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P.US
TuSimple exits U.S.

因為資金不足,這家卡車自動駕駛科技公司表示將逐步關閉美國業務,專注中國市場

重點:

  • 在去年遭遇一系列挫折後,圖森未來決定退出美國市場,並將裁減四分之三的美國員工
  • 觀察公司逐步退出美國市場,可能會通過私有化從納斯達克退市,之後再尋求從中國吸引新資金

    

陽歌

圖森未來(TSP.US)英文名字中的Simple,意思是簡單,但自2021年在納斯達克上市以來,它的經歷一點也不簡單。這家自動駕駛卡車公司,在2021年底一次重要的路測中展現出良好的技術表現,令投資者贊嘆不已。一年後,該公司陷入爭議,其高管因涉嫌未經董事會授權,與一家中國公司合作而被解雇。

在這兩起重大事件之間,還有報道稱圖森未來正在考慮出售在華業務,以專注於更先進的美國業務。最近,該公司面臨美國國家安全監管機構與經濟間諜指控相關的審查,並可能面臨刑事調查。

所有這些爭議促使圖森未來在6月宣佈,正在為美國業務探索「戰略替代方案」,我們當時以為這意味著它正在尋求出售美國業務。但現在看來我們錯了。又或者更有可能,其實我們是對的,但圖森未來的美國業務根本找不到買家。結果就是,一份證券交易所文件顯示,該公司於上周宣佈將逐步關閉在美國的業務,並退出當地市場。

對於一家曾經看似不僅要在美國,而且有可能在全球範圍內,給卡車自動駕駛技術帶來革命性變化的公司來說,這一消息代表著巨大的逆轉。然而,從商業角度來看,這一最新行動實際上似乎是圖森未來的最佳前進方向。

這將為公司聯合創始人侯曉迪的回歸鋪平道路,大約一年前,侯曉迪突遭解雇,當時他是圖森未來的董事長、首席執行官和首席技術官。同樣重要的是,這將為圖森未來與中國的氫動力卡車製造商Hydron的繼續合作掃清路障,正是由於雙方未公開的合作,導致董事會解雇了侯曉迪。

如果圖森未來沿著這條新道路繼續走下去,它可能很快就會從納斯達克退市,結束在美國上市的短暫經歷。2021年上市時,它雄心勃勃,初始估值為85億美元。但在此之後,它就跟癟了氣的輪胎一樣。截至上週末,它的市值縮水97%,只有2.3億美元,市淨率為0.3倍。

圖森未來當然不是唯一一家面臨這種挫折的公司。另一家後起之秀Embark Technology在上市僅兩年後,今年以區區7,100萬美元的價格私有化。Aurora Technology (AUR.US) 是該領域為數不多仍在公開交易的公司之一,目前的市淨率為1.93倍。

圖森未來股價在上周公告出來後的兩個交易日里上漲15%,不過後來回吐了一半以上的漲幅。儘管如此,這次反彈看起來像是投資者松了一口氣,因為該公司終於要退出美國市場了,由於與中國的關係,它一直面臨審查。許多投資者可能還押注該公司可能很快會私有化,並希望從此類私有化要約通中,帶來巨額溢價中賺取一些錢。

逐步退出美國市場

接下來,我們就來仔細看看圖森未來的最新公告,並探討這家公司的未來發展之路。首先我們要指出的是,該公司的收入幾乎已經降為零,早些時候更決定重新評估作為其主要收入來源的美國業務,儘管這是一個微不足道的數字。

該公司三季度的虧損實際上從上年同期的3.34億美元收窄至2.21億美元,主要因為它凍結了大部分業務,因此其收入成本也幾乎降至零。截至9月底,該公司擁有7.77億美元的現金和短期投資,低於去年同期的約10億美元,意味著關閉美國業務可能會為它在現金耗盡之前,多爭取幾個月的時間來尋找新的資金來源。

根據最新公告,圖森未來董事會於11月30日授權公司在美國裁員75%,約150人。剩下的50名美國員工將負責公司的結業工作,之後可能也會走人。剩下的就是它在亞洲擁有的約650名員工。

圖森未來表示,與美國業務結業的相關費用將相對較低,為700萬至800萬美元,其中大部分將計入第四季度。

離開美國市場後,圖森未來的亞洲業務將主要集中在中國。去年有報道稱,它可能會尋求出售在華業務,售價可能高達10億美元。鑒於自動駕駛技術最近遭遇的種種挫折,這一數字現在看來恐怕過於樂觀。

話雖如此,中國業務仍然相對有前途。今年6月,圖森未來表示,它在中國完成了半掛車卡車在公共道路上的首次行駛測試,無需人類駕駛員或人工干預。意味著商業化可能至少還需要幾年的時間,儘管至少它正在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除了侯曉迪回到他更熟悉的本土市場,將業務重心轉移到中國,幾乎肯定也將為圖森未來帶來巨大的政府支持。這是因為中國正在大力推廣這種自動駕駛技術。與此同時,它還大力支持清潔技術,例如Hydron採用的氫動力卡車技術,它可能會成為圖森未來的主要合作夥伴之一。

在兩個得到了政府大力支持的領域運營,意味著它應該不難從中國龐大的國企網絡中吸引到新資金,以維持運營。它可能還會得到政府支持,在中國為高增長初創企業設立的股票市場上市。但在此之前,它需要從納斯達克退市,這就正如我們早前的預測,該公司在美國上市的日子可能屈指可數了。

有超讚的投資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讓更多人知曉?我們可以幫忙!請聯繫我們瞭解更多詳情。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Shouhui pushes for protective IPO as risk factors multiply

政策逆風佣金縮水 手回科技背水一戰

面對去中介化、佣金率下降等不利因素,網絡中介保險平台手回科技IPO有著非成功不可的壓力 重點: 2024年公司收入同比下滑15.1%至13.9億元,主要因為壽險收入下滑 以2023年長期人身險總保費計,公司市場份額為7.3%,排名全國第二   李世達 中國保險市場經歷了多年的快速增長,如今正進入結構性調整與數字化轉型的階段。隨著金融科技的進步和互聯網保險產品的出現,促使保險公司探索不同的方法來減少對中介機構的依賴,直接與保險客戶聯繫。在此趨勢下,內地網絡保險中介平台手回集團有限公司,近日第三度向港交所遞表,期盼透過上市融資擴大市場份額,在這一波浪潮中全身而退。 根據申請文件,2015年成立的手回科技,曾於2024年1月12日及同年7月30日兩度遞表,聯席保薦人為中金公司及華泰國際。而此次第三度遞表距離上一份申請文件失效僅一個月。 手回科技是中國人身險中介服務提供商,主要通過三個平台促分銷人身險產品,一是於「小雨傘」平台進行在線直接分銷,保險客戶可通過平台直接購買保險;二是於「咔嚓保」平台通過保險代理人進行分銷;第三則是於「牛保100」平台,在業務合作夥伴的協助下進行分銷,所謂合作夥伴包括媒體、自媒體、持牌經紀等分銷推廣。公司透過「牛保100」平台獲取的收入,佔保險交易服務總收入的62.8%;而「小雨傘」和「咔嚓保」分別佔21.3%和15.9%。 而公司收入主要來自保險公司支付的佣金,通常根據保單保費的百分比計算。申請文件顯示,手回科技與超過110家保險公司建立了合作,包括中國超過70%的人身險公司。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以2023年長期人身險的總保費計,公司在中國第二大線上保險中介機構,市場份額為7.3%。值得注意的是,排名第一的機構市場份額高達45.5%,相差了38.2個百分點。 佣金率下降 財務方面,2021年、2022年及2023年,手回科技收入分別為15.5億元、8.1億元、16.3億元;分別為虧損2億元、盈利1.3億元及虧損3.6億元。至2024年,公司收入同比下滑15.13%至13.9億元,虧損則收窄至1.4億元。 公司的虧損主要來自向投資者發行的金融工具賬面值變動。2023年及2024年分別錄得5.8億元和3.5億元的虧損。2024年,扣掉金融工具賬面值變動後的經調整利潤為2.4億元,較2023年下滑4.34%,主要因壽險業務收入按年下滑52%至4.7億元。 公司稱,壽險收入減少主要是由於整體經濟放緩導致的需求減少,以及保險公司因應去年利率下降而下調長期壽險產品的預期回報率,另外,因應國家最新政策導致的佣金率下降,也是因素之一。 新規範要求保險公司支付給銀行保險渠道的佣金,不得超過規定的最高佣金率。保險公司因此同步下調保險中介機構的佣金率,這導致手回科技長期壽險產品的平均首年佣金率,由2023年的31.7%,下降至2024年的21.5%。 除此之外,公司收入依賴少數客戶也是一大隱憂。根據申請文件,公司有70%的收入來自五大客戶,任何一家主要客戶的流失,都將對公司業務帶來顯著影響,而在政策逆風之下,中介公司的話語權進一步被削弱。 保險去中介化 不過,最大的危機仍在於保險公司的「去中介化」。手回科技在申請文件中坦言,金融科技的進步和互聯網保險產品的出現,促使保險公司持續減少對中介機構的依賴,並直接與保險客戶聯繫,已有越來越多的傳統保險公司建立自己的線上平台,直接向保險客戶銷售互聯網保險產品。在此情況下,手回科技企盼上市融資擴大銷售網絡,以提升市場份額,助公司在快速變化的市場中站穩腳跟。 不過,急於上市還有另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與股東的對賭協議。根據相關協議,部分股東的撤資權在手回科技首次提交上市申請時被暫停,這一狀態將維持至2025年9月30日或首次提交申請後的18個月內,目前距離這個期限剩下約半年時間。公司主要股東包括紅杉雨澄、極地信天等。成立以來,公司已完成五輪融資,估值約為12億元。 總體而言,手回集團面臨的問題不小,特別是市場環境與政策可能都為公司發展帶來不利影響,而持續下行的佣金費率可能讓公司業績雪上加霜,即使成功上市,前路也不好走。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舒寶國際招股集資1.5億元

衛生用品生產商舒寶國際集團有限公司(2569.HK)於周三招股,公司發行2.5億股,每股招股價介乎0.5元至0.6元,集資最多1.5億元,本月24日截止認購,27日掛牌,Sunny Fortune為獨家保薦人。 舒寶國際主打品牌是嬰童護理品「嬰舒寶」,最大市場在俄羅斯,2024年首三季收入5.2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升5.6%。當中來自俄羅斯的收入佔比為39.6%,股東應佔溢利為4,046萬元,同比下跌26.3%。 集資所得超過五成,將用於購買嬰童和女性護品的生產機器,17%用於提升品牌與推廣營銷,近18%用作倉庫升級及投資IT基礎設施。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信貸及國際業務雙升 信也科技利潤大增

信也科技集團(FINV.US)周一報告,去年第四季度收入同比增長7.2%至34.6億元,淨利潤增長29%至6.81億元,主要得益於貸款業務的強勁增長。 公司表示,交易量增加是收入大幅增長的原因。貸款業務收入同比增長21.4%至13.4億元,佔其總收入的39%,高於去年同期的34%。該季度的平均貸款規模同比增長 26.7%至11,466元,高於去年同期的9,044元。 本季度,其較新的國際業務收入同比增長22.8%至7.39億元,佔當期總收入的21.4%。截至 2024年底,累計國際借款人數量在此期間,增長45.8%至700萬人。 信也科技股價周一上漲 4.7%,在發報告後的盤後交易中上漲近 11%。過去六個月,該股上漲了70%。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Weibo is a social media app

業績停滯客量下跌 微博前景進退兩難

中國最早的社交媒體公司之一,在其最新季報中表示,因其85%的收入仍依賴廣告,大部分主要業績指標持平 重點: 微博第四季度收入下降1%,核心的廣告業務下降4%,被規模較小的增值服務的增長部分抵消 雅虎財經調查的21位分析師中,超過一半對公司給予的評級為「持有」甚至更差,反映對其股票和重振前景的能力持悲觀態度 陽歌 要怎麼走,微博? 分析師和投資者最近似乎都對微博股份有限公司(WB.US;9898.HK)猶豫不決。微博是中國最早,也是存在時間最久的社交媒體公司之一,開始是模仿Twitter,也就是現在的X。很多人可能會說,和X一樣,微博目前也需要進行大規模改革,而要這麼做,以一家遠離公眾視線的私營公司,而不是上市公司的身份可能會更好。 微博的困境體現在上周四發布的最新季度業績中,業績重復近年來經常出現的一個論述,即一家公司陷入了停滯。原來的Twitter於2009年在中國被禁,之後微博爆發,但此後過了這麼多年,微博現在仍依賴廣告來獲得大部分收入,本季度廣告收入佔比85%。 這塊業務最近表現平平,第四季度實際上下降4%,從上年同期的4.04億美元降至3.86億美元。公司本季度的整體收入,從上年同期的4.64億美元下降1%,至4.57億美元,得益於另一個主要收入來源——增值服務增長了18%。 投資界對這家公司的複雜態度,反映在分析師對公司看法不一上。在雅虎財經調查的21位受訪者中,有十位將微博評級為「持有」,一位評級為「表現不佳」,一位評級為「賣出」。這些非常悲觀的數字表明,很多人認為微博在短期內很難出現轉機,無論是業務還是股價。儘管如此,仍有八位將其評級為「買入」,只有一位將其評為「強力買入」,或許是長期擔任公司董事長的曹國偉或首席執行官王高飛的親戚吧。 公平地說,微博一直在嘗試實現多元化,與中國最新的「寵兒」競爭,後者在為喜歡的網絡名人打賞、直播電商和虛擬物品銷售等收入來源中找到了金礦。相反微博基本上只有一招,專注在線廣告市場,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抖音和小紅書等大受歡迎的新來者,只會讓這個市場變得更加擁擠。 公司多年來一直由董事長曹國偉領導,他是第一代互聯網企業家的代表人物,這個群體還包括阿里巴巴的馬雲和騰訊的馬化騰。但曹國偉最近已退任非執行職位,讓年輕一代接手,現任首席執行官王高飛就是其中的代表。 但在公司最新的財報電話會議上,王高飛最多也只能大談特談哪些行業,從中國近期針對消費者的刺激措施中受益,而措施正推動這些行業增加廣告支出。他表示,數碼產品和電商行業從這些刺激措施中得到了提振,而包括美妝、個人護理和奢侈品在內的大多數其他領域,仍在苦苦掙扎。 他還推介這季度推出使用最新人工智能模型的新版微博智能搜索,這是效仿其他中國公司,展示自己如何利用這項熱門技術推動業務發展。 全面陷入停滯 我們已經介紹過微博營收進入停滯期的情況,反映在其他數據上。在第四季度,微博的月活用戶從去年同期的5.98億微降至5.9億。在此期間,日均活躍用戶從2.57億略微升至2.60 億。 唯一沒有持平的主要指標是淨利潤,從去年同期的8,320萬美元驟降至890萬美元。但非GAAP利潤(通常不包括基於股票的薪酬和其他非現金項目)實際上從7,640萬美元增至1.07億美元。 為了保持投資者的興趣,公司繼過去兩年中兩度進行一次性派息後,又宣佈了一項新政策,即每年定期支付股息。最近的一次將是2024年度派發2億美元,相當於每股美國存托股份(ADS)0.82美元,按最新股價計算,這等於是7.5%的可觀回報。因此,如果你喜歡分紅,那麼這只股票就很適合你。但如果你喜歡增長,可能就要另尋他股了。 市場對公司看法不一,這反映在它的股價上。周四,微博財報公佈後,該股下跌了3.2%,但在接下來的兩個交易日,它不僅收復了全部失地,還略有上漲。即便如此,其最新收盤價10.9美元仍較2014年首次公開募股時的17美元低了36%,當時微博還是一家相當熱門的公司。 微博的母公司新浪曾是中國最早上市的互聯網企業之一,後來在微博成為其主要資產後,新浪作為一個多少有些多餘的實體進行了私有化。2021年時,微博似乎也將走上同樣的道路,當時有報道稱,微博董事長曹國偉正與一家未具名的上海國有投資方,洽談將公司私有化的事宜,這筆交易對微博的估值可能約為200億美元。 現在,曹國偉或許希望那筆交易當初能夠達成就好了,因自那以後,微博的市值已縮水至僅27億美元。在2021年至2024年期間,隨著中國公司的股票整體遭遇拋售,微博股價已下跌了約80%。在過去六個月里,隨著中國股市反彈,微博股價回升了約50%,不過這看起來更像是應驗了那句老話“水漲船高”,而不是市場對微博投下的信任票。 儘管股價有所回升,微博的市盈率(P/E)仍只有9倍,遠遠低於Facebook母公司Meta(META.US)的25倍以及國內同行、微信母公司騰訊控股(0700.HK)的31倍。坦率地說,微博可能已到了難以輓救的地步,就如同最初的X(原Twitter)一樣,後者也像是一艘正在下沈的船。但要想求得長期生存的機會,像Twitter那樣進行私有化,並在公眾視野之外對公司進行全面改革似乎勢在必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