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来龙年恒指全涨 大行估重上两万点
受中国经济复苏不理想及中美博弈影响,恒指在兔年大跌28.6%,伤透投资者的心,寄望龙年可以“龙转乾坤” 重点︰ 恒指1969年面世以来,历来四个龙年全数录得正回报,平均上升近14% 美国总统大选及美国何时降息,将成为阻碍港股在龙年能否“飞龙在天”的主要因素 裴梓龙 港股兔年表现差强人意,不但未能乘着中国于新冠疫情后全面解封而急升,反而受中美关系及中国经济复苏不如预期影响而大挫,最终恒指累挫6,298点,跌幅高达28.6%,成为历年表现最差的兔年。 对内地及香港股市的投资者来说,兔年绝不好受,然而“送兔迎龙”,甲辰龙年港股首三个交易日全部红盘高收,累涨593点,突破16,300点关口,开局相当不错,大有“龙转乾坤”之势。 事实上,在踏入龙年之前,市场已不断传来好消息,例如中国官方准备两万亿元平准基金入市,同时推出组合拳刺激经济及股市等。踏入龙年后,过去一直被外资抛弃的中概股,获加拿大养老基金增持,于去年四季度买入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理想汽车(LI.US; 2015.HK)、京东(JD.US; 9618.HK)及网易(NTES.US; 9999.HK)。此外,传奇对冲基金,被称为“沽空王”的Scion Asset创办人Michael Burry的基金,去年四季度也进一步增持阿里巴巴和京东等中资股份。 不过,各大投资银行及券商对港股今年表现不敢太进取,虽然中港股市的估值已跌至很低,但仍受不明朗因素困扰,除了中国复苏速度及中美博奕等老问题外,还需要面对全球地缘政治、美国降息时间表,以及美国总统大选等考验。 摩根士丹利认为恒指最乐观可见21,500点,最低或见11,350点,瑞银则看20,600点,光大国际和富途认为恒指最高可见21,000点,至于汇丰和凯基亚洲较悲观,分别看19,890点及19,260点。 大华继显(香港)策略师杨韵锐估计,恒指龙年最高可见20,500点,“回望恒指30年数据,每次在接近8倍市盈率、股息率5厘左右便会见底,而今年1月已经非常接近。” 他建议投资者留意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何时重回50以上的扩张区间,“官方政策出台后,需要时间才能见效,1月新增贷款数据已经高过预期,是不错的现象。回望2015年6月,中港股市场也曾爆发股灾,之后官方出手救市,PMI大约半年后重回50水平以上后,股市便正式回升。” 龙,一直被华人视为吉祥、帝王的象征,回望恒指生数自1969年11月24日推出以来,55年间经历四个龙年,巧合的是恒指在这四个龙年均全部上升,平均回报达14%。 1976年的火龙年,港股回报为5%;12年后的1988年,总回报高达33%,而当年恒指在新年后首个交易日与今年一样低开高走,难免令人对今年有所憧憬;至于2000千禧金龙年,恒指回报较差,只有0.48%,2012年的水龙年,恒指回报达15.44%。 从数据上看,港股在过去四个龙年表现不俗,然而历史告诉我们,这四个龙年都是波折重重,但最后都能柳暗花明。例如1976年,正值中国内地政局动荡,恒指首季大涨超过30%,但之后大幅回落,随着政局转趋稳定,恒指才重展升势;1988年前一年,由美国华尔街引爆的股灾席卷全球,港股也受重创,1987年10月26日曾创下单日下挫33.33%的史上最大单日跌幅,到1988年的龙年后才转稳,恒指跟随环球股市回升。 避开中美博弈股份 到千禧龙年,本港掀起科网热潮,当年的TOM.COM(2383.HK,现称TOM集团)上市引爆股民狂热,为获得申请表通宵达旦排队,连IPO表格都有人炒卖,然而狂热冷却后,科网股爆破,虽然恒指全年仍有0.48%回报,但大批炒科网股的股民损失不菲。至于2012年,先有中国官方“放水”刺激经济,带动港股上涨,之后却爆发欧债危机,拖累恒指大幅下挫,年中欧、美、日开启印钞机救经济,加上内地经济复苏,刺激恒指由低位约18,000点,反弹近5,000点。 踏入2024木龙年,市场估计也不会平凡,其中最大不稳定因素在于中美博弈,还有下半年美国总统大选,“中国牌”绝对是特朗普及拜登的重中之重,新年前药明生物(2269.HK)突然被美国两党议员呼吁制裁而暴跌便是一例,最近更传出拜登政府正考虑限制中国新能源车及相关零件,以及增加中国新能源车进口关税等,市场估计制裁消息今年或不绝于耳,影响投资者信心。 另一关键在于美国何时降息,现时美国经济数据仍然坚挺,市场认为上半年减息机会不大,大部分认为6月开始降息,理论上降息有助内地及香港股市表现,同时为内地“放水”救经济提供更大空间。 金利丰证券研究部执行董事黄德几说,投资者在龙年应尽量避开与中美博弈相关的股份,“例如中国移动(0941.HK)的盈利增长稳定、股息率高,而且主要在内地提供服务,会是一个好选择。” 杨韵锐则认为科技股的估值已很低,例如阿里巴巴的预测市盈率只有8倍,由于每股手持现金达19港元,扣除现金后,预测市盈率只有5倍,可能有反弹空间。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9988.HK
0388.HK
助贷业务仰赖现金流 百望云二度递表
以云端财税技术起家的百望云,正积极发展助贷业务,开拓小微企业融资大数据分析市场 重点: 百望云在中国面向小微企业融资大数据分析市场排名第二,市场份额为5.9% 公司支付营销代理的转介费,由2020年的2,450万元增加至去年的1.7亿元 李世达 一张小小的发票,背后藏有难以想象的商机。2015年,国家税务总局推出《“互联网+税务”行动计划》,传统“以票管税”开始逐步向“以数治税”的方向转变。用电子发票取代传统发票,为云端财税业务打开了大门。 为企业提供财税数字化及数据驱动智能解决方案的百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百望云)近日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公司曾于2021年冲刺A股上市无果,后又于2023年6月28日递表转战港交所,今次是二度递表。 中国在2021年开启全国统一电子发票服务平台和“数电票”(数字化电子发票)的试点,让财税数字化赛道获得高度关注,从2017年起的四轮融资获得逾10亿元资金,吸引包括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复星国际(0656.HK)、大众公用(1635.HK)等明星资本的青睐。 根据申请文件,百望云2022年在中国云端财税相关交易数字化市场排名第一,市场份额为6.6%。同年完成约七亿张发票处理请求,在中国财税相关交易数字化解决方案提供商中排名第一。 然而在政策与资本的加持下,百望云仍陷入连年亏损的泥淖。根据申请文件,公司收入从2020年2.9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5.3亿元;2023年首九个月收入4.7亿元也好于2022年同期的3.8亿元。但在实现收入增长的同时,公司仍连年录得亏损。2020年至2022年三年亏损近十亿元,2023年截至9月30日止九个月亦亏损2.1亿元。 对于亏损扩大,公司表示是由于今年前9个月期间,用于激励雇员的股份开支,由去年同期的750万元,大增至1.6亿元。另外,这段时期为发展数字精准营销服务产生的转介费,也由1.1亿元增加至1.7亿元。导致毛利率由2022年9月30日为止九个月的41.4%,大幅下降至2023年同期的29.1%。 从业务层面来看,百望云的收入主要来自提供“财税数字化解决方案”及“数据驱动智能解决方案”两大项。其中前者占收入比重由2020年的42.7%降至2023年9月30日止首九个月的27.6%,后者则由21.6%上升至57.2%,成为公司主要收入来源。 数据驱动智能解决方案分为“数字精准营销”和“智能风控”两项服务,前者是向小微客户精准推荐金融产品,后者是为企业提供风险控制,换句话说便是“助贷业务”。 助贷业务成长快速 随着票据电子化的发展,掌握电子发票数据的服务提供商,便成为财税大数据分析的领先者。按2022收入计,百望云在中国面向小微企业融资的交易相关大数据分析市场排名第二,市场份额为5.9%。 百望云与外部营销代理合作,推广金融服务提供商(如银行)推出的金融产品,并根据相关产品的申请条件识别潜在客户。公司会根据促成销售的金融产品的价值,向金融服务提供商收取服务费,并根据金融产品的价值,向营销代理支付转介费。截至2023年9月30日,公司营销代理数量已增至516名。2023年首九个月,促成销售的金融产品价值达35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3%。 助贷业务虽然成为收入增长的主要动力,支付给营销代理的转介费却也侵蚀了利润。根据申请文件,转介费由2020年的2,450万元、占总销售成本15.6%,大幅增长至2023年9月30日止九个月的1.7亿元、占总销售成本49.7%。整体销售成本则占总收入31.8%。 转介费的增加,令百望云对现金流更为依赖。截至2023年9月30日,公司流动资产总额为9亿元,但流动负债总额却达23.9亿元,经营活动现金净额为负1.3亿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2021年的5亿元减少至2023年9月30日的2.1亿元,下滑幅度近六成。吃紧的财务状况也是百望云急于上市筹集资金的主因。 数据分析市场前景看好 虽然百望云在中国云端财税相关交易数字化市场排名第一,但市场份额仅为6.6%,显示行业竞争仍然激烈。着重助贷业务发展或许是有利的策略,公开资料显示,2022年,中国中小微企业数量已经超过了5,200万户,个体工商户达到1.1亿户,其中55%左右的小微企业存在融资难题,其资金缺口高达22万亿元。 根据申请文件,中国面向小微企业融资的交易相关大数据分析市场,由2018年的13亿元增加至2022年的45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35.2%,至2027年更将达到153亿元。 但营销业务方面的增长,始终来自于财税数字化方面的累积,唯有通过技术累积及准确的商业布局,才能维持市场上的有利地位。作为一家以技术起家的云企业,百望云正走在差异化竞争的道路上,他们仍需要证明自身的盈利能力,并持续在研发上投入,才能在上市后获得投资人的青睐。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应对经济不确定性 众安依靠网购人群及旅游者
这家数字保险公司今年1月和2023年全年毛承保保费收入总额稳健增长,这可能得益于它的保险产品深受网购人群和旅游者的欢迎 重点: 众安在线1月毛承保保费收入总额24亿元,同比增长约20% 该公司针对网购和旅行相关保险颇受欢迎,推动了它的收入增长 梁武仁 俗话说,彼之砒霜,吾之蜜糖。但对众安在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6060.HK)来说,把这里的“砒霜”换成“不确定性”兴许会更贴切,该公司正借助对其保险的强劲需求,安然渡过中国经济长期放缓的难关。它不同于其他很多处境艰难的公司,后者通过防范各种经济不确定性的产品赚钱。 上周,众安在线表示上个月毛承保保费收入总额24亿元,较2023年1月增长约20%。这低于该公司去年上半年37.5%的同比增幅,但也算相当不错了,特别是面对中国当前的经济下行压力,消费者变得越来越谨慎。 事实上,最新的月度增长远好于2023年1月,彼时众安在线保费同比仅增长1.5%,之后几个月增速才有所加快。该公司2023年全年毛承保保费收入总额增长25%,至295亿元。 这里我们应该注意到,今年开局强劲也可能部分是由于时机的原因,因为今年的春节长假是在2月份,而去年是在1月份。这意味着我们可能要等到2月份的数据出炉,然后才能最终确定这家创新保险产品提供商2024年的开局如何。 在春节长假结束后股市普涨的背景下,众安在线的股票在最新公告发布后的两个交易日里上涨10%。但和大多数中国公司一样,其股价今年仍下跌约27%。 众安在线由阿里巴巴、腾讯和金融巨头平安保险于2013年共同创立,早期因一款针对阿里巴巴旗下网购平台淘宝购物退货费用的产品而声名大作,该产品隶属于它的“数字生活”业务 。多年来,它一直在努力增加其他产品类型,尤其是健康保险,后者已和数字生活产品一起,成为公司最大的两个产品线。 去年上半年,数字生活板块占据众安在线营收增长最大的份额。在那六个月里,来自此类产品的保费同比激增近53%,是主要业务线中增长速度最快的,约占总保费的40%,相比之下健康保险在总保费中的占比为35%。 数字生活产品可能会继续推动众安在线的收入增长。此类产品的费用通常较低,因此不太可能让那些不想多花钱,又想获得网购保障的买家发愁,即便是在目前中国经济疲软,房地产和股市低迷导致家庭财富缩水的情况下。 数字生活板块还包括旅行险,涵盖从航班延误险到酒店取消险的各种保险。随着中国消费者进行“报复性旅游”,对此类产品的需求可能会增长——在三年新冠疫情防控之后,旅游行业的表现比大多数行业都要好。对众安在线来说,一个令人鼓舞的迹象是,官方数据显示,在本月的春节长假期间,中国的旅游支出比去年增长了三分之一以上,甚至超过了疫情前一年,即2019年的水平。 盈利挑战 在营收增长方面,众安在线的表现相对较好,但盈利能力可能要棘手得多。首先,数字生活产品的利润率远低于其他业务线。尽管数字生活产品的运营费用相对较低,但去年上半年,众安在线在索赔和相关费用中支付了超过该类别68%的毛保费。 因此,数字生活产品的所谓综合成本率(所有索赔和其他费用占毛保费的比例)为99.8%。换句话说,这些产品每100美元的毛保费中,该公司获得的利润只有微不足道的20美分。相比之下,健康类产品的比例要好得多,为92.5%。 这意味着,如果数字生活产品的增长大大超过其他领域的增长,这实际上会损害众安在线的利润,因为这个类别的盈利能力要低得多。尽管如此,自2021年首次实现承保盈利以来,众安在线的利润率一直在持续改善。去年上半年,它的承保综合成本率为95.8%,较上年同期改善0.7个百分点。 投资收益是保险公司整体利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众安在线的另一大变数。该公司采取保守的投资策略,将绝大部分资产配置到固定收益投资,它们比近期波动较大的股票更安全。截至6月底,固定收益投资占众安在线总投资资产的82%以上,高于去年同期的78%。 在中期报告中,众安在线表示,将保持固定收益投资的比例稳定。这无疑将有助于保护该公司免受股价波动的影响。在该公司比现在更具冒险精神的过去,股价波动曾导致其收益大幅波动。 但在中国当前的低利率环境下,这种投资策略也面临挑战。债券投资的收益率将继续走低,如果中国央行今年降息(许多人预计会降息),债务投资的收益率可能会进一步下降。就在本周二,央行为了扶持房地产市场而下调了一项关键利率。 接受雅虎财经调查的15家分析机构预计,众安在线今年的利润将下降8%,尽管它们预计营收将增长13%,这反映出获得丰厚投资回报所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 众安在线目前的远期市盈率约为11倍,远高于中国平安(2318.HK; 601318.SH)的3.5倍。这表明投资者似乎更青睐众安在线,这或许是有充分理由的,因为它专注于规模更小、价格更实惠的产品,这些产品可能比人寿保险等传统产品更能经受住中国经济低迷的考验。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美团海外扩张 王兴御驾亲征
内地经济增长放缓,美团首席执行官王兴决定亲身转战海外,将最核心的外卖业务交棒“少壮派”,但能否为公司寻求新增长点则有待观察 重点: 王兴将核心本地商业的重点业务整合后,交由高级副总裁王莆中掌管,主要的新业务则交由高级副总裁张川负责 美团于2022年底已放眼海外,去年在港推出“KeeTa”服务,今轮由王兴亲自下场,相信有助加快拓展步伐 罗小芹 2月2日,美团(3690.HK)首席执行官王兴向员工发内部通知,宣布公司多项业务整合及人事调整。简单来说,王兴将内地业务分两部分,由两位高级副总裁王莆中与张川分管,但重点仍是王兴亲自掌管境外、无人机业务,冀加快扩张海外业务。 在核心本地商业上,美团对到家事业群、到店事业群、美团平台、基础研发等进行整合,以往在店服务和基础研发是相对独立地营运,整合后全部向高级副总裁王莆中汇报,而大众点评、SaaS、骑行、充电宝等新业务交张川负责,其他组织保持不变。 擅玩权力游戏 王兴是内地少数科技企业中还在担任首席执行官的创始人,这与他极具攻击性的性格有关。美团历次收购中,都挤掉被收购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较明显的例子是美团收购大众点评,迫使后者的创始人张涛败阵离场。此外,去年6月美团联合创始人王慧文以个人健康为理由辞去非执行董事职务,今次王兴将经验丰富的张川调职往新业务,都反映他擅于玩权力的游戏。 美团业务大致分为核心本地商业和新业务两部分,前者营收约占整体四分三,是盈利的主要来源。美团去年前三季核心本地商业的营收环比录得稳步增长,但第三季经营利润率降至17.5%,低于第一季的22%和第二季的21.8%,反映外卖业务的竞争愈趋激烈,利润率持续受压。 新业务营收约占整体四分一,过去三季此分部的亏损受控于50亿水平,而且经营亏损率持续改善,由初期高近50%,到去年上半年降至略高于30%,第三季更改善至27.2%。美团去年第三季还录得经营现金流入112亿元,持有251亿元的现金及等价物和1,085亿元的短期理财投资。 美团财政尚算稳健,只是新业务未能转化为新增长点,影响整体利润率。去年第三季经调整净利润率为7.5%,低于第一季的9.4%及第二季的11.3%,加上主要股东减持,拖累股价表现。 美团于2021年宣布战略升级,围绕着“本地生活”的消费服务场景,将自己逐步武装成一个“超级App”,服务涵盖到店团购、外卖、酒店旅行、骑行、前置仓、社区团购以及充电宝等,当年亦是字节跳动旗下抖音杀入“本地生活”的赛道,虽不能说美团的战略升级是为了应对抖音,但之后抖音加快成为美团本地生活服务最大劲敌。 市值蒸发逾八成 过去几年,美团为了抗衡抖音等新对手,加大了对杂货零售、团购和直播等新措施的投资。如果说这三年间,抖音的确对美团构成威胁,惜未能撼动其一哥地位,但美团只能惨胜对手,期间市值大跌85%,公司股价由2021年2月17日收市新高451港元暴跌至2月9日的67.3港元,市值萎缩至约4,200亿港元。最新股价不单跌穿2018年上市招股价69港元,而且是同期表现最差的蓝筹股之一。 美团原于2022年底便着手部署开拓海外市场,也许是美团与抖音竞争激烈,让王兴迟迟没腾出手落实计划。美团今轮整合内地业务,一方面简化营运架构,削减成本提高润率,并且集中资源,不再胡乱打消耗战,另方面,美团在国际业务跨出第一步。2023年5月,美团在香港推出“KeeTa”服务,迄今已成为香港第二大外卖平台,仅次于德国外卖巨头Delivery Hero旗下的Foodpanda。 根据追踪业务收入的香港公司Measurable AI数据,2023年12月Foodpanda应用软件占当地食品外卖市场的42%份额,尽管“KeeTa”服务未覆盖全港,但市占率达37%,Deliveroo Plc为20%。 美团欲购Foodpanda 值得一提,去年9月德国外卖巨头Delivery Hero表示正就出售公司在东南亚的部分业务进行谈判,涉及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柬埔寨、缅甸以及老挝的Foodpanda业务。当时未透露谁是潜在买家,随后11月传出美团是潜在买家之一。 近日市场盛传美团与Delivery Hero的商业谈判告吹,Delivery Hero首席执行官Niklas Ostberg于周三(14日)接受CNBC访问时表示,公司能永续地营运东南亚业务,他感到非常高兴,似乎美团扩张海外业务,并未如预期般顺利。 以现价计,美团预测市盈率12.6倍并不昂贵,但海外市场并非美团主场,它需要克服水土不服的魔咒。中国科技公司开拓海外市场,较成功的有抖音的姊妹公司TikTok、快速时尚新星Shein及拼多多(PDD.US),除此之外,成功例子其实寥寥无几。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需注入更多资金助力 Tims天好中国扩张计划放缓
由于与品牌所有者在新投资方面存在分歧,Tims天好咖啡连锁在华运营商的扩张落后于计划 重点: Tims天好咖啡品牌的所有者RBI的首席执行官表示,Tims天好中国需要“投入更多资金”,“以激动人心的方式”扩大这个咖啡品牌的在华业务 此前的公司数据显示,截至1月中旬Tims天好中国在华拥有909家Tims天好咖啡门店,低于此前计划到2023年底拥有1,000家门店的目标 阳歌 有没有人想要甜甜圈? 自从Tims天好咖啡在中国的运营商去年决定把该品牌的这道招牌餐点之一从菜单上去掉后,如今在它的中国门店里,你很有可能已经看不到它的身影了。现在,对于该连锁品牌在中国的运营商Tims天好中国(THCH.US)来说,现金似乎也越来越少,而这正在侵蚀该公司在中国市场大举扩张的计划。 这是餐饮品牌国际(QSR.US)上周财报电话会议上的多番言论传递出的一个重要信息。该公司是Tims天好咖啡品牌的所有者,也是Tims天好中国的合作伙伴。作为一家合资企业,Tims天好中国的其他股东包括Cartesian Capital,以及中国本土合作伙伴腾讯和物美。在电话会议上,餐饮品牌国际(简称RBI)首席执行官乔希·科布扎(Josh Kobza)发表一些言论,暗示Tims天好咖啡在中国的业务意外放缓。 单独上市的Tims天好中国尚未公布第四季度的业绩。一位发言人告诉咏竹坊,公司对科布扎的言论不予置评(科布扎具体说了什么,我们稍后再做介绍)。 但这并不妨碍投资者表明自己的态度,在RBI公布第四季度业绩并发表中国市场相关言论当天,Tims天好中国在纽约挂牌交易的股票下跌了5.6%。今年迄今为止,该股已下跌22%,自2022年9月通过与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合并上市以来,该股已下跌超过80%。 具有某种象征意义的是,最新这一轮抛售导致Tims天好中国的市销率(P/S)跌至具有重要心理意义的1倍以下,截至上周末是0.97倍。相比之下,肯德基和必胜客在中国的运营商百胜中国(YUMC.US;9987.HK)的市销率为1.54倍,而披萨连锁达美乐比萨(DPZ.US)在中国的运营商达势股份(1405.HK)的市销率则为3.75倍。 我们上月首次指出可能出了问题,当时Tims天好中国公布的部分最新门店数量数据似乎表明,该公司落后于在华开店目标。数据显示,1月初,该公司在中国拥有909家Tims天好咖啡餐厅,远低于其在2023年中预测的到去年底拥有1,000家门店的目标。 扩张放缓背后的罪魁祸首可能是中国经济放缓,加上Tims天好咖啡连锁在中国的业绩不及预期造成的双重打击。经济放缓的影响谁都逃脱不过。但就具体公司而言,2018年进入中国并在几年后开始大举扩张的Tims天好咖啡连锁,似乎仍在努力站稳脚跟。 科布扎含蓄地谈到了这个问题,他提到“在华业绩疲软”是对四季度RBI总的同店销售额产生负面影响的一个因素。他没有具体提到中国的Tims天好咖啡连锁,而且我们还应该注意到,RBI旗下的另一个大品牌汉堡王也通过另一个合作伙伴在中国市场占据重要地位。 疲软的国际业绩 话到这里,我们就来仔细看看科布扎究竟说了什么,从他的话里,可以听出Tims天好咖啡未能达成开店目标是因为资金短缺。 “关于Tims天好咖啡的业务,我们认为我们的合作伙伴需要投入更多资金,以激动人心的方式扩大这项业务,我们认为他们这么做至关重要,”他在谈到该品牌在华业务时说。“我们正在与这两家公司合作,为实现我们的增长愿望奠定必要的基础,我们知道我们有能力做到这一点。” 在电话会议的问答环节,几位分析师问到了中国市场的情况,科布扎随后补充说:"我们也确实认为,需要向该业务投入更多资金,才能真正发挥其潜力。” 这些言论似乎都表明,Tims天好中国正在犹豫是否要像之前计划的那样,大举向中国的Tims天好咖啡连锁店投入资金。此外,该公司最近也很有可能难以获得资金,因为出于对中国经济放缓,以及中美紧张局势相关地缘政治风险的担心,许多银行和其他资金来源都在减少对华投资。 由于在中国市场的扩张速度不及预期,RBI表示将把今年全球餐厅数量的增长预测,从5%下调至4.5%左右。 科布扎在谈到中国时提到的“业绩疲软”,体现在了Tims天好咖啡国际业务的同店销售额数据中。尽管汉堡王的国际业务录得同店销售额增长,但在四季度,Tims天好咖啡的同店销售额却下滑6.3%,较上年同期4.3%的降幅有所加快。 发布最新季度业绩的同时,RBI公布了一个五年计划,目标是到2028年在全球范围内拥有7,000家Tims天好咖啡连锁店,这将比去年底的4,525家增加50%以上。该连锁店的中国业务是其扩张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的在华连锁门店数量为909家,约占去年底全球1,308家门店总数的70%。 除了在去年年底拥有1,000家门店的目标之外,Tims天好中国此前还表示,他们计划到2026年底在华拥有3,000家Tims天好咖啡连锁店。这些计划与百胜中国和达势股份等公司的大举扩张计划相类似。百胜中国的目标是到2026年在华拥有2万家门店,达势股份的目标是到2026年在华开设1,500家门店。 Tims天好中国去年第三季度的收入同比增长42.7%,达到4.36亿元。表面上看可能还不错,但要考虑到大部分乃至全部增长可能都来自新店开业,而同期新店开业增幅更是高达57%。所有这些都表明,Tims天好中国在华扩张计划面临阻力,并且除非RBI愿意介入并提供更多援助,否则它可能需要收缩扩张计划。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THCH.US
坦白从宽 美证监放容联云一马
美国证券监管机构指控这家云服务提供商存在虚报收入,但由于该公司配合调查,未对其处以罚款 重点: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指控云服务提供商容联云收入造假,但也对它配合调查予以认可 公司于12月宣布对董事会进行大改组,但由于竞争激烈和中国经济放缓,它的重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阳歌 它曾是这个冻结期前最后一批在纽约上市的大型集资公司,2021年2月在纽约上市时筹集了3.2亿美元,中国云服务市场被寄予厚望。但在2022年5月被曝出高达3,000万元的销售额造假后,原本财务业绩已一般的容联云通讯(RAASY.US)股价,由面对一场毛毛雨变成经历倾盆大雨。 现在,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发布最新公告,宣布就对该公司的欺诈指控达成和解后,容联云希望把这一段算不上光彩的过往翻过去。公司想效仿同样爆出丑闻的瑞幸咖啡(LKNCY.US),后者在2020年承认了规模更大的造假,此事令华尔街陷入震荡,并且可能是SEC从2021年开始打压中国公司IPO背后的一个导火线。 容联云一事也对同城快递服务提供商达达(DADA.US)产生了影响,该公司上个月也刚刚承认存在类似的财务造假行为。 三个案例都值得注意,因为它们的欺诈行为是通过内部审计,而不是通过SEC发起的调查发现的。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SEC之前几乎无法查阅这些公司的内部账簿,因为它们的大部分乃至全部会计记录都在中国,不在SEC的触及范围内。但这种情况在2022年发生了变化,SEC通过与中国证券监管机构达成的一项具有里程碑的信息共享协议,获得了查阅权限。 整体来看,所有这些事态发展应该都会让外国投资者放心,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财报正变得更加真实可信。但目前尚不清楚容联云、瑞幸咖啡和达达等公司的过错,最终是否会得到原谅,并获准重返华尔街的主要交易所。 在分别被纳斯达克和纽约证券交易所正式摘牌后,瑞幸咖啡和容联云目前都只能在场外交易。达达仍在纳斯达克交易,但如果无法在清理会计烂摊子的同时提交年报,它可能会面临摘牌压力。瑞幸咖啡此前曾表示,如果纳斯达克允许,它希望重新上市,但纳斯达克尚未就此事公开发表评论。 可能因为和解协议刚达成,还没顾上考虑重新上市的可能性,容联云表示仍在确定下一步行动。 虽然被SEC指控欺诈显然从来都不是啥好事,但考虑到各种情况,此次和解的条款似乎是容联云所能期望的最好。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容联云全力配合调查,SEC并未对它的违法行为处以罚款。这与瑞幸咖啡形成了鲜明对比,后者因将2019年的收入夸大了22亿元(相当于它当时预期年销售额的40%左右),而在2020年被罚款1.8亿美元。 SEC的认可 事实上,容联云对此事的处理,SEC是持认可态度的。 在上周四发表的声明中,它表示:“证交会决定不对容联云实施民事处罚,因为该公司主动报告了存在的会计问题,全力配合了工作人员的调查,并迅速采取了补救措施。”SEC称,调查发现,“面对完成严格的季度销售目标的压力,两名高级管理人员指示手下,不恰当地确认了许多合同的收入,而这些合同要么没有完成,要么有的甚至都还没有开始执行。” SEC声明的语气总体上是肯定的,这一点意义重大,因为容联云未来如果重新上市的话,纽约证交所必定会将这种态度考虑进去。该股目前的交易价格只有0.0002美分,自去年6月宣布退市以来,其交易价格大多低于1美分。 从那时起,该公司不仅忙于修复与SEC的关系,还忙于稳定自己的阵脚。在这方面最重要的一步是去年12月,宣布公司董事会五名成员辞职,其中包括首席执行官孙昌勋放弃了董事长职位。其他离任的董事,包括首席财务官李亦鹏和首席产品官熊谢刚。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孙、李、熊虽然离开了董事会,但都保留了在公司的职位。这与瑞幸咖啡截然不同,瑞幸的两名高管在欺诈事件发生后都被赶出公司。瑞幸随后组建了新的管理团队,开始了一段快速增长的故事,赢回了投资者,股价从2020年的低点推高了10倍以上。 如果容联云能够证明已经进行了充分的改革,SEC可能会对其重新上市持开放态度,那么赢回投资者的一个主要障碍可能只是增长的停滞。在丑闻发生前的最后一份财报中,公司算不上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2021年三季度的收入同比增长44.3%,达到2.76亿元。若扣除欺诈行为,实际增长率将降至30%左右,但不管怎么说,实际金额都相对较小。 现实情况是,经历了多年的高速增长后,中国经济正在急剧放缓,这可能会影响企业在云服务等方面的支出。与此同时,美国的出口限制也可能影响该行业的发展,这是电商巨头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最近决定放弃之前计划将云部门剥离为独立公司的背后一个因素。 总的来说,容联云的整体前景仍然相当不明朗。SEC的肯定态度可能会为该公司重新上市铺平道路,如果它想重新上市的话。首先它需要让投资者相信,自己是一个有未来的企业,而在当前的经济环境,同时在老的管理层仍然在位的情况下,恐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RAASY.US
快讯
简讯: 阿里健康中期盈利大增七成
0241.HK
简讯:音乐服务收入提升 助腾讯音乐利润飙
TME.US
1698.HK
掌握中概股最新动态,订阅我们的新闻邮件
新股
脑动极光上市获开绿灯 数字疗法长期亏损堪忧
中国首家将脑科学与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以开发医疗级数字疗法产品的公司,获港交所批准上市 重点: 美国此前有两间数字疗法领域的上市公司退市,原因是持续的财务亏损和资金短缺 实控人控股的永泰生物至今仍未有商业化产品,上市后股价缩水逾八成,令脑动极光的上市计划添上阴影 莫莉 近期港股表现不俗,新股市场随之回暖,不少多次递表的公司也相继获得港交所入场券。来自浙江绍兴的脑动极光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在二次递表港交所后,曾于8月22日通过港交所聆讯,10月底新增上半年业绩数据后,第三度向港交所递表,并迅速通过聆讯。这间主攻认知障碍数字疗法的公司,有望近期登陆港股市场。 招股文件显示,脑动极光成立于2012年,是中国首家将脑科学与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开发医疗级数字疗法产品的公司,其产品管线涵盖由血管疾病、神经退化性疾病、精神疾病、儿童发育缺陷等诱发的广泛认知障碍的测评和干预。 脑动极光的核心产品“脑功能信息管理平台软件系统”是一款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的医疗级数字疗法产品,这款产品将脑科学临床经验与深度神经网络算法相结合,用于评估患者病情,并能提供个性化的数字疗法治疗方案。 2018年,该系统获得湖南省药监局发出的第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并于2020年获批用于血管性认知障碍、失语症、阿尔茨海默病、抑郁症等8种适应症的筛查、评估、康复和数据分析,是中国首款获得监管批准的认知障碍数字疗法产品。 脑动极光主要向医院提供软件系统,使医院能够利用系统对其认知障碍患者进行测评和干预,医院会根据患者的在院使用系统集成软件解决方案情况及医保目录,协商确定的价格向公司支付费用。此外,公司也直接向院外个别患者提供系统集成软件解决方案,价格为一个月480元。 数字疗法(Digital Therapeutics)是一种利用数字技术预防、诊断、管理及治疗疾病的医疗保健测评和干预工具。在认知障碍数字疗法领域,全球约有13家公司拥有约19款获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批准的产品,涵盖各种适应症引起的认知障碍,中国则有约100款同类产品获批。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数字疗法明星企业Pear Therapeutics已于去年4月申请破产保护,另一间数字医疗企业Better Therapeutics也在去年3月退市,这两间数字疗法公司都因为持续的财务亏损和资金短缺而难以为继。其中,Pear Therapeutics作为曾经的“数字疗法第一股”,在2021年底登陆纳斯达克时估值约16亿美元,破产后,其资产仅以600万美元的价格拍卖,投资者遭受巨额损失。 实控人中途加入 脑动极光也同样长期处于亏损状态。在2022年、2023年和2024年上半年,脑动极光分别获得1,129万元、6,720万元和5,189万元收入,呈上升趋势,但由于研发开支高企,加上录得明显金融负债公平值亏损,同期分别录得净亏损5.02亿元、3.59亿元和1.14亿元。事实上,该公司成立12年以来,一直都未能获利。 或许是预见公司财务表现不佳,脑动极光的创始人之一、脑科学领域学者向华东在2020年7月辞职,并且在2020年底将持有的全部股份转让。2020年12月,港股另一间生物医药上市公司永泰生物(6978.HK)的董事长谭铮开始不断入股脑动极光,目前他已经成为脑动极光的主席和控股股东之一,持股比例为25.38%。 谭铮加入后,脑动极光在资本市场的募资速度也加快。2021年9月,公司完成B+轮融资,投后估值5.13亿元,2022年3月获得安吉舜佃、天津诚业等投资方1.38亿元的C轮融资,投后估值大幅跃升至26.75亿元;2023年3月完成C+轮融资时,脑动极光每股股价为180.68元,投后估值为26.9亿元。 让人意外的是,在脑动极光首次申请上市前四天,即2023年8月4日,作为联席保荐人的中金资本,突然接手大股东购入的700万美元股份,让公司的投后估值升至3.9亿美元。 根据招股书,此次赴港上市,脑动极光拟将募集资金分别用于研发、推进更多适应症的临床试验、协助更多医院建立新认知中心,以及加强公司AI技术能力等。 虽然伴随中国老龄化,认知障碍患者人数不断上升,相关的数字疗法或许存在广阔前景。但不可忽视的是,谭铮掌舵的另一间生物医药上市公司永泰生物,至今仍未有商业化产品,该公司2020年以每股11港元在港股上市后,最近股价已跌破两港元,市值缩水逾八成。尽管脑动极光已具备一定收入能力,但其盈利前景将受投资者长期关注。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现金紧绌的觅瑞 成败还看 “滴血验癌”
这家新加坡公司的产品能够透过血液检测筛查胃癌,“滴血验癌”技术能否重获市场青睐? 重点: 胃癌血液检测产品GASTROClear有望今年第四季在中国获批 公司先後兩次申港上市未成功,最近再遞交申請 李世达 当2018年美国Theranos公司被揭露造假后,“滴血验癌”的概念立刻跌落神坛,但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透过血液检测癌症已非天马行空。新加坡Mirxes Holding Company Limited(下称觅瑞),便推出一款能够透过血液检测胃癌的miRNA(微小核糖核酸)检测组,目前已成功商业化。 凭借“滴血验癌”的高科技光环,觅瑞近日递表港交所申请上市,中金公司与建银国际为其联席保荐人。觅瑞曾于2023年7月25日、今年4月30日两次向港交所递表。 申请文件显示,觅瑞于2014年在新加坡成立,是一家微小核糖核酸技术公司,专注于疾病筛查诊断解决方案。截至2024年10月31日,公司拥有一种核心产品(GASTROClear)、两种商业化产品(LungClear与Fortitude),以及六种处于临床前阶段的候选产品。 其中核心产品GASTROClear可基于血液进行胃癌筛查。公司称,GASTROClear是全球首款也是唯一一款获批准进行胃癌筛查的体外诊断医疗器材。该产品对一期胃癌的检出率达到87.5%,高于传统胃镜检查的66%。但缺点是特异性(specificity)仅有68.4%,低于胃镜检查的99.5%。低特异性意味着更容易将不是检验目标的其他东西鉴别为阳性。 目前,GASTROClear已于2019年5月获得新加坡卫生科学局(HSA)的C类IVD(体外诊断医疗器材)证书并成功商业化,且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突破性医疗器械”称号,同时也在泰国获得批准。 除GASTROClear外,公司还有肺癌检测产品LungClear、新冠肺炎检测试剂Fortitude两项商业化产品。 靠新冠试剂撑起营收 由于其核心产品的高技术含量,觅瑞吸引了包括Rock Springs Capital、高榕资本、Central Road及CR-CP Life Science Fund等青睐,这些机构共投资约1.7亿美元(12.1亿元)。其中持股22.03%的Central Road,背后实控人为淘宝原总裁孙彤宇。 不过,尽管拥有“滴血验癌”的明星技术,公司仍陷入连年亏损的泥沼。申请文件显示,2021年至今年上半年,公司分别录得股东应占亏损308.1万美元、5,664.2万美元、6,922.5万美元及4,445.1万美元,亏损持续扩大。 收入方面,2021年公司为6,065万美元,但2022年及2023年则仅有1,776万美元及2,419万美元,今年上半年录得956.6万美元,亦较去年同期下跌3.3%。 业绩高开低走,主因是前期营收主要依靠新冠肺炎检测试剂Fortitude带动,随着疫情趋缓,政府相关支持措施减少,Fortitude需求下降,公司营收相对下滑,在研发与营销开支有增无减的情况下,亏损直线上升。 以Fortitude为主的传染病业务,在2021年占总收入比重高达89.6%,至今年上半年仅占27.2%。与此同时,GASTROClear产品及服务的收入在今年上半年录得267万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61%,占总收入比重从2021年的2.2%增至28%,反超Fortitude业务,显示GASTROClear正在增长。 目前公司主要的收入,来自“精准多组学服务”(Multi-Omics),该业务是向生物制药公司、政府机构或学校提供检测方案,有关收入占总收入约44.1%。而LungClear业务仅贡献0.7%。 明年中国市场推售 目前,觅瑞的收入主要来自东南亚地区,去年占收入比重逾七成。要将“滴血验癌”变现,主要的关键仍在于能否进入更大的市场,尤其是人口庞大的中国。…
物美系“多点数智”谋上市 惟客户集中度高
多点数智主打向零售商提供软件即服务(SaaS)产品,客户主要是物美系相关公司 重点: 多点数智头五大客户占收入近九成 业绩续录亏损,上市前投资者包括腾讯、兴业银行等 白芯蕊 内地及香港股市气氛转好,连带香港新股市场亦有生气,有“超市教父”之称的张文中,近期动作多多,属物美系的麦德龙供应链于7月12日递表港交所申请上市后,同属物美系、为零售商提供软件即服务(SaaS)数字化解决方案的多点数智有限公司(下称Dmall),亦在10月底上载上市申请文件,并在上周获港交所通过。 据聆讯后资料显示,Dmall于2015年成立,2018年开发Dmall OS系统的核心模块,随后向物美集团、麦德龙实体及银川新华百货商业集团(600785.SH),提供在线到线下及AIoT(即人工智能物联网)等SaaS解决方案。 踏入2020年,Dmall再进一步,与经营惠康、万宁、巨人超市的DFI Retail(前称牛奶国际),成立各占一半股权的合营企业Retail Technology Asia,为中国以外的零售商提供技术解决方案及服务,随后也与麦德龙集团合作,将Dmall业务扩展至欧洲市场。截至2024上半年止,Dmall核心客户总数达444名,按年增加31名,业务覆盖便利店、百货商店,超市及专卖零售商。 在上市前,除了大股东为张文中持有超过五成股权外,Dmall股东还包括IDG资本(持股6.4%);兴业银行(601166.SH)旗下的上海兴雾(持股3.32%)。至于腾讯 (0700.HK)通过意象架构投资,亦持有持股Dmall约3.26%股权;还有中国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持股2.9%);以及深圳投控湾区股权投资基金(持股2.64%)等。 回顾过去业务表现,Dmall在2022年、2023年及2024上半年收益分别为13.3亿元、15.9亿元和9.4亿元,按年分别升56.6%、19.4%和22.9%,但整体业务仍处亏损阶段,2022年、2023年及2024上半年分别蚀8.1亿、5.9亿和2.3亿元。集团解释业务目前快速增长,同时业务亏损亦正在收窄,相信前期投资有助为未来发展及盈利,奠定一个良好基础。 Dmall收入主要来自“零售核心服务云”,业务又再细分为“操作系统”及“AIoT解决方案”,两者占Dmall在2024上半年收入分别44.7%和54.7%(即合共99.4%),达4.2亿和5.1亿。 核心业务毛利率差距大 尽管AIoT解决方案收入较操作系统高,但两者毛利率差距甚远。集团2024上半年AIoT解决方案毛利率只有9%,后者即操作系统毛利率却高达76.8%,故Dmall操作系统毛利有3.2亿元,AIoT解决方案毛利只有4,633万元。 所谓操作系统即是透过Dmall OS系统,按照该系统处理客户商品交易总额,从而收取一定百分比费用,亦会按照客户个人需求或财务状况,提供固定订阅费,因此业务属轻资产模式,故毛利率较高。 至于AIoT解决方案,即是指利用摄影机及软件自动补货、智能包裹分拣、智能收银、智能清洁、智能配送等,从而协助零售商建立数字化销售场景,该业务收入方式是Dmall向零售商获取一次性或固定月订阅模式,但由于AIoT解决方案外包及劳工需求产生较高成本,导致毛利率相对较低。 Dmall业绩虽然仍要见红,但未来行业增长前景仍大,尤其是中国与亚洲在零售数字化率仍处偏低水平。根据调研机构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2023年中国及亚洲的本地零售数字化率分别为3.1%及4.5%,远低于美国的13.3%,意味区内市场仍有巨大潜力。 内地业务占收入近九成 特别是去年亚洲区内零售云解决方案市场规模为1.4万亿元,弗若斯特沙利文预计2024至2028年行业复合增长达22.4%,到2028年攀升至3.9万亿元,Dmall不单是中国内地最大零售云解决方案服务商,去年市占率达13.3%,更成功打入港澳、柬埔寨、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及文莱等地区。 不过,目前Dmall客户群相当集中,主要来自物美系企业,头五大客户包括物美集团系内公司,便占Dmall上半年收入89.6%,一旦主要客户业务量减少,将对Dmall业务有重大打击。 此外,Dmall业务经营地区集中,内地及香港占集团总收入98.4%,当中92%来自内地,香港则占6%,现时香港零售业进入寒冬,变相或会对集团香港业务造成打击。 总括来讲,中央虽然抛出救市撑经济的政策,近期内地消费信心亦有所好转,惟内地楼市仍低迷,加上中美争拗大前题下,港股估值难被推高,按目前Dmall业绩亏转盈机会不大下,一旦以较高估值挂牌,恐怕“潜水”机会较大。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政策支持 博雷顿借绿色概念申港上市
据报道,这家电动装载机和自卸卡车制造商上市筹集约2亿美元,其估值可能不低于10亿美元 重点: 博雷顿科技申请在香港上市,其电动装载机和自卸卡车业务增长强劲 公司似乎有望从中国对绿色技术制造商的大力支持中获益 阳歌 关于中国电动汽车巨大潜力的文章很多,包括最近围绕电动汽车是否受到不公平的国家支持的争议。但装载机和自卸卡车等电动工程机械这个市场受到的关注要小得多,而得益于房地产、基础设施和资源开发商的需求不断增长,这个市场也具有巨大潜力。 博雷顿科技股份公司正加紧进军这个细分市场,上周五提交给香港交易所的上市申请显示,公司拟用在香港上市筹集的资金来提高产能。 公司已聘请中金公司和招银国际作为承销商,表明规模相对较大,且主要针对中国投资者。这与Smartkarma的一份报告吻合,该报告称博雷顿拟通过上市筹集约2亿美元,我们估计该公司的估值或不低于10亿美元。 博雷顿看上去远不如比亚迪(1211.HK; 002594.SZ)和特斯拉(TSLA.US)等那么有吸引力,后两家公司凭向全球销售数百万辆电动汽车(EV)而赢得了投资者。但博雷顿也具有不少潜在优势,包括竞争较少,以及国内市场强有力的政府支持,而这种支持最近引起了外国政府的诸多批评。 上市文件中的第三方研究显示,公司的两大主要产品是电动装载机和宽体自卸卡车,去年公司这两类产品销量分别在中国排名第三和第四。按数量计算,去年装载机和宽体自卸卡车的销量分别为484台和88台,由此可见这个市场多么有限。但其增长速度相对亮眼,博雷顿指出,这种电动工程机械的市场增长速度远远快于电动汽车。 申请书援引第三方数据称,“新能源乘用车历时八年才从近乎零基础达到5.5%的市场渗透率,但新能源装载机及宽体自卸车在不到六年时间便实现了相同水平。” 公司的优势之一是它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中国曾宣布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一些人指出,最近的数据显示,由于中国迅速采用清洁技术,加上经济在多年高速增长后放缓,中国可能已经实现碳达峰。 博雷顿指出,自然资源部今年4月发布的“绿色矿山”建设优惠政策反映了国家的支持,这有可能促进它的销售。更重要的是,公司的许多客户都是大型国有企业,与普通消费者相比,这些企业更有可能购买这类电动车,以支持北京的清洁能源目标。 锂价波动影响盈利能力 博雷顿还指出,从经济角度来看,购买电动自卸卡车和装载机对车主来说也是划算的,因为可以帮助他们节省运营成本。它表示,电动装载机的典型使用寿命是五年,在此期间车主通常可以节省约120万元。对于自卸卡车车主来说,省下来的费用甚至可能更多,在五年的使用寿命中,一台车最多可节省220万元。 考虑到博雷顿今年上半年装载机的平均价约为62.2万元,而其自卸卡车的平均价为139万元,这样的节省是相当可观的。 博雷顿成立于2016年,2019年首批产品面世。自成立以来,博雷顿共进行了四轮融资,筹集资金约14亿元,去年的最近一轮筹集了近10亿元。最初,公司计划在上海纳斯达克式的科创板上市,并在2023年初提交了相关文件。但它后来改变了计划,并在今年4月撤回了申请,转向国际化程度更高的香港市场。 公司的收入状况一直相对稳步上升,不过去年,作为当电动车电池的主要成分的锂,其价格飙升至历史新高,然后在今年大幅下跌后,它的盈利能力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它的营收从2021年的2.01亿元增至去年的4.64亿元,翻了一番多。今年继续强劲增长,2024年上半年的收入,则从去年同期的1.61亿元增至2.67亿元。由于锂价飙升,公司的毛利率相当低,从2021年的3.7%下降到去年的2.0%。但随着锂价格下跌,这个数字在今年上半年回升至3.1%。 在过去三年,公司的收入结构发生了一些变化,自2022年8月推出能够重载上坡作业的自卸卡车以来,自卸卡车在总销售额所占的比例有所增加。此后,公司自卸卡车的平均售价从2021年的91.4万元大幅上涨至今年上半年的139万元。使得今年上半年自卸卡车销售额占公司收入的比例,从2023年的27.3%升至54%。 博雷顿仍处于亏损状态,净亏损从2021年的9,750万元增至今年上半年的1.54亿元。 最后,我们来快速看一下该公司可能的估值,之前曾经深受投资者青睐的美国企业Nikola Corp. (NKLA.US)是一个不错的比较对象。在此我们应该注意的是,Nikola的股价最近大跌,过去一年损失了90%的价值,这突显了电动车在西方市场所面临的困难大于在中国。然而,在大幅下跌之前,Nikola的股票市销率相对较高,约为20倍。如果博雷顿今年的营收达到5亿元,按照类似市销率计算的话,它的估值将达到14亿美元。 当然,投资者也有可能对博雷顿的股票兴趣不大,就像他们最近逃离Nikola一样。但考虑到中国政府对电动汽车制造商的支持程度要高得多,我们预计此次上市可能会在香港受到相对较大的欢迎,尤其是国有投资机构,它们可能成为该公司首次公开募股的最大买家。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能源
元戎启行获1亿美元融资 发展新一代自动驾驶系统
在日益拥挤的自动驾驶领域,该公司是近两年来少数进行私募的公司之一,因很多同行都转而进行上市集资 重点: 元戎启行获得了一家车企(据报道是长城汽车)的1亿美元投资,此前公司曾于2021年进行了一轮3亿美元的融资,估值达到10亿美元 相比传统基于地图的系统,这家自动驾驶技术公司的无地图产品有望降低成本 陈竹 在全球催生数十家初创公司的自动驾驶赛道上,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路径。一种依靠高精度地图来确保车辆安全行驶,另一种则无需地图。 尽管地图系统因导航较精准而仍占据主导地位,但过去一年,无地图解决方案(成本往往更低)突然开始超车。特斯拉(TSLA.US)的完全自动驾驶(FSD)系统主要依靠实时传感和人工智能,是这趋势一个重要推动因素。 在中国的自动驾驶领域,无地图策略的势头也越来越大。成立五年的元戎启行是一家总部位于深圳的初创公司,在早期就转向无地图解决方案,其技术是与许多竞争对手相比的一个关键差异。 元戎启行上周成为了新闻头条,因它宣布从一家国内汽车制造商获得1亿美元新资金,并借机再次强调无地图策略的优势。虽然公司没透露投资者的名字,但多家中国媒体报道,提供这笔资金的是长城汽车与宝马成立的合资企业。 元戎启行由周光于2019年创立,他曾任职百度(BIDU.US; 9888.HK),而百度是中国最早专注自动驾驶技术的公司之一。2021年,公司从阿里巴巴、云启资本和复星锐正等投资者那里融资3亿美元,估值超过10亿美元。 最新一轮融资的估值尚未公布,不过最近上市的中国自动驾驶公司一路坎坷,这表明最新估值可能会保持不变甚至下降。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激光雷达(LiDAR)技术制造商禾赛(HSAI.US)自2023年初上市以来,股价已蒸发约四分之三,市值缩水近20亿美元。 元戎启行的1亿美元新融资引人注目,是过去两年中国自动驾驶领域为数不多的几笔大额融资之一。近期交易稀少反映出投资者越来越没有耐心,因为自动驾驶汽车初创公司难以将自己的技术商业化。 由于缺乏私人资金的大力支持,很多自动驾驶公司最近转向公开市场寻求新资金。文远知行(WRD.US)和地平线机器人(9660.HK)于上月上市,而小马智行、纵目科技和Momenta等其他公司也已都提交了上市申请。 无图智驾 虽然无图方式无需不断更新地图和维护地图数据库,从而降低了成本,但它面临着更大的技术挑战。因为这种方式严重依赖实时感应和决策,需要先进的算法和强大的传感器系统,才能在没有地图指导的情况下准确解读复杂环境。 在一开始采用更传统的地图法后,元戎启行于2023年3月转变方向,推出了无图解决方案。为了说服持怀疑态度的汽车制造商,首席执行官周光经常强调公司的演示方法,包括用平板卡车将测试车辆运送到客户指定的地点,在没有地图的情况下立即进行自驾测试。通过这些,周光希望证明他的系统在陌生环境里实时导航的能力。 然而,业务进展不大,目前只有一款车型配备了元戎启行的系统。周光表示,到今年年底,还将有两款车型面世。 虽然公司尚未披露财务数据,但到目前为止,它的技术只用在了一款车型上,这个事实表明它的收入仍相当少。行业其他公司的数据也显示,该行业仍处于早期阶段。经营自动驾驶出租车和其他自动驾驶车辆的文远知行报告称,2023年收入为4.02亿元,亏损19亿元。 与许多同行一样,元戎启行也在追逐自动驾驶市场,对于任何能够将技术商业化的参与者来说,这个市场都可能具有巨大的潜力。根据文远知行招股说明书中引用的第三方研究,到2030年,全球自动驾驶市场预计将达到1.75万亿美元,仅中国市场预计就将达到6,390亿美元。 但挑战迫在眉睫,包括来自拥有更多资源的大公司日益激烈的竞争。雪上加霜的是,各大车企都在加快自动系统的内部开发,行业领军企业比亚迪(1211.HK;002594.SZ)和小鹏汽车(XPEV.US;9868.HK)为此投入了大量资金。一个类似的举动是,大众汽车去年同意向前不久上市的地平线机器人,以及双方成立的一家合资企业总计注资24亿欧元(25.6亿美元)。 元戎启行将利用最新的1亿美元投资,开发视觉-语言-动作模型(VLA),这是一种下一代自动驾驶系统。首席执行官周光将VLA比作让一位经验丰富的驾驶教练掌控方向盘,而在他看来,竞争对手的系统不过是教练坐在副驾座位上指挥。 在商业化方面,周光的目标是在2025年大幅扩大元戎启行的市场占有率,与汽车制造商合作推出10余款新车型。该公司设定到2025年底为近20万辆汽车配备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的目标,将比目前部署的2万辆汽车大幅增加。 元戎启行正在推行双轨战略,在开发4级 (L4)自动驾驶出租车的同时,发展核心的2级(L2)驾驶辅助业务。自动驾驶等级从0级(L0)到5级(L5),L5代表完全自动驾驶。虽然该公司在2019年成立时是使用地图技术开发L4系统,但和许多同行一样,也在2022年转身,专注于L2,以便更快地开始创造收入。 元戎启行还宣布了国际扩张计划,近期将瞄准欧洲、日本和韩国市场。 公司面临和同行一样的根本性挑战:证明自己的无图解决方案能够得到车企的广泛认可。尽管业界越来越感兴趣,但这种策略仍存在争议。四维图新首席执行官程鹏最近引发了一场全行业的争论,他质疑那些声称提供无图解决方案的公司,是否真的完全不使用地图数据。 归根结底,车企是否愿意完全接受这项技术,以及谁的技术表现最好,将成为自动驾驶领域甄别优劣的决定性因素。和同行一样,元戎启行必须专注于商业化,因为该行业不能再依赖投资者提供无限的资金。盈利能力仍然是一个关键挑战——不过看上去大多数公司都不太可能在短期内解决这个问题。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政策支持 博雷顿借绿色概念申港上市
据报道,这家电动装载机和自卸卡车制造商上市筹集约2亿美元,其估值可能不低于10亿美元 重点: 博雷顿科技申请在香港上市,其电动装载机和自卸卡车业务增长强劲 公司似乎有望从中国对绿色技术制造商的大力支持中获益 阳歌 关于中国电动汽车巨大潜力的文章很多,包括最近围绕电动汽车是否受到不公平的国家支持的争议。但装载机和自卸卡车等电动工程机械这个市场受到的关注要小得多,而得益于房地产、基础设施和资源开发商的需求不断增长,这个市场也具有巨大潜力。 博雷顿科技股份公司正加紧进军这个细分市场,上周五提交给香港交易所的上市申请显示,公司拟用在香港上市筹集的资金来提高产能。 公司已聘请中金公司和招银国际作为承销商,表明规模相对较大,且主要针对中国投资者。这与Smartkarma的一份报告吻合,该报告称博雷顿拟通过上市筹集约2亿美元,我们估计该公司的估值或不低于10亿美元。 博雷顿看上去远不如比亚迪(1211.HK; 002594.SZ)和特斯拉(TSLA.US)等那么有吸引力,后两家公司凭向全球销售数百万辆电动汽车(EV)而赢得了投资者。但博雷顿也具有不少潜在优势,包括竞争较少,以及国内市场强有力的政府支持,而这种支持最近引起了外国政府的诸多批评。 上市文件中的第三方研究显示,公司的两大主要产品是电动装载机和宽体自卸卡车,去年公司这两类产品销量分别在中国排名第三和第四。按数量计算,去年装载机和宽体自卸卡车的销量分别为484台和88台,由此可见这个市场多么有限。但其增长速度相对亮眼,博雷顿指出,这种电动工程机械的市场增长速度远远快于电动汽车。 申请书援引第三方数据称,“新能源乘用车历时八年才从近乎零基础达到5.5%的市场渗透率,但新能源装载机及宽体自卸车在不到六年时间便实现了相同水平。” 公司的优势之一是它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中国曾宣布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一些人指出,最近的数据显示,由于中国迅速采用清洁技术,加上经济在多年高速增长后放缓,中国可能已经实现碳达峰。 博雷顿指出,自然资源部今年4月发布的“绿色矿山”建设优惠政策反映了国家的支持,这有可能促进它的销售。更重要的是,公司的许多客户都是大型国有企业,与普通消费者相比,这些企业更有可能购买这类电动车,以支持北京的清洁能源目标。 锂价波动影响盈利能力 博雷顿还指出,从经济角度来看,购买电动自卸卡车和装载机对车主来说也是划算的,因为可以帮助他们节省运营成本。它表示,电动装载机的典型使用寿命是五年,在此期间车主通常可以节省约120万元。对于自卸卡车车主来说,省下来的费用甚至可能更多,在五年的使用寿命中,一台车最多可节省220万元。 考虑到博雷顿今年上半年装载机的平均价约为62.2万元,而其自卸卡车的平均价为139万元,这样的节省是相当可观的。 博雷顿成立于2016年,2019年首批产品面世。自成立以来,博雷顿共进行了四轮融资,筹集资金约14亿元,去年的最近一轮筹集了近10亿元。最初,公司计划在上海纳斯达克式的科创板上市,并在2023年初提交了相关文件。但它后来改变了计划,并在今年4月撤回了申请,转向国际化程度更高的香港市场。 公司的收入状况一直相对稳步上升,不过去年,作为当电动车电池的主要成分的锂,其价格飙升至历史新高,然后在今年大幅下跌后,它的盈利能力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它的营收从2021年的2.01亿元增至去年的4.64亿元,翻了一番多。今年继续强劲增长,2024年上半年的收入,则从去年同期的1.61亿元增至2.67亿元。由于锂价飙升,公司的毛利率相当低,从2021年的3.7%下降到去年的2.0%。但随着锂价格下跌,这个数字在今年上半年回升至3.1%。 在过去三年,公司的收入结构发生了一些变化,自2022年8月推出能够重载上坡作业的自卸卡车以来,自卸卡车在总销售额所占的比例有所增加。此后,公司自卸卡车的平均售价从2021年的91.4万元大幅上涨至今年上半年的139万元。使得今年上半年自卸卡车销售额占公司收入的比例,从2023年的27.3%升至54%。 博雷顿仍处于亏损状态,净亏损从2021年的9,750万元增至今年上半年的1.54亿元。 最后,我们来快速看一下该公司可能的估值,之前曾经深受投资者青睐的美国企业Nikola Corp. (NKLA.US)是一个不错的比较对象。在此我们应该注意的是,Nikola的股价最近大跌,过去一年损失了90%的价值,这突显了电动车在西方市场所面临的困难大于在中国。然而,在大幅下跌之前,Nikola的股票市销率相对较高,约为20倍。如果博雷顿今年的营收达到5亿元,按照类似市销率计算的话,它的估值将达到14亿美元。 当然,投资者也有可能对博雷顿的股票兴趣不大,就像他们最近逃离Nikola一样。但考虑到中国政府对电动汽车制造商的支持程度要高得多,我们预计此次上市可能会在香港受到相对较大的欢迎,尤其是国有投资机构,它们可能成为该公司首次公开募股的最大买家。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协鑫科技盈警料劲蚀 中东业务或成突破点
协鑫科技发盈警,料首三季亏近30亿元,但认为产能利用率已触底回升 重点: 协鑫科技预告今年第三季亏损近15亿,当中颗粒硅售价更低过成本价 公司与阿联酋主权基金合作,中东业务或成突破点 白芯蕊 美国商务部据报或撤销部分中国光伏电池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刺激中国光伏股急升,光伏龙头之一的协鑫科技控股有限公司(03800.HK),在传闻当周(10月21日至10月25日)更狂升五成,但之后却发盈警,预告第三季劲蚀14.92亿元。 根据协鑫科技通告,预期今年首三季亏损29.71亿元,第三季则蚀14.92亿元,集团解释下半年整个行业多晶硅价格跌破生产现金成本,行业维持低水平开工量。 协颗粒硅售价跌破成本 从通告看到协鑫科技颗粒硅业务有恶化迹象,第一季生产现金成本为每公斤37.84元,售价则为每公斤55.05元,售价仍高于成本价;但到第三季颗粒硅售价较第一季大跌40.5%至32.75元,成本则只降12.3%至33.18元,变成售价低于成本价。 颗粒硅为生产多晶硅技术之一,除了颗粒硅外,另一类是棒状硅,多晶硅则是生产太阳能电池的主要原材料。目前棒状硅虽是多晶硅主要生产技术,但颗粒硅渗透率正逐渐提升,2022年占比便达7.5%。颗粒硅主要优势是生产成本降低及生产效益提高,协鑫科技曾称颗粒硅产能投资成本将可急降超过30%。 2007年11月在香港联交所挂牌的协鑫科技,为内地多晶硅龙头之一,在2011年多晶硅产能达6.5万吨,2012年实现颗粒硅试产,近年转用颗粒硅技术,同时全面退出棒状硅生产,2023年颗粒硅产能达42万吨,市占率超过15%。 尽管颗粒硅成本大幅下降有利多晶硅产业,但多晶硅行业面对供过于求问题,原因是2021年光伏需求的快速增长,多晶硅供应不足,刺激多晶硅价格持续攀升,也令多晶硅厂商利润率上升,多家企业开始加码布局,单是2023年内地多晶硅产量便达150.14万吨,按年增长约85%。 不过,内地下游光伏装机需求增长比多晶硅产能增长慢,加上下游光伏产品售价持续下滑,形成突然大幅增加的多晶硅产能未能消化,造成属上游的多晶硅行业面对产能过剩。 此外,中国出口太阳能产品需求仍弱。中国太阳能产品9月出口量为22.78GW,按年升3.2%,但出口额却只有20.2亿美元,按年大跌40.2%,明显是以降低售价换取出货量增加的造法。 尤其是欧洲当地因政策补贴未明确,市场对太阳能组件需求低迷,令光伏产品库存上升。为去库存,加剧了欧洲组件商的价格战,加上市场观望欧洲央行减息步伐,最终令中国9月出口至欧洲的光伏产品只有7.36GW,按年跌2%,按月更大跌11.6%。 美大选成光伏业关键 另一方面,美国总统大选对太阳能产业前景举足轻重。若果贺锦丽能够成为美国第一位女总统,市场相信由拜登政府订下支持绿色能源的政策会延续。 倘由共和党特朗普当选,情况将出现180度改变。特朗普曾在6月底接受《彭博商业周刊》访问时透露,太阳能占用太多空间,产生电力又不够稳定,只能在阳光充足的个别地区使用,故对光伏发电有很大戒心。 更大问题是特朗普是支持传统化石能源,多次赞扬利用天然气发电成本低兼环保,近期亦向选民承诺上任后会批准液化天然气项目。在现今人工智能缺电严重情况下,不单在美国本土加大兴建使用天然气设施,特朗普亦可能向欧洲盟友施压,由光伏及风力等新能源,转向天然气发电发展。 对于新能源企业,欧美市场未来不明朗因素多,中东市场或成突破点。其中阿联酋政府7月出台的《国家能源战略2050更新》,清洁能源在2030年份额将提高到30%,该国政府在能源领域的投资,未来7年将增加400亿至540亿美元,令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增加超过两倍,达到14.2吉瓦。 至于协鑫科技于6月时便公布,旗下的协鑫苏州与阿联酋主权基金全资附属公司MDC POWER订立合作协议,探讨合作开发阿联酋首个多晶硅生产设施项目,一旦成功,意味协鑫科技颗粒硅技术出海,将成集团业务新增亮点。 整体来讲,协鑫科技在盈警中表示产能利用率触底回升,有望率先走出行业困境,但目前光伏供应需求仍失衡,市场预期协鑫科技今年见红机会大,估计2024年亏损会26亿元,未来能否止血,中东业务将十分关键,在业绩仍未能扭转前,相信股价难有突出表现。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3800.HK
会员内容
消费
中国业务急下滑 百威前景不乐观
受到中国经济放缓影响,百威亚太在中国的业务下滑,影响集团业绩 重点: 百威亚太首九个月盈利按年跌15% 公司尝试加强向高端产品迈进 刘智恒 去年才迎来一份亮丽业绩的百威亚太控股有限公司(1876.HK),今年情况急转弯,首三个季度业绩下滑,当中最核心问题是期内中国业务持续回落,拖累整个集团盈收。 今年首三季,百威亚太共销售71.2亿公升啤酒,按年跌8.1%;收入51亿美元(363亿元),按年跌6.1%,股东应占溢利更跌15%至7.8亿美元。公司指出,销量减少主要是受中国表现放缓影响,虽然韩国的表现强劲,但只能抵销部分中国收入下滑的影响。 按地域区分,百威亚太包括东部及西部,前者分别是韩国、日本及新西兰,后者包含中国、印度、东南亚。然而,东部在公司的收入占比有限,相反西部占比接近九成,虽然公司没将中国的销售数字及收入具体列出,但中国在西部的占比处于主导地位,因此中国销售的起跌,对集团的影响举足轻重。 中国业务接连下挫 2023年底开始,百威亚太的中国业务每况愈下,去年第四季度销售按年已下跌3.1%,今年首季度销量进一步跌6.2%,收入则减少2.7%。第二季情况更差劲,销量按年减少10.3%,收入大跌15.2%。 到第三季度,问题变得严峻,中国的销量下跌14.2%,收入则按年跌16.1%。公司解释,内地的消费意愿疲弱,特别是餐饮渠道人流及消费均减缓。 事实上,内地整个啤酒的大环境早已出现变化。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急速发展,加上人口红利,人们消费力不断提升,令啤酒的销量一路高歌猛进,更超越美国成为啤酒销售第一大国。 啤酒市场拐点:2013 经过高光时刻后,渗透率及消费力渐饱和。内地啤酒消费主要的群体是26至35岁人士,他们占据总消费的40%,随着内地人口老龄化,而新生代的出生率又接不上,直接影响到啤酒的销售。 除了人口结构问题,随着人们渐富有,对于身体就更加重视,饮食要讲求均衡健康,对身体不利的饮食倍加注意,因此对啤酒的销售亦有所影响。 还有,近年许多不同类型的饮料推出市场,即使是酒,也有不同酒精度及味道的种类,令人们选择更多,也间接蚕食了啤酒的市场。 2013年是中国啤酒产量的见顶之年,之前啤酒产量连年上升,直至该年达至近5,000万千升后,产量就开始呈现轻微下调。 高端偏遇消费降级 面对市场改变,啤酒企业龙头都改变策略应对,其中就是走高端路线。早前嘉士伯中国总裁李志刚就指出,啤酒行业走高端化,渐已成为行业共识及市场趋势。至于所谓高端,是要有创新及具质量的产品,或提升现时产品质量;另外,在包装上也要多花功夫,让人有高尚感觉。 虽然各大啤酒企业也深明要打高档市场﹐但知易行难,特别今天内地经济情况让人担忧,人们的消费意欲大减,尽量减低非必需品开支,对于高价值的产品未必太热衷,在消费下沉的氛围中,要开拓高档啤酒市场并不容易。 目前中国内地的啤酒市场主要由五大企业占据,分别是华润啤酒(0291.HK)、青岛啤酒(168.HK)、百威、燕京及嘉士伯,光就这五家企业就占去92%市场份额,其中百威市占率约两成,位列五强的老三。 大环境不理想,除非百威能抢占别人的市场份额,否则业务大体也跟市场同步。现时百威亚太的延伸市盈率近19倍,龙头的华润啤酒为17倍,青岛啤酒为14倍,似乎百威亚太的估值也并非便宜。 投资银行对百威亚太也有所保留,摩根士丹利指百威在中国啤酒市场的销量逊预期,故将全年的销售预测下调2%。高盛将公司的2024至2026年销售预测,分别下调1%至3%,虽续维持“买入”评级,却将目标价下调8.2%至10.1港元。瑞银亦如是,虽续维持“买入”评级,却将目标价由13.78港元降至11.72港元,降幅近15%。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1876.HK
叮咚买菜摸出新模式 连续三季录盈利
这家生鲜电商报告称,截至9月的三个月内,连续第三个季度实现盈利,目前利润率超越克罗格,并迫近沃尔玛 重点: 叮咚买菜三季度收入增长27%,并连续第三个季度实现盈利 这家生鲜电商调整了业务模式,专注于更富裕的市场,尤其是其总部所在的长三角地区 阳歌 对生鲜电商叮咚(开曼)有限公司(DDL.US)来说,这是一段漫长的旅程,自2017年成立以来,公司已亏损数十亿元。但在进行大量尝试后,公司终于找到了可以持续盈利的秘诀,使其从众多同行中脱颖而出,在中国庞大但竞争极其激烈的生鲜市场,几乎多数公司都在亏钱。 根据周三发布的最新业绩,截至9月底的三个月内,叮咚买菜连续第三个季度实现盈利,当季净利润1.33亿元。自一季度报告盈利1,230万元以来,公司今年一直保持盈利。二季度盈利增长至6,710万元,这意味最新盈利环比增长了一倍。 叮咚买菜成立仅七年,却对业务模式进行了多次调整。和很多同行一样,叮咚买菜被中国庞大的生鲜杂货市场吸引,最初试图成为一家面向所有人的生鲜杂货商,不仅在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市场,还有中小城市。 但它发现,小城市对成本的敏感程度远高于大城市。使其在与拼多多(PDD.US)和美团(3960.HK)等对手的竞争中处于劣势,通过将大部分生鲜业务外包给第三方,拼多多和美团大幅降低了成本结构。相比之下,叮咚买菜从仓储到配送的大部分业务都自己处理,这提高了质量和服务水平的稳定性,但也增加了成本。 叮咚买菜发现,上海、南京等大城市的消费者愿意为了更稳定的服务和产品支付溢价,而小城市的消费者则更热衷于最低价格。因此,公司几年前开始退出小城市,将重点放在相对富裕的长三角地区,包括其总部所在地上海。 随着重心的转移,它在相对富裕的地区提高了门店密度,以便更好地服务那里的客户。与此同时,公司尝试将重心更多地放在高端产品上,包括自有品牌产品,它们的利润率普遍高于蔬菜等普通生鲜和米面等主食。 此模式的成功在叮咚买菜的净利润率上体现得最为明显,其净利润率从今年第一季度的0.2%,稳步提高到了第二季度的1.2%,最新报告期内更是达到了相对较高的2.0%。也就是说,叮咚买菜的最新利润率,超过了美国超市巨头克罗格(KR.US)最新季度的1.37%,但仍落后于沃尔玛(WMT.US)的2.66%。 不过,能与全球最大的两家超市运营商相提并论就已经很不错了。相比之下,叮咚买菜的中国上市竞争对手中,包括实体超市运营商高鑫零售(6808.HK)和永辉超市(610933.SH),大部分都在亏损,因此净利润率为负。 股东乐开花 财报公布当天,投资者对叮咚买菜快速增长的利润表示欢迎,将其股价推高了13%。由于担心特朗普可能当选美国总统,当天大多数在美国上市的中国股票都大幅下挫,这个涨幅就更加了不起了。 此次反弹使叮咚买菜的美国存托股票(ADS)收于4.45美元,是过去20个月以来的最高水平。不过,在这里,我们仍然应该注意到,该股较2021年23.50美元的IPO价格下跌了约80%,那时正处于市场对在美上市中国公司的情绪转冷前夕。该股目前的远期市盈率(P/E)为18倍,领先于克罗格的13倍,与美团的22倍相差也不大。 值得注意的是,自今年初以来,分析机构对该公司的看法迅速改善。在雅虎财经调查的9家分析机构中,有6家现在将该公司评为“买入”或“强烈买入”,多于年初的5家。更重要的是,这些分析机构已将公司今年的收入预测上调至增长9.8%,是年初预期增长4.3%的一倍多。 财报显示,公司三季度营收较上年同期的51.4亿元大涨27.2%至65.4亿元。公司将强劲增长归因于人们下单量增加,及其在长三角地区的网络扩大。在财报电话会议上,公司指出在最新报告期内,长三角地区13个较小市场的销售额同比增长超过50%。 公司并未对今年最后三个月的业绩提供具体指引,但表示“预计四季度和今年将实现可观的同比增长”。 叮咚买菜的支出中,有很大一部分来自其所售杂货的成本,相对较难降低。但它对履约成本(如仓储和配送)有了更多的控制权。随着专注度的提高,叮咚买菜在最新季度,将履约成本降低至收入的21.4%,而去年同期为23.2%,这也是它能够实现如此可观的利润率和盈利能力的主要因素。 分析机构对公司的乐观情绪,不仅反映叮咚买菜已练就提高效率的技巧,也反映随着经济放缓,中国消费者成本意识日益增强。餐饮业感受到了消费者减少外出就餐带来的压力,这为像叮咚买菜这样的平台带来了优势,它们满足了精打细算的消费者在家就餐的需求。 叮咚买菜目前现金流稳健,其现金和短期投资储备从去年同期的41.6亿元,增加到9月底的43亿元。事实上,没有什么能阻止叮咚买菜继续保持最近的势头,因为看起来目前的商业模式让它处于有利地位,甚至可能从消费者越来越谨慎的局面中受益。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DDL.US
寻找新方向 灿谷全力拓展国际市场
这家汽车贸易商旗下的出口导向平台AutoCango.com流量迅速增长,自3月上线以来,访问量已达37万次 重点: 灿谷正积极扩大客户群和支持服务,将中国的汽车出口到世界各地,其AutoCango.com网站拥有6万名注册用户 这家汽车贸易商拥有38亿元的现金和短期投资,助力其拓展新的全球和国内业务 阳歌 一切都是为了建立良好形象。 这是汽车交易服务提供商灿谷集团(CANG.US)最新业绩中的关键信息之一,它正在将业务重心从中国国内汽车市场拓展到全球舞台。确切地说,灿谷借力中国最近崛起为全球最大新车出口国的东风,致力成为中国二手车出口的领导者。 同时,灿谷并未完全退出其本土市场。尽管中国汽车销售近期表现低迷,但依然是全球最大汽车市场。不过,公司已逐渐淡出直接参与国内汽车交易,通过为他人交易提供服务、赚取手续费以及提供相关增值服务来获得更高利润且风险更低的收入。国际扩张对于灿谷来说是全新的尝试,AutoCango.com网站上线刚刚半年有余。较早推出的“灿谷优车”服务也是去年初才上线,意味公司尚未从这两项业务中取得太多收入,并且仍需要把它们培养为未来的主要增长引擎。 来自大量现金储备的利息,以及正在逐步收缩的汽车金融服务仍然在为公司带来收入。不过投资者还是在期待国际业务何时能带来首笔收入,以及其国内初创的汽车交易服务何时能够取得规模化发展。AutoCango.com上线八个月以来,灿谷多方发力,以期在汽车交易和相关服务方面尽快达成交易并产生收入。引发关注是基本要求之一,比如让公司信息出现在搜索结果当中。这也是我们前面说的,建立良好形象的重要性。 公司业绩报告表示,在上线后的较短时间里,AutoCango的访问量已超过37万次。相比下,较早的“灿谷优车”服务运营了近两年,访问量不及前者,只有28万次。AutoCango.com的大部分流量来自最近几个月,最近网站的注册用户数量从8月底的2万名增长了近两倍,目前已接近6万名。 对于一个从零开始的网站来说,这个数据可以说相当不错,体现了公司对搜索引擎优化的重视,也视其为未来成功的关键。CEO林佳元在电话会上表示,搜索引擎优化和其他努力迄今已经帮助AutoCango.com在搜索结果页面上出现了逾241万次。他还说,到今年年底,这个数字预计将超过400万次。 网站目前上架了6.5万款车型,提供10万件产品。林佳元表示,公司已收到来自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购车咨询,网站到明年初预计将支持15种语言。 新兴市场 灿谷没有明确指出其全球战略的目标市场,但发展中市场似乎是中国二手车出口最合适的选择之一。海关数据显示,今年前八个月,中国出口了约400万辆汽车,同比增长39%,因为越来越多的车企将目光投向海外,以抵消国内销售放缓的影响。它们的首选目的地都是发展中市场,俄罗斯居首,其次是墨西哥、阿联酋和巴西。 几乎所有这些出口都是新车,而灿谷专注于二手车,实际上是在开辟一个全新的市场。对公司来说,这可能是个机会,因为不会面临太多竞争,而且二手车不太可能面临一些国家目前针对中国新车设置的贸易壁垒。 但选择二手车意味着灿谷必须应对更多小型且不那么成熟的买家,他们在车辆检查、清关等多个方面需要更多支持。公司与多方伙伴合作来提供此类服务,并在最新电话会议中表示,已在四个市场建立了清关合作关系。林佳元表示,该公司的战略是“逐步在非洲建立业务代理框架……在通关和物流等关键领域为潜在客户提供服务”。他暗示可能会进行一些海外并购来实现其中的一些目标,他说:“我们还在全球范围内积极寻求前瞻性的战略投资机会”。 在国内,灿谷仍在努力推进专注于中国市场的“灿谷优车”平台,该平台迄今为止累计访问量为28万次,较三个月前增长了21%。灿谷继续为使用该平台的第三方交易商开发更多服务,包括与专业的第三方检测团队密切合作,最近推出了车辆快速检验和上架服务。 灿谷的汽车交易服务三季度营收仅120万元,而来自售后服务的总收入约为800万元。灿谷本季度总收入2,700万元,较去年同期的3.54亿元大幅下降,原因是该公司放弃了之前直接交易汽车的业务。 公司当季净利润为6,790万元,主要得益于利息收入和一笔与原来的汽车融资业务有关的巨额收益等非经营性因素。因此,公司成功将现金和短期投资从三个月前的36.5亿元,增加到了38 亿元左右。 这些现金是灿谷目前最重要的资产之一,它将用于推动公司的国际扩张,包括未来的并购以及开展全球业务所需的人才与系统建设。 与此同时,投资者似乎愿意给公司一些时间来制定最新的路线图。灿谷股价在最新业绩公布后的第二天上涨了1.1%。今年以来,股价已上涨近两倍,仅9月中旬以来就上涨了60%。相比之下,国内竞争对手和行业领导者汽车之家(ATHM.US; 2518.HK)的股价今年基本没有变化,而规模较小的优信(UXIN.US)则下跌了40%以上。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CANG.US
收入缩水亏损持续 多尼斯贵得没道理
这家宠物产品生产商的股价自2月以来上涨了10 倍以上,尽管公司报告称,截至6月的最新财年收入下降了15.6% 重点: 多尼斯的收入在截至6月的财年下降至1,480万美元,连续第二年亏损 这家宠物产品生产商的股价自2月以来一路飙升,在5月通过私募筹集资金500万美元后,股价上涨逾七倍 阳歌 宠物照护在中国可能是一门大生意,但对销售从项圈到梳毛刷和水碗等宠物产品的公司来说,并非如此。雪上加霜的是,在当前经济充满不确定性的环境下,中国消费者可能会减少在此类非必需品的支出。 宠物拥有率已相当高的西方市场,可能会为这些专门从事宠物行业的中国公司带来更光明的前景,但这些市场不仅已十分成熟,竞争也非常激烈。 这些现实都在多尼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DOGZ.US)的最新财务业绩中得到充分体现,在2022年达到顶峰后,公司的收入在最新财年继续呈下降趋势。我们稍后再来细看这份财报。 首先,我们应指出多尼斯的另一个特点,就是今年其股价大幅上涨。自2月份以来,该股已上涨逾10倍,其中大部分是在公司5月进行了500万美元的私募融资后上涨的。股价大幅上涨使这家在过去两个财年连续亏损的公司市值高达7亿美元。 换句话说,按去年不断萎缩的销售额计算,公司目前的市销率高达近40倍。相比之下,全球同行Chewy (CHWY.US)和Wag! Group (PET.US)的市销率要低得多,分别为1.04倍和0.33倍。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多尼斯的股票到底怎么了,目前的巅峰价格是否可持续——我们将在本文后面的部分探讨这些话题。 但首先,我们来关注一下多尼斯的最新业绩,这些数据几乎没有什么值得拿出来宣传的。多尼斯2017年在纳斯达克上市时,情况看上去要乐观得多,当时中国经济蓬勃发展,人们非常乐意为自己的宠物提供最好的项圈、狗狗服装和其他配件及服务。 根据同样提供宠物护理产品的波奇宠物(BQ.US)2021年的招股说明书中的第三方市场数据,2019年至2024年,中国在宠物护理方面的支出预计将以每年17%的速度增长,最终达到4,495亿元。招股书指出,首次养宠物的人占中国市场的80%,2019年有22.8%的中国家庭拥有宠物,这预示着巨大的增长潜力。 时间快进到现在,波奇宠物的市值从鼎盛时期的数亿美元,缩水到仅剩200万美元,公司去年被迫离开纽约证券交易所的主板,转向规模较小、交易清淡的美国证券交易所。 多尼斯似乎没有面临这种命运的危险,至少从其目前的市值来看是这样,当前市值足以维持它在纳斯达克的上市地位。然而,如果其过度膨胀的股票价格出现回落,这情况在某个时刻似乎很有可能出现。 国内外营收下滑 多尼斯报告称,在截至6月份的财年,公司营收从上年的1,760万美元下降15.6%至1,480万美元。它的营收在2022财年达到2,700万美元的峰值后,连续两年下滑。 虽然我们提到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但也该指出,多尼斯实际上大约三分之二的收入来自海外销售宠物产品。这部分业务在最近一个财年下降了10.6%,而国内销售额则暴跌24.4%。 首席执行官陈四龙表示:“由于国内市场的激烈竞争和中美之间持续的贸易争端,我们继续面临挑战,这些因素正影响并可能继续影响我们近期的国内和出口销售。” 公司大部分收入来自传统宠物产品,占其收入的六成,其余大部分来自更为高科技的产品,即集团所谓的“智能”产品。这类智能产品已成为公司最大的短板,最新财年该类别的收入下降了41%,降至440万美元。该类别的下降在国内和国外市场均出现,表明人们在宠物消费上的支出意愿不如以往。 多尼斯在控制成本方面做得很好,最新财年的净亏损从前一年的750万美元缩小至610万美元。公司的现金在6月底上升至700万美元,较一年前的450万美元有所增加,这得益于5月份的500万美元私募,由此可见,多尼斯近期不会面临现金短缺。 这让我们回到公司股票走势的问题上。在2017年首次公开募股后,多尼斯的股价大多处于下跌状态,后在2021年,在市场看好海外上市的中国股票时,多尼斯股价曾短暂飙升。但之后公司股价暴跌至1美元以下,迫使多尼斯在一年前将20股合为1股。 该股在2月左右开始回升,然后在宣布定向增发后,股价真正起飞,定价为每股2.5美元,比当时的股价低50%以上。自宣布配售以来,该股已从约6美元跃升至最新收盘价45.50美元。 所有这些都表明,私募投资者(在公告中未透露姓名,现在持有该公司18%的股份)可能在股票大幅上涨中发挥了作用。我们还看到其他许多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成为了类似于GameStop(GME.US)的“模因股票”,因此多尼斯的股票可能只是成为了投机买家的玩具。 总言之,对于一家收入缩水且亏损的公司来说,没有什么能证明这种估值和股价上涨是合理的。因此,如果明年股价出现较大幅度的回调,将这只被高估的股票带回现实,我们也不感到惊讶。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DOGZ.US
瑞幸出海库迪寸土不让 海外大战一触即发
中国最大的咖啡连锁店正加速进军海外,而成立两年的库迪咖啡也不甘人后要进军海外市场 重点: 由于国内竞争依然激烈,需求疲软,瑞幸咖啡在新加坡迈出海外扩张第一步后,计划向美国和其他市场扩张 在截至9月的三个月内,这家廉价咖啡连锁店的季度收入首次突破100亿元,同比增长41% 肖林 “走出去”过去是,现在也依然是中国企业在寻求新的增长机会、摆脱国内激烈竞争时的口头禅。但随着中国企业在海外也越多地碰到国内对手,这情况中的后半部分,即为了逃避竞争而走出去,正迅速成为明日黄花。 先是智能手机生产商,然后是珍珠奶茶和电动汽车制造商。现在,中国两家最具进取心的咖啡连锁企业瑞幸咖啡(LKNCY.US)和库迪咖啡准备在海外展开厮杀。库迪咖啡是瑞幸咖啡的克隆版,由瑞幸咖啡最初的两位创始人,在会计丑闻被扫出门后所创立。 库迪在中国发起一场残酷的价格战,它的大部分咖啡每杯只卖9.9元,约合1.26美元,促使瑞幸咖啡也加入战团,采取同样的价位。由此引发的咖啡大战伤害的不仅是瑞幸咖啡,也伤害了中国的整个咖啡行业,包括全球巨头星巴克(SBUX.US)。 上周公布的最新季度业绩显示,尽管在海外扩张的第一站新加坡(去年,瑞幸首家海外门店在新加坡开业)遭遇亏损,但它表示正在美国和其他市场探索机会。与此同时,公司还报告称,得益于大举开新店,收入增长强劲,而且在加入这场价格战一年多后,利润率趋于稳定。 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郭谨一在公司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国际市场充满机遇,但也带来了严峻挑战。”《金融时报》报道称,瑞幸最早可能会在明年开出美国首店,目标是纽约等有大量中国留学生和游客的城市。咖啡中国售价在2美元或3美元,向星巴克和其他价格更高的连锁店发起挑战。据国内媒体报道,该公司还计划进中国香港,在那里开两家新店。 进军美国市场对瑞幸来说,是某种程度上的回归,因公司在2020年因涉及22亿元销售造假的丑闻而被纳斯达克摘牌,并被罚款1.8亿美元。 近五年后,瑞幸在新管理层的带领下似变得更强大。它已超越星巴克,成为中国最大的咖啡连锁店。但它仍然受到两位联合创始人陆正耀和钱治亚的困扰,他们在库迪大力复制瑞幸的策略。 中国初创公司对价格战并不陌生,自2010年代初以来,它们就利用这种烧钱的策略迅速扩张,打造出了滴滴和拼多多等科技巨头。凭借低价而声名鹊起的瑞幸,现在正从库迪那里品尝自己做成的苦果。这个更年轻的竞争对手,在福州开出首家门店仅几个月后,就于去年初开始了它的9.9元定价策略,迫使瑞幸加入战场。 闪电扩张 自那以来,库迪以闪电般的速度开设新店,上月门店数量突破1万家,并计划到明年底再增加4万家门店。据多家媒体报道,库迪采取了让瑞幸走到今天的那种激进策略,包括奖励在后者附近开设门店的特许经营商。 激烈的价格战正在挤压瑞幸的盈利能力,尤其是同店销售额,不过最新财报显示价格战的影响有所放缓。 瑞幸最近一个季度的收入总计102亿元,截至9月的三个月里首次突破100亿元大关,同比增长41.4%。尽管这个增长让人觉得很厉害,但仍落后于该公司同期门店扩张的速度——门店增长了61%,达到21,343家。 由于新店开张速度很快,瑞幸的运营费用也居高不下,占总收入的84.7%。这些费用较去年同期增长38.2%,与收入增长大致持平。 价格战和快速扩张的影响,在公司的同店销售额中表现最为明显,三季度同店销售额下降13.1%。尽管这一数据看似不佳,但实际上比前两个季度有所改善——前两季度均出现了逾20%的跌幅。去年同期同店销售额增长了19.9%。 星巴克在中国的同店销售额也受到影响,在截至9月的最近一个季度下降了14%。 一个积极的迹象是,瑞幸的门店利润率在三季度显示出企稳的迹象,经营利润率甚至从去年同期的13.4%提高到三季度的15.3%。帮助公司在本季度实现净收入13亿元,高于去年同期的9.88亿元。 瑞幸的股票仍在纽约场外交易,财报公布后,它的股价连续两天上涨,周五回吐了部分涨幅。尽管中国股市最近出现了一轮牛市,但瑞幸的股价仍较去年下跌了约25%。公司股票的市盈率为24倍,低于星巴克的30倍,但高于快餐运营商百胜中国(YUMC.US; 9987.HK)的22倍,后者也在大举进军咖啡领域。 瑞幸的海外扩张始于2023年3月,当时它在新加坡开设了两家门店。据媒体报道,仅过了九个月,库迪就出现了,开出了新加坡首店,一杯咖啡3.99新元,比瑞幸5新元的均价低20%。 瑞幸表示,截至三季度末,该公司在新加坡开设了45家门店,今年前九个月在新加坡录得约7,630万元的亏损。 库迪抢先进入美国市场,去年在夏威夷开设了第一家门店,今年初在洛杉矶开设了第二家门店,以2.99美元的价格售卖美式咖啡。 瑞幸预计短期不会从国际扩张中盈利,公司会遵循在中国市场采取的战略,首先争取显著的规模。公司表示,鉴于在美国将面临来自老牌企业的激烈竞争,将通过“审慎考虑和严格的执行计划”来进军当地市场。 董事长郭谨一表示:“需要耐心、时间和持续投入。”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LKNCY.US
医疗保健/生物技术
脑动极光上市获开绿灯 数字疗法长期亏损堪忧
中国首家将脑科学与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以开发医疗级数字疗法产品的公司,获港交所批准上市 重点: 美国此前有两间数字疗法领域的上市公司退市,原因是持续的财务亏损和资金短缺 实控人控股的永泰生物至今仍未有商业化产品,上市后股价缩水逾八成,令脑动极光的上市计划添上阴影 莫莉 近期港股表现不俗,新股市场随之回暖,不少多次递表的公司也相继获得港交所入场券。来自浙江绍兴的脑动极光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在二次递表港交所后,曾于8月22日通过港交所聆讯,10月底新增上半年业绩数据后,第三度向港交所递表,并迅速通过聆讯。这间主攻认知障碍数字疗法的公司,有望近期登陆港股市场。 招股文件显示,脑动极光成立于2012年,是中国首家将脑科学与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开发医疗级数字疗法产品的公司,其产品管线涵盖由血管疾病、神经退化性疾病、精神疾病、儿童发育缺陷等诱发的广泛认知障碍的测评和干预。 脑动极光的核心产品“脑功能信息管理平台软件系统”是一款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的医疗级数字疗法产品,这款产品将脑科学临床经验与深度神经网络算法相结合,用于评估患者病情,并能提供个性化的数字疗法治疗方案。 2018年,该系统获得湖南省药监局发出的第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并于2020年获批用于血管性认知障碍、失语症、阿尔茨海默病、抑郁症等8种适应症的筛查、评估、康复和数据分析,是中国首款获得监管批准的认知障碍数字疗法产品。 脑动极光主要向医院提供软件系统,使医院能够利用系统对其认知障碍患者进行测评和干预,医院会根据患者的在院使用系统集成软件解决方案情况及医保目录,协商确定的价格向公司支付费用。此外,公司也直接向院外个别患者提供系统集成软件解决方案,价格为一个月480元。 数字疗法(Digital Therapeutics)是一种利用数字技术预防、诊断、管理及治疗疾病的医疗保健测评和干预工具。在认知障碍数字疗法领域,全球约有13家公司拥有约19款获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批准的产品,涵盖各种适应症引起的认知障碍,中国则有约100款同类产品获批。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数字疗法明星企业Pear Therapeutics已于去年4月申请破产保护,另一间数字医疗企业Better Therapeutics也在去年3月退市,这两间数字疗法公司都因为持续的财务亏损和资金短缺而难以为继。其中,Pear Therapeutics作为曾经的“数字疗法第一股”,在2021年底登陆纳斯达克时估值约16亿美元,破产后,其资产仅以600万美元的价格拍卖,投资者遭受巨额损失。 实控人中途加入 脑动极光也同样长期处于亏损状态。在2022年、2023年和2024年上半年,脑动极光分别获得1,129万元、6,720万元和5,189万元收入,呈上升趋势,但由于研发开支高企,加上录得明显金融负债公平值亏损,同期分别录得净亏损5.02亿元、3.59亿元和1.14亿元。事实上,该公司成立12年以来,一直都未能获利。 或许是预见公司财务表现不佳,脑动极光的创始人之一、脑科学领域学者向华东在2020年7月辞职,并且在2020年底将持有的全部股份转让。2020年12月,港股另一间生物医药上市公司永泰生物(6978.HK)的董事长谭铮开始不断入股脑动极光,目前他已经成为脑动极光的主席和控股股东之一,持股比例为25.38%。 谭铮加入后,脑动极光在资本市场的募资速度也加快。2021年9月,公司完成B+轮融资,投后估值5.13亿元,2022年3月获得安吉舜佃、天津诚业等投资方1.38亿元的C轮融资,投后估值大幅跃升至26.75亿元;2023年3月完成C+轮融资时,脑动极光每股股价为180.68元,投后估值为26.9亿元。 让人意外的是,在脑动极光首次申请上市前四天,即2023年8月4日,作为联席保荐人的中金资本,突然接手大股东购入的700万美元股份,让公司的投后估值升至3.9亿美元。 根据招股书,此次赴港上市,脑动极光拟将募集资金分别用于研发、推进更多适应症的临床试验、协助更多医院建立新认知中心,以及加强公司AI技术能力等。 虽然伴随中国老龄化,认知障碍患者人数不断上升,相关的数字疗法或许存在广阔前景。但不可忽视的是,谭铮掌舵的另一间生物医药上市公司永泰生物,至今仍未有商业化产品,该公司2020年以每股11港元在港股上市后,最近股价已跌破两港元,市值缩水逾八成。尽管脑动极光已具备一定收入能力,但其盈利前景将受投资者长期关注。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现金紧绌的觅瑞 成败还看 “滴血验癌”
这家新加坡公司的产品能够透过血液检测筛查胃癌,“滴血验癌”技术能否重获市场青睐? 重点: 胃癌血液检测产品GASTROClear有望今年第四季在中国获批 公司先後兩次申港上市未成功,最近再遞交申請 李世达 当2018年美国Theranos公司被揭露造假后,“滴血验癌”的概念立刻跌落神坛,但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透过血液检测癌症已非天马行空。新加坡Mirxes Holding Company Limited(下称觅瑞),便推出一款能够透过血液检测胃癌的miRNA(微小核糖核酸)检测组,目前已成功商业化。 凭借“滴血验癌”的高科技光环,觅瑞近日递表港交所申请上市,中金公司与建银国际为其联席保荐人。觅瑞曾于2023年7月25日、今年4月30日两次向港交所递表。 申请文件显示,觅瑞于2014年在新加坡成立,是一家微小核糖核酸技术公司,专注于疾病筛查诊断解决方案。截至2024年10月31日,公司拥有一种核心产品(GASTROClear)、两种商业化产品(LungClear与Fortitude),以及六种处于临床前阶段的候选产品。 其中核心产品GASTROClear可基于血液进行胃癌筛查。公司称,GASTROClear是全球首款也是唯一一款获批准进行胃癌筛查的体外诊断医疗器材。该产品对一期胃癌的检出率达到87.5%,高于传统胃镜检查的66%。但缺点是特异性(specificity)仅有68.4%,低于胃镜检查的99.5%。低特异性意味着更容易将不是检验目标的其他东西鉴别为阳性。 目前,GASTROClear已于2019年5月获得新加坡卫生科学局(HSA)的C类IVD(体外诊断医疗器材)证书并成功商业化,且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突破性医疗器械”称号,同时也在泰国获得批准。 除GASTROClear外,公司还有肺癌检测产品LungClear、新冠肺炎检测试剂Fortitude两项商业化产品。 靠新冠试剂撑起营收 由于其核心产品的高技术含量,觅瑞吸引了包括Rock Springs Capital、高榕资本、Central Road及CR-CP Life Science Fund等青睐,这些机构共投资约1.7亿美元(12.1亿元)。其中持股22.03%的Central Road,背后实控人为淘宝原总裁孙彤宇。 不过,尽管拥有“滴血验癌”的明星技术,公司仍陷入连年亏损的泥沼。申请文件显示,2021年至今年上半年,公司分别录得股东应占亏损308.1万美元、5,664.2万美元、6,922.5万美元及4,445.1万美元,亏损持续扩大。 收入方面,2021年公司为6,065万美元,但2022年及2023年则仅有1,776万美元及2,419万美元,今年上半年录得956.6万美元,亦较去年同期下跌3.3%。 业绩高开低走,主因是前期营收主要依靠新冠肺炎检测试剂Fortitude带动,随着疫情趋缓,政府相关支持措施减少,Fortitude需求下降,公司营收相对下滑,在研发与营销开支有增无减的情况下,亏损直线上升。 以Fortitude为主的传染病业务,在2021年占总收入比重高达89.6%,至今年上半年仅占27.2%。与此同时,GASTROClear产品及服务的收入在今年上半年录得267万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61%,占总收入比重从2021年的2.2%增至28%,反超Fortitude业务,显示GASTROClear正在增长。 目前公司主要的收入,来自“精准多组学服务”(Multi-Omics),该业务是向生物制药公司、政府机构或学校提供检测方案,有关收入占总收入约44.1%。而LungClear业务仅贡献0.7%。 明年中国市场推售 目前,觅瑞的收入主要来自东南亚地区,去年占收入比重逾七成。要将“滴血验癌”变现,主要的关键仍在于能否进入更大的市场,尤其是人口庞大的中国。…
信达生物市值缩水逾百亿 创始人入股子公司被叫停
信达生物将负责海外业务的全资子公司两成股权,以资产基础评估的估值出售给公司“一把手”,但计划最终被叫停 重点: 公司解释,管理层入股子公司,可以减少上市公司对高风险子公司的增资 Fortvita过去两年亏损的6亿元由上市公司买单,但此次交易的估值却只有5.7亿元,引起市场不满 莫莉 在医药行业即将重现牛市之际,创新药第一梯队玩家信达生物制药(1801.HK)的股价却逆市下行,不仅单日市值暴跌近百亿港元,在管理层召开业务电话会之后,也未能止住跌势,股价连续四个交易日下滑,市值缩水超过160多亿港元。其股价短期内剧烈震荡,与公司创始人涉嫌超低价买入公司核心海外子公司股权相关。在投资者以实际行动表达不满后,11月3日晚间,信达生物宣布终止这一收购协议。 信达生物在10月25日收盘后披露的公告显示,公司创始人、现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俞德超实际控制的Lostrancos,以2,050万美元的价格,认购信达生物负责海外业务的全资子公司Fortvita约20.39%股份。交易完成后,信达生物持有的Fortvita股权,将由100%摊薄至79.61%。 俞德超是Lostrancos的唯一董事,持有Lostrancos 82.93%的股份,信达生物另一名执行董事奚浩及一名独立第三方投资者,则共同持有Lostrancos 17.07%的股份。Fortvita的公开资料有限,在10月29日举办的信达生物业务更新说明会上,俞德超介绍,公司在2021年定下了全球化发展道路,因此在海外建立实验室、招聘临床人才,同时将2018年以来在美国、欧洲、新加坡等市场的海外业务统一整合至Fortvita名下,成为上市公司全资持有的独立主体。 信达生物并未详细披露Fortvita持有的海外管线权益,仅仅强调在研项目均处于早期,即使进入临床的项目,也仅在临床早期,存在更高风险。因此,管理层入股子公司,可以减少上市公司在这方面的增资,信达生物在公告中称,此举“充分反映彼等长期坚定发展海外业务的投入和决心”。 可是,对于中国的创新药企业而言,海外发达地区的药品价格远高于国内,而中国的医保谈判限制了药品的利润空间,“出海”是获得更高回报的重要路径。信达生物旗下的PD-1信迪力单抗曾经有望成为第一个在美上市的国产PD-1,可是由于缺少欧美人种的临床数据,2022年遭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拒绝上市申请,此后信达生物在海外市场几乎没有了动静。 未考虑预期溢价 即便如此,信达生物并没有就此放弃海外市场,Fortvita仍在持续进行海外临床试验。其中,信达生物旗下被视为有较大潜力的潜在同类最佳(Best-in-class)产品IBI343治疗晚期胰腺导管腺癌,亦已获得FDA快速通道资格认定,即将在美国启动临床试验;潜在同类首创PD-1/IL-2双特异性抗体融合蛋白IBI363,也在中国、美国、澳洲同时开展1/2期临床研究探索。在2022年、2023年,Fortvita分别亏损3.31亿元、2.71亿元,这些亏损全部由信达生物承担。 在此次股权交易中,Fortvita的估值仅仅只有8,002.6万美元,甚至不及过去两年信达生物为其输血的额度。第三方估值师安永称,考虑到Fortvita临床试验、商业化及生产存在相关的固有风险,暂无对公司的财务预测以及缺少公开市场的同类可比公司,放弃使用收益法或市场法对Fortvita进行估值。因此,其采用的是资产基础评估,即Fortvita总资产约2.34亿美元,主要包括银行结余及现金、预付款项及其他应收款项、机器及设备、无形资产以及使用权资产,减去已估值总负债约1.54亿美元。 估值偏低是投资者对此项交易最为不满的一点,对于一间拥有多项颇具前景管线权益的生物医药企业,在管线尚未产生收益的阶段,却采用资产基础估值法,忽略未来管线上市或者对外授权之后可能产生的巨大收益,这并不符合生物医药行业的投资逻辑。此外,加上认购方是最了解公司管线进度、商务谈判进展的“一把手”,很难不让人怀疑当中的奥妙。 无独有偶,根据香港联交所披露易数据,俞德超在此次交易披露之前的9月30日和10月2日,合计减持信达生物325万股,总金额约1.52亿港元,与Lostrancos收购Fortvita的金额相近。换言之,俞德超甚至不需要自己掏出真金白银,就通过左手换右手,将自己持有的信达生物股份,换成更有风险、但也更有潜力的海外子公司股权。 这种“贱卖优质资产”的操作,不仅让信达生物的市值大幅缩水,也同样收到主要股东的不满。在周一早上举办的业绩更新说明会上,俞德超直言:“我根本没有预见到会有这么大的一个反响。”他解释称,在与不同地区的股东、投资人和董事会交流后,决定撤回此前的提议。 从信达生物的财务状况来看,管理层对海外子公司的入股,本就不存在紧迫性。截至今年中,公司持有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高达101亿元,足以支持Fortvita的研发开支。在股价经历暴跌之后,信达生物的市销率约7倍,仍然略高于百济神州(BGNE.US; 6160.HK; 688235.SH)的6倍。对市场来说,撤回收购虽然并未直接影响信达的未来收益,但也暴露出董事会缺少对管理层的制约,或将动摇部分投资者公司的信心。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1801.HK
凭单一产品实现商业化 华昊中天华丽登陆港股
作为唯一通过合成生物学技术开发并获批上市的化疗药物,优替德隆注射液具有血液毒性低、对多药耐药性肿瘤有疗效等多重优势 重点: 在后续的19个在研管线中,华昊中天有16个基于优替德隆这一活性药物成分 该公司在港交所招股,录得逾20倍超额认购,周四上市日股价曾大涨超过六成 莫莉 在2022年冲击科创板无果、向港交所二次递表后,主攻合成生物技术平台的创新药企业北京华昊中天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2563.HK),周四终于成功登陆港交所。相比其他零收入的18A生物医药企业,拥有一款商业化产品的华昊中天已经具有优势,但是从管线进展来看,短期内似乎仍然难以扭亏为盈。 华昊中天此次香港上市合共发售约1,459万股,招股定价为16港元,集资约2.33亿港元。随着香港新股市场的回暖,华昊中天获得20.45倍超额认购。上市首日,其股价曾触及25.95港元,比定价16港元大涨62%。 华昊中天的股价表现,或许也与其较大比例的新股由基石投资者认购有关。该公司引入了四名基石投资者,其中中源协和董事长龚虹嘉旗下的富策控股,认购1,000万美元股份,投资基金润淼资产管理、百洋医药以及TPG旗下Novotech SG合计认购了1,300万美元的股份。 华昊中天成立于2002年,由美籍华人唐莉和邱荣国夫妇创立,致力于开发肿瘤创新药。公司建立了基于合成生物学技术的三个关键平台:用于定向改造生物合成基因簇的组合生物合成技术平台、能实现产品工业化生产的微生物发酵生产技术平台,以及开发注射液、口服制剂等不同剂型的微生物药物制剂开发平台。 在突破了合成生物技术产业化的瓶颈后,华昊中天开发出了优替德隆注射液,这款产品于2021年获批用于联合其他药物治疗复发或转移性乳腺癌。招股书称,作为唯一通过合成生物学技术开发并获批上市的化疗药物,优替德隆注射液具有血液毒性低、对多药耐药性肿瘤有疗效、降低耐药性产生的可能性及可穿透血脑屏障等多重优势。 不过,这款药物的商业化进展,似乎并不能与招股书所说的优异性能相匹配,在2023年正式进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后,截至今年5月底,优替德隆仅仅获得509间医院的准入资格,2023年销量约为9万瓶。根据《CSCO乳腺癌治疗指南》,优替德隆注射液联合用药方案用于一线治疗、以及其他十二种治疗方案失败的三阴性乳癌患者,这意味着其市场规模仍然有限。在过去两年内,优替德隆注射液也未能获批新的适应症。 目前,华昊中天在成都高新区建立了优替德隆注射液的产业化生产中心,年产能50万瓶,同时正在扩建一期生产设施,以建立一条由自有资金支持的优替德隆胶囊生产线,预期该生产线将于2024年第四季度完成并投入运营。 研发开支高企 华昊中天正在不断开发优替德隆的商业化潜力,在19个在研的项目管线中,有16个基于优替德隆这一活性药物成分,除了小细胞肺癌、肺癌脑转移等新的适应症的开发外,公司还在开发优替德隆的口服剂型、纳米注射液以及抗体偶联剂型。招股书称,如果口服胶囊能获批上市,将标志着癌症化疗方式的显著进步,并提升市场份额。 在优替德隆注射液的销售带动下,2022 年 、2023年以及截至2024年5月31日止5个月,公司分别实现销售收入3,282万元、6,664万元及2,856万元。不过,其现有收入无法覆盖研发费用和销售费用,同期的研发开支分别为8,273.9万元、1.26亿元及4,383万元。虽然进入医保药品目录,提升了优替德隆注射液的销量,但产品降价超过60%,变相削减了利润。2022 年 、2023年以及2024年前5个月,公司分别亏损1.6亿元、1.9亿元和5,745万元。 从2013年至2020年,华昊中天累计进行了5轮融资,最后一轮融资于2020年完成,当时募资7亿元,投后估值为45亿元。华昊中天的投资方包括不少颇有声望的投资机构,例如:经纬创投、倚锋资本、中金国投创业、建银国际等。以招股定价计算,当前华昊中天的市销率约为74倍,同样商业化产品较少的荣昌生物(9995.HK; 688331.SH)的市销率仅5倍,显示投资者或看好其表现,愿意给予其较高估值。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2563.HK
财经
保险需求放缓 阳光保险试水资产租赁
这家保险公司已同意投资联想集团旗下的一家金融租赁公司,试图实现业务多元化 重点: 阳光保险将收购为小企业提供资产租赁服务的君创国际融资租赁有限公司39.9%的股份 虽然这笔交易看上去或许有助阳光保险实现业务多元化,但由于君创租赁利润微薄,实际收益可能微乎其微 梁武仁 在企业间的交易世界,有些举动可能会让你摸不着头脑,不明就里。一个典型的例子是阳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6963.HK)最近同意收购联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3396.HK)旗下一家金融租赁公司的大量股份。联想控股长期持有个人电脑巨头联想的股份。 根据联想集团本月早些时候发布的公告,阳光保险的寿险部门将通过购买现有股票和新股,获得向制造业和节能等领域的小企业租赁设备和其他资产的君创国际融资租赁有限公司39.9%的股权。文件显示,阳光保险总计将支付约13亿元。 乍一看,这笔交易似乎是阳光保险审慎的多元化之举,让其在核心的保险业务增长放缓之际获得新的收入来源。但至少就目前而言,此次收购的实际收益可能微乎其微,因君创租赁的利润太少,无法显著提高阳光保险的盈利。此外,随着中国经济放缓,君创租赁受到的挤压可能比阳光保险更甚。 联想集团在最新年报中宣称,君创租赁去年的收入增长了约22%,小企业客户数量增长了13%。但该公司的净利润2.73亿元几乎没有增长,这表明其盈利能力面临压力,这是当今经济放缓的环境下,很多中国公司面临的普遍问题。经济放缓对小企业的影响高于大企业,这可能给君创租赁带来了更大的压力,迫使其牺牲利润来留住这些客户。 从绝对值来看,君创租赁2023年的净利润仅相当于阳光保险当年自身收益的7%。此外,由于阳光保险不会拥有君创租赁的大部分股份,因此它可能只会在自己的财务报表中,记入君创租赁的一部分净利润,因此这笔投资的财务收益将更加微不足道。 如果阳光保险能够利用自己的资源帮助君创租赁实现大幅增长,那么从长远来看,这笔交易仍可能为这家保险公司带来丰厚回报。事实上,联想集团表示,此次股权转让,标志着君创租赁与阳光保险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将在客户资源、销售渠道和风险管理等领域提供支持。 但两家公司的业务截然不同,不过它们都属于从消费和商业贷款,到资产租赁和保险无所不包的金融行业。 以风险管理为例,联想集团表示君创租赁和阳光保险可以在此领域展开合作。虽然说起来容易,但管理保险责任风险的能力,可能无法轻易转移到君创租赁核心业务中的设备租赁相关风险上。 不同的客户群 君创租赁和阳光保险之间可能存在交叉销售机会,即两家公司可能会将客户相互介绍给对方。但两家公司能以这种方式创造多少新销售额仍是个问题,因目前尚不清楚两家公司的客户群是否有很大重叠。比如,通常购买阳光保险产品的个人消费者,不太可能对君创租赁所提供的产品感兴趣,因为后者的客户主要是企业。 话虽如此,不难看出这笔交易是如何达成。从联想集团的角度来看,该公司正在勉力提高利润,并产生现金来资助核心业务,即为其投资组合公司提供新资本。在去年遭受重大净亏损后,该公司今年上半年再次报告盈利,尽管这一数字比去年同期下降了50%以上。 与此同时,随着中国经济放缓,对保险等非必需产品的需求减少,阳光保险在业务增长方面也遇到了麻烦。根据该季度的最新业务情况,今年前九个月,它主要的保险收入仅增长7.6%至124亿元。同时,该公司拥有相当多的现金,截至去年底总额约为270亿元。 因此,阳光保险可能希望将部分现金用于收购和其他机会,以实现多元化并促进增长,这是可以理解的。但它仍然需要确保这些投资是合理的。在这种情况下,阳光保险为购买这部分股份而支付的金额约为君创租赁去年净利润12倍。这意味着股权收益率(ROE)仅为8.3%,可能并不足以弥补其承担的风险,不过仍高于阳光保险自己6.4%的股权收益率。 交易宣布后,阳光保险的股价略有上涨,但在接下来的一周里回吐了所有涨幅。该股目前的市盈率(P/E)相对较低,为8.6倍,市销率(P/S)仅为0.5倍。但这也与保险巨头中国人寿(2628.HK;601682.SH)略逊一筹的0.4倍市销率大致相当,可见中国的保险公司——以及整个金融服务提供商——已经不再受投资者的青睐。 阳光保险显然可以在其核心的保险业务之外寻找新的增长动力。但它也需要明智地花钱,它最不希望的就是投资回报乏善可陈的项目。在这方面,阳光保险管理层可能很难向持怀疑态度的投资者证明君创租赁这笔交易的合理性,这些投资者可能一开始还对这笔投资感到兴奋,但在意识到其潜力有限后就态度转冷。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6963.HK
3396.HK
为扩业务降收费 联易融增长存隐忧
这家供应链融资服务提供商称,今年前九个月交易量实现增长,但仍受中国房地产市场低迷的影响 重点: 联易融科技报告称,今年前九个月交易总量同比增长17% 公司上半年业绩显示收入增速远低于交易量,反映它为创造更多业务而降低了费用 梁武仁 业务多元化对任何公司都很重要,在线融资公司联易融科技集团(9959.HK)肯定也朝这方向迈进。但在业务多元化的同时,实现盈利更为重要,而在这点上该公司似乎做得并不好。 房地产公司历来是这家供应链融资平台的客户群。在中国房地产开发商蓬勃发展的时候,这对联易融非常有利。但目前笼罩该行业的低迷没有短期缓解的迹象,这迫使该公司将客户群扩大到其他行业。 对联易融科技来说,最重要的是业务继续扩大,这可能是公司降低服务费用的结果。但由于对房地产相关业务的持续依赖产生了诸多麻烦,其盈利能力面临压力。 至少从表面上看,该公司的业务量看起来不错。上周三发布的业务发展公告显示,今年首九个月联易融科技处理的交易总量同比增长17%。虽然这增长乍看似不错,但从上半年业绩中的其他信息来看,这可能还不足以让联易融科技提高盈利水平。 公司上半年的交易总量同比增长了大约17%,意味第三季度的增长速度也保持在这一水平。但上半年其收入仅增长了约6%。两者差异巨大,一个可能的解释是,该公司大幅削减了服务费,可能是为了吸引更多业务。 上半年财报中的另一个重大危险信号是,公司的减值支出增加了一倍多,抹去了很大一部分收入,这反映了中国企业面临严峻的经济形势,尤其是与房地产市场密切相关的企业。 截至6月底,房地产公司占联易融科技总供应链资产交易的20%。这比2021年底的42%下降了很多。但来自相关的基础设施与建筑行业的交易占比从9%上升到了31%,该行业也感受到房地产低迷的压力。这两个脆弱的客户群体合起来,仍占联易融科技业务的一半以上。 在供应链融资中,公司(又叫“核心企业”)用给供应商的未付账单来帮助这些供应商获得融资,本质上是利用企业自身的信誉来帮助供应商。核心企业及其供应商都受益,因前者的付款期限延长,而后者可以获得新资金用于运营。中国的供应链融资蓬勃发展,部分原因是传统银行对中小企业(SME)的融资普遍短缺。 不断变化的时代 过去几年里,政府要求国有企业利用技术平台为供应商提供供应链融资,联易融科技因此受益。这帮助它增加了核心企业合作伙伴和客户的数量。 公司的两个主要平台也有助于将供应链资产(如未付账单)集中到可投资资产支持证券(ABS)中。这种证券化可以帮助持有应收账款等非流动性资产的公司筹集资金。但对于财务能力不强的小公司来说,创建ABS的过程可能令人生畏,而这正是联易融科技可以提供帮助的地方。 但与债券或贷款一样,如果一家公司欠债不还,ABS也会面临违约风险。这便是联易融科技的脆弱之处,因为它将可以证券化的未付账单等供应链资产收集起来,然后在一定时期内,将这些资产暂时放在自己的资产负债表上,这一过程被称为“仓储”。 随着房地产开发商和相关公司面临压力,越来越多拖欠账单,投资者越来越不愿意购买与这些公司未付账单相关的ABS。因此,联易融科技的仓储期延长,证券化交易有时会被推迟甚至取消。如果一家公司在仓储期内拖欠账单,联易融科技必须以减值成本的形式,承担由此产生的一切损失。 此外,联易融科技自己的客户面临的困难越来越多,这意味着它们最终可能无法向联易融科技支付自己的账单,这会导致更多的减值损失。 联易融科技面临的另一个挑战,是核心企业客户越来越多地建立自己的供应链平台,从而不再使用联易融科技或对第三方产品的必要性。这个因素,加上可能为众多财务紧张的客户提供帮助的努力,或许可以解释联易融科技在上半年降低了服务费用的原因。 根据周三的公告,联易融科技刚刚将其在一家资金管理公司的股份增加到50%以上,完成了这笔8月份首次宣布的交易,此举可能有助于联易融科技克服所有这些困难。 这种多元化是朝着正确方向迈出的一步,尤其是考虑到它离公司的主营业务并不远。但这也只是一小步,多数股权以6,800万元相对适中的价格购得就反映了这一点。被收购的公司目前不会对联易融科技的业务带来太大的帮助,因为该公司去年的税后利润仅290万元,远低于2022年的1,190万元。 自2021年上市以来,联易融科技的股价大幅缩水,市盈率(P/E)低至0.8倍。这并不太令人惊讶,因为公司在2024年上半年报告亏损2.4亿元后,今年很可能会陷入亏损。相比之下,在线贷款服务商信也科技(FINV.US)的市盈率超过5倍,这个数字并不好看,但在当前的商业环境下,对中国的金融机构来说似乎很典型。 随着联易融科技的前景黯淡,且短期内看不到扭亏为盈的希望,主要投资者对公司似乎也越来越没有耐心。新加坡主权投资机构GIC本周披露,它在该公司的持股比例从年初的8.4%降至不到5%。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9959.HK
保险公司华丽转身 泛华易名觅新业务
该公司任命新任董事长并将从下月起更名,试图减低在中国受严格监管的保险业务的倚重 重点: 从11月1日起,泛华的英文名称将变更为AIX Inc.,似准备在原来的保险经纪业务之外实现多元化发展 公司上月末任命Hang Suong Nguyen为董事长,或表明公司将越南视为新的增长市场 梁武仁 很多民营初创公司近年来感受在中国监管严格的金融行业做生意不容易,随着监管环境不断收紧,很多公司被迫退出该领域。最新一家朝着这个方向发展的可能是泛华控股集团(AIFU.US),公司明白作为一家在线保险经纪公司,自己的生存越来越困难。 公司试图在业务和地域上实现多元化,以确保其长期生存能力,希望投资者能再给它一次机会。根据上周五发布的一份公告,如果在10月31日的股东大会上获得通过,泛华的英文名将从11月1日起易名为AIX Inc.。 这个程序可能只是个形式,我们预计泛华现在的英文名Fanhua很快就会从纳斯达克消失,公司最初于2007年在纳斯达克上市,当时叫CNinsure。为了给此次更名铺平道路,公司的股票将从本周三开始,以新的股票代码挂牌交易。公司新的中文名称“智能未来”,虽然相当模糊,但大致暗示它希望采取的新方向。 上月底,泛华还任命了Hang Suong Nguyen(下文简称阮女士)担任新一任董事长。 泛华做出这些改变,是希望开辟一条新的增长道路,并得到了由新加坡前职业政客白振华领导的投资公司华德集团的资金支持。今年2月,泛华及其关联财富管理公司普益财富(PUYI.US)双双签署协议,各自从华德集团获得高达5亿美元的投资,因为两家公司都试图转移重心。泛华和普益财富是关联方,彼此持有对方大量股份。 签署投资协议后不久,泛华表示将利用新资金通过收购远程医疗和医疗机器人公司,拓展保险以外的业务。华德集团还计划注入资产,帮助该公司开发人工智能(AI),并通过在新加坡、越南、欧洲、美国和香港设立办事处,在中国内地以外拓展业务。 交易公布后,华德集团的白振华立即接任泛华董事长一职,不过现在他把这个职位让给了阮女士。 泛华今年上半年的业绩,让人很容易理解公司为什么希望实现业务多元化,甚至可能完全放弃原来的业务。公司总收入同比下降超过40%至11亿元,几乎所有利润都消失了,公司濒临亏损。 泛华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胡义南在9月的最新财报中表示,政府新规对保险经纪人佣金设定上限,给行业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影响”,这给泛华的收入造成了很大拖累。泛华分销的人寿保险总毛保费虽然轻微下降,但在佣金受限的政策下,集团的收入大幅下跌。 该公司正尝试利用人工智能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正在试用与百度共同开发的人工智能模型。或许正是由于采用了这项技术,泛华今年上半年的寿险销售代理人数较去年同期减少了三分之一以上。 越南的联系 除了对人工智能的兴趣外,鉴于阮女士的越南背景,泛华选择她担任公司董事长,可能表明公司正将越南视为一个新的增长市场。根据泛华发布的个人简介,阮女士拥有越南国立大学和河内理工大学的商业学位。 目前尚不清楚泛华对越南或其他海外市场的打算。但该公司及其关联财富管理公司普益财富,似都在远离它们的中国根基。和泛华一样,普益财富的表现也不尽如人意。 由于中国股市的疲软抑制了投资者对理财产品的需求,在截至去年12月的六个月里,也就是上半财年,普益财富的总收入同比下降近50%。 表面上看,通过收购华德集团的资产,普益财富在进军新业务领域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今年早些时候,它同意从华德集团收购一家AI人形机器人制造商,以及一家国际体育赛事组织机构的股份。这些收购对普益财富的长期发展有多大帮助还有待观察,尤其是考虑到这些收购与其专业领域完全无关。 至于泛华,公司尚未公开透露自己的发展目标。尽管所有的动向都指向东南亚市场,但公司在最近发布的公告中,仍自称“技术驱动的中国金融服务提供商”。 泛华和普益财富可能希望最终成为多元化的企业集团,尽管市场历来对这类公司的估值都低于各自估值之和,因为它们相对缺乏重点。 因此,这样的转型是否会对这两家公司的股价起到很大的提振作用还是个问题。过去五年中,泛华的股价下跌了90%以上,因此其股价肯定还有很大的回升空间。其市盈率约为4倍,这个数字看起来低,但在中国金融科技公司中相当普遍。该公司的市销率也相当低,仅为0.8倍,而竞争对手水滴(WDH.US)的市销率为1.2倍。 鉴于目前中国保险公司面临的监管和经济困境,泛华有充分的理由进行业务多元化。但它需要更清楚地告诉投资者它的发展方向,而不是仅仅发出让人猜测的信号。迄今为止一直对该公司持怀疑态度的投资者,可能越来越不耐烦,不过新董事长的任命可能表明,公司终于确定了新的发展方向。…
AIFU.US
中证监重罚思尔芯 保荐人中金或难辞其咎
今年6月思尔芯因欺诈发行遭证监会重罚,近日其保荐人中金公司也因未勤勉尽责而被立案通知,监管机构最终会否出重拳,需有待观察 重点: 思尔芯被监管机构重罚5年内不获受理新股上市申请,为注册制实施后首例 立案通知或令中金公司股价短线受压,而该公司上半年承销保荐收入同比已跌64.8% 罗小芹 吴清今年2月被委以中国证监会主席的重任,上任之初作风强硬,对上市公司财务做假批出罚单如雪片飞来,但却少涉及大国企和券商,打假对象似有选择性。今次证监会向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3908.HK)发出立案通知,或能一洗外界对该会执法欠公允的负面印象。 10月11日,中金公司确认收到证监会《立案告知书》,因公司涉及思尔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S2C Limited)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保荐业务未勤勉尽责(或称尽职调查),公司将积极配合证监会的相关工作,并严格按照监管要求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思尔芯是香港上市国微系统(2239.HK)的联营公司,专注集成电路设计领域(EDA),其发行上市申请于2021年8月获证监会受理,同年12月该会对思尔芯实施现场检查,发现公司涉嫌存在虚增收入等违法违规行为。2022年7月,思尔芯撤回发行上市申请。 半导体也没情讲 半导体领域一向是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产业,为鼓励半导体公司自主研发、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芯片产品,中国政府于2014年成立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大基金一期),规模987亿元,2019年10月加码成立大基金二期,规模增加一倍至2,042亿元,思尔芯是在2020年虚增营收和利润,显然它急于赶搭大基金二期的便车,但作为保荐人的中金公司,也将思尔芯上市看成国家级任务,或许是其在保荐失职的最大原因。 当时证监会主席是易会满,他对思尔芯涉嫌欺诈发行进行立案调查和审理,但一直未作出实际的纪律处分,直至今年初吴清走马上任,倒查10年财务数据,监管形势出现急剧变化。 上交所于今年6月11日对思尔芯施以5年内不受理其新股申请的重罚。这是新《证券法》实施以来,发行人在提交申报材料后、但未获注册前,证监会查办的首个欺诈发行案例,也是注册制下首个拟上市的企业被罚5年内不获受理上市申请的个案,之前上海晶宇环境工程的纪律处分也只是3年内不受理其上市申请。 此外,包括实际控制人、时任董事长黄学良等思尔芯的相关责任人被处以1至3年不适合担任发行人董事、监事、高级经理人员的纪律处分,黄学良本人亦被当局处于1年内不受理其控制的其他发行人的新上市申请。 据监管机构披露,思尔芯通过三种方式来虚增营利,分别为虚构销售交易、提前确认收入,以及少计期间费用。思尔芯通过上述方式,在2020年虚增营收共1,567万元,对应虚增利润1,247万元。 大券商也没情讲 证监会对中金公司发布立案通知,虽然对中金公司的承销保荐业务构成一定压力,从而短在线影响公司股价,但应不会动摇公司在承销保荐市场的一哥地位。 根据Wind引用今年前三季数据,中金公司仍然在香港新股承销业务遥遥领先,承销新股规模为204亿港元,远高于第二位美银证券的143亿港元和第三位中信证券香港的22.3亿港元。 不过,自证监会新主席吴清上台后严打新股,中金公司的券商业务亦受颇大影响,上半年收入及其他收益总额148.92亿元,同比下降20%,股东应占净利润22.28亿元,亦倒退37.4%。期内股权融资承销与保荐收入倒退64.8%至4.68亿元,拖累投资银行业务收入下跌36.6%至13.39亿元。 中金公司今年预测市盈率仅为6.08倍,较中信证券(6030.HK)7.79倍为低,主要是中信证券在具防守性的资产管理业务表现平稳,反而中金公司因为股市低迷,新股承销和保荐收入出现大幅倒退,此消彼长之下,中金公司股价相对更廉宜。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3908.HK
电子商务
叮咚买菜摸出新模式 连续三季录盈利
这家生鲜电商报告称,截至9月的三个月内,连续第三个季度实现盈利,目前利润率超越克罗格,并迫近沃尔玛 重点: 叮咚买菜三季度收入增长27%,并连续第三个季度实现盈利 这家生鲜电商调整了业务模式,专注于更富裕的市场,尤其是其总部所在的长三角地区 阳歌 对生鲜电商叮咚(开曼)有限公司(DDL.US)来说,这是一段漫长的旅程,自2017年成立以来,公司已亏损数十亿元。但在进行大量尝试后,公司终于找到了可以持续盈利的秘诀,使其从众多同行中脱颖而出,在中国庞大但竞争极其激烈的生鲜市场,几乎多数公司都在亏钱。 根据周三发布的最新业绩,截至9月底的三个月内,叮咚买菜连续第三个季度实现盈利,当季净利润1.33亿元。自一季度报告盈利1,230万元以来,公司今年一直保持盈利。二季度盈利增长至6,710万元,这意味最新盈利环比增长了一倍。 叮咚买菜成立仅七年,却对业务模式进行了多次调整。和很多同行一样,叮咚买菜被中国庞大的生鲜杂货市场吸引,最初试图成为一家面向所有人的生鲜杂货商,不仅在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市场,还有中小城市。 但它发现,小城市对成本的敏感程度远高于大城市。使其在与拼多多(PDD.US)和美团(3960.HK)等对手的竞争中处于劣势,通过将大部分生鲜业务外包给第三方,拼多多和美团大幅降低了成本结构。相比之下,叮咚买菜从仓储到配送的大部分业务都自己处理,这提高了质量和服务水平的稳定性,但也增加了成本。 叮咚买菜发现,上海、南京等大城市的消费者愿意为了更稳定的服务和产品支付溢价,而小城市的消费者则更热衷于最低价格。因此,公司几年前开始退出小城市,将重点放在相对富裕的长三角地区,包括其总部所在地上海。 随着重心的转移,它在相对富裕的地区提高了门店密度,以便更好地服务那里的客户。与此同时,公司尝试将重心更多地放在高端产品上,包括自有品牌产品,它们的利润率普遍高于蔬菜等普通生鲜和米面等主食。 此模式的成功在叮咚买菜的净利润率上体现得最为明显,其净利润率从今年第一季度的0.2%,稳步提高到了第二季度的1.2%,最新报告期内更是达到了相对较高的2.0%。也就是说,叮咚买菜的最新利润率,超过了美国超市巨头克罗格(KR.US)最新季度的1.37%,但仍落后于沃尔玛(WMT.US)的2.66%。 不过,能与全球最大的两家超市运营商相提并论就已经很不错了。相比之下,叮咚买菜的中国上市竞争对手中,包括实体超市运营商高鑫零售(6808.HK)和永辉超市(610933.SH),大部分都在亏损,因此净利润率为负。 股东乐开花 财报公布当天,投资者对叮咚买菜快速增长的利润表示欢迎,将其股价推高了13%。由于担心特朗普可能当选美国总统,当天大多数在美国上市的中国股票都大幅下挫,这个涨幅就更加了不起了。 此次反弹使叮咚买菜的美国存托股票(ADS)收于4.45美元,是过去20个月以来的最高水平。不过,在这里,我们仍然应该注意到,该股较2021年23.50美元的IPO价格下跌了约80%,那时正处于市场对在美上市中国公司的情绪转冷前夕。该股目前的远期市盈率(P/E)为18倍,领先于克罗格的13倍,与美团的22倍相差也不大。 值得注意的是,自今年初以来,分析机构对该公司的看法迅速改善。在雅虎财经调查的9家分析机构中,有6家现在将该公司评为“买入”或“强烈买入”,多于年初的5家。更重要的是,这些分析机构已将公司今年的收入预测上调至增长9.8%,是年初预期增长4.3%的一倍多。 财报显示,公司三季度营收较上年同期的51.4亿元大涨27.2%至65.4亿元。公司将强劲增长归因于人们下单量增加,及其在长三角地区的网络扩大。在财报电话会议上,公司指出在最新报告期内,长三角地区13个较小市场的销售额同比增长超过50%。 公司并未对今年最后三个月的业绩提供具体指引,但表示“预计四季度和今年将实现可观的同比增长”。 叮咚买菜的支出中,有很大一部分来自其所售杂货的成本,相对较难降低。但它对履约成本(如仓储和配送)有了更多的控制权。随着专注度的提高,叮咚买菜在最新季度,将履约成本降低至收入的21.4%,而去年同期为23.2%,这也是它能够实现如此可观的利润率和盈利能力的主要因素。 分析机构对公司的乐观情绪,不仅反映叮咚买菜已练就提高效率的技巧,也反映随着经济放缓,中国消费者成本意识日益增强。餐饮业感受到了消费者减少外出就餐带来的压力,这为像叮咚买菜这样的平台带来了优势,它们满足了精打细算的消费者在家就餐的需求。 叮咚买菜目前现金流稳健,其现金和短期投资储备从去年同期的41.6亿元,增加到9月底的43亿元。事实上,没有什么能阻止叮咚买菜继续保持最近的势头,因为看起来目前的商业模式让它处于有利地位,甚至可能从消费者越来越谨慎的局面中受益。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DDL.US
寻找新方向 灿谷全力拓展国际市场
这家汽车贸易商旗下的出口导向平台AutoCango.com流量迅速增长,自3月上线以来,访问量已达37万次 重点: 灿谷正积极扩大客户群和支持服务,将中国的汽车出口到世界各地,其AutoCango.com网站拥有6万名注册用户 这家汽车贸易商拥有38亿元的现金和短期投资,助力其拓展新的全球和国内业务 阳歌 一切都是为了建立良好形象。 这是汽车交易服务提供商灿谷集团(CANG.US)最新业绩中的关键信息之一,它正在将业务重心从中国国内汽车市场拓展到全球舞台。确切地说,灿谷借力中国最近崛起为全球最大新车出口国的东风,致力成为中国二手车出口的领导者。 同时,灿谷并未完全退出其本土市场。尽管中国汽车销售近期表现低迷,但依然是全球最大汽车市场。不过,公司已逐渐淡出直接参与国内汽车交易,通过为他人交易提供服务、赚取手续费以及提供相关增值服务来获得更高利润且风险更低的收入。国际扩张对于灿谷来说是全新的尝试,AutoCango.com网站上线刚刚半年有余。较早推出的“灿谷优车”服务也是去年初才上线,意味公司尚未从这两项业务中取得太多收入,并且仍需要把它们培养为未来的主要增长引擎。 来自大量现金储备的利息,以及正在逐步收缩的汽车金融服务仍然在为公司带来收入。不过投资者还是在期待国际业务何时能带来首笔收入,以及其国内初创的汽车交易服务何时能够取得规模化发展。AutoCango.com上线八个月以来,灿谷多方发力,以期在汽车交易和相关服务方面尽快达成交易并产生收入。引发关注是基本要求之一,比如让公司信息出现在搜索结果当中。这也是我们前面说的,建立良好形象的重要性。 公司业绩报告表示,在上线后的较短时间里,AutoCango的访问量已超过37万次。相比下,较早的“灿谷优车”服务运营了近两年,访问量不及前者,只有28万次。AutoCango.com的大部分流量来自最近几个月,最近网站的注册用户数量从8月底的2万名增长了近两倍,目前已接近6万名。 对于一个从零开始的网站来说,这个数据可以说相当不错,体现了公司对搜索引擎优化的重视,也视其为未来成功的关键。CEO林佳元在电话会上表示,搜索引擎优化和其他努力迄今已经帮助AutoCango.com在搜索结果页面上出现了逾241万次。他还说,到今年年底,这个数字预计将超过400万次。 网站目前上架了6.5万款车型,提供10万件产品。林佳元表示,公司已收到来自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购车咨询,网站到明年初预计将支持15种语言。 新兴市场 灿谷没有明确指出其全球战略的目标市场,但发展中市场似乎是中国二手车出口最合适的选择之一。海关数据显示,今年前八个月,中国出口了约400万辆汽车,同比增长39%,因为越来越多的车企将目光投向海外,以抵消国内销售放缓的影响。它们的首选目的地都是发展中市场,俄罗斯居首,其次是墨西哥、阿联酋和巴西。 几乎所有这些出口都是新车,而灿谷专注于二手车,实际上是在开辟一个全新的市场。对公司来说,这可能是个机会,因为不会面临太多竞争,而且二手车不太可能面临一些国家目前针对中国新车设置的贸易壁垒。 但选择二手车意味着灿谷必须应对更多小型且不那么成熟的买家,他们在车辆检查、清关等多个方面需要更多支持。公司与多方伙伴合作来提供此类服务,并在最新电话会议中表示,已在四个市场建立了清关合作关系。林佳元表示,该公司的战略是“逐步在非洲建立业务代理框架……在通关和物流等关键领域为潜在客户提供服务”。他暗示可能会进行一些海外并购来实现其中的一些目标,他说:“我们还在全球范围内积极寻求前瞻性的战略投资机会”。 在国内,灿谷仍在努力推进专注于中国市场的“灿谷优车”平台,该平台迄今为止累计访问量为28万次,较三个月前增长了21%。灿谷继续为使用该平台的第三方交易商开发更多服务,包括与专业的第三方检测团队密切合作,最近推出了车辆快速检验和上架服务。 灿谷的汽车交易服务三季度营收仅120万元,而来自售后服务的总收入约为800万元。灿谷本季度总收入2,700万元,较去年同期的3.54亿元大幅下降,原因是该公司放弃了之前直接交易汽车的业务。 公司当季净利润为6,790万元,主要得益于利息收入和一笔与原来的汽车融资业务有关的巨额收益等非经营性因素。因此,公司成功将现金和短期投资从三个月前的36.5亿元,增加到了38 亿元左右。 这些现金是灿谷目前最重要的资产之一,它将用于推动公司的国际扩张,包括未来的并购以及开展全球业务所需的人才与系统建设。 与此同时,投资者似乎愿意给公司一些时间来制定最新的路线图。灿谷股价在最新业绩公布后的第二天上涨了1.1%。今年以来,股价已上涨近两倍,仅9月中旬以来就上涨了60%。相比之下,国内竞争对手和行业领导者汽车之家(ATHM.US; 2518.HK)的股价今年基本没有变化,而规模较小的优信(UXIN.US)则下跌了40%以上。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CANG.US
啄木鸟再展翅 趁市场回暖二度申港上市
内地网上维修平台啄木鸟,趁港股市场回暖,急再递交上市申请 重点: 公司今年上半年赚近3,900万元,同比下跌6.4% 前期投资者星光熠熠,包括雷军、姚劲波及金牌厨柜 刘智恒 “除了感情不修,啥都修”,这句广告话语让人们对啄木鸟维修国际有限公司留下深刻印象。即使未用过其服务,当看到这句标语,不其然发出会心微笑。 家庭维修平台啄木鸟年初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未成功,近期眼见港股从低位急升,加上新股上市屡获佳绩,市场气氛大幅改善,遂趁时重递资料赶上市。 长久以来,许多家庭要搞维修也不知如何入手,亦对维修服务水务参差不齐而烦恼;啄木鸟就是瞅准这片蓝海市场,搞了一个在线维修平台。坦白说,其商业模式很简单,通过在线平台为各种家庭维修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维修技师是啄木鸟的客户,后者向他们提供平台服务,促成与消费者间有关家庭维修的交易,从而收取技师佣金。 市场排名第一 根据灼识咨询的资料,若按2023年总交易额计算,啄木鸟在中国在线家庭维修行业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一,市占率为2.4%。 公司创始人王国伟早年通过自学,成为一位维修师傅,并任职于一家小型维修公司,2004年与妹妹在重庆创立一家制冷设备维修及保养公司。2014年时机缘巧合,在一场《重庆日报》举办的客户答谢会上,认识时任重庆日报的发行人朱红坤,大家均认同中国家庭维修市场的潜力,以及数字化转型的趋势。双方一拍即合,同年创立重庆啄木鸟,主要建立一个平台,为家庭维修提供服务。 啄木鸟创立不久,渐受投资人青睐,当中不乏著名商界巨头,如小米的雷军就透过天津金米及苏州顺为入股,姚劲波透过58.com 及天津五八阡陌等投入资金,还有在上海上市的金牌厨柜(603180.SH)亦在C轮融资购入股份。 近年增长迅速 经过投资基金的支持,啄木鸟的规模迅即增长,平台覆盖达300多个城市,提供超过300种主要家电和家居设施的维修服务。维修技工数目由2021年的7,092人,急增至2023年的19,105人。截至今年6月底,人数更达26,968人。 平台的交易额亦同步上升,2021至2023年间,集团收入分别是9.9亿元、14.6亿元及24.8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到58.5%,期间平台促成的维修单数量达430万、600万及990万宗。截至今年6月的中期,交易额15.7亿元,修维单达660万宗。 期内集团的盈利并不稳定,2021至2023年间分别为3,343万元、620万元及4,887万元,集团解释是受到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变动影响。今年上半年赚3,888万元,较去年同期下跌6.4%,集团指出主要受销售及营销费用大幅增加所致。 内地家庭维修市场方兴未艾,确实有一定潜在发展空间。据灼识咨询估计,去年中国家庭维修市场的总交易额为7,149亿元,预计到2027年可达到9,318亿元,期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6.8%。当中在线促成的维修服务率,将由2023年的14.5%上升至2027年的25.4%。 维修平台第一股 不过,公司面对一大问题是如何去保证服务质量,毕竟啄木鸟扮演一个平台中介,要严格管理维修师傅的质素及服务是有一定难度。若管理不好,用户体验不佳,最终也影响平台声誉及使用。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截至今年9月底止,有关啄鸟的投诉超过6,000宗,涉及的范围主要是收费问题,例如胡乱开价,维修不到位又不退款等。亦有指维师傅要求客户私下交易,服务不佳等等。 市场上现时未有一家占绝对优势的家庭维修平台,啄木鸟的对手是万师傅及老班到家,但两者也未有上市,啄木鸟有机会成为香港上市的第一家维修平台企业。若能抢先登上这个国际融资平台,对啄木鸟的发展十分有利,拥有先发优势,除了可提升市场知名度,更可藉资本市场进一步做大做强,抛离对手,关键当然是如何将平台管理做到一个优良及让消费者信赖的水平。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Synagistics若成功合并 能否振兴香港SPAC市场?
这家由阿里巴巴支持的东南亚电子商务公司,正透过一家特殊目的收购公司完成借壳上市 重点: 由香港金管局前高管支持的一家SPAC的股东,与新加坡电商公司Synagistics的合并将于10月25日进行投票 此笔交易将标志着香港刚起步的SPAC市场完成首宗借壳上市。自2022年初推出该机制以来,市场一直没有进展 梁武仁 香港推出近三年的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机制,可能出现首宗成功合并个案;但讽刺的是,利用这个SPAC机制上市的公司来自新加坡,而不是中国,后者是港交所新股发行的主要企业的来源地。 香港汇德收购公司(7841.HK)是一家总部设在香港的SPAC,它获得了香港金融管理局一位前高管的支持,该公司上周四宣布将于10月25日召开特别股东大会,与主要面向东南亚的新加坡电商公司Synagistics Pte. Ltd.合并的计划进行投票表决。 与传统的IPO相比,该交易让Synagistics能够更快地登陆香港交易所,在与香港汇德收购签署合并协议三个多月后,它正朝着终点线前进。根据香港交易所的一份文件,Synagistics的估值为35亿港元,作为该方案的一部分,双方还从10个投资方那里获得了5.51亿港元的承诺。 自2022年初推出以来,香港SPAC市场一直难以发展,因此港交所迫切期待更多类似的交易。SPAC是没有实际业务的上市空壳实体,主要作为实体公司通过反向兼并上市的工具。简而言之,SPAC交易允许私有公司通过借壳的方式实现公开上市。 近年来,通过SPAC上市在美国变得非常流行,特别是在资金匮乏的科技初创公司当中,因为可以绕过漫长繁琐的传统IPO过程。香港和它长期的区域竞争对手新加坡都寻求加入这一行列,各自均在差不多的时间推出自己的SPAC框架。 然而,两者都未能取得美国那样的成功。在进入SPAC游戏的三年里,香港和新加坡的证交所都只有了了数笔SPAC上市交易。更糟的是,香港尚未成功完成一宗SPAC并购,即所谓的de-SPAC交易,而新加坡仅完成了一笔。 许多因素可能是导致香港和新加坡SPAC市场不景气的原因。其中最主要的可能是亚洲投资者普遍保守。押注寻求通过SPAC交易上市的公司是一件风险很大的事情,因此类上市可以逃避传统IPO所需的严格审查。 17Live Group Ltd.是唯一一家通过SPAC合并在新加坡上市的公司,其股价跌幅超过70%,这也导致无法说服投资者冒险选择这种类型的股票。过去两年,在美国通过SPAC上市的中国公司也表现不佳,包括奢侈品制造商复朗集团(LANV.US)和餐厅运营商Tims天好中国(THCH.US)。 更糟的是,在中国经济放缓的背景下,自香港推出该机制以来,香港市场的整体投资情绪一直低迷。这种疲软也抑制了传统的IPO市场,使得SPAC上市变得更加困难。 背靠阿里 鉴于其背景,Synagistics选择香港而不是老家新加坡作为上市地点是件有意思的事情。但当你意识到它背后是一家非常熟悉香港的强大公司时,这个决定就变得合情合理。这家公司就是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该公司目前通过一家新加坡子公司持有Synagistics约47%的股份,合并后将保留控股权,不过股权会被稀释。 鉴于这家中国公司在电子商务方面的专长,Synagistics与阿里的关系不仅仅体现在财务上。除了在中国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外,阿里还运营着多家全球电子商务网站,其中包括广受欢迎的全球速卖通,这是一个向外国买家提供中国商品的平台。阿里还拥有Lazada,和Synagistics一样,它同样专注于竞争激烈的东南亚市场,该市场的其他主要参与者包括Shopee(SE.US)和Tokopedia。 与Lazada和Shopee相比,Synagistics更为专业化,它运营的电商平台专注于美容、身体护理和婴幼儿产品,通过与网络营销公司和社交媒体网站合作,直接向消费者销售。 阿里巴巴可能尤其有动机支持Synagistics,帮助它分散对中国本土市场的严重依赖。Synagistics的核心东南亚市场正在蓬勃发展,其有利条件包括经济快速增长、年轻人口众多、富裕人群日益增多,以及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加速普及,这让该公司看起来前途无量。 尽管如此,Synagistics已经经营了10年,收入基础仍然相对较小,且增长速度也不尽如人意。它去年的总收入约为1.27亿新元(9,700万美元),较2022年增速一般,只有12%。 公司的盈利能力也不会让投资者感到惊艳,尽管随着公司的成长和规模经济的实现,这种情况可能会改善。去年,其毛利率下降约2个百分点至25%,这对一家科技公司来说并不算优秀。相比下,阿里的毛利率超过35%。Synagistics的运营支出也抹去了它所有的毛利,因此与盈利仍有距离。更糟糕的是,去年的净亏损大幅扩大。 尽管Synagistics有着良好的增长前景,但它能否释放潜力,实现盈利还有待观察。这可能是香港汇德收购的股东,在本月晚些时候召开会议时要考虑的一个关键因素,尽管此类合并交易一旦签署就很少被股东否决。如果获得批准,将标志着香港SPAC市场取得重大突破。除香港汇德收购外,只有另外两家香港SPAC找到了并购目标,但这两家SPAC都尚未完成交易。 总而言之,Synagistics的命运将取决于它能否在潜力巨大但竞争激烈的东南亚,开辟一个赚钱的市场。但至少,如果成为首家通过与SPAC合并在香港上市的公司,它将留名历史。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7841.HK
基础建设/资源
元戎启行获1亿美元融资 发展新一代自动驾驶系统
在日益拥挤的自动驾驶领域,该公司是近两年来少数进行私募的公司之一,因很多同行都转而进行上市集资 重点: 元戎启行获得了一家车企(据报道是长城汽车)的1亿美元投资,此前公司曾于2021年进行了一轮3亿美元的融资,估值达到10亿美元 相比传统基于地图的系统,这家自动驾驶技术公司的无地图产品有望降低成本 陈竹 在全球催生数十家初创公司的自动驾驶赛道上,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路径。一种依靠高精度地图来确保车辆安全行驶,另一种则无需地图。 尽管地图系统因导航较精准而仍占据主导地位,但过去一年,无地图解决方案(成本往往更低)突然开始超车。特斯拉(TSLA.US)的完全自动驾驶(FSD)系统主要依靠实时传感和人工智能,是这趋势一个重要推动因素。 在中国的自动驾驶领域,无地图策略的势头也越来越大。成立五年的元戎启行是一家总部位于深圳的初创公司,在早期就转向无地图解决方案,其技术是与许多竞争对手相比的一个关键差异。 元戎启行上周成为了新闻头条,因它宣布从一家国内汽车制造商获得1亿美元新资金,并借机再次强调无地图策略的优势。虽然公司没透露投资者的名字,但多家中国媒体报道,提供这笔资金的是长城汽车与宝马成立的合资企业。 元戎启行由周光于2019年创立,他曾任职百度(BIDU.US; 9888.HK),而百度是中国最早专注自动驾驶技术的公司之一。2021年,公司从阿里巴巴、云启资本和复星锐正等投资者那里融资3亿美元,估值超过10亿美元。 最新一轮融资的估值尚未公布,不过最近上市的中国自动驾驶公司一路坎坷,这表明最新估值可能会保持不变甚至下降。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激光雷达(LiDAR)技术制造商禾赛(HSAI.US)自2023年初上市以来,股价已蒸发约四分之三,市值缩水近20亿美元。 元戎启行的1亿美元新融资引人注目,是过去两年中国自动驾驶领域为数不多的几笔大额融资之一。近期交易稀少反映出投资者越来越没有耐心,因为自动驾驶汽车初创公司难以将自己的技术商业化。 由于缺乏私人资金的大力支持,很多自动驾驶公司最近转向公开市场寻求新资金。文远知行(WRD.US)和地平线机器人(9660.HK)于上月上市,而小马智行、纵目科技和Momenta等其他公司也已都提交了上市申请。 无图智驾 虽然无图方式无需不断更新地图和维护地图数据库,从而降低了成本,但它面临着更大的技术挑战。因为这种方式严重依赖实时感应和决策,需要先进的算法和强大的传感器系统,才能在没有地图指导的情况下准确解读复杂环境。 在一开始采用更传统的地图法后,元戎启行于2023年3月转变方向,推出了无图解决方案。为了说服持怀疑态度的汽车制造商,首席执行官周光经常强调公司的演示方法,包括用平板卡车将测试车辆运送到客户指定的地点,在没有地图的情况下立即进行自驾测试。通过这些,周光希望证明他的系统在陌生环境里实时导航的能力。 然而,业务进展不大,目前只有一款车型配备了元戎启行的系统。周光表示,到今年年底,还将有两款车型面世。 虽然公司尚未披露财务数据,但到目前为止,它的技术只用在了一款车型上,这个事实表明它的收入仍相当少。行业其他公司的数据也显示,该行业仍处于早期阶段。经营自动驾驶出租车和其他自动驾驶车辆的文远知行报告称,2023年收入为4.02亿元,亏损19亿元。 与许多同行一样,元戎启行也在追逐自动驾驶市场,对于任何能够将技术商业化的参与者来说,这个市场都可能具有巨大的潜力。根据文远知行招股说明书中引用的第三方研究,到2030年,全球自动驾驶市场预计将达到1.75万亿美元,仅中国市场预计就将达到6,390亿美元。 但挑战迫在眉睫,包括来自拥有更多资源的大公司日益激烈的竞争。雪上加霜的是,各大车企都在加快自动系统的内部开发,行业领军企业比亚迪(1211.HK;002594.SZ)和小鹏汽车(XPEV.US;9868.HK)为此投入了大量资金。一个类似的举动是,大众汽车去年同意向前不久上市的地平线机器人,以及双方成立的一家合资企业总计注资24亿欧元(25.6亿美元)。 元戎启行将利用最新的1亿美元投资,开发视觉-语言-动作模型(VLA),这是一种下一代自动驾驶系统。首席执行官周光将VLA比作让一位经验丰富的驾驶教练掌控方向盘,而在他看来,竞争对手的系统不过是教练坐在副驾座位上指挥。 在商业化方面,周光的目标是在2025年大幅扩大元戎启行的市场占有率,与汽车制造商合作推出10余款新车型。该公司设定到2025年底为近20万辆汽车配备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的目标,将比目前部署的2万辆汽车大幅增加。 元戎启行正在推行双轨战略,在开发4级 (L4)自动驾驶出租车的同时,发展核心的2级(L2)驾驶辅助业务。自动驾驶等级从0级(L0)到5级(L5),L5代表完全自动驾驶。虽然该公司在2019年成立时是使用地图技术开发L4系统,但和许多同行一样,也在2022年转身,专注于L2,以便更快地开始创造收入。 元戎启行还宣布了国际扩张计划,近期将瞄准欧洲、日本和韩国市场。 公司面临和同行一样的根本性挑战:证明自己的无图解决方案能够得到车企的广泛认可。尽管业界越来越感兴趣,但这种策略仍存在争议。四维图新首席执行官程鹏最近引发了一场全行业的争论,他质疑那些声称提供无图解决方案的公司,是否真的完全不使用地图数据。 归根结底,车企是否愿意完全接受这项技术,以及谁的技术表现最好,将成为自动驾驶领域甄别优劣的决定性因素。和同行一样,元戎启行必须专注于商业化,因为该行业不能再依赖投资者提供无限的资金。盈利能力仍然是一个关键挑战——不过看上去大多数公司都不太可能在短期内解决这个问题。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物美系“多点数智”谋上市 惟客户集中度高
多点数智主打向零售商提供软件即服务(SaaS)产品,客户主要是物美系相关公司 重点: 多点数智头五大客户占收入近九成 业绩续录亏损,上市前投资者包括腾讯、兴业银行等 白芯蕊 内地及香港股市气氛转好,连带香港新股市场亦有生气,有“超市教父”之称的张文中,近期动作多多,属物美系的麦德龙供应链于7月12日递表港交所申请上市后,同属物美系、为零售商提供软件即服务(SaaS)数字化解决方案的多点数智有限公司(下称Dmall),亦在10月底上载上市申请文件,并在上周获港交所通过。 据聆讯后资料显示,Dmall于2015年成立,2018年开发Dmall OS系统的核心模块,随后向物美集团、麦德龙实体及银川新华百货商业集团(600785.SH),提供在线到线下及AIoT(即人工智能物联网)等SaaS解决方案。 踏入2020年,Dmall再进一步,与经营惠康、万宁、巨人超市的DFI Retail(前称牛奶国际),成立各占一半股权的合营企业Retail Technology Asia,为中国以外的零售商提供技术解决方案及服务,随后也与麦德龙集团合作,将Dmall业务扩展至欧洲市场。截至2024上半年止,Dmall核心客户总数达444名,按年增加31名,业务覆盖便利店、百货商店,超市及专卖零售商。 在上市前,除了大股东为张文中持有超过五成股权外,Dmall股东还包括IDG资本(持股6.4%);兴业银行(601166.SH)旗下的上海兴雾(持股3.32%)。至于腾讯 (0700.HK)通过意象架构投资,亦持有持股Dmall约3.26%股权;还有中国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持股2.9%);以及深圳投控湾区股权投资基金(持股2.64%)等。 回顾过去业务表现,Dmall在2022年、2023年及2024上半年收益分别为13.3亿元、15.9亿元和9.4亿元,按年分别升56.6%、19.4%和22.9%,但整体业务仍处亏损阶段,2022年、2023年及2024上半年分别蚀8.1亿、5.9亿和2.3亿元。集团解释业务目前快速增长,同时业务亏损亦正在收窄,相信前期投资有助为未来发展及盈利,奠定一个良好基础。 Dmall收入主要来自“零售核心服务云”,业务又再细分为“操作系统”及“AIoT解决方案”,两者占Dmall在2024上半年收入分别44.7%和54.7%(即合共99.4%),达4.2亿和5.1亿。 核心业务毛利率差距大 尽管AIoT解决方案收入较操作系统高,但两者毛利率差距甚远。集团2024上半年AIoT解决方案毛利率只有9%,后者即操作系统毛利率却高达76.8%,故Dmall操作系统毛利有3.2亿元,AIoT解决方案毛利只有4,633万元。 所谓操作系统即是透过Dmall OS系统,按照该系统处理客户商品交易总额,从而收取一定百分比费用,亦会按照客户个人需求或财务状况,提供固定订阅费,因此业务属轻资产模式,故毛利率较高。 至于AIoT解决方案,即是指利用摄影机及软件自动补货、智能包裹分拣、智能收银、智能清洁、智能配送等,从而协助零售商建立数字化销售场景,该业务收入方式是Dmall向零售商获取一次性或固定月订阅模式,但由于AIoT解决方案外包及劳工需求产生较高成本,导致毛利率相对较低。 Dmall业绩虽然仍要见红,但未来行业增长前景仍大,尤其是中国与亚洲在零售数字化率仍处偏低水平。根据调研机构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2023年中国及亚洲的本地零售数字化率分别为3.1%及4.5%,远低于美国的13.3%,意味区内市场仍有巨大潜力。 内地业务占收入近九成 特别是去年亚洲区内零售云解决方案市场规模为1.4万亿元,弗若斯特沙利文预计2024至2028年行业复合增长达22.4%,到2028年攀升至3.9万亿元,Dmall不单是中国内地最大零售云解决方案服务商,去年市占率达13.3%,更成功打入港澳、柬埔寨、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及文莱等地区。 不过,目前Dmall客户群相当集中,主要来自物美系企业,头五大客户包括物美集团系内公司,便占Dmall上半年收入89.6%,一旦主要客户业务量减少,将对Dmall业务有重大打击。 此外,Dmall业务经营地区集中,内地及香港占集团总收入98.4%,当中92%来自内地,香港则占6%,现时香港零售业进入寒冬,变相或会对集团香港业务造成打击。 总括来讲,中央虽然抛出救市撑经济的政策,近期内地消费信心亦有所好转,惟内地楼市仍低迷,加上中美争拗大前题下,港股估值难被推高,按目前Dmall业绩亏转盈机会不大下,一旦以较高估值挂牌,恐怕“潜水”机会较大。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协鑫科技盈警料劲蚀 中东业务或成突破点
协鑫科技发盈警,料首三季亏近30亿元,但认为产能利用率已触底回升 重点: 协鑫科技预告今年第三季亏损近15亿,当中颗粒硅售价更低过成本价 公司与阿联酋主权基金合作,中东业务或成突破点 白芯蕊 美国商务部据报或撤销部分中国光伏电池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刺激中国光伏股急升,光伏龙头之一的协鑫科技控股有限公司(03800.HK),在传闻当周(10月21日至10月25日)更狂升五成,但之后却发盈警,预告第三季劲蚀14.92亿元。 根据协鑫科技通告,预期今年首三季亏损29.71亿元,第三季则蚀14.92亿元,集团解释下半年整个行业多晶硅价格跌破生产现金成本,行业维持低水平开工量。 协颗粒硅售价跌破成本 从通告看到协鑫科技颗粒硅业务有恶化迹象,第一季生产现金成本为每公斤37.84元,售价则为每公斤55.05元,售价仍高于成本价;但到第三季颗粒硅售价较第一季大跌40.5%至32.75元,成本则只降12.3%至33.18元,变成售价低于成本价。 颗粒硅为生产多晶硅技术之一,除了颗粒硅外,另一类是棒状硅,多晶硅则是生产太阳能电池的主要原材料。目前棒状硅虽是多晶硅主要生产技术,但颗粒硅渗透率正逐渐提升,2022年占比便达7.5%。颗粒硅主要优势是生产成本降低及生产效益提高,协鑫科技曾称颗粒硅产能投资成本将可急降超过30%。 2007年11月在香港联交所挂牌的协鑫科技,为内地多晶硅龙头之一,在2011年多晶硅产能达6.5万吨,2012年实现颗粒硅试产,近年转用颗粒硅技术,同时全面退出棒状硅生产,2023年颗粒硅产能达42万吨,市占率超过15%。 尽管颗粒硅成本大幅下降有利多晶硅产业,但多晶硅行业面对供过于求问题,原因是2021年光伏需求的快速增长,多晶硅供应不足,刺激多晶硅价格持续攀升,也令多晶硅厂商利润率上升,多家企业开始加码布局,单是2023年内地多晶硅产量便达150.14万吨,按年增长约85%。 不过,内地下游光伏装机需求增长比多晶硅产能增长慢,加上下游光伏产品售价持续下滑,形成突然大幅增加的多晶硅产能未能消化,造成属上游的多晶硅行业面对产能过剩。 此外,中国出口太阳能产品需求仍弱。中国太阳能产品9月出口量为22.78GW,按年升3.2%,但出口额却只有20.2亿美元,按年大跌40.2%,明显是以降低售价换取出货量增加的造法。 尤其是欧洲当地因政策补贴未明确,市场对太阳能组件需求低迷,令光伏产品库存上升。为去库存,加剧了欧洲组件商的价格战,加上市场观望欧洲央行减息步伐,最终令中国9月出口至欧洲的光伏产品只有7.36GW,按年跌2%,按月更大跌11.6%。 美大选成光伏业关键 另一方面,美国总统大选对太阳能产业前景举足轻重。若果贺锦丽能够成为美国第一位女总统,市场相信由拜登政府订下支持绿色能源的政策会延续。 倘由共和党特朗普当选,情况将出现180度改变。特朗普曾在6月底接受《彭博商业周刊》访问时透露,太阳能占用太多空间,产生电力又不够稳定,只能在阳光充足的个别地区使用,故对光伏发电有很大戒心。 更大问题是特朗普是支持传统化石能源,多次赞扬利用天然气发电成本低兼环保,近期亦向选民承诺上任后会批准液化天然气项目。在现今人工智能缺电严重情况下,不单在美国本土加大兴建使用天然气设施,特朗普亦可能向欧洲盟友施压,由光伏及风力等新能源,转向天然气发电发展。 对于新能源企业,欧美市场未来不明朗因素多,中东市场或成突破点。其中阿联酋政府7月出台的《国家能源战略2050更新》,清洁能源在2030年份额将提高到30%,该国政府在能源领域的投资,未来7年将增加400亿至540亿美元,令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增加超过两倍,达到14.2吉瓦。 至于协鑫科技于6月时便公布,旗下的协鑫苏州与阿联酋主权基金全资附属公司MDC POWER订立合作协议,探讨合作开发阿联酋首个多晶硅生产设施项目,一旦成功,意味协鑫科技颗粒硅技术出海,将成集团业务新增亮点。 整体来讲,协鑫科技在盈警中表示产能利用率触底回升,有望率先走出行业困境,但目前光伏供应需求仍失衡,市场预期协鑫科技今年见红机会大,估计2024年亏损会26亿元,未来能否止血,中东业务将十分关键,在业绩仍未能扭转前,相信股价难有突出表现。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3800.HK
一品威客上市集资不降反升 投资者买账吗?
中国第二大知识技能共享众包平台上调在纽约IPO的融资目标 重点: 帮助中小企业寻找零工的一品威客将IPO融资目标从2023年2月的原计划上调约三分之一 虽然对众包平台服务的需求已从疫情的低迷中恢复,但中国经济放缓侵蚀了该公司的利润率 谭英 去年2月首次申请在纽约上市时,一品威客(EPWK.US)是众多提出此类申请的中国小公司之一,在那之前,中国证券监管机构明确表示,它们可以继续此类申请。这家众包专业公司的目标很温和,希望通过以每股7美元至8美元的价格出售150万股股票,筹集不超过1,200万美元资金。 一年半后,公司上调了目标,上周提交的最新招股说明书显示,它将发售的股票数量增加了近一倍,达到275万股。但这些股票的发行价格区间调低至4美元至6美元。意味公司最多可以筹集到1,650万美元,比其最初的目标高出约三分之一,这一举动相对不常见,因在过去一两年里,市场的常态是缩小规模。 如果以区间中值定价,该公司的估值将达到1.1亿美元左右。 扩大发行规模可能反映过去个半月来的形势变化,随着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北京方面将采取更果断的行动来提振不断放缓的经济,在美国上市的中国股票纷纷上涨。一品威客似乎认为,在当前环境下,它可以在华尔街的投资者筹集到更多资金,就像它帮助中小企业(SME)客户在中国众筹零工从业者一样。 公司自称企业的一站式服务商,涵盖七个行业类别的300项任务,从标志和网站设计,到软件开发和商业服务。它有四个收入来源:优质业务解决方案,占截至6月的最新财年收入的69%、在线推广,主要针对自由职业者,期内创造了18%的收入、增值服务占收入的7%,共享办公室租金和管理占6%。 它在2023年内促成了3.49亿美元的商品交易总额(GMV),涵盖986,000个项目 ,并在今年上半年保持了类似的速度,通过479,600个项目实现了1.66亿美元的GMV。在此期间,它的收入也相对稳定,从截至2023年6月财年的1,980万美元,增长至截至今年6月财年的2,020万美元,增幅2.1%。期内净亏损从108万美元扩大到了120万美元。 公司相对稳定的业绩,与今天许多中国公司在中国经济放缓下,收入下跌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企业对零工的持续偏好,因为零工比传统的全职员工更便宜。 创始人兼董事长黄国华,用一个众包平台为他的一家初创公司设计标识后,认为自己可以做得更好,于是创办了这家公司。他带领公司进行三轮风险融资,累计筹集资金1.7亿元。 一品威客总部位于福建厦门,自2011年以来一直是中国共享经济的重要品牌。根据招股说明书,2019年至2024年6月30日期间,公司促成了价值16.7亿美元GMV的交易,涵盖460万个项目,累计服务买家874万,零工(或者说卖家)1,692万。 中国零工经济的代表 从积极的一面来看,一品威客是中国零工经济具有指标意义的代表,而中国的零工经济正处于上升轨。招股书中引用的独立研究显示,受疫情影响,中国众包平台市场的收入规模,从2019年的2.22亿美元降至2020年的1.65亿美元,但在2021年反弹至2.42亿美元,到2025年可能增长至6.56亿美元。 作为行业第二大公司,一品威客或能从中受益,尤其是在公司寻求节省开支的同时,年轻求职者的数量因失业率上升而增加。国家统计局9月报告称,16至24岁人群(不含在校生)的失业率为18.8%,这是自去年12月修订统计方法后,首次报告青年就业数据以来的最高水平。 许多年轻人也越来越喜欢打零工所提供的灵活性,根据招聘机构智联招聘的数据,今年约有19.1%的大学毕业生选择“慢就业”,13.7%的大学毕业生选择自由职业。 这应该会为一品威客以及猪八戒网、解放号等同类公司带来更多的自由职业者,一品威客正寻求成为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招股书显示,这三家公司总共控制着中国众包工作市场27.8%的份额。 猪八戒网是该行业的领导者,2023年的GMV为5.6亿美元,占据14.8%的市场份额。一品威客位居第二,GMV为3.5 亿美元,市占率9.3%,其次是解放号,GMV为1.4亿美元,市场份额3.7%。一品威客在创意设计和软件开发的细分领域占有一席之地,根据招股说明书中的研究,到2028年这个市场的GMV可能会达到243亿美元。 一品威客称计划将IPO所募集资金的30%用于业务拓展与营销,以“探索软件开发和设计以外的新服务品类,建立优质服务商的旗舰店体系,通过品牌营销和流量增长,提高用户数量和市场份额”。 作为中国同行中率先上市的公司,一品威客可能会获得相对较高的估值。总部位于旧金山的同行 Upwork Inc. (UPWK.US)市值18亿美元,市盈率23倍。在公布的三季度,初步销售额超过之前给出的指引后,近期该公司的股价一路飙升。Upwork的市销率为2.55倍,而按最新的年度销售额和以区间中值定价的IPO价格计算,一品威客的市销率为5.5 倍,约为Upwork的一倍。 但对一品威客来说,并非全是好消息。在过去两个财年里,公司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均为负,毛利率不断下降,并正在用银行贷款为运营提供资金。中国经济疲软也导致业务从在线推广和增值服务等高利润领域转移,并增加了对低利润的优质业务解决方案(基本上是为网站写代码)的需求。 由于这一转变,公司的毛利率从截至2023年6月财年的25.53%下降到截至2024年6月财年的18.69%。公司表示,预计未来毛利率总体上在20%至30%之间。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