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太陽能電池板主要原材料製造商預測,其在中國上市的子公司上半年利潤增長340%

重點:

  • 大全新能源稱,其在中國上市的子公司上半年利潤增長約340%,低於首季的389%增速
  • 該公司預測,多晶矽價格在短期將繼續上漲,扭轉之前從年初創紀錄水平走弱的趨勢

陽歌

在什麽樣的情况下,340%的利潤增速會令人失望?

答案是:如果你的名字是大全新能源公司(DQ.US; 688303.SH),以及當你上期的利潤增速為更强勁的390%時。實際上,這倒也不全是我們說的這樣,因為兩個數字都相當給力,儘管作為中國領先的多晶矽製造商之一,它的利潤增長正在放緩。多晶矽是製造太陽能電池板的主要原材料。

大全新能源剛剛公布了其在中國上市的公司、名稱相似的新疆大全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688303.SH)的一季度利潤預測,最新數字顯示,隨著全球太陽能需求日益旺盛,該公司的業務持續蓬勃發展。對太陽能的需求本就十分强勁,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之後更是如此,因為許多西方國家開始加速建設清潔能源設施,以擺脫對俄羅斯石油的依賴。

不斷加速增長的需求導致多晶矽價格創下歷史新高,使大全新能源這樣的公司受益,包括其國內競爭對手協鑫科技(3800.HK),以及德國的瓦克化學(WCH.DE)。

周四,其新疆子公司宣布了上半年初步利潤預測之後,大全新能源的股價上漲了15%。周五回吐了部分漲幅,但仍然高於上周末發布公告前的水平。該股今年迄今上漲了75%,目前較3月中旬的低點幾乎翻了一倍。

儘管如此,這只股票與同行相比仍然被嚴重低估,市盈率僅為4.3倍。相比之下,子公司新疆大全的市盈率為14倍,說明中國的投資者對該股票的喜愛程度遠高於美國投資者。與大全新能源相比,協鑫科技市盈率也要高得多,為16倍,瓦克化學的市盈率也更高,為8倍。

大全新能源的美國存託股票價格如此之低,是因為其總部設在中國西部的新疆地區。該地區因為一些勞工安排而受到西方的批評,雖然大全新能源否認自身存在這種做法。在一定程度上,為了回應這些批評,大全新能源正在新疆附近的內蒙古包頭市建立一個重要的新生產基地,這裏的爭議性要小得多。

說了這麽多,讓我們回到大全新能源最新發布的預期利潤,然後再看看該公司最近的一些其他問題。從我們的角度看,這家公司看起來確實是中國管理比較好的公司之一,它似乎被嚴重低估了,雖然那些爭議顯然構成了投資者應該關注的一項重大風險。

最新公告顯示,新疆大全預計今年首六個月的利潤為94億元至96億元之間,同比增長約340%。這相當不錯,但是與它今年一季度報告的389%的利潤增速相比有所放緩。

多晶矽價格保持高位

盈利預測中可能讓投資者興奮的一個因素是,大全新能源指出,多晶矽價格將在可預見的未來將保持高位。此前有迹象顯示,多晶矽價格在2021年大幅上漲後,可能已在今年年初見頂,大全新能源報告稱,它的多晶矽首季與去年四季度相比,價格有所下降。

 “2022 年,整體光伏市場持續增長,高純多晶矽料仍為整個産業鏈供應最緊缺的環節之一,因此多晶矽市場價格持續上漲,”該公司在向上海證券交易所提交的業績預告中寫道。“此外,公司三期B階段項目於年初達產,新產能釋放帶動上半年銷量同比增長約 80%,”公告稱。

在公布業績預告的前一天,大全新能源還披露,它已完成了此前宣布的通過在上交所上市的新疆大全增發新股,以集資110億元的計劃。大部分資金將用於包頭的新廠。該公司去年12月宣布將在包頭建廠,投資額可能高達332.5億元,使公司目前的産能增至三倍。

由於在上海上市的新疆大全和在紐約上市的大全新能源之間存在巨大的市盈率差距,利用這家中國公司來融資似乎是明智之舉。這意味著通過前者籌集資金的成本要比通過後者低得多。此舉的意義還體現在另外一個方面,即新募集的資金將全部用於中國境內,這意味著它從上海定向增發中獲得的人民幣,將比它通過美國上市公司進行類似融資獲得的美元有用得多。

但是對於大全新能源和太陽能供應鏈中的許多其他中國公司來說,前景並不完全樂觀。在該公司宣布新疆大全上半年業績預告的同一天,國際能源署發布了一份報告,凸顯了全球太陽能供應鏈在中國的集中程度,指出目前全球79%的多晶矽產能位於中國,預計這個比例將很快增長到95%。

國際能源署執行主任法提赫·比羅爾對路透社表示:“這種集中程度,對於任何全球供應鏈來說都代表了相當大的脆弱性。”

在過去兩年裏,類似這樣由於供應鏈集中在中國所導致的脆弱性,已經表現得非常明顯了。由於在中國的供應商經常因為疫情而停工停產,其他行業的一些製造商有時難以獲得零部件和原材料。在中國與西方關係緊張之際,國際能源署的警告在一定程度上也帶有政治色彩。

如果西方政府為了應對這種特別的擔憂,在未來幾個月開始宣布新的舉措,支持本地多晶矽生產的發展,對此我們一點也不感到意外。這不可避免地意味著大全新能源這樣的公司,將面臨新的競爭。但是正如我們之前所說的,該公司相對强大的管理和非國有實體的背景,使其更加以市場為導向,因此可能更好地定位於長期發展。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Fibocom makes wireless modules

估值過高利潤承壓 廣和通上市即插水

這家無線模組製造商在港上市首日即下跌11.7%,次日續挫,但其估值似仍偏高 重點: 上市募資3.6億美元,廣和通定價堅挺,但上市首日市場已因其估值高及利潤受壓而不買賬 廣和通今年上半年營收增長23.5%,但因毛利率遭擠壓,利潤增速大幅放緩至4.8%   陽歌 儘管香港或正迎來近年最活躍的IPO市場,但即便是近期投資者的狂熱情緒,也未能提振無線模組製造商深圳市廣和通無線股份有限公司(0638.HK, 300638.SZ)周三的上市首秀。這家公司的股票此前以21.50港元的區間上限定價,但利潤收窄與盈利增速放緩,最終引發投資者恐慌。 需特別指出的是,即便遭遇低迷開局,廣和通在港的估值泡沫仍高於深市老股。這種估值倒掛現象為歷史罕見,折射出當前香港IPO市場的非理性繁榮。後文將對此展開分析。 廣和通上市後股價近乎直線下挫,周三最終收跌11.7%。跌勢周四延續,早盤報17.44港元,跌幅約8%,較發行價已跌去近20%。 廣和通是近期湧現的「赴港二次上市」潮中的一員,這類企業在滬深交易所上市後,紛紛轉向更具國際視野的香港市場。儘管多數公司赴港上市旨在配合出海戰略,以提升全球影響力,廣和通卻顯例外。 這家1999年創立於深圳的企業,幾乎未提及將28億港元(約合3.6億美元)新股淨融資用於全球擴張。公司明確表示,約半數資金將投入現有國內研發基地,另有15%將用於深圳新製造工廠建設。 必須承認,公司具備顯著優勢,作為智能汽車及智能家居設備等高速增長市場的核心部件供應商,其無線模組產量居全球次席。該細分市場高度集中,以中國企業為主的行業前五強掌控約75%銷售額,意味廣和通短期內難遇強勁新對手。 不過,頭部陣營的內卷正加劇價格戰,技術快速成熟背景下,競爭持續擠壓廣和通的利潤空間。這種侵蝕今年加速顯現,上半年毛利率降至16.4%,不僅低於2024全年18.2%,更創下招股書披露的三年半數據的最低。 儘管開局不利,廣和通港股目前市盈率仍高達53倍,顯著超出其深市老股38倍的估值水平。這與歷史規律截然相悖,以往中資企業「A+H」股往往在滬深市場享受更高溢價。這顯然是香港近期IPO熱潮的直接產物,今年香港有望超越紐交所和納斯達克,問鼎全球新股融資榜首。 估值回調在即? 廣和通並非當前港股溢價交易的唯一個案。另一典型代表是寧德時代(3750.HK;300750.SZ),其港股35倍市盈率遠超深市26倍。自5月赴港上市以來,寧德時代股價已近翻倍,全球投資者對全球最大電動車電池製造商的佈局機會趨之若鶩。 並非所有龍頭技術企業的估值也出現大幅差距,空調製造商美的(0300.HK;000333.SZ)與礦業巨頭紫金礦業(2899.HK;601899.SH)的「A+H」股市盈率基本持平。核心要點在於,此輪港股IPO熱潮中,新上市中資科技股正成資本寵兒,儘管我們預判此類股票終將面臨估值回調。 廣和通恰可作為估值回調的注腳,儘管智能汽車與智能家居設備興起賦予無線模組強勁增長潛力,但該領域技術正加速成熟。招股書援引市場數據顯示,去年公司以14.4%的市佔率位居全球次席,落後於市佔率23.8%的行業龍頭、總部位於上海的移遠通信(603236.SH)。 據招股書披露,全球無線模組市場增長迅速,但絕非爆發式增長,銷售額預計將從今年486億元增至2029年726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10.6%。 廣和通增速顯著跑贏大市,今年上半年持續經營業務收入,從去年同期30億元增至37.1億元,同比增幅23.5%,與去年增速基本持平。模組業務佔據絕對主導,今年前四月貢獻93%的營收;其餘來自毛利率更高的解決方案業務。值得關注的是,該業務營收佔比已從2022年的1.2%,升至今年前四月的5.8%。 然而,在營收高增的同時,原材料成本上漲及成品模組降價,共同導致前文所述的利潤收窄。其結果是,上半年持續經營業務利潤,僅從去年同期的2.085億元微增至2.185億元,增幅4.8%。隨著技術持續成熟與競爭白熱化,這種利潤侵蝕在可預見的未來仍將延續,或持續拖累廣和通港股表現。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明略科技招股 籌10.2億港元

營銷軟件製造商明略科技(2718.HK)周四起至下周二招股,發售721.9萬股A類股份,每股141港元,集資最多10.18億港元(1.31億美元)。預計11月3日在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 公司計劃將所得款項淨額中,約35%用於未來3年提升技術研發能力;約40%用於豐富產品組合的產品開發;約15%用於營銷、品牌推廣及銷售團隊擴充,旨在進一步擴大客戶群,並深耕數據智能行業;及約10%用於營運資金及一般公司用途。 明略科技提供數據智能產品及解決方案,涵蓋營銷和營運智能,涉及線上及線下場景。今年上半年,公司營收約6.44億元,同比增長13.9%,經調整營運利潤約為2,688萬元,扭虧為盈。 騰訊持有明略科技約30%的股份,投資者還包括紅杉中國、淡馬錫、凱鵬華盈、快手等。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金沙中國第三季淨收益按年升1.5%

博企金沙中國有限公司(1928.HK)周四公布第三季財務情況,淨收入按年上升1.5%至2.72億美元,經調整物業Ebitda(息、稅、折舊攤銷前盈利)為6.01億美元,按年上升2.7%。 公司母企LVS主席兼行政總裁羅伯特·戈德斯坦表示:「我們財政實力及領先同業的現金流量,繼續支持公司在澳門及新加坡兩地的投資及資本開支項目。」 澳門威尼斯人期內娛樂場的淨收益,按年下跌2%至5.43億美元;澳門巴黎人跌13.8%至1.63億美元,澳門金沙跌9.6%至6,600萬美元;澳門百利宮更跌27%至1.32億美元。旗下各娛樂場中,只有澳門倫敦人上升55%至5.25億美元。金沙在澳門的酒店入住率跟去年同期相若,平均超過95%。 金沙中國周四開市升1.1%報18.63港元,公司年初至今股價跌逾一成。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RTD Coffee

從提神到品味:中國即飲咖啡進入高質量競爭時代

中國即飲咖啡市場高速成長,從提神飲品演變為生活方式象徵    頭豹研究院 近年來,中國即飲咖啡市場呈現顯著擴張趨勢。在便利店、商超和電商渠道推動下,即飲咖啡逐漸成為年輕消費者日常生活的「隨手飲」,從提神需求延伸至健康管理與生活方式表達。品牌紛紛在配方中融入低糖、低脂、功能化元素,迎合健康導向。 同時,精品化趨勢加速滲透,產品從單一口味拓展至冷萃、拿鐵、燕麥奶等細分品類,包裝設計更具質感,滿足消費者對品質與個性化的需求。中國即飲咖啡市場正從「量」的擴張轉向「質」的提升。 即飲咖啡是可直接購買並飲用的預製咖啡飲料,與速溶與現磨並列為三大類別。其市場的迅速成長反映出消費者行為的深刻轉變——從社交飲品到日常必需品,再到生活方式符號,折射出中國消費結構的多元化。 行業數據顯示,中國即飲咖啡零售收入從2020年的120億元增至2024年的280億元,年複合增長率達18%,高於飲料行業整體增速。線上銷售成為主動能,佔比由9%升至35%。 新世代消費力量正在重塑咖啡市場 抖音平台數據顯示,2024年咖啡品類銷售額同比增長110%,帶貨品牌和帶貨商品數量分別增長142.9%和380.3%。直播電商降低嘗鮮門檻,即時零售提升便利度,內容電商場景化營銷激發需求,形成強勁的線上爆發力。 在競爭格局上,中國即飲咖啡正處於高速增長與激烈變革期,從國際品牌主導轉向本土與國際多元混戰。第一梯隊為雀巢(NESN.ZU)與星巴克(SBUX.US),合計佔市場六成;第二梯隊包括農夫山泉(9633.HK)、統一(0220.HK)、可口可樂(KO.US)等品牌旗下的咖啡產品,以健康與性價比策略突圍;新銳品牌則憑創新產品和數字行銷快速崛起。 渠道策略呈現明顯分化。國際品牌依賴商超與酒店渠道,本土品牌積極布局電商與會員制零售,如隅田川1L裝在線上銷量佔比超六成,農夫山泉則深耕山姆會員店,反映消費場景的重構。 健康功能性延伸成為產品升級的主要方向。消費者健康意識覺醒,即飲咖啡品牌紛紛加碼功能性成分添加,推出滿足細分需求的專業化產品。該類精準營養策略不僅提高產品溢價能力,還創造了與傳統現磨咖啡的差異化賣點。 地域風味定制化體現了即飲咖啡本土化的深度發展。品牌結合區域飲食偏好開發特色口味,如雲南小粒咖啡與本地水果融合款、花椒咖啡和凍梨咖啡等小眾風味,使產品成為情感聯結的載體。預計未來,具有地域特色的即飲咖啡產品佔比將從目前的15%提升至30%,成為市場增長的重要驅動力。 包裝形態與技術革新不斷突破即飲咖啡體驗邊界。傳統瓶裝、罐裝之外,咖啡粉、咖啡膠囊、咖啡濃縮液等多種形態競相湧現。 無糖/低糖產品也已從市場差異化選項變為基礎標配。叮咚買菜平台數據顯示,87%的大瓶裝咖啡銷售來自無糖版本,三年前僅為50%左右。健康標配化趨勢正在重塑整個即飲咖啡市場的基本格局,迫使傳統甜味奶咖產品轉型退出主流市場。 成分與配方創新反映即飲咖啡向專業化、精品化發展的趨勢。品牌不再滿足於簡單的咖啡+糖+奶基礎配方,而是引入精品咖啡思維,強調豆種來源、烘焙度和萃取工藝。同時,成分配比也更加科學化,使用天然甜味劑替代人工甜味劑、添加膳食纖維等營養成分。在健康化與精品化雙輪驅動下,即飲咖啡市場正邁向高品質競爭階段,品牌唯有兼顧健康屬性與品質體驗方能脫穎而出。 頭豹研究院中國是行企研究原創內容平台和創新的數字化研究服務提供商,擁有近百名資深分析師,聯繫方式:CS@leadleo.com 本文內容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咏竹坊立場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