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43.HK
where is the hope for Asia Cement

受房地產市場疲弱影響,水泥價格持續低走,亞洲水泥首季度按年轉盈為虧

重點:

  • 亞洲水泥發盈警,首季蝕近1.3億元
  • 水泥價格不斷下調,暫時未見可扭轉頽勢

    

劉智恒

2019年時,亞洲水泥(中國)控股公司(0743.HK)盈利高達31.5億元(4.44億美元),一度風光不已。但高光時刻一瞬即逝,及後四年業績直往下走,2020至2022年,分別賺26.7億元、17.7億元及4.2億元,去年更跌至僅賺1.06億元。

今年首季,情況更顯嚴峻,集團近日發盈警,首季度將錄得虧損近1.3億元,去年同期有盈利4,070萬元,究竟發生甚麼問題,讓一家年賺數十億的企業,竟然日走下坡,甚至變成虧損。

成立於上世紀五十年代的亞洲水泥,屬台資企業,在當地甚具規模,至2000年於內地開展業務,2004年正式註冊成立亞洲水泥(中國),主要業務為生產及銷售水泥、混凝土及相關產品,2008年在香港上市。公司目前有15條生產線,日產約3,000到6,000噸,年產能可達3,500萬噸。

需求萎縮競爭激烈

業績從亮麗到黯淡,集團解釋全因產品價格下跌。所謂產品,其實就是水泥,而水泥價近幾年持續下滑,主因是房地產市場不振,銷售未見起色,民營房企負債纍纍,導致新項目日漸減少,在建的樓盤又因資金問題停滯不前。作為建屋主要材料的水泥,在需求疲弱下,價格當然往下走,水泥企業首當其衝受嚴重打擊。

國家統計局數據,2023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3%,基礎設施投資增長5.9%,但房地產開發投資卻下降9.6%。

綜合國家統計局及數字水泥網數據,去年全國水泥產量20.2億噸,同比下降0.7%,預計水泥行業利潤約320億元,同比下降達五成5。

面對房企的需求大幅減少,水泥企業為搶生意,只好打出最後一張牌,就是「降價」。亞洲水泥公布2023年業績時,就此困局解釋得十分清楚:「地產行業處於深度調整階段,對水泥需求的拖累非常明顯,總量呈下降趨勢。在此環境,各地水泥企業均不希望丟失市場份額,價格競爭激烈, 促使水泥價格底部震蕩運行,行業利潤萎縮。」

需求疲弱迭加行業降價搶客,水泥價格拾級而下,據中國水泥協會的數字水泥網統計,2023年全國水泥成交價,每噸平均為394元,同比下跌15%,價格處於六年最低水平。

行業前景陰霾密布

談到行業前景,全看房地產能否復蘇,但今年開首幾個月內房公告的銷售數據仍然不樂觀。同時,內房企業債務問題尚未看到絲毫曙光,反之愈來愈多房企被債權人申請清盤,重組個案浪接浪,個別如中國恒大(3333.HK)更已被判清盤。

近日連內資銀行亦按耐不住,開始向內房企業施加壓力,如建銀亞洲申請將世茂集團(0813.HK)清盤,涉及資金15.8億港元。在此情況,寄望今年民營房企開展項目似乎不切實際,市場對水泥的需求將持續減弱,暫難見到水泥價格可收復失地。

需求持續減弱,未來水泥企業或許要大幅減產,當水泥供應減低時,或可將價格穩定下來;但別忘記,這樣無可避免會拖低了銷量,影響水泥企業的收入。

禍不單行的是,前幾年興建的水泥廠陸續建成投產,供應似乎難以短期減低。亞洲水泥估計,今年市場仍有新增產能投放,行業高庫存狀況很可能持續,水泥價將繼續呈底部震蕩。即使海螺水泥(0914.HK)亦預計,今年水泥價格行情將持續震盪走勢。

市場另一擔心是成本問題,特別是煤價走向。去年煤價雖然逐漸回落至每噸900至1,200元水平,但仍處於歷史高位,今年二月國務院通過《煤礦安全生產條例》,未來監管將進一步趨嚴,煤炭供應端可能出現一定收緊,煤價存在上行態勢,再而推高水泥生產成本。

水泥企業將陷虧損 

綜而論之,市場對今年水泥價格不寄厚望,即使價格能穩定下來,銷售也將持續在低位徘徊,水泥企業前景難有轉機,甚至有可能陷入虧損狀況,

面對嚴峻的前景,幾家龍頭企業的市盈率也在低水平,海螺水泥只有7.8倍、華潤建材(1313.HK)10.3倍,中國建材(3323)更只有5.4倍,相對來說,亞洲水泥的市盈率為24.5倍,確實不便宜。

事實上,除了亞洲水泥外,中國建材亦發盈警,預期首季度股東應佔虧損達13億元。可以預計,今年水泥企業別說要賺錢,不虧損已屬萬幸,若年內情況未改善而全年錄得虧損,或許連市盈率也不用提了。對於水泥股,暫時還是少沾手為妙。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盈收下滑 汽車之家大裁員

汽車交易服務平台汽車之家(ATHM.US;2518.HK)周四披露,受中國車市持續低迷影響,首季度收入同比下滑10%。在面臨市場持續疲軟,公司過去一年間已裁減約五分之一崗位。 截至3月底的首季度,汽車之家實現營收14.5億元,低於上年同期的16.1億元。其中媒體服務收入同比下跌26%至2.42億元,線索服務收入下降11%至6.45億元。公司淨利潤同比下滑10%,從3.8億元跌至3.41億元。 業務承壓之際,汽車之家持續通過人員優化控製成本。截至3月底員工總數為4,345人,較上年同期的5,420人減少20%。公司美股周四收跌0.8%,年內累計跌幅約3%。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百度Apollo攜手神州租車 將推出自駕車出租服務

百度(BIDU.US; 9888.HK)旗下百度Apollo自動駕駛平台,與中國最大租車平台神州租車(Car Inc.)簽署合作協議,雙方將推出中國首個「自動駕駛汽車租賃」服務。 這項新服務將允許用戶按需求透過神州租車平台,預約Apollo自駕車,靈活安排時間,覆蓋城市地標及旅遊熱點,特別針對長者、無駕照旅客及行動不便人士設計。 百度指,雙方將在多個城市文旅場景中共同推動自動駕駛技術的應用,形成應用模型。另預計從今年第二季度起,雙方將根據特定場景共同定義產品,根據用戶反饋迭代升級。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Zeekr gets privatization bid from Geely

美上市僅一年 極氪極速退市

極氪私有化,是母公司吉利汽車持續整合旗下上市子企的一部分 重點: 極氪已收到私有化要約,在香港上市的母公司吉利汽車提出以20%的溢價收購其股份 極氪在紐約IPO僅一年便欲私有化,背後有多重因素,包括中國企業在華爾街面臨的敵意日漸加劇   陽歌 來得容易,去得也快。 這正是電動汽車製造商極氪智能科技控股有限公司(ZK.US)要告訴投資者的。登陸紐約證券交易所僅一年,公司就要退市了。對投資者而言,極氪這段短暫的上市經歷帶來的收益還可以:私有化要約價格與IPO價格相比溢價可觀,超過20%。 推動持有極氪65.7%股份的吉利汽車(0175.HK)發出此次收購要約,最大原因是創始人李書福希望對其龐大的汽車帝國進行整合。 其次是政治因素,中國企業在美國證券交易所面臨的敵意日漸加劇。近幾個月來,這一問題多次顯現,一些政客建議將部分或全部中國企業強制退市。私有化後極氪將成為吉利汽車的全資子公司,而吉利汽車在香港的上市情況,看起來比極氪在紐約上市要安全得多。 去年5月,極氪名聲大作,公司在紐約上市並籌集資金4.4億美元。因中美證券監管機構之間的爭端,導致上市活動沉寂數年後,成為中國在美上市規模最大的公司之一。雙方最終達成一項信息共享協議,解決這一爭端,為重啓大型交易鋪平了道路。 但現在,美國政客再次威脅要限制中國企業在美上市,理由多樣,包括數據安全以及與中國國防工業有關聯的公司,利用美國資本市場融資。極氪其實並不屬於任何一種情況,因為它的大部分銷量都在中國,而其生產的汽車是民用車輛。儘管如此,最近各種反華言論或許仍讓極氪感到不安。 吉利汽車周三在香港發布的公告顯示,按照擬議的收購協議,吉利汽車將以每股25.66美元的價格,收購極氪股東手中的美國存托股票(ADS)。極氪的股東可以選擇收取現金,或是以1:12.3的比例換取在香港掛牌交易的吉利汽車股份。這個價格較極氪在要約披露前30個交易日的價格溢價20%。 吉利汽車表示:「預期私有化建議將為集團創建一個統一的上市平台,全面整合極氪的資產及資源,從而提升集團乘用車業務的競爭力。這也將有助於集團確定極氪未來的戰略方向,以應對全球市場及經濟挑戰。」 極氪股價在公告發布當天上漲,收於25.19美元,比要約價格低大約2%。有些不尋常的是,周四該股繼續上漲,收盤價26.06美元,略高於要約價。這可能表明,投資者認為吉利汽車最終會提高報價。 整合旗下公司 正如我們之前提到,也一如吉利汽車所指出的,這筆交易背後的主要推手,似乎確實是李書福意圖整合、精簡旗下眾多上市公司。吉利汽車是其中的先行者,於2004年在香港上市。近年來,公司旗下的沃爾沃汽車(VOLCAR-B.ST)和路特斯(LOT.US),也通過收購歐洲企業獲得的資產相繼完成上市。 吉利旗下其他上市公司還包括兩家智能汽車技術企業——在美國上市的億咖通科技(ECX.US)和在香港上市的知行科技(1274.HK)。此外,旗下曹操出行赴港上市計劃,已獲中國證監監管機構的批准,預計未來一兩個月內將完成掛牌。 去年11月,李書福對其商業帝國進行了一次重大整合——極氪宣布將出資13億美元,收購吉利旗下高端汽車品牌領克51%股份。極氪的投資者對這一計劃並不滿意,該計劃公佈後,極氪的股價下跌了27%。但整體而言,極氪上市後股價表現相對平穩:去年8月曾跌至13.5美元的低位,而今年3月一度衝高至33美元。 25.66美元的收購價格較其21美元的發行價溢價22%。 說實話,極氪的業績數據並不是特別亮眼,這可能也是李書福決定將該公司併入歷史更久且盈利狀況更好的吉利汽車的因素。極氪在中國過熱的電動汽車市場爭霸中入局較晚,但由於與吉利的關聯,它也具備一些強大的優勢。 但極氪品牌電動車的增長近期急劇放緩——中國電動車市場在經歷數年爆發式增長後,已開始顯現飽和跡象。據CnEVPost數據,4月份極氪品牌汽車的交付量僅為13,727輛,同比下滑14.7%,不過該品牌今年前四個月累計交付量仍保持12.2%的增長。同期領克表現更為亮眼:4月交付27,589輛,同比大增47%,2025年前四個月累計交付量增長25.6%。 與去年第四季度相比,當前增速已顯著回落——當時極氪(含領克品牌)合計交付量同比翻倍,達79,250輛。而公司當季營收同比增速僅為39%,為228億元(31.5億美元),這個數字展示出在中國汽車市場增速放緩、產能過剩的背景下,極氪正承受著巨大的價格壓力。 儘管面臨這些壓力,極氪的毛利率還是提高了4個多百分點,季度內的淨虧損從上年同期的29.4億元收窄至8.21億元。 極氪當前估值明顯偏低,市銷率(P/S)僅0.58倍,不僅低於吉利汽車的0.69倍,更遠遜於理想汽車(LI.US;2015.HK)和比亞迪(1211.HK;002594.SZ)等競爭對手,它們的市銷率均超過1倍。估值低或許是因為極氪入局電動車賽道較晚,不過極氪退市或將有助於提升吉利汽車的估值,後者的估值目前也有點低迷。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八大基石投資者力撐 綠茶招股集資12億

內地餐廳營運商綠茶集團有限公司(6831.HK)周四在港公開招股,發售1.68億股,一成公開發售,招股價每股7.19元,集資約12.1億元,本月13日截止認購,16日掛牌。 公司表示已引入八名基石投資者,當中包括無鍚紫鮮及Action Chain等,合共認購6.73億元股份。 綠茶起源於杭州,截至2024年底餐廳數目達493家,覆蓋28個省市地區,去年收入為38.4億元人民幣,按年升6.9%;盈利按年升18.5%至3.5億元人民幣。 是次集資所得,約63.3%用於擴展餐廳網絡,26.3%設立中央食材加工設施,5.4%升級信息技術系統及相關基礎設施,5%則撥作營運資金及其他一般企業用途。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