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讯:摩根大通增持同程旅行

根据港交所的最新披露信息,摩根大通购入在线旅游网站同程旅行控股有限公司(0780.HK)大量股份。根据本周提交文件显示,摩根大通上月底购入同程旅行的股份,其在同程旅行的持股比例略高于需要公开披露的5%门槛。 花旗亦于8月份购入同城股票,持股量一度推高至5%以上。但三天后,花旗出售了部分股份,使其持股量降至5%以下,低于5%需要披露的要求。 同程是中国最大的在线旅行社之一,其大股东包括行业领头羊携程 (TCOM.US; 9961.HK)和互联网巨头腾讯(0700.HK)。公司中期报告称,受益于中国旅游业在疫情后复苏,今年上半年其收入同比增长近50%,利润增长 12%。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Tongcheng abandons acquisition

穷游热渐退潮 同程旅行弃购广州金旅

面临经济低迷、出境游停滞以及退款便利遭受质疑等,这家在线旅行社取消一项重大收购计划 重點: 同程旅行宣布取消收购一家金融科技公司,因疫后的“特种兵式”旅游热潮开始消退 这家在线旅行社满足新一代节俭游客的需求,2023年营收增长81%,但一季度增长率放缓至50% 夏飞 就在精打细算的中国游客掀起的“报复性消费”浪潮高歌猛进之时,同程旅行控股有限公司(0780.HK)似乎突然失去了部分动力。 去年大部分时间,这家在线旅行社都在飞速发展,因随着疫情时期的限制措施取消,低预算国内旅游成为中国低迷的经济当中为数不多的亮点之一。由于同程及其同行迎合了热情高涨但注重成本的新一代游客需求,实现了收入和利润的飙升。 但现在,公司似乎采取更为节俭的策略,反映居于核心的Z世代客户越来越注重成本。上周,同程旅行披露,放弃以11.5亿元收购广州一家金融科技公司55%股份。2月份首次宣布这笔交易时,同程旅行称收购广州旅金科技多数股权是为了提升客户的支付体验。 同程旅行未详细说明放弃交易的原因。虽然双方可能只是无法就最终条款达成一致,但同程旅行也可能是因为自身业务失去了疫后初期的那股势头而放弃。 这笔交易对同程来说是一笔大赌注,因截至去年底,交易的成本占公司现金持有量的22%。此外,广州旅金似乎正在迅速贬值。公司在2022年12月的市值为28亿元,这意味它在约年半时间里贬值约四分之一。 同程改变主意背后的另一个关键原因,可能是央视在3月的一档调查节目中,称广州旅金支持的一款金融科技应用程序同程金融放高利贷。随后,该应用程序从中国大部分主要应用商店下架。 投资者似乎乐见交易的放弃。上周这一消息宣布后的两天内,同程股价上涨8%,但截至周五,该股回吐大部分涨幅。今年以来,同程股价波动剧烈,前四个月上涨超过55%,但自5月以来暴跌37%,今年迄今股价已下跌近8%。 但投资者担心的,不仅仅是同程花大价钱收购一家可能估值过高的金融科技公司。随着作为核心客户的中国年轻人面临收入停滞不前、工作安全感不断降低,对该公司能否维持增长势头的担忧日渐加剧。同程进军国际市场的抱负也面临不确定性,因疫后出境游复苏缓慢。在国内市场,退款政策引发的投诉导致公司声誉受损,严重依赖腾讯旗下的微信为业务引流,这些都给该公司蒙上了阴影。 “特种兵式旅游”爆火 自中国于2022年底结束疫情的严格限制措施以来,被称为“特种兵式旅游”的新型穷游方式,在那些精打细算的年轻人当中成为了最新时尚。为了省钱,他们通常预订最便宜的老式火车,而不是价格较高的高铁,白天在城里徒步,到尽可能多的热门景点打卡。在某些情况下,这些游客甚至会在麦当劳等24小时营业餐厅的长椅上蜷缩过夜,省下酒店费用。 这种出行潮流推动了同程旅行的人气,因为它专注于为中国的Z世代旅行者服务,并专注于长期被携程(TCOM.US; 9961.HK)等规模较大的竞争对手忽视的小城市。这助推公司去年的收入增长81%,达到近119亿元,调整后的净利润同比增长了240%,达到22亿元。由于去年的收入远远超过同程2019年疫情前73.9亿元的水平,这一数字更加引人注目。它的强劲增长也与大环境形成了鲜明对比,因为去年的旅游市场整体收入仍比2019年低19%。 同程的用户规模也在扩大,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它与微信和腾讯的深厚联系,腾讯是同程的大股东。该公司的年报显示,截至去年年底,公司的年度付费用户达到了创纪录的2.35亿,比2019年增长了54%。超过86%的注册用户来自中国最富裕的四大城市,即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之外的地方。 虽然2023年是一个丰收年,但它看起来越来越像一个遥远的记忆。现在,同程面临的更大问题是,推动该公司去年东山再起的穷游狂潮是否会逐渐消失。 至今为止,这些数字依然相对令人印象深刻。根据5月发布的今年一季度财报,公司的收入同比增长50%,达到39亿元,调整后的净利润也增长了11%,达到5.59亿元。值得一提的是,一季度数据显示,海外酒店客房预订量有所复苏,同比上涨超过150%。相比之下,中国整体市场的出境游复苏速度远慢于国内游,目前仍远低于疫情前的水平。 同程首席执行官马和平表示:“随着国际航班的恢复和一些国家签证政策的简化,我们对中国旅游业和出境游市场持乐观态度。” 但有理由预计,全球旅游业的反弹将放缓。2023年,中国出境旅游人数达到8,700万人次,仍比2019年下降40%。据路透社报道,行业观察人士指出,今年2月的农历新年假期期间,复苏步伐放缓,部分原因是旅行成本上升和签证问题。研究公司龙途国际的一项新调查发现,旅游成本已成为今年中国游客出境游销售的主要障碍。 同程面临的另一个挑战是它与腾讯的深厚联系。截至2023年第二季度,同程85%的用户来自微信,与2019年的84%大致相同。这使腾讯在继续保持这种合作关系和设定合作条款的谈判中,拥有巨大权力。 最后要说的是,同程还陷入了客户的一系列投诉,其中包括知名企业家周鸿祎,他是中国领先的网络安全公司360的首席执行官,说话直爽。在机票改签失败后,周鸿祎去年10月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称同程的服务“最差劲最恶劣”,并斥责其“官僚”。与此同时,知乎和小红书这两个热门社交平台上的其他用户,也抱怨订票后难以退款或改签。 接受雅虎财经调查的分析机构对同程的平均目标价为22.36港元,远高于周五收盘价13.34港元,意味他们仍然认为该股具有强劲的上行潜力。但在中国消费者信心显示出更强的韧性之前,同程可能需要像其主要的Z世代客户一样紧缩开支。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The Chinese owner of the Club Med chain and other travel brands is facing tighter tourism spending and could become a casualty of its parent’s debt problems.

消费降级母企财困 复星旅文挑战重重

这家中国领先的旅游公司增长仍然缓慢,同时受母公司债务问题持续困扰 重点︰ 复星旅文发布盈利预喜,预计上半年收入增长不少于8%,盈利不低于3亿元 其股价今年累跌37.7%,反映投资者信心不足   裴梓龙 经过新冠疫情后,全球旅游市场复苏,然而作为中国领先的旅游公司之一,复星旅游文化集团(1992.HK)的复苏之路仍在缓慢前行。 最近,复星旅文发布了盈利预喜,截至今年6月30日止上半年,包括Club Med及其他、三亚亚特兰蒂斯、度假资产管理中心、复游会及相关业务的总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增长不低于8%,主要是受惠全球旅行限制的放松及战略有效实施,令公司的一众旅游业务持续复苏。 盈利方面,公司预计上半年剔除一次性处置度假村收益的归属于股东盈利,将较2023年同期增长不低于10%,而上半年归属于股东盈利将不低于3亿元,低于2023年上半年的4.7亿元。事实上,该公司去年同期出售Kemer度假村及售后回租Les Bouncaniers度假村后,合共录得约2.8亿元的一次性收益。 消息公布后,复星旅文当日股价一度反弹超过3.7%,但收市已几乎蒸发所有涨幅,仅微升约0.5%,随后再连跌三天。截至上周五,该股今年的股价已经累积下挫约37.7%,与携程(TOM.US; 9961.HK)和同程旅行(0780.HK)的表现大相径庭,携程股价今年累涨22.5%,同程旅行也只是累跌约5.7%,反映复星旅文仍未能给投资者足够信心。 虽然内地旅游市场逐步复苏,但问题在于量升价跌,开始陷入“内卷”。现在正处于暑假旅游旺季,以往酒店、机票的价格在暑假几乎一票难求,价格大涨,但今年的暑假旅游的关键词,变成了“量升价跌”。 根据业界数据,截至今年7月中,国内机票平均支付价格比去年便宜了6%,去年高不可攀的“中星酒店”平均价格下跌了8%,国际酒店每晚平均价格更大挫24%。另一方面,国内旅游更倾向于便宜的四五线城市,携程的数据显示,暑假期间,中国五线城市的旅游订单同比增长34%,县域旅游订单比去年上升22%,均高于一线及新一线城市的增速。 这些数据反映目前中国所面对核心困境,就是消费降级,连旅游业也要减价捍卫市场,这为主打中高端市场的复星旅文带来不少压力。 另一方面,复星旅文母公司复星国际(0656.HK)的债务问题,一直受投资者高度关注,担忧复星旅文要继续出售资产,协助母公司减债。 今年3月,市场突然传出复星旅文正考虑出售两大“现金牛”Club Med和三亚亚特兰蒂斯大型度假酒店的部分股权,希望将项目出售予国企及财力雄厚的中东财团,筹集资金协助母公司还债。 担忧卖产助母企还债 针对传言,复星旅文当时并没有直接否认,而是称“公司始终审视并优化其业务组合,聚焦核心业务的成长,持续加强运营能力。目前,公司业务运营良好,财务状况稳健。”这个响应令投资者面对不确定性。 复星国际在2015年出资约10亿美元收购了Club Med,靠此进军海外市场,去年Club Med的收入占复星旅文总收入超过80%,受疫后全球重启旅游带动,Club Med去年营业额达151.2亿元,同比增长19%,平均每日床价同比增长约9%;至于结合住宿、餐饮、乐园及娱乐等于一体的三亚亚特兰蒂斯大型度假酒店,去年营业额创历史新高,达16.5亿元,同比增长91%,经调整EBITDA达7.45亿元,同比增长158%,可以说是复星旅文重要增长引擎,也是重要的现金流来源之一。 到今年第一季,Club Med营业额比去年增长约15.2%,至60.82亿元,平均每日床位价格约2,190元,比2023年同期增加了8.8%;相反,三亚亚特兰蒂斯首季的营业额同比仅增长约4.5%至5.76亿元,令人担忧的是,客房平均每日房价同比下降了2.8%至约2,500元。 Club Med和三亚亚特兰蒂斯的整体表现仍在增长,所以市场猜测现时出售股权,或许可以卖得一个好价钱。不过,对复星旅文的股东来说,就要面对不确定性,因为你不知道公司明年会否仍持有这两项业务,这也说明了为什么携程的预测市盈率15.1倍,而复星旅文只有约11倍。 去年初,中国全面解封,旅游市场呈爆炸式增长,意味今年上半年的旅游数据或受高基数影响,然而下半年的数据将更清楚地看见,随着中国经济放缓,消费者信心不足下,中国旅游业更真实的状况,投资者们必须进一步关注相关数据,而暑假“量升价跌”的趋势,已说明中国旅业之路困难重重。…
Dida wins ride-sharing race to market, but could stay stuck in first gear

嘀嗒走不出的困局:业务单一难突破

经过四次申港上市无功而还,嘀嗒出行终获港交所批准上市,并开始在港公开招股 重点: 嘀嗒已连续三年取得经调整净利润 公司业务过度集中于顺风车平台,但其市场一哥地位又被哈啰夺去   刘智恒 正当网约车平台龙头滴滴准备在港递交上市申请时,嘀嗒出行(2559.HK)已抢快一步,获港交所批准上市,将可率先在股市集资,以免被滴滴抢得先势。公司发行3909.1万股,招股价每股介乎5至7港元,集资最多2.7亿港元,股份于本周五挂牌。 这已是嘀嗒的第五次申请,在屡次折㦸下终能排除万难成功闯关,公司总算松一口气,接下来就要看投资市场是否接受。 集团的招股书披露,2021至2023年间,分别取得盈利17.31亿元、亏损1.8亿元及获利3亿元,原因在于其优先股公允价值出现颇大波动,若剔除此部份,经调整净利润分别为2.38亿元、8,470万元及2.26亿元。 找出一片小蓝海 强如滴滴,也只在去年实现首次全年盈利,嘀嗒能连续三年实现经调整净利润,可算了不起,其成功有赖找到市场上的一片小蓝海。 中国汽车客运市场大体上可分为三大类别,就是出租车、网约车以及顺风车。十年前,当滴滴与快的竞相争逐网约车市场,透过不断烧钱斗个你死我活的时候,宋中杰另辟蹊径,于2014年与四位志同道合者创立嘀嗒,主打顺风车,不与巨头竞争,反倒开拓了一条生存之路。 嘀嗒经营顺风车网约平台,其竞争优势在于轻资产的运营模式,不用拥有或租赁车辆,省却高昂的成本;亦无需向私家车主和出租车司机提供大量补贴,免却大笔开支。在较低成本下,获取较高的毛利率,从而达致有利可图。 公司成立后也立马获得重量投资者垂青,IDG、携程、蔚来、京东,甚至私募王者高瓴亦对其青睐有加,集团先后经过五轮融资,累计集资逾2.88亿美元。 顺风车市场乏规模 嘀嗒赖以生存的模式,确令公司能在云云网约车平台上杀出血路,甚至能有盈利,然而深入了解后,即使嘀嗒能占到一定优势,碍于顺风车市场规模相对要细,能为公司带来大增长的空间并不宽广。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统计,以交易总额计算,2022年中国汽车客运市场中,出租车和网约车各自的市场份额分别为58.5%及37.8%,相反顺风车仅占3.7%。可见它在整个客运市场上只扮演一个小角色,即使你能远胜对手,实际的利益也有限度。 再讲,别的网约平台企业眼见嘀嗒的成功,又岂会袖手旁观坐视不管,滴滴看准顺风车市场,早于2015已年推出相类服务,但幸运之神降临在嘀嗒身上,滴滴在2018年因顺风车业务涉及恶性犯罪事件,被迫暂停业务,嘀嗒在没对手下一骑绝尘。但至近2020年,滴滴重推顺风车业务,一年后在市场的占有率已由10.8%提升至19.6%。 失落龙头地位 哈啰出行亦于2019年开始染指顺风车市场,借着背靠大股东阿里巴巴,加上本身共享单车的庞大客户群,到2022年已取得42.5%的市占率,将嘀嗒挤出一哥宝座。面对两大巨头的挑战,嘀嗒招架不易,只能亮出补贴一招,结果自然影响公司的盈利。过去三年,嘀嗒顺风车平台服务的毛利率,分别为85.4%、79.5%及75.9%,虽仍高企,但明显出现每况愈下的趋势。 嘀嗒深明,光靠单一服务并不足够,也难将公司推上一个阶梯。早于2017年,公司已推出智慧出租车服务,主打出租车市场。然而经过几年的深耕,似乎成效不大,非但未能成为公司的第二大收入来源,更出现拖后腿之势。过去三年,智慧出租车服务的收入只有3,300万元、1,900万元及1,100万元,愈做愈失色;而在公司总收入的比例,亦仅有4.2%、3.4%及1.4%。不光如此,2022及2023年更出现毛损710万及578万元。 至于想要抢占网约车市场,真的知易行难,尚普咨询披露的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网约车市场前四名,合共已占据89.4%的市场份额,嘀嗒既不能大烧金钱抢夺市场,也没有龙头平台庞大的客户量,想要写下大卫打败歌利亚的故事,实在谈何容易。 在发展空间有限的市场,又面对强劲对手的挑战,自家也没有走出新的康庄大道,嘀嗒的前景也未太乐观,即使能稳守顺风车市场,那只是一片较小的天地,公司未来的增长在哪里?投资者又是否愿意押注?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Fosun Tourism trades at all time low

旅游虽复苏 复星旅文独憔悴

复星旅文一季度录得小幅增长,总体前景因母公司的债务问题而蒙上阴影 重点 复星旅文表示,一季度旗下三亚亚特兰蒂斯酒店和Club Med连锁酒店营业额分别增长4.5%和15.2% 今年早些时候,有报道称该公司的两项主要资产可能会被出售,以便为负债累累的母公司筹集资金,公司的股价目前接近历史低点      阳歌 作为中国领先的旅游公司之一、Club Med连锁度假村的所有者,复星旅游文化集团(1992.HK)眼下的日子不太好过。 最新季报显示,公司仍受困于新冠疫情后遗症,中国业务表现明显逊于市场。以Club Med连锁品牌为主的全球业务表现稍好一些,但也没什么值得大书特书。与此同时,公司股价今年已下跌40%以上,目前处于历史低点,与今年大多强劲上涨的中国同行形成鲜明对比。 复星国际(0656.HK)在2015年出资约10亿美元收购Club Med,虽然最新的季度运营数据并不是太令人兴奋,但这很难解释复星旅文最近在投资界失宠的原因。 低迷背后的最大因素可能是3月份有报道称,复星国际正在考虑出售Club Med以及复星旅文的另一项主要资产——三亚亚特兰蒂斯大型度假酒店的部分股权,以筹集资金,偿还巨额债务。因此,现在持有复星旅文股票的人,其实并不知道到明年这个时候,公司是否仍拥有这两大资产。 与此同时,在知道即将发生重大变化后,复星旅文的员工可能很难继续专注于自己的业务。 言归正传,我们再回到复星旅文一季度的最新情况,报告提供了首批衡量中国旅游业在后疫情时代表现的真实指标之一。在中国,今年第一季度意义重大,因这数据可和上年疫情结束后的同期作比较。 这意味着,未来大多数中国旅游相关公司,基本上不会再受新冠疫情期间的波动影响,从而更清楚地看见,随着中国经济放缓、消费者变得更加谨慎,这个行业究竟表现如何。 之前公布的全国数据显示,尽管经济放缓,但旅游业在2月漫长的春节假期间表现相当好。政府数据显示,那一周国内旅游人数增长34.3%,达到4.74亿人次,而国内游客出游花费更是增长47.3%,达到6,327亿元。 但复星旅文的数据却远没这么乐观。季报显示,公司旗下的三亚亚特兰蒂斯大型度假酒店,一季度的营业额仅增长4.5%至5.76亿元。亚特兰蒂斯访客增长速度略快,为7.5%,达到210万人次。但一个略微有点不祥的征兆是,平均每日房价实际上下降了2.8%,至2,500元。 在这里,我们应该指出,该度假酒店上年同期的数据可能是被人为地推高了,因为中国在2022年底结束疫情管控,“报复性旅游”在2023年1月和2月达到巅峰,很多人在这几个月期间,开启了自己三年来的第一个重要假期。 死猫式反弹 复星旅文的股价受到季报提振,周二早盘上涨逾5%。但涨势有点像是“死猫式反弹“,因为该股此前处于历史低点,而且很有可能在本周晚些时候恢复下跌趋势。 即使经过了小幅上涨,该股的估值仍远远落后于同行。它的预期市盈率仅为10倍,而中国领先的在线旅行服务公司携程(TCOM.US;9961.HK),其预期市盈率为20倍。这两家公司的业务结构类似,都是既有国内业务,也有国际业务。虽然今年复星旅文的股价大幅下跌,但同期携程的股价却上涨了约40%。 虽然三亚亚特兰蒂斯酒店实现了个位数的增长,但Club Med的业绩略好一些,这个全球连锁度假酒店,占复星游文业务的80%以上。该酒店一季度的营业额增长15.2%,达到60.8亿元,平均客房入住率上升1.4个百分点,至76.9%。平均每日床位价格上涨8.8%,至2,190元。 在这里,我们要指出的是,复星旅文现在的表现,至少在营业额上,要好于疫情前。公司最新公布的一季度业务总营业额为71.6亿元,较2019年一季度报告的48亿元增长近50%。这一大幅增长,很可能反映出复星旅文和许多同行一样,在疫情期间继续升级现有物业并建造新物业,以期业务最终恢复正常。 虽然一季度的数据看起来普普通通,但复星旅文上个月发布的2023年全年业绩也没有好到哪里。年报显示,去年它的收入增长25%,达到172亿元。其中,三亚亚特兰蒂斯的收入增长更为强劲,从2022年的8.97亿元增长到17.6亿元,近乎翻倍。Club Med的收入增长要慢一些,升22%至146亿元,反映其业务主要在中国境外,因此在2022年就已经开始反弹了。 尽管如此,公司去年的整体收入增长仍远远落后于携程的122%,后者同期收入达到445亿元。…
Fosun looks to sell Atlantis Sanya

复星拟削肉还债 旅游业务何去何从

据报道,复星国际正寻求出售三亚亚特兰蒂斯酒店,以及Club Med的部分股权 重点: 据路透社报道,复星国际正考虑出售旅游业务旗下两大核心资产的部分或全部,以筹集现金偿还巨额债务 出售其中一项或两项资产可能会极大地改变复星旅文的未来。复星国际持有复星旅文78%的股份      阳歌 有战略投资,也有债务。对复星国际有限公司 (0656.HK)而言,谈到这两者时,眼下债务问题似乎更要紧。有报道称,该公司正考虑出售旗下复星旅游文化集团(1992.HK)两大主要资产的部分或全部。 具体而言,据路透社本周报道,复星旅文正考虑出售三亚亚特兰蒂斯大型度假酒店的部分或全部资产。此外,路透社上月还报道,复星旅文还在探索出售核心资产Club Med的股份。此前,持有复星旅文78%股份的复星国际曾多次表示,旅游业务是其核心业务之一,无意出售。 过去也许确实如此,但如果它真的出售三亚亚特兰蒂斯以及Club Med的部分资产,那该公司的旅游业务就所剩无几。路透社此前还曾在1月报道,复星正就出售旗下另一项旅游相关资产——打包旅行度假公司Thomas Cook,正与波兰的eSky进行高级别洽谈。 最新报道出来后,复星旅文发表声明称:“始终审视并优化业务组合”。与以往对类似报道做出的回应不同的是,它并没有断然否认,似乎表明公司确实正考虑出售三亚亚特兰蒂斯和Club Med的部分股份。 更重要的是,以复星国际为旗舰的复星集团,是海航和安邦等竞争对手溃败之后,仍屹立不倒的最后几家中国大型企业之一,海航和安邦曾在2010年代举债在全球大举收购。复星是它们中经营状况较好的企业,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它尚未遭受类似命运的原因。集团与上海市政府关系密切,这也有所帮助。 据路透社报道,复星正瞄准大型国企以及财力雄厚的中东投资者来收购三亚亚特兰蒂斯,这也反映了它与上海市政府的关系。众所周知,当地方政府想要救助陷入困境的地方龙头企业时,国企往往会在财务和其他方面伸出援手。去年,我们在深圳看到了类似的救助措施,当地的房地产巨头万科,当时因为沉重的债务负担陷入了类似的困境。 复星的巨额债务已不是什么秘密,截至去年6月,它的债务总额约为300亿美元。公司此前曾表示,将出售非战略资产来偿还部分债务,不过集团此前多次强调,旅游和医药是两项具有战略意义的业务。 因此,最新的报道似乎表明,复星不再像过去那样,认为旅游业务具有战略意义。在出售了最大的两项资产的部分或全部之后,复星旅文会变成什么样子,谁也说不准。 复星旅文的命运 复星旅文很有可能继续作为上市公司运营,即使失去亚特兰蒂斯度假酒店,据去年上半年的最新财报显示,该酒店约占复星旅文收入的10%。复星国际也有可能最终解散旅游部门,专注于其他核心领域,其中包括复星医药(2196.HK;600196.SH)和复朗集团(LANV.US)奢侈品业务。 至少最近的风声似乎表明,旅游业务不再是绝对不可出售的资产了。 周二路透社的报道出来后,复星国际和复星旅文的股价双双下挫,在接下来的三个交易日里,它们分别下跌约6%。两只股票最近都承受了一定压力,复星旅文目前的远期市盈率只有8倍。只有在线旅行社携程(TCOM.US;9961.HK)16倍的一半,更不到希尔顿酒店(HTL.US)29倍的三分之一。 复星旅文的低估值似乎反映了对其母公司债务的担忧,而不是公司本身存在什么问题。事实上,复星旅文最近的表现相当不错,这要归功于疫情过后的旅游业复苏,全球的旅游业界都从中受益。 公司上个月发布盈利预告称,2023年旅游业务的业务量增长15%或更多,较2019年疫情前增长25%或更多。有趣的是,使用盈利预告中的数据进行的计算显示,公司去年下半年将录得约2亿元的亏损,扭转了上半年盈利4.72亿元的局面。但亏损可能是由于一次性费用等因素造成的,因为旅游业的业务总体相当不错。 针对路透社有关亚特兰蒂斯可能出售的报道,复星旅文在声明中表示:“目前,公司业务运营良好,财务状况稳健。” 位于海南的亚特兰蒂斯是一座大型度假酒店,拥有逾1,300间客房,还设有水上乐园和购物中心等设施。它于2014年开工,四年后竣工,据报道,复星曾表示,截至2018年,已经在这个项目上投资110亿元。 去年上半年,该酒店的收入同比增长89%,达到9.28亿元,每间可供出租客房收入(revpar)也同比增长82%,至2,075元。同期,Club Med在复星旅文收入中所占的份额最大,约为84%,同期增长34%,至75亿元。 归根结底,复星为了偿债,可能正在探索所有可行的方案,甚至是之前曾表示不在考虑之列的旅游资产。鉴于目前旅游业的良好环境,如果能找到合适的买家,复星甚至有可能从Club…

欧洲业务举步维艰 华住集团复苏受累

被华住集团收购四年后,尽管疫情后出现复苏,但德意志酒店集团这笔欧洲资产继续录得严重亏损 重点: 华住集团一季度营收增长67%,但该公司预测当前季度的增长将放缓至53%左右 该公司的德意志酒店集团业务一季度净减四家酒店,虽然收入增长强劲,但依旧报告经营亏损1.58亿元   阳歌 首屈一指的中国酒店运营商华住集团有限公司(HTHT.US; 1197.HK)的最新季报中,有一些值得注意的元素,其中很多都和中国后疫情时代的旅游复苏有关。华住集团旗下运营着经济型连锁品牌汉庭,以及更高端的全季酒店,它报告了近两年来的首次盈利,因为在后疫情时代的“报复性旅游”浪潮中,中国民众纷纷上路。 但在我们看来,最值得注意的因素之一是,该公司的欧洲业务,即2019年以7.2亿欧元(52.4亿元)价格收购的德意志酒店集团(Deutsche Hospitality),表现持续不佳。这笔交易曾是具有国际视野的中国公司进行海外收购,以扩大其国内成功的广泛趋势的一部分。 此类中国收购方通常将目光投向陷入财务困境的收购目标,认为自己拥有扭转局面的专业知识。但对于这些相对缺乏经验的中国公司来说,问题往往过于根深蒂固,无法解决。更重要的是,由于不熟悉完全不同的市场,这些问题往往更难处理,比如在欧洲,工会政治就在管理公司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复星集团便是少数几个类似案例之一,从中可以一窥旅游行业的此类困难。在先后投资、接管了曾经赫赫有名但后来倒闭的英国旅行社Thomas Cook后,复星发现自己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 我们不想给华住集团疫情后的复苏成绩泼冷水,因为周一发布最新财报中的数字看起来确实很不错。但这家中国公司迟早要考虑欧洲业务对自己的拖累,它占其最近这个季度收入的五分之一左右。 华住集团的德意志酒店集团表现不佳这一点,在最新财报中相当明显。该业务在收入方面实际上表现相当不错,一季度同比增长118%至8.86 亿元。这反映出欧洲2022年2月开始重新开放这一事实,意味着一年前的数字相当低迷。 但更值得注意的是,德意志酒店集团在本季度仅新开两家酒店,关闭了6家,这意味着该业务在酒店总数方面实际上正在收缩。尽管生意反弹,但该业务仍在亏损——这与华住集团的中国业务形成了鲜明对比,中国业务在疫情之前盈利就相当可观,并且在最近这个季度恢复了盈利。 具体而言,德意志酒店集团在最近一个季度报告了1.58亿元的经营亏损,不过与一年前仍受疫情影响时的2.92亿元亏损相比,已有所改善。德意志酒店集团也对华住集团的净收入产生了负面影响,导致其一季度净收入下降2亿元。 准备转卖? 诚然,华住集团收购德意志酒店集团仅四年时间,其中三年还包括艰难的疫情时期。因此,现在判断这次收购是否成功,仍然为时尚早。但华住集团显然不愿意在这项资产上投入更多资源,加上在疫情后的旅游业热潮下,德意志酒店集团依旧苦苦挣扎,这让我们忍不住想,卖掉这项表现不佳的资产对华住集团来说是否会更好。 在业绩公布后,华住集团在香港上市的股票周二上午下跌1%,表明投资者对这份报告印象不大好。今年,该股已经下跌11%,较2月份的高位下跌28%,这表明市场已经预料到这种疫情后的反弹。 即使在这种下跌之后,投资者似乎仍然相当看好华住集团的核心中国业务,以及它与法国酒店巨头雅高(ACC.PA)的战略合作。按照其2023年预测收益,该公司目前的市盈率为32倍。这个数字高于中国高端酒店运营商亚朵(ATAT.US)的27倍,也比全球巨头雅高和万豪(MAR.US)的20倍市盈率高出不少。 说到这里,就可以看看华住集团最新的财报数据了,其中一季度收入同比增长67%至45亿元。该公司中国业务的增长实际上略低,为58%,但整体数字受到前面提到的欧洲业务118%的增长提振。 值得注意的是,华住集团预测德意志酒店集团将在二季度再次拖累营收。该公司预计,二季度公司的整体收入增幅将在51%至55%之间,但它补充说,中国业务的增幅将高得多,在64%至68%之间。 与大多数主要的全球运营商一样,华住集团也越来越关注酒店管理加盟和特许经营业务,这通常比直接拥有酒店有着更高的利润率和更低的成本。截至3月底,其资产组合包括8,592家酒店,同比增长7.6%,其中92%为管理加盟或特许经营酒店。 广受关注的酒店业指标──平均可出租客房收入(RevPAR)显示,华住酒店集团的中国业务在一季度达到了210元,同比增长59%,也明显高于疫情暴发前2019年一季度的178元。该公司指出,业务在2月份达到顶峰,然后在3月份趋稳,尽管这两个月的业务仍高于疫情前的水平。不过,这似乎表明大流行后的热潮可能很快就会消失。 最重要的是,华住集团在本季度实现了9.9亿元的利润,这是该公司近两年来首次实现盈利。但正如我们之前提到的,利润受到欧洲业务的拖累。剔除这一块的损失,该公司当季将录得12亿元的利润。 我们可能还需要再等几个季度,看看欧洲业务是否能在走出疫情后的第二年最终表现出一些显着的改善。如果它继续挣扎,而华住集团决定脱手,我们也不会感到惊讶,这一幕也许最早会在今年晚些时候出现。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