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88.HK BABA.US
Alibaba International launches AI tool Aidge

凭借商务经验和丰富的行业知识,阿里巴巴国际业务部门宣布开放首批人工智能API测试

重点:

  • 阿里国际首批面向全球商户的AI工具开放测试,包括语言内容本地化和搜索优化等功能
  • 新工具最终或可帮助公司实现业务模式多元化,并创造更多收入增长潜力

    

余特莉

阿里巴巴(BABA.US;9988.HK)的“双11购物节马上就要启动的时候,运营着公司国际电子商务服务的阿里巴巴国际数字商业集团,借势推出名为“Aidge”的人工智能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为强调其国际化的定位,公司周一在新加坡宣布了这一消息,因为新加坡拥有众多大型东南亚电子商务公司,包括阿里国际的Lazada。

阿里国际称Aidge是首个聚焦商业场景,并支持人工智能的工具包,面向那些希望提高效率和简化全球业务运营的线上商家。

阿里国际表示,Aidge的全称是AI for Digital and Global Entrepreneurship(用AI驱动全球数字商业),首批开放15个以上的API,支持18种语言。 对于使用多种语言的商家而言,这些工具将发挥很大的作用,无论在以东南亚语言为主的Lazada,还是在总部位于土耳其的欧洲旗舰电商平台Trendyol。

公司称,这款产品的基础,是结合阿里国际对电商的深度洞察训练而成的自研大语言模型以及计算机视觉模型。

凭借其强大的多语言、内容本土化、营销和客户服务能力,阿里国际相信Aidge将帮助中小企业,在不同市场的不同电商平台上开张和扩张时,克服语言和文化障碍。

阿里国际副总裁张凯夫表示:“从事全球商务的中小企业仍然面临许多挑战,如语言和文化障碍、高昂的营销和用户获取成本以及人才短缺。”

咨询公司贝恩最近对全球500多家零售商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65%的受访者认为,人工智能的早期采用者,相比于竞争对手拥有巨大优势。但自行开发此类技术的成本高昂,对于大多数主要电子商务平台上的小商户而言尤其如此。这就把利用人工智能的力量为中小企业提供支持的任务,交给了像阿里国际这样经验丰富的运营商。

阿里国际是阿里巴巴旗下的业务部门,由一个单独的领导团队管理其各种全球资产。公司今年早些时候宣布大型重组计划时,阿里国际是这家电商巨头分拆出来独立运营的六大业务集团之一。除了Lazada和Trendyol之外,阿里国际还运营着全球速卖通(AliExpress)和专注于东南亚市场的Daraz,以及B2B平台 Alibaba.com。该公司的掌舵人是阿里巴巴合伙人蒋凡。

阿里国际的母公司阿里巴巴此前表示,其国际业务子公司可能会利用各种新资金,进行地域扩张并投资新技术,以增强产品和服务,新推出的Aidge似乎就是一个例子。

根据8月公布的财务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的三个月,阿里国际的经调整EBITA亏损5,800万美元,与去年同期的1.9亿美元亏损相比,有了很大改善,因为Trendyol和Lazada的利润率有所提高。该季度零售业务总收入,同比增长60%至23.6亿美元。

领先对手

乍看之下,Aidge与Shopify(SHOP.US)和BigCommerce(BIGC.US)等市场上已有的产品非常相似。阿里国际表示,Aidge的优势在于它使用人工智能驱动的技术,而且它在与多个地区的不同平台上的商家合作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优异的记录,使得它对零售商的需求有着深刻的洞察和理解,从一众竞争者当中脱颖而出。

在新加坡的活动上,阿里国际展示了多个Aidge AI应用程序,这些都可以定制,用于支持企业的销售转化、处理通过实时聊天机器人引流的多语言客户查询,以及搜索引擎优化等。

阿里国际表示,计划向旗下各类电子商务服务的商家推出该产品。它还表示,将与电子商务软件即服务(SaaS)供应商和独立软件供应商(ISVs)密切合作开展测试活动,并计划到今年底分阶段推出一系列服务。

该公司旗下的Lazada、Daraz、Trendyol和全球速卖通,在亚洲和欧洲拥有强大的影响力,所以亚洲和欧洲或许会成为此次推广的重点。帮助平台商家拓展业务,为不同行业的多元化客户提供服务,最终可能会转化为阿里国际自己的营收。

Daraz首席产品官塔蒂亚娜·帕利亚雷斯(Tatiana Palhares)表示:“我们很高兴将Aidge技术整合到我们的渠道中来增强我们平台的整体体验。卖方通过AI优化其运营的能力,然后可以把其他时间放到真正重要的事情上,比如拓展业务。”

Daraz一直在测试新服务,并将很快推出即时消息功能的增强版,卖方和买方之间可以根据Aidge生成AI提示进行及时、高效的沟通。

虽然Aidge尚未直接产生收入,不过阿里国际将其对电子商务的洞察和技术进行变现,这个逻辑似乎行得通。最终这一整套工具可能成为在各个市场脱颖而出的额外收入来源。

11月16日,母公司阿里巴巴集团将公布三季度财报,届时我们应能了解阿里国际的更多财务数据。虽然对Aidge来说,现在拿出具体的业绩还为时过早,但阿里国际可能仍会在发布最新业绩的同时大力宣传这款产品。与此同时,投资者将密切关注阿里国际的最新财报,以看看其领导团队和阿里巴巴当初的分拆计划是否成功。

有超赞的投资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让更多人知晓?我们可以帮忙!请联系我们了解更多详情。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美的第三季度盈收双升

家电品牌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0300.HK, 000333.SZ)周三公布第三季度业绩,收入按年上升10%至1,119亿元,股东应占溢利升9%至118.7亿元。 今年首三个季度,累计收入3,631亿元,同比上升13.8%,盈利上升22.3%至371.4亿元。 公司首三个季度,在新能源及工业技术、智能建筑科技、机器人与自动化的收入,分别是306亿元、281亿元及226亿元,同比增幅分别是21%、25%及9%。 周四,美的集团开盘升0.06%报81.75港元,公司年初至今股价上升9%。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Innovent’s license deal

信达生物达成百亿美元BD  股价为何下行?

这项合作的总金额高达114亿美元,一举刷新了中国创新药单笔对外授权的总金额纪录,其中12亿美元的首付款金额也仅次于三生制药与辉瑞的交易 重点: 信达生物在核心资产IBI363上采取 “Co-Co”模式,共同承担中国区以外的全球开发成本 获得了在美国市场与武田共同商业化IBI363的权利,有望成为第二家在美国拥有团队直接参与创新药销售的中国生物医药公司    莫莉 近期,中国生物医药领域的对外授权合作(Business Development)交易似乎陷入了一种“叫好不叫座”的怪圈,从7月的荣昌生物到10月的诺诚健华、翰森制药等公司,多笔大额对外授权合作公布后,资本市场的反应普遍冷淡。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创新药头部企业信达生物制药(1801.HK )在上周三达成的超百亿美元重磅大单也未能例外,消息公布后当天股价在高开后迅速走低,最终收盘下跌1.96%。 10月22日早间,信达生物公布一项被业内誉为“历史级”的BD协议:公司与全球制药巨头武田制药(Takeda International, 4502.JP)达成一项涉及三款在研产品的全球战略合作。这项合作的总金额高达114亿美元,一举刷新了中国创新药单笔对外授权的总金额纪录,其中12亿美元的首付款金额也仅次于三生制药与辉瑞的交易。在首付款中还包括武田制药认购的1亿美元的战略股权投资,认购价较协议日期前30个交易日的平均收市价溢价20%。 这笔交易的合作方武田制药是全球知名跨国药企,2024年营收达306亿美元,在美国市场拥有深厚的根基和丰富的商业化经验。无论是首付款比例和总成交金额,还是合作方的过硬能力,信达生物这笔交易可谓货真价实。可是,资本市场却并不买单,消息公布后 信达生物的股价竟然连续两个交易日下跌,累计下跌2%。市场的矛盾表现背后,既有市场对BD交易结构的短期误读,也隐藏着当前生物医药板块整体面临的估值压力。 让我们先来看看这一创纪录的交易组合的管线产品,信达生物此次将三款核心在研产品 以“打包”形式授权给武田制药。其中,最重磅的IBI363是全球首创的PD-1/IL-2双特异性抗体融合蛋白,在PD-1/L1抑制剂之后,IBI363所在的领域被寄予厚望成为肿瘤免疫的下一代基石疗法。IBI363已进入多项注册临床开发,包括一项小细胞肺癌的全球III期注册临床研究,II期临床试验的数据显示优异的疗效和安全性。IBI363已获中国突破性疗法认定,计划于2026年向美国FDA申请加速审批。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IBI363这一核心资产,信达生物并未采取大多数BD常见授权海外权益、收取销售分成的方法,而是采用“Co-Co”模式(共同开发),双方将按武田60%、信达生物40%的比例共同承担IBI363在中国区以外的全球开发成本,尤其在美国市场,双方将进行共同商业化,并按同样比例分享利润或分担亏损。在除大中华区及美国以外市场,信达生物将商业化权益授予给武田制药。 此外,信达生物还将一款靶向CLDN18.2的抗体偶联药物(ADC)IBI343和靶向B7-H3和EGFR的双特异性ADC IBI3001授权给了武田制药。CLDN18.2是近年来消化道肿瘤领域最热门的靶点之一,竞争激烈,武田获得了IBI343大中华区以外的全球独家权益。IBI3001尚处于临床I期早期阶段,临床前数据显示出广阔且高安全性的治疗窗口,武田则锁定了大中华区以外的独家选择权。 市场担忧“共同开发”成本 股价下行的背后,或许反应了市场对于IBI363 “Co-Co”模式的成本担忧。有观点认为,信达生物仍需承担40%的海外开发成本,需要有持续的、巨大的现金流出,相较于直接将权益卖出、只收取销售分成的“轻资产”模式,Co-Co”模式可能稀释短期利润,显得“不划算”。 但是,市场所不看好的模式恰恰代表了信达生物重视的长远发展,董事长俞德超在电话会议中强调,在“Co-Co”模式中,BD金额不是首要的,未来走向会如何才是关键。这意味着信达生物并非被动等待分成,而是能深度参与全球临床试验设计、决策和执行,这对于一家志在成为全球性生物制药公司的企业至关重要。另一方面,IBI363核心适应症已进入临床后期,后续开发成本的确定性较高,武田承担60%后也能缓解信达的现金流压力。 本次交易的另一大亮点也与共同开发模式直接挂钩,因为信达生物获得了在美国市场与武田共同商业化IBI363的权利,这使其有望成为继百济神州之后第二家在美国拥有团队直接参与创新药销售的中国生物医药公司。这标志着中国药企出海从简单的权益授权,迈向了更深层次的、建立在自身商业化能力基础上的国际合作阶段。 回顾信达生物2025年中期财报,其营收达到59.5 亿元,同比增长50.6%,国际财务报告标准下盈利8.34 亿元,现金流状况持续改善。当前信达生物的市销率约为11倍,而创新药另一大巨头百济神州(688235.SH; 6160.HK; ONC.US)的市销率约为7.5倍,显示前者已得到较高溢价。当12亿美元的首付款落地,信达生物的财务实力将得到极大增强,为其他管线的研发和自身的商业化建设提供充足“弹药”。…

简讯:中兴通讯第三季净利大减87%

电信设备制造商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0763.HK; 000063.SZ)周二公布,第三季度收入达289.67亿元(40.8亿美元),同比增长5.11%;但净利润仅2.64亿元,按年大跌87.84%。 前三季度计,收入总额达1,005.2亿元,同比增长11.63%,净利润降至53.22亿元,按年下滑32.69%。期间营业成本大增30.08%至698.11亿元,增速远高于收入增幅。 期内,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按年减少77.9%至17.77亿元,主要因购买商品、劳务支付的现金增加;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报268.01亿元,按年减少15%。 中兴通讯A股周三低开7.9%,至中午休市报45.95元,跌6.96%。香港股市周三因公众假期休市。该股在深证及港股在过去六个月均上涨近50%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优步计划投资小马智行、文远知行香港IPO

据彭博社周二报道,美国共享出行巨头优步科技(UBER.US)计划投资中国两大自动驾驶出租车营运商——小马智行股份有限公司(PONY.US)及广州文远知行科技有限公司(WRD.US)即将在香港进行的首次公开招股(IPO)。报道引述消息人士称,优步可能在小马智行的香港上市中投资约1亿美元,但未披露对文远知行潜在投资的金额。 小马智行拟在香港上市筹集近10亿美元资金,而文远知行的集资目标约为4亿美元。两家公司预计将于11月6日在香港挂牌交易。 小马智行与文远知行均于约一年前在美国上市。此次再赴港上市,正值越来越多在纽约挂牌的中资企业选择在香港进行第二上市,以对冲中美紧张关系带来的风险。优步此前已投资两家公司在美国的IPO,并与它们在全球多地合作推出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 周二,小马智行美股上涨11%,较IPO发行价累升约68%;文远知行股价同日亦涨5%,但仍较其美国上市价低约24%。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