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本土市场受到疫情封控措施的冲击,这家领先的中国电动车制造商二季度销量下降17%

重点:

  • 小牛电动二季度销量首次出现下滑,同比下降17%
  • 由于疫情造成的广泛影响,该公司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下降27%,但部分降幅被海外销量飙升抵消

阳歌

电动车制造商小牛电动(NIU.US)采取了不同寻常的做法,在7月4日发布了二季度的最新初步业绩,虽然其在美国上市的股票交易当天因美国独立日而暂停。但对于小牛电动的股票来说,这一天并不是值得庆祝的日子,7月5日恢复交易后,该股下跌5%,并开启下跌趋势,在公告发布后的五个交易日里下跌了20%。

虽然名字里有个“牛”字,但如今投资者并不完全看好这家公司。

自小牛电动发布公告以来,该股票成交量很大,还创下了去年年底以来单日成交量的新高。这意味着有一个或多个大股东正在抛售持有的股票,可能是担心该股在今年的剩余时间里将表现疲弱。

小牛电动的最新数据显示,该公司出现了自2018年上市以来首次同比销售下滑,原因是中国本土市场业务量大跌。从3月中旬以来,中国的很多地区为控制疫情而实施封控。其中金融之都上海在4月和5月遭遇封城,导致许多零售商在这一关键市场的销量几乎为零。

情况在6月开始好转,许多面向消费者的公司目前对三季度恢复到更加正常的水平持谨慎的乐观态度。当中国公司在接下来几周发布二季度业绩时,我们可能会看到关于这个话题的大讨论,它们还会把重点放在三季度的前景上,以转移人们对其史上最糟糕季度增速的关注。

小牛电动是首批披露二季度惨淡状况的中国大公司之一,称其整体销量同比下降17%,共销售电瓶车、电动自行车和电动滑板车208,857辆。相比之下,今年一季度销量同比增长9.4%,较2021年全年72%的销量增幅已经大幅放缓。

第二季度销量下滑的原因,在于中国市场销量下降幅度高达27%,而中国市场占同期总销量的约86%。

“中国市场的销量下降主要是受到上海、北京和其他一线城市的疫情封控措施导致的客流量下降以及物流限制的影响,按照以往来看,这些城市的销量应占总销量的35%到55%,”小牛电动在一份声明中说。“国内其他地区的疫情零星暴发,以及自4月1日起零售价格的上调,也影响了公司第二季度的销量情况。”

该公司还表示,新冠疫情造成的干扰迫使其在该季度推迟了许多新车型的发布,并推迟了新店开业。因此,它对三季度较为乐观,表示预计将陆续推出这些车型,并从6月开始以更正常的速度继续开设新店。

海外销量飙升

虽然国内市场不理想,但随着中国之外的世界大部分地区结束了之前的防疫措施,人们的生活开始恢复正常,小牛电动二季度在国际市场的表现要好得多。它在海外市场的销量翻了两番,该公司的海外销量从去年同期的6,980辆增至28,558辆,其中电动滑板车做出了很大贡献。

这一大幅增长,再加上中国市场的疲软,推动该公司当季海外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比例升至13.7%,远高于去年同期的2.8%。

小牛电动指出,它的电动滑板车在4月跃居亚马逊电动自行车美国畅销榜,此后一直停留在榜单上。事实上,看看这个榜单就会发现,小牛的电动滑板车现在在美国最受欢迎的品牌中居第二位,仅次于同样来自中国的竞争对手九号公司(689009.SH),它旗下拥有畅销品牌赛格威。

小牛电动在海外市场的强劲表现之所以尤其值得注意,是因为过去两年在疫情影响下,小牛电动和其他出口商一直受到高昂运费的沉重打击,迫使它们提价。为电瓶车、电动自行车和电动滑板车提供动力的锂电池价格飙升,对小牛电动及其同行也是不小的打击。

更广泛地说,小牛电动、九号公司、中国的康迪科技(KNDI.US)和意大利的比亚乔(PIA.MI)看起来都是前景不错、投资者可以押注的中低档产品,有望在全球推动更多清洁能源运输和发电的浪潮中获利。中国一直是清洁能源汽车最有力的推动者之一,现在是世界上最具潜力的电瓶车和电动汽车初创企业的所在地。

在经历过去一周的下跌后,小牛电动的股价今年迄今跌幅已近60%。尽管如此,与同行相比,该公司仍然相对看涨。其股票目前的历史市盈率为19倍,而比亚乔为13倍,九号公司和康迪科技则只有8倍和7倍。

不同于电动汽车制造商,大多数电动自行车和电瓶车制造商目前都是盈利的,这反映了它们较低的成本和相对较低的产品复杂程度。但随着其他公司进入该领域,该行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与此同时,小牛电动的利润率大幅下降,其一季度的毛利率为 19.1%,较上年同期的 23.8% 大幅下降。

总而言之,在高度分散的全球电动自行车、电瓶车和电动滑板市场上,小牛电动作为一个领导者,看来处于相当有利的地位。在今年余下的时间里,它需要谨慎行事,以避免在中国实施更多重大封控或国际市场放缓的情况下,出现现金短缺的状况。但一旦国内外市场恢复正常,我们可能看到该公司股价会出现强劲的上行空间。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峰岹科技上市首日大涨

芯片制造商峰岹科技(深圳)股份有限公司(1304.HK; 688279.SH)股票周三正式掛牌,首日大涨16%,收市报139.8港元。峰岹科技通过上市集资22.6亿港元,首个交易日收盘市值达152亿港元。 香港的公开发售获得137倍超额认购,国际发售超额认购逾7倍。每股發行價120.5港元,共发行1,870万股股票。此次港股上市与其科创板现有上市地位形成互补。 公司专注于无刷直流(BLDC)电机控制及驱动芯片领域,此类芯片通过电磁力驱动,与传统电机存在技术差异。公司2024年收入同比增长46%至6亿元(折合8,400万美元),利润增长27%至2.22亿元。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果链巨头蓝思科技 上市首日午收升5%

手机玻璃供应商蓝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613.HK; 300433.SZ)周三在港挂牌,开市升近4%报18.88港元,之后股价窄幅上落,中午收市报19.06港元,升4.8%。 公司发售2.62亿股,每股以上限18.18港元定价,录得超额认购近462倍,国际配售超额16倍,集资净额46.9亿港元。 公司引入十名基石投资者,合共认购1.9亿美元,当中包括有小米旗下的Green Better、Oaktree、UBS资产、Redwood Elite及世运线路版等。 蓝思科技是苹果的主要供应商,去年收入约699亿元人民币(下同),按年升28.3%,盈利升近20%至36.2亿元。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广汽与Stellantis合资车企广汽菲克正式宣告破产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02238.HK;601238.SH)与全球第四大汽车制造商Stellantis(STLA.US)合资成立的广汽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有限公司(简称广汽菲克),周二宣布已由破产管理人申请法院裁定破产。管理人表示,公司已无重整及和解可能,资产不足以偿还全部债务,无力清偿到期负债。 广汽菲克透过管理人微信公众号披露破产清算最新进展。该公司曾凭借Jeep车型本土化生产,在中国市场取得高峰,但随后市场竞争加剧,产品吸引力下滑,最终陷入长期停产。 2022年10月,广汽菲克因经营不善,且实际资产无法偿还全部债务,正式进入破产程序。随后近3年里,广汽菲克拍卖了超过3,000件标的物,包括模具、试验车等。至于土地、建筑物及生产设备等核心资产已五次公开拍卖,但因无人出价而全部流拍。虽然该公司曾招募投资者重整,但一直无人问津。 广汽集团表示,此为法院及破产管理人依程序推进的正常安排,集团将尊重并支持相关工作。Jeep品牌虽已停止中国本土化生产,但牧马人、大切诺基等高端车型仍透过进口方式销售。 广汽股价周三低开,至中午休市报2.96港元,转升1.02%。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In ‘Warring States Era’ for smart cockpits, Megatronix bets on modular approach

智能座舱战国时代 镁佳盼借模块化突围

正申请在港上市的的镁佳股份,试图以“模块化+多域融合”为核心策略,证明他们有更好的盈利能力 重点: 公司收入在2023年大幅增长,去年小幅回落至14.2亿元 过去三年亏损持续收窄,但去年应收票据激增336%   李世达 在中国汽车产业智能化转型的驱动下,“智能座舱”成为最炙手可热的创新焦点之一。从过去仅止于语音控制与大屏幕显示,到如今结合AI语义理解、视觉识别、情境交互与远端OTA升级,智能座舱已逐渐从附加功能变为主机厂差异化竞争的核心场域。 这场由软件定义主导的新技术浪潮,不仅改变了汽车产业的供应链格局,也催生出一批介于博世、大陆等传统Tier 1巨头与模块零件厂之间的“Tier 1.5”供应商,它们以模块化架构、AI算法与可重复部署为卖点,快速抢占主机厂的下一代车型平台。 这股趋势促使了包括博泰车联网、四维智联(已通过上市聆讯)及佑驾创新(2431.HK)等智能座舱领域公司纷纷选择赴港上市,而2018年创立的镁佳股份有限公司近日亦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去年底上市的佑驾创新,其股价至今已上涨39%。 根据申请文件,镁佳股份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整合式的智能座舱+X产品理念。简单来说,该方案通过整合多种智能汽车功能,包括智能座舱、ADAS泊车、ADAS驾驶、车联网、OTA升级等,嵌入统一的实体域控制器,以用于置入车辆中。 镁佳称,其采用模块化、可重复的软件架构,使不同厂商可以快速集成至各自车型中,这种“预开发模块库”逻辑不需要在每次得到定点后重新开发,可以有效缩短开发交付时间至“以月为单位”,适合中国汽车市场当下“快周期、低成本”的需求环境。 主动放弃最大客户 截至目前,镁佳的客户包括奇瑞、长安、东风、长安马自达、日产和福特等头部车厂的多款车型。而自2022年首款搭载镁佳方案的车型量产以来,公司业绩也经历了强劲增长。 自2022年起,公司收入从3.88亿元(5,400万美元)跃升2.9倍至2023年的15.13亿元,2024年小幅回落至14.2亿元。同期公司来自最大客户的收入分别为2.05亿元、8.02亿元和3.24亿元,占其收入约52.8%、53.0%和22.8%。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在2024年初决定与过去两年的最大客户终止合作关系,该客户即中国智能座舱龙头德赛西威(002920.SZ)。退出合作之后,虽然当年收入有所下降,但毛利率却由2023年的12.1%大幅增长至21.8%。 当同行都在牺牲利润换规模时,镁佳选择反其道而行,虽失去最大客户,但提升了毛利率,降低了客户集中度,令其业务结构朝向更可盈利的方向优化。 截至2024年底,该公司已与12家车厂建立合作关系,累计获得48个车型定点,年交付量超过63万套,申请文件中称:“中国约每十辆搭载智能座舱域控系统的新车中,就有一辆使用镁佳股份的解决方案”。 不过,就如同中国汽车供应链上的其他产业,镁佳也处在亏损阶段。2022年至2024年,公司年度亏损分别为4.23亿元、3.57亿元及2.91亿元,呈持续收窄的趋势。公司称,亏损的收窄归功于零组件实现国产替代与供应链优化,以及更多高毛利的模块进入产品组合,同时模块化平台的导入,有效降低新项目开发的边际成本。 去年应收票据暴增 截至去年底,公司持有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1.87亿元,另有2亿元受限制现金,但去年公司应收票据从2023年的5,719万元暴增336%至2.49亿元,另外还有约6.49亿元的应收帐款。这意味着越来越多货款结算转向票据支付形式。票据支付延长了实际回款周期,往往达三至六个月甚至更长,这无疑大大增加了公司的运营压力。 在资本支持方面,镁佳自2018年以来累计完成多轮融资,至今年5月完成3,069万美元的D+轮融资后,估值达9.3亿美元,与博泰车联网传出的估值逾10亿美元相若。不过,镁佳盈利状况好过博泰车联网,前者亏损持续收窄,后者同期则扩大至5.4亿元。从毛利率看,镁佳的21.8%也好过博泰的11.8%、佑驾创新的16%。 当前智能座舱行业正从“烧钱创新”进入到“落地量产”阶段,镁佳股份凭借模块化平台与预开发策略,在技术交付与成本控制上展现出较强的系统集成能力。虽尚处亏损,但其毛利率改善及与头部车厂的合作基础,已使其具备进一步放量成长与平衡盈亏的潜力。 而随着佑驾创新等同业在港股市场获得积极定价,智能座舱的估值参照正在上升,为镁佳创造了有利的上市窗口。若未来能在客户结构、现金流与产品出海等方面实现突破,资本市场对其预期也有望随之抬升。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