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78.HK
The provider of education and training services in southern China has boosted its earnings with new courses, pivoting to non-academic tuition after a crackdown on tutoring for school subjects.

上半年財報顯示,卓越教育集團在「雙減」政策後調整經營策略,盈利能力正逐漸恢復,今年上半年經調整淨利潤大幅提升

重點:

  • 「雙減」前的學科類教培貢獻了公司近九成收入,如今素質教育在營收中佔比升至四成
  • 卓越教育推出「研學遊」產品,希望在千億市場中分一杯羹

 

莫莉

今年暑假,中國的「研學」市場持續升溫,孩子們不是在課外班上奮筆疾書,就是在戶外參加「校外課堂」。與此同時,為了提升內需、促進消費,8月初中國政府發佈的最新政策中,教育培訓消費成為激發改善型消費活力的重要目標,市場猜測「雙減」政策後,針對學科類教育的嚴監管可能出現轉機,申萬教育指數一度連漲九日。

在教育行業一片利好之下,中國華南地區教培龍頭企業卓越教育集團(3978.HK)股價也接連上行,年初至今已大漲近七成。上週四,卓越教育發佈今年上半年財報,顯示其在「雙減」政策後調整業務策略,令盈利能力逐漸恢復,收入按年上升68.1%至3.17億元,實現經調整淨利潤5,441萬元,按年大漲168.9%。雖然,這與2021年同期10.96億元的收入仍相距甚遠,但利潤的明顯恢復,證明卓越教育的全面轉型的成果已經顯現。

在2021年7月中國官方「雙減」政策公佈前,卓越教育主要面向K-12的學生推出課外教育活動,主攻小班輔導和個性化輔導的學科類教育培訓。2021年上半年,這兩部分業務貢獻了公司近九成的收入。然而,「雙減」之後,卓越教育全面終止K9學科培訓服務,將業務重心轉向為複讀備戰中考或者高考的初中、高中學生提供全日制複習,以及為K-12學子推出素質教育課程,同時提供職業教育以及高中生課後輔導等教育類課程。

從財報來看,卓越教育的全日制複習項目取得較大進展,上半年貢獻收入1.24億元,按年增加19.7%。2000年,卓越教育最初的業務就是為高考生提供全日制的複讀備考班,2005年,卓越中考學校成立,公司開始為複讀中考的初中畢業生提供全日制備考課程。在「雙減」政策中,學科類培訓深受打擊,但全日制的複讀班卻得以保留。

非學科類教培需求大

在其他教培企業道擇轉型做電商、賣教育硬體之際,卓越教育堅持走非學科類教培的轉型道路。公司推出了聚焦文學、邏輯思維、科學素質等多方面的素質教育產品,開設了「卓越程式設計」、「奇趣小記者」、「思考星球」、「文學美育」、「雙語文化」 等9大課程,這些產品亦於2022年成為廣東省首批通過教育主管部門非學科鑒定的素質類產品。2024年上半年,素質教育分部的收入大增321%至1.18億元,在總收入中的佔比,從2023年上半年的14.8%大幅提升至36.9%。

此外,卓越教育還推出了「研學遊」產品,讓孩子在研學過程中突出培養的思維和能力。近年來,中國研學遊市場十分火爆,據艾媒諮詢資料,2023年中國研學遊的市場規模約為1,469億元,按年增長61.6%,預計2026年將達到2422億元。

千億規模的市場,已經吸引了教育龍頭企業新東方(EDU.US; 9901.HK)旗下的新東方文旅等教培機構,以及各類旅行社入局。這類研學專案不僅是帶孩子旅行,同時也需要安排專業的研學導師輔導,對於卓越教育這類在學生、家長群體中有一定知名度的教培機構而言,在獲客方面有更大競爭優勢。

8月3日,國務院印發《關於促進服務消費高品質發展的意見》,當中提到要提出推動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社會組織開放優質教育資源,滿足社會大眾多元化、個性化學習需求。雖然一度被市場解讀為對於學科類培訓的嚴格監管有望放鬆,但實際上檔中主要提到的是推動職業教育提質增效,以及引進具有相關資質的協力廠商機構,提供非學科類優質公益課後服務,對於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科類培訓,監管政策的力度似乎暫無根本性的改變。

不過,多間教培機構近期公佈的財報顯示,該行業的營收和利潤都已得到顯著修復。在美股上市的好未來(TAL.US)近期公佈了截至2024年5月31日止的第一季度財報,期內實現營收4.14億美元,按年大漲50.4%,並順利扭虧為盈。

目前卓越教育的市盈率約為17倍,新東方在港股的市盈率約36倍,或顯示卓越教育的估值偏低。即使國內整體消費不景氣,圍繞教育的消費需求依然相當強勁,已成功轉型素質教育賽道的卓越教育值得投資者關注。

欲訂閱咏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

新聞

簡訊:佰澤醫療招股集資最多9億元

癌症醫院運營商佰澤醫療集團 (2609.HK)周五在香港公開招股,集資最多9億元。根據上市公告,公司計劃以每股4.22至6.75元發行1.33億;6月19日定價,並於6月23日掛牌。 財報顯示,佰澤醫療在中國運營六家自營癌症診療醫院,去年收入11.9億元,較2023年的10.7億元增長11%;2024年度淨虧損收窄至1,350萬元,較對上年度的2,460萬元虧損有所改善。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中國鬆綁稀土管制 金力永磁續供歐美

稀土磁性材料生產商江西金力永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680.HK; 300748.SZ)周三通過深圳交易所互動平台透露,公司在中國自4月起實施中重稀土出口管制後,已依規申報並陸續獲得主管部門頒發的出口許可,覆蓋美國、歐洲及東南亞市場。消息帶動周三公司A股上漲7.89%至24.07元,港股則漲1.75%報19.7港元。 金力永磁表示,今年首季,公司出口銷售收入3.12億元(4,300萬美元),其中對美國出口的銷售收入為1.22億元,佔營業收入的6.94%,且公司不涉及軍工業務。 據財新報道,自今年4月中國對7類中重稀土實施出口管制後,中國當月出口稀土永磁鐵環比減少一半2,626.7噸,其中前五大出口地是德國、越南、美國、意大利、韓國。歐洲、美國等地的汽車、半導體行業帶來嚴重影響。 中美官員本周在英國倫敦達成貿易框架協議,北京同意暫時恢復稀土出口為期六個月,美方則放寬近期有關噴射機發動機及相關零件的出口限制。中國商務部證實,已經依法批准一定數量的合規申請,並將持續加強合規申請的審批工作。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三花智能招股 最高集資81億港元

制冷空調元器件製造商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2050.HK ,002050.SZ)周五在港公開招股,發售3.6億股,公開發售佔7%,餘下為國際配售,每股售價21.21至22. 53港元,集資最多約81億港元,於本月18日截止認購,20日掛牌。 三花智能去年收入279.5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升13.8%,其中製冷空調電器零部件佔59.3%,汽車零部件佔40.7%。去年利潤31.1億元,升6.1%。 集資所得的30%用於研發產品組合,約30%用於在中國擴建及新建工廠,以及提高生產自動化水平,約25%用於擴大海外產能,約5%用於加強數字智能基礎設施,餘下10%用作一般營運資金。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Melco International will close operations of Grand Dragon Casino.

衛星賭場謝幕 或重塑澳門博彩業版圖

衛星場模式走入歷史,或將為澳門博企帶來EBITDA利潤率結構性修復的潛力 重點: 三年過渡期至今年底屆滿,澳門現有11間衛星場將全部退場 新濠旗下僅一家衛星賭場,受影響程度不若擁有9家衛星賭場的澳博控股    李世達 對澳門博彩業來說,本周一是歷史性的一天,博彩企業新濠國際發展有限公司(0200.HK)率先宣布,將於今年年底結束旗下駿龍娛樂場及三間摩卡角子機場的營運。駿龍娛樂場是俗稱「衛星賭場」的娛樂場,指的是在博企授權下,於非博企物業內設立、由其他營運商營運的賭場。 根據新濠國際的公告,做此決定是基於整體發展策略調整,相關博彩設施如賭桌、角子機與人員,將重新調配至集團旗下其他物業,而餘下三間摩卡角子機場則擬申請保留營運許可,仍需澳門政府審批。 繼新濠國際後,澳博控股(0880.HK)與銀河娛樂(0027.HK)也先後宣告旗下衛星場將於年底結業。至此,澳門現有11間衛星賭場都將結業,意味著這種曾遍布澳門半島老城區、以酒店樓層為主體、依賴分成收益的商業模式將全數退場。 一個時代的結束 衛星場模式是澳門「原創」。1990年代,當時澳門賭業由何鴻燊、霍英東等人組成的澳門旅遊娛樂有限公司(澳博控股前身)專營,其他有意開賭場者需與專營公司合作,逐漸衍生出衛星場的經營方式。衛星場由博企負責賭場運作和人員管理,但實際經營風險和盈虧由衛星場場主承擔。博企從中收取一定比例的管理費,衛星場則自行引客、承擔開支,賺取收入。 這種「分帳模式」讓不少本地中小型資本能以較低門檻進入博彩產業,也促進了舊城區酒店與周邊服務的繁榮,最高峰時期,澳門衛星賭場超過20家,遍布新馬路至高士德一帶。不過,由於場地與業務並非由博企直接管理,監管存在結構性問題,周邊區域容易成為罪案熱點。 現有的模式下,衛星賭場每100澳門元博彩毛收入中,約40澳門元歸政府、55澳門元歸衛星賭場、5元歸博企。然而2022年新修訂的《博彩法》規定,自2026年起,衛星場物業需由持牌博企擁有,或者需改以管理費模式營運,衛星場業主不再能夠分享博彩利潤,只能收取約15%的管理費,意味著將失去大部分收入。 油水不再,結業成為必然。儘管法律規定有三年過渡期,但銀娛旗下的利澳與總統娛樂場已於2022年先行關閉,預告了行業的結局。 根據政府公布,新濠國際關閉旗下一間衛星場與三間角子機場;澳博旗下澳娛綜合現時經營9間衛星場,其中僅凱旋門娛樂場與十六浦娛樂場有望在收購物業後轉為自營,其餘7間將全數關閉;銀河娛樂則將關閉旗下唯一一間衛星場。所有場所共涉及約5,600名僱員,這些僱員將由博企負責安置。 對於衛星場的退場,市場普遍認為對博企的基本面影響不大,甚至可能帶來中長線正面效應。 瑞銀指出,去年所有衛星場在博彩市場的市佔率合共約5%,衛星場終止營業是博彩需求重新分配機會,有關需求轉移會推高博彩企業收益。如果可以完全吸收來自衛星場的博彩需求,博彩企業EBITDA邊際利潤率可以提升20%至30%。2024財年整個行業物業EBITDA相應提升4%至6%。 澳博情況複雜 摩根大通則指出,衛星場佔銀河與新濠過去12個月EBITDA的貢獻僅為0%至2%,因此轉型影響可忽略不計。但對澳博來說,情況相對複雜。其7間預計停運的衛星場約貢獻4% EBITDA,還有約440張賭枱需重新分配,將為澳博帶來潛在數千名員工的人事負擔。若無法提升賭枱使用率,這筆薪酬壓力可能拖累利潤。 對於澳博來說,部分結業場館如金碧滙彩仍具盈利能力,停運或會影響短期現金流。雖然澳博計劃將原衛星場賭枱調至旗下新場如上葡京與葡京人,但市場份額未必能完全保住,還需時間消化與重建人流動線。中信里昂認為,若順利完成轉移,對新場加速回本有正面作用。 花旗則較悲觀,澳博財務壓力較大,截至2025年首季淨負債達235億港元(29.94億美元),高於行業平均。若未能順利處理收購或調整,澳博在2026年起或面臨利潤下滑風險。 這種看法也反映在股價上,新濠與澳博當日均升逾3%,銀娛則是微升0.45%。但對於衛星場經營者來說,衝擊就相當大。經營金碧匯彩娛樂場的匯彩控股(1180.HK),當日股價崩跌近48%,主因是公司來自娛樂場的收入佔總收入超過66%,管理層已預告明年收入與盈利將大幅減少。 衛星場結業後,澳門老城區的街頭巷尾將重歸平靜,但是博彩企業牌桌上的精算才正要開始。不論是新濠、銀娛或擁有最多衛星場的澳博,短期的人事與成本波動不可避免,卻也是一次順勢轉型的良機,如能有效吸納流量,引導賭客去向,或是一次改寫行業版圖的機會。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