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0.HK
Vivo accused of visa violations in India

印度指控Vivo的員工申請簽證時未披露雇主信息,並以涉嫌洗錢為由逮捕了一名中國高管

重點:

  • 印度指控Vivo違反簽證規定,以及一些員工非法前往該國敏感地區
  • 該公司以及目前主導印度市場的小米和Oppo等中國智能手機品牌都在該國面臨逃稅指控

      

陽歌

中國科技企業在海外的處境日益艱難,人們的關注點主要放在西方市場,但對渴望增長的中國智能手機製造商來說,快速發展的印度市場,也正在迅速成為一個充滿爭議的地方。本週,隨著在該市場領先的中國品牌Vivo,面臨一系列簽證相關指控

的新聞傳出後,這種日益艱難的困境也登上了各大媒體。

陷入困境的Vivo,最近成為了印度智能手機市場的新王者,印度目前是僅次於中國的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機市場。根據市場研究公司IDC的數據,該市場最新的前五大手機品牌榜單,幾乎被中國品牌瓜分,Vivo在今年上半年以16%的份額領先。韓國三星(005930.KS)排名第二,中國品牌realmeOppo小米(1810.HK)緊隨其後。

Vivo是一家民營企業,但它的發展軌跡可能很快就會像小米一樣,後者是2014年最早進入印度的中國品牌之一。提早進入幫助小米迅速成為印度智能手機市場的王者,並在2018年超過三星躍居榜首。

但去年,小米開始走下坡路,因為逃稅指控,政府凍結了它價值6.74億美元的資產。小米表示,由於缺乏現金和其他運營資源,其印度業務「實際上已經停止」。

這些麻煩是小米在印度市場份額下滑的一個主因。印度曾是小米最大的海外市場,目前仍佔其銷售額的三分之一左右。2023年上半年,它在印度的出貨量暴跌39%,跌至該市場的第五位。

印度曾對包括Vivo在內的許多中國品牌提出過類似的逃稅指控。但最新事態表明,又出現了新的重大轉折,在各種麻煩中增加了間諜活動的指控。這些指控與中印地緣政治競爭直接相關,兩國在喜馬拉雅地區存在領土爭端。

這讓我們回到了Vivo最近遭遇的挫折,根據本週早些時候的一份法庭文件顯示,該公司的30名員工在申請印度工作簽證時,隱瞞了為該公司工作的事實。

這份文件還指控其中一些人,前往印度的敏感地區,這些地區除了常規簽證外,還需要單獨的旅行許可,這構成了「嚴重違反印度簽證條件的行為」。不僅如此,Vivo的一名高管本週在印度被捕,原因似乎是2022年啓動的一項洗錢調查有關。

Vivo在一份聲明中說,這名員工的被捕「令我們深感擔憂」,並表示「將致力於合法合規」。

逃稅指控

最新的簽證和洗錢指控並非Vivo與印度之間第一次發生衝突。去年印度指控Vivo將 6247億盧比(約合 75 億美元)的資金轉移到國外,其中大部分流向中國,卻沒有繳稅,小米也曾受到類似指控。

Oppo和華為也曾被指控,在沒有納稅的情況下進行類似的大額匯款。華為案引起了特別關注,因為據報道,該公司表示它在印度市場虧損嚴重,這使得大額匯款看起來很可疑。

坦率地說,這種把戲對於跨國公司來說並不是什麼新鮮的做法,為了逃稅,它們都愛把錢在各國之間轉來轉去,這使得最新一輪的調查,至少在一定程度上看起來是出於政治動機。雖然三星和蘋果(AAPL.US)都名列印度十大智能手機品牌,但目前還沒有爆出針對西方公司的類似調查。

事實上,蘋果公司似乎正在利用中國公司的麻煩,來提高自己在印度市場的份額,不過我們應該注意到,蘋果公司的iPhone比中國品牌要貴得多。早在2017年,蘋果就開始通過其生產合作夥伴富士康的工廠,在印度生產老款iPhone,據報道,蘋果正準備在卡納塔克邦的富士康工廠,生產最新款的iPhone。

同樣,我們也應該指出,蘋果的舉動未必是為了在印度市場搶奪更大的市場份額,而更像是在疫情期間,因嚴重依賴中國作為製造基地,而蒙受損失後的一種多元化佈局策略。儘管如此,在印度如此大規模的投資,可能會取悅當地政府官員,從而降低未來像中國品牌一樣,遭遇法律問題的可能性。

在印度市場的暢銷中國手機品牌中,小米作為唯一的上市公司,很好地反映了投資界,是如何看待這些陷入困境的中國企業。小米的股價今年實際上上漲了約10%,儘管和2021年初的歷史高點相比,下跌了約三分之二,當時許多在海外上市的中國股票都達到頂峰。

小米目前的市盈率相當強勁,為29倍,與蘋果的30倍大致相當。它也遙遙領先於三星的13倍,儘管這家韓國科技巨頭的產品不止是手機。我們還應該注意到,小米的預期市盈率只有20倍,而蘋果為27倍。

最重要的一點是,對於中國的科技企業來說,印度正變得越來越強硬,甚至不輸西方國家。因為印度可能是與中國最為旗鼓相當的政治和經濟對手,兩國在經濟發展方面,有許多共同之處,而且還接壤並存在領土爭端。

因此,我們可能會看到像小米、Vivo和華為這樣的公司逐漸退出印度市場,甚至因為擔心資產被沒收,可能最終關閉它們在當地的生產基地。這可能會為蘋果和三星等企業帶來潛在機遇,不過最大的受益者可能是印度希望推廣的低端本土品牌。

有超讚的投資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讓更多人知曉?我們可以幫忙!請聯繫我們瞭解更多詳情。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聚水潭首掛半日升24%

電商SaaS ERP提供商聚水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6687.HK)周二在港股首日掛牌,高開24.2%報38港元,至中午休市報37.96港元,升24.05%。 公司公布,此次發售6,816.7萬股,發售價每股30.6港元,集資淨額19.4億港元。香港公開發售獲1,952倍超購,國際發售獲21.9倍超購。 成立於2014年的聚水潭,總部位於上海,據灼識諮詢,以2024年收入計算,聚水潭是中國最大的電商SaaS ERP提供商,市場份額達到24.4%。 此次集資所得,將用於強化研發能力,加強銷售及營銷能力、戰略投資,以及一般營運用途。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Kingsoft makes WPS software

政府加速取替進口軟件 金山軟件受惠程度有多高?

一則政府公告因使用金山的文字處理軟件,帶出要加快取代進口軟件系統的預期 重點: 中國政府近期在一份重要文件中,採用金山文字處理軟件,推動其股價上漲,公司被視為中國版Microsoft Office 儘管在進口替代政策的東風,以及積極的市場預期,金山辦公軟件在企業級市場滲透率仍顯不足,個人用戶仍佔收入的66% 夏飛 中國本月強化稀土出口管制的舉措,加劇市場憂慮中美貿易休戰態勢將會瓦解。儘管該政策信號強勁,但部分投資者更關注其傳遞方式背後的潛台詞,政府通過何種載體發佈這項最新重磅聲明。 一反常態,中國商務部未採用微軟PDF或DOCX格式文件,而是使用金山軟件有限公司(3888.HK; 688111.SH)開發的免費文字處理軟件WPS,從而生成10月9日稀土公告文件,該公司被普遍視為抗衡微軟(MSFT.US)Office的中國本土方案供應商。 雖然未正式確認為新政策,但此一低調轉變,標誌中國在加速推進技術自主可控、對抗美國軟件出口禁令的戰略中再進一步。2022年9月,國資委發布的內部文件要求,其監管的央企,須在2027年前完成國產替代外國IT系統的工作。 中國政府會否同步推進更多軟件國產化替代,仍有待觀察。 10月13日,金山滬港兩地上市股票最高大漲18%,但此後回吐全部漲幅。其A股今年表現尚可,但並非亮眼,11.6%的年內漲幅落後上證綜指17.7%的漲幅;港股則明顯跑輸大盤,年內下跌6.8%,而同期恆生指數大漲29%。 軟件角力 這輪短暫漲勢似乎表明,部分市場人士對政府發布稀土文件時,採用金山格式的意義,仍持懷疑態度。事實上,商務部8月對加拿大豌豆澱粉發起反傾銷調查時,也曾採用WPS格式發文,當時該轉變未引發過多關注。 不過,宏觀政策軌跡似乎未改,仍為本土企業提供追趕契機。 在華銷售軟硬件的外資科技企業正全線收縮,市場研究機構Canalys數據顯示,惠普今年一季度在中國PC市場的份額降至7%,僅為華為13%的一半,更遠低於聯想30%的份額,而華為本不以電腦產品見長。 外資品牌不僅放棄中國作為產品銷售市場,也放棄作為研發和製造基地。此趨勢源於多重因素,包括中國成本上升,以及分散製造佈局,以規避過度依賴單一國家風險的考量。 《日經亞洲》報道稱,微軟(中國營收僅佔總營收1.5%)已於3月悄然關閉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並計劃明年將Surface平板電腦生產線遷出中國。蘋果也採取類似舉措,正將更多產能轉移至印度。 外資在製造端,特別是銷售端的收縮,為金山等中國品牌創造了發展空間。在中國力圖擺脫外國產品依賴的進程中,這些企業或正獲得政府的隱性支持。 金山由知名企業家、智能手機巨頭小米(1810.HK)掌門人雷軍掌舵,成為中國「去美國化」戰略的主要受益者之一。路透社報道顯示,僅2022年,中國在軟硬件替代領域投入就高達1.4萬億元(約合1,910億美元),同比增長16.2%。 今年8月,金山辦公投資者關係總監Li Yinan向投資者透露,公司WPS業務正「積極參與黨政機關及企事業單位辦公軟件採購招標」。此前估算顯示,WPS已佔據中國黨政機關、國企及銀行辦公軟件系統約80%的市場份額。 分析師普遍預期,中國加速要替代進口,將為本土軟件企業提供長期驅動力。目前,分析師對金山的平均目標價定為42.30港元,較周一收盤價31.64港元有34%上行空間。雅虎財經調研的12位分析師中,3人給予「強力買入」評級,7人建議「買入」,但其餘2人持「持有」觀點,顯示並非所有人看好其光明前景。 消費端依賴症 金山欲將微軟的戰略收縮轉化為實際收益,首要任務是深耕關鍵企業客戶市場,而非依賴個人消費者與政府機構支撐增長。 這種轉型跡象尚不明顯,金山二季報顯示,今年上半年個人客戶貢獻WPS業務65.8%的營收,至17.5億元(約合2.45億美元);該比例自2020年第二季度的55%持續攀升。 反觀微軟Office業務,其收入絕大多數來自企業客戶。截至今年6月的六個月內,微軟365商業產品及雲服務營收達462億美元,面向消費者的產品僅創收22億美元。 金山保持增長但勢頭未達迅猛,今年上半年營收同比增10%至26.6億元,但受遊戲業務收縮拖累,利潤增速顯著放緩至3.57%。截至6月30日,其WPS AI(微軟Copilot辦公助手的同類產品)月活用戶數,由2024年底的1,968萬快速增至2,951萬。 複雜的定價策略與數據隱私操作引發的聲譽風險,也給金山前景蒙上陰影。被「超級會員Pro/Plus/Pro…

簡訊:寧德時代續領風騒 第三季盈利勁升四成

電池生產商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750.HK, 300750.SZ)周一公布第三季度業績,截至9月底止收入按年增長12.9%至1,041.9億元人民幣(下同),盈利按年升41%至185.5億元。 公司首三季度累計收入達2,830.7億元,按年增長9.3%,盈利按年升36%至490億元。 期間公司的總資產達到8,961億元,較去年底增長13.9%;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按年增長19.6%至806.6億元,手上貨幣資金達3,242億元,按年升近7%。 寧德時代周二開市報543港元,升2.8%。公司自今年5月上市以來,股價累計上升一倍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Gold bull market endures, Zhaojin's stellar earnings poised to continue

黃金牛市未完 招金季績佳未來續看俏

受惠美元貶值,金價第三季升近17%,推動招金上季業績增長標青 重點: 受惠金價持續創新高,招金首三季盈利增140% 引入紫金具協同效益,海域金礦將投產利好業績增長   白芯蕊 恒生指數今年一度飆升逾三成,表現雖亮麗,但仍跑輸於同期金價(累計飆升50%),當中金礦股表現突出,其中招金礦業股份有限公司(1818.HK)股價今年更大升200%,公司最近公布季績,首三季純利多賺逾一倍,料有望續跑贏大市。 招金於2004年4月成立,總部位於中國金都山東省招遠,2004至2012年獲招金集團注入資產和對外收購,令業務快速擴張,目前業務包括勘探、開採、選礦及冶煉,當中2008年後黃金佔收入比率維持在85%,現時大股東是山東招金集團,持有34.19%的股份,2022年則引入紫金礦業(2899.HK;601899.SH)入股,成為公司第二大股東,持有18.2%的股權。 金價持續創新高,單是第三季由3,303.2美元升至3,859.03美元,升幅達16.8%,帶挈招金業績造好,當中上季收入達50.79億元,按年升59%,純利更大增106.7%至6.78億元,推動招金首三季純利大升140.4%,達21.17億元。 回顧招金的歷史,自2006年在港交所上市後持續收購,最初重點併購新疆和甘肅金礦資源,2010年起重點開發新疆、甘肅、山東三大基地,2017年開始出海收購厄瓜多爾一間礦業公司60%股權,2021年入股澳洲鐵拓礦業成為重要股東,更於2024年完成收購,變相擁有西非科特迪瓦金礦項目。 中國第三大金礦商 截至2024年底止,招金擁有黃金礦產資源量1,446噸,僅次紫金的3,973噸和山東黃金(1787.HK; 600547.SH)的2,635噸,成為中國第三大金礦商。招金旗下主力礦山包括位於中國的夏甸金礦、蠶莊金礦、大尹格莊金礦等七大礦山,便佔招金黃金資源儲量77.72%。 值得留意是招金金礦開採成本不高,參照2025年中期業績企業綜合克金成本約為每克216.2元,折合每盎司約942.7美元,至於全球第二季黃金平均價為3,280.35美元,反映招金有巨大利潤。 更何況紫金在2022年從復星買入招金兩成股權,成為招金第二大股東,對招金是百利無一害,畢竟紫金是全球領先的綜合性礦業公司,在黃金、銅、鋅等金屬資源開採方面擁有豐富經驗,入股後雙方已展開深度協同合作,為招金帶來巨大協同效益。 夥紫金開發內地第二大金礦 尤其是內地第二大金礦海域金礦,將由招金與紫金共同開發,股權佔比分別70%和30%,據報該礦有望在短期內投產,預計投產後黃金年產量達到15至20噸。中郵證券估計,海域金礦開採成本為每克170元,折算每盎司約741.17美元,按目前金價突破4,000美元計算,將有望成為招金未來盈利增長動力。 再者,金價強勢大有機會未完,尤其是美國經濟開始轉弱,失業率已升穿4%重要心理關口,加上企業引入人工智能後大幅裁員,最終將令失業率惡化。與此同時美國通脹黏性仍高,特別是美國向全球多國實施關稅,最終會承受惡果,奈何當地就業情況轉差,聯儲局選擇減息應對,最終美國大有機會出現1970年代的滯脹情況,按過往滯脹歷史,對金價卻是最有利。 高盛調高金價預測 另一方面,美國債務高企,總負債規模逼近38萬億美元,一方面美國財赤卻未有改善,同時白官選擇以美元貶值應對,全球央行為分散風險,齊齊減持美元及拋售美債等資產,同時增持黃金等貴金屬,形成黃金獲得巨大購買力。投行高盛便估計,新興市場央行會繼續推動外匯儲備多元化,將增加黃金配置,估計央行2025年平均每月買金達80噸,明年仍達70噸,因此上調明年底金價預測,由之前的4,300美元上調至4,900美元。 整體來講,金價牛市有望持續,配合紫金入股招金後有協同效益,加上海域金礦投產在即,因此對招金業績前景樂觀,估計今年核心盈利有望大升182%,2026年將再升25%,參照目前招金預期明年市盈率23.5倍,估值合理,在金價持續攀升沖喜下,拉動金礦股股價向上,因此招金礦業有望成為黃金牛市最大贏家之一。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