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輪融資也突顯了該公司的現金不斷收縮,因為儘管在空中飛行器的商業化上取得進展,但其仍處於虧損狀態

重點:

  • 億航簽署了一項協議,通過向青島政府下屬的一個實體發行新股籌集1,000萬美元(7,000萬元),並且可能還會從該實體再籌集1,000萬美元
  • 該公司的空中飛行器正在迅速走向商業化,幾近獲得中國的安全證書

梁武仁

億航智能(EH.US)正在努力讓其充滿未來派風格的飛行汽車成為現實。但在這個過程中,它正在迅速進入一些資金困境,後者可能促使部分投資者不願在該公司下太大的賭注。

上週五,空中自動駕駛貨運、客運飛行器製造商億航智能稱其達成了新的戰略夥伴關係,而這看起來頗為可疑,也像是為了籌集資金而採取的舉措。在新的夥伴關係中,青島市下屬的政府青島西岸新區通過購買億航的股票,向該公司提供1,000萬美元新資金。億航智能股票的出售價,為其美國存托憑證(ADS)在截至上週二的30個交易日里的平均收盤價。

雖然交易要到2023年第一季度才會達成,但億航智能已經收到了對應金額的人民幣,並計劃將其用於營運資金及一般公司用途。如果它還需要更多資金,青島西岸新區或其隸屬機構可能還會再投資1,000萬美元。

根據億航智能約4億美元的最新市值估算,這筆投資可能使得青島方面持有它至多5%的股份。

雖然新的結盟聽起來不錯,但注資也凸顯出成立於2014年的億航智能在試圖將其技術商業化時面臨的財務困難。

該公司7月至9月這個季度的收入同比下降逾三分之一,只有820萬元,儘管這兩筆收入都來自試驗項目,只是億航智能長期生存所需收入的一小部分。期內淨虧損擴大約6%,至7,700萬元。

由於仍然處於虧損狀態,截至9月底,其現金持有量縮水至不足2,000萬美元,較上年同期減少44%。不需要多麼複雜的計算就能看出,以這樣的現金消耗速度,如果沒有外部資金的不斷注入,用不了多久,該公司就會耗盡運營資金。

當然,與地方政府合作可能是一件好事,因為除了現金之外,它還可以帶來未來的業務。但投資者似乎更多地關注負面因素,而不是這種積極因素,因為在最新消息公佈後,億航智能的股價下跌了8.6%。

公平地說,對於開發全新產品的企業來說,資金問題很常見,尤其是像無人駕駛飛行器這樣的高科技產品。這類產品在早期階段很少能產生有意義的收入,而它們的研發成本往往高達成百上千萬美元,甚至數十億美元。

鑒于飛行汽車仍然是科幻電影中的東西,億航智能達成的任何銷售都令人印象深刻。該公司一直忙於在中國境內外展示產品,這產生了大量的預訂單。並非所有億航智能的同行都取得了類似的成就。例如,德國的Lilium(LILM.US)成立於2015年,去年的收入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大生意

迄今為止,億航智能達成的主要交易包括4月印度尼西亞Prestige Aviation的100架216系列自動駕駛飛行器的預訂單,此前它還與馬來西亞的Aerotree Flight Services和日本的AirX Inc.達成協議,分別向它們出售50架相同型號的飛行器。

該公司還處於滿足中國民用航空總局安全要求的最後階段。這意味著億航智能只需通過最後的安全審查,即可獲得全球首個載人無人機系統適航證。公司首席執行官胡華智本月早些時候在討論公司三季度收益的電話會議上表示,鑒於億航智能長期以來的成功試飛記錄,包括極端天氣條件下,公司有信心實現這一目標。

10月,億航智能與國泰航空(0293.HK)的母公司太古集團旗下的飛機工程與維修子公司港機集團簽署了初步協議,合作為216系列自動駕駛飛行器開發系統和維護服務。

儘管如此,億航智能仍面臨著巨大的挑戰。一方面,疫情對公司造成了嚴重打擊,尤其是因為旅遊業是它的主要目標客戶群之一。由於北京堅持嚴格的新冠清零政策,億航智能的一些買家未能完成訂單付款,迫使該公司為這些賬單計提準備金。

億航智能還將三季度新訂單下降歸咎於中國近期疫情的捲土重來。北京嚴格的防控政策導致的旅行限制,也減緩了監管機構的審批過程,因為民航局官員無法進行定期的現場檢查。

中國政府本月初開始放寬防疫措施。但由此產生的病例激增,加劇了對感染的擔憂,並進一步減少了當面接觸,這可能會妨礙億航智能在短期內的收款和贏得新交易的努力。

不管中國經濟的反彈情況如何,無人駕駛飛行器行業充滿了不確定性,因為這個行業實在是太新了。監管方面是一個主要的障礙。億航智能不僅要在國內遵守複雜的新規定,還要遵守可能存在巨大差異的國際市場規則。

如果該公司克服了這些監管障礙,其無人駕駛產品仍可能難以獲得謹慎消費者的認可。即使業務蓬勃發展,由於缺乏量產經驗,億航智能有可能在產品的交付方面落後。

億航智能目前的市淨率為14倍,而Lilium為1.9倍,小鵬汽車(XPEV)為1.5倍,後者是中國的電動汽車製造商,旗下的一家子公司正在研發飛行汽車。圖森未來(TSP.US)正在開發類似的卡車自動駕駛技術,其市盈率更低,只有0.2倍,自10月底以來,由於董事會持續動蕩,該公司的股價跌幅超過四分之三。

億航智能的高估值表明,人們對該公司的前景仍持樂觀態度。不過,其股價較2019年的IPO價格下跌了近 50%。鑒於它的現金狀況不穩定,投資者可能有充分的理由持觀望態度,直到該公司表明其業務能夠真正起飛。

欲訂閱詠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裡

新聞

HKEx has big IPO year

中企棄紐約轉香江 上半年港新股市場熱爆

今年上半年,累計有44家企業在港交所上市,期內集資136億美元,佔全球上市集資總額的四分一 重點: 按上半年全球新股市場集資額統計,香港以136億美元領跑,同期中國企業紐約上市集資總額僅為8.41億美元 中美貿易摩擦放棄赴美上市、疊加A股上市遇阻之際,港交所出台政策吸引中資企業 陽歌 經歷過去三年的沈寂後,渴求資金的中資企業爭相赴港上市,助力香港今年上半年成為全球領跑的新股市場,獨佔全球新股集資總額四分一。A股上市公司赴港雙重上市(A+H)成為香港新股市場熱爆的主要推手,這些公司在尋求資金的同時,寄望提升國際影響力。 與此同時,隨著中美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劇,很多原可能選擇赴美上市的中國企業,今年基本打消念頭。上半年,僅奶茶連鎖品牌霸王茶姬(CHA.US)4月登陸美股,集資逾4億美元。然而,其「戰果」被電動車製造商極氪(ZK.US)的私有化抵消。僅一年前,極氪在紐交所上市時集資額達4.41億美元。 若上述趨勢延續,今年確有可能成為2021年以來,香港新股上市最繁榮的一年,且創下近十年新股集資規模次高紀錄。 普華永道本周發布的報告顯示,上半年港交所共有44宗成功上市個案,合計集資1,071億港元(136億美元),同比大增7倍。安永6月發布的類似報告指出,上半年香港新股上市集資額佔全球新股募資總額的24%。 兩份報告均認為,香港市場增長勢頭有望延續至下半年。普華永道預測,今年全年,港交所新股集資總額將突破2,000億港元。 安永發現,儘管赴美上市的新股數量增加44%至36宗,集資額卻大跌62%至8.41億美元。可見集資額達1億美元或以上的中資大型上市個案,在美漸稀缺,當前赴美上市多為集資額2,000萬美元或以下的小項目。 赴港上市趨勢日益增強,今年上半年,中國證監會批准30家中企赴港上市,數量較批准納斯達克上市的12家企業高出逾倍。所有此類境外上市,均需在中國證監會備案。 中國證監會受理的境外上市備案申請呈現類似傾向,目前中證監受理的境外發行上市備案申請達183宗,其中126家企業赴港上市,僅42家瞄准納斯達克,後者均未聘請頂尖投行,表明其中絕大多數或全部,集資額或不超過2,000萬美元。 多重政策因素 多重政策因素驅動香港新股市場的盛景,首先是中美關係持續緊張,使中企放棄選擇美國上市,部分美國政客甚至主張,把在美上市的中資企業悉數摘牌。 另一方面,中國的顧慮在於若企業赴美上市,中企持有的大量個人及客戶數據恐被美國政府獲取,上述憂慮引發網約車龍頭滴滴出行2021年被強制從紐交所退市。 類似顧慮亦影響快時尚巨頭Shein的上市前景,公司原計劃登陸紐約,因遭美國政府政治阻撓而放棄,後轉向倫敦市場。然而,上月再度擱置計劃,報道稱因中國證監會傾向該公司赴港上市。 此外,中國為提振A股市場,限制滬深新股發行數量,客觀上加劇企業赴港上市潮。內地投資者情緒低迷可見一斑,上證綜合指數年內僅上漲6%,大幅落後恒生指數的23%漲幅。 中美政治摩擦、中方對數據的安全顧慮,以及對A股上市數量存在限制,港交所多措並舉增強市場吸引力。今年5月,推出特專科技企業上市通道,降低早期專業科技及生物科技公司上市門檻;去年10月頒布新規,便利滬深A股上市企業赴港雙重上市,香港市場對國際投資者更為開放。 今年上半年,最大規模的新股上市潮正源於此類雙重上市。動力電池龍頭寧德時代(3750.HK;300750.SZ)通過在港上市集資約46億美元,與其A股上市地位形成互補。 霸王茶姬雖因赴美上市在同行中脫穎而出,但今年上半年其數個主要競爭對手赴港上市亦引人矚目,茶飲連鎖龍頭蜜雪冰城(2097.HK)集資4.4億美元。 今年上半年,隨著金價飆升至歷史高位,黃金概念股的上市同樣受到追捧。2月,赤峰黃金(6693.HK)在港股上市集資4.19億美元。此輪黃金熱潮或將引爆下半年又一大型上市項目,紫金礦業(2899.HK)本周已提交初步申請文件,擬分拆旗下紫金黃金國際獨立上市。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簡訊:多點數智準備申請穩定幣牌照

零售軟件服務提供商多點數智有限公司(2586.HK)周四公告,公司正在籌備申請香港穩定幣牌照,並已通過公開市場HashKey Exchange購買比特幣,其資金來源爲本公司現有的現金儲備。 公司稱,已於今年2月與HashKey Group簽署戰略合作協定,公司將在HashKey Exchange開設交易帳戶,雙方將圍繞數字資產交易、Web3技術開發與應用、以及區塊鏈生態建設等重點領域展開深度合作,探索推出包括穩定幣支付在內的技術服務,並推動穩定幣在零售支付場景中的廣泛應用。 消息公布後,周四多點數智股價一度升近九成,收市報11.14港元,漲23%,成交額達18億港元(2.3億美元)。公司去年底以每股30.21港元上市,首日掛牌暴跌54%至13.8港元,之後股價持續下滑,最低見4.78港元,目前股價雖有回升,仍較上市價下跌63%,市值由上市首日最高的270億港元,跌至目前約100億港元。 多點數智主要為零售行業提供雲基礎數字零售SaaS平台服務,惟其客戶高度集中,近九成業務來自大股東張文中的物美集團系內公司。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淘寶啟動500億元補貼計劃

電商巨頭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旗下即時零售平台「淘寶閃購」周三宣布,啟動總額達500億元(69.76億美元)的補貼計劃,為期12個月,將直接補貼消費者與商家,藉此加速推動大消費平台建設與服務升級。 在商家端,淘寶閃購推出店舖補貼、商品補貼、配送補貼與免佣減佣等措施,保障利潤空間、促進訂單成長;在消費者端,則透過大額紅包、免單卡與官方補貼一口價商品等方式,強化購物吸引力。 淘寶閃購自5月上線以來成長迅速,官方指出目前日訂單已突破6,000萬單,並帶動全國店家訂單量月增逾100%。部分地區餐飲商家營業額較前一季翻倍成長,零售與花類商家亦明顯受惠,吸引大量新客。另外,數據顯示,中國整體即時零售市場日訂單亦從1億單成長至1.6億單,顯示競爭正持續升溫。 阿里巴巴港股周三逆市跌0.4%,報109.4元,美股則跌2.86%,報110.71美元。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

簡訊:首開即崩盤 撥康視雲午收勁跌30%

眼科醫藥公司撥康視雲有限公司(2592.HK)周四在港首日掛牌,開市股價即跌6%報9.5元,之後股價持續下跌,中午收市報7.04元,跌30%。 公司發售6,058.2萬股,每股定價10.1元,錄得超額認購78倍,國際配售並不足額,集資淨額5.22億元。 撥康視雲2022及2023年均未有收入,至2024年則錄得收入1,000萬美元,去年虧損9,913萬美元,按年收窄23%。 劉智恒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