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0.HK
The clothing company was at the cutting edge of fashion in the 1980s but has struggled with competition from newer brands and is left with a shrunken market cap.

這家曾是香港「籃籌股王」的時尚品牌,市值由高峰時的1,715億港元,跌至現在只剩僅約4億港元

重點︰

  • 思捷環球公佈,已與第三方洽談出售商標及大中華地區的主要域名,作價4,750萬美元
  • 分析認為,這次交易對思捷環球的幫助不大,也不太可能會派特別股息

裴梓龍

這家曾經的藍籌公司,屬於八十年代潮流指標,市值一度高達1,715億港元,也曾是基金愛股,但最終逃不過時代的摧殘,再次證明股市沒有永恆。

這裡說的是思捷環球(0330.HK, Esprit)。20多年前,它由一代女神林青霞作為代言人,要是能穿上Esprit的服裝,可謂站上潮流的尖端。對於70後與80後來說,對思捷剩下的或許就只有思念。最近,思捷環球宣佈,正與獨立第三方就可能出售商標、相關權益及大中華地區的主要域名,進行最後階段的磋商,作價4,750萬美元,折合僅約3.7億港元。

思捷環球解釋,集團大中華區市場業務帶來的收入微乎其微,並出現虧損,而目前尚未訂立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協議或最終協議。於簽署最終協議後,預計將收到1,000萬美元的首期付款,潛在出售事項的所得款項,將用於一般營運資金。

消息公佈後,思捷環球的股價一度大漲逾34%,但隨後兩天已跌回消息公佈前水平,反應投資者並不看好交易。大華繼顯(香港)研究部策略師楊韻銳︰「思捷環球去年虧損高達23.39億港元,就算最終達成交易,3.7億港元對其幫助根本不大,也不太可能會因此派特別股息。」

Esprit是由The North Face創辦人Douglas Tompkins與前妻Susie Russell創立,以追求自由、活力及青春為理念。1981年,本是Esprit採購代理的邢李㷧將Esprit引入香港,於銅鑼灣開設第一家分店;1990年,Esprit創辦人鬧離婚,Douglas Tompkins開始出售股份,邢李㷧看準時機成立思捷環球不斷增持,1993年,他把思捷環球亞太業務打包在香港上市,直到2002年全面擁有Esprit。

邢李㷧正是林青霞的丈夫,林青霞每次出席活動,都穿上Esprit的服飾,成為行走的廣告板,在強大粉絲效應下,品牌於中國及香港極速走紅,成為潮流象徵。伴隨連續多年的高速增長,思捷環球2007年迎來高峰時刻,股價高見123.5港元,市值高達1,715億港元。

在思捷環球持續上漲之時,靈魂人物邢李㷧卻開始逐步淡出,2006年先後辭去主席及行政總裁職位,更陸續減持手上股份,直到2010年沽清,累計套現約219億港元。

邢李㷧的減持,也許說明了他的精準眼光。2008年金融海嘯後,思捷環球遭受重創,業績倒退,股價展開長達十多年的跌浪,2013年更被剔出籃籌,中國業務因H&M、優衣庫及Zara等快速時尚興起開始倒退。隨著股價持續插水,其最新市值已跌至不足4億港元。

Esprit定位不清

「不時髦不洋氣,也不是地板價,看不到有買的理由,現在可以選擇的品牌太多了。」中國網民是這樣形容Esprit。楊韻銳也認同Esprit的定位不清楚,「Esprit的模式是中央設計,再找代工生產,之後到零售分銷。由於週期長,款式設計不夠快不夠多,加上價錢不高不低,對比優衣庫、H&M等快速時尚,Esprit的模式已追不上潮流。」

早在2020年,思捷環球已關閉亞洲區所有門店。雖曾打算捲土重來,與慕尚集團合資,但最終受新冠疫情影響無法成事。思捷環球敗走中國市場,除了面對快速時尚的競爭外,另一原因在於香港文化的影響力衰落,而且未能及時迎合市場,一如不少港商,過去北上都遭遇了類似的敗仗。

衣、食、住、行,四大範疇的港商在內地市場都不一定吃得開,例如大家樂(0341.HK)2003年時就曾大舉進軍中國,但因口味未能迎合內地消費者,最終大關門店;另外,雖然香港曾經引領亞洲流行文化,但隨著韓流興起,加上內地娛樂市場逐漸開放,香港娛樂事業已失去光環;加上社交媒體及網購普及,曾經引領潮流的思捷環球,也因為未能及時適應市場而面臨衰落。

就算是歐洲業務,思捷環球也陷入接連破產的危機,近年在重組之路艱難而行。上月底,其瑞士附屬公司因過度負債已進入破產程序,而早前在比利時、德國的附屬公司也申請了破產。

思捷環球曾多次嘗試改革,2012年以4,035萬港元的天價年薪找來Zara母公司Inditex集團的馬浩思擔任行政總裁,嘗試「Zara化」,但以失敗收場;2018年再找來曾任連鎖服裝集團New Look行政總裁的Anders Christian Kristiansen接棒改革,本來略有成績,但卻遇上新冠疫情,思捷環球再受重創。

90後及00後作為消費主力,更注重的是個性表達與消費體驗,同時注重高性價比,如果跟不上消費者的喜好及時調整策略,那麼恐怕只會被淘汰出局,就像Esprit的情況一樣。

欲訂閱咏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

新聞

簡訊:遊戲相關收入年增12% 網易第三季多賺近三成

網易股份有限公司(9999.HK; NTES.US)周四公布,第三季收入按年升逾8%至283.6億元($13億美元),增速較第二季增長9.4%放緩,非公認會計准則下歸屬於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95億元,按年升27%。 第三季度,遊戲及相關增值服務收入按年升近12%至233億元,續為公司主要收入來源,當中在線遊戲收入佔分部總收入97.6%。有道收入16.29億元,按年增加3.56%;網易雲音樂收入跌1.8%至19.64億元。創新及其他業務收入跌近19%。 網易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丁磊表示,未來將聚焦和持續投入現有取得成功的遊戲項目,未來新作採精品化策略,避免資源分散於信心不足的新項目。他又指,已投入大量資源研究AI在遊戲創新、開發及營運中的應用。 業績公布後,網易美股周四收升0.40%,報133.95美元。年初迄今累升52.7%。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金價上升銷售策略奏效 六福預告中期多賺5成

珠寶零售商六福集團(國際)有限公司(0590.HK)發盈喜,料截至今年九月底的中期收入,同比上升約20%至30%;盈利則大增40%至50%。 根據公司去年中期業績,收入54.5億港元,賺4.17億港元;按此計算,即今年收入介乎65.4億至70.9億港元,盈利約5.8億港元至6.75億港元。 公司表示,收入上升主要是因有效的產品差異化及銷售策略成功,帶動定價首飾產品的銷售大幅增長。此外,盈利上升主要受惠金價上漲、定價首飾產品銷售佔比增加,以及營運槓桿帶動利潤率的提升。 六福周五接近平開報25港元,公司今年以來股價上升74%。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XJ International keep selling school assets

債務壓力揮之不去 希教國際持續賣校求生

民辦高教寒冬持續,債台高築的希教國際再度出售資產求生 重點: 最新一宗交易雖僅作價1,000萬元,但涉及每年1.2億元貸款回收承諾 3.5 億美元零息可轉債已完成重組並全數贖回,外幣債務風險正式解除    李世達 在中國民辦高教投資熱潮退卻的當下,債台高築的希教國際控股有限公司(1765.HK)仍在出售資產求生。最新一宗交易公告中,公司以1,000萬元出售100%持有的西安倍諾思教育管理有限公司,買方更要負責為倍諾思教育償還希教的3.8億元借款。 但真正具意義的並非交易對價,而是買方承諾自2026年起每年向希教償還1.2億元本金與8%利息的股東貸款,等於替公司在未來幾年鎖定可預期的現金流,協助緩解持續緊絀的財務壓力。 事實上,希教近兩年來已多次出售資產,市場估算累計變現超過23億元,涵蓋江西、甘肅、雲南、上海、蘇州等多個教育項目,構成一條漸次收縮的資產處置路線。過往公告中,公司措辭高度一致:「聚焦優質核心資產」「改善資產負債表」「提升股東回報」。 若說過去的民辦高教是以擴張換增長,如今希教則是以縮表換生存。 零息可轉債拆彈 希教的財務壓力說來話長,但最受關注的是2021年發行的3.5億美元零息可轉債。該債務曾於去年3月遭債權人向香港高等法院提出清盤呈請,同年8月撤回,重組談判即告展開。 今年6月,公司與持有逾56%本金的債權人小組達成原則協議,每1,000美元本金,公司將以610美元提前贖回,並於7月獲95.94%未償本金持有人支持通過,使方案具備約束力。重組已於今年9月11日正式生效,隨後公司於9月25日完成所有尚未清償債券的贖回,意味其外幣債務風險基本解除。 然而,拆彈成功並不代表財務壓力從此消失。根據公司截至今年2月的中期報告,公司淨流動負債達56.27億元,其中計息銀行及其他借款11.3億元,而手頭現金僅約16.16億元。 所幸在財務報表的另一端頗為亮眼。期內收入為21.17億元,按年增長3.6%;股東應佔溢利達3.07億元,大增28.5%,經營現金流亦由上年同期的淨流出轉正至2.71億元,公司運營層面似已重回正軌。 至此,化債仍是最重要議題,資產處置成為去槓桿進程中的核心組件。對此次公司出售的西安倍諾思,公告明言校舍規模與場地難以滿足未來教學需求,若不出售便需額外投入改造資本。從財務角度而言,這是一場在增長與現金流之間的取捨,而在債務仍需時間化解的階段,公司顯然選擇後者。 持續出售邊際資產 今年以來,希教密集處置多項教育資產,從甘肅白銀、江西南昌與樟樹,到陝西西安及廣西桂林的項目,市場估算今年至今涉及的現金回收與債務轉移規模或超8億元。 從已披露公告可見,被剝離的項目普遍具備明顯共通點,包括盈利能力偏弱、部分連續虧損或資產淨值為負,且校舍改造與辦學條件提升需要持續資本投入,投資回收期較長等。 此外,多數項目位於生源增速放緩、民辦本科競爭激烈的二三線地區,招生提升空間有限,難以為集團帶來穩定現金流。出售此類邊際資產成為公司降槓桿與修復資產負債表的重要策略,將更多資源集中於具規模與學科優勢的核心辦學集群。 出售消息公布後首個交易日,希教股價下挫7.83%,收報0.2港元,今年以來仍錄約37%升幅,跑贏大市。市場的定價邏輯亦相對清晰:在零息可轉債拆彈後,公司不再面臨外幣債務違約風險,但能否持續推動資產處置回款,並有效用於補強資本結構,將決定估值能否修復。 希教目前追蹤市盈率約3.6倍,仍低於民生教育(1569.HK)的6.7倍及中教控股(0839.HK)的27.4倍。這種折讓反映市場對槓桿與現金流的不確定性,但若未來幾次處置交易能順利收回貸款及對價,尤其在流動性偏緊的周期下逐步改善負債結構,估值曲線仍可能出現修復空間。 對希教而言,出售資產只是漫長去槓桿的中場。在人口負增長、生源分流與監管審慎成為常態的背景下,民辦高教再難以依靠複製校區達成估值提升,如何打造具學科壁壘、區位優勢與穩定現金回收能力的資產,是獲得市場定價主導權的關鍵。希教目前估值仍處低位,具一定情緒修復可能,但相信會是一場耐力賽。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中通快遞第三季淨利增長5% 下調全年業務量指引

物流公司中通快遞(ZTO.US; 2057.HK)周三公布,截至9月底止的第三季度,錄得收入118.65億元(16.66億美元),按年升11.1%,淨利潤25.24億元,按年升5.3%。 前三季度計,公司收入345.88億元,按年升10.29%。淨利潤64.55億元,按年微升0.33%。 第三季度,中通快遞包裹量為95.7億件,按年增長9.8%。期內包裹量增長及包裹單價增長1.7%,帶動核心快遞服務收入增長11.6%。受惠於電子商務退貨包裹量的增加,由直銷機構產生的直客業務收入增長141.2%。同期毛利率則按年跌6.3個百分點至24.9%。 此外,公司下調了年度指引,將全年包裹量預計由原本的388億至401億件,下調至介於382億至387億件之間,按年增長12.3%至13.8%。 中通快遞港股周四高開,至中午休市報148.4港元,升0.61%。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