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7.HK 688180.SHG
The biotech company has been dogged by multiple challenges recently, including declining revenue, ongoing losses and a recent rejection by one of its overseas partners.

這家生物科技公司面臨營收下滑、遲遲無法實現盈利,以及出海產品遭退貨等諸多困局,市場關注其商業化成績

重點:

  • 君實生物原副總經理、全球研發總裁鄒建軍出任首席執行官,股價卻連續多日下跌
  • 商業化進展遲緩的同時,君實生物近年來研發和商業化團隊已經歷多番震盪

 

莫莉

隨著生物醫藥行業整體環境趨冷,在業績壓力之下,無論是創新藥企還是老牌醫藥公司,高層人事也頻頻出現變動。1月12日,頭部創新藥企業上海君實生物醫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877.HK; 688180.SH)宣佈,公司原副總經理、全球研發總裁鄒建軍將出任總經理兼首席執行官,而前任CEO李甯獲選為副董事長,並擔任全資子公司TopAlliance Biosciences董事長,負責海外業務。

消息公佈後,截至上週五,君實生物股價已連續五日下跌,累計跌幅達到15.7%,顯示資本市場對於這次換帥並不滿意。過去一年來,君實生物的市場表現可謂「跌跌不休」,從2023年年初約46港元的高位一路下滑,目前股價已不足15港元,市值縮水近七成。此時宣佈換帥的新人選為內部提拔,難以給市場帶來振奮情緒。

新任CEO鄒建軍擁有臨床腫瘤學博士學位,具備二十餘年臨床經驗和腫瘤藥物研發經驗。鄒建軍曾在拜爾醫藥擔任中國腫瘤研發部醫學經理、治療領域負責人、全球醫學事務負責人,也曾在恒瑞醫藥任職首席醫學官、副總經理。2022年4月,在經歷恒瑞醫藥的高管大幅減薪後,鄒建軍宣佈離職,僅僅8天之後便加入了君實生物,依舊主管研發領域。當時君實生物給鄒建軍開出的年薪超過400萬元,還有300萬股的股權激勵,遠高於同期恒瑞醫藥所有高管薪金。

但如今,君實生物面臨營收下滑、遲遲無法實現盈利、出海產品遭退貨等諸多困局,鄒建軍此番升職,已不復當年加入君實的風光。2023年前三季度,君實生物實現營收9.86億元,按年下滑19%,淨虧損逾14億元。

君實生物的核心產品特瑞普利單抗近年來銷售表現起起伏伏,作為2018年獲批上市的第一款國產PD-1藥物,特瑞普利單抗在2019年和2020年分別實現7.74億元和10.03億元銷售額。但隨著更多國產PD-1進入市場,加上君實生物醫保談判失利,2021年特瑞普利單抗銷售額銳減至4.12億元。此後,特瑞普利單抗在國內新增獲批兩項大適應症,2022年銷售額回升至7.36億元,2023年首三季度,特瑞普利單抗實現營收6.68億元,按年增長約29.7%。

至於其餘已獲批上市的產品,銷售表現則更為平淡。2023年首三季度,小分子新冠口服藥民得維取得收入1.24億元,阿達木單抗取得收入約9,940萬元,曾經的新冠中和抗體藥物埃特司韋單抗已不再產生收入。換言之,除了在PD-1這一紅海市場上廝殺的特瑞普利單抗,君實生物並無其他能支撐銷售業績的重磅產品。

商業化進展遲緩的同時,君實生物近年來研發和商業化團隊已經歷多番震盪。2018年至2021年底,君實生物曾連續更換三位商業化負責人,後兩任首席商務官分別在任1年及4個月,團隊穩定性受影響。直到2021年11月李聰出任君實生物聯席首席執行官,全面負責公司商業化工作。

「出海」項目遭退貨

在研發領域,公司首席科學家武海,以及執行董事、核心技術人員馮輝在2023年8月底相繼辭職。根據君實生物上交所的招股書,兩人是公司四位核心技術人員的其中兩位。財報顯示,君實生物的研發人員數量也在由升轉降,從2022年底的995人,降至去年6月底的854人。

新年伊始,君實生物的美國合作方Coherus(CHRS.US)宣佈終止與重組人源化抗TIGIT單克隆抗體(項目代號為JS006)的許可合作,君實生物前期已從Coherus處收到的3,500萬美元執行費及Coherus承擔的研發費用等無需退還。2022年年報顯示,君實生物該年在JS006項目上投入研發費用5,154.9萬元,佔營收比重為3.55%。

去年10月,特瑞普利單抗獲美國FDA批准兩項鼻咽癌相關的適應症,這是首個成功出海美國的國產PD-1單抗,也是美國唯一獲批用於鼻咽癌治療的藥物,這款藥物的美國合作方也同樣是Coherus。不過,鼻咽癌的發病具有明顯的地域性,歐美國家的患者數量較少,Coherus估算,美國每年新發鼻咽癌患者2,000人,特瑞普利單抗在美國的銷售額峰值大約為2億美元,加上君實生物僅能獲得20%的銷售分成,這款藥物獲批給公司帶來的營收提升或許不如市場預期。

君實生物在研產品管線覆蓋五大治療領域,包括惡性腫瘤、自身免疫系統疾病、慢性代謝類疾病、神經系統類疾病以及感染類疾病,除了已經處於商業化階段的四項產品之外,還有近30項在研產品處於臨床試驗階段,超過20項在研產品處在臨床前開發階段,仍需龐大的研發投入。

目前,君實生物的市銷率約為10倍,而擁有在歐盟獲批的PD-1產品的百濟神州(BGNE.US; 6160.HK; 688235.SH)市銷率僅有7倍,顯示君實生物的估值仍有一定溢價。雖然君實生物的新任CEO有較好的臨床研發背景,但她能否帶領公司在商業化領域交出更好的成績,還有待時間證明。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

聯繫我們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TikTok Deal

新聞概要:中美馬德里會談就TikTok交易達成框架協議

TikTok交易將化解美方對安全的擔憂,但同時保留這個熱門社交平台的「中國特色」    李世達 中美官員周一表示,雙方在西班牙馬德里舉行的會談中,就TikTok問題達成一項框架協議。美國總統特朗普隨後在社交媒體表示,該協議將在周五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通話中確認。 此次會談由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率團,美方則由財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領銜,議題涵蓋美方單邊關稅措施、出口管制以及TikTok問題。這是自美國總統川普今年4月啟動新一輪關稅戰以來的第四次會談。 這項涉及1.7億美國用戶的熱門社交媒體應用的潛在協議,成為這兩個全球第一與第二大經濟體在數月談判中罕見的突破。 據財新報道,中國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代表兼副部長李成鋼表示,關於TikTok問題,中國一貫反對將科技和經貿問題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絕不會以犧牲原則立場、企業利益和國際公平正義為代價,尋求達成任何協議。 李成鋼說:「中方將堅決維護國家利益和中資企業合法權益,依法依規開展技術出口審批。同時,中國政府充分尊重企業意願,支持企業在符合市場原則基礎上,開展平等商業談判。」 貝森特則在會談結束後表示,雙方就TikTok問題達成了框架協議,他稱這項協議是兩個私有主體之間的事,但商業條款已達成一致。他強調,該協議將解決美國在安全方面的擔憂,但同時會保留TikTok的中國特色。 CNBC報道稱,貝森特指出,在該框架下,可能會由美國控制TikTok的所有權。 TikTok的未來動向一直是中美談判焦點。特朗普今年以來已三度簽署行政令,將TikTok出售期限不斷延後,最新截止日期為9月17日。根據美方立法,一旦無法剝離,TikTok將面臨在美被禁的命運。 特朗普先前曾強調,美國已有潛在買家,包括地產大亨弗蘭克·麥考特(Frank McCourt)、AI初創公司Perplexity AI以及由Employer.com創辦人廷斯利(Jesse Tinsley)組成的財團等,不過方案涉及收購範圍與股權結構各有差異。 然而,TikTok是否能夠出售,最終需經中國政府批准。早在2020年,中國商務部與科技部便將「基於數據分析的個性化推送服務技術」及「人工智能交互界面技術」納入出口管制清單,意味TikTok核心演算法若要轉讓,必須獲得主管部門許可。 中方先前已多次強調,將依法依規處理TikTok相關事宜,堅決維護企業正當權益,並強調中國政府從未要求企業違反當地法律提供境外數據。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自駕龍頭首掛 禾賽科技午收升逾一成

自動駕駛技術公司禾賽科技有限公司(2525.HK, HSAI.US)周二首日在香港掛牌,開市即升7.7%報229.2元,之後股價續向上升,中午收市報237.2元,升11.47%。 公司發售1,955萬股,一成於香港公開發售,每股定價212.8元,錄得超額認購167.7倍,國際配售超額13倍,集資淨額40億元。 過去三年,禾賽科技均為全球第一大激光雷達供應商,去年在全球ADAS(高級駕駛輔助系統)市場排名第三。公司的收入由2022年的12億元人民幣(下同),增至去年的20.77億元。今年首三個月,收入3.59億元,同比增加46.3%,虧損則收窄84%至1,750萬元。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SolarSpace makes solar cells

轉戰海外盈收改善 中潤光能再闖港交所

這家光伏電池製造商新近遞交的上市申請顯示,幾乎所有主要財務指標在今年上半年開始改善,並重返盈利軌道 重點: 中潤光能提交在香港上市的新申請,公司今年上半年恢復了收入增長及盈利能力 這家光伏電池製造商的快速轉型,受惠於將重心轉向國際市場及先進的N型光伏電池片   陽歌 半年之間,天差地別。 這是光伏電池製造商江蘇中潤光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周一再度提交的香港上市申請的最大啓示,距離其首次在港提交上市申請僅六個月。此前的申請與此次最新版本之間的差異,幾乎在所有方面都截然不同。 3月,全球第二大光伏電池製造商中潤光能首次申請上市時,稱 2024年收入驟降近半,至113.2億元(16億美元),同時全年錄得巨額虧損12.9億元。幾乎所有其他關鍵指標表現類似,毛利率滑入負區間,出現大規模現金流出。 此次最新申請顯示,公司今年上半年實現顯著反轉,收入觸底回升,毛利率重返正值區間。或許最為重要的是,公司恢復了盈利。 行業觀察人士深知,由於新產能大規模擴張,導致嚴重供過於求及價格大跌,中潤光能及其整個光伏行業領域的同行,在超過一年時間里均深陷困境。隨著情況發展,多數公司陷入虧損,紛紛削減產量以控制損失。 為應對此局面,中國鼓勵生產商削減產量,淘汰落後產能,並大規模擴充自身太陽能裝機容量,僅今年上半年就新增256吉瓦(GW),佔全球新增裝機容量380吉瓦的三分之二。 中潤光能初現復蘇,最引人注目之處在於它是業內首批傳出此類消息的公司。重要原因似乎是其收縮了中國本土市場,儘管這一市場龐大,但因絕大多數生產商都集中於此,競爭極其激烈,公司已將目光轉向利潤率更高的其他全球市場。 公司供貨其他市場,產品主要來自老撾生產基地,那裡的光伏產品,未受美國及其他一些國家針對而徵收反傾銷關稅。一個不祥的信號是,美國8月7日宣布,對包括老撾在內的多個亞洲國家製造產品發起反傾銷調查。 新反傾銷關稅的實施(獨立於特朗普的貿易戰關稅),或對中潤光能的復蘇構成挫折,因美國市場是助推公司今年上半年顯著復蘇的外銷市場之一。其美國銷售額在今年上半年飆升至14.6億元,為去年同期3.1億元的近四倍,約佔其總收入的五分之一。 專注N型光伏電池片 隨著銷售重心從中國轉向國際市場,中潤光能的營收結構今年上半年發生顯著轉變,成為恢復盈利的關鍵因素。公司上半年整體營收同比上漲27%至74.7億元,去年同期為59億元。 不過,公司上半年對中國大陸的銷售額驟降40%至27億元,去年同期則為44.3億;國際銷售額則逆勢增長逾兩倍至47.6億元,去年同期為14.8億元。這一過程中,國際銷售在公司總收入佔比升至約三分之二,去年同期僅為四分之一。 我們前文指出,美國是中潤光能業務增長最快的區域之一,但越南也表現強勁,成為公司第二大國際市場,約佔其上半年銷售額的16%。其他表現強勁的市場包括泰國、新加坡。 中潤光能業績反彈的另一重要因素,似乎是快速轉向新的N型光伏電池片,並淘汰舊P型光伏電池片技術。中國正推動淘汰舊技術,以解決產能過剩,中潤光能似乎積極踐行此方針。上半年,N型電池片收入同比飆升近倍兩至53.3億元,佔公司營收的71%;P型電池片收入則同比下滑三分之二,至9.85億元。 中潤光能指出,老撾生產成本普遍高於中國,但全球市場銷售獲得的更高利潤率完全抵消了額外支出。因此,其持續擴建老撾生產基地,年產能達7.6吉瓦,約佔6月底總產能22.8吉瓦的三分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幾乎全用老撾產能服務全球客戶,這意味上半年閒置的約3.2吉瓦產能多數位於中國。上市文件顯示,老撾生產基地佔其上半年光伏電池產量的35.7%,遠高於2023年的2%。 大幅轉向國際銷售,助力中潤光能上半年實現毛利潤,儘管中國業務指標仍為負值;公司同期也扭虧為盈,盈利12.1億元,去年同期虧損7.17億元。如前所述,公司上半年現金流也重返正值。 這一顯著轉變預示,中潤光能最新的上市申請前景良好,相比虧損公司,投資者顯然更青睞盈利企業。美國反傾銷關稅或成為潛在拖累,但總體而言,若此次上市成功推進,我們預計將吸引較多投資者。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英國零售商Sainsbury’s向京東出售Argos談判告吹

電商巨頭京東集團股份有限公司(9618.HK, JD.US)近期積極在歐洲市場尋求併購實體零售商,但其拓展計劃在英國受挫。 英國連鎖超市集團J Sainsbury plc(SBRY.L)周日公告,已終止與京東關於出售旗下商品零售商Argos的談判。公司稱,在媒體披露雙方洽談出售的消息後,京東大幅修改收購條件,但該方案不符合公司的最佳利益,因此決定退出洽談。 Argos是英國第二大綜合商品零售商,擁有全英第三大訪問量的零售網站及逾 1,100個提貨點,在2016年被Sainsbury's以11億英鎊收購。 Sainsbury's預計,2025至2026財年可實現零售基礎經營溢利約10億英鎊(13.6億美元),以及超過5億英鎊的零售自由現金流。 京東港股周一平開,至中午休市報132.7港元,升0.76%。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