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領先的加密貨幣礦機製造商打算分配更多資源用於挖礦,以應對比特幣近期的暴跌

重點:

  • 嘉楠科技首季度銷售額增長了兩倍多,但新冠疫情造成的干擾使其未能達到之前的預期
  • 雖然分配更多資源用於挖礦,公司的加密貨幣資產仍然只佔銷售額的一小部分

史鶴立

全球最大比特幣礦機製造商之一的嘉楠科技(CAN.US),上周公佈其首季度收入同比增長237%,令人印象深刻。如此強勁的增長似乎相當正面,尤其是考慮到比特幣的價格在該季度一直保持平穩。不過,本季度的情況就沒那麼樂觀了,4月初以來,比特幣價格已經下降了近40%。但我們稍後再談這一點。

上週四公佈最新季度業績之後,嘉楠科技的股價一度飆升21.3%,最終當日收漲7.6%。盤中交易期間走勢減弱的部分原因,可能是根據該公司之前提供的指引,投資者預計首季銷售額將增長高達300%。3月初,嘉楠科技曾表示,預計首季收入為15億元至16億元,增幅在275%到300%之間。那麼,最新公佈的業績就是未能達到預期了。

首席執行官張楠賡將收入缺口歸咎於新冠疫情導致的“宏觀經濟不確定性和物流中斷帶來的越發難以預測的環境”。在討論業績的投資者電話會議上,他還表示,首季度是公司傳統上的“淡季”,因為冬季北半球能源供應緊張,而且假期較多。張楠賡還警告,“現貨銷售”——通常是立即交貨的小規模訂單,將佔本季度總體銷售的“較小比例”,這主要是因為比特幣礦商們在最近的價格大跌之後正在舔舐傷口,需求低迷。

張楠賡說,如果比特幣價格仍然承壓,嘉楠科技可能會分配更多算力用於自己挖礦。今年早些時候,嘉楠科技與哈薩克的多家公司簽訂了聯合開採比特幣的協議。截至2021年底,總部設在杭州的嘉楠科技在這個中亞國家營運約1萬台礦機,在6月建立了首批挖礦業務。

比特幣價格下跌時,加密貨幣礦機製造商會積壓大量庫存,一些公司會用倉庫裡閒置的礦機自己開採加密貨幣。雖然這看起來是一石二鳥,該策略的成本也很高,因為加密貨幣採礦所需的超級電腦十分耗電,巨額電費帳單可能抵消開採的比特幣的價值,尤其是在比特幣價格較低的時候。首季度末,嘉楠科技的比特幣資產僅為710萬美元(4,730萬元),只相當於收入的一小部分。

嘉楠科技首季銷售額為13.6億元,是去年同期4.03億元的三倍多。其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調整後的淨收入增長更加強勁,從上年同期的1.43億元增長280%,至5.43億元。該季度末的現金和現金等價物為4.17億美元,每季度的營運成本約為4,000萬美元,公司顯然有足夠的現金度過任何困難時期。

可終生使用的產品

張楠賡說,他看到了北美市場需求增長的巨大潛力,該公司正在那裡組建本土團隊,發展夥伴關係及提升售後服務。他在電話會議上表示:“我們看到北美清潔能源的快速發展,這吸引了越來越多的礦商” 。加密貨幣礦商經常因耗電量大而受到批評,他們已經越來越多地轉向自建發電設施,通常使用可再生能源。

上個月在邁阿密舉行的一個跟比特幣有關的活動上,成立於2013年的嘉楠科技推出了阿瓦隆1266礦機,公司高管吹捧這款機器持久耐用。“如果你買了我們的機器,可以用一輩子……不必每年換機器或替換它們”,嘉楠科技高級副總裁陸曉明在活動上告訴媒體。

然而,與此同時,隨著比特幣價格目前處於近一年來的最低點,張楠賡說,嘉楠科技已經“動態調整了挖礦機價格,分擔客戶因比特幣價格下跌帶來的壓力”。他沒有提供具體細節,但補充說,嘉楠科技預計第二季營收將在16億元到18億元之間。這仍代表著50%左右的同比增長,儘管遠低於一季度的增長幅度。

張楠賡說,截至3月底,客戶預訂單達到17.7億元,這不包括因新冠疫情停工停產而延遲的訂單;他還說,此類訂單“處於較高水準,為公司第二季度的收入增長奠定堅實基礎”。他預計,在以加息和通脹增長為特徵的宏觀經濟環境中,比特幣的波動將持續。但他又補充說,他仍然“對比特幣及其相關超級計算技術的長期前景持樂觀態度”。

自2019年11月以來,該公司的股價已經下跌了逾65%,週二最新收盤價為2.98美元。2019年和2020年的收入下降,導致公司出現淨虧損,2019年是因為比特幣價格暴跌,2020年則是因為新冠疫情。中國在2021年年中對能源密集型的比特幣開採和交易的重拳出擊,更是雪上加霜,導致嘉楠科技等中國公司面臨監管不確定性。

與所有在美上市的中國公司一樣,嘉楠科技也因其中國出身,而受到美國證券監管機構的關注。該公司的審計方畢馬威的中國子公司,被中國法律禁止與美國的上市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PCAOB)分享審計記錄,這使得嘉楠科技不符合美國的《外國公司問責法案》。

如果嘉楠科技及其許多處於類似情況的中國同行不能遵守規定,就面臨著從美國股市退市的風險。5月初,嘉楠科技稱“正在積極尋求可能的解決方案以保護利益相關人包括股東的利益……並努力保持在納斯達克的上市狀態”。

就在去年6月,嘉楠科技的股價還有相對較高的往績市銷率,超過了11倍。但隨著股價下跌約三分之二,而且銷售額飆升,這個數字已跌至0.73倍。相比之下,中國的加密設備製造商億邦國際(EBON.US)的市銷率為2.57倍,而中國的加密礦商第九城市(The9 Ltd. NCTY.US)的市銷率為1.23倍。

欲訂閱詠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裡 

新聞

簡訊:全球票房復蘇 IMAX中國上季淨利大增48%

大銀幕影院運營商IMAX China Holding Inc.(1979.HK)周四公布,截至9月底止第三季度,收入按年上升16.6%至1.07億美元(7.62億元),期內淨利潤報2,262萬美元,按年大增48%。 公司指出,受惠於全球票房復蘇及IMAX格式影片供應擴增,上季「圖像增強及維護服務」收入按年大增30%至6,103萬美元,「技術租金」收入亦上升45%至2,334萬美元。 前三季合計收入2.85億美元,按年增9.8%,淨利潤增長67%至4,300萬美元,反映營運效率及成本控制顯著改善。截至9月底,集團現金及等價物達1.43億美元,按年增加42%,負債總額維持4.53億美元。 公司股價周五高開,至中午休市報7.71港元,升0.2%。過去六個月累升約20%。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平安好醫生首九個月盈利勁增72%

醫療平台平安健康醫療科技有限公司(1833.HK)周四公布首九個月業績,盈利按年大增72%至1.84億元人民幣(下同),收入則上升13.6%至37.2億元。經調整後淨利潤達2.16億元,按年增長45.7%。 公司表示,主要受惠於公司的醫險協同模式不斷深化,保險+醫養會員模式的持續深耕,以及在企業健康管理業務上的快速推進。 展望未來,公司將持續強化與平安集團的協同,並推動核心服務的數字化和AI化,通過更一體化的整合式體驗,提升用戶口碑和滿意度。 周五平安好醫生開市升1.7%至15.75港元,公司年初至今升逾150%。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Beauty Farm operates the Palaispa brand

美麗田園斥12.5億元 鯨吞思妍麗成行業龍頭

提供美容服務的美麗田園,以12.5億元收購競爭對手思妍麗,繼近年一系列收購後確立行業整合者地位 重點: 美麗田園將以1.75億美元收購思妍麗,是一年多內的第二筆重大收購,並將高端美容服務三大龍頭部品牌收歸旗下 精密的財務安排,使美麗田園以大折讓收購思妍麗,交易基本可實現自我償付   譚英 三十多年前,中國最大的美容服務企業創立於海南南部,最初僅是由現任董事長李陽已故妻子經營的一家面部護理美容院。時至今日,美麗田園醫療健康產業有限公司(2373.HK)已發展成覆蓋中國20座主要城市、擁有734家門店的商業帝國,佔預計今年中國美容服務市場的 4,850 億元人民幣(約合680 億美元)規模的40%份額。 上述數據涵蓋這家公司上周宣布的最新收購,美麗田園與專注北亞市場的私募巨頭MBK Partners簽署協議,收購中國第三大美容服務商思妍麗。 美麗田園將通過「現金+股權+銀行貸款」的組合拳方式完成交易,交易對價達12.5億元人民幣(下同)。思妍麗持有的3.57億元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可覆蓋美麗田園大部分的收購現金,而思妍麗今年預計達3億元的營運現金流,也足以償付美麗田園在此交易中的銀行貸款年度利息。 儘管融資方案精巧,但美麗田園的投資者反應冷淡,或因交易將稀釋其股權並使MBK獲得公司6.28%的股份。公司股價在盤前公告當日下跌且持續走弱,截至本週四市值縮水約14%。 美麗田園主攻高消費都市女性市場,這一群體在中國後疫情時代消費趨緊中呈現逆勢增長。歐睿國際數據顯示,2021年至2024年,中國醫美市場年均增速達20%,位列消費板塊增長最快領域。 美麗田園對此趨勢的研判是:「隨著情緒消費與悅己消費持續升溫,美麗與健康行業已然成為萬億級黃金賽道。」 從戰略角度看,思妍麗6萬余名活躍會員將使美麗田園客戶群擴大44%。去年7月,美麗田園斥資3.5億元收購奈瑞兒,金額只是今次收購思妍麗總價的四分之一,為公司矩陣新增80家美麗健康服務門店、6家醫美診所及2家中醫門診部。 通過思妍麗,美麗田園將進一步獲得覆蓋全國48個城市的163家生活美容門店及19家醫美診所。新門店使美麗田園總門店從並購前的552家增至734家,鑄就中國美容巨頭。 此外,思妍麗將提升美麗田園的營收與利潤。MBK Partners作為控股方展現卓越運營能力,自2019年首次收購23.53%股權後,已大幅改善思妍麗業務表現。繼2022年虧損後, 2023年、2024年恢復盈利,營收從2022年的5.65億元增至2024年的8.49億元。 這筆交易對思妍麗的估值市盈率為14.8倍,約為美麗田園自身28倍市盈率的一半,表明美麗田園以相對低價收穫該資產。 併購擴張 奈瑞兒與思妍麗僅是美麗田園2014年以來30餘宗收購的最新案例,公司表示在激進併購戰略中採用「市場驗證及可複製的整合方法論」。據美麗田園最新半年報披露,奈瑞兒經調整淨利率從收購前的6.5%升至今年上半年的10.4%,「印證集團深度賦能的有效性,以及卓越的並購整合能力」。 美麗田園展現出精准戰略眼光,其收購多聚焦美容產業細分賽道,實現互補。奈瑞兒是升級版傳統中醫品牌,思妍麗則作為高端沙龍護膚品牌,為高線城市女性提供護膚美容服務。 美麗田園品牌矩陣以「雙美」商業模式為基石,融合美麗與醫療服務。今年上半年,公司旗下原生品牌美麗田園及貝黎詩貢獻14.6億元總營收的55.2%;醫美服務品牌秀可兒佔比則為34.2%。 剩餘10.6%的營收來自亞健康服務品牌研源,主營預防及整體醫學。該板塊也是公司增長最快的業務,今年上半年營收同比翻倍。研源首家健康中心2018年在上海成立,目前已在廣州等城市擁有12家機構,包括8月開業的首家抗衰醫療診所。截至年中,其活躍會員總數達7,014人,同比增長93.4%。 雅虎財經追蹤美麗田園的五位分析師均預期業績將持續增長,鑒於其並購擴張特性及中國行業龍頭地位的確立,這不足為奇。此外,公司6月末持有20億元現金,現金流強勁,為未來收購儲備充足彈藥。 美麗田園目前70億港元(約合9.82億美元)的市值,接近全球美容巨頭如新集團(NUS.US)的一倍。其24倍市盈率也遠超如新的5.3倍,反映投資者對其強勁增長前景,以及對中國美容核心市場整合者地位的看好。 規模效應也助力美麗田園控制獲客成本。美團研究院數據顯示,在中國分散型的市場,約有百萬家美容院,當中的89%屬依賴散客的單店經營者。美麗田園通過多品牌協同營銷,將獲客成本控制在營收2%以內,遠低於傳統醫美機構30%至50%的行業均值。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Fibocom makes wireless modules

估值過高利潤承壓 廣和通上市即插水

這家無線模組製造商在港上市首日即下跌11.7%,次日續挫,但其估值似仍偏高 重點: 上市募資3.6億美元,廣和通定價堅挺,但上市首日市場已因其估值高及利潤受壓而不買賬 廣和通今年上半年營收增長23.5%,但因毛利率遭擠壓,利潤增速大幅放緩至4.8%   陽歌 儘管香港或正迎來近年最活躍的IPO市場,但即便是近期投資者的狂熱情緒,也未能提振無線模組製造商深圳市廣和通無線股份有限公司(0638.HK, 300638.SZ)周三的上市首秀。這家公司的股票此前以21.50港元的區間上限定價,但利潤收窄與盈利增速放緩,最終引發投資者恐慌。 需特別指出的是,即便遭遇低迷開局,廣和通在港的估值泡沫仍高於深市老股。這種估值倒掛現象為歷史罕見,折射出當前香港IPO市場的非理性繁榮。後文將對此展開分析。 廣和通上市後股價近乎直線下挫,周三最終收跌11.7%。跌勢周四延續,早盤報17.44港元,跌幅約8%,較發行價已跌去近20%。 廣和通是近期湧現的「赴港二次上市」潮中的一員,這類企業在滬深交易所上市後,紛紛轉向更具國際視野的香港市場。儘管多數公司赴港上市旨在配合出海戰略,以提升全球影響力,廣和通卻顯例外。 這家1999年創立於深圳的企業,幾乎未提及將28億港元(約合3.6億美元)新股淨融資用於全球擴張。公司明確表示,約半數資金將投入現有國內研發基地,另有15%將用於深圳新製造工廠建設。 必須承認,公司具備顯著優勢,作為智能汽車及智能家居設備等高速增長市場的核心部件供應商,其無線模組產量居全球次席。該細分市場高度集中,以中國企業為主的行業前五強掌控約75%銷售額,意味廣和通短期內難遇強勁新對手。 不過,頭部陣營的內卷正加劇價格戰,技術快速成熟背景下,競爭持續擠壓廣和通的利潤空間。這種侵蝕今年加速顯現,上半年毛利率降至16.4%,不僅低於2024全年18.2%,更創下招股書披露的三年半數據的最低。 儘管開局不利,廣和通港股目前市盈率仍高達53倍,顯著超出其深市老股38倍的估值水平。這與歷史規律截然相悖,以往中資企業「A+H」股往往在滬深市場享受更高溢價。這顯然是香港近期IPO熱潮的直接產物,今年香港有望超越紐交所和納斯達克,問鼎全球新股融資榜首。 估值回調在即? 廣和通並非當前港股溢價交易的唯一個案。另一典型代表是寧德時代(3750.HK;300750.SZ),其港股35倍市盈率遠超深市26倍。自5月赴港上市以來,寧德時代股價已近翻倍,全球投資者對全球最大電動車電池製造商的佈局機會趨之若鶩。 並非所有龍頭技術企業的估值也出現大幅差距,空調製造商美的(0300.HK;000333.SZ)與礦業巨頭紫金礦業(2899.HK;601899.SH)的「A+H」股市盈率基本持平。核心要點在於,此輪港股IPO熱潮中,新上市中資科技股正成資本寵兒,儘管我們預判此類股票終將面臨估值回調。 廣和通恰可作為估值回調的注腳,儘管智能汽車與智能家居設備興起賦予無線模組強勁增長潛力,但該領域技術正加速成熟。招股書援引市場數據顯示,去年公司以14.4%的市佔率位居全球次席,落後於市佔率23.8%的行業龍頭、總部位於上海的移遠通信(603236.SH)。 據招股書披露,全球無線模組市場增長迅速,但絕非爆發式增長,銷售額預計將從今年486億元增至2029年726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10.6%。 廣和通增速顯著跑贏大市,今年上半年持續經營業務收入,從去年同期30億元增至37.1億元,同比增幅23.5%,與去年增速基本持平。模組業務佔據絕對主導,今年前四月貢獻93%的營收;其餘來自毛利率更高的解決方案業務。值得關注的是,該業務營收佔比已從2022年的1.2%,升至今年前四月的5.8%。 然而,在營收高增的同時,原材料成本上漲及成品模組降價,共同導致前文所述的利潤收窄。其結果是,上半年持續經營業務利潤,僅從去年同期的2.085億元微增至2.185億元,增幅4.8%。隨著技術持續成熟與競爭白熱化,這種利潤侵蝕在可預見的未來仍將延續,或持續拖累廣和通港股表現。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