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mehaus SPAC listing gets CSRC approval

這家手機遊戲發行商在中國證監完成了赴紐約上市備案,其在紐約SPAC上市的最後一道障礙也得以清除

重點:

  • 家游控股上月底在中國證監會完成了SPAC上市計劃的備案
  • 進展使原本預計在今年初完成的交易得以繼續推進,儘管公司面臨遊戲市場放緩的諸多挑戰

  

梁武仁

智能手機上的休閒遊戲吸引力似乎顯而易見,主要是容易上手,非常適合消磨時間。但這類遊戲的問題是開發容易賺錢難。

智能手機休閑遊戲發行商家游控股有限公司,通過與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合併上市的計劃被長期推遲,到最終上市時,可能會面臨投資者質疑其能否長期保持增長。

上月,公司的SPAC上市計劃正式在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CSRC)完成備案,清除了一個關鍵的監管障礙,這個障礙似乎是導致其上市計劃長期推遲的一個因素。其上市計劃可以追溯到一年多前的2023年9月,當時這家遊戲發行商與Golden Star Acquisition Corp.(GODN.US)簽署了一項正式協議,將在紐約借殼上市,上市將使公司企業價值達到5億美元。

當時,Golden Star表示,預計交易將在2023年第三季度或2024年初完成。但事情並沒有按計劃進行,去年5月,SPAC取消了對這筆交易進行投票的股東大會,理由是其不滿足在中國證監會備案的要求。這個要求源於去年3月實施的一項規定,要求擬赴境外上市的中國公司提前在證監會備案。

自證監會11月22日宣布其計劃完成備案後,Golden Star和家游控股尚未公布有關合併計劃的新消息。

目前尚不清楚家游控股為何花了這麼長時間才完成上市備案,但路透社上周報道,中國證監會在10月召集主要投資銀行和律師事務所開會,尋求它們幫助加快此類境外上市。隨著上市計劃終於完成備案,家游控股面臨的下一個同樣困難的挑戰,將是說服投資者為什麼應該購買它的股票。

作為一家遊戲發行商,家游控股本質上是投資其他遊戲開發商,並分銷它們的遊戲。它負責將這些遊戲推向市場所需的所有成本,從實際開發費用到支付給蘋果和Google Play應用商店等分銷平台的費用。遊戲發行後,該公司通過從產品產生的收入中分成來收回投資。

家游控股瞄准的是中小型手機遊戲工作室,它們可能是最需要資金。該公司關注的重點是超休閒遊戲,尤其是社交賭場遊戲,這些遊戲基本上都是基於智能手機,人們可以使用虛擬貨幣下注。但它也計劃進軍休閒和中核領域稍微嚴肅一些的遊戲,包括簡單的智力和策略遊戲,以此擴大業務範圍。

此舉讓家游控股進入一個追逐既不太休閒也不太硬核的玩家領域,佔據了一個中間地帶,它認為這個領域可以賺錢。這種想法很有道理。超休閒遊戲可能太簡單了,資深玩家很快就會覺得無聊。而處於難度系數另一端的遊戲,對普通遊戲玩家來說可能又太難了。

國際焦點

從財務角度看,其在發布合併公告後提交的文件中引用的第三方數據顯示,硬核遊戲是全球手游市場最大的單一細分市場,約佔行業總收入的40%,2022年行業總收入達到1,110億美元。但休閒和中核遊戲加起來佔市場的一半多,其餘部分就是家游控股的傳統關注點——超休閒遊戲。因此,該公司進軍新流派的決定似乎在戰略上是合理的,至少從表面看是這樣。

家游控股還將戰略目標瞄准了國際玩家,而不是中國本土市場。考慮到中國儘管幅員遼闊,但監管風險很高,這似乎是明智的。2021年,中國政府採取了嚴厲措施,限制未成年人玩網絡遊戲,並暫停了一段時間的新遊戲審批,使得在中國經營遊戲的危險,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明顯。

然而,國際市場也絕非信手拈來之物。首先,全球手游市場雖然規模龐大,但似乎增長將趨緩。根據市場研究公司弗若斯特沙利文(Frost & Sullivan)的預測,全球手遊行業的收入預計將在2023年至2027年期間每年增長約3%,低於2017年至2022年期間的約10%。

國際市場的競爭也非常激烈,尤其是來自其他中國公司的競爭,按收入計算,全球100家最大的遊戲發行商中,中國公司佔了三分之一以上。騰訊(0700.HK)和網易(9999.HK)是其中的巨頭,它們在全球市場都很活躍,想要從它們手中奪取市場份額,對於像家游控股這樣的小公司來說並非易事。

開發能夠在超級休閒遊戲領域產生收入的遊戲也不是那麼簡單。許多手游都是免費的,只是向玩家收取道具費用或強制觀看廣告。因此,開發具有變現潛力的遊戲,需要進行複雜的分析,包括了解不同市場的偏好,而這些市場往往在不斷演變。任何誤判都可能造成高昂的代價。

話雖如此,家游控股在休閒遊戲領域也絕非弱者。公司2023年的收入較上年增長19%,達到1.68億美元,這不算太難看。但由於該公司努力推廣自己的遊戲,其營銷費用增加了50%以上,導致運營利潤基本持平,約為310萬美元。

因為是借殼上市,公司迄今為止僅披露了有限的財務信息,並且在正式完成上市之前,無需提供更完整的信息。

根據家游控股去年首次宣佈上市計劃時的公告,其企業價值約為2023年收入的3倍。這低於騰訊的5.5倍,但與網易的3.2倍大致相符,後者盈利可觀。因此,該公司在其SPAC上市交易中的估值大致符合預期,甚至偏高。

它能否保持這樣的估值,將取決於它能否在擁擠的遊戲發行領域脫穎而出,特別是在該行業進入增長放緩的新時期。強勁的利潤指標也將有助贏得投資者的支持,這意味所有人都將關注其完成上市後的首份正式財報。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汽車之家第三季度盈利微跌1.5%至4.2億元

汽車交易平台汽車之家(2518.HK ; ATHM.US)周四公布第三季度業績,收入17.8億元人民幣(下同),與去年同期相若;期內盈利4.2億元,同比微跌1.5%。 汽車之家首席財務官曾岩表示,因在內容多元化方面取得顯著成效,有力推動用戶增長。據QuestMobile數據,公司9月移動端日活躍用戶達7,656萬,同比增長5.1%。另外,得益於新零售業務的強勁貢獻,在線營銷及其他業務收入實現同比增長32.1%。 公司在第三季度的營業成本為6.46億元,按年大增58%。公司解釋因在下沉市場拓展創新業務,加上股權激勵費用上升,產生較高的交易成本。 汽車之家周五平開報48.6港元,公司過去一年股價由高位下跌23%。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Man Wah subsidiary Remacro NEEQ listing

敏華分拆銳邁科技掛牌新三板 開啟智能製造第二舞台

家具龍頭敏華控股將旗下智能零部件業務銳邁科技分拆赴新三板掛牌,打造「港股+內地」雙平台布局,試圖突破估值瓶頸、重塑智能製造定位 重點: 掛牌後銳邁仍為敏華附屬公司,母公司持股超八成 鋭邁所屬業務收入錄得下滑    李世達 在中國家具製造業的版圖上,敏華控股有限公司(1999.HK)長年穩坐龍頭。從「芝華仕」(Cheers)沙發的家庭標配,到全球功能椅市場的主要供應者,這家誕生於廣東東莞的企業幾乎與「中國製造的舒適」劃上等號。近日,敏華做出了不尋常的決定,讓旗下智能化轉型的引擎——銳邁科技(Remacro Technology Co. Ltd.),單飛赴內地新三板掛牌上市。 銳邁科技是敏華供應鏈中較少出現在消費者面前、卻幾乎支撐整個產品體驗的存在。它設計並製造電動沙發的金屬支架、智能電機和控制模組,決定了產品能否靜音升降與在全球市場競爭力。 根據敏華2024/25年度年報,銳邁所屬的「其他產品」業務,在截至今年3月底的財年中錄得約16.7億港元收入,按年下滑約8.4%,主因是內地家具需求轉弱,從而導致鐵架及智能家具零部件的銷售下降,但毛利率仍維持約30%,按年增長三個百分點,顯示出相當韌性。 智能製造的隱形引擎 銳邁的角色,其實正是敏華轉型的縮影——從傳統家具製造商,走向「智能家居」與「模組化製造」的高附加值路線。分拆掛牌讓這個技術部門獲得獨立融資與估值空間,從內部支援者成為對外可見的智能製造品牌。 新三板全稱為「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最初設立於2013年,主要為未能在上交所或深交所上市的中小企業,提供股份掛牌與融資管道。自2023年起,新三板持續推進市場分層與制度銜接改革,形成「基礎層—創新層—精選層」的遞進架構。 其中,精選層企業可經審核申請轉板至北京證券交易所,打通中小企業從掛牌培育到公開上市的資本通道。這使得新三板的角色,從早期的場外交易市場,逐步轉型為服務「專精特新」與智能製造企業的孵化與過渡平台。 雙平台資本布局 對銳邁而言,這個平台恰好對應其規模與發展階段——技術成熟但仍需研發投入、擁有固定訂單但估值未被充分反映。新三板能提供人民幣融資與政策性基金的對接,也為敏華建立「內地估值窗口」,更貼近中國本土政策紅利與製造業資本圈,形成港股與內地資本互補的雙平台布局。 公告顯示,掛牌後銳邁仍為敏華附屬公司,母公司持股超八成,財務仍併表。這意味著,敏華並未放棄控制權,而是在既有框架內創造新的增長空間。一方面,銳邁可藉獨立身份拓展智能零部件外部客戶,甚至進入更多家具品牌供應鏈;另一方面,敏華可利用子公司的市場估值與融資能力,支撐自身高端製造升級與自動化投資。 當前,敏華的基本面正面臨一定壓力。公司截至2025年3月底的財年,主營收入按年下滑8.2%至169億港元,股東應佔溢利更按年跌10.4%至20.6億港元。整體毛利率由39.4%升至40.5%,反映成本控制改善,但內地房地產與家居需求疲弱仍拖累主營業務表現。管理層指出,將持續透過自動化與智能製造提效,而銳邁科技的獨立融資則有望為製造端升級提供新動能。 敏華股價自2024年底以來呈震盪回升格局,過去六個月雖累升約15%至 4.7港元,但年初至今仍跌1.6%。近期多家券商,包括瑞銀與里昂,均上調評級,認為內房地產市場疲軟的預期已充分體現,雖然美國關稅帶來不確定性,但也可能創造股價上漲機會。 目前公司延伸市盈率約為8.9倍,低於同業如顧家家居(603816.SH)的16倍,與恒林股份(603661.SH)的17倍。這樣的差距反映出港股市場對內地家居需求疲弱的審慎態度。不過,若考慮敏華的全球品牌布局、穩定現金流及智能化升級潛力,現時估值水平已接近歷史低位,提供一定的修復空間。 隨著銳邁科技分拆後在新三板建立人民幣估值窗口,若能帶動集團製造端盈利改善與資本市場關注,敏華的估值中樞有望逐步回升。對中長期投資者而言,當前股價或許正處於「估值重構」前的低檔蓄勢期。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文遠知行港股首掛破發 全日收跌近一成

自動駕駛出租車運營商文遠知行(0800.HK, WRD.US)周四在港交所首掛低開7.8%,隨後跌幅擴大,全日收報24.4港元,跌9.96%。 已在美國上市的文遠知行公布,此次發行8,825萬股,其中,香港公開發售獲72.44倍超購,觸發回補機制,最終配發佔比增至20%,國際發售佔80%,獲8.85倍超購。最終發售價爲每股27.1港元,淨籌約22.64億港元(2.91億美元)。 公司表示,集資所得約40%用於開發自動駕駛技術,另外40%用於加快L4級車隊的商業化量產或運營,約10%用於建立營銷團隊和分支機構,餘下10%用於一般營運資金。 今年上半年,公司收入近兩億元,同比增長32.8%,虧損達7.92億元,按年收窄約10%。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定價遠低目標 小馬知行午收仍跌13%

自動駕駛出租車營運商小馬智行股份有限公司(2026.HK, PONY.US)周四首在香港掛牌,開市報124港元,較招股定價139港元低近11%,中午收市報121港元,跌13%。 自小馬智行在上月28日在港公開招股後,其在美上市的存託股份持續受壓,周三收市報16.25美元(126.75港元),過去一周下跌23%。 小馬智行經調整後的發售量為4,824.9萬股,招股價最高不超過180港元,是次定價遠低於目標價近23%。公開發售錄得超額近15倍,國際配售超額6.7倍,集資總額67億港元 公司在中國4座一線城市提供L4自動駕駛服務,現時擁有自動駕駛的士超過720輛,另有170輛自動駕駛貨車。今年上半年,公司收入同比升43.3%至3,543.4萬美元,但虧損按年擴大87.2%至9,608.6萬美元。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