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48.HK
E-House reorganization continues

這家房地產服務供應商希望通過發行新股籌集資金,這是它債券違約後重組計劃的一部分

重點:

  • 易居正在制定計劃,擬通過供股籌集4.83億港元
  • 重組計劃包括向債權人支付現金及公司股票,而供股集資可提供部份資金

    

梁武仁

易居(中國)企業控股有限公司(2048.HK)如今的日子似乎不好過,這家陷入困境的房地產服務供應商,正忙於挺住這棟搖搖欲墜的大廈。對此誰都不會感到意外,尤其是在當前環境下,隨著中國房地產市場在經歷多年高速增長後迎來調整,很多大型開發商的債務高達千億元。

去年4月和今年6月拖欠兩筆價值約6億美元的債券後,以電子商務巨頭阿里巴巴(BABA.US;9988.HK)為大股東的易居正在奮力求存。由於易居的主要客戶是房地產開發商,他們陷入困境,意味著對其產品的需求減少。隨著還債壓力越來越大,這也削弱了它創造現金流的能力。

易居企業控股此前曾嘗試解決債務問題,但沒有成功。其最新嘗試涉及複雜的債轉股,第一步是發行新股。上月底提交的有關計劃的每月更新公告顯示,易居企業控股似乎有望在本月結束之前,提交有關供股計劃的詳細文件。該公司希望通過此次交易籌集到4.83億港元(6,200萬美元)。

但公司已經錯過一次截止日期,因為它原本是計劃在八月底之前提交相關文件。該公司最終在離截止日期只剩幾周的時候,將期限延後三個月,理由是所需資料的「複雜程度」。易居在最新情況報告中表示,正在處理港交所及香港證券監管機構就通函草擬本提出的審閱意見。

如果對幕後的情況沒有全面瞭解,再考慮到該公司之前有過延期的記錄,再次延期也不會讓人感到意外。

易居最早的還款計劃是在去年首次違約之前制定的。注意到出現此類情況的可能性後,該公司試圖讓風險債券的持有者,將其轉換成條款經過修改的新債券。但此舉失敗了,促使易居通過開曼群島的一家法院制定了該計劃。在試圖說服受影響的債券持有人的同時,該公司根據美國破產法第15章在紐約申請了破產保護,以防止其美國資產被債權人扣押。

債券持有人最終同意了新條款。但後來,易居企業控股未能向它們支付預付款,導致整個流程又回到了原點。該公司今年早些時候提出了目前的重組計劃,涵蓋了債券違約以及阿里巴巴持有的可轉換債券。

債轉股

根據最新的還款計劃,易居將用出售新股籌集的現金來支付它欠下的小部分債務。用「微不足道」來形容恐怕更合適,因為每持有1,000美元的債權人只能收到60美元現金,也就是每1美元的債權只能收到6美分。

然後,易居利用一個特殊目的工具,將剩餘債務轉換成在TM Home的多數股權,這家實體控制著易居大部分業務,包括提供房地產數據、咨詢和營銷服務業務,以及樂居電商平台。

為了幫助債券持有人將TM Home的股份套現,收回部分投資,易居表示將做出「合情合理」的努力,在明年8月底之前將它們集體持有的股份出售給另一個買家。超過80%的債權人支持這項新計劃,儘管它們其實也沒有什麼其他選擇。

易居能否為TM Home找到下家似乎不好說,因為中國房市的低迷還看不到結束的跡象。該行業最新的危機信號是因為投資者擔心其流動性,萬科(2202.HK; 000002.SZ)美元債在上月爆雷,結果迫使該公司的國有企業大股東和地方政府官員出面力挺。

雖然處境不佳,易居在經歷了動蕩的2022年後似乎正在企穩。它今年上半年的收入同比下降5.7%,至23億元(3.16億美元),較去年同期61%的降幅有所放緩。今年上半年,該公司的虧損減少了一半以上,這也是一個積極的表現。但虧損再小也是虧損,而且易居有限的現金和其他資產繼續縮水,使股東權益進一步陷入負值。

易居的股價低迷,徘徊在遠低於1港元的水平。不過它目前的市值仍達3.5億港元。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許多與中國房地產相關的股票目前都深受困擾,反映出了房地產市場低迷的嚴重程度。例如,小型房地產開發商禹洲集團(1628.HK)的市盈率也同樣低至0.03倍。

要走出這場風波,易居還有很多事情需要做對做好。它需要謹慎行事,但也要迅速行動,解決違約問題,因為重組過程中任何新的挫折都有可能造成致命的後果。

有超讚的投資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讓更多人知曉?我們可以幫忙!請聯繫我們瞭解更多詳情。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啟明醫療出售杭州項目 變現3.75億元

醫療器械生產商杭州啓明醫療器械股份有限公司(2500.HK)周二公布,已與杭州濱江城建發展有限公司簽訂協議,以總代價約3.75億元(5,300萬美元)出售位於杭州的生命健康產業園在建項目,連同相關土地使用權,交易將待股東批准後生效。 公司表示,此次出售主要是為配合戰略調整,聚焦核心心臟瓣膜技術,減少對非核心及重資產項目的投入。出售所得款項淨額約3.44億元,其中約2.65億元將用於償還銀行貸款,餘額約7,860萬元補充日常營運資金。 公司預計此次交易將錄得約500萬元稅前虧損,惟可減輕未來約7億元的建設支出壓力,改善現金流與資產負債狀況。董事會認為,交易價格雖較估值折讓約12%,但屬合理水平,有助提升公司財務靈活度,集中資源於主營業務發展。 同時,集團宣布變更首次全球發售所得款項用途,將7,303萬元重新分配至營運資金及其他一般企業用途,以更有效調配財務資源。 公司股價周三高開,全日收報2.52港元,升2.44%。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丘鈦上月產品銷售同比升兩成

手機鏡頭製造商丘鈦科技(集團)有限公司(1478.HK)周二公布十月銷售數據,上月攝像頭模組銷售數量4,741.6萬件,按年上升20.4%,較九月則微升1.6%。當中3,200萬像素以下攝像頭模組表現最理想,按年大升45.4%至2,593.4萬件。 指紋識別模組銷售數量1,841.3萬件,按年升19.2%,但按月則微跌3.3%。當中超聲波指紋識別模組升幅驚人,同比增長409.5%至493.7萬件。 集團表示,銷售量同比增長,主要是集團在手機攝像頭模組,以及指紋識別模組業務的市場份額上升。至於超聲波指紋識別模組銷售量較九月減少,主要是受客戶項目周期影響。 周三丘鈦科技開市跌1.3%至11.94港元,公司今年股價升逾八成。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Guoxia Tech banks on AI for energy storage boost

高增長低利潤 果下科技的儲能困局

果下科技希望憑藉AI能源管理平台在行業內建立差異化,但應收帳暴增與毛利率下滑,讓公司深陷增收不增利困境 重點: 公司收入從2022年的1.42億元增至 2024年的10.26億元 貿易應收帳款由2022年的4,159萬元,增至今年上半年的9.52億元   李世達 將電池艙裝上大腦,能否改變一家公司的命運?果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試圖找到答案。公司主打「AI驅動儲能整合系統」,近日已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請,希望把握中國電網與工商業儲能領域的上升行情。 過去五年,中國新能源產業的焦點,從光伏發電逐漸轉向儲能。隨著太陽能與風能滲透率提升,電網波動、供需錯配問題日益突出,推動「光伏+儲能」成為新一代能源解決方案。根據灼識諮詢數據,2024年中國新增儲能裝機容量達 31 GWh,預計到 2030年將增至424 GWh,年均增長率高達54.6%。 面對這波浪潮,許多原本以光伏或逆變器為主的企業開始轉型:陽光電源(300274.SZ)、固德威(688390.SH)等推出自家儲能系統,派能科技(4380.HK; 688063.SH)則主攻電芯與模組,而新興公司如果下科技,則試圖以「AI平台」切入市場。 成立於2019年的果下科技,定位介於設備商與能源服務商之間。它提供大型儲能系統、工商業儲能與戶用儲能等電池模組,核心則是自研的兩套能源管理平台——Safe ESS(Safe Energy Storage System)與Hanchu iESS(Hanchu Intelligent Energy Storage System)。 兩個平台就像是電池的「雲端大腦」,雲端負責運算與決策,邊緣設備負責即時反應,終端電池則負責執行。當電網負荷變化或電價波動時,系統能自動調整充放電策略,成為大型電站的「雲端指揮中心」,或是家庭能源的「智能管家」。 錢難賺 這種「軟硬結合」的策略,似乎很對市場的胃口。申請文件顯示,果下科技的收入在三年間快速躍升,從2022年的1.42億元增至 2024年的10.26億元(1.44億美元),複合年增長率高達168.91%。至2025年上半年已達6.91億元。 同期淨利潤分別為2,428萬元、2,813.30萬元、4,911.90萬元,值得關注的是,今年上半年果下科技實現淨利潤557.5萬元,而去年同期則虧損了2,559萬元,雖成功扭虧,但淨利率僅0.8%。毛利率則在持續下跌,由2022年的25.1%腰斬至2025年上半年的12.5%。 毛利率下滑主要來自行業周期與產品結構調整,以及鋰電池原材料與電芯價格下跌,令公司盈利能力惡化。 同時,公司現金流近三年波動顯著,2022及2023年經營現金流分別淨流出3,032.1萬及7,290.8萬元;2024年短暫轉正為373萬元,2025年上半年再轉為淨流出2.05億元。期末現金僅4,668.7萬元,短期借款3.31億元,現金短債比0.14倍,償債壓力大。 應收賬風險高 更糟的是,公司的應收賬款風險正在快速增加,由2022年的4,159萬元,暴增至今年上半年的9.52億元,佔收入比重從29.32%飆升到137.8%,表明大量的收入只是紙面富貴。周轉天數也從2022年的56.7天,增加到今年上半年的198天,經營壓力相當沈重。…
Hesai news wrap

新聞概要:禾賽提前一季度達成2025年盈利目標

這家全球領先的激光雷達解決方案企業在第三季度實現創紀錄的2.6億元盈利,當期營收與出貨量均大幅增長    余特莉 禾賽科技(HSAI.US;2525.HK)周二公佈其第三季度盈利創歷史新高,並在業界領先的激光雷達技術支持下,提前一季度達成2025全年盈利目標。公司當季淨利潤達2.6億元(合3,600萬美元),令今年前九個月盈利總額攀升至2.8億元。 基於超預期的盈利表現,禾賽將全年淨利潤指引上調至3.5億至4.5億元區間。 禾賽表示,第三季度營收同比激增47%至8.0億元,主要受「出貨強勁及激光雷達在高級駕駛輔助系統(ADAS)與機器人領域滲透率提升」驅動,尤其是ADAS正快速成為眾多車型的標準配置。 據行業監測機構蓋世汽車統計,禾賽在遠距激光雷達領域已連續七個月保持領先,8月市場份額達46%,分別是第二、第三名廠商的1.5倍和2.4倍。 禾賽創始人及CEO李一帆博士透露,本季度禾賽獲得前兩大 ADAS 客戶 2026 年全系車型定點合作。「我們近期與全球頭部自動駕駛出租車及卡車企業達成合作,包括文遠知行、小馬智行、哈囉出行、京東物流、Motional等橫跨北美、亞洲和歐洲的合作夥伴。」李一帆補充道。 與此同時,在基本安全冗餘需求和新法規的驅動下,行業開始傾向於支持L3自動駕駛的多激光雷達配置,為相關製造商創造強勁的推動力。在第三季度,禾賽旗下擁有全球最長探測範圍的高端ETX激光雷達,與中國前三名新能源車製造商再次達成合作,並搭配多個FTX補盲激光雷達,量產計劃在2026年底或2027年初開始。每輛L3車輛現在預計採用三至六個激光雷達(單車激光雷達價值量約為 500 至 1,000 美元),擴大了禾賽的潛在市場。 公司當季激光雷達總出貨量達441,398台,同比增長228.9%;其中ADAS 交付量為 380,759 台,增長至 3 倍;機器人領域交付量為 60,639 台,激增至 14 倍。 當季公司毛利率達42%,而運營開支同比下降23%。 禾賽是激光雷達解決方案的全球領導者,公司於2023年2月登陸納斯達克,今年9月通過港交所二次上市,綠鞋後融資總額達6.14億美元。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