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果界麦当劳’ 拟港股上市筹33亿

自称‘水果界麦当劳’的深圳百果园实业申请到港交所上市,传闻计划筹资33亿元
重点:
- 这家中国规模最大、但仅占1%市场份额的水果零售商,申请到港交所挂牌
- 公司的线上销售渠道有助收入增长,但同时拖累毛利率表现
李尧尧、何文俊
扩展线上销售渠道有助传统零售企业增加收入,但对盈利是否有帮助,却是另一个故事,这就是深圳百果园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最佳描述。这家自称是中国 “水果界麦当劳 “的公司在其蓬勃发展的在线业务中发现了巨大的销售额,但也发现了负利润率。
百果园上周向港交所入表申请上市,据香港传媒引述市场消息报道,该公司计划筹资5亿美元(33亿元)。
中国水果零售市场极为分散,渠道遍布批发市场、水果品牌连锁、私人店铺、超市与电商,其中品牌连锁店占比不到5%。据招股书引述的市场调查数据显示,按水果零售总额划分,百果园为规模第一大公司,但仅占1%的市场份额,而行业前五大参与者,合计也仅占3.6%市场份额。
百果园拥有超过5,300家门店,遍布全国22个省超过130个城市,主要集中在居民区、商业街等高人流位置;线上渠道则相当多元化,包括手机百果园应用程序、微信小程序以及天猫、京东(JD.US; 9618.HK)等主流电商平台,以及抖音等流行社交商务平台的网店。另一方面,公司也与美团(3690.HK)、口碑及饿了么等第三方送餐平台合作,共享对方的实时送货车队来完成线上订单。
虽然新冠疫情在2020年爆发,多地实施封城防控措施,但受惠布局线上零售,公司过去两年的收入未受重大影响,更从2019年的89.8亿元增至去年的102.9亿元,其中线上销售金额更在两年间大增8.9倍。然而,公司在2020年仅录得4,568万元净利润,比之前一年大减82.5%,主要因为销售与研发费用上升,到2021年的净利润已回升至2.26亿元,接近2019年水平。
连续两年负毛利率
值得留意的是,虽然集团自营门店的毛利率高达27.3%,但因为加盟门店毛利率较低,而且线上渠道侧重推广毛利率较低的大众市场产品,连同高昂的配送费及包装成本,线上业务过去两年均出现负毛利率的情况,分别为-4.9%及-0.3%,拖累集团去年水果销售毛利率低至8.6%,可见开拓线上渠道是一把“双面刃”,虽能增加公司收入,但对盈利表现不一定带来正面影响。
创始人余惠勇于2001年创立百果园品牌,并于2002年在深圳开了首家百果园门店。他在一次访谈中曾表示“要像麦当劳一样卖水果”,更称百果园从线下到线上再到布局整个电商生鲜市场,是对标亚马逊(AMZN.US)的业务模式。
2016年,百果园公司内部第二个“五年规划”出炉,定下了2020年开1万家店、年销售额达到400亿元的目标,但受疫情等因素影响,万店计划已经落空。截至去年底,百果园的线下网络包括5,351家门店,当中绝大部分为加盟门店,但平均每家店铺每年贡献营收从2019年的208万元降至去年的196万元,可见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门店效率有所下降。
上市前夕爆出丑闻
百果园在招股书也说明,由于政府实施若干隔离及其他限制措施,位于受影响地区的若干线下零售门店暂时闭店,但线上订单仍维持运营。余惠勇曾经扬言,在疫情下,公司不会主动降薪和裁员,更坚定做世界第一的果业公司,希望有一天百果园能占到中国水果零售行业10%的份额,但以目前仅占1%份额的水平来看,该目标看来过于进取。
另外,在申请上市的重要时刻,公司也爆出丑闻。有博客揭发百果园有门店工作人员不仅售卖隔夜切块水果,更售卖变质水果,公司调查后随即把涉事的门店停业整顿,并要求相关员工停职再教育。公司其后在官方微博发表道歉声明,直言“辜负了大家对我们的信任”,未来将加强监督和强化培训,全力保障顾客的权益和体验。
尽管如此,百果园始终资本的宠儿,公司近年经历多轮融资,吸引天图投资、中金资本、深创投、越秀金融(000987.SZ)与招商基金等投资,其中最近一笔股权交易为2021年10月,上海晨光创业投资中心以每股8元的价格购买了206.25万股,总额1,650万元。以百果园总股本15亿股计算,公司最后一次股权交易时的估值为120亿元,对应2021年净利润2.26亿元,市盈率高达53倍。
对比同类企业,主要竞争对手之一的洪九果品最新一轮投后估值约为75.9亿元,以去年净利润为2.9元亿元计算,市盈率为26倍;业务包括水果加工及配送的宏辉果蔬(603336.SH)的市盈率则为47倍。比较之下,可见百果园估值偏高。
在水果生鲜领域,百果园并非首家谋求IPO的公司,另一行业头部企业浙江鲜丰水果曾在2019年12月起接受A股上市辅导,惜未能成功;重庆洪九果品亦在2021年9月30日终止A股上市辅导后,也申请在港交所主板上市,而上述两家公司分别获得红杉资本及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等市场大腕投资。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