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80.HK
Losses after losses, when will Chenqi Technology become profitable?

网约车平台如褀出行继续录得年度亏损,公司锐意发展的Robotaxi,暂时未见任何突破

重点:

  • 去年持续亏损,蚀5.64亿元
  • Robotaxi的收入乏善可陈

 

刘智恒

去年7月挟Robotaxi(无人驾驶出租车)概念到港上市的如祺出行科技有限公司(9680.HK),在港交所成功敲锣后的一周,股价直线下行,半年后较招股定价35港元下挫近七成,伤透一众投资者的心。

公司近日交出新一份成绩表,结果令人失望,整体业绩虽有改善,但亏损仍达5.64亿元。

香港电影《无间道》中,梁朝伟饰演的卧底探员陈永仁一句经典对白:“三年又三年,十年也快来了?”正如这句话,如祺的投资者还要等多少年,公司才可扭亏为盈?

亏损停不了

如祺出行2019年成立,距十年还有一段时间,但何时扭亏,我们没一个底,或许只能看看去年招股书的表述:“我们预计在2024年、2025年、2026年及2027年将继续产生净亏损及经营净现金流出。”

换言之如祺到2027年仍将录亏损,之后能否收支平衡甚至扭亏为盈,相信今天管理层也未必可给出答案。

再看业务数据,公司去年注册乘客3,450万名,按年增长44%,交易金额29.8亿元,上升8%,日订单量则升15%至近31万单。不过,每笔订单平均交易金额,却由2023年的28元跌至去年的26.4元。似乎订单量及交易额的增加,是透过减低车资,或向司机让利所致?

再者,从2021至2023年,如祺分别亏损6.85亿元、6.27亿元及6.93亿元,连同去年,累计亏损25.7亿元。虽然去年亏损收窄18%,但改善的步伐并不明显,投资者难寄厚望。

百度做不到 如祺可做到?

如祺上市时曾高举的Robotaxi更未成气候,其Robotaxi业务与顺风车及推广营销均包含在“其它项目”内,收入仅有204万元,相比24亿元的总收入简直微不足道,寄望如祺靠Robotaxi打翻身战,仍是遥不可及。

当然Robotaxi若能成功,对公司来说将属一大突破,问题是Robotaxi现仍在试行阶段,别说为企业带来盈利,何时能实际推出市场仍属未知之数,甚至能否有效操作,也是一大疑问。

强如百度(9888.HK, BIDU.US),其无人驾驶“萝卜快跑”仍在摸索试行阶段。现主要以武汉为试点,投放1,000辆车在路上经营自动驾驶服务。

然而“萝卜快跑”仍有许多未完善的问题,如不能准确到达指定的停车位置;于繁忙路段,又不懂变换路线,更偶有出问题而未能行驶。

可见Robotaxi尚有许多问题要克服,即使百度已率先进行大规模试行,至今仍未能全面投入在道路上营运;还在起步的如祺,你能相信在短期做到吗?

资金技术落后对手

资金方面,经营网约车平台,属轻资产模式,车辆是司机资产。相反经营Robotaxi,车辆就要由平台投资,即是说平台由轻资产变成重资产。

小马智行(PONY.US)副总裁张宁曾对媒体说:“在像北上广深这样的城市中,当投放量在1,000台时,运营才会达到盈亏平衡点。”

换言之要发展Robotaxi业务,关键是规模,所需的车辆数量动辄数千甚至上万计,再加车辆维修保养、充电、保险、以及运营等费用,单是资金的投入随时数以十亿计。

再看如祺去年的财报,上市集资的4成金额,即约3.9亿港元用于Robotaxi的研发,以这个金额来说,实在是杯水车薪。

如祺往后当然可透过资本市场融资,但以公司现时的盈利及业务状况,要进一步集资并不容易,特别上市后股价大幅下挫,要吸引投资者就有相当难度。

或许如祺未来只专注经营Robotaxi的网约平台,不带重资产,但你去做,别的平台如滴滴等也能做,如祺的优势又在哪?

除了百度,小马智行及文远知行(WRD.US)亦正致力发展Robotaxi,两家公司在L4及L5自动驾驶上拥有强劲的研发技术,如祺虽与小马有合作,后者甚至是其投资者,但同行始终如敌国,双方应是亦敌亦友的关系。

可以说,如祺只是一家网约平台车公司,并非专长于研发自动驾驶的企业,要在Robotaxi上与对手争一日长短,论规模及财力远远不及百度,论技术与科研能力又难跟小马与文远媲美,最终要在Robotaxi赛道上跑出,实在不容易。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中兴通讯拟发行H股可转债 净筹逾35亿元

电信设备制造商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0763.HK; 000063.SZ)周二公布,拟发行35.84亿元(4.99亿美元)零息美元结算的H股可转换债券,拟将发行所得款项净额用于加强公司算力产品研发投入。 可转换债券于2030年8月5日到期,初始转股价为每股H股30.25港元,较H股上日收市价溢价约15.9%,可悉数转换为约1.3亿股H股,相当于扩大后已发行总股本约2.64%。 今年首季,中兴通讯收入按年升7.8%至329.68亿元,纯利则跌10.5%至24.53亿元。 中兴通讯港股周二低开2.8%,至中午收市报25港元,跌4.21%。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生力啤上半年盈收双升

香港生力啤酒厂有限公司(0236.HK)周一公布,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上升3.2%至3.9亿美元,净利润劲增31.9%达4,960万美元,因中国大陆及菲律宾市场的增长有效对冲了香港地区的业绩下滑。 展望后市,公司表示对核心市场持续增长前景保持“审慎乐观”态度。公司声明称:“尽管香港及华南地区的经济指标显示持续复苏的迹象,我们仍需关注现存的挑战,包括紧缩的金融状况、消费者行为的转变,以及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对本地需求与出口表现的影响。” 公司股票周二开盘走高,早盘涨幅达25%,报价1.25港元。年内迄今该股累计上涨约50%。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雍禾医疗发盈喜 扭亏为盈赚2,500万

医疗机构雍禾医疗集团有限公司(2279.HK)周二发盈喜,截至今年6月底止的中期业绩扭亏为盈,纯利不少于2,500万元,去年同期则亏损1.39亿元。 集团表示,期内集团通过优化门店网络,将资源聚焦核心门店,提升医院运营效率。此外,持续提升自研的连锁医疗管理系统“禾帆”,并融入企业AI知识库引擎。同时,集团通过管理模型重构及营销投放精细管理,显著提升获客转化率及投入产出比。 周二雍禾医疗平开报3.54港元,后股价急跌逾5%,今年以来公司股价升近三倍。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Shiyue Daotian serves up tasty dividends as profits surge

盈喜刺激股价昙花一现 十月稻田维持高派息成关键

十月稻田主打大米产品,主要经网上渠道如京东及天猫销售,近日为中期业绩发盈喜 重点: 公司料中期经调整净利润不少于90% 京东刘强东4月曾多次减持,估值较其他食品股稍高    白芯蕊 食品股一向以来受到较少投资者注意,因整体都是低成长及低利润行业,但主打预包装大米的十月稻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9676.HK)最近发盈喜,料中期经调整净利润不少于90%,受消息冲喜,股价在宣布盈喜后翌日(7月18日)一度大升17.6%,当日收涨8.5%。 据盈喜公告,集团上半年利润大增主要是受惠优化产品结构,加上与优质销售渠道加深合作,令盈利持续提升,配合品牌影响力日增,带动多渠道销量增加。 十月稻田是由董事长王兵及配偶、执行董事赵文君创办,最初在2005年进军厨房食品行业,并在2011年创立“十月稻田”及“柴火大院”品牌,主力在电商平台销售产品。 大米产品占收入近七成 据十月稻田2024年业绩,集团收入达57.45亿元,按年升18%,当中大米产品占总收入69.9%至40.1亿元,其次是杂粮、豆类及其他产品,收入则有4.7亿元,但占比仅为8.2%。至于销售渠道仍是以电商平台为主,占比达41.6%。 在主食市场中,大米是最大板块,单在2022年便占总厨房主食市场规模的38.8%,金额为7,234亿元,但农产品明显是一个低增长行业,市场估计2027年规模只会增至7,918亿元,即2022年至2027年年复合增长率只有1.8%。 幸好十月稻田主攻预包装大米。所谓预包装大米,意思是指在销售之前已经包装好的产品,预包装大米产品重量一般不超过25千克,由于易于运送,亦能保持产品包括新鲜度和口感等质量,因此获市场欢迎,带动市场增长加快,预期2027年将达到1,641亿元,相当于2022年至2027年年复合增长率达4.9%,远比同期大米产品复合增长快。 优质大米售价高出12% 预包装大米市场也分级数,整体可分为预包装优质大米及预包装普通大米,预包装优质大米通常碎米率不高于15%。碎米率是指稻米在加工过程中,米粒破碎比例,碎米率越低,表示米粒完整度越高质量越好,平均零售价便越高。 据十月稻田2023年9月招股书表示,预包装优质大米2022年平均零售价超过每千克7.4元,普通大米的平均零售价约为6.6元,意味包装优质大米零售价较普通大米最少多12.2%,也是一桩不俗的大生意。 其实,十月稻田为预包装优质大米龙头,在2022年市场占有率已达4%,但行业首五大龙头市占率只有11.1%,意味行业收购合并空间大,配合中国居民生活水平提升,对优质食品的需求也殷切,十月稻田大米业务便占总收入近七成,绝对有望把握这一机遇。 去年派息率高 十月稻田对股东不薄,在招股时已表明向股东支付不低于20%的净利润作为股息,但去年业绩便宣布派息合共1.75亿元,相当于调整净利润的50.1%。 不过,十月稻田股价表现却不济,该股上市价为15.36港元,虽然一度炒高,但之后大幅回落,就算是近期盈喜一度刺激股价回升,以7月18日收市价7.91港元计算,股价也较上市价大幅潜水48.5%。 值得留意的是,据香港联交所股权披露,京东创始人兼主席刘强东,曾在今年4月9日、4月10日及4月14日,分别减持十月稻田1,326万股、1,228万股及110万股,合共减持6.48%的股权,套现2.17亿港元,持股由19.27%降至12.79%,未来会否进一步减持,将对十月稻田股价有重大影响。 另一方面,十月稻田估值偏高,即使2025年较2024年净利润多赚100%,预期市盈率高达18倍,对比其他食品股如万洲国际(0288.HK)的8.2倍、康师傅(0322.HK)的13.3倍、以及旺旺(0151.HK)的13.3倍,十月稻田明显偏高,股价要维持在现有水平,视乎今年派息率能否像去年一样慷慨。 整体来讲,十月稻田虽然主打预包装优质大米,未来有望得益内地居民对食品品质需求提升,但毕竟过去一年股价大起大落,加上主要股东之一的刘强东在4月曾多次减持,同时估值比同业稍高,一旦高派息未能维持,股价受压机会较大,因此只宜小注怡情。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