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美国证交会列入暂时性摘牌名单的涂鸦智能,将于港股市场上市,但仅筹资1.4亿港元

重点︰

  • 涂鸦智能到香港“双重主要上市”,但招股反应平淡
  • 该公司过去三年均未能获利,今年首季的净亏损同比扩大35.6%,主要因为研发及运营成本增加

裴梓龙

在中美博奕时刻,中概股回流香港上市已成趋势,为的就是避免被美国取消上市地位后无立足之地,已经截止招股的物联网(IoT)平台即服务供应商涂鸦智能(TUYA.US; 2391.HK),便是其中一家以“双重主要上市”模式到港股挂牌的企业,预计7月5日在港交所主板挂牌。

不过,涂鸦智能的招股反应平淡,公开发售部分“借钱打新”的金额,大约录得3.45倍超额申购,估计加上现金申购部分,最终超购倍数也不会太多。凯基证券亚洲投资策略部主管温杰直言,“最近本港新股表现不太好,不少新股上市后股价破发,由于涂鸦智能仍然未录得利润,暂难对其上市股价表现感到乐观。”

涂鸦智能参与的赛道物联网平台即服务(PaaS),去年初曾经是市场最关注的板块之一,业务接近的上市公司如明源云(0909.HK)、微盟集团(2013.HK)与中国有赞(8083.HK),股价都在去年第一季创历史新高。涂鸦智能看准时机,去年3月以 “全球IoT云平台第一股” 的身份到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上市价每股21美元,当时市场仍看好其强劲的增长前景,曾经涨至26.65美元。

然而,随着中国官方加强规管科技企业,加上中美就审计底稿问题僵持不下,涂鸦智能与多家中国科网企业一样,被美国证交会列入基于《外国公司问责法案》的暂时性摘牌名单,面临退市风险。另一方面,在环球加息、资金趋紧,以及科技企业面对“杀估值”、“杀盈利”及“杀增长逻辑”三杀局面的不利背景下,仍未盈利的涂鸦智能也难免受挫,就算去年8月底曾宣布2亿美元(13.4亿元)的回购计划,股价至今已从高位蒸发近九成,最新市值约15.5亿美元。

参考涂鸦智能在美国上市后的表现,投资者可能抱持戒心,最终其港股发行价为19.3港元(2.47美元),比美股周一收盘价2.77美元出现约11%折让,反映定价偏向保守。

以往投资者较看好涂鸦智能的高速增长,但公司今年首季实现营业收入5,530万美元,同比下降约2.7%,当中主要收入来源物联网PaaS的收入同比减少了16.1%至4,177万美元,公司解释是因为客户在全球通胀环境下变得更谨慎,削弱了最终用户的购买力;至于软件即服务(SaaS)及其他和智能设备分销两大业务的营收增长强劲,前者同比大增147%至575万美元,后者上升63.9%至780万美元,但两个业务仅占期内收入24.5%,远远不及物联网PaaS,难抵主营业务下滑的影响。

首季亏损扩大

全球通胀问题不是一时三刻就可以解决,如果持续一段长时间,或许会继续影响涂鸦智能的主营业务,加上公司研发成本增加,短期内仍难扭亏为盈。该公司在过去三年累积亏损约3.12亿美元,踏入今年第一季,由于开支仍然高企,公司营运费用、研发费用与行政开支分别同比上升12.3至37.1%,导致首季净亏损5,495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35.6%。如果未来不能有效控制成本,扭亏之路将面临较大挑战。

然而,物联网市场规模正持续扩大,将为其业务提供增长空间。根据全球行动通讯系统协会(GSMA)的预测,全球IoT市场规模在2020至2025年的复合年增长率高达44.6%,并可望在2024年突破一万亿美元。

“万物互联”已成趋势,一众中国互联网老大又怎会看不到?在IoT云平台这个广阔赛道中,已经有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腾讯(700.HK)、百度(BIDU.US; 9888.HK)、联想集团(0992.HK)及华为等中国科技巨企参与,这些强大对手如果要抢夺市场份额也可谓易如反掌。以“阿里云IoT”为例,其解决方案已覆盖了工业制造、商业零售、共享经济、城市管理等多个领域,涂鸦智能要与这些大佬拼市场,也面临不少压力与挑战。

从估值上看,以19.3港元定价计算,涂鸦智能的港股市值约112亿港元(96亿元),参考去年收入的市销率约4.8倍,与明源云、微盟集团的9.3倍与4.46倍比较,位于中间偏低位置;如果对比在美国上市的数据仓库商Snowflake(SNOW.US)及网络基础设施和安全提供商Cloudflare(NET.US),这两家公司的市销率甚至高达34倍与23倍,可见涂鸦智能的定价偏低,或反映管理层希望利用较便宜的估值吸引投资者。

作为中概股,涂鸦智能决定回港上市,估计最主要原因不是为了筹资,因为其招股筹资额仅1.4亿港元,远低于去年到美国筹集的9.1亿美元,反而是希望能到监管当局及投资者态度相对友好的港股市场长期保留上市地位、吸引更多香港及中国内地投资者关注,同时为早期的机构投资者提供退出的大门。

事实上,该公司的几名初期投资者腾讯及高瓴资本等,目前仍未完全离场,其中腾讯仍然持股约10.08%,以每股成本约4.47美元计算,目前仍然在输钱阶段;至于高瓴资本于涂鸦智能去年在美国上市后,已经减持部份股份赚了一笔,截至今年第一季,仍持有168.9万股。相信涂鸦智能成功上市后,这些投资者会密切注视其股价表现。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老铺黄金折让4.5%配股筹27亿港元 用于增加黄金储备

珠宝零售商老铺黄金股份有限公司(6181.HK)周三公布,以每股732.49港元配售约371.18万股新H股,较前一日收市价767港元折让约4.5%,预期净筹27.07亿港元。此次配股占扩大后H股及已发行股份总数的约2.59%及约2.1%。 公司表示,筹资所得七成将用于增加黄金存货储备,以应对圣诞、元旦及春节等销售旺季;一成用于门店拓展及现有门店优化与扩建;余下两成则用作补充流动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包括人才引进与营运支出。 老铺黄金上半年收入同比大增251%至123.5亿元,期内利润同比增285.8%至22.67亿元。公司曾于5月配股筹资约26.98亿港元,截至9月底结余约1,000万港元。 公司股价周三低开,至中午休市报707.5港元,跌7.76%。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六福第二季度销售表现理想

珠宝零售商六福集团(国际)有限公司(0590.HK)公布2026财年第二季度销售表现,截至9月底止,与首季度比较,整体零售值环比升18%、零售收入升15%,同店销售升10%。 六福于香港、澳门及海外市场的零售值及零售收入均按年升13%;内地市场第二季零售值按年升 20%。另外,香港同店销售较首季上升10%,澳门上升15%,海外市场上升13%。 公司在香港市场的黄金产品第二季度平均售价,由去年同期的12,600 港元升 27%至16,000 港元,而定价首饰产品则由4,800 港元升 27%至 6,100 港元 周三六福开盘跌0.6%报25港元,公司过去一年股价从低位上升逾90%。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On-site slaughter of live fish for sauerkraut fish: Is this Jiumaojiu's salvation or a pitfall?

酸菜鱼“活鱼现杀” 是九毛九的救赎或陷阱?

曾经的酸菜鱼王者,如今正用“活鱼现杀”赌一次重生。九毛九第三季数据显示,情况正在好转 重点: 第三季度数据显示,太二酸菜鱼同店日均销售同比降幅收窄至9.3%,已连续三季改善 截至9月底,已有106家太二门店完成升级改造,公司计划于年底前突破200家    李世达 回望2020年在港交所敲钟的那一天,九毛九国际控股有限公司(9922.HK)股价一路上攻,首日收涨近56%,当时许多人相信,这家以酸菜鱼料理风靡全国的餐饮企业,将成为新的巨头。 但五年后的画风却不是这样,九毛九最新市值仅剩约29亿港元,较巅峰近550亿港元蒸发九成以上;股价从最高38.4港元跌至2港元上下,跌幅高达95%,被投资人戏称“真的只值九毛九”。 转折出现在2024年,收入虽增长1.47%至60.74亿元,但净利润大跌87%至5,580万元,店铺层面经营利润7.48亿元,同比下降超30%。 九毛九的高光与失速,其实都来自同一套逻辑。2015年公司将资源由西北菜转向太二酸菜鱼,以“单品极致+标准化复制”策略高歌猛进,靠效率与翻台率打下全国市场。 这套打法在商场红利时期确实奏效,小店型、低人力、高出餐,太二成了年轻人社交的代名词。然而当酸菜鱼赛道全面扩张、消费分级与品类分流并行,单一爆品反而成为风险。 高价预制菜 特别是近年来的预制菜争议,让太二陷入信任危机,社交平台上“七分钟上菜”的影片一度发酵,加上公司推出预制酸菜鱼包,更放大了“工业化”的形象反差,尤其酸菜鱼是预制菜的一大品类,盒马工坊430g卖11.8元,山姆会员店1.5kg卖59.8元,而七分钟上菜的太二,最便宜一份也要约70元,被消费者归类到“高价预制菜”的不利位置。 对此,九毛九选择采取“鲜活”策略。今年3月起,公司推出“太二5.0鲜活模式”,强调“活鱼、鲜鸡、鲜牛”三鲜供应链,现杀现炒,并开放后厨,让顾客可视化整个过程。餐厅设计全面改造,菜单加入热炒与新品,满足多人用餐场景;品牌调性也从“规矩文化”转为“真心服务”,希望用体验重建信任。 不过,业绩难以立刻止跌回升。从数据看,2025年上半年九毛九录得收入27.53亿元,同比下降10.1%;净利润为6,069.1万元,同比下降16%。门店总数由771家降至729家,到第三季度末进一步缩减到686家。 太二仍为主要收入来源,上半年贡献19.5亿元,同比减少13.3%,翻台率同比从3.8次降至3.1次。人均消费则从71元上升至73元。同店销售额则按年跌19%至15.4亿元。 到了第三季度,调整趋势开始显现。截至9月底,太二同店日均销售额同比降幅收窄至9.3%,已连续三季收窄;翻台率回升至3.3次;人均消费74元亦较上半年的73元有所增加。 “鲜活”之道 管理层指出,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门店实现同比正增长,显示“太二5.0鲜活模式”逐步发挥效用。截至9月底,已有106家门店完成升级,年底目标超200家,两年内覆盖全部餐厅。 强调“鲜活”意味着增加成本。公司曾透露,活鱼损耗、冷链配送与新增人员使单店毛利率下降约1至2个百分点,但随着集中采购与规模效益显现,管理层预期中期毛利率有望回升。 餐饮市场快速变化,但不少餐饮品牌在上半年仍实现了逆势增长。如小菜园(0999.HK)和绿茶集团(6831.HK),均实现收入和营利的双双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绿茶以中央厨房模式运营,去年也被爆出其“佛跳墙”使用预制菜,因而撤下“本店无预制菜,现点现做”的招牌。然而其出品融合多种菜系,经常推陈出新,加上采取小店模式深耕下沉市场,今年上半年收入录得同比23.1%的增长,经调整净利润达2.51亿元,增幅高达40.4%。显示同一套标准不能应用在所有个案上。 目前九毛九市盈率约69倍,远高于小菜园的17.9 倍与绿茶的11.9 倍。这一差距主要反映出九毛九盈利基数过低,股价大幅下滑的同时盈利也在快速萎缩,投资吸引力仍有限。 餐饮的本质是好吃、实惠、放心,能否把这三件事重新做到极致,决定未来的成长,使用“预制菜”与否其实并非成败关键。讲究“鲜活”而放弃效率,是让九毛九重回增长曲线,还是陷入另一个增长陷阱,值得后续观察。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乐舒适香港上市获中证监放行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证监会)已正式为乐舒适有限公司的香港上市计划备案,标志这家在非洲售卖纸尿裤及卫生巾的销售商,跨过了IPO的一大门槛。据上周五于证监会官网发布的文件,公司计划在本次上市发售1.48亿股。 乐舒适今年1月向香港交易所递交了初步上市文件,并于8月作出更新。 更新文件显示,公司今年前四个月实现营收1.61亿元,较去年同期的1.4亿元增长15.5%。当期婴儿纸尿裤贡献71.8%的销售额,卫生巾占比达18.5%。期内的利润同比攀升12.3%,由去年同期的2,770万元增至3,110万元。 根据初步申请文件援引的第三方市场数据,按营收计乐舒适占非洲婴儿纸尿裤市场17.2%的份额,稳居市场第二。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