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軟件即服務」領域專家的最新財報顯示,新冠疫情對它的影響仍在持續,投資者也擔心監管部門對微信母公司騰訊的監管升級

重點:

  • 微盟過去一個月股價跌去一半,是由於投資者擔心它繼續虧損和監管機構嚴管大科技企業
  • 隨著公司擴大客戶基數和合作夥伴,它源自自身的強勁增長勢頭維持不變

歐加德

微盟集團(Weimob Inc.,港交所:2013)是為中國龐大的微信生態系統商家提供基於雲計算的商務和營銷軟件的頂級供應商,這家公司的股價在過去一個月裏出現暴跌,原因有二:擔心去年因疫情導致的關店可能會繼續拖累其利潤;以及對中國大型科技公司監管審查範圍擴大的擔憂。

直到不久前,微盟還算是中國最熱門的新經濟軟件股,但對科技行業整體打壓的擔憂已經波及整個行業,其股價在最近的交易中最低跌至16.5港元(2.12美元),僅為2月中旬的一半。這結束了它為期兩年的出色表現,自2019年1月上市以來,微盟股票的漲幅已超過10倍。

路透社援引直接知情人士的話報道,隨著北京加大對中國互聯網巨頭的管控,騰訊被指面臨更嚴厲的反壟斷調查。騰訊的微信通訊和支付應用擁有12億活躍用戶。

這樣的舉措給眾多在微信這個巨大的池塘中獲取商機的小魚們帶來了重大的商業風險。總部位於上海的微盟可算是這個池塘中較大的一條魚,它找準了自己的定位,成為基於微信電商最大的第三方軟件供應商。

微盟最大的競爭對手有贊(Youzan,港交所:8083)的股價在過去一個月內下跌了近50%,這表明兩家公司都面臨同樣的問題。納入了包括微盟在內的30支成分股的恒生科技指數(Hang Seng Tech Index)在同一時間段內下跌了26.5%。

更為令人擔憂的是,微盟上周公布的最新財報也不甚理想。財報顯示,它去年的虧損從上半年的5.46億元人民幣擴大到下半年的6.18億元(9500萬美元)。同樣令人沮喪的是,營收增長也從上半年47%這個較快的數字,放緩至下半年僅30%。即使人們在疫情期間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多地在網上購物,如此疲軟的數據,都要歸咎於兩個完全可以預見的因素。

其中之一是兩筆一次性大額支出。第一筆是與公司部分可轉債價值變化有關,減記10多億元。第二個是一筆9400萬元的費用,用於賠償客戶一年前因某員工不當行為破壞微盟運營,導致軟件臨時停運帶來的損失。

2020年上半年,微盟同樣受到客戶流失的困擾,許多商戶在當地封城期間被迫關閉實體店。顧客流失率從2019年的22%上升到去年的26%,一改多年來顧客留存率不斷提高的局面。考慮到去年疫情帶來的混亂,這也不足為奇。

微盟的管理層表示,贏得更大的商戶,並將微盟軟件更深入地整合到商戶的銷售系統中,將保障未來不會出現同樣問題。

基本面不變

最近投資者信心受到的沖擊,打斷了一家本來處於超速增長模式的科技公司的典型敘事。

跟蹤該公司的分析師普遍認為,微盟正在努力解決自身存在的問題,未來幾年將恢復兩位數甚至三位數的穩健增長。湯森路透(Thomson Reuters)的數據顯示,對該股進行評級的23家機構都比較看好它,12家的評級為「強勢買入」,11家推薦其為「買入」。

展望未來,分析師預測微盟的營收將重回更強勁的增長軌道。湯森路透的數據顯示,分析師認為微盟今年營收將增長58%至31.2億元,2022年營收預計將增長35%。公司今年也有望重新盈利,分析師預測2021年凈利潤為1.594億元,小幅增長。此後利潤將持續向好,預測明年將增長157%,2023年將再增長68%。

微盟成立於2013年,正是微信開始急速發展的時候。它一開始是向通過微信接觸客戶的中小商戶銷售客戶關系管理(CRM)軟件。2016年,它增加了數字營銷工具,幫助商家獲取和維系客戶。

最近,微盟通過向越來越多微信以外的平台交叉銷售它的商務和營銷工具,實現了多元化發展,其中包括領先的短視頻應用抖音和快手,以及螞蟻集團的支付寶和搜索引擎領導者百度。它還通過向微信上最大的一些商戶出售集成系統,而不僅僅是單個軟件產品,贏得更多業務。

在過去的一年裏,微盟還加大了對具有垂直市場專長的公司的收購力度,使其不僅能夠為自己早期的時尚和家居用品類商戶提供更多的服務,還能越來越多地為便利店、餐廳和酒店、購物中心和美容店等其他領域提供服務,這也是它向有贊發起挑戰的領域。

它還在向至少10個國家擴張,以服務微信商家不斷增長的國際客戶群。在上周的業績電話會議上討論對2021年的展望時,公司表示,它已經在探索與谷歌、臉書和TikTok合作,幫助它向這一群體銷售廣告服務。

雖然由於微盟目前處於虧損狀態,沒有實質性的市盈率(PE),但根據其2021年的預計利潤計算,這一數字高達184倍。根據2023年的利潤預測,這個數字開始降到比較合理的42倍。

在西方,微盟最常被拿來與加拿大最有價值的公司Shopify相比較。它還被拿來與雲服務管理提供商ServiceNow或支付提供商Square在某些方面做比較。這類公司通常被稱為「軟件即服務」(SaaS)提供商,目前的綜合市銷率約為22倍,而微盟的市銷率要高得多,為125倍,有贊為156倍。

欲訂閱詠竹坊每周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Chaoju is an eye hospital

沉寂一年多後 朝聚眼科重啓收購擴張模式?

這家私立醫院及診所運營商宣布了兩項新收購計劃,或標誌著其去年一度沉寂後,公司重返收購賽道 重點: 朝聚眼科宣布,計劃全資收購寧波一家由其控股的眼科機構,同時收購寧夏地區另一家機構70%的股權 公司去年下半年營收縮水,利潤驟降30%,正努力重拾增長    陽歌 對民營醫療機構來說,在中國國家醫保體系外生存,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這是中國數千家醫保體系之外的民營醫院及診所經營者近年獲得的教訓,它們試圖通過提供眼科、牙科及整形外科等自費醫療服務盈利。然而,在當前經濟增速放緩的背景下,消費者正收緊非醫保覆蓋的自費醫療項目支出。 伴隨業務停滯甚至出現萎縮,部分企業正試圖通過收購擴張重振股價。朝聚眼科醫療控股有限公司(2219.HK)即為其中一例。該公司周一宣布,計劃收購兩家醫院,分別位於浙江寧波市與寧夏的吳忠市。 兩項收購看似旨在重新吸引投資者關注。2021年IPO時,朝聚眼科一度被寄望成為中國眼科行業分散格局的整合者。上述兩筆交易都缺乏亮點(下文將詳述原因),但更具象徵意義的是,在長達一年多未進行重大收購後,此舉可能標誌著該公司重啓收購模式。 最新公告顯示,朝聚眼科對兩家機構的收購金額都不高,折射出此類機構的盈利困境。其中較大規模的交易,朝聚以1,400萬元(200萬美元)收購寧波博視眼科醫院有限公司37%的股權,該機構整體估值約3,800萬元。 需要指出的是,朝聚眼科原本已持有寧波博視63%的股權,早已是該機構控股股東,並將其納入財報合併範圍。因此,嚴格來說此項交易不構成收購。 第二筆交易則構成實質收購。朝聚眼科將以約500萬元,購得吳忠市雲視康眼科醫院有限公司70%的股權。該作價顯示,這家機構總值僅714萬元(約100萬美元),遠非大額交易。 朝聚眼科公告稱:「本次收購系既定戰略規劃組成部分,公司將進一步整合浙江及寧夏的醫療資源,通過多點布局,增強行業競爭力,擴大市場份額,有效應對市場風險。」 朝聚眼科選在7月1日香港公眾假期前披露交易,投資者反應需待周三開盤後顯現。不過,考慮到交易總額僅2,000萬元(不足300萬美元),市場反應平淡也不足為奇。 民營醫療機構熱度不再 朝聚眼科近期股價表現,反映出整體民營醫療板塊的低迷情緒,其股價年內維持橫盤。該公司總部位於內蒙古,2021年IPO時因有望整合高增長賽道而備受矚目,但此後表現多遜於預期。其港股最新收盤價為2.85港元,較10.60港元的發行價已跌逾70%。 朝聚眼科股價表現絕非個例,其當前9.2倍的市盈率雖顯著低於藥品及醫療器械板塊同業,卻與民營牙科機構現代牙科(3600.HK)9.9倍、醫美連鎖機構完美醫療(1830.HK)10倍估值相當。 IPO之後,朝聚眼科看似一度頗為活躍,走出內蒙古大本營後展開較為激進的收購。截至2021年末上市不久,該公司運營17家眼科醫院及24家視光中心;至2022年,又新增7家醫院及兩家視光中心。 2023年,朝聚眼科延續擴張節奏,新增10家機構(7家醫院+3家視光中心),至當年末,其網絡擴大至31家醫院及29家視光中心。然而,此後擴張戛然而止,去年全年顆粒無收。去年年初,雖宣布以3,680萬元收購北京明玥眼科診所有限公司的計劃(屬較大規模交易),但今年4月披露的年報顯示,這家醫院沒有被合併納入財務報表,表明該交易並未完成。 伴隨併購停滯,朝聚眼科也開始受到中國經濟放緩的影響。去年全年勉力實現2.6%的營收增長,總額達14.1億元。但結合年報及去年上半年數據測算,其去年下半年營收出現0.9%的負增長(上半年則同比增長6%)。 去年,該公司毛利率下滑近兩個百分點至43.5%(2023年為45.4%),反映出在運營成本相對穩定的情況下,就診人次及客單價承壓,導致盈利能力萎縮。 受此影響,該公司去年全年淨利潤同比下降12%至1.86億元(上年同期為2.21億元)。數據顯示,其去年下半年淨利潤同比大跌30%,遠高於上半年降幅8.8%。 朝聚眼科確實擁有充足的併購資金。截至去年末,公司賬面現金達7.81億元,較上年同期的4.63億元大增。最新公告或預示,該公司準備重啓併購模式。若能鎖定優質標的,或可提振其股價,但仍需對當前疲軟經濟環境下財務不穩的資產予以警惕。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譚仔國際私有化獲高票通過 8月19日除牌

香港米線品牌連鎖店譚仔國際有限公司(2217.HK)周一宣布,私有化方案已獲高票通過,將於7月28日最後交易,並於8月19日收市後正式除牌。 根據公告,私有化方案於法院會議中獲99.7%贊成票,反對票僅0.29%;獨立股東的反對票僅佔0.13%。在特別股東大會上,持股74.25%的大股東亦投下99.96%贊成票。 譚仔國際控股股東東利多控股(3397.T)於今年2月提出私有化計劃,作價每股1.58港元,較2021年上市價為3.33元低52.6%。譚仔指,公司在海外擴展方面未能充分發揮效力,而大股東東利多擁有相關資源及專業知識,可支持公司更有效擴展海外業務及加強內部以應對行業逆境的挑戰。 截至今年3月底的年度,譚仔全年純利按年下跌32.7%至7,984萬港元,收入錄得28.4億元,上升3.4%。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Zijin does resources

簡訊:紫金礦業申請分拆國際黃金業務在港獨立上市

紫金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899.HK)宣布,其國際黃金開採部門已於周一向港交所提交分拆上市申請。公司補充稱,港交所已確認其可推進分拆及獨立上市計劃。 在公告發佈的同時,紫金黃金國際有限公司的上市申請文件也於周一在香港交易所網站刊載,由摩根士丹利和中信證券擔任承銷商。公司披露其營收從2023年的22.6億美元攀升至近30億美元,同比增長約33%,部分受益於金價飆升。同期利潤從2.3億美元躍升至4.81億美元,增長逾一倍。 紫金礦業於5月首次披露剝離紫金黃金國際分拆上市的意向,稱此舉將加速國際化進程、提升資本管理效率並強化離岸融資與併購能力。分拆方案已於6月26日獲得公司股東大會批准。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獲本地300倍超購 泰德醫藥首掛半日升3.76%

多肽CRDMO企業泰德醫藥(浙江)股份有限公司(3880.HK)周一在港交所掛牌上市,盤初一度漲近4%,至中午收市報31.75港元,升3.76%。 據招股結果,香港公開發售接獲300.15倍超購,按回補機制,公開發售股份已增至840萬股,佔發售總數50%。國際發售錄得2.43倍認購。最終發售價30.6元為上限定價,集資淨額4.29億港元(5,500萬美元)。 泰德醫藥是次全球發售1,680萬股,基石投資者包括石藥集團及騰訊 前高管吳宵光創立的微光創投分別認購500萬美元股份。公司去年收入4.42億元,年增31%;淨利潤年增20.9%至5,917.3萬元。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