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FWL.US

自今年3月上市以來,這家物流公司的股價漲了一倍多,其中本週錄得單日上漲36%

重點:

  • 盛豐物流自IPO以來股價大幅上漲,估值比率遠超國外同行
  • 該公司是最近一系列新上市的中國物流供應商中的最新一家,這些公司可能因具有增長潛力但風險相對較低而吸引著投資者

 

咏竹坊

它們聽上去可能並不性感,讓人想起大型卡車和堆滿了待運送貨物的倉庫。但現在物流公司突然開始進入投資者的法眼,成為中國股票買家眼中的新寵。

或許是因為它們相對缺少爭議,因為這些公司不涉及引起北京方面對海外上市中國公司擔憂的種種敏感信息。又或許是因為中國去年結束了嚴格的新冠疫情防控措施,那些措施曾嚴重影響很多物流公司的運營。還可能是因為中國電子商務行業蓬勃發展,僅去年一年中國國內就遞送了超過1,000億件包裹。

無論什麼原因,不久前才在納斯達克上市的盛豐物流集團有限公司(SFWL.US),是最新一家從這股物流熱潮中獲利的公司之一。上市三個月以來,該公司股價上漲了一倍多,其中本週一上漲36%。

這一輪大幅上漲之前,盛豐物流在3月進行的IPO規模並不大,只籌集了大約1,000萬美元(7,252萬元),這使盛豐物流成為今年在美國上市的少數中國公司之一。

在這裡,我們應該指出,由於可供交易的股票稀缺,公眾持股量較低的公司確實往往會出現股價波動更劇烈這種情況。該公司股份的流通量相對較低,僅為總股本的8.18%。相比之下,全球同行 Hub Group (HUBG.US)、Radiant Logistics (RLGT.US) 和Air Transport Services Group (ATSG.US) 股份的流動性要大得多,從78%到97%不等。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最新公開數據,與其他三個同行相比,盛豐物流沒有機構投資者。

盛豐物流成立於2001年,在B2B(企業對企業)物流領域找到了一片舒適的天地,避開了體量更大但競爭極其激烈的2C領域,即為消費者提供服務。它目前已形成B2B貨運、雲倉儲和增值服務三大業務,覆蓋31個省份的341個城市。

隨著電子商務的興起,加上中國作為世界工廠的角色,物流和其他供應鏈相關服務已成為國內和國際貨物運輸的關鍵行業。盛豐物流招股說明書中引用的第三方數據顯示,中國獨立B2B合同物流市場預計將從2019年的8.32億元增長到明年的12.3億元。

投資者網站Simply Wall St指出,「過去三個月股價波動很大」。 但它對盛豐物流的基本面,包括債務水平、盈利質量和利潤率,都給出了積極的評價。該公司擁有1,500 多名員工。

擬上市的物流企業

盛豐物流只是今年試水IPO市場的幾家中國物流公司之一,儘管今年的新股發行總體上表現疲軟。本週,我們還帶來了極兔速遞的消息,這家規模更大、更積極的公司已提交了香港上市的申請,目標是在成立僅8年後成為中國三大快遞公司之一。

電商巨頭阿里巴巴正準備剝離其物流部門菜鳥,很可能讓它單獨上市,這是其備受矚目的分拆計劃的一部分,該計劃將把阿里巴巴分成六家公司,涵蓋其各項主要業務。

上述兩筆交易預計都將籌集10億美元或更多資金。

儘管市場潛力很大,但盛豐物流的收入增長並不是特別快。該公司去年的收入為3.7億美元,比2021年的3.47億美元僅增長6.8%。該收入的絕大部分(約94%)來自運輸服務,其餘大部分來自倉儲服務。

其利潤從2021年的660萬美元增長18%至780萬美元。該公司的客戶包括小米、施耐德電氣、順豐速運、光明乳業和寧德時代等知名企業。 

盛豐物流去年上半年的運輸總量為350萬噸,按年增長18.6%。該公司沒有提供全年數據。截至去年底,該公司持有相當於2,330萬美元的現金,這意味著IPO會把這個數字提高到3000萬美元以上。

盛豐物流迅速將IPO籌集的部分新資金投入使用,本月早些時候宣佈購買16輛電動重型卡車,總價值達155萬美元。該公司表示,還將在區域分揀中心、基於雲的訂單履行中心和服務網點建立換電站,以便更好地為公司的電動汽車提供服務。

在中國努力減少空氣污染、實現碳減排目標之際,使用這種綠色能源車是中國的重要優先事項之一。企業和消費者都響應了中國政府的號召行動,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到政府激勵措施的推動,也是為了與政府的優先事項保持同步,這樣做往往對生意有好處。

 「盛豐物流將順應潮流,使用綠色能源降低物流成本,同時努力為節能減排,為環保做出貢獻,」該公司董事長劉用旭在談到購買電動卡車時如此表示。

盛豐物流的強勢登場與全球同行近期的疲軟表現形成鮮明對比。Air Transport Services目前較52周高點下跌近一半,而Hub Group和Radiant Logistics的跌幅較小,分別為26%和18%。根據Investing.com的一張情緒圖表,盛豐物流的粉絲們認為投資者對該股的情緒是「看漲的」。

這種看漲情緒體現在了該公司的市盈率上,按去年的利潤計算,其市盈率高達92倍。Hub Group的市盈率為8倍,而Radiant和Air Transport Services的市盈率在10倍左右。盛豐物流的市銷率也較高,為2.16倍,遠高於Air Transport Services的0.65倍、Radiant的0.26倍和Hub Group的0.49倍。

中國物流巨頭順豐控股(002352.SZ)和中通快遞(ZTO.US; 2057.HK)的市盈率略高於這幾家美國公司,分別為大約32倍和20倍。但即便如此,這兩個數字仍遠低於盛豐物流,這使人好奇,經歷過這一波上漲後,這家才登陸紐約不久的公司的股票是不是估值略高。

有超贊的投資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讓更多人知曉?我們可以幫忙!請聯繫我們瞭解更多詳情。

欲訂閱詠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裡

新聞

簡訊:博雷頓折讓15%配股 集資2.5億港元

電機製造商博雷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333.HK)周日公布,擬配售最多1,000萬股新股,佔擴大後H股3.98%,配售價25.08元,較上交易日收報折讓14.98%,集資總額2.51億港元(3200萬美元)。 公司公布,集資所得款項70%擬用於團海外光伏及儲能項目的投資及開發;15%償還計息借款;餘額擬重點投入多模態大型模型驅動的無人駕駛礦卡協同調度系統研發、商業化及示範應用。 博雷頓股價周一低開,至中午休市報27.92港元,跌5.36%。該股於今年5月在港交所上市,過去一個月累跌逾21%。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中偉新材低位定價 首掛午收仍挫5%

新能源材料生產商中偉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2579.HK)周一在香港掛牌平開報34元,股價之後回軟,中午收市報32.3元,跌5%。 公司發售1.04億股,每股售價34至37.8元,最終以低位定價。公開發售錄得超額26.9倍,國際配售則錄得超額3.08倍,集資淨額34.3億元。 去年公司收入增長17.4%至402億元人民幣(下同),但盈利不升反跌,按年下挫24.7%至14.67億元。今年截至6月底止的中期業績,收入同比升6.1%至213.2億元,但盈利則下跌14.8%至7.53億元。 集資所得的50%,將用作擴大生產及供應鏈能力,約40%用於新能源電池材料的研發及推進數字化,餘下10%作為一般營運資金。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Goodbaby makes strollers

生育低迷關稅打擊 好孩子叫苦連天

全球最大嬰兒手推車與安全座椅生產商好孩子,正受美國關稅與中國生育低迷的雙重打擊 重點: 公司今年前九個月的收入下滑,在上半年錄得小幅增長後再度轉為收縮 亞洲和歐洲市場的增長,正抵消美國市場的疲弱銷售   譚英 當好孩子國際控股有限公司(1086.HK)在2010年啟動香港IPO時,受惠於新興中產階級家長渴望為孩子提供最好用品的需求,公司已連續17年成為中國嬰兒手推車市場的領導者。其後,公司利用上市所得資金展開全球併購,最終成為全球最大的嬰兒手推車及兒童安全座椅供應商。 除了在中國本土市場佔據主導地位外,公司亦在1996年成為美國最大嬰兒手推車供應商,並在七年後登上歐洲市場首位,為Quinny、Nike Kids和Tommee Tippee等品牌代工生產產品。 然而,受多項不利因素拖累,公司近期發展不再如此強勁,這些因素包括中國出生率下滑、本土消費者愈加謹慎,以及今年美國總統特朗普對中國商品加徵關稅。這些挫折在公司本月公布的第三季度業績中表露無遺,數據顯示其表現較上半年已顯乏力的業績進一步惡化。 最新報告,好孩子國際今年首九個月收入按年下跌1.1%至64.2億港元,在2025年上半年曾錄得2.7%的收入增長後,再度陷入收縮。其中,內地gb品牌表現最差,期內收入大跌18.1%;旗下嬰兒安全座椅品牌 Evenflo下滑10.9%;設計諮詢業務Blue Chip收入則按年下降19.9%,反映其客戶在美國關稅動盪下的脆弱性。 不過,上述跌幅在一定程度上被高端嬰兒車品牌Cybex的增長所抵銷。該品牌期內收入上升11.7%,並佔集團總收入的57.5%,成為主要支撐來源。 公告發布後的四個交易日內,好孩子股價曾下跌4.2%,惟其後收復失地。然而,該股最新收市價1.19港元仍僅為其4.90港元上市價的五分之一。這對一家曾經看起來潛力無限的上市公司而言,顯然稱不上是一個亮眼的成長故事。 好孩子未在最新報告中披露盈利數據,僅提供有限資訊。但公司8月發布的中期業績顯示,2025年上半年淨利潤大跌43.7%至1.055億港元;期內淨利率下降2個百分點至2.5%。因此,可以合理推測,相關盈利指標在第三季大概率持續惡化。 在中期業績公布前不久發布的盈利預警中,公司將利潤下滑歸咎於美國業務疲弱,雖然其他地區的業務有所改善,部分抵銷了相關影響。削弱盈利的其他因素,還包括為符合汽車安全座椅新監管標準而產生的額外成本,以及更高的推廣與市場營銷開支。 好孩子早期的成長,很大程度反映中國製造業在1980年代改革開放後的崛起歷程,以及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產業規模進一步攀升。 公司由現年76歲的宋鄭還創立,他曾是一名中學副校長,並於1989年至1993年期間負責學校附屬工廠的管理。在政府鼓勵民眾創業的背景下,他發明了「推搖兩用」嬰兒推車,並以「好孩子」品牌推向市場,最終成為中國家喻戶曉的產品名稱。 全球併購擴張 2014年,公司先後收購了德國兒童安全座椅品牌Cybex,其創辦人Martin Pos 目前仍出任好孩子董事會成員;同年又收購創立於1920年的美國公司 Evenflo。Evenflo最初以生產奶瓶起家,後來逐步將產品線擴展至兒童安全座椅與嬰兒手推車等品類。 據多家媒體報道,美國自今年4月起對嬰童用品加徵關稅後,嬰兒手推車、兒童安全座椅等主要品牌價格迅速上調,其中手推車平均漲價25%,兒童安全座椅平均漲價20%。這可能是令好孩子今年上半年毛利率按年下降3個百分點至 49.6%的原因之一,顯示其關稅成本轉嫁能力受限,部分成本需自行消化。 由於美國市場佔好孩子今年上半年銷售額約三分之一,上述關稅衝擊顯然是個壞消息。不過,與同樣在美國市場建立產品主導地位的其他中國製造商一樣,好孩子亦正進行調整,而公司目前的市盈率僅約7倍,估值顯得相對偏低。 好孩子國際在美洲地區的收入佔比已被其歐洲業務超越,歐洲板塊收入佔比由 2019年的27% 上升至今年上半年約47%,惟該比例亦包含中東及非洲市場。 中端市場競爭加劇、缺乏品牌價值,加上受成本衝擊,削弱具有美國背景的 Evenflo品牌;相較下,定位較高端的Cybex嬰兒手推車則在歐洲市場備受青睞,成為帶動好孩子收入增長的主要動力。儘管美國市場近期表現疲弱,但好孩子過去數年最大壓力仍來自中國本土市場,中國業務收入佔比已從2019 年的35%銳減至今年的20%以下。 雖然北京近年大力推動生育政策,但中國生育率仍僅約1.01,遠低於1990年的2.51,意味需要使用好孩子產品的新生兒數量大幅減少。雪上加霜的是,在宏觀經濟放緩的背景下,中國消費者變得更為謹慎,也縮減了在嬰童用品上的開支。 儘管挑戰重重,公司仍展現出調整與適應市場變化的能力。在收購Cybex與Evenflo後,其業務從過去主要為其他品牌代工(OEM),逐步轉型為以自有品牌為主,毛利率亦因此走高。然而,撇除截至今年6月止的過去12個月來看,公司89億港元的收入仍遠低於其在2021年創下的97億港元峰值。 即便面臨政治風險,且除Cybex外,在收入端缺乏明顯增長引擎,分析師似仍相信公司有能力解決當前問題。中金公司(CICC)在績後將公司2025年盈利預測下調31%,但同時將2026年目標價上調23%至1.62港元。第一上海在最新報告中給予公司更高的1.85港元目標價,並維持「買入」 評級。 好孩子的競爭對手、擁有嬰兒推車及安全座椅品牌BeBeBus的不同集團(6090.HK),自9月上市集資9,200萬美元以來股價表現強勁,累計升幅逾 40%。不同的收入仍保持快速增長,而好孩子的收入則開始走弱。不過,投資者亦可能認為不同的估值偏高,其市盈率(P/E)已超過100倍,若資金尋求更具性價比標的,反而有利於好孩子。…
Seeking a profile boost, Boxihe pivots to Hong Kong IPO

騰訊及啟明創投撐腰 伯希和轉攻港股上市

戶外服品牌伯希和正申請在港上市,由於中國內地性能戶外服飾人均支出仍遠較美日低,伯希和所處的市場仍有一定提升空間 重點: 獲騰訊及啟明創投入股 廣告開支佔比高,拖低2025上半年純利增長   白芯蕊 中國零售業有回暖跡象,9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按年升3%,好過市場預期,加上港股氣氛仍熾熱,除科技股尋求在香港上市外,高性能戶外服飾及裝備品牌商伯希和戶外運動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最近也在港遞交上市申請文件。 集團前身為險峰服裝,由公司主席劉振2006年成立,最初只是經營海外品牌服裝出口貿易,2012年推出旗艦品牌伯希和,隨著品牌迅速獲得認可,市場份額不斷擴大,按2024年零售額計算,伯希和躋身中國內地三大本土高性能戶外服飾品牌,市場份額達5.2%。 騰訊持股逾一成 伯希和原先計劃在內地深圳交易所上市,但集團稱由於香港作為國際金融市場,能提供進入國際資本市場渠道,增強融資能力及股東基礎,因此轉到香港尋求上市。 上市前,集團股東陣容強大,當中包括騰訊(0700.HK)及内地知名風險投資機構啟明創投,分別持有10.7%和5.4%股權,至於大股東為劉振及其配偶花敬玲,合共持有63.2%股權。 雖然2019年全球爆發新冠疫情,但無阻戶外服飾行業增長,單是中國市場規模從2019年1.7萬億元,增長至2024年2.03萬億元,複合增長達3.1%,當中伯希和主攻的功能性服飾的市場增長更快,同期複合增長達10.3%,佔2024年中國戶外服飾行業規模的23.9%,達4,843億元。 隨著戶外活動越來越受歡迎,消費者越發重視服飾的技術特性、耐用性及功能性,市場估計到2029年市場規模達8,231億元,相當於2025年至2029年複合增長加快至10.9%。 尤其是中國高性能戶外服飾人均支出仍低,參照2024年數據,人均支出僅73元,對比美國及日本,其人均支出分別達440元及170元,明顯落後一大截,意味中國高性能戶外服飾未飽和,伯希和作為龍頭之一,未來仍有增長空間。 第二大衝鋒衣褲 特別是伯希和在衝鋒衣褲行業表現突出,更是中國第二大衝鋒衣褲品牌,衝鋒衣褲為高性能戶外服飾重要類別,為在戶外活動中抵禦極端天氣而設計的高性能外套,公司在2024年市場份額6.6%,平均售價為400至1,000元,該業務在2024年及2025上半年毛利達5.81億元和2.3億元,佔集團總毛利的55%和40%。 在銷售上,內地線上零售生態發達,伯希和以網上直接面向消費者(DTC)模式和電子商務平台為主,例如天貓、抖音及京東,當中線上門店數量由2022年的37家,增至2025上半年的62家,至於透過旗艦店及向電商平台銷售所產生的收入,便分別佔集團總收入76.5%和70.7%。 除線上佈局外,伯希和為增加與消費者互動及黏性,正擴大線下銷售渠道,截至2025年6月底,集團擁有163家線下零售店,主要位於內地一線及二線城市未來亦計劃穩步實體零售店網絡,重點關注經濟實力強勁兼戶外消費潛力高的城市。 廣告佔比逾四成 儘管集團積極佈局線上與線下業務,帶動2024及2025上半年銷售收入增長94%和62.3%,但純利增長卻明顯放慢,由2024年按年升86.3%,大幅放慢至2025上半年的3.7%增幅;其中集團銷售及分銷開支佔比大幅攀升,分別由2023年和2024年的30.5%和33.2%,急增至2025上半年的41.5%,最終拉低伯希和純利增長。 環顧香港上市的內地體育用品股中,包括安踏體育(2020.HK)、李寧(2331.HK)及特步國際(1368.HK),目前的預期市盈率為15.7倍、16倍及9.8倍,但市值差異大,當中安踏市值已超過2,200億港元,李寧則不足500億港元,特步市值更細,目前約150億港元左右。 整體來講,伯希和作為中國第二大衝鋒衣褲品牌,若以15倍預期市盈率上市,其估值實屬合理,一旦低於10倍,估值更吸引,但集團最大問題是銷售及分銷開支佔比大幅攀升,一旦佔比由升轉跌,將有助盈利重拾增長,甚至有能力挑戰安踏及李寧地位。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