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48.HK LEGN.US

市場人士估計潛在收購或將有30%至50%的溢價,以金斯瑞的持股份額47.96%計算,如果出售傳奇生物,可能為公司帶來488億元至558億元收入

重點:

  • 有投行預計,傳奇生物核心產品Carvykti的銷售峰值將達到73億美元
  • 金斯瑞集團現金儲備達到約20億美元,這意味著賣出傳奇生物換取現金的需求不大

 

莫莉

對於一間有抱負的創新藥企業來說,當旗下最有前景的資產獲得高溢價的收購要約時,究竟是接受收購、袋袋平安,還是堅持自我營運,兌現未來的更大收益?這的確是一項兩難的選擇。近期,金斯瑞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548.HK)面前正擺著這樣一個難題。

據財經媒體Street Insider,金斯瑞生物科技旗下負責細胞療法業務的子公司傳奇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LEGN.US)收到併購邀約,並已聘請投資銀行Centerview Partners幫助其董事會審查收購要約和其他選擇。消息傳出當日,傳奇生物股價大漲12%,在隨後一個交易日,金斯瑞生物科技的股價大漲25.4%。

截至本週二,傳奇生物的市值約為104億美元(753億元),業內人士預估,若本次潛在收購獲得30%至50%的溢價,收購總價或將在140億美元至160億美元之間。以金斯瑞的持股份額47.96%計算,這筆交易可能為公司帶來488億元至558億元收入。傳奇生物回應不會對市場傳聞發表任何評論,金斯瑞亦表示,暫無須予披露的任何內幕消息。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傳奇生物聘請的交易顧問Centerview Partners在生物醫藥收購領域有著豐富經驗,最近一次令人熟知的交易是2023年底阿斯利康(AZN.LON)以當日收盤價溢價86%的價格,收購中國的創新藥企亙喜生物,合計交易價值為12億美元。

傳奇生物由金斯瑞2014年孵化成立,主攻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CAR-T)細胞療法業務。傳奇生物自主研發的CAR-T療法西達基奧侖賽(Carvykti)是全球營收增速最快的CAR-T療法,於2022年在美國、歐洲和日本批准上市,用於治療復發或難治性多發性骨髓瘤成人患者。與標準療法相比,Carvykti可將復發風險降低74%。在今年4月,該藥物在美國和歐洲分別獲批用於復發和難治性多發性骨髓瘤患者的二線治療。

不過,Carvykti的全球商業化權益,早在2017年就以3.5億美元首期款及後續里程碑付款的方式授權給了跨國藥企巨頭強生(JNJ.US)旗下的楊森製藥,該藥品在2022年和2023年的年銷售額分別達到1.33億美元和5億美元。楊森製藥公佈,今年第二季度Carvykti產生的銷售淨額約1.86億美元,較一季度的1.57億美元按季增長18.47%。

隨著傳奇生物產能提升,公司預計至2025年底,Carvykti產能將達到10,000劑,足以支持40億美元的年銷售額。目前,傳奇生物正在努力拓展Carvykti的其他適應症,七項臨床研究正在同步進行。交銀國際預計,該藥物在2024年至2026年銷售額分別達到9.5億美元、18.9億美元、26.4 億美元,銷售峰值將達到每年73億美元。

兩難決定

截至今年第一季止,傳奇生物擁有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存款和短期投資13億美元,公司認為這些財務儲備可支援發展到2026年,並預計在同年實現盈利。在上述季度,傳奇生物的總收入達9,399萬美元,按年增長158.7%,淨虧損按年收窄47%至5,979萬美元。在Carvykti銷售額快速增長的預期下,傳奇生物並沒有太大資金壓力。

若是拋開傳奇生物這個前景優越的板塊,作為母公司的金斯瑞近年來的市值已經相當低迷,截至本週二,其總市值只有269億港元,約為傳奇生物市值的三分之一。

金斯瑞是一家基因合成及新藥研發商,去年收益8.4億美元,按年增加34.2%,其中生命科學服務及產品(CRO)業務是集團主要利潤支撐,貢獻收益4.2億美元,按年增長14.5%。由於細胞療法業務的虧損,金斯瑞去年淨虧損為9,548萬美元,按年收窄約58%,集團現金儲備充足,達到約20億美元,豐厚的財力意味出售傳奇生物換取現金的需求不大。

另一方面,政策風險或許是金斯瑞考慮出售傳奇生物的重要原因。今年6月,美國眾議院中國委員會已要求美國聯邦調查局和美國情報機構,就金斯瑞及傳奇生物等三家子公司的情況,進行調查並提交簡報,以確定中國政府是否對其營運產生影響。由於之前CRO行業龍頭企業藥明康德(2359.HK; 603259.SH)已經遭遇美國政策波及,金斯瑞也有可能受衝擊。

若是金斯瑞主要業務受美國政策影響,最具業績想像空間的傳奇生物又被出售,其前景或將蒙上陰影。目前,金斯瑞的市銷率約4.4倍,藥明康德的市銷率甚至只有2.7倍,顯示該板塊被低估。如果金斯瑞最終將傳奇生物出售,公司可以獲得遠超過當前市值的大筆現金,但長遠價值可能大打折扣。

欲訂閱咏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

新聞

簡訊:汽車之家第三季度盈利微跌1.5%至4.2億元

汽車交易平台汽車之家(2518.HK ; ATHM.US)周四公布第三季度業績,收入17.8億元人民幣(下同),與去年同期相若;期內盈利4.2億元,同比微跌1.5%。 汽車之家首席財務官曾岩表示,因在內容多元化方面取得顯著成效,有力推動用戶增長。據QuestMobile數據,公司9月移動端日活躍用戶達7,656萬,同比增長5.1%。另外,得益於新零售業務的強勁貢獻,在線營銷及其他業務收入實現同比增長32.1%。 公司在第三季度的營業成本為6.46億元,按年大增58%。公司解釋因在下沉市場拓展創新業務,加上股權激勵費用上升,產生較高的交易成本。 汽車之家周五平開報48.6港元,公司過去一年股價由高位下跌23%。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Man Wah subsidiary Remacro NEEQ listing

敏華分拆銳邁科技掛牌新三板 開啟智能製造第二舞台

家具龍頭敏華控股將旗下智能零部件業務銳邁科技分拆赴新三板掛牌,打造「港股+內地」雙平台布局,試圖突破估值瓶頸、重塑智能製造定位 重點: 掛牌後銳邁仍為敏華附屬公司,母公司持股超八成 鋭邁所屬業務收入錄得下滑    李世達 在中國家具製造業的版圖上,敏華控股有限公司(1999.HK)長年穩坐龍頭。從「芝華仕」(Cheers)沙發的家庭標配,到全球功能椅市場的主要供應者,這家誕生於廣東東莞的企業幾乎與「中國製造的舒適」劃上等號。近日,敏華做出了不尋常的決定,讓旗下智能化轉型的引擎——銳邁科技(Remacro Technology Co. Ltd.),單飛赴內地新三板掛牌上市。 銳邁科技是敏華供應鏈中較少出現在消費者面前、卻幾乎支撐整個產品體驗的存在。它設計並製造電動沙發的金屬支架、智能電機和控制模組,決定了產品能否靜音升降與在全球市場競爭力。 根據敏華2024/25年度年報,銳邁所屬的「其他產品」業務,在截至今年3月底的財年中錄得約16.7億港元收入,按年下滑約8.4%,主因是內地家具需求轉弱,從而導致鐵架及智能家具零部件的銷售下降,但毛利率仍維持約30%,按年增長三個百分點,顯示出相當韌性。 智能製造的隱形引擎 銳邁的角色,其實正是敏華轉型的縮影——從傳統家具製造商,走向「智能家居」與「模組化製造」的高附加值路線。分拆掛牌讓這個技術部門獲得獨立融資與估值空間,從內部支援者成為對外可見的智能製造品牌。 新三板全稱為「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最初設立於2013年,主要為未能在上交所或深交所上市的中小企業,提供股份掛牌與融資管道。自2023年起,新三板持續推進市場分層與制度銜接改革,形成「基礎層—創新層—精選層」的遞進架構。 其中,精選層企業可經審核申請轉板至北京證券交易所,打通中小企業從掛牌培育到公開上市的資本通道。這使得新三板的角色,從早期的場外交易市場,逐步轉型為服務「專精特新」與智能製造企業的孵化與過渡平台。 雙平台資本布局 對銳邁而言,這個平台恰好對應其規模與發展階段——技術成熟但仍需研發投入、擁有固定訂單但估值未被充分反映。新三板能提供人民幣融資與政策性基金的對接,也為敏華建立「內地估值窗口」,更貼近中國本土政策紅利與製造業資本圈,形成港股與內地資本互補的雙平台布局。 公告顯示,掛牌後銳邁仍為敏華附屬公司,母公司持股超八成,財務仍併表。這意味著,敏華並未放棄控制權,而是在既有框架內創造新的增長空間。一方面,銳邁可藉獨立身份拓展智能零部件外部客戶,甚至進入更多家具品牌供應鏈;另一方面,敏華可利用子公司的市場估值與融資能力,支撐自身高端製造升級與自動化投資。 當前,敏華的基本面正面臨一定壓力。公司截至2025年3月底的財年,主營收入按年下滑8.2%至169億港元,股東應佔溢利更按年跌10.4%至20.6億港元。整體毛利率由39.4%升至40.5%,反映成本控制改善,但內地房地產與家居需求疲弱仍拖累主營業務表現。管理層指出,將持續透過自動化與智能製造提效,而銳邁科技的獨立融資則有望為製造端升級提供新動能。 敏華股價自2024年底以來呈震盪回升格局,過去六個月雖累升約15%至 4.7港元,但年初至今仍跌1.6%。近期多家券商,包括瑞銀與里昂,均上調評級,認為內房地產市場疲軟的預期已充分體現,雖然美國關稅帶來不確定性,但也可能創造股價上漲機會。 目前公司延伸市盈率約為8.9倍,低於同業如顧家家居(603816.SH)的16倍,與恒林股份(603661.SH)的17倍。這樣的差距反映出港股市場對內地家居需求疲弱的審慎態度。不過,若考慮敏華的全球品牌布局、穩定現金流及智能化升級潛力,現時估值水平已接近歷史低位,提供一定的修復空間。 隨著銳邁科技分拆後在新三板建立人民幣估值窗口,若能帶動集團製造端盈利改善與資本市場關注,敏華的估值中樞有望逐步回升。對中長期投資者而言,當前股價或許正處於「估值重構」前的低檔蓄勢期。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文遠知行港股首掛破發 全日收跌近一成

自動駕駛出租車運營商文遠知行(0800.HK, WRD.US)周四在港交所首掛低開7.8%,隨後跌幅擴大,全日收報24.4港元,跌9.96%。 已在美國上市的文遠知行公布,此次發行8,825萬股,其中,香港公開發售獲72.44倍超購,觸發回補機制,最終配發佔比增至20%,國際發售佔80%,獲8.85倍超購。最終發售價爲每股27.1港元,淨籌約22.64億港元(2.91億美元)。 公司表示,集資所得約40%用於開發自動駕駛技術,另外40%用於加快L4級車隊的商業化量產或運營,約10%用於建立營銷團隊和分支機構,餘下10%用於一般營運資金。 今年上半年,公司收入近兩億元,同比增長32.8%,虧損達7.92億元,按年收窄約10%。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定價遠低目標 小馬知行午收仍跌13%

自動駕駛出租車營運商小馬智行股份有限公司(2026.HK, PONY.US)周四首在香港掛牌,開市報124港元,較招股定價139港元低近11%,中午收市報121港元,跌13%。 自小馬智行在上月28日在港公開招股後,其在美上市的存託股份持續受壓,周三收市報16.25美元(126.75港元),過去一周下跌23%。 小馬智行經調整後的發售量為4,824.9萬股,招股價最高不超過180港元,是次定價遠低於目標價近23%。公開發售錄得超額近15倍,國際配售超額6.7倍,集資總額67億港元 公司在中國4座一線城市提供L4自動駕駛服務,現時擁有自動駕駛的士超過720輛,另有170輛自動駕駛貨車。今年上半年,公司收入同比升43.3%至3,543.4萬美元,但虧損按年擴大87.2%至9,608.6萬美元。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