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5.HK 688185.SHG
這家國產新冠疫苗主要供應商,因疫情放緩導致「新冠紅利」消失,去年業績打回原形

重點:

  • 康希諾去年為新冠疫苗存貨作出巨額減值準備,顯示新冠疫苗「供過於求」已成定局
  • 步入後疫情時代,該公司的業績將視乎兩款腦膜炎疫苗的商業化表現,並藉業務國際化闖出新天地

 

陳嘉儀

隨著中國新冠疫情步入尾聲,疫苗需求大幅下降,曾受熱捧的疫苗股瞬間打回原形。

中國新冠疫苗主要生產商康希諾生物股份公司(6185.HK; 688185.SH)上周一公布業績快報,披露2022由盈轉虧,從2021年得益於新冠疫苗需求殷切,上市以來首次錄得19.14億元淨利潤,演變為去年再度虧損9.02億元;營業收入也從2021年的接近43億元,大幅下滑75.9%至10.35億元。

康希諾主力研發伊波拉病毒、腦膜炎、肺炎、肺結核病、百白破(白喉破傷風百日咳)和帶狀皰疹等創新疫苗,由於2021年之前未有產品獲批註冊,已持續多年虧損。直至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公司臨時調撥資源開發建基於其病毒載體技術的重組新型冠狀病毒疫苗「克威莎」,並於2021年成為歷來首款獲批商業化的產品,引領公司邁向豐收。

沒料到只消一年,經營環境已出現巨變,隨著更多新冠疫苗獲准註冊、接種率增長放緩、需求減少及價格調整等因素浮現,康希諾的銷售收入從2022年中開始大幅下降,其中二季度及第三季的收入,分別按年大挫91.8%及92.4%。

去年9月,優化版的「克威莎.霧優」吸入式新冠疫苗獲批緊急使用,成為全球第首款吸入式新冠疫苗,雖然曾推動股價上漲,但無法扭轉業績頹勢。

巨額減值

康希諾解釋去年錄得大額虧損,是因為營業收入大幅下降,卻同時保持較高水平的研發投入及銷售費用,以及對存在減值跡象的新冠疫苗相關存貨計提減值所致。

雖然業績快報未有披露詳細數據,但從之前公布的第三季業績報告可以看到,康希諾於去年首9個月的收入約7.07億元,但僅是5.56億元的研發投入和1.49億元的銷售費用,已抵銷全部營收;更值得留意的是,期內該公司為新冠疫苗存貨計提資產減值高達5.26億元,成為轉盈為虧的元凶之一。

參考國家疾控局的資料,截至去年12月23日,全國共接種新冠疫苗逾34.69億劑次,覆蓋人數和全程接種人數均佔全國總人數逾九成。隨著官方撤銷大部分防疫措施,以及經歷去年底至今年初的大規模自然感染,新冠疫苗需求已大不如前。

反觀獲國家藥監局批准附條件上市或緊急使用的新冠疫苗已達13款,疫苗供過於求除了令價格下降,過期失效帶來的減值壓力也不容輕視。除了已知的5.26億元減值金額,康希諾還在新冠疫苗三條研發管線累計投入12.22億元,並有另一款mRNA疫苗正在研發,恐怕未來的減值準備或進一步提升。

事實上,在疫情期間積極研發新冠疫苗的生產商也受到波及,例如在A股上市、旗下滅活疫苖獲准在中國使用的康泰生物(300601.SZ),同樣因為新冠疫苗銷量大幅下滑和錄得大額資產減值,預計去年錄得至多1.5億元淨虧損,是2012年以來首次未能盈利。

步入後疫情時代,即使康希諾在3月1日迎來「克威莎‧霧優」獲印尼簽發緊急使用許可的喜訊,恐怕也難以為收入帶來很大刺激作用。因此,投資者目前最關心的,是公司其他產品能否出現新的增長引擎,帶來更長期的競爭力。

國際認可

目前康希諾在新冠疫苗以外的產品管線中,已獲批上市的只有於2021年獲批註冊的兩款腦膜炎疫苗「美奈喜」及「曼海欣」。雖然康希諾聲稱美奈喜有望進入國家免疫規劃,但由於國內腦膜炎球菌疫苗產品眾多,它以後來者身份加入的優勢不大;反觀曼海欣是國內首款可用於6個月以下嬰兒的四價流行性腦炎結合疫苗,自然被寄予厚望。截至去年10月底,曼海欣已完成24個省市的准入,但由於仍處於商業化早期階段,加上市場規模不大,對公司收入的影響,還看未來的商業化能力。

自從公佈業績快報後,康希諾股價在之後四個交易日累挫2%,上周五報收59.7港元,只及2021年高位450港元的13.3%,其港股過去一年多也持續遭美國資本集團、摩根大通等機構投資者沽售。

由於康希諾轉盈為虧,參考其最新市銷率約7.8倍,其估值處於另外兩家新冠疫苖開發商──康泰生物的11.2倍、與重慶智飛生物(300122.SZ)的3.9倍的中間水平。康泰生物去年乙型肝炎及肺炎鏈球菌等疫苖的收入按年增長86%,比同業較快擺脫對新冠疫苖的依賴,享有較高估值亦屬合理。

不過康希諾也有值得投資者留意的優點,就是其產品較獲得國際認可,例如克威莎是三款獲世衞納入緊急使用清單的國產新冠疫苗之一,而公司對外銷售新冠疫苗的同時,也積累了寶貴的海外准入經驗。

為了進一步推進國際化戰略,康希諾今年1月建議到瑞士發行全球存託憑證(GDR),以協助提升海外聲譽、拓展海外業務及商務合作機會。如能盡快建立體系完備的海外銷售團隊,重點開拓東南亞及其他發展中市場,也未嘗不是新出路。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新聞

簡訊:三隻松鼠香港IPO獲中國證監會放行

中國證監會上周宣布,零食製造商三隻松鼠股份有限公司(300783.SZ)已獲准赴港進行首次公開募股,此舉為該公司的上市進程掃清了重大監管障礙。 根據中國證監會在國慶長假前一日(9月30日)於官網發布的公告,三隻松鼠計劃通過此次IPO發售8,150萬股。該公司已於5月9日向港交所提交初步招股說明書,這意味著若未能在11月9日前完成上市,則需提交更新版的招股文件。 據該公司提交至深交所的二季度財報顯示,三隻松鼠上半年營收較上年同期的50.7億元增長約8%,至54.8億元。但其同期淨利潤卻從2.9億元驟降52%至1.38億元。 作為越來越多在滬深A股上市的中國企業之一,三隻松鼠近期申請赴港第二上市以利用全球資本市場並提升國際知名度。年初至今,該公司在深交所掛牌的股價累計下跌35%。 陽歌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簡訊:中國市場帶動 小牛電動第三季銷量大增

電動兩輪車品牌小牛電動科技有限公司(NIU.US)周一公布,第三季度銷售46.6萬台,按年大增49.1%,中國市場表現尤為亮眼,出貨45.1萬輛,按年增長超過70%,為今年來最高成長;國際市場出貨則為14,418輛,已超去年全年總銷量。 年初至今,公司總銷量已達101.9萬輛,較比去年同期69.8萬輛增長約46%。強勁表現主要受益於公司在國內市場的渠道擴張、產品組合優化,以及提前備貨以應對新的中國電動自行車規範。 今年7月,NIU 推出兩款旗艦新車型FXT Ultra 2025和NXT Ultra 2025,強調續航、效能與安全提升,以吸引不同消費者偏好。 銷量公布後,小牛電動美股周一大漲23.01%,收報5.56美元,今年以來該股已升212.36%。 李世達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Mixue buys Fulu beer

上市後首次重大收購 蜜雪冰城涉足精釀啤酒

這家頭部奶茶連鎖企業將以4,000萬美元收購福鹿家51%股權,後者是國內領先的精釀啤酒連鎖運營商 重點: 蜜雪冰城斥資2.856億元收購頭部啤酒飲品連鎖運營商控股權,意在突破競爭白熱化的現制茶飲賽道 標的公司福鹿家實控人為蜜雪冰城首席執行官配偶,但交易定價似乎經公允協商    陽歌 當現制茶飲企業在漸趨飽和的市場中光環褪色,行業龍頭蜜雪冰城股份有限公司(2097.HK)認為,轉向新式飲品將成為其下階段增長引擎。這家以6至10元平價奶茶及冰淇淋聞名業界的公司,上周宣布進軍啤酒領域開拓新藍海,此舉系其今年3月港股上市之後首次重大並購。 蜜雪冰城宣布以2.856億元(約合4,000萬美元)收購福鹿家(鄭州)企業管理有限公司51%股權。後者在全國經營約1,200家門店,其啤酒飲品售價約為每杯(500毫升)6至10元。蜜雪表示,併購資金源於自有現金儲備,截至6月末公司坐擁逾170億元充沛現金流,其中主要部分來自IPO募集的4.44億美元。 此次併購與蜜雪業務高度協同,通過引入針對熟齡客群(即啤酒消費人群)的飲品線,對現有奶茶、冰淇淋、咖啡核心產品矩陣形成有效補充。標的公司以「福鹿家」品牌運營,產品定價策略與蜜雪基本趨同。福鹿家同樣採用蜜雪式加盟模式,該模式助力後者在國內及全球12大市場構建起超53,000家門店網絡。 二者商業理念高度雷同不難理解,因掌舵者實為夫妻關係。蜜雪靈魂人物是首席執行官張紅甫,福鹿家則由其妻田海霞實際控制。並購前,田海霞通過直接持股60%及控制鄭州麥浪同舟企業管理合伙企業(有限合伙)80%股權(後者持有福鹿家20%股權),合計掌控福鹿家約76%權益。 此類高度關聯交易必將引發投資者嚴格審視,市場擔憂存在向田海霞輸送利益的嫌疑。不過,深入剖析財務數據可見,交易雙方在標的估值層面力求公允(具體分析詳見後文)。且從戰略維度考量,此項並購具較強合理性。 市場反應深刻印證這一點。公告次日(上週四),蜜雪股價應聲上漲2.7%,週五卻又回吐全部漲幅。來得容易去得快,但無顯著負面波動,表明投資者既未過度擔憂也未反應亢奮,究其根源或在於福鹿家規模相對並購方體量而言仍較有限。 蜜雪上市以來股價近翻倍,目前以25倍市盈率高居行業估值榜首。對照同業,競爭對手霸王茶姬(CHA.US)、茶百道(2555.HK)及古茗(1364.HK)市盈率分別為23倍、20倍和19倍,規模較小的滬上阿姨(2589.HK)則為32倍市盈率。 受本土市場日趨飽和影響,未來一年所有企業均承壓。一些分析師同時預警,隨著外賣平台大幅削減推高現制茶飲銷量的高額補貼,該行業群體現行銷售額增速或於年底急劇放緩。此輪外賣補貼始於今年早些時候,由電商巨頭京東入局所致。 估值公允 下文將詳析福鹿家核心經營指標。這家公司體量雖遠遜蜜雪,但增長潛力顯著且賽道優勢突出。首當其衝的是競爭格局,相較於奶茶咖啡行業,國內啤酒連鎖市場成熟度明顯偏低,福鹿家面臨的對手遠少於蜜雪。 蜜雪未披露中國啤酒市場,特別是啤酒門店的具體行業數據。但可合理推斷,以1,200家門店規模計,福鹿家即使尚未登頂,也屬該細分賽道頭部運營商。公告顯示,除傳統精釀鮮啤外,公司還提供果啤、茶啤乃至奶啤等「中式特調」系列產品。 過去12個月,福鹿家實現營收約1.5億元,僅相當於蜜雪截至6月的財年290億元收入的200分之一。這一體量恰與並購估值形成呼應,按收購價推算,福鹿家整體估值約5.71億元,約為蜜雪當前1,430億港元市值的230分之一。 去年,福鹿家實現扭虧,從2023年虧損153萬元轉為微利107萬元。鑒於盈利絕對值有限且波動較大,蜜雪指出宜採用銷售指標估值。據此測算,並購交易對應市銷率約3.45倍,雖處相對高位,但仍低於蜜雪自身4.56倍的市銷率水平。 儘管我們對初現盈利企業常持審慎態度(因利潤或源於創造性會計處理),但基於銷售指標的估值體系表明,蜜雪在交易定價中恪守公允原則,未因實控人夫妻關係支付顯著溢價。 從戰略協同維度觀察,此次並購確實具備高度合理性。蜜雪在公告中多次強調,該交易不僅助其「成長為更具全球影響力的食品飲料品牌」,亦將借力集團龐大供應鏈體系與規模採購優勢,賦能福鹿家加速發展。 蜜雪表示:「該投資後,本集團的產品品類將從現制果飲、茶飲、冰淇淋和咖啡延伸至現打鮮啤,進一步滿足消費者對高質平價產品的共同需求,踐行本集團『讓全球每個人享受高質平價的美味』的使命。」 縱使全球市場對牛奶啤酒或茶味啤酒的接受度尚存變數,我們認同啤酒飲品產品線的補充確將助力蜜雪開拓產品與客群新賽道。依託蜜雪的雄厚資源稟賦,若福鹿家借此次並購推動啤酒業務步入新增長週期,其未來大規模擴張也在情理之中。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
Robotics stocks in vogue again as Youibot rushes to list

機器人股繼續熱炒 優艾智合趕風口上市

在國家致力扶持下,機器人產業成為資本市場關注焦點,優艾智合也不甘後人申港上市 重點: 公司今年上半年收入同比升27.6% 過去三年半累計虧損近8.4億元   劉智恒 股票市場從來不缺故事,去年炒賣熾烈的人工智能,今年這股熱風已吹到機器人股,幾家業內龍頭已接連在港上市,股價亦節節高升。看到這個風口,專注於移動操作機器人的合肥優艾智合機器人股份有限公司,近日已遞交香港上市申請。 優艾智合是工業具身智能科技公司,所謂「具身智能」,是指有行動的一種智能系統,主要基於物理實體,能夠與物理世界進行感知和交互。 在「具身智能」下,又分為智能機器人及人形機械人,前者主要是具有物理的身體,並能夠與物理世界構成感知、思考、交互和行動的能力。它可以是輪式、輪帶式、復合型、甚至機械臂類型的機器人。後者是除了製造得像人外,功能和思考行為都模擬人的一種機器人,是具身智能的最佳載體。 按功能區分,機器人又可分為三大類,一是自主移動機器人,主要負責移動和感知,在環境中自主穿梭。二是移動操作機器人,即在自主移動機器人的基礎上,增加機械臂的操作功能。第三類是協作機器人,專注於與人類協同,強調在安全前提下的互動和協作。 投資者星光熠熠 優艾智合則主力發展具身智能的移動機器人,主攻工業範疇。公司由90後的張朝輝成立,張是西安交通大學博士畢業生,2017年帶著幾位師弟南下深圳創業。經過一番探索,張朝輝決定主力針對智能製造領域和智能巡檢領域,成為半導體及電子製造、電力行業、能源冶煉等多個場景的解決方案供應商。 花了四年時間,優艾智合成為國內工業移動機器人行業其中一家頭部企業,期間又獲得眾多星級投資機構入股,分別有海納華、藍馳創投、孫正義的SBVA、SOSV 、深圳松禾、IDG旗下的Sharp Dynasty等。 收入上升虧損擴大 2022年至2024年,公司收入由7,790萬元增至2.55億元,但虧損持續不斷,分別為2.35億元、2.6億元及2億元。今年上半年公司收入1.27億元,同比上升27.6%,卻虧損高達1.4億元,同比擴濶36%。即過去三年半,收入縱使持續上升,虧損卻遲遲未能改善,累計虧損達8.4億元。 公司的負債情況也在持續擴大,負債淨額由2022年的8.59億元,增至去年的13.74億元,今年上半年更上升至15.4億元。 期內,經營活動亦持續錄得現金流出,雖然去年經營現金流出情況已有改善,從2022年的負1.73億元降至負7,946萬元,但今年上半年又再回升,出現經營現金流走1.06億元,同比擴大67%。 毛利率改善行業前景佳 優艾智合Youibot Robotics雖持續虧損,負債高企及現金流走,但好消息是公司的毛利率逐漸改善,過去三年分別是11.2%、26.1%及35.2%。今年上半年更升至38.1%,同比上升1.7個百分點,反映公司能將製造成本調低,以及漸發揮規模經濟效應。 公司所在行業的發展前景理想,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去年全球移動操作機器人解決方案市場規模為92億元,預計到2030年將增至1,569億元,期內複合年增長率為60.4%。中國的市場規模在2024年為34億元,預計到2030年將達620億元,期內的複合年增長率為62.3%。 從報告所示,反映市場正處高速發展,而去年在中國,按收入計算,優艾智合在該業務領域位居第一,市場佔有率達7.1%。當市場在持續向上,作為龍頭的優艾智合肯定可以成為一大受惠者。 現時香港上市的機器人股中,幾乎全部處於虧損狀態,若按市銷率計算,最高為越疆(2432.HK)的72倍,優必選(9880.HK)與地平線(9660.HK)均在55倍水平,黑芝麻智能(2533.HK)約28倍,極智嘉(2590.HK)為17倍。我們可剔除估值過高的越疆,而優必選與地平線的規模遠大於優艾智合,因此以黑芝麻及極智嘉為參考,取其中位數約22倍計算,估值可超過50億港元。 當然,今年香港新股市場熱爆,加上優艾智合又在市場的風口,有國家政策扶持,成功上市應無懸念,只要定價不過份高,短炒獲利機會甚高。 欲訂閱咏竹坊每周免費通訊,請點擊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