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33.HK
Nongfu Spring ramps up production for more revenue

有包裝水界「扛把子」之稱的農夫山泉,以高利潤率備受外界關注,亦令投資界有戒心。究竟公司是否值得如此高溢價,可能需要業務長期增長表現來驗證

重點:

  • 農夫山泉與浙江省建德市政府簽訂投資協議,承諾投資50億元,在當地建設飲用水及飲料綜合產業基地項目
  • 公司毛利率及淨利率分別高達六成及兩成八,拋離內地同行,只有國際品牌如可口可樂及百事可樂可與攀比

     

羅小芹

農夫山泉股份有限公司(9633.HK)與浙江省建德市政府達成投資協議,待1000畝工業用地交付後,公司將於5年內投入50億元,若有重大市況變化,投資期可再延後兩年,以其於去年6月底止246.5億元的現金及銀行結餘,單單自有資金便可滿足投資需求。

根據公司公告,建德市水加工項目分兩期多階段實施,一期面積約700畝,二期約300畝,涵蓋飲用水、飲料及相關品的生產加工製造等領域,繼續依託杭州市千島湖的天然水資源,利用公司的品牌及市場地位,進一步擴大產能。

農夫山泉於2020年9月上市,當時集資淨額為93.8億港元(85.4億元)。公司計劃用於購置生產設施及新建廠房為18.8億港元,截至去年中在這部分未動用款項為4.4億港元,預計今年底用罄,相信部分會用於建德市水加工項目。

目前內地包裝水銷量僅為總飲水量的15.5%,市場空間具有長期發展性及剛性需要,但包裝水市場競爭激烈,要獲消費者高度認可,品牌需要長年經營,品質控制更是「苦力活」,水產品質素幾乎決定它的的市場擴展空間。

作為內地包裝水市場一哥的農夫山泉,近年毛利率卻維持約六成高水平,得益於其成功打造「優質天然水」的品牌,產品類別由包裝水擴展至即飲茶類、功能飲料及果汁飲料等軟飲料。去年上半年水類產品收益佔總收益的51%,比例較2022年同期少5.6個百分點,飲茶類和功能飲料分別佔25.8%和12%,產品趨向多元化結構,享受優質品牌效應,但減少過份依賴單一產品的風險。

鍾睒睒蟬聯三年首富

農夫山泉另一品牌效應是其創始人、董事長兼總經理鍾睒睒的「首富」身份,他已經蟬聯財富雜誌福布斯「中國富豪榜」三年榜首位置,2023年他以身家601億美元(約4,272億元)榮膺中國首富,但財富按年縮水4%。

環顧全球飲料公司,只有百年老店可口可樂(KO.US)及百事可樂(PEP.US)能與其匹敵,兩者於截至9月底止第三季的毛利率分別為61.04%及54.48%,但農夫山泉成立至今28年,對一直揚言受成本上漲壓力影響的農夫山泉,能在軟飲料產業取得國際知名品牌同樣的利潤率,確實令人匪夷所思。

當然,在內地飲料市場取得六成毛利率,並非不可能,去年上半年奈雪的茶(2150.HK)毛利率有68.2%,但奈雪的茶的經調整淨利率僅2.7%,農夫山泉的淨利率卻達到今人欣羡的28.2%,拋離不少國內同行,能與之攀比的只有可口可樂、百事可樂這類的大品牌。

奈雪的茶經營連鎖專門營業務,或有扭曲純飲料業務之嫌,那麼參考康師傅(322.HK)及統一企業中國(220.HK)兩者的飲料業務,康師傅於去年上半年的飲品分部收益為243億元,稅後溢利近10億元,利潤率約4%;統一的飲料收益為92.6億元,分部溢利9.98億元,利潤率10.8%,兩者飲料分部表現遠遠不及農夫山泉。

不過,農夫山泉亦面對其他企業難以迴避的成本上升問題,其中之一是高油價。根據公司之前招股書,原材料和包裝材料是公司銷售成本兩大組成部分,佔比分別為58%及14.6%,原材料主要為生產瓶身的PET塑料、瓶蓋、標簽、糖、果汁等,PET塑料成本佔銷售成本的28.2%,取水及處理成本反而佔比為1.5%。

高油價影響成本

受地緣政治因素影響,國際油價近年於高位徘徊,PET是原油下游產品,其成本對公司利潤率構成重要影響,而水資源成本只佔銷售成本的小部分,公司擴大供應量對其優化利潤結構的幫助有限。

2022年初,農夫山泉執行董事周震華就曾披露,成本壓力已經「超過企業單方面可以去消化的水平」,農夫山泉的首選是通過提升經營效率消化成本,但市場及成本端變動大,產品有調價動作。

為應對物價、原材料、人工及運營等成本持續上漲,去年2月1日起,農夫山泉將杭州區域19升桶裝水價格由每桶20元上調至22元,早在2022年,上海地區19升桶裝水價格亦由每桶26元上調至每桶28元,加價後令農夫山泉去年中期股東應佔溢利增長25.3%,略高於總收益增長的23.3%。

外界對農夫山泉的高利潤率一直抱審慎態度,其相當於預期市盈率44倍的股價亦頗高。表面上,利潤率遠差於它的奈雪的茶,預期市盈率卻達40.5倍,似乎農夫山泉可被看高一線,但若比較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的21.4倍及21倍,投資者要作出合理選擇相信不會太難吧。

有超讚的投資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讓更多人知曉?我們可以幫忙!請聯繫我們瞭解更多詳情。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TikTok Deal

新聞概要:中美馬德里會談就TikTok交易達成框架協議

TikTok交易將化解美方對安全的擔憂,但同時保留這個熱門社交平台的「中國特色」    李世達 中美官員周一表示,雙方在西班牙馬德里舉行的會談中,就TikTok問題達成一項框架協議。美國總統特朗普隨後在社交媒體表示,該協議將在周五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通話中確認。 此次會談由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率團,美方則由財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領銜,議題涵蓋美方單邊關稅措施、出口管制以及TikTok問題。這是自美國總統川普今年4月啟動新一輪關稅戰以來的第四次會談。 這項涉及1.7億美國用戶的熱門社交媒體應用的潛在協議,成為這兩個全球第一與第二大經濟體在數月談判中罕見的突破。 據財新報道,中國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代表兼副部長李成鋼表示,關於TikTok問題,中國一貫反對將科技和經貿問題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絕不會以犧牲原則立場、企業利益和國際公平正義為代價,尋求達成任何協議。 李成鋼說:「中方將堅決維護國家利益和中資企業合法權益,依法依規開展技術出口審批。同時,中國政府充分尊重企業意願,支持企業在符合市場原則基礎上,開展平等商業談判。」 貝森特則在會談結束後表示,雙方就TikTok問題達成了框架協議,他稱這項協議是兩個私有主體之間的事,但商業條款已達成一致。他強調,該協議將解決美國在安全方面的擔憂,但同時會保留TikTok的中國特色。 CNBC報道稱,貝森特指出,在該框架下,可能會由美國控制TikTok的所有權。 TikTok的未來動向一直是中美談判焦點。特朗普今年以來已三度簽署行政令,將TikTok出售期限不斷延後,最新截止日期為9月17日。根據美方立法,一旦無法剝離,TikTok將面臨在美被禁的命運。 特朗普先前曾強調,美國已有潛在買家,包括地產大亨弗蘭克·麥考特(Frank McCourt)、AI初創公司Perplexity AI以及由Employer.com創辦人廷斯利(Jesse Tinsley)組成的財團等,不過方案涉及收購範圍與股權結構各有差異。 然而,TikTok是否能夠出售,最終需經中國政府批准。早在2020年,中國商務部與科技部便將「基於數據分析的個性化推送服務技術」及「人工智能交互界面技術」納入出口管制清單,意味TikTok核心演算法若要轉讓,必須獲得主管部門許可。 中方先前已多次強調,將依法依規處理TikTok相關事宜,堅決維護企業正當權益,並強調中國政府從未要求企業違反當地法律提供境外數據。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自駕龍頭首掛 禾賽科技午收升逾一成

自動駕駛技術公司禾賽科技有限公司(2525.HK, HSAI.US)周二首日在香港掛牌,開市即升7.7%報229.2元,之後股價續向上升,中午收市報237.2元,升11.47%。 公司發售1,955萬股,一成於香港公開發售,每股定價212.8元,錄得超額認購167.7倍,國際配售超額13倍,集資淨額40億元。 過去三年,禾賽科技均為全球第一大激光雷達供應商,去年在全球ADAS(高級駕駛輔助系統)市場排名第三。公司的收入由2022年的12億元人民幣(下同),增至去年的20.77億元。今年首三個月,收入3.59億元,同比增加46.3%,虧損則收窄84%至1,750萬元。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英國零售商Sainsbury’s向京東出售Argos談判告吹

電商巨頭京東集團股份有限公司(9618.HK, JD.US)近期積極在歐洲市場尋求併購實體零售商,但其拓展計劃在英國受挫。 英國連鎖超市集團J Sainsbury plc(SBRY.L)周日公告,已終止與京東關於出售旗下商品零售商Argos的談判。公司稱,在媒體披露雙方洽談出售的消息後,京東大幅修改收購條件,但該方案不符合公司的最佳利益,因此決定退出洽談。 Argos是英國第二大綜合商品零售商,擁有全英第三大訪問量的零售網站及逾 1,100個提貨點,在2016年被Sainsbury's以11億英鎊收購。 Sainsbury's預計,2025至2026財年可實現零售基礎經營溢利約10億英鎊(13.6億美元),以及超過5億英鎊的零售自由現金流。 京東港股周一平開,至中午休市報132.7港元,升0.76%。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QMSK is involved in auto insurance for accidents

納斯達克新規限制 青民數科被迫提升集資額

這家汽車保險售後服務提供商,將首次公開募股目標擴大為最初三倍,募資上限達3,700萬美元 重點: 繼納斯達克宣布擬要求中概股募資額不低於2,500萬美元後,青民數科大幅調高納斯達克上市規模 這家公司最新財年營收增長38%,但因擴張開支激增,導致利潤下降近10% 阳歌 青民數科(青島)技術服務有限公司最新修訂的納斯達克上市申請中,最引人注目的並非汽車保險理賠服務的業務動態,而是募資規模的巨量級上調。不過,此次將募資目標從900萬美元提升至上限3,700萬美元,並不意味著公司對投資者認購熱情的信心上升。 實際上,此次激進擴容直接源於納斯達克本月早些時候,宣布擬嚴控中概股小規模上市。此類募資通常不足1,000萬美元的微型上市,已成納斯達克中概股主流,公眾流通股比例普遍低於總股本的10%。 此類低流通量易引發股價劇烈波動,通常呈現單邊下跌態勢。當股價閃崩時,缺乏經驗的散戶往往損失慘重。雪上加霜的是,多數企業採用激進的估值定價,使其上市後股價大幅回落幾成定局。 回溯今年3月首度申請赴美上市時,青民數科完全符合上述情況。這家向車險企業提供理賠風險評估等增值服務的公司,據其1月原始申請及3月修訂文件披露,最初募資目標僅600萬至900萬美元。當時,公司計劃售出的150萬股,僅佔總股本約9%。 最新修訂文件中,其募資目標已大幅躍升至2,500萬至3,750萬美元區間,對應每股4至6美元。當前,公司擬售625萬股,超原始方案三倍有餘,佔擴股後總股本比例近30%。 募資規模與流通股比例的雙重提升,顯然是對納斯達克9月3日擬修訂中概股上市標準的直接回應。新規要求所有中概股募資額不低於2,500萬美元,公眾流通股市值需達1,500萬美元。若流通股市值跌破500萬美元,將自動啓動暫停交易及退市加速機制。 上周五提交的修訂版招股書中,青民數科明確提及納斯達克待實施的新規,該標準尚需美國監管部門批准。 公司聲明:「若新規生效,將大幅提高我司等發行人的上市及維持上市門檻。無法滿足修訂後的上市要求,可能導致我們難以在納斯達克掛牌或維持上市地位,從而對證券流動性、市場能見度及整體變現能力造成重大不利影響。」 估值高企 青民數科每股4至6美元定價區間及上市後2,125萬股總股本,對應市值介於8,500萬至1.27億美元之間。按截至2025年3月財年最新年報利潤計,中位數市盈率(P/E)達47倍;其市銷率(P/S)中位數為2.2倍。 相較中國車險領域同業,上述估值均顯偏高。在港上市的眾淼控股(1471.HK)涵蓋車險業務,市盈率37倍、市銷率7.8倍。而處於虧損狀態的保險經紀商手回集團(2621.HK)與車車科技(CCG.US)市銷率僅分別為0.68倍及0.19倍。 儘管青民數科或因已有盈利且增速較快,可嘗試更高估值溢價,但現實是投資者較難認同。如同我們之前指出,採取激進估值的中概股首日交易常現股價大跌,往往在數月甚至數日內市值腰斬。 待觀其效,青民數科會維持高估值,抑或因募資規模巨幅擴容,需引入超計劃的投資者而被迫下調定價。 最後,審視財務數據,公司基本面確具優勢。青民數科通過覆蓋中國大部地區的10,651個服務網點開展業務。風險評估服務單價低廉,截至2025年3月財年平均價50美元,較上年48.80美元微漲2.5%。 招股書顯示,最新財年客戶數量從35家增至64家,增幅顯著。表明其客戶群雖集中但仍具規模,涵蓋若干「頭部保險公司」。 伴隨客戶群擴容及單筆風險評估成本上升,公司最新財年營收同比增長38%,從截至2024年3月的3,460萬美元增至4,770萬美元。其毛利率保持相對平穩,從上年9.6%微降至9.2%。但為支撐擴張投入的運營開支激增近兩倍,致使其最新財年利潤同比下降8%,從244萬美元降至225萬美元。 總體而言,青民數科上市,基本面相對扎實,募資規模與流通比例的巨幅提升預示未來赴美中概股的轉型方向。但當前估值訴求仍顯激進,意味公司最終可能被迫將發行價降至當前4至6美元區間以下。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