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毛九盈利削70% 无惧疫情坚持扩充

近年靠“太二”品牌打出名堂的餐饮连锁集团九毛九,预告上半年净利润将大减七成
重点:
- 九毛九发布盈利警告,虽然上半年收入仅微跌6.1%,但净利润却大削70.4%,主要受疫情影响,以及扩充门店的开支增加
- 该公司估值远高于同业,反映投资者对其前景仍然乐观
叶天娜
2022年已过去了7个月,这7个月对所有中国餐厅老板来说,绝对是一种煎熬。
由于新冠疫情反复不定,中国各大城市连接“封城”严防病毒扩散,居民们连门都出不了,更遑论外出吃饭。因此,餐厅老板们除了等待病毒“动态清零”外,也只能看着自己的银行户口同时“清零”。
但在疫市中,仍有连锁餐厅集团选择扩充,等待疫情平稳后大展拳脚,这就是以酸菜鱼闻名的九毛九国际控股有限公司(9922.HK)。
8月1日晚上,九毛九发出了盈利警告,预计截至6月底的上半年营业额同比下跌约6.1%至18.99亿元,虽然收入跌幅温和,但却预计净利润将大跌最多70.4%至5,500万元。按常理来说,这种盈利预警一般会令公司股价受压,但九毛九不跌反升,在公布盈警后三天涨了约4%,更录得南向港股通的资金持续流入。
凯基亚洲投资策略部主管温杰认为,中国多个城市在第二季封城,九毛九有很多分店都未能开业,所以业绩不佳早已是市场预期,从公司股价从6月底最高22.5港元落至8月初的17港元,已足以反映投资者期望。
逆市扩张
“随着中国疫情缓和,像九毛九这类中国股民喜爱的知名品牌,憧憬官方推出刺激内需等振兴经济措施,目前的股价水平是值得投资者关注。”温杰说。
九毛九主席管毅宏也看中了疫后内需复苏的商机,在其他餐厅缩减规模保存实力的同时,九毛九在上半年反而新增了37家餐厅,当中包括35家主打酸菜鱼的“太二”品牌餐厅和两家“怂重庆火锅厂”分店,因此令开支大幅上升,拖累公司半年盈利表现。
事实上,九毛九近年的核心收入来源,便是以年轻客群为主的“太二”品牌餐厅,其主打的酸菜鱼菜式风靡全中国,截至去年底在全国有350家分店,去年收入同比急升67.3%至32.9亿元,占总收入78.6%,无论人均消费与翻座率,均比主品牌“九毛九”高。
至于怂重庆火锅厂同样主打年轻人,专卖一种口味锅底,被视为九毛九的第三增长曲线,餐厅数量由2020年的只有两家激增至去年底的9家,其人均消费达129元,比太二的80元高。该品牌今年上半年新增两家分店,估计是想继续试探麻辣火锅市场,以挑战同行海底捞(6862.HK)为最终目标,而海底捞去年的平均翻座率为3,高于怂重庆火锅厂的2.5,但人均消费104.7元,比后者低近两成。
整合品牌
除了积极扩充外,管毅宏也有重整业务。今年6月,九毛九公布仅以50.94万元出售管理“2颗鸡蛋煎饼”品牌的广州两颗鸡蛋餐饮80.85%股权,交易完成后,广州两颗鸡蛋餐饮将不再为公司的间接非全资附属公司。
2颗鸡蛋煎饼的表现一直未如理想,截至去年底,该品牌旗下自营店与加盟店分别只有6家与17家,同比减少6家与15家,营业额只占公司总收入不足0.7%,人均消费也只有20多元,对于九毛九来说有如“鸡肋”。既然如此,倒不如壮士断臂,集中资源发展更具盈利能力的品牌。
九毛九与海底捞可以说是中国现代餐饮奇迹,见证了中国人过去十多年来对火锅的热爱。1994年之前只是一名工人的张勇,创办了以麻辣火锅以及各种创新服务的海底捞,在餐饮业市场杀出一片天,成为全国最大的连锁火锅集团,翻座率更高达每天5次。在2018年至2020年期间,海底捞一共新增了超过一千家门店,但在新冠疫情肆虐下,公司去年亏损高达41.6亿元,最终需关停300多家餐厅,股价也从最高的85.8港元,大幅蒸发八成至上周的16港元水平,连张勇也亲自承认错判情势及 “盲目自信”。
对比张勇,以一家海南小面馆起家的管毅宏在2005年创办九毛九,2010年从一家传统的餐饮企业转型为连锁餐厅,以“九毛九”同名品牌经营门店,并在2015年成立了针对年轻食客群的“太二”品牌,主打时尚酸菜鱼产品,并从副品牌晋身为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虽然目前总餐厅数量只有500多家,远比海底捞截至去年底的1,443家少,但管毅宏未来会否跟随张勇的快速扩张路线,市场还需时观察。毕竟当业务蒸蒸日上时,加速发展的诱惑总是很大的。
不过从投资者角度,则较为看好九毛九的增长前景,因为该股的市盈率高达64倍,是港股上市的内地餐饮股中最高者;至于其市销率5.48倍,也远高于两大同业海底捞与呷哺呷哺(0520.HK)的1.83倍和0.51倍,反映市场愿意给予九毛九较高溢价。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