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38.HK OCFT.US
OneConnect to shutter its cloud services

这家金融软件服务提供商将关闭旗下云业务,业务的主要客户是母公司和其他关联公司

重点:

  • 壹账通将关闭占其收入近一半的云服务部门,因为该业务失去了大部分客户
  • 事态突显在业务上严重依赖母公司和关联公司的中国企业,所面临的一个主要风险

阳歌

曾经的金融科技巨头壹账通金融科技有限公司(OCFT.US; 6638.HK),正迅速演变成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萎缩故事。它也给企业带来了一个宝贵的教训,即在业务上过度依赖关联公司的危险。

金融壹账通上周晚些时候成为了头条新闻,它宣布将关闭最大收入来源的云服务部门,后者占其一季度收入的44%。公司在5月就首次暗示了这一进展,当时它警告说,部分云客户打算停止使用这些服务。

这个故事完全属于家事,因金融壹账通的几乎所有云客户都是关联公司。金融壹账通之前是金融服务巨头平安集团的关联公司,平安集团于2019年分拆该公司在纽约上市。当时的想法是,让金融壹账通成为中国庞大的金融服务业的独立软件服务提供商。

但金融壹账通在实现这个目标方面从未取得太大进展。今年一季度,公司约三分之二的收入仍来自平安各部门及平安控股的在线贷款机构陆金所控股(LU.US; 6623.HK)。

这种依赖在中国相当普遍,当公司剥离旗下某个部门,最终目的是鼓励它通过找到自己的客户而独立时,就会发生这种情况。与此同时,在过渡期内,母公司继续通过各种关联企业为被剥离的公司提供稳定的收入来源。

这种模式的问题在于,像金融壹账通这样的被剥离公司,往往会对来自母公司和其他关联公司的资金形成依赖,这种关系往往更多的是互相帮助,而不是出于真正的商业需求。而且,当母公司变得不耐烦,或在困难时期需要勒紧裤腰带时,它会突然缩减或切断提供给被剥离部门的业务。

金融壹账通现在就是这种情况。

在5月最初宣布部分客户有意停止使用其云服务时,金融壹账通表示“任何其他关联客户会否继续按目前水平,使用(或终止使用)本集团的云服务存在不确定性”。现在,那些不确定性已经有结果,公司决定彻底关闭云服务平台Gamma Fincloud。

根据最新公告,金融壹账通董事会于2024年7月11日决定“本公司将于2024年7月起逐步终止经营云服务,并将与客户商讨过渡安排(如有)“。为了安抚投资者,它还补充说,“本公司与平安集团的战略业务关系维持不变”。

云服务业务在2024一季度带来了3.18亿元的收入,约占该公司当期7.23 亿元总营收的44%。几乎所有的云服务业务(超过99%)都来自平安和陆金所控股等关联公司。所以说,金融壹账通一下子失去了近一半的业务。

被迫断奶

投资者对于金融壹账通损失大部分业务并不开心,但他们的反应却出奇地平静。自5月7日最初的公告发布以来,该公司在美国上市的股票下跌了约20%。但跌幅实际比金融壹账通因关闭云平台而损失44%的收入要轻微得多。

公司股票目前的市销率(P/S)只有0.17倍,但由于销售额大幅下降,这个数字会有所上升。但即便翻一番,这个数字也还是落后于陆金所的0.49倍,以及为电商公司提供类似软件服务的微盟集团(2013.HK)的1.71倍。

虽然公司规模缩水并不值得兴奋,但投资者可能仍会受到鼓舞,因这一最新进展,将最终完成金融壹账通自身无法做到的事情:让公司摆脱对母公司和关联公司的依赖。

平安集团和陆金所在二季度为金融壹账通带来了4.8亿元的收入,约占其7.23亿元总收入的三分之二。其中平安带来的收入最多,为4.22亿元,同比下降 21%。相比之下,该公司来自其他非关联客户的收入2.43亿元,同比下降了14.8%,降幅温和不少。

这表明,平安已经比该公司的其他客户更快地缩减了在金融壹账通上的支出。现在,随着平安集团决定停止使用金融壹账通的云服务,后者的收入结构将变得更加平衡。具体来说,金融壹账通减少的收入中约有60%将来自无关的第三方,只有40%来自平安集团和陆金所。

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这看起来像是一种稳定得多的商业模式,因为剩余收入的大部分,可能来自真正需要这些服务的客户,而不仅仅是出于家庭的责任感而向金融壹账通付费。因此,处于收缩过程中的金融壹账通,正在失去缺乏坚实经济基础的那些“不太理想的”业务,从而消除了笼罩在该公司头上的一个重大风险。

与此同时,金融壹账通也在努力向海外扩张,以降低对中国市场的依赖。该公司喜欢谈论全球扩张,并在官网上表示,目前在包括南非和东南亚大部分地区在内的20个国家和地区都有业务。在最新财报中,公司表示海外收入在一季度增长了14.8%。但它未提供具体数字,表明这个数字现在依然微不足道。

总言之,金融壹账通正在做它早就应该做的事情,即摆脱对平安集团和其他关联公司的依赖。就此而言,它确实没有太多选择。但降低对平安的依赖最终会让它成为一家更健康的公司,拥有更坚实的基础。

现在,它只需要找到一条重回增长之路。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盈收下滑 汽车之家大幅裁员

汽车交易服务平台汽车之家(ATHM.US;2518.HK)周四披露,受中国车市持续低迷影响,首季度收入同比下滑10%。在面临市场持续疲软,公司过去一年间已裁减约五分之一岗位。 截至3月底的首季度,汽车之家实现营收14.5亿元,低于上年同期的16.1亿元。其中媒体服务收入同比下跌26%至2.42亿元,线索服务收入下降11%至6.45亿元。公司净利润同比下滑10%,从3.8亿元跌至3.41亿元。 业务承压之际,汽车之家持续通过人员优化控制成本。截至3月底员工总数为4,345人,较上年同期的5,420人减少20%。公司美股周四收跌0.8%,年内累计跌幅约3%。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百度Apollo携手神州租车 将推出自驾车出租服务

百度(BIDU.US; 9888.HK)旗下自动驾驶平台,与中国最大租车平台神州租车(Car Inc.)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推出中国首个“自动驾驶汽车租赁”服务。 这项新服务将允许用户按需求透过神州租车平台,预约Apollo自驾车,灵活安排时间,覆盖城市地标及旅游热点,特别针对长者、无驾照旅客及行动不便人士设计。 百度指,双方将在多个城市文旅场景中共同推动自动驾驶技术的应用,形成应用模型。另预计从今年第二季度起,双方将根据特定场景共同定义产品,根据用户反馈迭代升级。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Zeekr gets privatization bid from Geely

美上市仅一年 极氪极速退市

该公司提出私有化,是母公司吉利汽车持续整合旗下上市子企的一部分 重点: 极氪已收到私有化要约,在香港上市的母公司吉利汽车提出以20%的溢价收购其股份 极氪在纽约IPO仅一年便欲私有化,背后有多重因素,包括中国企业在华尔街面临的敌意日渐加剧   阳歌 来得容易,去得也快。 这正是电动汽车制造商极氪智能科技控股有限公司(ZK.US)要告诉投资者的。登陆纽约证券交易所仅一年,公司就要退市了。对投资者而言,极氪这段短暂的上市经历带来的收益还可以:私有化要约价格与IPO价格相比溢价可观,超过20%。 推动持有极氪65.7%股份的吉利汽车(0175.HK)发出此次收购要约,最大原因是创始人李书福希望对其庞大的汽车帝国进行整合。 其次是政治因素,中国企业在美国证券交易所面临的敌意日渐加剧。近几个月来,这一问题多次显现,一些政客建议将部分或全部中国企业强制退市。私有化后极氪将成为吉利汽车的全资子公司,而吉利汽车在香港的上市情况,看起来比极氪在纽约上市要安全得多。 去年5月,极氪名声大噪,公司在纽约上市并筹集资金4.4亿美元。因中美证券监管机构之间的争端,导致上市活动沉寂数年后,成为中国在美上市规模最大的公司之一。双方最终达成一项信息共享协议,解决这一争端,为重启大型交易铺平了道路。 但现在,美国政客再次威胁要限制中国企业在美上市,理由多样,包括数据安全以及与中国国防工业有关联的公司,利用美国资本市场融资。极氪其实并不属于任何一种情况,因为它的大部分销量都在中国,而其生产的汽车是民用车辆。尽管如此,最近各种反华言论或许仍让极氪感到不安。 吉利汽车周三在香港发布的公告显示,按照拟议的收购协议,吉利汽车将以每股25.66美元的价格,收购极氪股东手中的美国存托股票(ADS)。极氪的股东可以选择收取现金,或是以1:12.3的比例换取在香港挂牌交易的吉利汽车股份。这个价格较极氪在要约披露前30个交易日的价格溢价20%。 吉利汽车表示:“预期私有化建议将为集团创建一个统一的上市平台,全面整合极氪的资产及资源,从而提升集团乘用车业务的竞争力。这也将有助于集团确定极氪未来的战略方向,以应对全球市场及经济挑战。” 极氪股价在公告发布当天上涨,收于25.19美元,比要约价格低大约2%。有些不寻常的是,周四该股继续上涨,收盘价26.06美元,略高于要约价。这可能表明,投资者认为吉利汽车最终会提高报价。 整合旗下公司 正如我们之前提到,也一如吉利汽车所指出的,这笔交易背后的主要推手,似乎确实是李书福意图整合、精简旗下众多上市公司。吉利汽车是其中的先行者,于2004年在香港上市。近年来,公司旗下的沃尔沃汽车(VOLCAR-B.ST)和路特斯(LOT.US),也通过收购欧洲企业获得的资产相继完成上市。 吉利旗下其他上市公司还包括两家智能汽车技术企业——在美国上市的亿咖通科技(ECX.US)和在香港上市的知行科技(1274.HK)。此外,旗下曹操出行赴港上市计划,已获中国证监监管机构的批准,预计未来一两个月内将完成挂牌。 去年11月,李书福对其商业帝国进行了一次重大整合——极氪宣布将出资13亿美元,收购吉利旗下高端汽车品牌领克51%股份。极氪的投资者对这一计划并不满意,该计划公布后,极氪的股价下跌了27%。但整体而言,极氪上市后股价表现相对平稳:去年8月曾跌至13.5美元的低位,而今年3月一度冲高至33美元。 25.66美元的收购价格较其21美元的发行价溢价22%。 说实话,极氪的业绩数据并不是特别亮眼,这可能也是李书福决定将该公司并入历史更久且盈利状况更好的吉利汽车的因素。极氪在中国过热的电动汽车市场争霸中入局较晚,但由于与吉利的关联,它也具备一些强大的优势。 但极氪品牌电动车的增长近期急剧放缓——中国电动车市场在经历数年爆发式增长后,已开始显现饱和迹象。据CnEVPost数据,4月份极氪品牌汽车的交付量仅为13,727辆,同比下滑14.7%,不过该品牌今年前四个月累计交付量仍保持12.2%的增长。同期领克表现更为亮眼:4月交付27,589辆,同比大增47%,2025年前四个月累计交付量增长25.6%。 与去年第四季度相比,当前增速已显著回落——当时极氪(含领克品牌)合计交付量同比翻倍,达79,250辆。而公司当季营收同比增速仅为39%,为228亿元(31.5亿美元),这个数字展示出在中国汽车市场增速放缓、产能过剩的背景下,极氪正承受着巨大的价格压力。 尽管面临这些压力,极氪的毛利率还是提高了4个多百分点,季度内的净亏损从上年同期的29.4亿元收窄至8.21亿元。 极氪当前估值明显偏低,市销率(P/S)仅0.58倍,不仅低于吉利汽车的0.69倍,更远逊于理想汽车(LI.US;2015.HK)和比亚迪(1211.HK;002594.SZ)等竞争对手,它们的市销率均超过1倍。估值低或许是因为极氪入局电动车赛道较晚,不过极氪退市或将有助于提升吉利汽车的估值,后者的估值目前也有点低迷。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八大基石投资者力撑 绿茶招股集资12亿

内地餐厅营运商绿茶集团有限公司(6831.HK)周四在港公开招股,发售1.68亿股,一成公开发售,招股价每股7.19港元,集资约12.1亿港元,本月13日截止认购,16日挂牌。 公司表示已引入八名基石投资者,当中包括无钖紫鲜及Action Chain等,合共认购6.73亿元股份。 绿茶起源于杭州,截至2024年底餐厅数目达493家,覆盖28个省市地区,去年集团收入为38.4亿元人民币,按年升6.9%;盈利按年升18.5%至3.5亿元人民币。 是次集资所得,约63.3%用于扩展餐厅网络,26.3%设立中央食材加工设施,5.4%升级信息技术系统及相关基础设施,5%则拨作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企业用途。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