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5.HK
Bloks makes toys under Blokees name

这家玩具制造商自1月上市以来,股价几乎翻了一倍,尽管亏损持续,但去年公司收入也增长了一倍多

重点:

  • 布鲁可报告称,2024年收入增长了156%,因它在下半年保持了强劲增长
  • 公司的年度亏损增长了91.8%,但其中大部分是由于上市费用和股权激励所致,经调整后该公司是盈利

  

谭英

投资者似乎认为,中国的消费者情绪正在好转,至少从一些相关股票价格飙升来看是这样。

领涨的股票包括布鲁可集团有限公司(0325.HK),股价在1月10日首次公开上市时开盘即飙升,首个交易日跳涨82%。尽管公司生产的产品单价仅几美元,但公司在上市时筹集了16亿港元(2.1亿美元),估值高达150亿港元(19.3 亿美元)。上市后的股价上涨,促使这个数字升至286亿港元,表明公司不是普通玩具。

布鲁可是中国领先的面向国内消费者的玩具制造商之一,这一地位为它争取到投资者。招股说明书显示,按商品交易总额(GMV)计算,公司在中国拼搭玩具领域名列第一,占有30%的市场份额。其强劲的增长势头也令人印象深刻,包括2023年GMV增长170%。

在上周五发布的2024年财报(也是其上市后的首份财报)中,布鲁可称全年收入增长155.6%,至22.4亿元(2.9 亿美元)。毛利更是增长184.1%,达到11.8亿元,而净亏损也扩大了91.8%,至3.98亿元。

投资者并没有太为之所动,周一,也就是报告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布鲁可股价下跌近3%。延续了连连下跌的趋势,该股已从IPO后的高点,即3月14日的收盘价126.7港元下跌约8%。尽管如此,该股目前仍是IPO价格的近一倍。

中国的消费类股票最近在港股市场呈上涨趋势,这得益于自去年10月以来中国股市普遍上涨。恒生港股通非必需性消费指数,自9月以来上涨了30%以上,超过了同期恒生指数24%的涨幅。

上海的浦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首席消费分析师林闻嘉表示,布鲁可的强劲业绩,反映四面楚歌的中国消费类股票明显复苏,他说:“散户投资者的热情源于这样一个事实:基本面稳健、行业顺风顺水的大型消费类公司终于走出了低谷期。”他告诉《南华早报》:“如果是市场领导者,而且估值足够便宜,人们就会蜂拥而至。”

进一步研究会发现,布鲁可的亏损从去年上半年的2.02亿元下降至下半年的1.44亿元,而期内收入则从10亿元增至12亿元。年度亏损大部分来自3.59亿元的股权激励费用,以及3,340万元的上市费用。剔除股权激励和其他非现金项目,公司全年实现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利润5.85亿元,较2023年的7,300万元大幅增长。

奥特曼领跑

在布鲁可的四大积木角色玩具——奥特曼、变形金刚、英雄无限和假面骑士当中,奥特曼是迄今为止最大的摇钱树,去年销售额达10亿元,占总收入的45%。紧随其后的是变形金刚,销售额为4.54亿元,占收入的20%。

虽然奥特曼是布鲁可最畅销的产品,但该系列对公司收入的贡献已从2023年的63.5%下降。该公司根据圆谷制作株式会社的非独家授权生产奥特曼相关玩具,奥特曼IP于中国的授权到期年份是2027年,于北美、欧洲及亚洲部分地区的授权到期年份则是今年。公司的奥特曼销量在2022年至2023年期间增长了三倍,并在2024年再次几乎翻了一番。

变形金刚同样是布鲁可根据孩之宝(HAS.US)的非独家授权生产,自2023年起加入布鲁可的产品阵营。当年该系列实现1.25亿元的销售额,占公司总营收的14%,此后一直在稳步增长。布鲁可自主研发的角色玩具英雄无限,占总营收的比例从7.3%跃升至2024年的14%。另一个授权角色玩具假面骑士,于2024年7月才推出,因此其7.5%的收入占比同样亮眼。

与此同时,布鲁可最初类似乐高积木的玩具却在下降,销售额从2021年的3.21亿元下降到2024年的3,940万元。

在许多零售商越来越多地转向线上销售时,布鲁可却反其道而行之。其线下销售额从2023年的7.327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20亿元,占总营收的90%以上。公司海外销售额也取得进展,不过在总销售额中的占比仍相对较小,约为4%。

在关注公司的四家分析机构中,有三家将其评为“买入”或“强力买入”,只有一家将其评为“卖出”,不过它的市销率(P/S)可能有点过高,为17倍。部分原因可能是分析机构预计,该公司今年的收入将翻一番,达到略高于40亿元的水平。知名收藏玩具公司泡泡玛特(9992.HK)的市销率更高,达到21倍,而同样在大举进军玩具业的零售商名创优品(MNSO.US; 9896.HK)的市销率则要低得多,仅为3.1倍。

随着中国采取措施刺激消费支出以重振疲软的经济,这些玩具制造商与其他中国消费类股票一样,受到投资者积极情绪的推动。茶饮连锁龙头企业蜜雪冰城(2097.HK)的股价自3月3日上市以来也近乎翻了一番。但该公司的市销率要低得多,约为6倍,因为投资者对餐饮业仍相对谨慎。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字节跳动为狮腾提供AI设施

电商企业狮腾控股有限公司(Synagistics)(2562.HK)周二宣布,将使用字节跳动提供的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开发为商户提升效率的工具。 根据公告,总部位于新加坡的狮腾将与BytePlus合作,后者将提供Skylark大语言模型及数据分析工具,助狮腾开发为亚洲市场量身定制的下一代企业应用,双方未披露合作财务条款。 周二下午交易时段,狮腾股价下跌5.3%。公司于去年9月通过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方式在香港上市,成为港交所2022年推出SPAC后,首家以此方式上市的企业。当前股价较SPAC上市首日收盘价累计上涨约7%。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蚂蚁拟分拆海外业务赴港上市

财新引述消息人士报道,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旗下金融科技公司蚂蚁集团,计划将其海外业务部门“蚂蚁国际”在港交所上市。蚂蚁目前正在就潜在上市事宜与监管机构进行沟通。 在新加坡注册的蚂蚁国际,业务规模约占集团总收入的20%。该公司拥有四大核心产品线:跨境支付平台Alipay+、国际收单业务安通环球(Antom)、跨境汇款服务万里汇(World First)以及创新支付解决方案Bettr,涵盖消费者端支付、商户端收单及企业间跨境结算等全方位金融科技服务。 蚂蚁国际董事长由蚂蚁集团董事长井贤栋兼任。 2020年,蚂蚁原本计划在上海与香港两地同时进行总额达370亿美元的首次公开募股(IPO),但最终遭中国监管部门叫停,其后被迫重组并遭罚款近10亿美元。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Janbon makes silver powder for solar cells

太阳能行业困境持续 建邦高科上市不逢时

即便业内很多下游企业陷入亏损,这家太阳能电池材料生产商去年仍保持了盈利 重点: 建邦高科申请赴港上市,去年收入增长了42% 这家用于生产太阳能电池银浆的银粉供应商利润微薄,在太阳能行业仍处于危机之中,公司可能也会陷入亏损 阳歌 香港IPO市场目前可能很火爆,各行各业的公司在经历了三年的疲软后纷纷开始融资。但太阳能公司却明显缺席了本轮热潮,因这个曾经炙手可热的行业,正在经历供应严重过剩引发的痛苦回调。 尽管面临如此巨大阻力,建邦高科有限公司仍申请赴香港上市,试图凭借其领先的银粉生产商的地位吸引投资者。银粉可用于生产银浆,而银浆是所有太阳能电池的关键材料。即使在鼎盛时期,建邦高科看上去也有点悬,因为产品高度商品化,导致利润率极低。在行业如此动荡的时期,公司可能难以激起投资者的太大兴趣。 虽然面临诸多动荡,建邦高科在过去三年仍保持盈利,至少以年为单位是如此。但上周五提交的上市文件并未按季度拆分数据,我们怀疑公司可能也和很多太阳能同行一样,在去年底和2025年第一季度陷入了亏损。 领先的太阳能电池板制造商晶科能源(JKS.US;688223.SH),以及多晶硅的龙头生产商大全能源(DQ.US;688303.SH),都印证这个行业的困境。两家公司在不久前的报告称,第一季度不仅净利润出现亏损,毛利润也陷入亏损——这意味它们的产品售价低于成本。 晶科能源和大全能源的股价今年迄今已下跌逾30%,目前接近五年来的最低点,行业困境可见一斑。周一,花旗将晶科能源的股票评级从“买入”下调两级至“卖出”,称该行业的困境看不到尽头,导致晶科能源的股价进一步下跌。 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很难相信晶科能源和大全能源等下游企业不会向建邦高科这样的上游供应商施压,要求降价。 雪上加霜的是,近期银价持续攀升,抬高建邦高科自己的生产成本,侵蚀公司利润率。建邦高科披露,几乎占其全部生产成本的硝酸银价格,已从2020年的每公斤3,100元,涨至去年的每公斤4,000元,预计还将持续上涨,到2029年达到每公斤5,400元。 利润率下滑 建邦高科的优势之一是历史相对悠久,这帮助它占据了中国光伏银粉市场近10%的份额,成为国内最大的供应商。建邦高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10年,当时建邦胶体材料有限公司在山东济南成立,专门生产彼时尚处于初期的新能源和先进材料。 该公司早在2012年就开始进行银粉研发了。2014年,它建成了中国最早的银粉生产线之一,但直到五年后的2019年才开始工业规模生产。2023年底,公司成为国内首批能够生产新一代太阳能产品(如PERC、TOPCon、HJT和xBC电池)所需高级银粉的公司之一。 随着行业一派繁荣,建邦高科的业务也蓬勃发展。上市文件显示,公司2023年收入增长58%,至27.8亿元,去年又增长42%,达到39.5亿元。正如前文所说,公司主要的材料成本硝酸银去年占收入的96.7%,略高于2023年的96.1%。 幸运的是,建邦高科不需要大量其他支出来运营业务,主要是因它的产品高度专业,客户数量有限,竞争相对较少。过去三年,公司的销售、营销和研发支出相对稳定,不过去年行政成本几乎翻了一番。 但即便翻了一番,行政成本规模也相当小,去年仅相当于收入的0.4%。能印证这一点的是,公司去年底的员工总数仅为93人,与上年持平,相比于2022年的84人没有增长多少。 硝酸银成本高昂,导致公司毛利率相当低,去年仅为3.4%,低于2023年的3.9%。过去三年,该公司每年都保持盈利,尽管利润规模微乎其微,去年仅为7,900万元。或许唯一比盈利规模更小的是建邦高科的现金,截至2024年底,其持有的现金总额仅为2,940万元,但这其实已经是前一年1,080万元的近两倍了。 说建邦高科是在冒险太过轻描淡写了,在行业持续承压的背景下,IPO筹集到的资金或许能为其带来一些急需的喘息空间。但我们还是认为,投资者不会对一家受困于行业重大变革的公司有太大的兴趣。 建邦高科的全球竞争对手之一同和控股(5714.T),目前的市盈率仅为10倍。建邦高科最大的客户之一聚和材料(688503.SH)的市盈率略高一些,为18倍。若估值介于两者之间,按去年的利润计算,建邦高科的估值将在1.5亿美元左右。 这意味公司可通过上市筹集约3,000万美元,这将为其提供部分急需的现金。说实话,我们认为投资者不会对这种上市太感兴趣,不过它可能会吸引一些着眼于长远的买家,他们不在意当前的低迷,看中的是这个行业未来重现光芒的一天。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美的上月斥5.5亿回购A股

家电品牌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0300.HK, 000333.SZ)周二公布,集团截至4月底止,已斥资近5.54亿元人民币(下同)回购774万股A股,占公司目前总股本的0.1%,每股成交价由69.5元至75.02元。 美的于今年4月9日公布回购A股方案,回购金额介乎15亿元至30亿元,每股回购价不超过100元,实施期限为一年。集团表示,回购是用于股权激励计划及员工持股计划。 美的周二港股开盘跌2.5%报73港元,公司过去半年股价基本持平。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