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報道稱,本土競爭對手萬國數據和美國同行EdgeConneX,正在考慮競購秦淮數據——中國三大獨立數據中心營運商中最小的一家

重點:

  • 據報道,數據中心營運商萬國數據和EdgeConneX都表示有興趣競購秦淮數據
  • 秦淮數據由美國私募巨頭貝恩資本控股,創始人又剛剛離職,或許意味著此類收購的時機已經成熟

陽歌 

在經歷了動蕩不安的一年,其股票跌去逾一半市值後,中國獨立數據中心營運商的小小世界,突然成了併購活動的溫床。彭博社上周五報道稱,就在世紀互聯(VNET.US)收到主動收購要約數周後,規模更小但估值更高的同行秦淮數據(CD.US)也獲得了至少三位潛在收購者的垂青。

在潛在買家中,希望最大的是萬國數據,它與世紀互聯和秦淮數據是中國三大獨立數據中心營運商。萬國數據和秦淮數據的結合必將打造一個顯而易見的行業領導者,甚至可能挑戰阿里巴巴(BABA.US)和中國電信(0728.HK; 601728.SH)等知名企業。

《彭博社》援引未具名的消息來源報道稱,亞洲私募公司PAG也對秦淮數據表現出興趣,美國的數據中心營運商EdgeConneX可能亦有此意。報道指出,秦淮數據從未正式尋求出售,雖然這三個潛在的收購要約表明,買家們認爲該公司對外出售的時機已經成熟。

那麽,中國其他高科技行業併購交易寥寥無幾的當下,爲什麽收購商突然對數據中心營運商的興趣大增?這可能源於幾個特定的行業因素。而在秦淮數據的案例中,一些跟公司有關的具體因素也在推動潛在的收購交易。

首先是行業因素。過去一年,中國三大數據中心營運商在美上市的股票都大幅下跌,跌去了近三分之二的市值,世紀互聯的跌幅還要更大。三隻股票捲入了針對在美上市中概股的拋售浪潮,這主要是因爲中國的監管機構對教育和電子商務等諸多領域發起了整治行動。

但數據中心並不在整治的目標之列。恰恰相反,在强調商業數字化的中國最新五年規劃中,它們實際上是政府重點扶持的領域之一。根據規劃,中國將布局8個算力樞紐和10個數據中心集群,這是2020年首次宣布的“東數西算”工程的一部分。

這意味著,在許多人看來,該領域被嚴重低估,而且監管風險較低,這可能驅動了新一波併購活動的驟然興起。

還有公司方面的因素,首先是在創始人居靜在去年12月突然離職之後,秦淮數據剛剛經歷了動蕩不安的幾個月。出於對公司未來走向的擔憂,這一意外變化觸發公司股價下跌,而且秦淮數據上個月才剛剛公布了新的管理團隊。因此,該公司目前正處於過渡階段,可能正是此類所有權變更的好時機。

控股股東

秦淮數據的另外一個特點是,它被貝恩資本一個股東牢牢控制。秦淮數據源自2019年的一場合併,其中一方系貝恩資本投資的一家公司。從秦淮數據一年前提交的上年度財報中可以看到,這個美國私募巨頭持有它47%的股份和81%的投票權。

貝恩的投票權可能從那時起變得更大了,因爲秦淮數據創始人居靜的投票權在去年12月達成的離職協議中遭大幅削减。居靜之前持有13.3%的投票權,但根據離職協議,這一比例可能已被削减至5%左右或更少。

總之,貝恩目前掌握著秦淮數據的决策權,至少在涉及這種併購决策時是如此。貝恩資本可能會對此類出售持開放態度,以便完全退出這項投資,或者只想獲得合幷後公司的大量股權。合併後的公司可能在中國政府大力支持的一個領域成爲遙遙領先的領導者。

如果與萬國數據合併,將締造一個去年銷售額超過100億元的數據中心營運商,總市值超過70億美元(460億元)。該公司將專注於中國市場,但在亞洲也擁有强大的影響力,在印度、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擁有現成的或在建設施。

如果是與EdgeConneX 合併,看起來也很有趣,不過有可能存在更大爭議。這是因爲EdgeConneX的美國血統,儘管它在歐洲和印度也佔有相對較大的市場份額,在南美和中國也有小量業務。中國實際上是禁止外資擁有數據中心的,所以EdgeConneX的收購是否能得到中國監管部門的批准還不太清楚。鑑於數據現在是相當敏感的話題,美國很可能也會抵制這樣的合併。 

EdgeConneX本身在2020年底被瑞典私募股權公司EQT AB收購,據報道交易價值約爲25億美元。這意味著它與秦淮數據的合併將創造出一家市值超過40億美元的公司。

不出所料,投資者對秦淮數據被收購的可能性相當興奮。該股上周五上漲了近10%,但今年迄今爲止仍下跌了約24%,過去52周損失了約三分之二的價值。

在估值方面,秦淮數據去年是三家中國公司中最强的。但它已經掉到了萬國數據之後,位居第二,儘管它是三家公司中唯一盈利的公司。它目前的市淨率爲1.2倍,萬國數據爲1.8倍。相比之下,世紀互聯只有0.8倍。本月初,世紀互聯在宣布主動收購要約後,股價一度飆升,但後來回吐了所有漲幅。

總而言之,由於最近的管理層變動和相對較小的規模,秦淮數據看起來確實相當適合被較大的同行收購。在潛在的收購者中,萬國數據似乎是最有可能成功的,因爲EdgeConneX交易被監管部門否决的可能性更大。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寶尊電商第三季度同比續虧損

電商軟件提供商寶尊電商有限公司(BZUN.US; 9991.HK)周二公布,隨著核心電商服務重返盈利軌道,新興品牌管理業務虧損又收窄,第三季度營收實現增長。 公司表示,截至9月的三個月內,營收同比增長4.8%至21.6億元,經營虧損則從去年同期的1.15億元收窄至2,560萬元,非美國通用會計准則淨虧損,亦從去年同期的6,680萬元收窄至4,020萬元。 寶尊電商業務本季度實現經調整經營利潤2,810萬元,較去年同期2,980萬元的虧損成功轉盈。品牌管理業務(含在華運營Gap服裝門店)的經調整經營虧損,從去年同期的5,530萬元收窄至3,870萬元。 財報發布後,寶尊紐約上市股票周二下跌5.8%,香港上市股票周三下跌4.9%。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諾亞控股上季純利大增62.6%

財富管理公司諾亞控股私人財富資產管理有限公司(NOAH.US; 6686.HK)周二公布,截至9月底止第三季度收入6.329億元(約8,890萬美元),按年下跌7.4%,淨利潤達2.185億元,同比大幅增長62.6%,經營利潤1.719億元,則較去年同期下滑28.6%。 截至9月30日,Noah註冊客戶數為466 ,153人,同比增長1.3%;活躍交易客戶數為10 ,650人,同比大增35.5%。本季產品分銷規模達170億元,年增19.1%,其中海外產品分銷86億元,增11.2%。資產管理規模維持穩定,截至9月30 日合約管理資產為1,435億元。關聯公司投資權益變動的公允價值增加,則帶動公司淨利潤增長。 公司指出,收入下滑主要受到一次性佣金減少、保險產品分銷疲弱所致。本季度,公司取得了美國經紀交易商牌照,亦開始在各業務流程整合人工智能技術,以改善獲客能力、提高效率,進一步強化全球布局與科技能力。公司表示,其強健的資產負債表為未來投資提供堅實基礎。 諾亞控股港股周三早盤無漲跌,至中午休市報17.99港元,該股過去6個月累升約18%。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Qfin is a lender

新措施收緊規管 奇富業績難復舊觀

網貸服務商奇富科技公布疲弱的第三季業績,並對全年展望轉趨悲觀,與2024 年強勁收官形成鮮明對比 重點: 公司第三季收入微跌0.2%,淨利潤下降17%,反映公司在疲弱的宏觀環境下面臨的挑戰 公司對全年發出悲觀指引,主因是新監管措施將壓縮其在網貸服務業務的盈利空間   梁武仁 過去一年裡,網貸服務平台奇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QFIN.US; 3660.HK)經歷了不少變化。首先,公司更改了名稱,但更關鍵的是,在監管環境收緊及中國經濟持續低迷之下,原本在逆風中表現頗具韌性的奇富科技,業績開始受到明顯衝擊。 根據奇富科技上周公布的最新季報,公司第三季收入按年微跌0.2%至52億元(7.31億美元),為兩年多來首次錄得收入下滑;淨利潤則按年下跌17%至14億元。更雪上加霜的是,公司對餘下年度給出悲觀指引,預計第四季淨利潤最多將下滑49%,即便在最佳情況下,2025年全年淨利潤也僅能錄得約1%的增長。 這份展望與奇富科技年初時的樂觀情緒形成鮮明對比,當時公司公布2024 年利潤大幅增長,並預期2025年將有強勁開局。其後,公司由「啟富」更名為「奇富科技」,或意在透過加入「fin」凸顯其金融科技機構的定位。奇富科技原名「360金融」,2018年在紐約上市時,名稱是為了反映其與網安軟件公司奇虎360 的淵源。 比名稱變動更具影響的,是中國自10月1日起正式實施的全新金融業監管規則。新規的核心之一是大幅強化風險管理,意味奇富科技必須提高借款人門檻標準,從而犧牲部分放款增速,同時也需提高對潛在違約的撥備。這些要求均可能進一步壓制公司的盈利增長。 奇富科技CEO吳海生在第三季業績電話會議上表示:「作為行業領先者,我們一向以最高的合規標準要求自己,這次也不例外。儘管相關措施可能在短期內影響放款規模與盈利能力,但我們相信,把使用者價值放在首位,最終將會增強他們對公司的信任,並支持我們實現更具韌性且可持續的長期增長。」 這次的新規只是中國民營金融業監管連串調整的最新一波,自疫情前幾年起,相關行業便不斷面臨持續的監管變動。這也凸顯了奇富科技及其同行所面對的現實──中國整體金融業的監管框架正快速演進,而監管層此舉旨在防範市場過度放貸所帶來的系統性風險。 此外,中國經濟當前的疲弱狀態,也讓民營與國有放貸機構均面臨壓力。隨著企業與消費者收緊支出與借貸,貸方要擴展業務變得愈發困難。即便北京推出對部分消費相關行業提供利息補貼的振興措施,全國銀行貸款餘額在10月仍較前一個月大幅收縮。 借款人的財務狀況轉弱,也推升了違約風險,使得風險管理的重要性進一步提升,無論監管是否加碼都一樣。 奇富科技第三季的表現清楚反映了這些壓力,其信貸撮合與放款總額在第三季度按年僅增1%,按季更下滑1.4%。同時,逾期90天以上貸款比例自第二季的1.97%微升至9月底的2.09%。 撥備激增 隨著經營環境惡化,奇富科技的壞帳準備金大幅飆升。理論上,作為連接借款人與銀行的撮合方,公司並不需直接承擔貸款違約風險,但現實並非如此。若奇富撮合的「重資本」貸款發生違約,公司需向原始放款方全額償付所有未付本息。此外,奇富亦透過信託與子公司自有資金出借部分貸款,該部分信用風險由公司自行承擔。上述兩類貸款規模的同步上升,也讓奇富不得不大幅增加撥備。 在電話會議中,奇富管理層表示,公司會根據宏觀經濟狀況調整「重資本」貸款與無全額代償義務貸款的比例。管理層並稱,第四季度將提高後者(即無需提供全額代償保證的貸款)佔比,以降低公司的整體信用風險敞口。 當然,面臨這些逆風的並非只有奇富科技。其競爭對手信也科技(FINV.US)上周同樣公布第三季度交易額按年下滑,同時準備金亦增加。但與奇富不同的是,信也科技仍成功錄得收入與淨利增長,主要受益於其積極拓展海外業務,而這正是奇富尚未涉足的領域。 奇富科技依然是一家高盈利、擁有良好利潤率的公司。其採用的先進技術有效降低營運成本,而依託人工智能與數據分析的服務能力,尤其能借助與奇虎360之間的技術連結,對銀行機構相當具吸引力,使公司在與金融機構洽談定價時具有一定議價能力。 例如,奇富正將一款AI信用審批代理整合進其Focus Pro平台。這項技術可利用大量數據與大語言模型能力,在數秒內完成借款人風險評估,大幅簡化繁瑣的貸款審批流程。吳海生表示,相關功能的試運行已獲得客戶「非常正面」的回饋。 儘管如此,市場對公司最新業績的反應並不理想,奇富科技港股在四個交易日內大跌約18%。今年以來,該股已累跌逾50%,遠遠落後於恒生指數約32%的漲幅。目前公司市盈率僅2.7倍,甚至低於同樣低迷的信也科技的3.3倍,顯示投資者對這一整個板塊的信心仍相當疲弱,儘管多數公司在艱難環境下仍能保持盈利。 奇富科技具備不少優勢,但其高度暴露於監管與宏觀經濟變動的風險,顯然讓投資者卻步,而這種局面短期內恐怕難以改變。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佑駕創新配股 折讓一成集資2億元

智能駕駛及智能座艙解決方案供應商深圳佑駕創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431.HK)周三公布,將配售約1,401萬股新H股,每股配售價14.88元,較周二收市價16.53元折讓10%,亦較過去五個交易日平均收市價17.3元折讓14%,配售股份佔擴大後發行股份約3.33%。 是次集資淨額最多2.04億元,約70%用於發展L4無人物流車,包括研發新一代產品、升級運營平台及拓展銷售網絡;約30%用於升級基礎研發平台,包括提升數據閉環體系的效率,高效賦能前裝,以及發展L4無人車多產品線。 佑駕創新周三開市跌2%至16.2元,股份由過去一年高位下跌近60%。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