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provider of high-end dental services has attracted well-known investors but has yet to break even after 11 years in business, due to high sales costs.

這家齒科連鎖機構頗受知名投資機構青睞,但由於銷售成本高企,成立11年仍未實現盈利

重點:

  • 馬瀧齒科在口腔醫療機構數量、牙科椅數量和接診人次等核心經營指標,均略欠規模優勢
  • 該公司提交招股文件前進行突擊收購,但收購對象與公司主業關聯不大,更是董事長配偶的控股公司

 

莫莉

在醫療服務的投資界,有句俗語叫做「金眼銀牙銅骨頭」,意味著眼科、口腔、骨科三個行業的「錢景」廣闊。的確,中國的牙科服務滲透率僅約24%,遠低於歐美等發達地區,潛在治療需求龐大。作為具有高景氣度的黃金賽道,近年來牙科賽道上市企業為數不少。上週二,中國高端民營口腔醫療服務提供者馬瀧醫療管理(浙江)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馬瀧齒科」)向港交所遞交初步招股文件,期望加入牙科上市公司行列。

成立於2012年的馬瀧齒科主攻高端民營口腔市場,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南京、杭州等13個中國一線及二線城市設有29家口腔門診,提供普通牙科、正畸及種植牙服務。根據招股書引述的報告,以2022年收入計算,詃公司在中國所有民營口腔醫療服務提供者中排名第9位,在中國所有高端民營口腔醫療服務提供者中,則排名第二位。

隨著中國經濟發展和居民消費升級,人們對口腔健康的關注度持續提升,再加上「顏值經濟」帶動,人們對牙齒護理、正畸等需求日益增長,口腔賽道正處於黃金發展期。前述報告的數據顯示,中國民營口腔醫療服務市場的收入,預計將從2022年的859億元增長至2027年的1,740億元,複合年增長率為15.2%。

然而,相對於其他民營口腔醫療機構,馬瀧齒科在口腔醫療機構數量、牙科椅數量、接診人次等核心經營指標上規模優勢有限。截至2023年4月30日,馬瀧齒科擁有29家口腔醫療機構、145名牙醫、266張牙科椅,2022年就診人次為37.2萬人次。相比之下,去年在港交所上市的瑞爾集團(6639.HK)優勢較明顯,在中國15個城市擁有123家門店,包括114家口腔診所及9家口腔醫院,並擁有914名資深牙醫和1,442張牙科椅,去年接診人次高達153.4萬人次。

與一般口腔醫療服務商相比,馬瀧齒科還有兩大特色業務,分別是向第三方口腔門診提供口腔醫療服務組織(Dental Service Organizations,DSO)計畫服務,以及向第三方口腔醫療服務商提供義齒及相關耗材及服務,出售自有品牌個人口腔護理及消費醫療保健產品等。

不過,馬瀧DSO和馬瀧產品業務至今規模較小,對公司收入的貢獻僅約一成多。口腔門診服務仍然是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2021年、2022年以及2023年首4個月,「馬瀧服務」實現的收入分別為3.23億元、4.07億元及1.3億元,分別佔公司總收入80.8%、83.9%及88%。

此外,馬瀧齒科成立至今仍未實現盈利,2021年、2022年及2023年首4個月期間,分別錄得1.62億元、3,794萬元及780萬元淨虧損。公司解釋,淨虧損主要與擴張門診相關的成本及支出造成。

令人猜疑的交易

事實上,馬瀧齒科在成本控制方面尚有較大進步空間。以銷售成本為例, 自2020年以來,馬瀧齒科的銷售費用長期佔公司總營收70%以上,高於行業平均水平。馬瀧齒科表示,預期未來將通過持續收入增長及提高成本效率,以改善財務表現及實現淨盈利。

從2014年至2022年,馬瀧齒科已進行6輪融資,獲得弘暉基金、綠地集團、歌斐資產與中金公司等知名機構入股。其中最後一輪融資於2022年1月完成,投後估值約16.7億元。

截至今年4月底,馬瀧齒科持有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僅約3,096萬元。公司在招股書中表示,上市籌集所得資金淨額,將主要用於成立新門診、戰略收購、投資智能牙科設備和數字管理系統、開發口腔護理產品,以及人才招聘等用途。

值得注意的是,馬瀧齒科在提交招股文件之前,剛剛完成一宗收購。7月10日,該公司以總代價1,552萬元,收購了北京婦產醫院弘和醫院的31.73%股權,令該投資對象的投後估值升至4,891萬元。

弘和醫院主要提供產科及婦科服務,截至2022年底,該醫院的總收益約1,760萬元,除稅前虧損約1,690萬元,總資產約1,640萬元。該醫院主業與馬瀧齒科提供的口腔服務無甚關連,但它的實控人北京育學園卻與馬瀧齒科董事長兼實控人邵宗宗關係匪淺。邵宗宗曾於2020年11月擔任北京育學園董事長,其配偶段葳則持有北京育學園41.07%股權,因此該宗交易或會引起投資者猜疑。

牙科賽道已經出現多家上市公司,當中通策醫療(600763.SH)、時代天使(6699.HK)曾經為投資者帶來豐厚回報。如果以最近一輪投資的投後估值計算,馬瀧齒科的市銷率約3.5倍,同行瑞爾齒科的市銷率僅2.5倍,反映前者的估值溢價較高。考慮到馬瀧齒科經營規模不如瑞爾齒科,而且仍處於虧損狀態,看來未來需要交出更優質的業績,才能讓投資者放心下注。

有超的投資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讓更多人知曉?我們可以幫忙!請聯繫我們瞭解更多詳情。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中國罕王出售澳洲金礦業務交易告吹

從事鐵精礦業務的中國罕王控股有限公司(3788.HK)周三公布,原計劃向內蒙古匯能煤電集團出售旗下澳洲全資附屬公司Primary Gold的交易正式告吹。Primary Gold主要資產包括位於澳洲北領地的Mount Bundy金礦項目。 根據雙方於2024年初簽署的股份出售協議,交易對價為3億澳元(1.97億美元),並以若干先決條件為完成前提,包括買方須於2025年7月1日下午5時前,獲得澳洲外國投資審查委員會(FIRB)出具的無異議通知。然而,中國罕王表示,買方未能如期取得該批准,故公司當日正式向買方及其擔保人發出終止通知,立即終止股份出售協議。 交易告吹意味公司須重新評估澳洲資產的發展方向。中國罕王指出,集團目前正全面檢視金礦業務發展路線,未來將專注優化資源配置,並計劃於短期內對外公布新規劃,以提升資產價值與股東回報。 中國罕王股價周三高開,一度升逾4%,其後轉跌,至中午收市報2.28港元,跌0.44%。年初至今仍累升近200%。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Renaissance Capital gets into crypto

大舉押注數字資產 華興資本望重振業績

這家投行擬斥1億美元配置數字資產,以期在中國疲弱的經濟下突破業務困局 重點: 華興資本計劃斥資1億美元投資數字資產,距離其創始人包凡涉嫌行賄被拘已超過兩年 目前,公司的投行業務受中國經濟放緩影響,加密貨幣市場則延續牛市行情   梁武仁 對尋求高潛力快速大額投資的企業而言,加密貨幣的吸引力如今已勢不可擋。華興資本控股有限公司(1911.HK)上周成為最新入局者。曾因創始人包凡涉嫌行賄被拘而深陷輿論漩渦的投行,如今已在爭議中走過兩年有餘。 上周四,華興資本公告稱,董事會已批准1億美元自有資金,用於投資Web 3.0領域,後者是建基於區塊鏈和加密資產的去中心化互聯網。公司同時宣布,任命加密技術專家Fu Frank Kan為獨立非執行董事。Fu Frank Kan系開發數字貨幣錢包及軟件Math Global Foundation的聯合創始人。 華興資本此次進軍狂熱的加密貨幣領域,適逢其投行業務遭遇逆風。受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影響,並購交易顯著降溫。去年,公司剔除投資收益的核心業務收入下滑約23%至7.77億元(約合1,080萬美元)。今年雖受益於香港數年來的最強IPO募資季,公司業務有望恢復增長,但尚未就近期業務給出指引。 儘管香港投資市場近年表現起伏,加密貨幣卻已延續牛市行情一年多,比特幣價格更屢破10萬美元紀錄,過去一年累計漲超70%。如此高回報的資產實屬罕見,巨額資金湧入數字代幣領域,自是情理之中。 當前,加密貨幣總市值已突破3萬億美元。據加密貨幣數聚合平台CoinGecko的數據顯示,本週二,單是前五大幣種24小時總成交量就接近900億美元,相當於上周五納斯達克日成交量約16%。 在數字資產投資計劃的公告中,華興資本表示:「Web3.0及加密貨幣資產未來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符合全球金融和商業發展的趨勢。」 加密貨幣素以價格劇烈波動著稱,此前已歷經漫長低迷期,直至去年初才啓動本輪上漲。這意味著當前市場狂歡或會迅速消散,再度陷入長期下行通道。 樂觀派則認為,形勢已不可同日而語,加密貨幣正加速建立全球公信力,日益成為重要的新興資產類別。核心推動力在於虛擬貨幣實際用戶規模正快速擴大,且獲摩根大通、高盛等金融機構巨頭背書。監管容忍度也不斷提升,尤其是美國總統特朗普誓言打造“全球加密資產之都”後,數字資產領域再添新動能。 此外,香港正全力競逐加密貨幣樞紐地位,儘管該資產類別在中國內地非法。繼此前多項舉措後,特區政府上周四發布《香港數字資產發展政策宣言 2.0》,通過完善監管框架展開產業發展藍圖。 香港的加密貨幣雄心 香港的政策佈局或是華興資本拓展加密業務的關鍵動因,公司聲明稱,其加密投資計劃,旨在響應特區政府近年推出的一系列支持Web3.0及加密貨幣產業發展的「積極政策」。 作為加密領域第二波入局者,華興資本正追隨五年前行業爆發期的首批探索者,如從彩票銷售商轉型的比特礦業(BTCM.US)。不過,華興資本此舉也並非無跡可尋;這家投行本就專注科技賽道,現在涉足該領域最熱風口,實屬必然。事實上,其早有加密貨幣行業的試水經驗。 2018年,公司曾通過華興新經濟基金投資美國企業Circle Internet Group(CRCL.US),後者發行的USDC是錨定美元的穩定幣。該項投資回報頗豐,Circle上月以180億美元估值登陸紐交所後,首日股價暴漲逾倍。乘此東風,Circle正申請美國信託銀行牌照,若成功將助其加速擴張,為華興資本帶來更可觀的長線收益。 在去年的年報中,華興資本的數字資產雄心也表露無遺,顯示公司並非僅是追逐市場熱潮。 這1億美元資金的具體投向尚未完全明晰,比如將用於投資類似Circle的加密貨幣企業,還是直接交易數字資產,博取短期收益。公告暗示,二者皆有可能。公司聲稱,將加大對加密貨幣資產(含USDC等穩定幣)的“投入及發展力度”,同時提及可能開展數字資產買賣,並警示此類交易風險。…

行業簡訊:6月澳門賭收大升近兩成 半年收入1,188億澳門元

澳門博監局周二公布,6月的博彩毛收入為210.64億澳門元(下同)(204.4億港元),按年升19%。不過,按月則微跌0.6%。今年上半年,澳門賭收已達1,187.7億元,同比上升4.4%。 今年初澳門賭收有放緩趨勢,1月賭收更按年下跌5.6%,之後幾個月的賭收增速也是個位數字。直至在5月及6月有回勇態勢,兩個月均錄得超過2,000億元收入。 澳門2024年賭收達2,280億元,今年初政府估計全年賭收是2,400億元,但5月時修訂為2,280億元,現時上半年賭收已達修訂目標的52%,相信今年要達標並沒困難。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China plays catch-up to U.S. in stablecoin rivalry

中美穩定幣競逐浮上水面

在美國正為鏈上金融制定規則之際,焦慮的中國正透過香港試圖在虛擬貨幣世界中尋求突圍    李世達 近年來,穩定幣憑藉其鏈上支付與清算能力,在虛擬資產市場中扮演越來越關鍵的角色。美國在特朗普總統上任後積極推進穩定幣立法尋求規則主導,中國則透過香港制度改革與中資券商的布局,試圖在這場數位貨幣清算權爭奪戰中打開缺口,令全球貨幣清算的戰場正式延伸至虛擬貨幣世界。 今年4月,美國《STABLE Act》在眾議院金融服務委員會獲得通過,要求穩定幣發行商須持有銀行牌照並接受聯邦監管,而另一部更為嚴格的《GENIUS Act》近日也在參議院通過。美國的戰略意圖明確——將USDC、USDT等美元掛鉤穩定幣納入官方體系,鞏固其在鏈上金融中的主導地位。受此推動,Circle(CRCL.US)作為USDC的發行商,其股票在6月初上市至今已漲了3.8倍,進一步強化了市場對美元鏈上清算優勢的預期。 所謂穩定幣(Stablecoin),是一種與特定法定貨幣掛鉤的加密資產,常見如與美元1:1掛鉤的USDT、USDC。其價值穩定性使其成為DeFi、跨境支付、代幣化資產(Tokenized Assets)等場景中的首選清算工具。與比特幣、以太坊等波動性極高的虛擬貨幣不同,穩定幣強調的是可預期、可兌換、可用於支付結算的貨幣功能。 美國穩定幣立法的意義,不僅在於對消費者的保障與反洗錢的監管,更在於將穩定幣納入官方金融清算體系,使其具備跨境支付與資產清算的合規身份。這一步一旦完成,就意味著美元(或其他貨幣)透過穩定幣「駐紮」在全球各個區塊鏈與虛擬資產生態中,無需經由傳統SWIFT或商業銀行網絡。 九成穩定幣掛鈎美元 根據數據提供商CoinMetrics,截至2024年底,全球流通中的穩定幣市值超過1,400億美元,其中逾九成掛鉤美元。這一事實意味著,即使在去中心化的Web3與虛擬資產生態中,美元依然透過穩定幣維持其主導地位。 這對急欲提昇人民幣國際影響力的中國而言,顯然是一場不容忽視的挑戰。 由於中國明令禁止加密貨幣交易與挖礦活動,雖然積極發展數位人民幣(e-CNY),但主要由央行主導,其封閉式設計難以在全球自由流通。在此背景下,中國對美元穩定幣滲透亞洲、非洲等區域市場感到警惕。今年以來,中國官媒多次點名批評美國推進穩定幣立法,稱其本質是構建「數字美元霸權」。 不只是嘴上説說,中國也在展開具體行動。同樣是6月,香港正式通過穩定幣發牌制度立法,並於8月1日起實施,中國透過香港正式邁出參與數字資產國際清算體系的第一步 與此同時,中資券商國泰君安國際(1788.HK)獲准成為首家可於香港提供虛擬資產交易與託管服務的內地背景金融機構,象徵著中國資本開始謹慎試水區塊鏈金融。雖尚未直接涉及穩定幣發行,但結合金管局提供的制度框架與監管路徑,未來推動錨定人民幣的穩定幣並非不可能。 除國泰君安外,包括中信建投、海通國際等其他大型中資券商亦被傳出正在積極研究入局可能性,甚至著手建立虛擬資產平台與風控模型。這種制度與商業的雙向積極,顯示香港可能成為人民幣推動鏈上國際清算的試驗場。 儘管與美國立法方式不同,香港採用的是行政指引與牌照制度,但其針對資產儲備比例、資訊披露、清算透明度的規範已具備完整體系。更重要的是,它容許掛鉤港幣與人民幣的穩定幣發行,為未來更多中資金融機構參與創造制度空間。 目前來看,中國內地放寬虛擬貨幣管制的可能性仍然很低。由於缺乏較為開放的虛擬資產生態與參與空間,中國要追趕美元穩定幣勢必面對不少困難,但在香港或透過特定跨境用途上進一步的放鬆是可能的。透過香港作為特殊金融樞紐,以「受控實驗場」方式發展人民幣穩定幣或其他清算方案,終究不會讓中國在新一波貨幣競爭中缺席。 李世達,詠竹坊編輯。他的聯絡方式:shihtalee@thebambooworks.com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