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pert corner-Patriotism

爱国主义是一把资本市场的双刃剑,从《哪吒2》到 DeepSeek,这股“东方力量”已经撼动市场,但激情过后,股价能否站稳,仍取决于基本面与全球竞争力

  

李世达

中国动画电影《哪吒2》在今年春节档期大放异彩,总票房彷彿踏着主角哪吒脚下的风火轮,一路飙向世界之巅,也让近年饱受经济低迷压力的中国百姓,找回久违的民族自豪感。

最新数据显示,这部电影的全球总票房已来到141亿元(19.5亿美元),不仅“碾压”同期上映的《美国队长4》,更超越2021年上映的《蜘蛛侠:英雄无归》,成为全球影史票房榜第七名。这些成就让这个“拳打蜘蛛侠脚踢美国队长”、年仅三岁的魔童哪吒,俨然成为新的“中国之光”。

其快速增长的票房,主要来自中国民众的“托举”。截至2月28日,该片海外总票房为1.5亿元,仅占该片总票房约百分之一,可以说是靠着中国观众“一己之力”,将哪吒送上封神台。

不少网民在网上留言“百亿有我”,有人进电影院看了十次,还有商人花数十万包场请全村看电影,甚至当电影在港澳地区上映时,不仅当地官员到场观看,更有当地媒体以头版头条高调报道。澳门官员表示,该片成功上映,能够进一步发挥澳门作为“以中华文化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的定位与作用。这种空前的宣传规模与意义延伸,让这部电影的成绩蒙上一层爱国主义的色彩。

而在资本市场,更能看见这种狂热的量化表现。《哪吒2》的火爆,也让其制作公司光线传媒(300251.SZ)股价狂飙,其股价从年初的9.5元飙升2月14日的历史新高34.73元,狂升2.6倍,而其市盈率已来到夸张的140.6倍。而与动画、电影相关的股票也迎来一波集体上涨。

类似的情况在过去其实并不少见,爱国主义与民族自强的连结,象是刻印在每个中国人体内的基因内,形成了一股“神奇的东方力量”。

民族自豪感

2021年,运动品牌Nike、Adidas等品牌宣布“不再使用新疆棉”,遭到中国消费者抵制。自事件发生后,两家公司的中国区销售连续七个季度下滑。与之相对的,国产品牌李宁(2331.HK)、安踏(2020.HK)受到热捧,开始快速提升市场份额。媒体将李宁描绘成对抗西方“抹黑”中国的最前线。

2021年上半年李宁与安踏销量大增50%,远超Nike和Adidas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同年9月,李宁股价来到历史高点104港元,较年初的54港元上涨近一倍。到2023年,李宁市值一度超越Adidas,成为仅次于Nike的全球第二大运动品牌。

然而水能载舟亦能覆舟,2022年10月,李宁在冬季新品走秀中,部分服装设计被指类似日军军服,引发公关危机,抗美英雄瞬间变成媚日狗熊,这让李宁股价在2023年跌去70%,市值蒸发2,000亿港元。

进入2025年以来,内地及香港股市显著回暖,DeepSeek的出现像点石成金一般,引发市场对科技股乃至整体中国资产进行重估。今年以来,电商龙头阿里巴巴股价已上涨56%,小米上涨52%,京东也有21%涨幅,而同期美股标普指数仅上涨1.4%,科技巨头英伟达已下跌近10%。此时正值美国挥舞关税大棒之际,中概股的逆势突围显得格外亮眼。

事实上,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并没有显著的改变,今年1月的官方数据显示,中国居民消费者物价指数仍然低于预期,生产者物价指数更是连跌28个月。DeepSeek带来的,更重要的是市场信心的提振,它的出现表明了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并未落后美国太多,而突破美国技术封锁的表现,更让许多投资者掏钱加码中国AI,引发市场的无限憧憬。

这一波中概股大涨,既有技术突破的驱动,也有民族情感的放大,也再一次凸显出这股“神奇东方力量”的威力。不过,爱国主义是一把双刃剑。像李宁这样的例子便值得警惕,当市场过度追捧、股价虚高,紧接着的可能是大幅回调,导致许多人高位被套。而如同TikTok、华为的例子,当一家公司中国元素太过凸显时,也可能导致其在国际市场遭遇阻力。

在市场狂热与理性投资之间如何权衡,是一道需要深思的考题。

李世达,咏竹坊编辑。他的联络方式:shihtalee@thebambooworks.com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Shein首间实体店巴黎开幕 线上平台却面临封禁危机

中国快时尚电商Shein位于法国巴黎BHV Marais百货公司的首间实体店,本月5日正式开幕,然而其线上平台却在法国面临封禁危机。 据财新报道,法国经济、财政及工业、数字主权部同日宣布,政府已启动程序,暂停Shein在法国的线上运营,直至公司证明其所有内容符合当地法规,相关部门须在48小时内完成初步审查。目前Shein已主动暂停其在法国的第三方平台业务,自营业务仍在正常运营。 据法国媒体报道,封禁行动源于Shein平台涉嫌贩售儿童形象性玩偶与违禁武器。巴黎检方同时对Shein、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旗下速卖通(AliExpress)、拼多多(PDD,US)旗下Temu,以及美国跨境电商平台Wish等平台展开调查。检方指控这些平台未能有效监控上架商品来源与内容,涉嫌放任违禁品贩卖。 事实上,Shein在巴黎开设实体店的消息传出后,立即遭到当地百货商、服装协会等多方抵制。批评者认为,Shein的快时尚模式与巴黎追求永续与文化价值的时尚理念背道而驰,将破坏本地产业的生态与社会责任形象。巴黎市长伊达尔戈亦公开谴责象征快时尚的Shein入驻BHV,称“这一选择违背了巴黎的生态和社会愿景”。 尽管如此,以Shein为代表的中国跨境电商平台,在法国的表现仍然亮眼。法国时尚学院(IFM)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在法国15大时尚零售商榜单上,Shein位列第5位,Temu位列第15位。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百利天恒启动香港IPO 有望纳入港股通

生物制药企业四川百利天恒药业(2615.HK;688506.SH)于周五启动香港IPO,计划以每股347.50至389港元的价格发行863万股,最高募资额可达33.6亿港元(约合4.32亿美元)。认购将于11月12日截止,港股上市交易日定为11月17日。 公司已在上交所上市,因而其具备纳入港股通的资格——该计划可使内地投资者最早在上市首日即可交易其新挂牌股票。港股通机制允许内地与香港投资者跨境买卖对方市场的股票。 这家专注于抗体偶联药物(ADCs)等创新大分子肿瘤疗法的开发商——其产品被喻为抗癌“生物导弹”——自2023年初登陆科创板以来表现强劲。其股价迄今已累计上涨逾十倍。 百利天恒表示,港股上市将加速其国际化战略布局,包括拓宽融资渠道、快速推进研发管线的全球临床试验及商业化进程。 本次港股发行的基石投资者包括战略合作伙伴百时美施贵宝(BMY.US)等知名企业,以及奥博资本(OrbiMed)、德福资本(GL Capital)、阿多斯资本(Athos Capital)、富国基金(Fullgoal Fund)等头部投资机构。联席保荐人涵盖高盛、摩根大通及中信证券等顶级投行。 余特莉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Zepp makes wearable products

向小米说“不”的华米 是迷因还是黑马?

入门级可穿戴设备制造商华米科技,第三季度收入增长78.5%,但预计本季度增速将放缓至约40% 重点: 华米科技在截至9月的三个月内,录得连续第二个季度的强劲收入增长,并在经调整后的营运层面实现收支平衡 自从转向发展自有品牌Amazfit、减少对小米依赖后,公司正逐步走出亏损阴霾    阳歌 是被炒作的“迷因股”,还是真有实力的可穿戴市场黑马? 这正是悬在华米科技(ZEPP.US)头上的大问题。自7月以来,随着投资者在全球健身穿戴设备市场的「折价区」中发现这家公司,其股价已暴涨逾九倍。公司于本周二公布最新季度业绩,显示收入强劲增长,旗下Amazfit品牌已在入门级市场找到稳固定位。 虽然有人认为该股过去四个月的暴涨带有高度投机性,类似2021年游戏驿站(GameStop, GME.US)的“迷因股”现象,但从我们的角度来看,这波涨势显得更具持续性。值得指出的是,该股自9月创下多年新高后,其后又回落约40%。 即便经历如此剧烈的涨跌,华米当前的市销率仍仅为3.98倍,约是唯一上市竞争对手佳明(GRMN.US)7.39倍的一半多一点。这显示华米近期股价上升,更可能反映其过去被严重低估,如今只是逐渐被市场重新发现。 有趣的是,这家公司至今仍未受到华尔街分析师的广泛关注。根据Yahoo Finance数据,目前仅有一位分析师追踪华米,而其最新财报电话会议的参与者,多来自规模较小的研究机构,例如Fundamental Research Corp.和Point72 HK。我们预计这种情况可能在明年改变,毕竟在这个快速成长的电子装置细分市场中,能够独立上市的公司并不多。 华米在市场正迅速取得进展,但品牌形象仍有待提升。公司以平价健身手环闻名,功能与同业相似,但价格更具吸引力。最新推出的表款Amazfit T-Rex 3 Pro是第三季度的亮点产品,售价约300美元,远低于佳明同类产品的1,100美元,并在亚马逊上获得相当不错的用户评价。 然而俗话说“一分钱一分货。”在权威科技媒体《Wired》对T-Rex 3 Pro的评论中,记者写道:“几乎每个操作画面、每次尝试更改设定、每次想做最基本的事情,都让我想抓狂。它的糟糕程度几乎令人印象深刻。” 显然,华米在提升产品使用体验、与Garmin和Fitbit等品牌竞争上仍有许多改进空间。不过至少目前为止,其低价策略正强力推动营收增长——公司自今年第二季度起重新恢复增长,并已实现正向现金流,距离多年亏损后重返盈利更近一步。 告别小米 如今的华米,在许多方面都像是这家中国公司的“第二人生”。它最初主要是以授权方式,为智能手机巨头小米(1810.HK)生产可穿戴设备起家。然而,公司很快意识到这类代工业务利润极低,而且高度依赖与小米的合作关系——一旦小米终止授权或另寻其他合作伙伴,业务就可能受到重大冲击。 过去几年,华米已逐步摆脱对小米产品的依赖,如今小米相关产品仅占其总销售额约5%。但这个“断奶”过程颇为艰辛,导致营收急剧下滑,并一度陷入亏损。 华米在截至6月的季度中,终于实现大幅收入增长,受惠于新产品上市并普遍获得好评,收入按年上升46.2%。到了第三季度,增长势头进一步加快,按年大增78.5%,由去年同期的4,250万美元升至7,580万美元。 不过,公司预期这一高速增长将在第四季度放缓——这一季度通常是消费电子制造商的旺季,受圣诞购物季推动。华米预测收入将按年增长约40%,介于 8,200万至8,600万美元之间。…

简讯:汽车之家第三季度盈利微跌1.5%至4.2亿元

汽车交易平台汽车之家(2518.HK ; ATHM.US)周四公布第三季度业绩,收入17.8亿元,与去年同期相若;期内盈利4.2亿元,同比微跌1.5%。 汽车之家首席财务官曾岩表示,因在内容多元化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有力推动用户增长。据QuestMobile数据,公司9月移动端日活跃用户达7,656万,同比增长5.1%。另外,得益于新零售业务的强劲贡献,在线营销及其他业务收入实现同比增长32.1%。 公司在第三季度的营业成本为6.46亿元,按年大增58%。公司解释因在下沉市场拓展创新业务,加上股权激励费用上升,产生较高的交易成本。 汽车之家周五平开报48.6港元,公司过去一年股价由高位下跌23%。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