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US
So-Young dolls up with move to high-end cosmetic surgery

這家美容服務社交媒體平台正在開發自己的診所和一個面向高端用戶的高級平台

重點:

  • 新氧去年實現年度盈利,扭轉了連續兩年虧損的局面,收入增長19%
  • 公司面向高端用戶推出的新氧Prime服務,幫助推動其信息服務板塊收入增長22.2%

譚英

新氧科技有限公司(SY.US)的最新季度業績像是給它疲軟的股票做了整容手術,該股在上周業績公布後的幾天內上漲了4%。但即便是經歷了此輪小幅上漲,這家美容服務平台運營商的股價仍遠低於2019年在納斯達克上市時的股價,當時的價格是該股周三收盤價1.08美元的20倍。

最新業績顯示,新氧在遭遇了一系列挫折後正在開闢新的領域,包括加強對高端客戶的關注,以及不再與經常淪為整頓目標的小型整容診所合作。這幫助該公司在虧損兩年後於去年恢復盈利。

該股在IPO後的疲軟表現是一個時期的反映,這個時期實行的新冠疫情防控措施,導致很多整容診所被迫關門或縮減業務,人們也避免使用非必要醫療手段,以盡量減少感染風險。這個時期還包括從2021年開始,對醫療美容行業的廣告進行的監管整頓。

去年,監管環境變得更加艱難,醫療美容服務供應商被要求必須先獲得許可,之後才能宣傳自己的服務。據中國整形美容協會統計,該行業僅28%的醫生擁有執業資格。

據市場研究公司艾瑞咨詢稱,目前中國只有大約1.3萬家醫美機構有資質,另外8萬家沒有任何資質。據一位業內人士透露,審批流程不僅嚴格,而且很耗時,現在需要九個月左右,而過去只需要三個月。

在公布最新業績時,新氧首席執行官金星承認,對該公司來說,去年甚至比疫情期間「還困難」。

他接著表示:「回顧過去的一年,我們相信,專注於為高端用戶提供優質服務和產品的差異化戰略,過去是,未來也會繼續是保持穩定增長的關鍵。」

公司四季度收入同比增長20%至3.91億元,儘管公司淨收入下降了近一半。全年營收15億元,較2022年增長19.1%。更重要的是,它2022年non-GAAP淨虧損2,220萬元,去年則轉為盈利5,760萬元。

與業績一起公佈的2,500萬美元股票回購計劃,和每股美國存托憑證(ADS)0.06美元的特別現金股息,有助於為新氧股票的持有者帶來更多收益。讓這些利好消息有所降溫的是,該公司預測今年一季度收入同比僅增長低個位數,較去年第四季度大幅放緩。

金星表示,整體情況是新氧正在進行「戰略轉型」,其中包括一個瞄准高端用戶的新平台。2022年第三季度推出的新氧Prime,整合了「產品、醫生和機構資源」,並以在新氧總部運營的示範診所為基礎,與一個項目聯合,同其他合作夥伴一起打造「輕醫美」診所。

美容診所開發商

新氧的首席財務官趙輝表示,去年公司總營收增長20%,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三大收入類別之一的信息服務業務增長15.8%,主要由新推出的新氧Prime帶來的收入推動。

新氧總部的示範診所於去年8月開業,是公司希望與第三方運營商合作的設施模板。該診所僅用了三個月就實現了收支平衡,金星表示,新氧今年將在六個城市開設超過10家類似的診所。公司最終計劃與合作夥伴共同打造一系列這樣的診所,其中幾家正在建設中,另一些已經投入運營。

在整個合作夥伴業務方面,新氧去年為合作診所帶來了超過20萬人次的就診量和1億元的收入。

新氧業績報告中的一個瑕疵是毛利率從2022年的68%下降到去年的64%。公司將這一下降歸咎於新氧Prime的利潤率較低,因為它還處於早期發展階段,另外還有醫療產品和維護服務銷售的增長,這些業務的毛利率低於信息服務。

2023年,醫療產品和維修服務銷售額為3.34億元,佔總收入的22%。公司最大的收入來源是信息服務,去年貢獻了10億元。值得注意的是,公司第三大收入來源的預約服務,去年收入下降逾20%,至1.01億元。新氧解釋說,這是為終端用戶提供的補貼增加所致。

瞭解這三個收入來源的性質有助於解釋為什麼新氧需要改變商業模式。該公司通過將用戶推薦給實際的診所經營者來賺取預約服務費,這與受到更嚴格監管的醫療廣告業務十分相似。

通過進入醫療產品市場,主要是注射產品,並建立自己的診所連鎖機構,新氧可以更像一個直接為用戶提供產品和服務的供應商,而不是為其他公司提供服務的推廣者。

公司向更直接的美容產品和服務提供商的轉變仍在進行中,但隨著包括年輕男性在內的年輕用戶,開始專注於肉毒桿菌和透明質酸注射等輕度美容治療,這個蓬勃發展的行業肯定有很多錢可賺。

根據新氧2019年招股書中的研究,2018年中國醫美服務行業規模達1,217億元,預計到2023年將增長到3,601億元。當然,那是新冠之前,競爭對手——更美整形最近的數據顯示,2023年市場規模達到3,115億元,同比增長20%。

那麼,新氧與上市競爭對手相比如何呢?新氧的市盈率為21倍,落後於領先的植發服務提供商雍禾醫療(2279.HK)的38倍。但香港醫療美容中心運營商完美醫療(1830.HK)的市盈率只有12倍。

新氧走在正確的軌道上嗎?雅虎財經調查的四家分析機構中有三家是這麼認為的,給予公司「強力買入」評級,而第四家分析機構則給出「購買」評級。在疫情大流行和監管打擊中,新氧似乎保持了相對良好的形勢,至少目前來看,新氧的勝算很大。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遊戲相關收入年增12% 網易第三季多賺近三成

網易股份有限公司(9999.HK; NTES.US)周四公布,第三季收入按年升逾8%至283.6億元($13億美元),增速較第二季增長9.4%放緩,非公認會計准則下歸屬於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95億元,按年升27%。 第三季度,遊戲及相關增值服務收入按年升近12%至233億元,續為公司主要收入來源,當中在線遊戲收入佔分部總收入97.6%。有道收入16.29億元,按年增加3.56%;網易雲音樂收入跌1.8%至19.64億元。創新及其他業務收入跌近19%。 網易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丁磊表示,未來將聚焦和持續投入現有取得成功的遊戲項目,未來新作採精品化策略,避免資源分散於信心不足的新項目。他又指,已投入大量資源研究AI在遊戲創新、開發及營運中的應用。 業績公布後,網易美股周四收升0.40%,報133.95美元。年初迄今累升52.7%。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金價上升銷售策略奏效 六福預告中期多賺5成

珠寶零售商六福集團(國際)有限公司(0590.HK)發盈喜,料截至今年九月底的中期收入,同比上升約20%至30%;盈利則大增40%至50%。 根據公司去年中期業績,收入54.5億港元,賺4.17億港元;按此計算,即今年收入介乎65.4億至70.9億港元,盈利約5.8億港元至6.75億港元。 公司表示,收入上升主要是因有效的產品差異化及銷售策略成功,帶動定價首飾產品的銷售大幅增長。此外,盈利上升主要受惠金價上漲、定價首飾產品銷售佔比增加,以及營運槓桿帶動利潤率的提升。 六福周五接近平開報25港元,公司今年以來股價上升74%。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XJ International keep selling school assets

債務壓力揮之不去 希教國際持續賣校求生

民辦高教寒冬持續,債台高築的希教國際再度出售資產求生 重點: 最新一宗交易雖僅作價1,000萬元,但涉及每年1.2億元貸款回收承諾 3.5 億美元零息可轉債已完成重組並全數贖回,外幣債務風險正式解除    李世達 在中國民辦高教投資熱潮退卻的當下,債台高築的希教國際控股有限公司(1765.HK)仍在出售資產求生。最新一宗交易公告中,公司以1,000萬元出售100%持有的西安倍諾思教育管理有限公司,買方更要負責為倍諾思教育償還希教的3.8億元借款。 但真正具意義的並非交易對價,而是買方承諾自2026年起每年向希教償還1.2億元本金與8%利息的股東貸款,等於替公司在未來幾年鎖定可預期的現金流,協助緩解持續緊絀的財務壓力。 事實上,希教近兩年來已多次出售資產,市場估算累計變現超過23億元,涵蓋江西、甘肅、雲南、上海、蘇州等多個教育項目,構成一條漸次收縮的資產處置路線。過往公告中,公司措辭高度一致:「聚焦優質核心資產」「改善資產負債表」「提升股東回報」。 若說過去的民辦高教是以擴張換增長,如今希教則是以縮表換生存。 零息可轉債拆彈 希教的財務壓力說來話長,但最受關注的是2021年發行的3.5億美元零息可轉債。該債務曾於去年3月遭債權人向香港高等法院提出清盤呈請,同年8月撤回,重組談判即告展開。 今年6月,公司與持有逾56%本金的債權人小組達成原則協議,每1,000美元本金,公司將以610美元提前贖回,並於7月獲95.94%未償本金持有人支持通過,使方案具備約束力。重組已於今年9月11日正式生效,隨後公司於9月25日完成所有尚未清償債券的贖回,意味其外幣債務風險基本解除。 然而,拆彈成功並不代表財務壓力從此消失。根據公司截至今年2月的中期報告,公司淨流動負債達56.27億元,其中計息銀行及其他借款11.3億元,而手頭現金僅約16.16億元。 所幸在財務報表的另一端頗為亮眼。期內收入為21.17億元,按年增長3.6%;股東應佔溢利達3.07億元,大增28.5%,經營現金流亦由上年同期的淨流出轉正至2.71億元,公司運營層面似已重回正軌。 至此,化債仍是最重要議題,資產處置成為去槓桿進程中的核心組件。對此次公司出售的西安倍諾思,公告明言校舍規模與場地難以滿足未來教學需求,若不出售便需額外投入改造資本。從財務角度而言,這是一場在增長與現金流之間的取捨,而在債務仍需時間化解的階段,公司顯然選擇後者。 持續出售邊際資產 今年以來,希教密集處置多項教育資產,從甘肅白銀、江西南昌與樟樹,到陝西西安及廣西桂林的項目,市場估算今年至今涉及的現金回收與債務轉移規模或超8億元。 從已披露公告可見,被剝離的項目普遍具備明顯共通點,包括盈利能力偏弱、部分連續虧損或資產淨值為負,且校舍改造與辦學條件提升需要持續資本投入,投資回收期較長等。 此外,多數項目位於生源增速放緩、民辦本科競爭激烈的二三線地區,招生提升空間有限,難以為集團帶來穩定現金流。出售此類邊際資產成為公司降槓桿與修復資產負債表的重要策略,將更多資源集中於具規模與學科優勢的核心辦學集群。 出售消息公布後首個交易日,希教股價下挫7.83%,收報0.2港元,今年以來仍錄約37%升幅,跑贏大市。市場的定價邏輯亦相對清晰:在零息可轉債拆彈後,公司不再面臨外幣債務違約風險,但能否持續推動資產處置回款,並有效用於補強資本結構,將決定估值能否修復。 希教目前追蹤市盈率約3.6倍,仍低於民生教育(1569.HK)的6.7倍及中教控股(0839.HK)的27.4倍。這種折讓反映市場對槓桿與現金流的不確定性,但若未來幾次處置交易能順利收回貸款及對價,尤其在流動性偏緊的周期下逐步改善負債結構,估值曲線仍可能出現修復空間。 對希教而言,出售資產只是漫長去槓桿的中場。在人口負增長、生源分流與監管審慎成為常態的背景下,民辦高教再難以依靠複製校區達成估值提升,如何打造具學科壁壘、區位優勢與穩定現金回收能力的資產,是獲得市場定價主導權的關鍵。希教目前估值仍處低位,具一定情緒修復可能,但相信會是一場耐力賽。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中通快遞第三季淨利增長5% 下調全年業務量指引

物流公司中通快遞(ZTO.US; 2057.HK)周三公布,截至9月底止的第三季度,錄得收入118.65億元(16.66億美元),按年升11.1%,淨利潤25.24億元,按年升5.3%。 前三季度計,公司收入345.88億元,按年升10.29%。淨利潤64.55億元,按年微升0.33%。 第三季度,中通快遞包裹量為95.7億件,按年增長9.8%。期內包裹量增長及包裹單價增長1.7%,帶動核心快遞服務收入增長11.6%。受惠於電子商務退貨包裹量的增加,由直銷機構產生的直客業務收入增長141.2%。同期毛利率則按年跌6.3個百分點至24.9%。 此外,公司下調了年度指引,將全年包裹量預計由原本的388億至401億件,下調至介於382億至387億件之間,按年增長12.3%至13.8%。 中通快遞港股周四高開,至中午休市報148.4港元,升0.61%。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