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B.US 9898.HK
The veteran Chinese social media platform been losing market share to video-based competitors such as Douyin, Kuaishou and Xiaohongshu.

這家中國社交媒體老前輩近年被抖音、快手及小紅書等競爭對手搶去不少市場

重點︰

  • 微博今年第一季營收按年下跌4%,廣告營銷及增值服務收入齊降
  • 管理層預計下半年在奧運會及暑假帶動下,廣告業務表現會轉優

 

裴梓龍

現代人習慣在網路追看熱門話題,作為中國早期的社交媒體,擁有14年歷史的微博股份有限公(WB.US; 9898HK),更是獲知影視明星及知名人物最新動向的重地。隨著短視頻平台如抖音快手(1024.HK)的快速發展,微博正被後起之秀取代。

微博5月底公佈了今年第一季業績,淨營收3.96億美元,按年下跌4%,依固定匯率計算則持平;但淨利潤大幅下跌51%至4,944萬美元,如在非公認會計準則(Non-GAAP)下,淨利潤則微減4%至1.07億美元。

過去幾年,各大社交媒體的廣告收入都受到挑戰,一來是內地整體經濟復甦比預期慢,第二在抖音、快手及小紅書等競爭下,作為老一輩的微博,自然被分去一大部分的廣告收入。

去年微博的廣告及營銷收入已經按年下跌4%,第四季雖然按年增長3%,但今年第一季再次下跌,按年降幅達5%至3.39億美元,按季下跌約16%,如果不包括來自阿裡巴巴的廣告收入,首季廣告及營銷收入按年也下降6%至3.37億美元;至於另一業務,包括會員服務、線上遊戲服務及社交商務解決方案等的增值服務,第一季收入也比去年同期下跌3%,至5,650萬美元。

不過,在成本及費用比去年減少7%至2.96億美元帶動下,第一季經營利潤增長3.3%至9,970萬美元,經營利潤率比去年同期提升兩個百分點至25%。

事實上,作為老前輩的微博,活躍用戶數增長已大不如前,去年12月的月活躍用戶為5.98億,按年淨增約1,100萬戶,但今年3月的月活躍用戶更降至5.88億;至於日均活躍用戶去年12月達2.57億,今年3月只有2.55億,更重要的是,微博在將用戶變現的問題上碰上了樽頸。

曾經,微博是美妝博主的重要陣地,吸引各大品牌大賣廣告,但短視頻平台崛起,網路營銷轉向直播帶貨及電子商務,各大博主網紅轉戰抖音、快手、小紅書等平台,加上微博本身欠缺直播帶貨「基因」,在現今的社交媒體大戰中自然不利,管理層也直言第一季美妝行業的下滑,拖累公司整體收入五個百分點。

至於文娛板塊方面,微博同樣被短視頻平台侵蝕,以往電影宣傳都集中在微博,但現在正逐漸轉向抖音,例如抖音去年舉辦「抖音電影奇遇夜」,便是劍指微博招牌「微博電影之夜」。

加碼垂直領域

面對激烈競爭,微博主席曹國偉及行政總裁王高飛並沒有坐以待斃,決定積極發展垂直領域,去年開始不斷加碼汽車、數碼、遊戲等垂直領域,並發起「價格戰」吸引廣告客戶。根據《微博垂直領域生態白皮書》,去年微博垂直領域內容規模佔比41%,垂直創作者規模用比增長14%,日均垂直熱搜流量按年增長82%。

垂直領域戰略的方向看似不錯,但最令投資者憂慮的是變現能力。與抖音、小紅書及快手等平台不同,微博是通過熱搜來大量曝光品牌廣告,其核心在於曝光及傳播,這比著重於轉化的短視頻平台的營銷模式大不同。

雖然這個戰略暫時效果不佳,但微博管理層對下半年的廣告收入較樂觀,主要是因為有奧運會及暑假等帶動廣告收入,而在遊戲行業轉好的大環境下,遊戲廣告可成為主要驅動力。至於下半年廣告策略,微博將提升微博平台上IP熱點的售賣率,例如節目、影視賽事營銷等;其次是加強客戶熱點營銷,針對客戶新品發佈如汽車、手機等宣傳,同時強化演算法研究及投入。

不過投資者近年對微博熱情減退,其美股股價過去一年累跌近四成,最近市值徘徊在21億美元左右,比2018年高峰時蒸發超過92%,市盈率僅約7倍,大幅低於社交巨頭Meta(META)、Snap(SNAP.US)及快手的32至142倍。

投行及券商大多認為微博估值偏低,其中瑞銀的報告重申微博「買入」評級,預計奧運會將帶動廣告收入增長優於上半年,預估第三、四季收入分別增長5%及7%,加上預測市盈率只有5倍,估值已反映廣告業務增長低於同業,再下跌空間有限,目標價90港元,以最近股價比較,大約有三分一上升空間。

中銀證券同樣認為,微博在奧運會及暑假文娛熱潮帶動下,廣告收入增速將優於上半年,預計2024至2026年的Non-GAAP淨利潤分別為4.31億美元、4.82億元及5.11億美元,對應市盈率為5.2倍、4.8倍及4.52倍,維持「增持」評級。

欲訂閱咏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

新聞

簡訊:小牛電動次季銷量按年增長36.6%

電動兩輪車品牌小牛電動科技有限公司(NIU.US)上周五公布,第二季共銷售電動出行產品350,090台,較去年同期的25.62萬台增長36.6%。 其中中國市場銷售318,719台,佔總量約91%,較去年同期207,552台增長53%;國際市場方面,小牛電動第二季銷售31,371台,較去年同期下降約35%。銷售數據涵蓋電動摩托車、電動輕便摩托車、電動自行車、滑板車和電動自行車。 公司表示,於「618年中購物節」期間,小牛多款高端車型在天貓、京東與抖音平台均登上銷售排行榜,有效鞏固其於中國高端智能兩輪市場的領導地位。 小牛電動股價周一一度升逾5%,收市報3.42美元,升1.79%。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

簡訊:綠城半年銷售跌11% 前董事長港機場被帶走

內房開發商綠城中國控股有限公司(3900.HK)周一公布上半度銷售數據,今年首六個月,集團合同銷售金額803億元人民幣(下同),涉及的面積為229萬平方米,歸屬於綠城的權益金額為539億元,較去年同期的608億元下跌11.3%。 6月份綠城自投項目的銷售金額為142億元,同比下跌18.4%,但每平方米均價則上升6.8%至34,746元。 另外,多家內地媒體早前報道,綠城中國前執行董士及董事長張亞東,5月底時在香港機場準備飛往加拿大時,於登機口被帶走,但具體因何事則未有披露。張亞東曾任大連副市長,2016年調往央企中交集團,至2018年被派往報掌綠城。至今年三月,綠城突公佈張亞東呈辭。 綠城周二平開市報9.77港元,公司在過去一年的高位下跌27%。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行業簡訊:泰國對中國遊客吸引力下降

財新報道,據航班管家的數據估計,今年七八月旅遊旺季,中國航司計劃執行中泰航線班次達12,800架,同比下跌22.6%,更較疫情前水平低40%。今年前五個月,中國赴泰旅遊人次降至195萬,同比減少33%。 財新指出,多重因素令中國遊客望而卻步,包括演員王星赴泰時被綁往緬甸詐騙園區。其他擔憂還包括地震,以及泰銖對人民幣升值,導致赴泰旅遊成本上漲。 當中國遊客對泰國興趣減退之際,他們正湧向日韓等亞洲地區。中國航司計劃,於七八月執行中日航線的航班達25,300架次,同比增長35.3%;中韓航線計劃執行20,500架次,同比增長13.4%。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Hong Kong Robotics’ stock soars on robotics pivot, but does it have legs?

華麗轉身股價狂飈 港仔機器人價高勢危?

一家三四線香港上市公司,突然變身機器人公司,股價即如脫彊野馬,一路狂奔 重點: 公司去年度業績蝕1.4億港元,已連續虧損五年 年初與達闥組成合資企業,搖身一變成為機器人公司 劉智恒 趕潮流,追風口,從來是股票市場的本質;要數今年的熱門行業,肯定是機器人,地平線機器人(9660.HK)、越疆(2432.HK)及優必選(9880.HK)等,年初以來均升幅由五成至逾倍,但要說在港股上的真正贏家,港仔機器人集團控股有限公司(0370.HK)的升幅才是王者,年初至今上升超過5倍。 公司近日公布一份不堪入目的年度業績,收入大跌45.6%至1.16港億元,虧損則續擴大5.3%至1.38億元。應收貸款及利息減值虧損1,132萬港元、商譽減值虧損2,182萬港元、物業廠房減值及設備減值3,937萬港元。 一遇達闥便化龍 為何業績表現乏善足陳,股價又能忽然爆升?原來一切緣於年初的一項合作協議! 時間回到今年情人節,當時港仔機器人的名稱仍叫國華控股(今年五月才易名),與內地的達闥機器人簽訂框架協議,成立合資公司,國華佔股51%,達闥佔股49%,目標是開拓人形機器人操作系統的民用產品。 國華在兩年內協助合資公司募集足夠資金,達闥則將其擁有的知識產權,授予合資公司在中國境內的全資附屬。 過去香港市場的一些三四線公司最擅長的技倆,就是轉型資本市場最熱炒行業,通常透過收購或合併而進入風口市場,當股價被不斷推升,往往會作出連串集資行動。港仔機器人的情況似乎有點類同,他們最終能否成功,暫時仍是未知數? 小米2023底發布首部電動車SUV7時,我們曾發表「雷軍造車,一往無前」一文,從小米的往績,主事人的能力,及公司財力去分析,結論是雷軍成功機會相當高。我們不妨按此框架,分析港仔機器人的成功機會。 國華業務強差人意 首先,不妨看看港仔機器人過往業務,當你翻開資料,大抵會嚇了一跳,竟然有多項主業,包括商品買賣、證劵及期貨經紀、物業經紀、地熱能供暖製冷、樓宇建築承包、特製技術支援、項目管理、集中供熱及融資租賃。 要知道,今年初國華控股市值還不到6億港元,業務之分散,在香港上市公司中可謂表表者,公司重點在那?如何去營運及發展各業務?資源又怎樣分配? 觀乎去年業績,除個別業務外,其餘全部見紅。部分業務更是問題多多,其中在運城的供熱業務,因未能符合牌照要求,被勒令終止,結果公司要將該業務出售。 融資租賃方面,因未能履行監管要求,被政府部門禁止有關經營,最後要終止業務並出售。另外,今年亦公布將金融控股公司出售。 樓宇建築承包業務上,旗下的陝西江威涉及多宗訴訟,涉資達4,556萬元,以致部份資產被凍結。至於公司的中介業務,附的上海軒美房地產經公司涉及多宗訴訟,涉及金額106萬元。 從過往的業務看,公司的發展方針及經營管理似大有關題,現在轉搞機器人公司,成功概率確實教人存疑。 達闥連年虧損 我們再看達闥機器,說不定他有能力讓港仔機器人邁向美好前景。事實上,達闥並非吳下阿蒙,反之曾是中國內地首屈一指的機器人企業,軟銀及富士康均是主要投資者,估值一度冠絕同行。 公司2015年由曾任職貝爾實驗室及中移動通信研究院首任院長的黃曉慶成立,專注雲端智慧機器人技術,2023年完成C輪10億融資後,估值達到223億元。 然而人型機器人在商業市場仍屬起步階段,公司不斷燒錢, 2019年準備在美上市,不幸地被美國商務部列入管制黑名單,集資不成,苦苦支撐,近年屢傳資金鏈陷斷裂之危。今年4月在社交平台及媒體消息,公司在上海、北京及深圳等地,有數百員工被欠薪,位於廣州的公司,更被斷水斷電。 達闥往績也是乏善足陳,虧錢不是最大問題,最大問題似是看不到明天,以致原有投資者不願再注資,公司已陷於危急存亡之秋,它又能為港仔機器人帶來多少業務,何時才可扭虧為盈? 一場燒錢的競賽 投資機器人行業,大部份企業在燒錢階段,因此企業要有充裕的資本才能繼續前行。金沙江創投合夥人朱嘯虎早前表示,人形機器人面臨技術成本高企,遠超出顧客願付費用。其次是許多企業所謂的應用場景,實際是想象出來,並非實際需要。 我們看見港仔機器人長期虧損,截至今年3月底,手頭資金只有5,000萬港元,憑甚麼去支撐這盤燒錢的遊戲?雖然港仔機器人上月宣布簽定四份合作框架協議,但靠一個香港市場,能為公司帶來多少生意?相信投資者也別抱太大期望。 然而,在機器人熱潮下,港仔機器人的概念相信會受到一定追捧,股價有機再創新高,但何時能盈利就別太樂觀。再者,股價經過一輪急升猛漲後,投資者現階段追入,風險高值博率低。別忘記,股價大升後,未來公司很大機會在資本市場進行融資,股價將會十分波動,投資者只適宜投機性買賣。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