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家技术即服务提供商宣布与印尼国信银行签下新业务协议的当天,它的股价下跌了逾3%

重点:

  • 金融壹账通签署新的合作协议,帮助印尼国信银行实现业务数字化
  • 找到与母公司中国平安无关的客户,可以减少对单一客户的过度依赖,这对它至关重要

梁武仁

对于金融壹账通科技有限公司(OneConnect Financial Technology Co. Ltd.,OCFT.US)的投资者来说,苦难似乎永远不会结束。即使当公司在一个高增长的海外市场签下了一个新客户,股价仍继续下跌,这让人不禁想知道,如何才能提振这支自由落体式下跌的股票。

这家面向金融公司的技术即服务(technology-as-a-service)提供商上周五表示,它签署了一项合作协议,帮助印尼国信银行(PT Bank Mayapada Internasional Tbk) 使用金融壹账通的身份验证技术将其客户引导流程数字化。

这看起来可能并非一个惊天动地的消息,但出于多个原因,仍可算是令人鼓舞的。

首先,印度尼西亚,以及从更大的范围来说东南亚,是像金融壹账通这样的中国科技公司的主要增长市场。这个市场中有诸多快速增长中的经济体,其人口中的许多仍然不会去银行。麦格理银行(Macquarie)称,这一地区众多人口中的半数根本不使用任何金融产品。

这些国家有超过 3 亿人尚未发现银行服务的其中一个原因是,银行网点少,去一次很不容易,尤其是在农村地区。把从开户流程到交易的所有环节数字化,可能会吸引更多人来使用金融服务,尤其是熟悉移动设备的年轻一代。因此,银行将越来越多地寻求金融壹账通等供应商的技术服务。

在 8 月份与分析师举行的电话会议上讨论第二季度业绩时,金融壹账通管理层特别指出,东南亚是它一个重要的海外市场,增长速度快于中国本土市场,尽管他们也表示该地区的盈利贡献还很少。

其次,任何与金融服务巨头中国平安(金融壹账通事实上的母公司)无关的新交易对它来说都是加分。这是因为金融壹账通一直试图表明,它可以在不过度依赖中国平安的情况下生存甚至蓬勃发展,许多人认为这种依赖是金融壹账通的一个主要问题。

金融壹账通最初是中国平安的金融科技部门,并于2017年作为一家独立公司剥离。但它的业务继续严重依赖中国平安。这一事实在今年上半年得到了显著体现,对中国平安的销售额占金融壹账通总收入的比例从一年前的46%上升至56%。更糟糕的是,在这六个月里,它另外9%的收入来自中国平安独立上市的金融科技子公司陆金所 (LU.US)。

因此,最新消息确实应该受到投资者的欢迎,这或许标志着该公司今年以来稳步下行轨迹中一个期待已久的转折点。自 1 月份以来,其股价已下跌超过 80%。

但在宣布最新交易的那一天,并没有出现这样的突破。相反,这一消息引发了又一次抛售,导致金融壹账通股价下跌超过 3%。该股周一确实成功反弹,但在周二再次下跌,显示出投资者有多么悲观。

坏消息太多

不看好金融壹账通可能跟最近几个月公司爆出的一系列负面消息有关。虽然这些事情之间并无关联,但留给投资者的整体印象就不是太好。

据媒体报道,在今年5月,因为担心数据泄露,日本最大的互联网券商思佰益控股(SBI Holdings)终止了与金融壹账通的合作项目。北京方面也对中国科技企业能否保护用户数据有着类似的担忧。

投资者还对一种名为可变利益实体(VIE)的公司结构感到不安,像金融壹账通这样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普遍采用这个结构,中美监管机构都加强了对这种结构的审查。

这两个方面的担忧导致中概股普遍出现暴跌,包括金融壹账通在内。

后来,在8月初,金融壹账通的第二季度业绩显示,它对平安的依赖加深了。这促使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将它的评级从“增持”下调至“持股观望”,相当于将其评级从“买入”下调至“持有”,并将该股的目标价下调了一半以上。

累积结果可谓屠戮,公司股价暴跌30%。

通常情况下,股价暴跌时,专门处理股东诉讼的律师事务所会迅速采取行动,做好出手准备。有律所表示,正在调查金融壹账通的高管和董事是否违反了美国联邦证券法,但未提供更多信息。

但坏消息还没完。

同月底,一名吹哨人指控金融壹账通存在不当行为,包括虚报收益,这促使公司方面出面否认。金融壹账通没有提供相关指控的太多细节,但据《财新》援引网上流传的一封信报道称,该公司还存在向政府官员行贿的行为。

上月底,金融壹账通宣布,叶望春因“个人原因”(与公司的任何纠纷均无关),辞去公司首席执行官一职。虽然高层人事变动不一定是坏事,而且叶望春继续担任董事会主席,但他在负面消息接连不断的档口去职,暗示并非好合好散。

在坏消息盖过好消息的时候,关注金融壹账通的分析师也对其财务前景变得更加悲观起来。雅虎财经(Yahoo Finance)在过去几个月汇编的估算显示,分析师们调高了对该公司今明两年净亏损的预测。此外,他们预计金融壹账通的年收入增长率将从2020年的42%,下滑至今年和2022年的不到30%。

对于一直处于亏损状态的金融壹账通来说,这不是好兆头,它需要实现强劲的收入增长才能实现盈利,而对于这个重要目标,分析师预计今明两年都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收入增长放缓可能会让公司越来越难以实现收支平衡,更不用说实现盈利了。

综上所述,金融壹账通的股价目前不到2019年12月IPO价格的三分之一,也就不足为奇了。尽管如此,以目前的价格来看,与中国其他金融科技公司相比,该公司的股价仍具有竞争力,这可能是因为它面临的监管风险明显低于其他大多数从事实际贷款相关服务的公司。

该公司股票目前的市销率(P/S)为1.9倍,与陆金所(Lufax)的2.0倍和信也科技(FinVolution,FINV.US)的1.7倍大致相当。

毕竟,金融壹账通只是最近在应对股价暴跌的众多中国公司之一。即便如此,最近在印尼达成协议的好消息未能获得本应有的正面的市场反馈,表明了目前投资者对该公司的悲观程度。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ATRenew is a recycler

万物新生提升回收效率 营收利润双双增长

随着线下门店网络加速扩张,公司二季度营收同比增长32%,创两年来最快增速 重点: 万物新生营收增速创两年来新高,二季度利润逼近历史高位 这家回收企业本年度股价上涨57%,当前股价在三年半以来的高点   阳歌 对二手交易而言,没有什么比亲手触摸和感受商品更重要了。 这正是万物新生(RERE.US)创立14年来的心得之一,也是其打造中国头部回收品牌的关键着力点。公司第二季度报告两年来最快营收增长,同时实现连续第四个GAAP(通用会计准则)运营盈利季度。 万物新生也启动了全新的股东回报计划,将通过股票回购、分红向股东回馈持续增长的利润。公司此前已实施回购计划,但本次披露的股东回报计划目标非常雄心勃勃——返还不低于60%的调整后净利润,预示着分红可能为期不远。 电商渠道对于新品销售来说是不二之选,但消费者对二手交易更为审慎。所以万物新生以品牌信誉来背书所售商品,除智能手机、个人电脑外,已拓展至奢侈品、黄金、名酒等多品类回收商品。 万物新生同时洞察到,无论获得多少保障,消费者仍倾向实地验货。为此公司快速拓展线下门店网络,提供上门验货服务的履约团队规模已经达到1,160人。 创始人兼董事长陈雪峰表示,在现阶段,包括未来两年,万物新生需要做的核心事项,一是要尽可能地建设回收履约交付能力,包括门店和上门的能力,让安全、便捷、价格好的回收服务更加触手可及。另一个是把“国民第一回收品牌”爱回收这个C 端品牌打出去。同时持续拓展智能手机回收之外的业务版图。 在加强消费者对二手产品的直接体验之余,万物新生近年持续强化核心能力以优化运营效率,包括:剔除中间商,从而直连消费者提升毛利率;开展商品翻新业务获得高于原状转售的溢价收益;聚焦城市级市场运作,降低全国性运营成本。 沉寂数年后,万物新生的股票也重获投资者关注。主要机构股东包括Acadian资产管理(Acadian Asset Management)、瑞银、摩根士丹利、景顺及普信集团,多家通过新兴市场基金持仓。公司股价年内累计上涨57%,近一月涨幅23%,触及三年半以来的高点。 具有象征意义的是,本轮上涨使公司市值突破10亿美元大关,跻身科技“独角兽”阵营。 营收增速创两年新高 在同行深陷消费者信心趋弱的困境之际,持续强化的回收能力帮助万物新生近年保持双位数营收增长,近两年更实现全面盈利。 二季度营收同比增长32.2%至人民币49.9亿元,创两年最快增速。其中占大头的商品销售收入增长34%至45.6亿元,上年同期为34亿元。值得注意的是,高毛利的直营业务当季营收增速高达63.7%,推动该板块在产品收入中的比重从上年同期的28.2%升至34.4%。 另一项重要业务,服务收入同比增长15.4%至4.33亿元,上年同期为3.75亿元。CFO陈晨指出,2022年推出的非电子产品的“多品类”服务目前占服务总收入近15%。 回收效率提升推动商品销售毛利率从上年同期的12.1%增至13.2%。公司连续四个季度实现GAAP运营盈利,当季运营利润达9,110万元。净利润层面实现GAAP净利7,230万元,同比扭亏为盈(上年同期亏损1,070万元)。 公司季度内新增206家门店,截至6月末门店总数达2,092家。较一季度淡季的新增25家显著提速,同时也意味着下半年需开设569家门店来完成全年新增800家的目标。 线下门店在为顾客提供验货服务的同时,也成为品牌塑造的重要阵地。公司同步在小红书、抖音等社媒平台开展营销,并加强与其他消费品牌的联动。 公司董事会8月18日通过新的三年股东回报计划,承诺每年以回购、分红或二者结合的形式返还不低于60%的调整后净利润。二季度调整后净利润约1亿元,按全年估算约合5,600万美元。上半年已执行约520万美元回购额度,意味着下半年仍有充足空间推进回购及潜在的分红。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简讯:亿航次季亏损扩大 下调全年收入指引

自动驾驶飞行器制造商亿航智能控股有限公司(EH.US)周二公布,第二季入收按年增长44.2%至14.72亿元(2,050万美元),按季更暴增464%,主要受惠于EH216系列电动垂直起降(eVTOL)飞行器交付量增至68架,高于去年同期的49架。 期内公司录得净亏损8,100万元,同比扩大13%,但经调整后净利录得940万元,较去年同期的120万元大幅增加。毛利率则维持62.6%,与去年同期的62.4%持平。 第二季度公司获得超过150架新订单,已在中国及海外建立逾40个EH216-S运行场地,2025年上半年完成超过一万次安全飞行,保持零事故纪录。公司表示,由于今年战略重点放在推进eVTOL商业运营及运行示范模式,需为长期扩张奠定基础,因此将全年营收指引由原本的9亿元下调至约5亿元。 摩根士丹利将下调亿航2025年交付量预测45%至220架,收入预测则下调46%,并将亿航目标价由30美元下调至26美元,但维持“增持”评级。 亿航股价周二下跌7.53%,收报16.45美元,过去六个月累跌34.8%。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

简讯:中期亏损收窄 曹操出行蚀4.7亿

网约车平台曹操出行有限公司(2643.HK)周二公布上市后首份中期业绩,收入同比大幅增加53.5%至94.6亿元,亏损收窄近40%至4.68亿元,毛利率则上升1.4个百分点至8.4%。 期内各项营运指标均有所增长,上半年订单量接近3.8亿,同比上升49%,日订单量为210.8万,平均月活跃用户达3,810万,同比升57.4%,平均月活跃司机为55.4万,同比升53.5%。 公司表示,未来计划将自动驾驶的士(Robotaxi)的覆盖范围扩大至全国更多城市,截至今年6月底止,已在苏州及杭州累计完成15,000公司的测试。 曹操出行周三开市升2.8%报83.5港元,公司自6月上市至今股价升逾90%。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Struggling to balance revenue and profit, ZTO waits for the ebb of industry “involution”

收入盈利难两全 中通等待内卷退潮

业务量的增长难敌成本上涨与单票价格下滑,导致中通上半年盈利下滑 重点: 中通上半年业务量按年增17.7%至198.48亿件,市占率回升至20.8% 中期盈利按年降2.6%至39.32亿元,毛利率由32%降至24.8%   李世达 在中国,可能没有哪个行业比快递业更贴近消费者的日常生活。消费者手机跳出的快递通知,都是中国庞大内需市场与电商经济的脉搏。 据官方数据,今年上半年,全国网上零售额达到7.43万亿元,同比增长8.5%,其中实物商品网购仍有6%的增速,让网购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稳定在四分之一左右。快递业正是这股力量的最佳受益者:仅上半年就完成了956亿件的投递,同比增长高达19.3%,继续傲视全球。 在这个背景下,中通快递(开曼)有限公司(ZTO.US; 2057.HK)近日交出一份增收不增利的成绩单。第二季度,公司收入118.32亿元,年增10.3%;盈利则年减24.8%至19.65亿元。上半年计,中通收入按年升9.8%至227.23亿元,盈利则按年跌2.6%至39.32亿元,毛利率从去年同期的32.0%下降至24.8%。 我们在早前的文章中提到,去年业务量市占率下滑的中通,今年下达军令状,将首要任务放在“实现高于行业平均增速的业务量增长”上。今年上半年,中通业务量达198.48亿件,以同期全国快递业务量956.4亿件计算,市场份额约20.8%,较去年底的19.4%有所回升,业务量增速17.7%也逐渐追上行业平均增速19.3%,但仍低于极兔(1519.HK)的27%、顺丰(6936.HK; 002352.SZ)的25.73%及圆通(600233.SH)的21.79%。 轻小件拖累单价 在业务量增速回升的同时,单票收入却同比下降约6%,这一变化直接拖累了毛利水平。下降的原因并非单一,部分来自订单结构的持续小件化与轻量化,拼多多、抖音等低价电商平台推动的高频低价件大量涌入,压低了市场的平均票价。同时,为保持市场份额,中通在价格策略上相对积极,使得单票收入无法随件量提升而同步增长。 中通首席财务官颜惠萍指出,第二季核心快递业务单票收入净下降0.06元,主要因为增量激励增加0.18 元,以及单票平均重量下降影响0.05元,但主要客户单价提升0.17元,抵销了部分影响。 在成本端,中通的规模效应优势被直客服务、网络升级和区域服务保障等方面的投入所抵消。半年报显示,上半年营业成本达到229.5亿元,同比增长18.6%,其中运输成本增长13.1%至103.7亿元,分拣成本增长11.2%至57.4亿元,而其他成本更大幅增加47.6%至68.4亿元。其他成本包含直客业务的拓展与网络基础设施投入,成为拖累毛利率的主要因素。 背后的原因是,随着订单结构逐渐向轻小件倾斜,快递企业需要更多末端派送能力与差异化直客服务,意味着对网点、快递员补贴、服务质量保障等环节的持续加码。 同时,中通作为市场份额领先者,为了维持全国范围的网络稳定与服务水平,也在加大区域基础设施和数字化升级方面的投入。这些投入短期内难以带来直接收益,却立即反映在成本科目中。 反内卷的曙光? 中通用利润换市场,体现出快递业“内卷”下的无奈。据国家邮政局统计的快递业务量与收入推算,2007年内地快递平均单票价格为28.55元,而到了今年6月,这一价格已下滑至7.49元。 不过,官方反内卷的举措也开始延伸至快递业。本月中旬,浙江义乌宣布调涨快递价格,要求将快递单票价格下限上调0.1元至1.2元。而快递业务量占全国24%的广东省,则自8月4日起将快递底价上调0.4元,各家均不得低于1.4元成本价揽收,否则将面临处罚。 或许是体会到盈利下滑的无奈,中通管理层在财报中调降了全年业务量目标,从408亿件至422亿件区间降至388亿至401亿件区间,换算增速仍有14%至18%。 业绩公布后,中通股价微跌0.71%,报154.7港元,年初至今升幅约3%。市盈率为12.46倍,低于顺丰的22倍、圆通的16.4倍与韵达的14.7倍,反映出市场对中通盈利状况的担忧。短期内,中通仍要面对成本上升带来的盈利压力,官方的反内卷措施将有利于单票价格的回升,但或需要更多时间来体现;长远看,反内卷可能提升行业集中度,对业务规模更大的中通更有利,估值修复的可能性也会提高,投资者可再观望一会。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