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1.HK
The biopharmaceutical company had planned to sell a 20% stake in its international unit to the group’s founder, but the cheap price sparked a crisis of market confidence.

信達生物將負責海外業務的全資子公司兩成股權,以資產基礎評估的估值出售給公司「一把手」,但計劃最終被叫停

重點:

  • 公司解釋,管理層入股子公司,可以減少上市公司對高風險子公司的增資
  • Fortvita過去兩年虧損的6億元由上市公司埋單,但此次交易的估值卻只有5.7億元,引起市場不滿

 

莫莉

在醫藥行業即將重現牛市之際,創新藥第一梯隊玩家信達生物製藥(1801.HK)的股價卻逆市下行,不僅單日市值暴跌近百億港元,在管理層召開業務電話會之後,也未能止住跌勢,股價連續四個交易日下滑,市值縮水超過160多億港元。其股價短期內劇烈震盪,與公司創辦人涉嫌超低價買入公司核心海外子公司股權相關。在投資者以實際行動表達不滿後,11月3日晚間,信達生物宣佈終止這一收購協議。

信達生物在10月25日收市後披露的公告顯示,公司創辦人、現任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俞德超實際控制的Lostrancos,以2,050萬美元的價格,認購信達生物負責海外業務的全資子公司Fortvita約20.39%股份。交易完成後,信達生物持有的Fortvita股權,將由100%攤薄至79.61%。

俞德超是Lostrancos的唯一董事,持有Lostrancos 82.93%的股份,信達生物另一名執行董事奚浩及一名獨立第三方投資者,則共同持有Lostrancos 17.07%的股份。Fortvita的公開資料有限,在10月29日舉辦的信達生物業務更新說明會上,俞德超介紹,公司在2021年定下了全球化發展道路,因此在海外建立實驗室、招聘臨床人才,同時將2018年以來在美國、歐洲、新加坡等市場的海外業務統一整合至Fortvita名下,成為上市公司全資持有的獨立主體。

信達生物並未詳細披露Fortvita持有的海外管線權益,僅強調在研項目均處於早期,即使進入臨床的項目,也僅在臨床早期,存在更高風險。因此,管理層入股子公司,可以減少上市公司在這方面的增資,信達生物在公告中稱,此舉「充分反映彼等長期堅定發展海外業務的投入和決心」。

可是,對於中國的創新藥企業而言,海外發達地區的藥品價格遠高於國內,而中國的醫保談判限制了藥品的利潤空間,「出海」是獲得更高回報的重要路徑。信達生物旗下的PD-1信迪力單抗曾經有望成為第一個在美上市的國產PD-1,可是由於缺少歐美人種的臨床資料,2022年遭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拒絕上市申請,此後信達生物在海外市場幾乎沒有了動靜。

未考慮預期溢價

即便如此,信達生物並沒有就此放棄海外市場,Fortvita仍在持續進行海外臨床試驗。其中,信達生物旗下被視為有較大潛力的潛在同類最佳(Best-in-class)產品IBI343治療晚期胰腺導管腺癌,亦已獲得FDA快速通道資格認定,即將在美國啟動臨床試驗;潛在同類首創PD-1/IL-2雙特異性抗體融合蛋白IBI363,也在中國、美國、澳洲同時開展1/2期臨床研究探索。在2022年、2023年,Fortvita分別虧損3.31億元、2.71億元,這些虧損全部由信達生物承擔。

在這次股權交易中,Fortvita的估值僅僅只有8,002.6萬美元,甚至不及過去兩年信達生物為其輸血的額度。;第三方估值師安永稱,考慮到Fortvita臨床試驗、商業化及生產存在相關的固有風險,暫無對公司的財務預測以及缺少公開市場的同類可比公司,放棄使用收益法或市場法對Fortvita進行估值。因此,其採用的是資產基礎評估,即Fortvita總資產約2.34億美元,主要包括銀行結餘及現金、預付款項及其他應收款項、機器及設備、無形資產以及使用權資產,減去已估值總負債約1.54億美元。

估值偏低是投資者對此項交易最為不滿的一點,對於一間擁有多項頗具前景管線權益的生物醫藥企業,在管線尚未產生收益的階段,卻採用資產基礎估值法,忽略未來管線上市或者對外授權之後可能產生的巨大收益,這並不符合生物醫藥行業的投資邏輯。此外,加上認購方是最瞭解公司管線進度、商務談判進展的「一把手」,很難不讓人懷疑當中的奧妙。

無獨有偶,根據香港聯交所披露易資料,俞德超在此次交易披露之前的9月30日和10月2日,合計減持信達生物325萬股,總金額約1.52億港元,與Lostrancos收購Fortvita的金額相近。換言之,俞德超甚至不需要自己掏出真金白銀,就通過左手換右手,將自己持有的信達生物股份,換成更有風險、但也更有潛力的海外子公司股權。

這種「賤賣優質資產」的操作,不僅讓信達生物的市值大幅縮水,也同樣收到主要股東的不滿。在週一早上舉辦的業績更新說明會上,俞德超直言:「我根本沒有預見到會有這麼大的一個反響。」他解釋稱,在與不同地區的股東、投資人和董事會交流後,決定撤回此前的提議。

從信達生物的財務狀況來看,管理層對海外子公司的入股,本就不存在緊迫性。截至今年中,公司持有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高達101億元,足以支持Fortvita的研發開支。在股價經歷暴跌之後,信達生物的市銷率約7倍,仍然略高於百濟神州(BGNE.US; 6160.HK; 688235.SH)的6倍。對市場來說,撤回收購雖然並未直接影響信達的未來收益,但也暴露出董事會缺少對管理層的制約,或將動搖部分投資者公司的信心。

欲訂閱咏竹坊每週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周杰倫進駐抖音 巨星傳奇股價暴漲

短影音平台抖音周三宣布,華語流行音樂天王周杰倫正式開設名為「周同學」的官方帳號,引爆市場話題。由其親屬控股、在中國大陸經營周杰倫IP的香港上市公司巨星傳奇集團有限公司(6683.HK),周三股價暴漲94.37%,收報12.44港元,公司市值突破100億港元(12.74億美元)。 據財新報道,周杰倫帳號在未發布任何影片下,短短10分鐘粉絲即從16萬激增至45萬,半小時內突破百萬,至周四已突破千萬。市場傳言,周杰倫簽約費高達九位數人民幣,抖音官方則予以否認,稱為謠言。 巨星傳奇成立於2017年。由周杰倫母親葉惠美及經紀人等親友創立,總部位於江蘇省崑山市,於2023年在香港上市。公司主要業務為新零售與IP運營。2024年,公司總收入5.84億元(8,100萬美元),同比增長35.8%,淨利潤5.024萬元,同比增長21%。總收入中,來自以「魔酮咖啡」為主的零售消費品收入約佔45%,與IP、內容授權有關的收入約佔53.8%。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龍光21筆境內債重組獲通過

房地產開發商龍光集團有限公司(3380.HK)周三公布,21筆境內公司債券及資產支持專項計劃(ABS)的重組方案,已全部獲相關債券持有人通過,並提供包括全額轉換特定資產、資產抵債、現金回購、股票等重組方案選項。 龍光下一步將根據債券持有人會議的相關約定,就債券持有人選擇的重組方案進行安排。 根據公司2024年業績,集團的總負債為1877.8億元,總資產為2125.9億元,持有的現金為86.5億元。 周四開市龍光股價升4.4%報0.95港元,過去一年股價已從高位下調46%。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Zepp makes health watches

Zepp股价大涨:华尔街迎来中概股复兴?

過去兩周,這家可穿戴健身設備製造商的股價翻倍有餘,在經歷連續三年營收萎縮後,其業績似乎將重返增長軌道 重點: Zepp Health股價過去兩周內漲逾一倍(主要在上周錄得漲幅),公司預測二季度營收將增長30%,為三年來首次實現同比增長 公司正從小米的代工廠商,轉向發展自有品牌Amazfit 陽歌 兩周前,我們報道了醫美平台新氧科技(SY.US)股價年內飆漲四倍(漲幅主要在上個月錄得)的案例。如今,可穿戴設備製造商Zepp Health Corp.(ZEPP.US)或正經歷相似軌跡,股價在過去兩周內翻倍有餘,其中大部分漲幅在上周錄得。 儘管兩者或許只是GameStop式的迷因股(迷因股股價異動源於缺乏財務支撐的投機性買入),但更有可能存在深層變化。簡言之,我們認為這兩家企業或標誌著,部分長期在華爾街遇冷的中概股,正迎來初現端倪的復興浪潮。 告別連接獨立診所與消費者的舊有平台模式,新氧因其轉型直營醫美中心的戰略,獲得投資者關注。Zepp似乎也有亮眼故事可講,包括即將實現2021年以來首次營收增長。 此番重生,源於Zepp摒棄昔日的商業模式,不再依據授權協議為手機巨頭小米代工可穿戴設備。取而代之的是,公司正全力打造自有品牌Amazfit。這條轉型之路雖極具挑戰,但隨著Zepp的營收重拾增長,終究開花結果。 更宏觀看,新氧與Zepp的案例或反映出投資者認知轉變,他們或許意識到,對所有中概股一概而論的嚴苛態度有失偏頗,並承認部分企業值得深入審視。我們此前討論過的中企赴美IPO寒冬,或為另一誘因。當市場鮮見大型中概新股上市,投資者或開始在現時的股份中,尋覓璞玉渾金。 即便經歷近期大漲,Zepp的市銷率(P/S)仍僅為0.46倍,雖較3月水平翻倍,估值仍處低位。新氧3月底市銷率同樣低至0.42倍,但經大幅拉升後飆升至2.13倍。相較全球可穿戴設備巨頭佳明(GRMN.US)的6.4倍市銷率,兩者估值仍有顯著差距,表明股價或存可觀上行空間。 自2018年赴美上市以來,Zepp歷盡艱辛。彼時,其以「華米」之名立足市場,命運與手機巨頭小米深度捆綁。後者除手機業務外,也通過授權協議與Zepp等企業合作銷售各類電子產品。上市之初,小米產品貢獻Zepp約三分之二營收。 擺脫倚賴小米 然而,Zepp迅速察覺對小米的依賴既限制發展潛能,又導致毛利率遠遜於自有品牌企業。毅然決定轉型,並於2021年將公司名由「華米」更名為Zepp,標誌著戰略轉向正式落地。 此後,公司來自小米產品的銷售額持續下滑,毛利率則逆向提升,從2019年約25%升至去年第一季度的37.3%。雖然仍大幅落後於佳明58%的毛利率,但再度佐證,若Zepp能在全球運動手環市場確立重要地位,盈利水平仍有巨大提升空間。 據市場調研機構SNS Insider數據,該市場規模龐大,去年總值約610億美元。更重要的是,預計2025至2032年銷售額將以15%的復合增速擴張,期末有望達到2,300億美元。 Zepp及其Amazfit品牌目前尚屬市場新銳,但作為不到百美元平價產品的領跑者,正快速崛起。如前所述,因主動「去小米化」,公司近年營收驟降,從2022年6.14億美元回落至去年的僅1.83億美元。 隨著與小米加速切割(今年一季度小米產品的相關銷售佔比僅6%),營收大跌態勢近兩季度已顯著趨緩。一季度營收同比微降3.6%至3,850萬美元。更重要的是,公司預測二季度將實現約30%的營收增長,這將是2021年以來首次同比增長。 Zepp首席財務官鄧成(Leon Deng)在5月財報電話會上表示:「我們認為,年內剩餘時間營收增速必將持續上行。」他續稱:「諸位也關注到公司毛利率提升進程穩步推進,這一趨勢仍將延續。」 Zepp將重拾增長歸功於兩款新品:季內發售的Amazfit Active 2與3月末推出的Bip 6。這兩款平價可穿戴設備均獲市場普遍好評。公司指出,新品上市初期均遭遇供應瓶頸,預計6月底前可全面解決。 不過,Zepp一季度仍處虧損狀態,淨虧損額達1,970萬美元,上年同期則為1,480萬美元。 Zepp著重強調其銷售與製造版圖日益多元化,稱當前產品已銷往美國、西班牙、意大利等市場,但僅透露美國市場佔銷售額約15%,暗示主要市場仍在中國。製造端則佈局中國與越南兩地(後者為對衝中美貿易戰),並稱正探索在「北美自貿區」進行生產的可能性。…

簡訊:峰岹科技上市首日大漲

晶片製造商峰岹科技(深圳)股份有限公司(1304.HK; 688279.SH)股票周三正式掛牌,首日大漲16%,收市報139.8港元。峰岹科技通過上市集資22.6億港元,首個交易日收盤市值達152億港元。 香港的公開發售獲得137倍超額認購,國際發售超額認購逾7倍。每股發行價120.5港元,共發行1,870萬股股票。此次港股上市與其科創板現有上市地位形成互補。 公司專注於無刷直流(BLDC)電機控制及驅動晶片領域,此類晶片通過電磁力驅動,與傳統電機存在技術差異。公司2024年收入同比增長46%至6億元(折合8,400萬美元),利潤增長27%至2.22億元。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