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业绩显示,这家金融科技服务提供商的高价值客户去年大幅增加,在公司计划香港双重上市之际,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重点:

  • 金融壹账通称,已经申请在香港以“介绍形式”上市,这意味着它将在香港上市交易,但不会筹集任何资金或发行新股
  • 这家面向银行的数字服务提供商报告称,其“优质”客户去年增长了34%,但控股股东平安对收入的贡献率从52%增至56%

梁武仁

公布最新财报仅一天后,金融壹账通(OCFT.US)在香港申请二次上市,旨在扩大投资者基础,提高股票流动性。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正在寻求二次上市,以防美国监管机构强迫中国公司从华尔街退市,金融壹账通就是一个最新的例子。

金融壹账通将以“介绍形式”上市,这种形式在美国是不存在的。这种低调的手段让公司在不发行新股或筹集新的资金情况下上市。

为2019年的IPO选择上市地点时,金融壹账通同时考虑了作为亚洲金融中心的香港,以及纽约,但最终选择了后者,据称是为了获得更高的估值。如果金融壹账通在香港成功双重上市,将成为纽约上市中国金融科技公司的首例,也得以跻身特斯拉竞争对手小鹏汽车(XPEV.US/9868.HK)等非互联网中国公司的行列。此前已在纽约上市的小鹏公司最近也完成了在香港上市。

就在上市方案公布前,金融壹账通刚刚发布了最新业绩,显示其正在推进的客户基础多样化行动在四季度取得一定进展,同期亏损也收窄。

金融壹账通的股价没有因为最新的财报或上市的消息而波动。目前其基于2021年收入的市销率仅为0.9倍,远低于其他一些金融技术服务提供商,比如陆金所,后者的市销率为2.3倍。

但是受到公司另外宣布的一份股票回购计划的推动,其股票在公布财报的前一天飙升了18%。根据该计划,金融壹账通将回购至多2%的流通股,这为其持续下跌的股价打了一剂强心针。该股票自2019年IPO以来已经跌去了80%的市值。

客户多元化

自成立以来,金融壹账通的业务严重依赖其事实上的母公司平安集团,这有点像是它的软肋。该公司最新年报显示,在解决这个弱点方面正在取得进展,不过该公司在香港二次上市之前仍然有大量工作要做。

金融壹账通为金融机构打造的科技平台,拥有反欺诈检查和信用风险评估等功能。该公司称,去年四季度收入同比增长19%至13亿元,同期亏损从3.65亿元收窄至3.58亿元人民币。全年收入约为41亿元,较2020年增长25%。全年毛利增长15.5%,至14亿元人民币,年度净亏损从2020年的每股3.81元收窄至3.47元。

其最新业绩中一个鼓舞人心的因素,是“优质”客户数量——除了平安及其子公司之外,每年至少贡献10万元收入的客户——去年增长了34%,达到796个,高于2020年26%的增速。至于“优质plus”客户、即贡献了至少100万元年收入的机构,也增长了约26%,达到212家。

该公司优质客户的收入留存率,即这些客户在2021年与2020年的消费之比较,也从84%增长到96%。这实际上意味着,该公司在平均每位客户收入留存方面有所改善,说明客户忠诚度提高。

在平安家族之外发展高价值客户,是金融壹账通的主要关注焦点,并受到投资者的密切关注。金融壹账通最初是平安的金融科技部门,2017年作为一家独立的公司被分拆出来。但是两家公司保持着密切的业务联系,许多人认为这是金融壹账通的一个主要弱点,虽然该公司的客户还包括中国所有大型银行和超过一半的保险公司。

尽管高端客户群有所扩大,平安家族之外的整体第三方客户收入去年仅增长了12%,低于2020年20%的增速。来自平安的收入增长了34%,占总销售额的56%,高于2020年的52%。另有10%的销售额来自陆金所(LU.US)——平安旗下单独上市的金融科技公司,比例与2020年持平。

平安对金融壹账通收入的贡献率持续保持在较高水平,一定程度上可能是因为随着公司把重点转向更大型客户,对非优质客户的销售增长放缓。从长远来看,这样的战略可能是合理的,可以使金融壹账通把资源集中在最优质客户身上,把它们打造为应对平安相关业务潜在变化的更有力缓冲。

对于在美国上市的中概股而言,去年的日子普遍不太好过,因为它们成为了中美监管部门紧张关系的牺牲品。金融壹账通也面临着一些特有的问题,包括一名前员工的多项指控。该公司已经否认了这些指控。

赢得新客户

就目前而言,从第三方客户那里实现更可观的收入增长以提升长期吸引力,仍然是公司的优先事项,同时它也在寻求扩大在亚洲的投资者基础。自2021年以来,该公司已将战略转向深化与客户的接触,这些客户将对其解决方案有更大的需求,并有可能成为优质和优质plus客户。这是其五年增长战略的一部分,旨在说服投资者,无论是否有平安,它都能蓬勃发展。

对于金融壹账通来说,赢得新客户的机会应该有很多。随着新冠疫情以及随之而来的工作安排变化,中国和其他地方的金融机构越来越多地尝试数字化,这将转化为对金融壹账通日益增长的需求。此外,不同于其他面临更严格政府审查的科技企业,金融壹账通将受益于政府对金融服务数字化的推动,预计到2024年,中国这个行业的规模将达到600多亿美元。

在这方面,一个极具象征意义的进展是,金融壹账通今年1月与中国人民银行成立的一家金融科技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伙伴协议。这种政府相关支持的体现,对于一家公司在中国的成功至关重要,尤其是在受到严格监管的金融领域。此外,它在海外复制成功的努力将对其客户多元化起到关键作用。金融壹账通目前在20个市场开展业务,客户达到130家。所有这些应该使金融壹账通足以为投资者打造一个更具说服力的故事。归根结底,对它来说,最大挑战将是拿出更具体的证据,证明自己有能力在不依赖平安的情况下生存下去。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八大基石投资者力撑 绿茶招股集资12亿

内地餐厅营运商绿茶集团有限公司(6831.HK)周四在港公开招股,发售1.68亿股,一成公开发售,招股价每股7.19港元,集资约12.1亿港元,本月13日截止认购,16日挂牌。 公司表示已引入八名基石投资者,当中包括无钖紫鲜及Action Chain等,合共认购6.73亿元股份。 绿茶起源于杭州,截至2024年底餐厅数目达493家,覆盖28个省市地区,去年集团收入为38.4亿元人民币,按年升6.9%;盈利按年升18.5%至3.5亿元人民币。 是次集资所得,约63.3%用于扩展餐厅网络,26.3%设立中央食材加工设施,5.4%升级信息技术系统及相关基础设施,5%则拨作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企业用途。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中国业绩拖累 百威亚太首季利润劲挫近两成

百威亚太控股有限公司(1876.HK)周四公布,2025年首季度营收同比下降7.5%至14.6亿美元。尽管多数市场实现稳健增长,仍难抵消中国区业务的下滑。 当季净利润同比下跌18%,由去年同期的2.87亿美元降至2.34亿美元。 中国营收同比减少12.7%,导致亚太地区西部整体营收下降11.7%。而在韩国市场双位数增长的拉动下,亚太地区东部营收同比得以增长11.7%。 公司称:“2025年第一季度,我们在亚太地区的业务部分抵消中国的挑战。但仍受到主要运营地区和即饮渠道持续疲软影响,而占我们约四分之一的中国市场库存销量亦下跌。” 财报发布后,百威亚太股价周四收跌1.8%至8.31港元,目前股价处于52周波动区间中位。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钧达股份首挂升逾6%

光伏电池制造商海南钧达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865.HK; 002865.SZ)周四在港交所挂牌上市,开报22.20港元,较招股定价22.15港元高0.2%。至中午收报23.6港元,升6.54%。 公司公布,全球发售6,343.23万股H股,香港公开发售占10%,净筹约12.92亿港元(1.66亿美元)。其中,香港公开发售获3.5倍认购,国际发售获1.08倍认购。 钧达股份主营高效光伏电池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按2024年的出货量计,该公司的N型TOPCon电池全球市场份额达至约24.7%,排名第一。 今年首季,公司收入18.75亿元,同比下降49.52%,录得净亏损1.06亿元,亏损较去年第四季收窄约39%。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Busy Ming operates convenience stores

中国消费降级 鸣鸣很忙趁势赶上市

这家零食店运营商申请赴港上市,它通过严格的成本控制,在下沉城市售卖平价零食 重点: 鸣鸣很忙集团利用持续更新的平价产品组合,吸引小城市的消费者购买其零食,公司已申请在香港上市 这家零食店运营商在2022年至2024年间大举扩张,收入增长8倍,但去年的毛利率却非常低,仅为7.6%    谭英 如果说中国消费高昂的米其林星级餐厅在当前的经济低迷时遭重创,那么折扣零食的境况则截然相反,尤其是在小城市。这些城市历来被罗森和7-Eleven等大型跨国连锁便利店所忽略,甚至也遭到了易捷、天府和昆仑好客等本土巨头的漠视。 湖南鸣鸣很忙商业连锁股份有限公司轻而易举地填补了这一空白,公司目前正在试水资本市场,计划在同类公司中率先登陆港股市场。公司在2023年由“零食很忙”和“赵一鸣零食”两个连锁品牌合并而成,此后其经营超低价零食加盟店这一模式取得巨大成功。合并时,这两家连锁店都在快速扩张,凭借低廉的启动成本(包括廉租门店和母公司的大力支持)吸引了众多加盟合作伙伴。 鉴于联席保荐人是高盛和华泰国际,此次上市的规模可能相对较大,或将募集不低于1亿美元资金。上个月,一项涉及早期投资者红杉资本(原名红杉中国)的股权转让,对该公司的估值为100亿元(14亿美元)。 鸣鸣很忙集团售卖散装零食这个细分市场相对较新,产品以小包装称重出售,折扣力度很大,通常比传统超市价格低25%至30%。品种多样和快速销售是其商业模式的关键。据iMedia的数据,这类门店(中文叫“量贩店”)的数量从2021年底的2,500家,激增至今年的45,000家。这一爆发式增长主要归功于鸣鸣很忙集团,后者目前拥有超过14,000家门店,占全国门店总数的近三分之一。 鸣鸣很忙集团明亮的黄红色调门店,在中国的县城和乡镇随处可见,售卖的零食琳琅满目,而且门店之间通常只有几百米的距离。门店的选址优先考虑住宅区、大学和工厂周边的商业区以及乡镇。 2024年,公司门店的商品交易总额(GMV)达到555亿元(76.8亿美元),交易单数超过16亿笔,成为中国最大的休闲食品饮料连锁零售商。公司按食品饮料GMV计算也是中国第四大连锁零售商。 该公司未进驻大城市,不过正在考虑进军北京郊区,并在广州周边的城中村开设了100家门店。每家门店面积在100至150平方米之间,过道宽敞、光线明亮的设计意在吸引顾客在各种零食之间流连忘返。联合创始人兼副董事长赵定喜欢在办公室墙上挂一块写着“世界和平,零食自由”的牌子,这凸显他致力提供即使是薪资最低的工人,也能享用的零食的理念。 鸣鸣很忙集团的超低价,比如一罐可乐1.8元,一包乐事薯片2.8元,常常让人联想到中国电商巨头拼多多(PDD.US)。后者的出名之处在于产品周转迅速,并通过消除中间商和鼓励买家组团批量购买的方式压低价格。 配送便捷产品推陈出新 和拼多多一样,鸣鸣很忙凭借规模优势,以及由36个配送中心组成的网络,在压低价格的同时,还能确保产品广泛供应至各加盟店。其门店大多分布在配送中心300公里半径内,且商品运输无需冷链支持。更值得注意的是,鸣鸣很忙集团的库存周转率只有11.6天,远低于传统商超的30天甚至以上。 鸣鸣很忙的另一个榜样是蜜雪冰城(2097.HK),这是一家以价格极低著称的冰淇淋和茶饮连锁店,比如冰淇淋仅售2元。赵定此前曾宣称,他希望自己的门店能成为零食界的“蜜雪冰城”。 鸣鸣很忙集团的毛利率相当低,去年仅为7.6%,远低于蜜雪冰城的32.5%,也低于高端零食公司良品铺子(603719.SS)的27.8% 。但该公司希望投资者能忽略这一点,转而相信其快速增长的故事。 鸣鸣很忙集团在2023年合并重组后加速扩张,加盟门店数量从2022年底的1,902家激增至去年底的14,394家,增幅超七倍,业务覆盖28个省份,加盟商达7,200家。更惊人的是,同期营收从42.9亿元(约合5.93亿美元)飙升至2024年的393亿元,增速更为迅猛。 尽管利润率极低,但公司的盈利能力相对较强。去年,它的净利润为8.29亿元,几乎是2023年2.18亿元的三倍。 狂奔路上不乏劲敌。它的竞争对手包括万辰集团(300972.SZ),后者整合旗下的几个区域品牌打造出了“好想来”。好想来的门店网络规模与鸣鸣很忙集团不相上下,去年底拥有14,196家门店,零食收入为318亿元。 鸣鸣很忙集团的合并背后,是两位企业家的强强联合,他们认为合并各自的业务能让双方都变得更加强大。合并后,两人中年龄较大的晏周目前担任公司董事长,他于2017年创办了“零食很忙”连锁店,该连锁店的名字灵感来自台湾流行歌手周杰伦的一首歌。到2023年中,该连锁店已扩张到3,000家门店。 赵定投身零食界的时间要早得多,早在2008年,他就在自家20平方米的店里卖各种炒货、瓜子和花生。后来,他创办了赵一鸣零食,2022年开始加盟经营时,该品牌有84家门店。到2023年中,加盟店数量增加到2,200家。他曾经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原本只想养家糊口。但他洞察到,随着消费习惯改变,消费者不喜欢购买大包装的产品了。于是,他开始转型小包装策略,实现销量翻番。 2018年,29岁的赵定遇到了零食很忙的创始人晏周。后者告诉他,加盟不仅仅是让别人使用自己的品牌名称。这让赵定下定决心打造自己的品牌,最终他创立了用自己儿子的名字命名的赵一鸣零食,该品牌所信奉的理念是提供价格低廉、种类丰富的产品以及良好的购买体验。现在,赵定和晏周都希望说服香港的投资者相信这种体验,让鸣鸣很忙集团成为中国平价零食界的拼多多和蜜雪冰城。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