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FU.US
AIX looks like a good buy

该公司近期通过与BGM集团合并,使其在未来将人工智能整合到保险业务中取得更有利的发展。

RUCHA GUPDA 

12月27日,全球领先制药企业BGM集团有限公司(BGM.US)完成收购AIX公司(AIFU.US)的度晓保人工智能保险平台。度晓保估值约1.4亿美元,成为公司市值增长的助推器。

构建高效股权结构,强化实控人协同效应

此次收购完成后,AIX将成为BGM集团的控股股东,持有其72%的股份。一方面,未来榕数科技和新保投资将会在BGM集团首席执行官辛晨的带领下,进一步释放其发展潜力。

辛晨先生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的计算机人工智能专业,具有深厚的技术知识和创新意识。他成功将保险人工智能技术引入传统制药业务,使公司在智能保险解决方案领域占据了独特的竞争优势。

另一方面,AIX不仅通过BGM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还将以人工智能保险为平台,实现其制药业务和大健康业务的全球扩张。AIX的股权结构为其在技术与资本市场中的竞争奠定了坚实基础。

AIX的业务布局涵盖多个高潜力领域:

人工智能保险经纪业务:人工智能大模型在保险领域的应用,将主要集中在前端的智能客服、销售赋能方面,未来人工智能大模型有望向个性化产品定价、核保核赔、风控减损等多场景延伸,深度赋能全产业链。

蓝十字平台:作为合法合规的康养服务平台, AIX的蓝十字每年服务超5万用户,凭借“小额众筹、以小博大”的提点创新模式,实现15亿元市场规模,连接稀缺资源,提供高价值互助保障 。

保险公估业务:专注于财产险和船舶险等高价值领域,利用智能风控和无人机技术提供全流程解决方案,提升事故处理效率,布局国际化公估网络 。

抗衰基因管理:通过基因分析为客户提供健康管理解决方案,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协助医生诊断与治疗,满足日益增长的高端医疗需求。

AIX是低估和高潜力完美结合的原因包括:

市值低估:BGM的整合为AIX新增5.99亿美金的金融资产,与AIX当前业务与资产规模相比,其股价严重低估。当前公司市净率(P/B)仅为0.212倍,合并后将更低,而行业平均水平为1.32至1.51,为投资者提供了绝佳的介入机会。

业务增长引擎:新增资产为公司未来的资本运作提供了空间,同时人工智能技术的高效应用,将显著提升业务利润率。通过人工智能保险和大健康业务的深度整合,公司将实现业务模式的跃迁。

财务收入向好:AIX的核心业务增长潜力巨大,其保险业务预计明年将实现几何性增长,净利润有望增长至1.5亿元至3亿元人民币。

治理结构:技术驱动的业务革新

人工智能与保险的结合,正在重塑公司的业务模式,同时AIX与BGM公司的治理体系,将会区别于传统治理体系(主要以销售带动业绩的管理模式为主)。AIX将采用技术导向与资本赋能的管理模式(通过兼并购模式为主),确保人工智能技术在保险业务的高效应用,同时公司的资产“蛋糕”也越做越大。这种治理框架,既推动了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也为未来业务扩展提供了强大支持。

结论:低估之星,未来可期

AIX凭借其技术驱动的保险业务与前瞻性的大健康布局,正在构建一个覆盖人工智能、金融与医疗的大生态体系。无论是当前的低估值,还是未来的高成长性,AIX都是极具吸引力的投资标的。在未来的人工智能保险与银发经济浪潮中,AIX无疑将成为行业中的重要玩家。

Rucha Gupda  Magpie news 的分析师。您可以通过 info@magpienews.com 联系他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咏竹坊的观点。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三花智能招股 最高集资81亿港元

制冷空调元器件制造商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2050.HK ,002050.SZ)周五在港公开招股,发售3.6亿股,公开发售占7%,余下为国际配售,每股售价21.21至22. 53港元,集资最多约81亿港元,于本月18日截止认购,20日挂牌。 三花智能去年收入279.5亿元,按年升13.8%,其中制冷空调电器零部件占59.3%,汽车零部件占40.7%。去年利润31.1亿元,升6.1%。 集资所得的30%用于研发产品组合,约30%用于在中国扩建及新建工厂,以及提高生产自动化水平,约25%用于扩大海外产能,约5%用于加强数字智能基础设施,余下10%用作一般营运资金。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Melco International will close operations of Grand Dragon Casino.

卫星赌场谢幕 或重塑澳门博彩业版图

卫星场模式走入历史,或将为澳门博企带来EBITDA利润率结构性修复的潜力 重点: 三年过渡期至今年底届满,澳门现有11间卫星场将全部退场 新濠旗下仅一家卫星赌场,受影响程度不及拥有9家卫星赌场的澳博控股    李世达 对澳门博彩业来说,本周一是历史性的一天,博彩企业新濠国际发展有限公司(0200.HK)率先宣布,将于今年年底结束旗下骏龙娱乐场及三间摩卡角子机场的营运。骏龙娱乐场是俗称“卫星赌场”的娱乐场,指的是在博企授权下,于非博企物业内设立、由其他营运商营运的赌场。 根据新濠国际的公告,做此决定是基于整体发展策略调整,相关博彩设施如赌桌、角子机与人员,将重新调配至集团旗下其他物业,而余下三间摩卡角子机场则拟申请保留营运许可,仍需澳门政府审批。 继新濠国际后,澳博控股(0880.HK)与银河娱乐(0027.HK)也先后宣告旗下卫星场将于年底结业。至此,澳门现有11间卫星赌场都将结业,意味着这种曾遍布澳门半岛老城区、以酒店楼层为主体、依赖分成收益的商业模式将全数退场。 一个时代的结束 卫星场模式是澳门“原创”。1990年代,当时澳门赌业由何鸿燊、霍英东等人组成的澳门旅游娱乐有限公司(澳博控股前身)专营,其他有意开赌场者需与专营公司合作,逐渐衍生出卫星场的经营方式。卫星场由博企负责赌场运作和人员管理,但实际经营风险和盈亏由卫星场场主承担。博企从中收取一定比例的管理费,卫星场则自行引客、承担开支,赚取收入。 这种“分帐模式”让不少本地中小型资本能以较低门槛进入博彩产业,也促进了旧城区酒店与周边服务的繁荣。最高峰时期,澳门卫星赌场超过20家,遍布新马路至高士德一带。不过,由于场地与业务并非由博企直接管理,监管存在结构性问题,周边区域容易成为罪案热点。 现有的模式下,卫星赌场每100澳门元博彩毛收入中,约40澳门元归政府、55澳门元归卫星赌场、5元归博企。然而2022年新修订的《博彩法》规定,自2026年起,卫星场物业需由持牌博企拥有,或者需改以管理费模式营运,卫星场业主不再能够分享博彩利润,只能收取约15%的管理费,意味着将失去大部分收入。 油水不再,结业成为必然。尽管法律规定有三年过渡期,但银娱旗下的利澳与总统娱乐场已于2022年先行关闭,预告了行业的结局。 根据政府公布,新濠国际关闭旗下一间卫星场与三间角子机场;澳博旗下澳娱综合现时经营9间卫星场,其中仅凯旋门娱乐场与十六浦娱乐场有望在收购物业后转为自营,其余7间将全数关闭;银河娱乐则将关闭旗下唯一一间卫星场。所有场所共涉及约5,600名雇员,这些雇员将由博企负责安置。 对于卫星场的退场,市场普遍认为对博企的基本面影响不大,甚至可能带来中长线正面效应。 瑞银指出,去年所有卫星场在博彩市场的市占率合共约5%,卫星场终止营业是博彩需求重新分配机会,有关需求转移会推高博彩企业收益。如果可以完全吸收来自卫星场的博彩需求,博彩企业EBITDA边际利润率可以提升20%至30%。2024财年整个行业物业EBITDA相应提升4%至6%。 澳博情况复杂 摩根大通则指出,卫星场占银河与新濠过去12个月EBITDA的贡献仅为0%至2%,因此转型影响可忽略不计。但对澳博来说,情况相对复杂。其7间预计停运的卫星场约贡献4% EBITDA,还有约440张赌枱需重新分配,将为澳博带来潜在数千名员工的人事负担。若无法提升赌枱使用率,这笔薪酬压力可能拖累利润。 对于澳博来说,部分结业场馆如金碧汇彩仍具盈利能力,停运或会影响短期现金流。虽然澳博计划将原卫星场赌枱调至旗下新场如上葡京与葡京人,但市场份额未必能完全保住,还需时间消化与重建人流动线。中信里昂认为,若顺利完成转移,对新场加速回本有正面作用。 花旗则较悲观,澳博财务压力较大,截至2025年首季净负债达235亿港元(29.94亿美元),高于行业平均。若未能顺利处理收购或调整,澳博在2026年起或面临利润下滑风险。 这种看法也反映在股价上,新濠与澳博当日均升逾3%,银娱则是微升0.45%。但对于卫星场经营者来说,冲击就相当大。经营金碧汇彩娱乐场的汇彩控股(1180.HK),当日股价崩跌近48%,主因是公司来自娱乐场的收入占总收入超过66%,管理层已预告明年收入与盈利将大幅减少。 卫星场结业后,澳门老城区的街头巷尾将重归平静,但是博彩企业牌桌上的精算才正要开始。不论是新濠、银娱或拥有最多卫星场的澳博,短期的人事与成本波动不可避免,却也是一次顺势转型的良机,如能有效吸纳流量,引导赌客去向,或是一次改写行业版图的机会。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晶泰收购新颖分子研发企业LCC

AI药商晶泰控股有限公司(2228.HK)周四宣布,已收购专注创新分子研发企业Liverpool ChiroChem Technologies Ltd.(简称LCC),本次交易未披露收购价格。 晶泰表示,LCC已开发出一个“结合AI软件与自动化技术,能够在上亿个分子的手性化学库中进行虚拟筛选目标分子,并在自动化装备的帮助下,高效完成合成并投入实体测试。" 公司称:“透过收购项目,集团在化学空间探索领域的技术实力持续增强,并且在服务本地及国际客户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周四晶泰收升近4%,报6.07港元,较一年前每股5.28港元的公开发行价上涨约15%。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行业新闻概要:初代Labubu拍出108万元创纪录

风靡全球的潮流玩具Labubu于永乐2025年北京春拍中创下新高。6月10日举行的全球首场“初代藏品级Labubu艺术专场”拍卖会上,一尊高131公分的薄荷色初代Labubu PVC雕塑以108万元(15.03万美元)落槌,连佣金以124.2万元成交,不仅刷新Labubu成交纪录,也创下其创作者、香港艺术家龙家升(Kasing Lung)的个人拍卖新高。 据财新报道,这件作品为龙家升在与泡泡玛特(09992.HK)签约前创作,为“全球唯一一只”,以无底价起拍,最终由网上藏家竞得。同场另一尊160公分棕色Labubu、限量15版,也以93.4万元成交。整场拍卖共上拍48件作品,全数成交,实现“白手套”佳绩,总成交额达372.54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曾于5月苏富比香港以约18.6万元成交的Labubu“三博士”作品,仅隔不到一个月即在永乐再现拍场,最终以58.65万元成交,价格翻逾三倍,显示市场热度持续升温。 Labubu之父龙家升1972年生于香港,自幼移居荷兰,其创作深受北欧精灵传说启发,自2011年起推出绘本与人偶作品。2020年起在当代艺术界崭露头角,2025年春季更首次以画作登上佳士得夜拍,创作力与市场潜力备受肯定。 Labubu IP现为泡泡玛特旗下,该公司自2019年推出LABUBU盲盒系列,2023年更凭搪胶毛绒公仔引爆话题。2024年4月,韩籍女星Lisa与Labubu合影在社交平台掀起全球热潮,带动Labubu在东南亚爆红。蕾哈娜、贝克汉等欧美名人更将其搭配爱马仕、LV等名牌包,令“奢侈品+Labubu”成为潮流密码,Labubu更被戏称为“塑料茅台”。 目前Labubu二手市场价格飙涨,有款式溢价逾24倍。据泡泡玛特2024年报,Labubu所属The Monsters系列年收入达30.4亿元,同比大增7.3倍,成为公司增长引擎。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