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線上輔導服務公司一起教育科技集團公司(YQ.US)披露,在政府打擊下停課的K-12課程佔其2020財年收入的94.1%。該消息是在其週一發佈的第三季度財務業績公告中披露。

利好: 公司的最新業績顯示,其第三季度收入增長61.8%至4.97億元(7,820萬美元)。公司還指出,它擁有14億元的現金,可以在中國教育政策打壓後,當公司尋求轉型時提供緩衝。

值得關注: 在第三季度4.97億元的收入中,有4.78億元(約佔其總收入的96%)來自K-12服務,其中大部分將根據中國新的教育行業規定,從9月開始不能再提供。

深度: 公司還宣佈,在中國教育政策打壓導致收入損失後,它已“制定了明確的新業務戰略”以確保其未來路向。中國大部分課外輔導行業都在尋求類似的新方向,專注於藝術教育、出國留學等不受新規定限制的領域。根據夏季宣佈並於9月實施的打擊行動,營利性公司被禁止向大多數中小學生提供核心課程領域的教學。

市場反應: 公告發表後,一起教育的股價週二下跌了約6%。該股最新收盤價為1.10美元,較2020 年12月10.50美元的IPO價下跌了近90%。現在公司的市值僅為5,400萬美元。

翻譯:陽歌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裡

新聞

hydrogen truck from Scage

司凱奇受惠國策 借SPAC上市獲中證監開綠燈

上周,這家綠色能源卡車製造商在納斯達克借殼上市的計劃,獲得中國證券監管機構批准,邁出了關鍵的一步 重點: 在3月底的股東投票後,司凱奇有望在下月完成拖延已久的納斯達克SPAC上市 由於輕資產商業模式、強大的政府關係,以及中國對綠色能源的支持,這家氫動力卡車製造商看起來有望蓬勃發展    陽歌 儘管成立時間不長,但正值中國大力推廣氫能源車輛,司凱奇國際有限公司為投資者提供一個相當吸引的增長故事。它計劃透過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在納斯達克上市,現在只是一步之遙。 上周,公司的上市計劃向前邁出重要一步,正式獲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CSRC)備案,這相當於取得了監管當局的許可。此前,因尚未獲證監會批准,計劃與司凱奇合併的SPAC Finnovation Acquisition Corp. (FNVT.US)多次推遲投票,兩家公司早在2023年8月就宣佈合併意向。 根據Finnovation上周發布的最新公告,對該計劃進行股東投票的會議,定於3月27日舉行,此前定於1月30日和3月17日舉行的投票都被推遲。此筆交易完成的最後期限是5月8日,但之前已延長一次,​​如有必要很可能會再次延期。 根據Finnovation去年12月向美國證券監管機構提交的一份文件,如果交易最終完成,司凱奇將繼承一家信託賬戶中約有1.75億美元的公司,並可能引入新投資者,它們或將提供最高可達1,500萬美元的資金。 對於司凱奇來說,這筆資金相當可觀,相當於其最近一個財年銷售額的很多倍。該公司尋求的估值也相當高,因此,如果上市最終完成,其股價可能會立即承壓,這幾乎是不可避免的。 說到這裡,我們再來仔細看看司凱奇,上市完成後將更名為Scage Future,由於中國越來越青睞氫動力車輛,所以公司看起來特別有優勢。如果成功上市,司凱奇將成為去年以來,在行業內的第三家上市公司,也是第一家在美國上市的公司。 另外兩家上市的公司,分別是重型卡車氫電池系統製造商重塑能源(2570.HK),以及氫能運輸和儲存設備製造商國富氫能(2582.HK),兩家公司均於去年底在香港上市。重塑能源的股價較IPO價格上漲約80%,而國富氫能的股價則上漲了一倍多,表明投資者對這些公司充滿期頒。 這種熱情可能部分歸因於過去兩年,電動汽車(EV)在中國的大量普及,表明在北京的支持下,新的綠色技術確實可在市場蓬勃發展。中國推出多項發展氫動力汽車的計劃,有國家層面也有地方層面,包括2020年啓動的一項試點計劃,旨在於五個城市以推廣該技術。 收入差但關係強大 瞭解了這些背景後,我們將在本文的後半部仔細研究司凱奇的情況,這家公司成立時間不長,收入也不高,但似乎也為快速發展奠定基礎。公司幾年前才成立,業務 其最大的資產之一是與聯合重卡的合作,後者似乎是其氫動力卡車真正的生產商。在這裡,我們應該指出,我們說「似乎是」,因該公司尚未提交任何正式的招股說明書,而Finnovate提交的文件提供的信息有限。聯合重卡是中國貨車運輸領域的巨頭,與大型國有物流公司中集集團,以及中國主要的本土汽車製造商之一的奇瑞汽車共同成立了合資企業。 有一個這麼強大的國有合作夥伴,意味著司凱奇將能夠獲得來自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大量資源,以從事生產與銷售,並可作為一家主要專注於產品開發的輕資產公司來運營。 公司的網站展示了多種車型,但最早的車型之一是銀河Ⅱ卡車,2022年推出,該公司稱其為「中國最早續航2,000公里的新能源混合動力重型卡車之一」。根據去年12月份的那份文件,截至去年9月,公司已獲得105輛新能源卡車的訂單。 儘管訂單量很大,但公司的實際收入規模依然很小。截至去年6月的12個月里,公司錄得收入610萬美元,是距今最近的數據。大約是其2023財年210萬美元收入的兩倍。公司截至2023年6月和2024年6月的財年均錄得約600萬美元的淨虧損。 對該公司追求的高估值來說,這樣的收入看上去相對較低。根據去年12月的上市文件,創始人高超希望尋求10億美元的估值,不過Finnovate建議的估值要低一些,在8億美元左右。按這兩個金額計算,司凱奇的市銷率(P/S)都超過130倍,這比重塑能源和國富氫能的25倍高出不少。 雖然我們或許可以預期司凱奇的收入會快速增長,但即使當前財年收入增長兩倍,估值8億美元,其市銷率仍將高達45倍左右,幾乎是重塑能源和國富氫能的一倍。總而言之,由於中國推廣氫能,而該公司擁有強大的政府關係和輕資產商業模式,它看上去確實有望實現強勁增長。但打算投資該公司的人可能都應多等幾個月,看看司凱奇最終完成SPAC上市後股價會穩定在什麼水平上。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Shouhui pushes for protective IPO as risk factors multiply

政策逆風佣金縮水 手回科技背水一戰

面對去中介化、佣金率下降等不利因素,網絡中介保險平台手回科技IPO有著非成功不可的壓力 重點: 2024年公司收入同比下滑15.1%至13.9億元,主要因為壽險收入下滑 以2023年長期人身險總保費計,公司市場份額為7.3%,排名全國第二   李世達 中國保險市場經歷了多年的快速增長,如今正進入結構性調整與數字化轉型的階段。隨著金融科技的進步和互聯網保險產品的出現,促使保險公司探索不同的方法來減少對中介機構的依賴,直接與保險客戶聯繫。在此趨勢下,內地網絡保險中介平台手回集團有限公司,近日第三度向港交所遞表,期盼透過上市融資擴大市場份額,在這一波浪潮中全身而退。 根據申請文件,2015年成立的手回科技,曾於2024年1月12日及同年7月30日兩度遞表,聯席保薦人為中金公司及華泰國際。而此次第三度遞表距離上一份申請文件失效僅一個月。 手回科技是中國人身險中介服務提供商,主要通過三個平台促分銷人身險產品,一是於「小雨傘」平台進行在線直接分銷,保險客戶可通過平台直接購買保險;二是於「咔嚓保」平台通過保險代理人進行分銷;第三則是於「牛保100」平台,在業務合作夥伴的協助下進行分銷,所謂合作夥伴包括媒體、自媒體、持牌經紀等分銷推廣。公司透過「牛保100」平台獲取的收入,佔保險交易服務總收入的62.8%;而「小雨傘」和「咔嚓保」分別佔21.3%和15.9%。 而公司收入主要來自保險公司支付的佣金,通常根據保單保費的百分比計算。申請文件顯示,手回科技與超過110家保險公司建立了合作,包括中國超過70%的人身險公司。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以2023年長期人身險的總保費計,公司在中國第二大線上保險中介機構,市場份額為7.3%。值得注意的是,排名第一的機構市場份額高達45.5%,相差了38.2個百分點。 佣金率下降 財務方面,2021年、2022年及2023年,手回科技收入分別為15.5億元、8.1億元、16.3億元;分別為虧損2億元、盈利1.3億元及虧損3.6億元。至2024年,公司收入同比下滑15.13%至13.9億元,虧損則收窄至1.4億元。 公司的虧損主要來自向投資者發行的金融工具賬面值變動。2023年及2024年分別錄得5.8億元和3.5億元的虧損。2024年,扣掉金融工具賬面值變動後的經調整利潤為2.4億元,較2023年下滑4.34%,主要因壽險業務收入按年下滑52%至4.7億元。 公司稱,壽險收入減少主要是由於整體經濟放緩導致的需求減少,以及保險公司因應去年利率下降而下調長期壽險產品的預期回報率,另外,因應國家最新政策導致的佣金率下降,也是因素之一。 新規範要求保險公司支付給銀行保險渠道的佣金,不得超過規定的最高佣金率。保險公司因此同步下調保險中介機構的佣金率,這導致手回科技長期壽險產品的平均首年佣金率,由2023年的31.7%,下降至2024年的21.5%。 除此之外,公司收入依賴少數客戶也是一大隱憂。根據申請文件,公司有70%的收入來自五大客戶,任何一家主要客戶的流失,都將對公司業務帶來顯著影響,而在政策逆風之下,中介公司的話語權進一步被削弱。 保險去中介化 不過,最大的危機仍在於保險公司的「去中介化」。手回科技在申請文件中坦言,金融科技的進步和互聯網保險產品的出現,促使保險公司持續減少對中介機構的依賴,並直接與保險客戶聯繫,已有越來越多的傳統保險公司建立自己的線上平台,直接向保險客戶銷售互聯網保險產品。在此情況下,手回科技企盼上市融資擴大銷售網絡,以提升市場份額,助公司在快速變化的市場中站穩腳跟。 不過,急於上市還有另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與股東的對賭協議。根據相關協議,部分股東的撤資權在手回科技首次提交上市申請時被暫停,這一狀態將維持至2025年9月30日或首次提交申請後的18個月內,目前距離這個期限剩下約半年時間。公司主要股東包括紅杉雨澄、極地信天等。成立以來,公司已完成五輪融資,估值約為12億元。 總體而言,手回集團面臨的問題不小,特別是市場環境與政策可能都為公司發展帶來不利影響,而持續下行的佣金費率可能讓公司業績雪上加霜,即使成功上市,前路也不好走。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Weibo is a social media app

業績停滯客量下跌 微博前景進退兩難

中國最早的社交媒體公司之一,在其最新季報中表示,因其85%的收入仍依賴廣告,大部分主要業績指標持平 重點: 微博第四季度收入下降1%,核心的廣告業務下降4%,被規模較小的增值服務的增長部分抵消 雅虎財經調查的21位分析師中,超過一半對公司給予的評級為「持有」甚至更差,反映對其股票和重振前景的能力持悲觀態度 陽歌 要怎麼走,微博? 分析師和投資者最近似乎都對微博股份有限公司(WB.US;9898.HK)猶豫不決。微博是中國最早,也是存在時間最久的社交媒體公司之一,開始是模仿Twitter,也就是現在的X。很多人可能會說,和X一樣,微博目前也需要進行大規模改革,而要這麼做,以一家遠離公眾視線的私營公司,而不是上市公司的身份可能會更好。 微博的困境體現在上周四發布的最新季度業績中,業績重復近年來經常出現的一個論述,即一家公司陷入了停滯。原來的Twitter於2009年在中國被禁,之後微博爆發,但此後過了這麼多年,微博現在仍依賴廣告來獲得大部分收入,本季度廣告收入佔比85%。 這塊業務最近表現平平,第四季度實際上下降4%,從上年同期的4.04億美元降至3.86億美元。公司本季度的整體收入,從上年同期的4.64億美元下降1%,至4.57億美元,得益於另一個主要收入來源——增值服務增長了18%。 投資界對這家公司的複雜態度,反映在分析師對公司看法不一上。在雅虎財經調查的21位受訪者中,有十位將微博評級為「持有」,一位評級為「表現不佳」,一位評級為「賣出」。這些非常悲觀的數字表明,很多人認為微博在短期內很難出現轉機,無論是業務還是股價。儘管如此,仍有八位將其評級為「買入」,只有一位將其評為「強力買入」,或許是長期擔任公司董事長的曹國偉或首席執行官王高飛的親戚吧。 公平地說,微博一直在嘗試實現多元化,與中國最新的「寵兒」競爭,後者在為喜歡的網絡名人打賞、直播電商和虛擬物品銷售等收入來源中找到了金礦。相反微博基本上只有一招,專注在線廣告市場,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抖音和小紅書等大受歡迎的新來者,只會讓這個市場變得更加擁擠。 公司多年來一直由董事長曹國偉領導,他是第一代互聯網企業家的代表人物,這個群體還包括阿里巴巴的馬雲和騰訊的馬化騰。但曹國偉最近已退任非執行職位,讓年輕一代接手,現任首席執行官王高飛就是其中的代表。 但在公司最新的財報電話會議上,王高飛最多也只能大談特談哪些行業,從中國近期針對消費者的刺激措施中受益,而措施正推動這些行業增加廣告支出。他表示,數碼產品和電商行業從這些刺激措施中得到了提振,而包括美妝、個人護理和奢侈品在內的大多數其他領域,仍在苦苦掙扎。 他還推介這季度推出使用最新人工智能模型的新版微博智能搜索,這是效仿其他中國公司,展示自己如何利用這項熱門技術推動業務發展。 全面陷入停滯 我們已經介紹過微博營收進入停滯期的情況,反映在其他數據上。在第四季度,微博的月活用戶從去年同期的5.98億微降至5.9億。在此期間,日均活躍用戶從2.57億略微升至2.60 億。 唯一沒有持平的主要指標是淨利潤,從去年同期的8,320萬美元驟降至890萬美元。但非GAAP利潤(通常不包括基於股票的薪酬和其他非現金項目)實際上從7,640萬美元增至1.07億美元。 為了保持投資者的興趣,公司繼過去兩年中兩度進行一次性派息後,又宣佈了一項新政策,即每年定期支付股息。最近的一次將是2024年度派發2億美元,相當於每股美國存托股份(ADS)0.82美元,按最新股價計算,這等於是7.5%的可觀回報。因此,如果你喜歡分紅,那麼這只股票就很適合你。但如果你喜歡增長,可能就要另尋他股了。 市場對公司看法不一,這反映在它的股價上。周四,微博財報公佈後,該股下跌了3.2%,但在接下來的兩個交易日,它不僅收復了全部失地,還略有上漲。即便如此,其最新收盤價10.9美元仍較2014年首次公開募股時的17美元低了36%,當時微博還是一家相當熱門的公司。 微博的母公司新浪曾是中國最早上市的互聯網企業之一,後來在微博成為其主要資產後,新浪作為一個多少有些多餘的實體進行了私有化。2021年時,微博似乎也將走上同樣的道路,當時有報道稱,微博董事長曹國偉正與一家未具名的上海國有投資方,洽談將公司私有化的事宜,這筆交易對微博的估值可能約為200億美元。 現在,曹國偉或許希望那筆交易當初能夠達成就好了,因自那以後,微博的市值已縮水至僅27億美元。在2021年至2024年期間,隨著中國公司的股票整體遭遇拋售,微博股價已下跌了約80%。在過去六個月里,隨著中國股市反彈,微博股價回升了約50%,不過這看起來更像是應驗了那句老話“水漲船高”,而不是市場對微博投下的信任票。 儘管股價有所回升,微博的市盈率(P/E)仍只有9倍,遠遠低於Facebook母公司Meta(META.US)的25倍以及國內同行、微信母公司騰訊控股(0700.HK)的31倍。坦率地說,微博可能已到了難以輓救的地步,就如同最初的X(原Twitter)一樣,後者也像是一艘正在下沈的船。但要想求得長期生存的機會,像Twitter那樣進行私有化,並在公眾視野之外對公司進行全面改革似乎勢在必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CTIHK, the industry monopoly, is likely to scale new heights in the price of blue-chip stocks

中煙擁壟斷優勢 績優股價有望再破頂

大股東是中國煙草總公司的中煙香港,去年業績表現亮麗,亦帶動股價倍升 重點: 中煙香港業務具壟斷優勢,上年多賺超過四成 股價2024年大升1.4倍,今年更刷上市新高   白芯蕊 吸煙危害健康人所共知,全球吸煙人數亦正在下降,但主要從事香煙進出口業務的中煙國際(香港)有限公司(6055.HK),不單未有受吸煙人數下降及內地經濟增長放緩影響,去年純利更多賺超過四成,股價上年急升1.4倍,不單大幅跑贏同期恒生指數(按年升17.7%),今年股價創上市新高,絶對值得關注。 內地2003年將煙草業進行大改革,將煙草專賣局、煙草公司、捲煙(又稱香煙)生產企業重組,中煙香港便在2004年誕生,改革後中煙香港在2018年獲得煙葉類產品進出口業務,在2019年6月在港交所掛牌。集團大股東為國企中國煙草總公司,持有中煙香港72.3%股權。 中國煙草總公司是內地唯一從事煙草生產、銷售及進出口的機構,總公司總經理更由國家煙草專賣局局長兼任,中煙香港則是中國煙草體系內唯一上市企業,除了定位負責資本市場運作外,還涉及向海外香煙企業出售煙葉類產品;向免稅店和批發商出口捲煙,以及出售新型煙草制品。 煙草第一大國 中國在全球煙草業具龍頭霸主地位,更是全球第一大種植國,2021年產量為213萬噸,佔全球產量的36%,當中雲南更是中國煙草種植第一大省,佔內地產量四成。至於第一大產品是捲煙,中國同樣也是全球第一大消費市場。 不過,中國雖然是煙草生產大國,但生產中高端中國捲煙品牌時,基於口感關係,主要採用海外進口煙草為主,至於中國的煙草多出口往東南亞地區,客戶需求多是低端煙草產品。 雖然中國不斷宣傳吸煙危害健康,煙民數目亦有所下降,但市場規模仍錄得可觀增長。據歐睿數據顯示,內地煙民數量由2009年的2.78億人,降至2023年的2.76億人,但同期人均消費額卻不跌反升1.2倍至6,675元,主要受惠產品結構升級,推動價格提升,也令中國2023年捲煙市場規模達1.82萬億元,較2009年增長1.2倍。 輕資產運營 至於中煙香港主要以輕資產營運為主,資產負債表上近乎沒有固定資產,因此股本回報率(ROE)高,平均在20%水平之上。集團去年業績不俗,收入按年升10.5%至130.74億港元,毛利率擴大1.3個百分點,推動純利大增42.6%至8.54億港元。集團對股東亦不薄,全年派息亦增43.8%至0.46港元。 其中煙草類進口業務佔比最大,佔集團2024年收入及毛利63%和60%。該業務是從全球原產國或地區,巴西、美國、阿根廷、加拿大等國家,將煙草類產品轉售至內地省級企業。 由於集團是唯一進入中國市場的供應商,海外供應商根本沒有其他進入中國市場途徑,令中煙香港與客戶與供應商談判時,通常都處於有利地位,變成議價能力更大。 不過,集團2024年進口業務數量跌4.5%至11.2萬噸,幸好產品整體銷售單價提升,據信達證券報告指,中煙2024下半年進口品銷售均價大升24.4%,最終推動中煙香港去年進口業務收入及毛利分別升2.2%和12.7%,達到82.5億港元和8.26億港元。 HNB成增長點 近年加熱不燃燒煙草制品(HNB)成為行業焦點,與傳統捲煙產品不同,HNB只是通過加熱而非燃燒煙草方式釋放尼古丁和氣霧,因此產生的有害物質(如焦油)顯著降低,加上個別國家對HNB產品稅率低於傳統捲煙,零售價格相對更具競爭力,故大受市場歡迎。 HNB市場集中度高,行業龍頭是菲利普莫里斯國際(PM.US),市場份額高達71%。雖然中國未放開HNB產品,但中煙香港積極發展海外市場,去年集團新型煙草製品出口數量按年升12.5%,毛利增加22.9%。信達證券就指出,中煙HNB產品單價僅為全球四大煙草商四分之一,在價格優勢下,未來該業務增長有望加快。 按照彭博數據顯示,市場估計中煙香港今年收入有14%增長,目前市盈率只有18倍,相反預測菲利普莫裡斯國際收入增長只得9%,但市盈率達21.5倍,反映中煙香港估值仍有提升空間。 整體來講,全球煙民雖然減少,但下跌速度相當緩慢,加上香煙產品均價上升速度快,中煙香港作為內地唯一進出口煙草商,業務具壟斷優勢,今年股價已創上市新高,配合未來有望獲大股東注入新業務憧憬,相信股價再破頂機會甚大。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