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餐厅运营商表示,随着广受欢迎的太二连锁店恢复积极扩张,它在2021年上半年恢复盈利

重点:

  • 九毛九恢复了太二连锁店的积极扩张,今年上半年从一年前的亏损中恢复了盈利能力
  • 虽然餐饮行业整体在疫情期间受到重创,但九毛九的大幅增长表明,它似乎更受到投资者的青睐。

张劼

新鲜的鱼放在火锅里煮。如今,这种时尚组合酸菜鱼或许满足了中国人的味蕾。但对于投资者来说,它却未必如此美味。上周他们基本上否定了餐饮企业九毛九国际控股有限公司(Jiumaojiu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td.,9922.HK)发布的正面盈利预告。

尽管在新冠疫情期间与其他餐馆都遭受了损失,但经营广受欢迎的太二连锁的九毛九宣布正面盈利表明,对于那些能够迅速抓住最新餐饮趋势的公司来说,确实是有钱赚的。

该公司2021年前6个月的利润预警归根结底有两个真正重要的数字。一个是归属于该集团股东的利润,预计将达到1.8亿元(2800万美元)或更多。

这扭转了一年前同期8590万元的亏损。2020年上半年正值中国2019冠状病毒疫情的高峰期,当时许多餐馆被勒令停业数月。更重要的是,盈利预警的数字几乎与九毛九2019年全年的1.86亿元利润持平,那是在疫情发生之前,也是该公司近期积极扩张的早期阶段。

另一个重要的数字显示,今年过半,九毛九经营着286家太二餐厅,几乎是一年前161家的两倍。就在太二迅速扩张的同时,它正贡献着九毛九超过70%的总营收。太二的发展快速超过九毛九这个存在更久、公司也以之命名的品牌。

九毛九集团表示,太二品牌得到更多认可、它所带来的收入,以及餐厅运营总天数的增加,是集团今年上半年业绩大幅提升的主要原因。

尽管该公司恢复了强劲的盈利能力,但投资反应平淡。在正面盈利预警发布后的第二天,该股实现了2.7%的涨幅,但在接下来的两个交易日里,涨幅全部回吐,甚至不止。截至上周末,该股较公告发布前的水平下跌了9%。显然,投资者很快就对好消息失去了兴趣。

与近期的许多中国股票一样,这只股票在2021年开局强劲,在中国春节假期后的2月中旬左右达到高点。但随后,在3月初回吐了所有的收益,7月30日的收盘价回到了今年年初的水平——显然投资者不看好这盘菜。

但事实是,投资者最近似乎对中国的餐饮板块失去了兴趣。实际上,九毛九在这段时期的表现似乎比一些同行要优秀。

该公司将贝莱德(BlackRock)列为主要投资者,这家美国基金巨头在7月初将持仓比例提高到了7%。贝莱德最近开始减持,其最新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上月底,贝莱德已将持股比例降至6.6%。

受疫情冲击的餐饮板块

虽然九毛九今年在股市的“零和”表现并不是特别让人兴奋,但它的主要竞争对手之一,当红火锅店和投资者之前的宠儿——海底捞,其股票已经从2月份的峰值暴跌了约三分之二,这是其股价在2020年飙升(尽管存在疫情)80%之后的急剧逆转。

另一家火锅连锁店呷浦呷浦(流行的凑凑火锅是其子品牌)的走势更为糟糕。该公司自2014年上市以来,股价在2月初曾一度飙升至27.15港元(约合3.49美元)的历史高点,但在7月底却暴跌至7港元以下。

毫无疑问,中国所有的餐馆都受到了疫情的严重影响。但稍微借用一下托尔斯泰的经典之作《安娜·卡列尼娜》中的一句名言,似乎“表现不妙的连锁餐厅各有各的不妙”。

就海底捞来说,一些分析师认为,翻台率的迅速下降——从2019年的每天近5次下降到疫情之后的不到4次——是其股价暴跌的关键因素。就呷浦呷浦来说,今年早些时候高层的内斗引起了投资者的严重关切,从而加剧了不确定性。

那么,九毛九是不是提供给投资者的价值高于海底捞或者呷浦呷浦呢?

根据其最新股价和2020年疫情肆虐时期的收益情况,该公司的市盈率(PE)高达257倍。但如果我们将最新预警中1.8亿元的利润翻倍,假设今年的利润为3.6亿元,市盈率将大幅下降至77倍,这个数字虽然还是高,但更为可控。

根据2020年深受疫情影响的利润计算,海底捞的市盈率更高,达到417倍。但根据它疫情之前2019年的利润,这个数字降到55倍这个更容易让人接受的数字。同样,在今年早些时候的鼎盛时期,呷浦呷浦的市盈率有几个月飞涨超过4000倍。但根据其2019年的利润和目前暴跌的股价,这一数字仅为21倍。

因此,基于疫情前的利润,九毛九在这三家公司当中更受投资者的青睐。这可能是因为与两家竞争对手更传统的火锅相比,更为新颖的“酸菜鱼”现在更红。我们必须等到该公司在8月底发布完整的中期报告,才能更全面地了解九毛九在2021年上半年的表现。

与此同时,该公司和及其同行可能都在祈祷,希望中国最近暴发的疫情能很快结束,无需大范围的关闭餐厅,这个7月下旬从南京机场开始的疫情,已经波及中国其他很多地区。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中兴通讯第三季净利大减87%

电信设备制造商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0763.HK; 000063.SZ)周二公布,第三季度收入达289.67亿元(40.8亿美元),同比增长5.11%;但净利润仅2.64亿元,按年大跌87.84%。 前三季度计,收入总额达1,005.2亿元,同比增长11.63%,净利润降至53.22亿元,按年下滑32.69%。期间营业成本大增30.08%至698.11亿元,增速远高于收入增幅。 期内,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按年减少77.9%至17.77亿元,主要因购买商品、劳务支付的现金增加;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报268.01亿元,按年减少15%。 中兴通讯A股周三低开7.9%,至中午休市报45.95元,跌6.96%。香港股市周三因公众假期休市。该股在深证及港股在过去六个月均上涨近50%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优步计划投资小马智行、文远知行香港IPO

据彭博社周二报道,美国共享出行巨头优步科技(UBER.US)计划投资中国两大自动驾驶出租车营运商——小马智行股份有限公司(PONY.US)及广州文远知行科技有限公司(WRD.US)即将在香港进行的首次公开招股(IPO)。报道引述消息人士称,优步可能在小马智行的香港上市中投资约1亿美元,但未披露对文远知行潜在投资的金额。 小马智行拟在香港上市筹集近10亿美元资金,而文远知行的集资目标约为4亿美元。两家公司预计将于11月6日在香港挂牌交易。 小马智行与文远知行均于约一年前在美国上市。此次再赴港上市,正值越来越多在纽约挂牌的中资企业选择在香港进行第二上市,以对冲中美紧张关系带来的风险。优步此前已投资两家公司在美国的IPO,并与它们在全球多地合作推出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 周二,小马智行美股上涨11%,较IPO发行价累升约68%;文远知行股价同日亦涨5%,但仍较其美国上市价低约24%。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Citic Securities has bumper Q3

投资者涌入中国股市 中信证券迎来黄金期

得益于A股牛市行情及香港新股上市热潮的带动,中国最大券商中信证券第三季度营收与利润均大幅攀升 重点: 中信证券第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大增52%,营收增速与之持平 中国股市的上涨推动了公司佣金收入大增,IPO市场复苏则带动其投行业务攀升    梁武仁 中国股市摆脱多年低迷,重获资金追捧之际,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6030.HK)似乎重回全盛时期。 上周五披露的最新财报显示,受市场回暖推动,这家中国最大券商三季度净利润同比激增52%至94亿元(约合13亿美元),营收增长56%至228亿元。营收激增主要源于投资收益近三倍增长,该板块占营收比重跃升至近60%(去年同期不足30%)。中信证券核心业务同样显著改善,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增长36%。 截至9月底止的九个月,中信证券收入同比增长33%,净利润同比增长38%,在经历同等时长下滑周期后,首次实现连续两年利润增长。 上述数据印证,尽管宏观经济仍显疲弱,但作为头部金融集团的券商子公司,中信证券正受益于科技板块带动的股市反弹。牛市行情直接带动公司股票交易佣金收入增加,同时也为其所持资产带来估值收益。 与此同时,香港IPO市场复兴对雄踞亚洲投行金字塔顶的中信证券构成利好。近期股票融资活动再度升温,众多中国企业争相把握机会,利用香港这一面向全球投资者的市场筹集新资金,以支持业务扩张,特别是海外发展。凭借其广泛的人脉与强大的承销能力,中信证券在这场IPO盛宴中占据吸金制高点,有望从大量新股上市中获取可观手续费收入。 中信证券佣金收入结构显示,内地及香港两地股市繁荣正全面提振其多元化业务。首先,经纪业务净佣金收入三季度同比增长51%至约110亿元,占公司季度收入总额近半。 中国股市持续升温 如此表现实属意料之中,今年7月至9月期间,中国股市表现火热,上证综指涨幅逾12%,而以科技股为主的深证成指更飙升超过30%。强劲市况推升交易量激增,券商佣金收入水涨船高。特别是中信证券借助其行业龙头地位与品牌规模,在吸引散户投资者使用其股票交易服务方面拥有明显竞争优势。 经历长期低迷后,港股IPO市场强势复苏,中信证券的投行业务佣金收入顺势劲增32%至37亿元。今年首九个月,共有66家公司在港上市,集资约230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大增逾200%。该数据令香港遥遥领先纽约等国际金融中心,重夺全球最大IPO市场桂冠几无悬念。 仅在10月截至本周三,已有57家公司向香港交易所递交新的或更新的上市申请,平均每天超过四宗,即使月初因中国“十一”黄金周假期导致市场短暂放缓,申请活动仍保持活跃。 这波新股热潮为中信证券带来丰厚收益。该公司在亚太地区(不含日本)投行手续费收入排名第一,今年港股每3宗IPO申请就有一宗由其操刀。其中包括宁德时代(3750.HK;300750.SZ),这家全球最大电动汽车电池制造商于5月在港集资超过50亿美元,创2021年以来港股最大IPO规模。 最新的个案是挖掘机制造商三一重工(6031.HK; 600031.SH),本周刚完成募资16亿美元的港股重磅IPO,亦由中信证券担任承销商。 公司的资产管理部门收入亦上升16%,达87亿元。虽较另两大业务增速稍显温和,但在当前中国经济环境下,众多企业尚难以实现两位数增长,已属难能可贵。 不过,中信证券的顺境能否持续犹未可知。当前A股市场高涨情绪或难以为继,其与消费疲软、地产低迷等经济结构性短板已然脱节,更遑论中美贸易摩擦压力。中国三季度GDP同比增长4.8%,创年内新低。 此类隐忧或成下季度考量要素。当下,投资者不仅涌入A股,更竞相增持中信证券股票(H股年内涨幅56%),因其被视为中国市场的投资风向标。目前,该股市盈率达17倍,高于主要竞争对手中金公司(3908.HK; 601995.SH)14倍与国泰君安(2611.HK; 601211.SH)7倍的估值水平。 目前,中信证券无疑正处于最有利的位置。但真正的问题在于——它能否长期维持这种势头?当投资者最终意识到中国经济可能无法支撑当前的乐观情绪时,这波行情是否会遭到现实检验、从而削弱其优势,仍有待观察。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海辰储能营收飙升 更新香港IPO申请 

储能企业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周一提交香港IPO更新申请,显示其在2025年仍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公司上半年实现营收69.7亿元(约合9,800万美元),同比飙升224.6%,毛利润激增逾10倍至9.16亿元。 海辰储能创立于2019年,是全球顶尖的储能系统(ESS)电池及成套设备制造商之一。公司提供针对多元应用场景定制的储能产品与解决方案,业务贯穿全产业链——从储能电芯到集成储能系统和端到端解决方案。 公司处于储能需求爆发式增长的风口中,也是首家在美国本土生产储能系统的中国企业。自去年起已实现调整后盈利,今年上半年延续此态势,经调整净利润达2.47亿元,正快速迈向全年净利转正的目标。 海辰储能凭借差异化技术构筑显著竞争优势,尤其在长时储能赛道拥有很大的领先优势。公司强调其系全球首家推出容量超1,000安时储能电池的企业。 公司规模化生产覆盖587安时与1,175·安时等多规格储能电芯,形成适应电力和工商业场景的产品矩阵。公司亦是业界首家实现314安时储能电池量产的企业。 阳歌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