任大連副市長,2016年調往央企中交集團,至2018年被派往報掌綠城。至今年三月,綠城突公佈張亞東呈辭。 綠城周二平開市報9.77港元,公司在過去一年的高位下跌27%。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行業簡訊:泰國對中國遊客吸引力下降

財新報道,據航班管家的數據估計,今年七八月旅遊旺季,中國航司計劃執行中泰航線班次達12,800架,同比下跌22.6%,更較疫情前水平低40%。今年前五個月,中國赴泰旅遊人次降至195萬,同比減少33%。 財新指出,多重因素令中國遊客望而卻步,包括演員王星赴泰時被綁往緬甸詐騙園區。其他擔憂還包括地震,以及泰銖對人民幣升值,導致赴泰旅遊成本上漲。 當中國遊客對泰國興趣減退之際,他們正湧向日韓等亞洲地區。中國航司計劃,於七八月執行中日航線的航班達25,300架次,同比增長35.3%;中韓航線計劃執行20,500架次,同比增長13.4%。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