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潮流零售企业把握中国后疫情时代的经济复常良机,再度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重点︰

  • KK集团在2019年至2021年的3年间亏损逾82亿元,负债高达138亿元
  • 该公司近年流失大量加盟店,并将它们转化为自有店,以维持市场占有率

裴梓龙

中国不少购物中心近年出现两家分别以纯黄色和粉红色大胆单色设计风格的店铺,成为网红的“打卡胜地”。

这种独特设计风格,也吸引了资本注意。黄色的“KKV”门店销售潮流商品、粉红色的“The Colorist”主打廉价美妆,这两个品牌过去几年扩张至已覆盖全中国。背后的主体KK集团(KK Group Company Holdings Ltd.)近年已成功进行7轮融资,更趁着中国经济在后疫情时代的“复常”时刻,决定第二次申请到港股上市。

2021年11月,KK集团曾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投资市场更将其吹捧为“潮流零售第一股”,但最终无功而回。一年多过去,公司趁港股回暖,再次聘请摩根士丹利和瑞信为联席承销商,协助闯关港交所。

2015年,出身IT业的吴悦宁开了首家KK馆,主打进口产品,但真正令公司一炮而红的,是在2019年开设了主攻年轻人市场的KKV和The Colorist;到2020年再加入潮流玩具零售品牌X11,令业务更趋多元化。在资本协助及引入加盟商的策略下,吴悦宁只花了7年时间,便把1家KK馆扩至在全国31个省份及印度尼西亚13个城市中,合共拥有四个品牌的707家分店。

根据招股文件,该公司在2019至2021年的总收入,分别为4.64亿元、16.5亿元及35.2亿元,这种以倍数增长的速度,主要是因为门店总数快速增加;然而,KK集团截至去年10月末的总收入只有30.7亿元,对比2021年同期几乎没有增长,除了因为总门店减少20家外,最主要是新冠疫情导致大部份门店无法做生意。

收入增加,伴随的却是亏损同步上升。该公司在2019年至2021年的亏损额均超过营业额,累计逾82亿元净亏损,其中2021年已独占56.8亿元,主要是因为销售成本及分销开支增加,以及计入损益的金融负债公平值亏损等。直到去年前10个月,由于金融负债公平值转为正数,公司账面上扭亏,录得1.89亿元净利润,但期内仍录得2.54亿元经营净亏损。

靠资本输血

KK集团能在短时间内高速扩张,离不开资本撑腰。自2016年起,公司几乎每年最少融资一次,从种子轮到F++轮,已合共进行7轮融资,投资者包括深创投、经纬中国、CMC资本、黑蚁资本及京东集团(JD.US; 9618.HK)旗下的JD Angara。

以2019年10月完成1亿美元(6.78亿元)D轮融资计算,当时KK集团的估值已达10亿美元(67.8亿元);到2021的6月的F轮融资,有业内人士估计,其估值已高达200亿元。

靠外部输血的同时,也衍生了大量债务。该公司在2019年时的负债总额为21.6亿元,一年后翻了170%至58.2亿元,到2021年末再增加138%至138.3亿元。到了去年10月末,其负债维持138亿元水平,公司解释,其负债净额状况主要由于通过发行A轮至F轮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完成的数轮融资相关,并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负债波动而引致。

虽然背后有人不断输血,KK集团的现金水平不算充裕,截至去年10月末的现金和现金等物为4.63亿元,比2021年同期减少28.5%;幸好其经营活动所得净现金已成功转正,从2021年同期的流出4.36亿元,转为净流入2.14亿元。

KK集团的快速拓展,一度是中国零售业的优良范例,“网红效应”引领旗下品牌由一线城市扩展至三四线城市的“下沉市场”,然而浪潮一过,才是考验来临的时刻。

加盟店大减

首先,其初始品牌KK馆已步入衰落期,从2019年拥有31家自有店和138家加盟店,贡献达77%总营收,演变成截至去年10月末只剩下25家自有店和50家加盟店,收入占比降至仅4.1%。

至于为KK集团打响名堂的生活潮流品牌KKV,虽然从2021年起贡献逾62%收入,而且其自有门店从2021年末的185家,大幅增加至去年10月末的303家,但加盟店却锐减89家,仅余下63家。

美妆产品零售店The Colorist也出现同样情况,自有店从2021年末的135家增至去年10月末的178家,但加盟店却由113家大幅跌至32家,收入占比从24.2%降至17.3%。

加盟店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因为KK集团购入不少加盟店股权,将其演变为自家门店,有市场分析称,由于部份加盟商在疫情期间无法获利而萌生退意,该公司为免市场占有率流失,只好收购这些加盟店来为维持覆盖率,但此举导致其销售及行政成本大增。

该公司在招股文件的风险因素中披露,截至2022年10月,已把144家具股权投资安排的加盟店及206家非全资门店转为全资门店,如果这些门店无法产生足够销售额,将损害其业务和盈利能力。

KK集团这7年的发展中,资本支持属重中之重,但投资者的付出需要回报,根据私募股权风险投资操作,一般投资周期为5至8年,最好的方法是在公开市场出售股权套现,KK集团再度闯关港交所,相信是回馈投资者支持的重要一步。这家存在不少风险的潮流零售企业,最终能否趁最近的火红市况在港交所成功敲钟,市场将拭目以待。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丘钛科技料上半年盈利增长150%

手机镜头制造商丘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1478.HK)周四公布,预期于截至6月底止上半年综合溢利,较2024年同期的1.15亿元(1,600万美元)增长约150%至180%。 该公司称,预期综合溢利明显增长,主要由于期内应用于智能手机的摄像头模组之规格继续提升,令集团中高端产品的销售比重继续提升,并进一步改善毛利率。此外,集团指纹识别模组产品的销售数量较同期增长约59.7%,销售数量和产品结构的双重改善令得指纹识别模组产品的销售收入明显增长,毛利率有所改善;以及一家联营公司新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经营业绩有所改善。 今年6月,丘钛科技摄像头模组销量达3,434.8万套,按年增长4.1%,指纹识别模组销量1,390万套,按年增长7.3%。 公司股价周五高开4.22%,至中午休市报10.68港元,升2.5%。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代币化点石成金 德林股价一度狂飚

从事金融服务的德林控股集团有限公司(1709.HK)周四公布集团资产代币化的进展,预计今年第三季度可完成合作框架与资产评估,并将向监管机构递交申请,到明年第二季度起,平台可正式上线并开始长期监控。 集团上月公布,把持有的资产进行代币化,涉及金额最高5亿港元,首批的资产包括位于中环的德林大厦若干权益,以及三项由集团管理的基金资产。 德林表示,将资产代币化后,将以分派方式赠予合资格股东、德林证券(香港)的合规用户,以及“突触科技”平台的认证用户。透过实物分派,让参与者能够直接持有链上资产,享有更高的透明度与流动性,并参与新一代的数字金融生态。 德林股价开市升4.2%报4.18港元,过去一个月公司股价上升42%。 刘智恒

行业简讯:多晶硅制造商拟设公司 收购业内陷困境对手

财新网周三报道,因多晶硅供应过剩,导致过去一年价格持续暴跌,中国主要多晶硅制造商,计划设立一家公司收购国内规模较小的竞争对手,以拯救备受产能过剩困扰的行业。 财新援引熟悉计划的消息人士称,参与该倡议的主要包括通威股份(600438.SH)和协鑫科技(3800.HK)。新公司将与较大生产商合作,以便更好地控制行业产出并支撑价格。 新公司的筹建谈判始于今年初,目前参与方包括主要多晶硅制造商、潜在收购目标和金融机构,并已就推进方案达成共识。 大全新能源 (DQ.US; 688303.SH)的现状折射行业困境,2025年首季度多晶硅销售均价跌至每公斤4.37美元,较上年同期的7.66美元骤降43%。但大全在2025年首季度的平均生产成本达每公斤7.57美元,相当于每售出1公斤产品即亏损3.2美元。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周杰伦进驻抖音 巨星传奇股价暴涨

短影音平台抖音周三宣布,华语流行音乐天王周杰伦正式开设名为“周同学”的官方帐号,引爆市场话题。由其亲属控股、在中国大陆经营周杰伦IP的香港上市公司巨星传奇集团有限公司(6683.HK),周三股价暴涨94.37%,收报12.44港元,公司市值突破100亿港元(12.74亿美元)。 据财新报道,周杰伦帐号在未发布任何影片下,短短10分钟粉丝即从16万激增至45万,半小时内突破百万,至周四已突破千万。市场传言,周杰伦签约费高达九位数人民币,抖音官方则予以否认,称为谣言。 巨星传奇成立于2017年。由周杰伦母亲叶惠美及经纪人等亲友创立,总部位于江苏省昆山市,于2023年在香港上市。公司主要业务为新零售与IP运营。2024年,公司总收入5.84亿元(8,100万美元),同比增长35.8%,净利润5.024万元,同比增长21%。总收入中,来自以“魔胴咖啡”为主的零售消费品收入约占45%,与IP、内容授权有关的收入约占53.8%。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