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9.HK 301039.SHE
The Chinese maker of transport trailers is making a U-turn out of the Hong Kong stock market four years after listing there.

這家中國半掛車製造商在港交所上市四年後,準備撤離港股

重點︰

  • 中集車輛宣佈將以每股7港元回購H股,比停牌前僅溢價8.7%,完成後將撤銷H股地位,但維持A股上市
  • 港股表現持續低迷,其AH股差價高達42%,加上成交量大幅萎縮,成為公司離開的主要原因

 

歐美美

又有中國龍頭企業宣佈將離開港股。11月28日,同時在A+H股上市的半掛車製造商中集車輛(集團)股份有限公司(1839.HK; 301039.SZ)突然停牌,並宣佈計畫回購股本中、除中集集團及其一致行動人士以外所有已發行H股。

不過,這次出手的價格並不高,要約價每股H股僅7港元,較股份停牌前溢價8.7%,預計潛在H股的總收購代價約10.27億港元(9.4億元),完成後將撤銷H股上市地位,但A股會繼續在深交所上市。

港股表現持續低迷,今年已有近20家港股上市公司正計劃或已撤離港股,包括私有化或主動撤回上市申請,當中不乏知名公司如達利食品及海通國際(0665.HK)。原因很簡單,主要是股價表現不理想,令估值大幅萎縮。這次中集車輛給出的原因,是由於H股交易量較低且流動性有限,導致公司難以在聯交所有效融資。

在這情況下,退出港股省下H股上市監管合規相關的成本及費用,並集中在A股市場掛牌,更能為股東帶來好處,而A股的估值也不再受H股表現的影響。

今年以來,中集車輛H股股價累積漲逾43%,然而市盈率只有11倍,預期市盈率更只有4.7倍,以H股股價上週五收報6.88港元計算,比A股的10.71元大幅折讓逾四成,也難怪公司想撤銷H股地位。

翻開中集車輛今年業績,疫情過後表現持續好轉,其中海外業務表現非常出色。在北美經濟政策刺激與多式聯運業務迅猛增長的背景下,當地業務盈利保持良好增長趨勢,同時其他海外市場與國內的盈利能力也保持穩定。

回顧上半年,公司收入按年增長20.3%至134.7億元,淨利潤更創下同期新高,達18.97億元,按年大幅上漲419%,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淨額大升5倍,至12.5億元。由於公司整體業績正持續復甦,此時出手回購股份,時機相當不錯。

2019年7月,中集車輛在港交所招股,最終超額認購1.74倍,上市價每股6.38港元,集資淨額15.75億港元。2020年趁港股處於高位時,公司宣佈「回A大計」,並以A+H形式在兩地上市,自此A股表現一直優於H股,令兩者股價差距擴大。

中集車輛H股今年曾高見8.54港元,但由於港股疲弱,其股價也伴隨下挫,自高位蒸發超過兩成,以這次要約價每股7港元計算,也只是比當年的上市價高9.7%,難怪市場有聲音認為這次出價並不吸引。

母公司「無寶不落」

回看中集車輛母公司中集集團(2039.HK; 000039.SZ)這幾年來的操作,可說是「無寶不落」,大家還記得中集天達嗎?2013年中集先從新加坡市場收購被嚴重低估、從事機場行李處理及物流系統的公司德利國際,兩年後通過股權置換,成為港股上市公司中國消防的大股東,2018年將德利國際注入中國消防,改名中集天達,利用借殼形式把空港業務上市。

豈料不足兩年,中集集團便宣佈以當時中集天達停牌前溢價20.36%,將該公司私有化;到2021年正式在港交所退市,便部署在A股上市,今年中獲深交所批准在創業板上市,計畫募資14.19億元。

在市場低迷、公司價值被低估時,以低價私有化上市公司,再轉至更高估值的市場上市,可以將資本增值最大化,而這就是中集的操作。

如果這次中集車輛H股私有化成功,那麼中集集團的港股上市公司,便只剩下中集集團和中集安瑞科(3899.HK),市場估計下一個目標,將會是從事天然氣及氫能等清潔能源為主的中集安瑞科。

2005年在港交所上市的中集安瑞科,上市價每股1.5港元,2013年曾經炒高至13港元以上,之後反覆上落;其預測市盈率只有10倍,市值約135億港元,大股東中集集團持有67.63%。與中集車輛類似,中集安瑞科的業績正快速復甦,截至今年6月底的半年收入按年增長20.2%至107.6億元,盈利上漲近三成至5.68億元。

在國家政策全力推進氫能等清潔能源發展的大環境下,與A股同類公司比較,中集安瑞科的估值明顯被低估,例如寶豐能源(600989.SH)與濰柴動力(000338.SZ)的市盈率,便達到21倍和15倍。

根據富途證券的數據,氫能源概念板塊的平均市盈率約19倍,市場猜測中集集團或會重複中集天達的操作,先將中集安瑞科私有化,再回A股上市,以獲得更高估值,方便日後更有效融資。

港股市場的低迷情況,已令不少投資者失去耐性,以今年為例,截至上週五,恒生指數全年已累跌近15%,過去三年的跌幅更超過37%,跑輸所有亞洲主要股市,就連成交額也持續萎縮,因此即使不少股份的估值已跌至很低,卻仍然乏人問津。

如果情況持續,可能有更多上市公司大股東意興闌珊,趁公司被嚴重低估時出手私有化,撤離港股市場。

有超讚的投資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讓更多人知曉?我們可以幫忙!請聯繫我們了解更多詳情

咏竹坊專注於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報道,包括贊助內容。欲瞭解更多信息,包括對個別文章的疑問,請點擊這裏聯繫我們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星展看好億咖通客戶多元化增長潛力

星展銀行本周首次覆蓋智能座艙製造商億咖通科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ECX.US),給予12個月目標價2.80美元,較現時股價高約24%。報告指出,公司正逐步擺脫對母公司吉利的業務依賴,客戶多元化前景強勁。 星展在10月14日研報中指出,目前吉利及其旗下品牌,包括極氪、沃爾沃、路特斯等,貢獻億咖通約80%收入。但大眾集團的戰略合作有望推動客戶結構多元化,該合作涵蓋大眾、斯柯達品牌。星展表示:「大眾計劃自2027年起,在巴西和印度銷售搭載億咖通產品的車型,協議未來可能擴展至歐洲市場,成為新增增長動能。」 報告強調,基於2026年預估銷售額,億咖通當前企業價值/銷售額比率為0.9,低於行業中位數1.5。「估值折讓部分源於客戶過度集中於吉利集團,疊加2025年第二季度毛利率承壓,”星展分析稱,“但伴隨客戶多元化進程加速及毛利率預期修復,該股有望迎來價值重估。」 億咖通股價過去52周累計上漲約27%。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正力新能折讓8%配股籌5億港元

鋰離子電池製造商江蘇正力新能電池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3677.HK)周五宣布,擬配售4,592.1萬股新H股,佔擴大後的已發行H股的3.09%及已發行股份總數的1.8%,集資5.04億元,每股配售價10.98元較前一日收市價11.92元折讓7.89%。 公司稱,擬將配售所得款項淨額中,約70%用於支持集團與常熟的新生產工廠二期工程有關的建設、設備購置及預備費;約10%用於全固態電池中試線的建設;約10%用於研發活動,及約10%用於營運資金及一般公司用途。 正力新能於今年4月在港交所掛牌上市。今年上半年,公司實現收入31.72億元,同比增長71.9%,其中動力電池收入29.85億元,同比暴增81.9%;毛利率從去年同期的9.9%大幅提升至17.9%;淨利潤2.22億元,實現扭虧為盈。 公司股價周五低開,至中午休市報11.01港元,跌7.63%。上市至今,該股累升約30%。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暗盤已交投 海西新藥上市突延期

福建海西新藥創制股份有限公司(2637.HK)原訂今天在香港掛牌上市,但周四晚突公布,就最終發售價、國際配售認購意向水平、香港公開發售股份分配基準等,未能在本周五上午8時前定稿及獲取監管機構批准,因此上市時間要順延。 有券商在本周三下午已通知客戶中籤結果,更有定價86.4元。有劵商平台在周四已開始暗盤交易,富途暗盤早段一度高見200元,較定價高131%,其後升幅大幅回落至只升兩成多。 海西新藥發行1,150萬股H股,一成於香港公開發售,招股價介乎69.88元至86.4元,集資9.9億元。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行業簡訊:華為第三季度痛失中國智能手機王座

國際數據公司(IDC)周三發布數據顯示,第三季度陷入頹勢的華為在中國市場痛失桂冠,而東山再起的蘋果(AAPL.US)公司憑借iPhone 17的熱銷實現排名躍升。IDC數據顯示,在截至9月的三個月里,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機市場——中國市場的整體出貨量同比下降0.6%至6,840萬台。 華為市場份額從第二季度的18.1%跌至第三季度的15.2%,排名從榜首滑落至第三。競爭對手vivo以17.3%的市佔率佔據首位,其第二、三季度市場份額持平。蘋果是期內少數實現份額增長的企業,最新季度市佔率提升1.9個百分點至15.8%,使其從上一季度的第五位躍居本季度中國第二大智能手機品牌。 躋身前六的還有市佔率10%的小米(1810.HK)、9.9%的OPPO及9.8%的榮耀。六大頭部品牌中,僅蘋果與OPPO在最新季度實現同比銷售增長。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